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建设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建设问题

社会建设问题范文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致使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让养老压力从家庭转化到社会。本文从剖析我国老龄化速度着手,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社会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提出了当前社会中,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普及是最佳途径。最后提出了建设养老社区存在的几大问题

【关键词】社会养老 社区养老 建设问题

一、社会养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

1.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比重的7%,依据国际标准,我国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

2.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估计的基本情况计算,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的人口增长了1.31倍,而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2621~12157)增长了3.63倍。在2010年至2015年间,65岁以上老人的速度增长是2.89%,而此六年间,我国人口总数增长了2.52%。由此可见,我国老龄人口速度快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二)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现状

1.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

截止2015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比上年增长23.4%,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6.2万个;各类养老床位672.7万张,比上年增长16.4%(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298.1万张。

2.不提供住宿的老龄服务

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全国共有老龄事业单位2280个,老年法律援助中心2.1万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7.1万个,老年学校5.3万个、在校学习人员732.8万人,各类老年活动室37.1万个;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2155.1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26.5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257.9万人。

3.社区服务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比上年增长36.8%,互助型的养老设施6.2万个,比上年增长55%。

二、甘肃省华亭县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华亭县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根据华亭县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2015年年末,华亭县常住人口19.4万,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17584人,80岁以上老人1908人,90岁以上老人160人。社会福利院共有床位80张,入住老人23名,收养孤儿20名。

(二)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传统家庭一般通过生养子女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生活中,老年人与子女家庭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很大,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与子女和孙子女在相互照料的状态下生活,这种状况在将来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从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来, “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家庭户规模为3.10人/户。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同时,家庭规模变小导致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每个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负担将会大大加重。此外,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的令人担忧,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人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家庭照料的双重负担。

2.机构养老服务不被认可

C构养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老年护理院及其他养老设施。

机构养老对我国来说历史并不长,仍然有一部分传统思想的人认为将老人送去养老机构是不孝的表现,虽然工作压力非常大,但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照顾老人。有一部分人认为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不够专业和敬业,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的老人。还有很多关于不正规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的报道,让人们对机构养老服务望而却步。

另外,养老机构也存在两大问题:(1)费用问题:费用过高会让一般家庭吃不消,没有能力长时间让老人在养老机构生活,费用过低则不能满足机构基本生活用品的开支。(2)服务问题:很多养老机构的内容和质量仅限于提供吃和住,不能满足老年人更多的需求。并且没有能力雇佣专业的护理人员,一般的护理人员不适合并且不愿意照顾带病老年人的要求。

单靠政府和福利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正在呼唤社区养老服务。

三、养老社区建设

(一)什么是社区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是针对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二)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根源

第一,服务能力不足。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社区养老需要提供的基本服务有:托老所、照料服务、保健指导、家庭病床、定期体检、应急服务、就餐服务等。建设一个全面完整的养老社区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和社区组织人员,而这些人员的来源不确定、不稳定、不完全。

根源:由于社区组织还不是相对独立,不可能从组织上、资金上、人力上自主的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组织人员大多以被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主;服务人员大多是下岗职工或赚补家用的临时工,他们没有专业的服务知识,仅仅是完成一些日常的打扫等工作,无法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全面的专业服务。

第二,服务内容不完善。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老年人也不例外。养老社区在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服务的同时,也要对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多加完善。比如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另外,社区的医疗设施也不够完善。如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突发病的救助设施、行动困难的老人的复健设施等。

根源:政府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为社区老年人服务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这使得社区在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存在相当差距,也让养老社区失去了比一般社区完整的部分。

第三,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社区养老还需要社会的力量,仅仅靠社区组织和服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⒂氤潭忍低是居民意识的问题,不能用制度和规定来衡量。而现在居民对养老社区建设的了解还不够,只有社区养老社会化,才能增强居民的自觉参与意识。另外,在我们国家,志愿者服务队伍仅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就是说,社会人员中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非常欠缺,不能让社区养老服务得到持续的长久的发展。

根源:社区养老的社会化还很不足,只有社区养老深入人心,社区公众人人支持与参与到社区养老的队伍中,社区养老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蔡崇达.越来越苍老的世界:《2046》的真实版本[N].三联生活周刊,2005,01.

[2]民政部.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告,2015.

[3]民政部.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告,2015.

[4]民政部.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告,2015.

[5]华亭县.年人口统计报告,2015.

[6]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J].理论学刊,2002,(5).

社会建设问题范文2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经济增长,改善市场,增加就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经济形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符合这一基本趋势。目前,我国通过立法已经制定了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方面的基本制度,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逐步解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瞄准新经济常态发展的社会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更多的资源用于住房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建设,积极推动许多社会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企业发展,推进企业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提高企业在吸纳社会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

社会建设问题范文3

社会稳定是保证现代社会秩序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转型时期决定国家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社会稳定,才能够使全体社会成员全心全意地建设与发展。可以说,社会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及品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观。稳定的核心在于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是我党全心全意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诠释和具体体现。可见,就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稳定问题展开探析,对于在非常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1 社会稳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社会稳定问题“脱颖而出”,成为了阻碍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法制意识在此过程也得到增强,同时各种社会稳定问题也不断显现,利益诉求表达更加多元化。由此聚集的社会矛盾更是引发了各种不同的突发性事件,如:群众上访、群众堵塞交通要道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发展。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但会影响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进度,更有甚者还会引发社会危机。对此,国家应加大对社会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力度,注重社会稳定的维护。另外,社会稳定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自由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相信只有确保社会的稳定性,才能够把社会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才能更好地缓解社会矛盾。除此以外,确保社会稳定性,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水平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避免社会政治秩序陷入混乱。

2 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应对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

2.1 切实加强领导队伍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党要脱离传统维护工作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符合时展潮流的“稳定也是政绩”观念,并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主义社会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其次,严格实行人员责任制,明确各人员、各领导的责任,对社会稳定问题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严格考核维护稳定成果,并予以一定的奖惩。除此以外,为了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党还可以实行挂牌督办和领导包案制度,对一些因为工作失职、渎职而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单位、领导和个人,追究其有关职责,并施以一定的惩戒。如此一来,在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带领下,再辅以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势必能够形成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终极目标。

2.2 协调和维护利益主体合法权益

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分析,我国所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此背景影响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其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毋庸置疑,不同的利益群体与社会阶层自然会有着其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等。面对着种种的不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其中研究,并用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式去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忌出现偏袒某一方利益、某一群体的行为。只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协调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仅能够获取人民群众的认可,还能够实现社会稳定。

2.3 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法制意识

公民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单位之一,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维护社会稳定,都有赖于公民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如前所述,当前环境下,社会群众的法制意识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总是习惯用一种因循守旧的逆向表现抗拒时代潮流,这无疑影响到社会的长久稳定性。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制、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一旦他们在经济领域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试图从政治领域获得相应的利益满足。显而易见,提高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2.4 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近年来,党政府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各地区、各单位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工作,确保综合治理工作基础牢固。第二,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着力创建平安、和谐社会。第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群众身边的一些案例为主线,以案例讲法规,教育社会群众用正规的法律途径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引导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第四,还要加强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积极开展针对各类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工作,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

2.5 构建社会公平的保障体系

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构建一个公平的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在构建保障体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人力投入,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保障弱势群体能够公平享有受教育权利。其次,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医疗服务设备的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最后,还要完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引导房地产商合理发展以及购房者合理消费。

社会建设问题范文4

关键词:智慧城市;管理理念;技术障碍;资金问题

1 概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经济发展不断转型的新形势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也在向建设质量型、内涵型的智慧城市的方向转变。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2 中小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智慧城市是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企业信息或个人信息,信息中隐藏的商业价值将引发各种利益冲突,这就需要由立法部门进行调节。我国关于智慧城市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做了明确规定,但对具体内容的规定还处于缺失阶段。这就为个人信息的采集、利用、公开或保护应采取的态度提出了难度。

2.2 城市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多数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处于落后阶段,没有对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重要性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这就导致在新的技术手段或管理方法与传统方法产生矛盾时,对新技术或新方法采取简单的制止措施。管理者受传统理念或旧有工作习惯的影响,往往对新事物采取回避或否定的态度,而不考虑新方法或新技术对提高管理效率的积极作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严重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必须改变思维,更新管理理念。

2.3 缺乏协调机制 国家各级部门及地方部门在中小城市均设立对应的业务机构,各个部门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未能实现共享,这就造成了众多的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以通化市为例,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分割严重,这就导致了部门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城市居民办理业务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办理多种手续,给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利;部门信息系统仅服务于上级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者无法获得必要的信息,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中小型城市信息孤岛的现象不消除,无法建立真正的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大大受阻。

2.4 技术障碍 中小型城市的智慧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而技术标准的缺失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缺失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一方面国家层面未对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动、共享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孤岛现象难以短时间内消除;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缺乏保障,构建大数据库的个人信息面临着被非法侵入、利用的危险,这不仅会危害个人利益,还将危害国家安全。

2.5 资金短缺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的资金数目是庞大的,这是中小城市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建设时期产生的负债较为严重;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土地财政收入模式难以发挥作用,这就加剧了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

3 中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立法工作 国家应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个人信息及个人隐私的相关数据做出明确的界定,明确个人信息或个人数据在采集、运用过程中的权利及义务,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的标准或规范,为消除信息孤岛提供法律依据;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立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利用网络或信息技术进行犯罪的行为,保护网络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为公民的个人隐私和国家的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3.2 加强智慧城市的宣传培训,更新管理理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信息化社会到来而产生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范围相对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不同,面对即将发生的巨大转变,管理者应首先更新管理理念。为让管理者及广大被管理者了解并认可智慧城市,相关部门可通过各类媒体及传播方式宣传智慧城市的理念,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意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3.3 促进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努力,城市建设的进程由不同部门中的短板决定,单一的部门发展无法实现整个城市智慧化建设。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做好统一调度,协同发展;成立权威的领导小组,对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利益或权利的重新划分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防止由于利益冲突而发生部门间相互抵制或故意拖延工作的不良现象。

3.4 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财政支持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的资金是庞大的,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维持,应改变过去的融资模式,转向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财政问题;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通过私募市场和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增大财政的来源。

3.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协同机制的建设还是资金来源的扩展均需要大批的人才。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主要由人才的多少及其专业性决定,因此应加强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培养专业人才的企业或部门之间的联系,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4 总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面临着众多问题,城市管理者及其他参与者应用于面对当前的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法律体系的建设、宣传培训、构建协同机制、扩充资金来源渠道、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方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01):6-12.

[2]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社会建设问题范文5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

宜宾市位于川南地区,由于自然地貌、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原因,山地灾害严重,安全事故突出。全市现有公路4361公里,线形差、等级低、弯多坡陡,且大多分布在山区,桥梁796座,多数年久失修;各类机动车辆14万余辆,种类多,车况参差不齐。市内金沙江、岷江及长江纵贯全境,另有21条通航支线河流纵横交错,通航里程963公里。有乡镇渡口160余个、运输船舶835艘(其中客渡船舶511艘),渡口条件简陋,船舶多数较为陈旧。历史上全市各类煤矿曾多达1300多个,通过近几年整顿和关闭,到目前为止,保留煤矿企业274个,其中小煤矿267个。煤矿数量、煤炭产量、瓦斯突出程度均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全市现有非煤矿山企业613个、各类工业企业65000余个,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2000多个。全国和省上确定的十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我市都有,且都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震惊全省、乃至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如1980年屏山县“8.26”水上交通事故,死亡、失踪175人;1987年翠屏区“12.3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9人;1994年高县“5.14”煤矿事故,死亡36人;1998年兴文县“3.14”煤矿事故,死亡16人;1998年江安县“7.12”水上交通事故,死亡、失踪95人。据统计,80、90年代全市每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均在20起左右,其中基本上每年都有2??3起特大事故发生。分析各类事故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反映出一些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不严,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不落实,特别是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惨痛的教训使市委、市政府及市安监局的领导深刻意识到,要搞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在一手抓安全监管的同时,一手抓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使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逐渐得以夯实,从业人员和全民安全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

健全体系,构建安全宣传培训教育新格局。在**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宜宾市安监局专门设置了安全教育科,配置了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市交通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设立了安全管理科,负责本系统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工作;各区县安监局和各生产经营单位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安全宣传培训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市政府及市安监局分别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对各区县政府、各主管部门及市属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的年度安全目标考核的内容,且设立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市、区县政府每年都拨出专款,专门用于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丰富载体,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2002年6月《安全生产法》颁布后,市安监局立即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工作,及时印发了《安全生产法》单行本14余万册,做到了每一个机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重要岗位干部职工人手一册。与此同时,组织发行了《安全生产法》释义1000余册,市局还组织编印了《安全生产法》讲义1600份。为了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阵地和载体,市安监局在市中心设置了安全宣传专栏,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在宜宾日报、宜宾电视台开辟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及时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同时,帮助指导企业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五粮液集团坚持全员安全培训、开展自防自救演练比赛,丝丽雅集团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比赛,芙蓉集团开展家属给井下矿工、中小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举办安全手工艺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普及了安全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立足创新,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成效明显。我市高度重视每年六月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做到了年年有新意、岁岁有新招:2002年在全市组织10万余人参加了全省百万职工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了组织一等奖和电视抢答赛一等奖;2003年成功组织了“天原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书面竞赛和电视抢答赛,参赛干部、职工达14万人;**年组织开展了“建中杯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宜宾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年制作并在宜宾电视台播放安全生产访谈节目,组织优秀选手深入宜宾县、芙蓉煤矿和珙县巡场镇等地,开展“安全在我心中”巡回演讲,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和好评,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在全省“华西集团杯”安全生产演讲赛上,我市参赛选手获得了一等奖。

强化培训,筑牢安全文化建设基石

宜宾市安监局十分重视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在帮助指导培训机构加强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自实行“考培分离”以来,市局一直把对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多次组织各安全培训机构学习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督促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培训制度,要求其必须做到“五个达标”,即:办学硬件要达标,教师资质要达标,教材内容要达标,教学课时要达标,教学管理要达标。在每个安全培训教学班开班前,我局对其教学内容、课时、教师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开班培训,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培训教学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市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考核试题库,实行“随机抽题制卷”制度,组织并参与各安全生产培训教学班的监考工作,组织并监督试卷评分工作,对不符合办证资格或考试不合格的参训人员坚决不予发证。**年至**年,市安监局共考核各类安全管理人员4500余人,复审2500余人,送省安监局参加培训300余人。考核特种作业人员7200余人,复审64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年,我市安科学会与四川科技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开设《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培养“科班”型安全技术管理人才。近年来,市安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工作;联合有关执法部门,取缔了两家非法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机构;按照省局的要求,对全市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整顿,有力地推进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

社会建设问题范文6

班级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一:

一个新的班集体就好比一个刚刚集结在一起的战斗小队,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统一的目标,彼此还没有情感的关联,没有默契,战斗力等同于单兵作战。因此班干的首要任务是要这个集体尽快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个集体都应该有一种属于集体的专属的文化,它是一个集体之所以被定义为一个集体的关键与标志,也是成员间强力的粘合剂。就像一个强大的国家与民族必有其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一个成功的企业必有其充满魅力的企业文化;同样,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种文化来引导同学们共同前进,作为同学们默认的参加集体生活的共同准则。只有这样,一个班级才可以正常而高效地运作,才有可能聚集体之力走向优秀。

因此,文化健设就是新班干应当竭全力思考的问题。作为leader,必须要先思考出要建成什么样的文化?然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样的过程与形式去传达这种文化。

我建议班级文化应当包括:团结、温馨如家(友爱)、奋进三大点,其余可视具体情况添加,文化定义一旦制定完成,leaders必须要时刻牢记,并将其带入班级工作,以行动来传达文化理念(所谓的班干的带头作用就是这个了),以一定的外在形式来影响主导班级氛围,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理念,最终将该理念根植于同学们的思想之中,至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正式诞生。补充说明一下,所谓的一定的形式,其实就是学校规定的团日活动,学校搞团日活动的本意就是让班集体能够有集集体之力做成一件事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考验一个集体的团结统一的程度。最为刚起步的班级,我们不应该奢望在团日活动上有所创新,一句话,我们这个时期的活动不求深刻,只求好玩,只需要把供同学们交流的平台搭建好就行了。期间的文化灌输就看班干自己如何把握了,基本原则就是:温暖每一个,关心每一个,鼓舞每一个。

班级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二: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各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以“建班级文化,展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群策群力,主动参与班级建设,从班级的卫生、布置和内务三方面各班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班级的布置,都能按照“简洁、实用、高雅”的原则,既保证了统一和谐,又各有特色,各有亮点。通过这段时间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级部的班级文化营造情况如下:

一、初步具有“书香班级、诗化班级”的气氛,学生乐于看书,善于读书,很多学生真正把书籍当作了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读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班主任多数都是语文老师,多数班级都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课题和体验型班会的主题进行设计内容,不受时空限制让学生用小诗,用图片、相片等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开辟的栏目有:童年的画、快乐阅读、优秀作文、表扬榜、语数英的作业展览等,这样营造书香班级的活动确实让孩子们成长更快,更强化了孩子的学科知识。

二、墙壁布置简洁、合理、有特色。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现有资源,把三月份的墙报布置得五彩缤纷、富有创意和特色,不仅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体现了孩子们的孩童情趣。如五(3)班以“植树节” 为主题;六(1)班以“植树节”为主题。六(2)班以“新学期,新气象”为主题;六(3)班的班报栏除了有应节栏目:植树节和学雷锋外,还有让学生心灵震撼的“心灵风景”,以美文怡养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每月一次细节班务记录:我最闪亮,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孩子的好人好事,这个月的表现.

在活动中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里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现在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

随着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给老师们带来的是感叹和惊喜,而给学校带来的是师生新的精神风貌与心灵的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三:

非常感谢领导给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王主任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当时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诚肯地说,我没有什么经验,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只是珍惜每一次机会,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谈不上把我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只是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就是班级。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我们班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上进心,我们这个集体更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于是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主要是把这些精神纳入进去。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创建,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我只有充分发挥我的想象力,来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我怕耽误学生学习,就让学生们利用自习课和中午时间在学校来写,来画。这其间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班的夏雨晴的妈妈在中午经常给布置班级的同学送饭,这让我深受感动。还有我亲爱的朋友们也来帮我出谋划策。他们的帮助让我坚定了把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好的信心。

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我首先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利用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了初三、二班班规,初三、二班警示语,以此来勉励和鼓舞着学生。如“旭日东升,我们希望在握。雄鹰展翅,我们冲向蓝天。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成切。我们心存鸿鹄之志,我们立志坚持到底。”它时刻提醒着学生要持之以恒,立志成功。由于我们班的不生自觉性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我在班级还挂了这样的标语“走进教室就安静,翻开书本就学习。”当我的朋友们看到这句话时,对我说:你不觉得这很熟吗?我深思了很久,最后也没想出哪句话能比这句话更合适的,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都铭记在心,用这句话来约束自己。

我是初二时接的这个班级,初二的一年,学生认为我非常严厉,对我有些不理解。于是利用这次班级文化建设,用一块园地,来倾诉我的心声。我创立了八年二班书范,里面有班风,班训,班主任寄语。我把我的心里话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快乐就是老师的快乐,你们的成长就是老师的欢欣,你们的成就就是老师的期盼,希望你们以乐观的心态把握每一个细节,把握明天的成功。希望我们能创最好班级,做最好自己。当时我把这个书苑挂在墙上的那一刻,班级鸦雀无声,很多学生的眼睛湿润了。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我们班的安全园地,学生用水粉和几张纸板制作成。在上面有7颗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星球相互靠近,下面是同学们用剪纸作的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她们告诉我这寓意着安全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要爱我们的宇宙——我们共同的家园。还有我们班的智慧树和我们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都是由我们班的六名同学用水粉画跪在我办公室的地上画出来的。她们说智慧树下成长着智慧星,上面有四张操行评定表,便于对每位学生的每个月的表现加以评定。并有利于平时更换评定表。水粉描绘出的梅花轻轻散落寓意着他们要深知“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并深深祝福老师能桃李满天下。还有我们班最具特色的心愿墙,老师和同学们有什么心愿都可以用小粘贴贴在这上面。在这里他们的口号是“心之所愿,无事不成”。它成为了班级里一道多彩独特的风景线。我经常去看看学生们的心愿,这样我和他们走得更进,这便于我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班级的图书角,是同学们丰富知识的乐园,我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每一页,熏陶心灵每一刻。里面的书全部是课外读物,“读书角”全天开放。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书海里遨游,在书香里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