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指导意见

就业指导意见范文1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近三年的调查发现,普遍就业率并不理想。2016年我国高校新增毕业待就业人数756万人。而调查发现,我国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多,但对于高校新增毕业学生并没有过多需求,很多企业宁愿付出更多资金聘请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也不愿意低薪聘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从根本上分析,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具备实际工作的经验,往往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来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对很多大学生培养了很长时间,能够胜任具体工作需要时,又很难留住此人在企业中长期发展。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了很多企业并不希望聘请刚毕业的学生。而从大学生角度调查分析,《2016年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显示,62.5%的以就业本科大学生对自身的薪酬待遇并不满意。而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学生并不会考虑在企业中长期发展。这是就业机会与期望不能得到统一发展的结果,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率不高的现状。

二、高校社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予以高度重视

对众多高校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调查中发现,我国高校目前并不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普遍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在大学生即将进入企业实践的时候,通过临时充电,为学生做部分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这样的方式过于片面,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课程学习中,马上树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方向上的内在联系。这是我国高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的失误,也是在社会实践工作中的偏差。纵观就业率较高的学校,都是在入学之初便开始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而且职业生涯的课程内容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都是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2、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有效沟通的机制

许多高校在就业问题上,没有提前向企业咨询具体需要人才的方向,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并不能?c企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导致了很大学生在企业实践工作中,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往往是企业在岗位中不断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不仅耽误了学生发展,也影响了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这是高校未与企业做好沟通的原因。

3、就业指导发展方向过于片面,没有利用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国高校目前还是处于向企业推荐学生的阶段,或者将学生推向社会后让其自己寻找工作机会。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发展,更加不利于高校就业率的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高校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就业环境可以有很多方式,即便是让学生灵活就业也要做好正确引导。而且多数高校也没能利用好高速发展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引导更多的就业渠道与发展空间。这不仅是高校的失误,也是社会实践工作的狭隘。

三、社会实践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

1、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在高校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为辅助大学生认识就业形势,分析自身优势,找准就业方向,实现终身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那么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从重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开始。以下我们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进行分析。

首先,对学生进行MBTI职业性格测试。分析学生的性格确定适合就业的方向,是否时候该职业的发展。通过霍兰德SDS的职业兴趣测试判断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本专业中适合技术研究或者更适合行政管理。当能够确定学生在职业上的选择,以及发展方向后,便可以这对学生的特点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然后,通过测试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就业方向,以及学生所在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该方向的学习和实践。对于适合从事技术方面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进行专业进修,以及资质评定。而对于适合该专业上行政管理方向的学生,应当培养其在本专业之外进行更多的辅助专业学习,如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行政自动化等一系列专业的课程。从而区分学生的发展方向,令其发展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不同社会实践工作的安排。如适合市场营销方面的学生,可以引入到企业的销售部门进行实习。而适合行政工作的学生,可以引入到企业的人力部门考察学习具体工作内容。那么适合技术发展方向的学生,也可以推荐到企业的生产部门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学生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方向上进行研究探索,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实际工作人才。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商议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指导和规划。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教学安排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也要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定期进行跟踪指导。解答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以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其中普遍需要教师指导的方向,包括学生人际交往上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平衡好心态,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学习企业的文化发展,学会和领导沟通,虚心向前辈请教。从而适应企业,适应工作岗位,应用社会实践工作。

2、重视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为其能够在毕业之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那么为了让学生毕业之后顺利参加工作,就要从企业的方向考虑问题。企业需要员工,是需要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的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也需要高校与企业直接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增加交流,了解企业需要人才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

为了与企业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一方面,专业教师要走入企业中,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到高校中来,考察高校专业教师对学生指导教育中的不足。而为了更好的促进双方合作,以及建立长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应当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定期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也可以聘请企业内的优秀员工,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不定期的访谈或者指导。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与双方合作,建立长期共赢的互动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

而企业方面也应当注重与高校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领抢夺人才的优势。通过开展深度合作,不断促进双方合作的成果。通过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为企业创新提供向前发展的驱动力。接收高校实践的优秀学生,为企业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从而不断提供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积极性,保障企业良性运转。而促?M双方合作,不仅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也应当大力扶持,通过优化相关法律,为双方合作建立高效机制。那么双方成果的合作,将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方式。

3、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就业渠道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模式。而高校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内容也可以依靠不断扩大的网络资源。根据我国倡导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概念和意义,针对时展的需求和探索。为高校学生创立网络资源上的创新就业渠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指导高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发展空间,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机遇,而且要特别重视创新创业类的实践活动。网络资源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已经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有一部分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通过在校期间专业技能的完善,可以通过自身创新意识的发挥,创造颇为专业的项目,利用网络平台的覆盖面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例如,一些利于生活需要的小发明,通过申请国家专利的认可,在网络中发起众筹,从而获得了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广泛的认可。为灵活就业打开了新的形势。而且调查中发现,很多电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已经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在一些网络平台中销售部分商品,而且多数学生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些方式都是高校应当利用和推广的重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强大作用,完善社会实践工作。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包装和自我推荐,与社会资源开展高效的互动。现代企业在开展企业招聘的时候,更多会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的推广进行招聘工作。在一些大型的就业网站,如51job和前程无忧等,都有很多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高校的指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机会。不仅要从专业方向上不断充实自身的就业能力,而且要从高校学习之初就在课余时间寻找相关专业的兼职活动。从而树立大学生自主实习的意识,以及不断丰富实践内容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高校的指导教师应当明确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角色,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要规避网络中一些负面的信息。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向上,纠正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因素的影响。从而建立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正确思维,以及合法模式。

就业指导意见范文2

就业前提的坚苦企业,在2012年内可请求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内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职工和退休人员可持续享用响应待遇;在缓缴时期,发作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退休、灭亡的,接纳“退一补一”的方法进行补缴后处理有关手续;员工退休、调动或解除劳动关系的,接纳“走一补一”的方法催促企业补缴该员工的赋闲保险费;已享用工伤人员待遇持续确保发放,新发作的工伤人员依照惯例处理和请求享用工伤保险待遇手续;不克不及因企业缓缴医疗、生育保险费而中止或降低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程度。

二、降低企业城镇职工根本医疗、赋闲、工伤、生育保险费率

2012年内,企业城镇职工根本医疗、赋闲、工伤、生育保险四个险种的费率作如下调整:

(一)市本级参保的企业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费率用人单元承当局部下调0.5%,由7%缴费调整为6.5%。各县、区(市)依据基金节余状况在0.3%至0.5%之间进行下调,并报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立案。

(二)赋闲保险费费率由3%调整为1.5%,个中用人单元承当1%,小我承当0.5%。

(三)工伤保险费费率,一类行业由0.6%调整为0.5%,二类行业由1.2%调整为1.0%。

(四)生育保险费费率由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入0.5%调整为0.3%作为生育保险基金。

三、扩展赋闲保险基金运用局限

(一)就业前提的坚苦企业,已参与赋闲保险且实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并包管不裁人或少裁人的,可请求运用赋闲保险基金付出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亭补助。补助期为2012年之内,刻日最长不超越6个月。补助规范:停产企业为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费中的单元承当局部;半停产企业为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费中的单元承当局部的60%;执行轮班企业为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费中的单元承当局部的40%。岗亭补助规范按市赋闲保险金规范确定,补助比例按上述规则执行,两项补助均按月拨付。

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亭补助统一企业只能享用一项。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再享用社会保险补助。

(二)鼓舞坚苦企业展开职工在岗培训,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则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缺乏局部由就业专项资金予以恰当支撑,补助规范不高于坚苦企业按国度规则列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费用超出局部的50%。补助刻日为2012年之内。

(三)享用赋闲保险待遇时期的人员自谋职业、自立创业的,凭有用证实文件,经认定后可一次性领取尚未领取的赋闲保险金,自谋职业、自立创业时期未一次性领取赋闲保险金的,可持续按月享用赋闲保险待遇,直至期满。

四、将企业老工伤长时间性待遇归入工伤保险基金付出局限

从2012年起,将老工伤人员的待遇逐渐归入基金付出局限,详细方法另行制订。

五、社会保险费滞纳金及欠费处置

(一)滞纳金计征工夫由本来过期满1个月后计征,调整为过期满6个月后计征。

(二)2012年内,对坚苦企业前史欠缴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进行挂帐处置,往后逐渐清缴。

六、坚苦企业认定

(一)坚苦企业界定的前提。

市坚苦企业界定需还就业下列前提:

1.近两年来,出产运营正常,因国际受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度与2009年度比拟产值、利润大幅下滑的企业。

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对临时性出产运营坚苦恢复有望的企业。

(1)2011年与上年同期比拟利润下降;

(2)申报时前三个月利润继续下降;

(3)申报前三个月在职职工实践领取的工资程度未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越20%,且不低于市最低工资规范。

3.已依法参与社会保险,2011年度按规则实行缴费义务的企业。

4.2011年未发作一次性削减员超越20人以上、全年裁人不超越在册员工总人数10%的企业。

5.出产运营运动就业国度财产政策及环保司法律例的企业。

6.已制订了减薪保岗亭(含运营者年薪)方案且曾经执行的企业,减薪后职工均匀工资应低于地点市、县、区(市)2011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均匀工资。

(二)坚苦企业界定申报顺序。

中心和省属在遵企业请求界定坚苦企业经主管部分赞同后,向省级劳动保证行政部分申报(无主管部分的省属和中心在遵企业,可直接向省级劳动保证行政部分申报);市属企业请求界定坚苦企业向市劳动保证行政部分申报;各县、区(市)属企业请求界定坚苦企业,按属地准则向所属地劳动保证部分申报,经各县、区(市)级人民当局赞同后,报送市劳动保证部分立案。请求界定坚苦企业需供应以下材料:

1.书面请求申报,包罗企业出产运营情况、形成坚苦的首要缘由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规划;企业人员变化状况和缘由;不变就业岗亭的办法;企业制订的减薪方案和执行状况;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相关材料等根本内容。

2.市、县(区、市)经贸、环保部分出具执行财产政策以及企业2009年度和2011年度执行环保司法律例政策的审核定见。

3.经中介机构审核的2009年度和2011年度企业财政决算年报。

4.2011年度交纳社会保险费材料。

5.2009年度和2011年度劳动状况年报表。

(三)坚苦企业的界定和治理。

就业指导意见范文3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角色偏差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进行角色定位的目的在于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角色引入社会学,意指社会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大舞台同样扮演着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1〕。每个社会人往往都占据着多重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同样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职能与角色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演变——从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中,辅导员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试图对高校辅导员作出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

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每年增加60~80万人,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3~4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80万人,而工作岗位数量却没有成正比例增长〔2〕。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大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变得比较消极,这种现象已深刻影响到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被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偏差问题

辅导员作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角色,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工作压力,使就业指导工作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匹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辅导员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

2.1.1 辅导员队伍不够健全,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超过1∶200。

2.1.2 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2.1.3 辅导员队伍新老交替缺乏制度保障,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新辅导员有热情却缺乏就业指导经验。

2.2 辅导员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业务素质不匹配。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务实性。就业指导贯穿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全过程,要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工作,需要有闪瞻性。然而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政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2.2.1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度不够,高校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不够。

2.2.2 辅导员的工作重点被定位在高校管理引导重点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2.2.3 辅导员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辅导员不能把大学生仅仅看作“教育对象”,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服务角色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辅导员服务角色定位不可能准确,就业指导服务不可能到位,这突出体现在就业统计、跟踪调查和毕业后的持续服务不足上。

3 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角色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五种角色。

3.1 就业导航员

启发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进入大学,辅导员就应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和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积极引导学生寻求职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激发他们在选择就业道路时对自身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职业目标与个人行为相匹配的意识。进行职业理想启发时,辅导员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2 职业指导员

辅导员应成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员。为此,首先要积极学习就业指导理论,获取大学生就业管理、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就业市场特点及组成要求,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其次,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向大学生宣讲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与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要掌握就业技巧,向学生传授如何准备求职材料、笔试面试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荐的技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就业指导。要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通过举办班级就业主题讨论会、校友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专家报告会、用人单位模拟面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去向、专业前景、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转贴于

3.3 就业服务员

辅导员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从就业服务态度、就业服务方式、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周到、全方位地做好工作,把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3.3.1 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辅导员应尽早准备,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建立信息齐全的推荐档案,做到有针对性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号推荐。实行推荐“优良”、放宽“中间”的推荐策略,耐心解决差生的就业问题〔2〕。要积极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优势、发展远景、薪酬待遇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就业准备。要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通联工作,保证就业信息的通畅传递。

3.3.2 建立就业服务互动机制。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安排好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问卷调查,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学生就业需求和动向。要加强困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优先推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就业。

3.3.3 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对未就业学生积极推荐就业,对已就业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情况、业务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4 职业实践参与员

辅导员应该成为就业实践的参与者。首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就业指导的系统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前往招聘会现场,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握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同时对学生提出有益的就业建议与指导。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生产实习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

3.5 就业心理咨询员

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学生压力的不断增大,困惑越来越多,辅导员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领域。要教育学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要敢于去与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克服焦虑心理,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为顺利地度过走进社会的不适应期做好足够的准备。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加以评判,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教育学生期望值不能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工作,到基层工作,到民营企业工作,自主创业等。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各级领导以及专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亲身实践。

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是不同角色形成的“角色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下,辅导员的角色还会不断变化,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要不断探索。通过探索激发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逐渐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4:19-20.

〔2〕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27,21?郾

〔3〕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58?郾

〔4〕谷伟?郾加强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6):63-64?郾

〔5〕易昕烨?郾探析辅导员如何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心态〔J〕?郾长春医学,2006(3)?郾

就业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73-02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道德等方面。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生通过校园和企业的文化熏陶与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等。职业素质是在素质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化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是职场致胜和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一、新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而专门明确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1]。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新建高职院校、社会、教育、个人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促进新建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新建高职院校处于成长发展期,存在着资源少,学生少,经验不足,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因此,为了加速新建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快学院的招生步伐,逐步摸索良性运行的学生管理和培养机制,就应该在学校现有的生源上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就业时,能够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对学校的招生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高职学生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多样化要求,降低学生就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解决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就业难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3.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部门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方法,提高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素质教育等各项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好职业准备,实现顺利就业、成功创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m应岗位的不断变化。

二、新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各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中,通过对新建高职院校――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日常的行为观察、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存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状令人堪忧。

1.心理素质不良,缺乏职业理想。通过对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低下。

2.职业意识淡漠,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作为特定的社会群体,虽然未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但是也应具备特定的职业人意识,包括个人对未来职业的认知、态度和看法以及所在领域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品质和意识等。通过与高职学生的访谈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整体的思考,基本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职业意识十分淡漠。

3.专业素质低下,缺乏职业能力。高职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能力不强,导致专业素质低下。

三、新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地,高职院校教育必须与社会接轨,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成立之初就应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人”与“社会人”的结合,既练就过硬的专业技术,又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机制

了解了新建高职院校目前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及问题,就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依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各岗位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1.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中落实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到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2]。通过整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

(1)课程标准制定与课程改革中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因此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匹配,与素质培养相适应,建立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项目。

(2)课程质量考核评价中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突出过程考核和动态管理,形式上重视学生成果考核,内容上重视实用性考核,根据不同专业编排不同的考核内容,以动态的过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3)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培养他们对工作尽职尽责的态度。

2.在实习实训的能力教育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只有在职业训练和能力教育的实践中,职业素质才能得以养成。因此,新建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各种实践实训环节,强化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质。

(1)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高职院校,需区别于本科院校,抓好各种实践机会,提供解决问题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如通过实习、实训、项目教育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增长见识与才干,充分展示其个性与特长[3]。

(2)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作为高职院校,需区别于本科院校,紧密与企业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为学生增加进入企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提高其职业素质。

3.在就业导航的职业指导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在新建高职院校中开设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增强其实效性。针对高职教育、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对自我恰当定位,提高就业和求职能力。

(1)开展职业咨询。以就业为导航,传授就业指导知识,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状况和市场需求,避免学生盲目求职,实现正确择业与就业。通过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学习与宣传,做好人才市场需求预测与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及时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2)加强求职技巧。利用就业指导课程,通过日常礼仪、简历制作、仪表包装、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M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学生就业面试的能力和就业的成功率。

(3)加强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心理素质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开展心理咨询,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情绪等特殊问题。

4.在校园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树立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1)开展校园活动。学校提供各种帮扶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类社团,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

(2)建设校园文化。可通过设立各类宣传橱窗、开设图书资料室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利用现代手段开展网络咨询、在线服务等高效率的职业指导,繁荣校园文化,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环境,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推进职业素质的养成。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上述各种途径构成的系统的培养机制,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必能使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出真正受企业欢迎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玉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社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向导,2013, (32).

就业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 技工学校 就业指导 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它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

技工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方针,就业指导是沟通学校与社会、就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当前如何提高技工学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特点,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还关系到未来技工学校毕业生顺利快速适应社会环境,更关系到社会稳定。

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荒,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毕业生就业难。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尤为重要。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作为新成长的劳动力,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暂时的就业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未来的职业发展问题。

一、技工学校就业指导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学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课多以纯课堂教育的方式开展,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毕业生实习前草草进行短期的就业前辅导,内容大多是与面试有关的内容,课时安排少。

学校就业指导没能体现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平台不完善。在技工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工作只由少数几位教师负责,其他教师甚少参与其中的现象。

2.毕业生存在的问题。

(1)眼高手低,心态不稳,继而频繁跳槽的现象极为严重。这部分学生对自己职业角色的定位不准,心理期望值过高,一味要求工资高、环境好、专业对口等,很容易错失就业机会。

(2)过分依赖学校及家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自己找工作,过分依靠学校推荐,依靠父母,因此滋生出一种在学校学不学都一样,学校或父母都会帮找工作的思想,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思想散漫,连最起码的专业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都没有掌握,在真正就业上岗时,便出现学校反复推荐、安置,学生不知所措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3)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有企业,一律要求员工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而这正是一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生所缺乏的精神,他们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4)个人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差距。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时对于岗位期望值过高,既要求专业对口,学到真本领,又要求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但毕业生本身个人专业素质和技能并不能达到企业的用工要求,自以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足够,盲目乐观,导致就业失败。

二、毕业生面对的就业环境及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标准越来越高,更注重所招聘员工的综合素质。因此,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心态良好的高素质毕业生备受企业青睐,常常是供不应求,反之,综合素质低者则出现“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就业市场对技工学校毕业生有一定的要求。

1.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一专多能,它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2.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3.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品德。

4.必须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鉴于此,技工学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准确定位,切忌好高骛远。

三、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技工学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更好的实习就业机会。现我就技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来设置专业,学生在就业安置时企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轻松。

2.教育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因此,学校必须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证书,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及建立建全校校合作机制,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4.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掌握一专多能的本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5.树立正确择业观,加强学生心态教育、职业决策能力训练。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就业形势及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就业定位。

就业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全面的应用性学科,其自身具有长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而高职的就业指导课更具有面向其对象特点的职业性,要切实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因此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合高职学校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本文主要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拟就这一机制的构建做一定的探索。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一)对课程建设的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设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相比而言,整个广东省,还是比较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给予的课时安排相对比较多,一共40个学时,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各10个学时,以此来看,在课时的安排上似乎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就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其他问题。因为目前学校还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课题组或者教研室,无法很好的综合各位上课教师的意见,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从而使得无法整体统筹各位教师的教学进度,不能整体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二)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技能不高

就业指导课对我国高职院校,算是一门新的课改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这门课程因为其专业性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比较高,不但需要了解基础的就业政策、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还需要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很多方面。而如今,担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思政部、学生处或者社科部的教师兼任的,缺乏必要的系统知识。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

高职是重视其专业实践的院校,而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这种实践性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其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上,理论性的知识教授太多,不能很好的结合多样化、市场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造成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从而不能引起对其的重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正因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不具备一定的市场化、信息化,使得课程的内容还仅仅围绕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分析、面试技巧指导等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从很多学校的探索和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学生在学校的全部阶段,从刚入校就应该进行分阶段的、有重点的开设其职业生涯规范的辅导,以就业指导课为主,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与专业教育、职业测评等结合起来。

二、如何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一)转变课程理念

要想建立课程的有效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更新课程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的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一方面,是要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是其成长、成才以及顺利进入社会的客观需要;对学校而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就业是学生本身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校应以高职人才培养、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基础,进行就业知识的传授和就业技能的训练,提倡学生创新就业,将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与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从学生入校即开始谋划人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社会而言,更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以上认识的引导下,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要改变以前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观念,不能将其仅仅当做毕业生阶段的突击教育,不能仍然沿用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要切实从当今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其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心理问题,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进一步推动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进程。

另一方面,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保障机制的构建,还需改变那种短期突击性,必须健全机构,以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确保课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成立专门的教研室,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各院系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教师、以及相关的心理辅导、人力资源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为组成成员,提高其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促进课程体系的建设。现在学校应该在重视课程时间安排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其课程的专业化体系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试考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健全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健全,不仅仅只包括上述的纳入学科计划、增加教学评价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完善面向于学生本身的教育体系。例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设计了一套课程体系,课时相对固定,教材选择到位,教师数量得到保证,如此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从课程内容本身来进行改善和提高。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在这些课时中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灌输性讲解,使得大一的新生对其没有太大感触,而毕业生又觉得其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作用,从而使得教学没有效果。目前的就业指导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应全程化,将全程化指导与链条分解法相结合,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进行。一方面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高其思想想意识,使其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这主要面向于低年级学生,应对其详细介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使其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测评,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也帮助他们了解教师职业并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关合理的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另一方面,相对于高年级即将实习和面临毕业就业的学生来说,则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设见习,让学生未出校门先有在岗位实际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对未来职业增强感性认知,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同时,使学生通过见习,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目标、计划,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落实其实习保证效果,加强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进一步认识,规划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及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加强个性化指导的力度,从而进一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就业市场的资源,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以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将案例教学和理论指导联系在一起,组织一定的模拟式训练,使学生可以及早感知就业形势,在实践中锻炼就业能力,深化其就业指导教育,使其达到最有效的结果。还可以结合如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召开一些校友交流会,或者邀请成功人士和专业人士举办相关的讲座和沙龙等等,来激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教育学生更好的找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增强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双重保证,由于课程的全程性、内容模块的多样性等原因,要求在就业指导教师的遴选上综合考虑,以构建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总体上包括三大部分的力量:

核心的就业指导力量。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各院系负责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及部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两课”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增进教学研究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辅助的就业指导力量。各院系的专业教师大多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市场,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给出相关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而言也较为信服,可以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校外的就业指导力量。许多企业的老总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给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人力资源部经理可以提出对大学生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等等。因此,可聘请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及专业的职业咨询顾问为客座教授或就业指导顾问,建立一支校外的就业指导队伍。

参考文献:

[1]王舜华.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