乡村建设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建设的问题

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乡村公路;质量控制;探讨一、前言

乡村公路被称为“毛细血管”,它的畅通与否,决定着一个地区公路网的整体水平,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不仅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先导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

从2003年开始,国家加快了乡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的建设步伐,桐庐县交通部门抓住该机遇把通村公路改造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完善县域公路网的重要突破口。桐庐县在2003年至2005年共完成了400余公里的通村公路,实现了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双百的目标。在实现公路通村率100%的基础上,现阶段正在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即通过修建一定长度的接线,来消灭现有乡村公路中的断头路、回头路,从而提升公路的网络化。我作为桐庐交通战线的一员,有幸参加了通村公路的后期资料整理和联网公路的建设管理。

二、乡村公路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乡村公路建设受当地经济条件、资金筹措、实施主体、管理力度、施工工艺、人员素质、地形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文件质量不高乡村公路的实施主体一般为当地乡镇,当地政府受思想观念、政策、技术以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缺少对乡村公路特别是联网公路进行系统、科学、长远的规划。致使现阶段乡村公路建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许多地方在规划不完善甚至无规划的情况下开工建设,从而影响乡村公路网络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得的乡村公路建设投资效益相对低下。乡村公路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其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不大、单个项目设计利润不高,未引起设计单位的足够重视。在设计业务相对饱满的情况下,乡村公路设计一般由刚进设计单位的新人来做,而他们往往由于设计经验的不足,对技术指标掌握不准,未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计”。

2.2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施工质量不稳定由于乡村公路建设的单个项目规模小且分散,施工工艺较简单等原因,有资质的企业一般都不愿做,而社会上一些有施工经验的小承包商因无资质,没资格做,而在乡村公路建设中往往存在“资质企业中标, 当地泥水匠施工”的现象。这也无形增加了具体承包人的成本,而承包人在建设期间施工力量投入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没有力量投入;二、是对工程的难度估计不足,或是为节省开支,工程前期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三、是项目划分太小,调运人员和设备的费用相应高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承包商舍不得投入。

2.3监理单位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

由于乡村公路单个项目的工程量较小,短者只有几百米,长者也最多不过几公里,实行的监理也是相对不规范的,有的项目彻底就没有实行监理。有时往往采用以整个县的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打捆在一起进行监理,即使这样,由于其监理费用低,点多面广,对正规的监理单位没有吸引力。为了符合建设程序,项目业主只能邀请一些监理单位,甚至是建筑部门的监理单位来进行监理业务。这样素质本来不高的施工单位加上同样是不懂技术的监理,乡村公路的工程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2.4业主没有经验乡村公路的项目业主一般是乡镇人民政府组建的临时机构,他们本来就没有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虽然交通主管也会根据需要举办一些乡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对提高他们的公路工程业务知识或行有些帮助,但到底能提高多少,又能在实际管理当中用上多少。2.5交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的匮乏县一级的交通主管部门,也是叫苦不迭。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工程建设任务,虽然本身不是业主,但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在技术上必须给予乡镇业务指导,要对招投标、项目管理进行经常性的指导,而交通局就那么几个技术人员,其正常工作也必须完成,这就给交通局增加巨大的压力。更主要的,交通局是政府的管理部门,其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管理也并非全是内行,即使真正1-2个既懂施工又懂管理的人员,对于全县几百公里的乡村公路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三乡村公路的质量状况乡村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主要有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结构两种。对于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总体来说面层厚度和油石比基本上都满足要求,如果要出问题,那么问题主要出在路基和路面基层上。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其目前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乡村公路的路基都未经过严格的验收乡村公路的路基往往是依原有土路基而进行施工的,原有土路基的宽度往往不够,必须进行加宽才能满足要求。而乡村公路的路基施工很多都是农民投工投劳,部分是一些挂靠资质的小承包商,他们根本就不懂公路工程的施工程序,通过简单的平整和压实就开始进行路面施工,压实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对原有路基的加宽部分,更是最大的隐患。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新填部分与原有路基不能有机的结合,这种隐患将导致路面在很快的时间段里发生断裂。我县也成立了乡村公路质量验收(监督)组,负责对乡村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验收,但由于最近两年的乡村公路开工项目太多,而县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又少,真正做到全面的检查验收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即使是进行真正的验收,也往往是对路基的宽度进行检查,极少数进行了部分的弯沉和压实度检测。

3.2路面基层的强度和厚度都存在较大的隐患目前乡村公路的路面基层形式有:水泥稳定土、石灰土、级配砂砾等形式的基层,但质量均不乐观。其一主要是粗细集料的级配不良,水泥、石灰等材料剂量不够,厚度参差不齐,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这几个方面。其二主要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监理单位管理不严,业主单位不懂技术,管理不到位。 3.3乡村公路的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合格率极低目前,乡村公路的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合格率不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混凝土强度多采用抗压强度进行控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虽然可以满足要求,但其抗弯拉强度却无法满足要求。其主要原因有:a、原材料达不到要求;b、混凝土配合比达不到要求;c、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d、振捣不到位;e、养生没有按要求进行;对乡村公路一次性浇几百米,对大多数施工单位而言,它既没有那么多的土工布或麻袋等去覆盖,也没有洒水车去及时养生。这样对于在夏季施工的混凝土就无法做到有效的养生,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实还有很多影响乡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现象,但我认为,对乡村公路而言,宽度差个几厘米,并非什么大事,线形不顺也不是主要的问题,现在的乡村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厚度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因此我觉得以上五条原因应是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4.1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公路建设有序开展。一是从县、乡到村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公路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全力推进公路建设有序开展;二是强化部门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各相关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要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思想,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全力。4.2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一是政府补助一点。县政府每年都有公路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特别是对农村联网公路的补助。各乡镇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助;二是受益群众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的方法筹措资金;三是社会捐助一点。可发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的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予以赞助,并采取“公德碑”的形式,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四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区直联系单位、社会新农村建设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乡村公路,解决部分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五是项目资金列支一点。在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乡村公路相关项目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

4.3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行业主管部门协助参建各方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应知应会考试,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新技术、新法规、新规范的学习和掌握,在工程建设中注重对新技术、新法规、新规范的运用和推广。扩大监督的范围,加大检查的力度,以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为手段,对参建各方起到监督、促进作用。 4.4严格合同管理。在项目实施前期,实行施工许可制,只有满足人员、设备满足投标文件要求,然后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体系后才能进行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期间,依照合同条款,要求投标书承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到位,建立考勤制度;施工机械按合同文件的规定按时到达现场,不能拖延、缺短或任意更换;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必须符合规范的质量控制要求;加强质量监控,各类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填写规范。必要时,可实施经济或信誉手段的处罚,避免合同文件成为一纸空文,同时也督促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4.5重视试验检测,以试验检测为手段,用科学数据说话,把好工程质量控制关。针对村级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在每个项目上都建立试验室不太现实。施工的试验检测工作可委托本地区具备资质的并通过计量认证的试验室承担,既可减少施工企业人员设备的投入,也能提高试验数据的采信度,满足质量控制和检测评定的需要。 4.6规范村级公路建设的监理市场,严格监理单位的选择。村级公路工程实行社会监理制度,但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并经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同一乡、镇的项目可结合实际情况,委托同一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应按合同拟定的经认可的人员名单派监理人员到位上岗,并使驻地监理人员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换;业主对主要的监理人员实行考勤制度,建立奖罚机制;建立监理人员管理手册体系,业主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监理人员的评价作为准入的一个依据;定期开展应知应会考试,促进监理人员对规范、法规的学习和掌握。 4.7完善乡村公路特别是联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制度。村级公路项目实行交、竣工一次性验收,明确工程竣工验收具备的条件: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施工单位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报告;质监机构出具的质量等级证书;竣工文件已编制完成;各参建单位完成工作总结等等,为工程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五、结语

总结近几年我县乡村公路的建设经验,加大政府行为是发展乡村公路的前提;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是发展乡村公路的基础;多方筹措资金是发展乡村公路的保证;高素质的建设管理队伍是发展乡村公路的关键。我县乡村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要建立完善的乡村公路建设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深入研究,只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大胆的实践、持续的改进,相信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乡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为我县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乡村公路建设做好服务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先行。

参考文献:1、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6年第3号令;

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28-02

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特殊时期,绝大多数人员仅经过短期培训后,就承担起农村防病治病的任务,他们曾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家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农民卫生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在岗乡村医生队伍进行调查后发现:乡村医生队伍由于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能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急需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和促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1 存在的问题

1.1 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宜昌市夷陵区共有182个行政村,228个村级医疗机构,在岗乡村医生552人,35岁以下67人,占12.1%;35-50岁197人,占35.7%;51-60岁200人,占38.3%;60岁以上58人,占11.1%。由此可见,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十分严重,超龄的因为老无所养不愿退,年青的由于以下原因进不来:一是待遇偏低,收入不高,且没有养老、医疗保障,工作环境大也多较差,导致年青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愿干乡村医生;二是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患者家属往往狮子大开口,经济和精神均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致使年青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敢干乡村医生;三是人才引进机制不畅,少数愿当乡村医生、也具备资质的人,不一定能被村委会聘用,一般乡村医生多是本村人,非本地人很难在异乡被村民接受,这也导致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干乡村医生。

1.2 学历较低,水平较差 乡村医生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从调查情况分析,夷陵区522个乡村医生中,初中及以下166人,占31.8%;中专及高中328人,占62.8%;大专28人,占5.4%;其中具备执业医生资格的10人,执业助理33人,执业护士17人,三者总和也只占11.4%。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学能力、专业水平相应较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且乡村医生本身是农民,部分人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没有精力也缺少时间学习业务。由于目前缺少政策上的保障,如果要脱产学习就会收入锐减的现实。在工学矛盾和生存需要的双重阴影下,他们只能选择以急功近利地“行医赚钱”来维持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学习,无从长远考虑,结果就是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3 诊疗行为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村卫生室“以药养医”、“重医轻防”的现象很普遍。进药渠道混乱,药品质量难以保证,药品乱用、尤其是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乡村医生普遍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很多仅凭个人经验从业,并不按规范要求行医。这种纯粹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的个体经营模式,容易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2 对策

2.1 改革现有的机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设置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作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和基本医疗任务,坚持公益性质是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村卫生室全部由政府公办,设立和运行由政府财政负担,明确村卫生室的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村卫生室的非营利性性质,由于历史原因,对乡村医生在兴办村卫生室中的个人投入实行“逐年折旧、离任退款、滚动运行”的方式进行投资回赎。

2.2 改革现有的人员管理模式,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聘任。根据村面积大大小、人口多少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情况,设定岗位编制,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杜绝不具备资质的人员在村卫生室执业。通过公开招考,由卫生行政部门择优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是现有的乡村医生参加考试;二是打破区域限制,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联系,由其推荐优质生源参加考试。

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停的给城乡规划建设提供经济来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特性的差异。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工作探索分析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其各地区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平衡的,我国城乡发展也是相当不平衡的,中国现在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十分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而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距,也不利于实现我国制定的城乡发展目标,所以,相关部门一定重视城乡规划建设,那么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工作探索是:

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的角度上讲,城乡规划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系统协调以及科学整合,系统协调指的是城乡规划建设发展一定要和区域的发展相协调,对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应用和建设一定要是相协调的,一定要极大的促进对区域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等资源渗透到城乡规划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去。科学整合指的是一定要在我国的各个区域之间要实现辐射点是中心城镇和核心城市,进而实现整个空间的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优先整合小城市的中心城乡的重点区域和交通,进而实现小城镇以及区域城乡整个空间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工作探索的角度上讲,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十分重视城乡规划建设,经过我国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努力,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以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是城市以及乡村两者独立发展的一种二元规划策略,不是十分重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协调和统筹,城镇以及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规定》和《城市规划法》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城市和乡村的二元规划建设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2007年的下半年才打破这种局面。在2007年下半年,我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在这个文件中明确的规定了以后我国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正是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得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步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2.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指导

我国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3.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平衡不足

我国进行城乡规划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四、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我国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工作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来说所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多。为了有效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率,我们必须针对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快速的发展。

1.坚持城乡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对于这一原则必须经过紧身的考虑和分析,必须基于某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考量,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盲目的遵循其他的城乡规划建设的良好经验。这样虽然道理漫长,但是未来是非常光明的,这样经过一些比较繁琐的考察工作,得到的结果是此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得以快速健全的发展。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知识一味的注重当前的利益,必须以长久的发展为最终的目的,因此来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对城乡规划建设进行统筹的安排分析,从而尽可能的适应科学发展管的要求。并且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尽可能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以最有序、规范的姿态发展。

3.城乡规划建设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的人员要自始至终坚持在对城乡进行基本规划的过程中,意识到民意调查的重要性,切实为人民服务。这样通过对娱乐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就会最大程度的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4.始终贯彻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使城乡建设有过去的单一化发展向现在的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的转变,这就需要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工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样提高城乡的经济竞争力,而且要注重城乡的文化建设,注重城乡的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对城乡的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城乡规划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城乡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使城乡规划建设逐渐向现代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各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解决问题的措施,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田洪刚.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问题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2(6):22-24

[2]李晓琴.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若干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2013(8):77-80

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农村文化,建设

前言

新一代党的政策出台,党的十指出,走进基层、服务群众、重点推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农村的发展迅速与否与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更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老百姓正常的生活及思维方式。最近几年以来,城乡的一体化建设在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无论是在哪个角落,我国的农村建设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些可能还处于落后阶段,究其原因还是文化的滞后导致的。

一、 对农村文化细微剖析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还是处于原始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耕田种地,随着现代化的建设,有了良好的耕种机器,收入也是年年高升,而且,就连同他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而真正发生改变的原因,追根究底还是我国大力倡导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导致的[1]。

(一) 农村文化独有的内涵 。如果说到内涵,我们必须要问什么是内涵,农村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农村文化简单来说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当地文化的基本素质,还有就是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最重要的就是代代相传的民俗民风和质朴的生活习惯。在当代社会中,多元化的冲击使得很多东西无法清楚的分辨出来,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守护的,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农民的根本,没有了精神上的寄托,更不用谈什么风土人情,乡村文化。实际上他们拥有的是最难割舍的也是最深刻的,像是民间文化、民歌民谣、民间曲调,这些都具有典型的乡土气息。这是祖祖辈辈的沉淀,是历历代代的精髓,是人们文化传承的根本[2]。几千年来纲常礼教深入人心,贯穿着历史变迁的各个年代,可以看出,农村文化独有的乡土风情,总体上缺少城市中表现出来的理念特征,所以,传统文化的改良是必须的,但还是要保留最基本的美好,除旧革新,赋予它新的内涵。

(二) 农村文化的特点 。通过我们之前对农村文化的解读,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了什么是农村文化,然而不管怎么说都逃不出这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物质文化。像是种地,生产等,这些文化都具有它独特的韵味,还有就是精神文化,也是农民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哪种文化积淀,都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他们具有传统的保守意识、小农思想、知足常乐的简单需求,这种思想也是老一辈典型的表现特征。然而作为新型农民,有着敢想、敢拼、敢做、具有学习性、冒险性、探索性的精神,所以面对从城市带来的种种冲击是他们更加向往,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放弃传统的男耕女织想要跑到大城市闯一闯的人,想要在新的天地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就是因为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人,使得城乡文化更加快速发展,得以融合。还有就是制度,我们的乡村管理制度很多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有些制度就必须被废除或者是更改,这对于农村的发展传承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一代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3]。

因此,在当代的农村,这里的文化秉承这传统的观念和现在社会的冲击,创新与保守并行,但是这样也使得城乡发展得到融合,现在正是处于这种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农村文化的引导与熏陶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更是政府当务之急需要重点解决的事情。

二、 农村文化建设的阻碍因素

(一) 政府的投入不足 。农村文化想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指引,在政府大力引导的前提下必须要让农民们自己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要让他们自发的形成一种良好的文 化氛围,在这其中政府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阻碍。在农村,文化无法达到产业化,有些人对文化的认识还很少,甚至非常少,所以就更不愿意自主建设学习文化知识。然而有良好的文化建设的引导,会使农村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也是阻碍的重要因素之一。让狭隘的小农思想转变为懂得进取、懂得创新,有一个良好的科学发展观,最终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对农村的经济文化也会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 对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在大部分农民的心里,经济基础的提高被放在首要的位置,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农民群众甚至会被讥笑不务正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农民文化意识的浅薄性。除此之外在消费水平上也体现的很明显。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一段差距,而且根据调查显示,城乡在文化上的消费水平差距甚远,很多农民不注重自身文化修养,不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正是这些非物质遗产延续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4]。对这种想法或许知道的人很多,但是实际做起来的却很少。

(三) 农村文化设施贫乏 。近些年来,我国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对农村文化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较大的投入,虽然目前来讲发展并不均衡,但是对于文化的建设是不能少的,有很多经济落后的乡村,我们还没有来的及将先进的文化建设带到其中,这也是阻碍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对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 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国家大力倡导农村文化建设,各个政府之间也要对此高度认识,对文化建设的大力投入也是使农村走近新社会的标志之一,在政府的经费投入使用之后,还要对其增大监管力度,做到健康积极的普及文化知识,以各种农村喜闻乐见的方式从细微的小事来引导,这样农民对新型的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容易,让老百姓自己加入到其中来。

(二) 打造农村文化 。目前,农村文化和城市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其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农村的乡土文化气息繁重,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行发展,政府的大力引导教育还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特点、文化氛围,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心理,来为每一个地方打造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气氛当中。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5]。政府要加大力打造农村文化的先进形象,让传统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让古老固化的文化改革创新,发扬农村建设,带动当地文化,创建品牌意识,这样可以对周边地区产生相应的辐射作用,即使品牌又是文化,这样的转化姿态,何尝不会快速发展。

四、 总结

党的十指出,加强新农村建设,保证农村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的扶持必不可少,建立良好的新农村文化,有力整合,展现自己的文化氛围,享受自己的风土风情。展现自身的功能与活力,实现战略化转型,以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及人民正在严而有序的进行。加强文化构建,巩固党的地位,夯实基础,才能真正做到发展现代化,推动全中国的科学使命。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曾世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成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张卫静.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3.

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问题;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15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25- 02

所谓农村审计就是对农村财务中心和村级的财务收支及各种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监督的活动。农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尽管现阶段我国《审计法》对农村一级审计尚未规范,但从发展趋势看,一定会加强农村审计的发展。就其性质分析,因为它既不单纯是国家审计,又不单纯是社会审计或内部审计,而将其设立在国家机关它则是国家审计,设立在部门或单位它则是内部审计,面向社会它就是社会审计,因而它是一种新型的审计类型。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就是在这种新型审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的基础环境较差

一是农村财会基础薄弱。虽然某些地市大力推行会计委托制,会计的基础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措施还有待完善,农村会计、统计工作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全、账目混乱等现象仍然存在,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无法按其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没有保证。二是对农村审计的认识度较低,缺乏广大群众和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1.2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立法工作滞后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不包括农村审计,农村审计是人们按审计所处的地域来称谓的,是自发建立起来的。目前国家对农村审计尚未立法,农村审计的性质至今尚未明确,对其归属也没有规定,因此,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农村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合理配备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对农村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更没有对开展的农村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的指导与管理。

1.3 专业审计人员缺乏,综合素质不高

专业审计人员缺乏,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审计效能,给审计工作也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乡镇审计人员兼职的多,审计人员调动频繁。审计人员平时都分散于纪检、财务等工作岗位,需要时由乡镇领导调配组成审计组,审计工作具有明显的临时性和被动性。现在农村审计人员中,缺少懂业务、懂微机、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综合型人才。微观审计人员多,宏观审计人员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1.4 新农村建设中审计工作手段不适应工作需要

农村审计人员由于受到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审计业务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所采用的审计工作手段简单,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在新农村建设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只简单地采用审阅法,注重阅读和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有关文件、预算或合同、管理制度等,而忽视了结合采用外调、查询法、复核法、核对法等其他手段进行审计,使新农村建设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2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专项资金审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营造良好的专项资金审计环境

一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介宣传农村审计的知识、作用、意义,让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支持农村审计工作。二是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规范农村财务行为,为农村审计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保证审计质量。

2.2 制定统一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法律法规

将新农村建设审计纳入国家审计监督的范畴,制定统一的新农村建设审计法律法规,对审计对象、职责、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做出统一规定,规范审计执法程序和审计处理依据。特别是对审计主体和客体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审计在各级审计机构指导下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审计的客体是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或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使村级事务管理的村民委员会而不是其他经济组织,保证审计主客体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2.3 不断创新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服务的新途径

要根据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走向和现行的“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体制,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乡村财务,揭示和预防基层农村组织在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审计结果的宣传和公告,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审计结果公告以及新闻媒体等,对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肯定和反映,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6

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始终是发展社会的经济热点,发展乡镇企业不但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也给周边农村建设发展带来了无线生机,在发展乡镇企业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给农村及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从阐述新农村建设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意义、要求入手,找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建议,为全面顺利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建议

1.新农村建设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意义

乡镇企业是指由农民投资或控制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经过“二次改制”后,乡镇企业出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但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只要是由农民控制,承担支农义务,都应该属于乡镇企业的范畴。改革开放前,对社队企业做出很高评价,说“我们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但是,当时乡镇企业只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夹缝中艰难发展。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开始异军突起,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前提是农民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重、发展乡镇企业为先,加快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脚步,尽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城市支持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走效益化、信息化、绿色化、和谐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进行产业布局的创新,大力改造经营理念,最终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理念创新道路。

2.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

2.1发展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因素

2.1.1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一切建设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乡镇企业的大力支援,乡镇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村房屋、道路的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这就需要乡镇企业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2.1.2乡镇企业为大批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乡镇企业为大批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有了工作、有了经济来源,所以说,乡镇企业为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在现实社会当中,乡镇企业的就业人员大约1/3 来源于当地的农民,总书记曾经说过要想提高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强建设乡镇企业。使农民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乡镇企业在这个过程要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就业问题,通过劳动致富的形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次,部分乡镇企业是股份合作制形式,年底有赢利分红的现象,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收入。可见,乡镇企业在推动新农村建设阶段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帮助农民解决了生活困难的现实问题。

2.1.3乡镇企业的发展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

自从农村建立和发展乡镇企业以来,农村有了工厂和企业,也就说农村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农业生产也进入了机械化,农民也不再靠体力进行农作,而是部分机械自动化代替了人力,如传统的人力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收割等都用机器来代替,既节省了劳动力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的引入,解放了农村大部分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到乡镇企业去工作,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乡镇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农民的身份也开始转化成工人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越来越像城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2.2发展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消极因素

2.2.1镇企业建设在农村,缺乏高素质人才。

乡镇企业也城市大企业相比,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上以及工人的综合素质上都处于较大的劣势,首先欠缺经营管理乡镇企业的高素质人才,现代企业的运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这些条件在乡镇企业是无法具备的;其次是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这就导致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造成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未来乡镇企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在科技投入上和人才引入等方面进行大突破,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生产效率,消除其对对新农村建设的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2.2.2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责任感不强。

乡镇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是导致新农村建设的消极影响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是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原因。特别是当地政府对乡镇企业管理的不够严谨,因为乡镇企业每年要向政府缴纳税收,所以政府为了维护乡镇企业的行为,有着过于宽容的态度。对农民土地资源的占有方面,相关部门也置之不理等等。给当地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也阻碍了乡镇企业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

3.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

在新农村建设阶段,政府在发展乡镇企业起主导作用,严格执行二十字方针政策,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过程,乡镇企业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宏观利益,给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大幅度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间接的起到稳定社会治安的作用,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的帮扶,特别是在资金上应大力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如采购政策扶持和财税扶持方面。要充分、长远的考虑乡镇企业发展,还要为发展乡镇企业制定出特殊的优惠政策,在危难时期顺利度过难关,为乡镇企业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鼓励乡镇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凯乔.2001年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J].探求,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