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1
一.改变社区管理意识
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的管理应摒弃传统的“居委会大妈”式的管理,应为社区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计划,提出合理创新的思路,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社区居委会应认真筹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再盲目的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对与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相关的因素应考虑更加齐全,准备更加完善,如合适的场所、硬件设备和人员等。社区工作者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应努力为社区文化的建设创造更多的条件,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性,不能再让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政府、社区和居民都应真正理解社区文化的含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了解开展社区文化的作用,认真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营造和谐、友爱、安宁、高尚的社区文化而努力。
二.健全社区管理机制
在社区管理中,健全社区管理机制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社区是居民自治的组织,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相应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明确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并由专人负责,也可以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社区文化工作的职责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使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理可依,避免在社区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同时还应大力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让居民在社区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他们参与社区文化管理,由他们制定社区文化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引导社区文化工作的发展向这满足居民需求的方向发展,形成一种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活动是在社区中开展进行的,面向全体社区中的居民的一种活动。所以,要想发展好社区文化工作,就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工作者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本社区内的环境、风俗习惯、地方特色、所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从社区居民出发,了解社区居民的年龄分层、居民从事的行业分类、居民的习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有针对性的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比如某个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工作者就可以根据社区这一现实情况多开展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社区活动,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喜好,开办一些社区的艺术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区文化活动还要采取居民乐于接受的、适合居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形式来开展,若是社区文化活动所倡导的价值观背离了社区居民的主流价值观,那么这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就会难以持续开展下去。
四.整合社区资源,合理利用
社区文化建设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那一定要学会“借力”,所谓“借力”就是指社区工作者应学会合理利用社区中的资源,借整个社区之力来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那么在发展社区文化之前,社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对自己社区的资源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中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比如社会影响力很大的居民、学校、图书馆、电影院、某单位的大型会议室、照相馆等,这些都是社区中可用的资源,社区可以出面去联系这些社区资源,将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与这些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为社区居民谋福利,比如辖区内的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看电影可以打折,组织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借用某单位的大会议室等。社区中可用的资源有很多,就看是否能够被好好的利用起来,社区资源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功能不可小覷。
五.适当运用激励手段
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适当使用激励手段有利于加快社区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步伐。对社区工作者而言,他能够如期按照社区文化建设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由社区出面对其进行物质或者经济的奖励,表示对他的工作成果的认可,以此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对社区居民而言,如果他对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社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表彰,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奖励,使居民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得到充分体现,激发他对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
六.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社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是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感受者。社区文化的建设,依赖于社区居民的努力和贡献,所以社区工作者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加深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使居民重视对社区文化的营造,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邻里友爱的社区氛围。只有让居民切身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建设中来,才能推进社区文化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帮助社区居民形成与社会主流所倡导的一致的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七.开发资金支持系统
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缺少资金支持的社区,难以开展具有持续性和富有成效的社区文化活动。我国社区目前大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想要健全社区文化的建设,就一定要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开发社区的资金支持系统一定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社区居委会首先应找好自己的定位,社区居委会才是社区管理的主导部门,不能总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少量的资金支持,社区工作者应利用社区固有资源,开发新资源。社区首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内部资源,从社区内部寻求资金支持,利用社区内居民和企业的优势,为社区引入资金。比如社区可以和其辖区内的驻地单位进行合作,寻求长期的资金支持合作,作为交换,社区可以为其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免费使用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为该企业带来一些社会影响。社区也可以成立一个文化专项基金,将本社区的文化特色宣传出去,寻求更多的外部社会力量帮助。社区活动资金的开发不仅要开源,也要节流,社区工作者应按月、季度、年这三个时间节点,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将社区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严格控制资金的审批程序,制定专人负责,把握社区资金的流向,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八.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
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是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可以自己组织培训,也可以联系相关政府部门请求提供支持,请来专业的老师,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现状,分阶段的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加深他们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开展文化活动的兴趣,以此来确保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质量,以便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高效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需求的形式也慢慢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场所,社区的稳定繁荣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文化的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社区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长久发展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2
关键词:社区文化;人民群众;影响发展
社区文化,顾名思义指的是社区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的文化。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其载体是社区内的人民群众。他们是社区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体现者。因此,广泛的群众性是社区文化的最主要的特点,社区文化自然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合,它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和依托,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推动着社区文明的进步,在社区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文化,它不同于专业文化,它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在政府倡导下,依靠街道、地区单位和居委会,发动社会力量,组织社区成员开展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文化服务,满足本社区范围内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为此社区群众文化的功能也必须从这一点出发去认识。
(一)宣传教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是指在各个层面的社区文化活动过程中,必然对参与的民众起到教育和导向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下,应增加崇向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和反对等内容。通过精神粮食的供给,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它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百日广场文化、重大节庆文化、娱乐展示文化等形式,可以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于意识、活跃了社区文化、深受各族群众欢迎,起到很好宣传教育作用。各社区文化的组织者以群众自发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化阵地和文化窗口,发动群众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于群众,使群众在编节目、演节目、看节目的过程中接受形象化的教育。
(二)娱乐健身功能。社区文化建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充实着居民生活,并通过居民的 如:社区组织成立的老年秧歌、腰鼓、舞狮等民间表演队,即能够娱乐社区居民,有能够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对培养社区文化氛围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有的社区以活动为载体,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组织各族群众参与的象棋、书法、歌舞等老年健身娱乐活动,让居民获得丰富的知识,真正让中老年群众感受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培育发展功能:社区文化通过各类活动载体,及能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又可以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出各类群众性文体团队和公益性组织,参与到文化建设,从而扩大了社区文化品牌效应。如:各社区坚持利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建党节、妇女节、中秋节和元旦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把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褒扬先进。
二、社区文化特征
社区文化的广泛性: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文化发展的迅速和其阶段性特点,决定了社区文化活动的不同参与对象,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今社区文化活动必须顾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社区文化是一种要求“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因此,社区文化的开展,需要社区内的单位、部门共同参与,需要社区内广大居民共同参加。而社区文化的广泛开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社区的“群众环境”。
社区文化的群众性:社区文化的生力军是群众百姓,社区文化的依靠也是各族群众,社会文化服务对象更是各族群众,而且社区文化又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所以各族群众对社区文化都非常热心,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由于社区文化的鲜明特点就是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所以也为乐于参与的群众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正好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如:伊宁市人民公园内每天都有上千人晨练,他(她)们当中有练歌的、舞剑的、跳舞的、练武术的、唱戏的、打太极的等等。人民广场每天早晨有扭秧歌、打腰鼓、还有跳交际舞的,真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还有许多小区每天晚餐后居民自发到露天灯光场地翩翩起舞,成为小区一景,以上这些活动更形象地反映了社区文化的群众性,为伊宁市群众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对于加强社区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利用不同层次的文化设施资源
在合理划分周边行政区域的前提下,街道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下,合理地配置文化设施资源,市、区两级政府在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中应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市级文化设施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区级文化设施建设应适度分散,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培养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文化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为此,一方面对现有有培养潜力的成员加强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从政策上鼓励相关院校学生、相关院团的文艺、体育人才投身社区文化建设。
(三)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3
亲爱的社区居民: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阳江,是一件符合社情民意,惠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好事。xx是阳江重镇,作为xx社区居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美好家园,出份力、添个彩。在此,谨向社区全体居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同住一个社区,共爱一个“家”,人人都是优美环境的受益者。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人人有责,全体社区居民要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创文活动,从我做起,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社区容貌增光添彩,为创建文明城市献计出力,争做文明言行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二、身体力行,争当文明公民。人人出一份力,处处添一份美。自觉履行“三包”义务,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随地吐痰、不损害公共设施、不毁坏花草树木、不讲粗话脏话、不赌博迷信,不奢侈浪费。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争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做文明人。
三、传承红色基因,树文明新风。xx是革命老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文明新风,争做时代新人。革除陋习,移风易俗,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守法纪、尚美德。争当文明创建志愿者、监督者,对于违反环境卫生、绿化保护和社容秩序的行为,我们要勇于制止,共同维护美好xx形象。
文明社区呼唤文明居民,文明居民创造文明社区。美丽xx我的家,文明创建靠大家。让我们携手并行,齐心协力打造山清水秀、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
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4
1公路建设行为特征
空间特征公路是一类线状构筑物,由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镶嵌,形成了具有线状特征的路域生态系统,其空间特性十分明显[12].1)在空间结构属性上,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对公路自身来说,其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几个部分组成,整个构筑体线性延伸,形成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的空间结构,并且具有多个空间层次.同时,路域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也随着公路线状延伸而在空间上表现出动态、连续与层次性,并且由于物质、能量及信息循环与交流的空间变化,而形成了公路建设行为的空间特征本质.2)在空间功能属性上,具有通道和阻隔双重特征公路建设行为从空间功能属性上来看,沿公路线性分布过程,具有能量流动的通道功能,这种能量流动包括行车的能量传递,也包括自然生物过程的能量流动;同时,在横向方向上,将原有相同的生境类型进行了分割,导致能量、物质、信息传递及流动发生阻隔,因此,公路建设行为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特征.时间特征公路建设行为时间特征与空间特征是相互关联的,也是和其行为度量相关联的,即在空间变化过程中,公路建设行为随时间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属性,具有动态性、异质性和衰败特征.基于此,对公路建设行为时间特征进行描述.对公路而言,随着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其行为在时间上具有动态属性,随着公路建设行为自身的特征变化而发展.由于建设期和运营期行为特征的不同,在内部也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在建设期,其行为主要是修建公路构筑物,其工程的强度随时间变化而不同;而在运营期,从公路通车运营开始至公路停止运营,其行为的强度主要体现在车流量变化上.建设期,公路建设行为随时间和工程进度推移,其施工强度会逐渐减弱,直至建设期结束,工程行为强度逐渐减弱至消除;运营期,从公路通车运营开始,至公路结束运营,呈现一个先高后低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衰变特性.常见情况是在公路开通运营至后续较长时间,该路段车流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最终该路段运营结束.因此,公路建设行为在时间特征上,其具有动态性、异质性和衰败等基本特征.
2岩土过程
岩土过程生态功能损益分析岩土过程在时间上是建设期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到公路施工沿线的地表土地类型的变化以及纵向上土壤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岩土过程可分为开挖、弃土、填方等3个子过程,各子过程中以开挖量、弃土量和填方量等参数描述,是公路占地范围生态损益的一种直接驱动力,在时间上该影响体现在建设期,在空间上根据路段里程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具有时间的短暂性和空间的动态性,最终该过程的影响于建设期结束而消除.岩土过程驱动力直接作用于公路占地范围动物、植物和民众3个对象.就植物来说,岩土过程在公路占地范围内,将原有植被替换成路堤和路堑,植被覆盖面积随该过程进行逐渐减少,同时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随施工时间推移整个区域植物多样性、覆盖度和生物量逐渐趋于零;植物生态损益影响最终体现在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方面,包括:气候调节、原材料、气体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娱乐休闲、食物生产和生物多样性[13-14].公路占地范围动物则随地表覆盖类型变化,栖息地受到影响,由于植物覆盖降低,依赖植物生存的动物食物来源缺乏,使得该区域动物必须迁徙或消亡,最终导致食物链断裂,使动物食物生产和生物多样降低[15].对于民众来说,在该区域内,最主要影响为住宅用地或其他生活用地被占用,该部分民众一般会由政府安排搬迁.在该损益度量方面,最终改变的是土地利用类型,以此作为最终生态损益量化参数,可从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资料整理获得.岩土驱动路径岩土过程分为开挖、取土和填土3个过程,以弃土量、填方量、取土量和开挖量等指标进行度量,该过程与工程施工量直接相关,决定业主在施工期的投入,在公路———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中,业主经济损益受该过程影响.岩土过程同样驱动公路占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公路占地范围内生态服务功能造成直接影响.
3景观过程
景观过程生态功能损益分析景观过程在公路建设行为中定义为公路线状构筑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镶嵌,在景观尺度上形成新的路域景观[16],景观过程主要影响公路沿线生物栖息地形态和面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包括缀块—廊道—基底.公路建设行为导致缀块改变包括公路主体占地和公路沿线设施,从外貌和性质上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廊道改变指公路建设行为改变了景观整体基底结构,将原有相同基底的区域划分为两块,具有廊道的阻隔效应;基底改变指公路建设行为改变了公路沿线原有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缀块、廊道和基底的变化能够较全面反应公路建设行为导致的景观变化.以公路路段面积(m2/km)、曲度、里程、路基/桥涵/隧道比等参数描述整个公路建设行为在生态系统的镶嵌,这些参数的变化引起了景观的改变.景观过程对生态损益的影响,其驱动本质是廊道的形成,造成生境破碎化及连通性降低[17].景观过程表征为对原有自然景观,在廊道、基底和缀块上的改变,在空间上,以里程作为全局动态性衡量参数,在不同里程路段以面积、路基/桥涵/隧道比、曲度作为度量参数.其生态损益影响对象包括公路沿线动植物和民众;对于公路沿线动物来说,主要受影响的是其生境的连通性,种群受到阻隔,迁移通道阻隔,食物来源也因此减少;对于公路沿线植物来说,体现在斑块破碎化方面;对于公路沿线民众来说,受景观过程影响主要是道路的阻隔作用致使可通过性降低.景观过程生态损益驱动过程如图2所示.3.2景观过程驱动路径景观过程是岩土过程在自然生态系统的镶嵌过程.该过程以里程、曲度、面积和路基/桥梁/隧道比等参数度量,该过程在运营期造成公路路域———沿线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带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决定边缘效应带的生态损益,最终作用于生态损益对象的受益受损者.
4运营过程
运营过程生态功能损益运营过程指施工过程完成后公路运营的一个长时间尺度生态影响过程.运营过程生态影响主要包括:车辆运行产生的空气污染,导致公路沿线影响带动物、植物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车辆运行带来的噪声污染,导致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声环境变化;公路路面材料吸热和车辆运行带来的路面热效应,导致公路沿线的小气候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环境.整个公路的运营过程是一个长时期复杂的生态影响过程,运营过程的原始驱动力来源于车辆运行,如公路在有大量车辆长时间运行与只有很少车辆通行的情况下,生态影响程度将有很大差别,整个公路运行过程生态影响程度取决于车流量大小,以年车流量(辆/年)作为衡量基本要素.在公路建设项目运营期,公路为路域生态系统,周边与之相邻的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因此可以引入不同生态系统间的边缘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等)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对于公路与纵向影响带的边缘来说,由于公路是一个线状结构,其绵延数百至数千公里,将沿线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分割,使生物的生存环境破碎化[18],同时在公路的两侧也产生了与公路同长度的两个边缘.与其他的边缘不同,公路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温度、光、噪声和化学污染等方面.在路域生态系统与不同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带内,公路运营期,由于线状构筑物的形成以及行车过程直接驱动边缘效应带的外部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对公路沿线动植物、民众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温度公路路面增温主要由公路路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造成,路面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路面吸热增温的驱动要素.其增温过程与日照时间、路面材质、风速和气温等外界环境相关.温度的边缘效应对公路沿线边缘效应带的动物、植物和民众来说,都具有较明显的影响.首先,在植物方面,温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温度变化直接作用于植物的生长周期.据文献报告,公路路面增温会导致乔木类植物具有较明显增长,对草本类植物生长影响较小;其次,温度改变作用于动物的生存环境,对边缘效应带动物种类和数量具有一定影响,适应温度变化的动物数量在该区域会有所增加,对温度改变不适应的动物数量将在该区域减少或消失;对公路沿线民众来说,温度变化对其影响不明显.温度边缘效应带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①路域系统的小气候有其自身的分布特征,温度特征主要表现在:投入运营的路域系统中,位于谷底的中央分隔带处的气温通常高于两侧边坡的气温,甚至高于能够代表当地自然状况的坡顶的空气温度.这种特点无论是在晴天、多云还是雨天,都表现得比较稳定[19-20].②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数据分析表明,沥青路面的温度在不同测点都是最高的,路域系统中的植被表面温度最低,土面和石面介于二者之间,且草面温度变化和缓,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小.路面增温对动植物、民众影响概念性的表示如下式所示.(式略)式中,ETemp为增温生态服务功能影响,EhT为民众影响,EaT为动物增温影响,EpT植物增温影响。污染物公路路域范围内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汽车尾气.其中粉尘、尾气是其特征污染物,其影响面也非常广.粉尘的来源非常复杂,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其中主要为:农田占19%,建筑粉尘23%,路面粉尘43%,风蚀引起的尘土5%,其他约为10%.粉尘不仅对沿线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司乘人员和沿线其他人员也会造成不利影响[21].汽车尾气,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碳氢化合物(HC)和颗粒污染物等.另一类污染物来源于汽车轮胎磨损,经过降雨冲刷轮胎残留物进入边缘效应带,对边缘效应带土壤和水质具有一定影响[22-23].根据与路域生态系统相邻的不同生态系统,这些污染传播的范围也不同,如路域生态系统相邻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粉尘和尾气在森林生态系统传播距离会远小于草原生态系统,同时也与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相关[24].污染物边缘效应对公路沿线的动植物和民众具有一定影响,首先,对边缘效应带内植物来说,污染物中含有的N类营养物,进入效应带导致适应该变化的植物物种增长加快,CO2浓度增加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来源,但酸性气体在降水过程中,产生酸性较强液体会对公路边缘效应带植物带来较严重的影响;对边缘效应带内动物来说,污染物导致生存环境发现变化,如较多文献分析高速公路非点源污染问题时,提到的水体水质变化致使鱼类生境受到影响;对边缘效应带内民众来说,污染物会导致饮用水质变化影响健康,扬尘和尾气致使空气质量和生活家居卫生受到影响.运营污染对动植物、民众影响概念性的表示如下式所示.(式略)式中,Epollution为运营污染生态服务功能影响,EhP为民众影响,EaP为动物污染影响,EpP植物污染影响.噪声对于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来说,噪声是其交接边缘效应带最显著的影响输入之一.运营过程中,不同路段噪声的驱动力来源车流量,其影响条件还与路面、地形、车速和车距相关,理论度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噪声对动物和人类有明显的影响,目前文献报道对鸟类研究比较常见,也有部分研究说明了公路噪声影响陆生动物迁徙的影响.国家就人类影响部分指定了相关的标准,对不同区域和时间规定了公路噪声的声级,以及强制性降噪措施和方法.运营噪声动植物、民众影响概念性的表示如下式所示.(式略)式中,EN为运营污染生态服务功能影响,EhN为民众影响,EaN为动物噪声影响,EpN植物噪声影响[25].公路沿线影响带生态损益驱动过程如图3所示.综合以上分析,公路与沿线不同生态系统交接带存在不同宽度的边缘效应带,由于生态系统与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带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不同,这些边缘效应带生态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些边缘效应带的生态损益计算,可以根据不同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但目前生态学发展程度很难清晰的说明这些影响会带来多大的生态损益.本研究以逆向度量方法,消除环境层次的影响源,以此度量生态损益,该部分影响以生态补偿价值量法进行计算,用经济价值直接体现其影响程度.运营过程驱动路径运营过程是公路建设项目运营期的公路生态影响过程,其驱动力来源于线状构筑物形成及车流量,决定路段上小气候、重金属、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噪声和廊道连通性等生态影响的程度,以车流量指标度量运营过程,是公路—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运营期自然生态损益影响的主要驱动力.车流量同时作用于业主收入和政府经济收益,是公路—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运营期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驱动力,最终作用于生态损益对象的受益受损者.
5生态损益驱动网络
综上所述,岩土过程最终影响对象是公路占地范围生态损益和业主经济损益,景观过程最终影响对象是公路沿线生态损益,运营过程最终影响对象是公路沿线生态损益、业主经济损益和政府经济损益,如图4所示.从时间和空间特征来看,在建设期,岩土过程驱动起主导作用,其主要驱动源是工程强度,包含开挖量、填方量和弃土量3个驱动度量参数,工程量作用在公路占地范围内生态系统损益和业主经济损益对象上,对这两个对象在建设期的损益起主导作用;景观过程根据岩土过程随时间推移开始运行,在建设期其生态损益由于时间较小,其驱动力不明显.在运营期,运营过程起主要作用,运营过程的驱动源是车流量,车流量对沿线影响带和行政单元范围内,生态服务功能、政府、业主和民众福祉均起主导驱动作用[26],是运营过程中最显著的驱动要素;景观过程在运营期,其驱动要素包括曲度、里程和路基/桥涵/隧道比,影响整个运营期公路沿线边缘效益带的生态服务功能.
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学人文 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 实践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46-02
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学人文。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由厦门市政府与新加坡华人团体捐赠资金合作建设的、于2011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成立三年来,大力加强医学人文建设,以“不负众望、造福人民”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围绕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物质人文、医学精神人文、医学行为人文等方面进行创新,缔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人文。{1}{2}
一、建设创新的医学物质人文
位于厦门岛东部海滨的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博士设计,富有新加坡南洋风情及闽南骑楼建筑特色,硬件投入及软件建设都借鉴新加坡社区综合诊疗所的模式,充满着人文关怀气息,形成了中心许多引人入胜的亮点,在医学物质人文上有许多创新的实践:
1.合理设置科室布局、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设置“一病人一诊室”方便医患沟通,让就诊患者的隐私得到保护;诊室安排“一医生一护士”,让护士帮助全科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现场慢病管理;特设健康自测小屋和营养师门诊,对社区居民进行营养检测、营养评估、营养强化,从餐饮、中医、心理、保健、医疗等方面帮助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专设中医特色区,提供“中医骨伤、针灸理疗、康复保健、中药熏蒸”等服务,并聘请厦门市三级医院知名中医到社区坐诊,为居民提供全面的高层次的中医药保健、治疗、康复及健康指导等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
2.设置健康步道,提供便利的运动环境:中心把各楼层的功能布局介绍、中医养生文化知识、中医保健文化知识及其它保健知识用漫画等图文方式贴于中心的楼道两测,变枯燥的楼梯成为引人入胜的步道,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项目生活化、常态化,鼓励中心员工、社区居民及患者多走楼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员工带动居民并进一步影响患者,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促进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便捷的就医环境:在收费、药房、门诊等各个服务窗口安装叫号排队系统,使患者有条不紊地就诊,流程更加方便快捷;妇幼保健科通过群发短信提醒预防保健对象避免误过诊疗时间;健康管理科引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对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进行慢病管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在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社区“六位一体”工作,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就医环境。
4.强化员工成本意识、构建创新的物资保障: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属于厦门市履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公益单位,三年多来,中心秉承了新加坡人环保节约的理念,制定了科室每月用料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库存物资管理、出入库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的物资保障措施,并严格规范采购行为,坚持“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比信誉”的原则,以政府和单位的利益为重,不轻易浪费政府的一分一钱。{3}
二、建设创新的医学精神人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精神人文建设应具备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凝聚成特有的服务理念、团队精神,形成长效的医学精神人文,引导职工为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意识。
1.凝炼“中新”各界人士的期望,注重精神引导。厦门市政府和新加坡华人团体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希望“不负众望、造福人民”的匾额悬挂在中心大厅捐款芳名榜上,时刻铭记在中心每个员工的心中,这凝聚了厦门市政府和新加坡华人团体建设中心的初衷。中心领导始终以此为医学精神人文的基点、构建美好的人生愿景,在忙碌的工作中寻找快乐,以积极的心态带动员工奉献来回馈政府及新加坡华人团体的厚望。
2.深挖“友好医疗服务”的内涵、做好服务品牌建设意识。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新加坡社区综合诊疗所的模式,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深挖“友好医疗服务”的内涵,做好服务品牌意识,建设创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精神人文,这使中心在社会上有很广泛的知名度,成为全国同仁来厦门考察参观的必选目的地。三年来,中心接待了包括新加坡外务部(外交部)、新加坡驻华大使、新加坡华人商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福建省人大及各地来厦考查调研的卫生团体30多次数,赢得了福建日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等众多媒体的好评,成为厦门市岛内首批进入省级示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3.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塑造良好精神气质。中心员工在与新加坡人接触中,特别是2012年新加坡年审团指导老师现场的言传身教,及中心领导以身作则,在细微处带动员工规范工作行为,如:说话轻、行动快、做事多、肚量大、心肠好、微笑真、嘴巴甜、脾气小、效率高及用心听讲、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讲解、用心做事,提高沟通协调办事能力,塑造了中心员工良好的精神气质。{5}
4.培训新老员工,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中心对每批新报到的员工都进行系列的培训并召开年轻员工成长交流会;对所有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夜来越精彩”的讲座及组织户外郊游的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活泼的培训交流活动,相互传递好方法、好思想、好对策,构建成学习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了新老员工的团队精神、提升新老员工个人职业素养,为员工加强医学人文的认识提供快捷、通畅的平台,增强了员工新型医学模式的服务理念。
三、建设创新的医学行为人文
医学行为人文是医学人文的重要保障。中心在加强医学行为人文建设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要求,不断探索医学行为人文建设与整体医学人文建设的最佳契合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医学人文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中心富有创新的医学人文特色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行为。{1}
1.实行首诊(问)负责制,强化社区全科诊疗水平建设:中心对前来问诊的居民“实行首诊(问)负责制”,为居民提供连续的、综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把实行首诊(问)负责制列入日常医德医风考评与职称评聘工作,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良好形象,强化社区全科诊疗水平建设。
2.组建健康管理团队、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中心组建21个全科医生健康服务团队,负责辖区24万名居民21个居委会,每个团队负责一个居委会,每月下社区服务2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入户随访、街道“安康”计划对象的入户医疗服务、产后访视等服务,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工作,在社区居民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居民满意度大大提高。
3.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尝试慢性病全程关照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群防群控慢性病的工作模式,以帮助社区慢性病居民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防治结合的目的,成立“社区慢性病居民自我管理小组”,各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由责任医生培训各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慢性病各种帮助及监控,提高居民整体自我保健水平,达到社区慢性病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成立慢性病俱乐部、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成立高血压、糖尿病活动小组俱乐部,通过健康讲座、互动式活动、干预用品使用个体化指导、健康干预促进等活动,建立起“医患合作、健康促进、自我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以提高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5.举办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心的信任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对全科医生的概念还很生疏,信任感不强,中心通过举办员工演讲比赛及演出小品等活动进行宣传;并和社区居民进行爬楼梯比赛、环岛屿路健步行等活动加强与居民互动。通过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也提高了居民对中心的信任度及亲和力,居民对此赞赏不已。
四、结语
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追求,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内涵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人文,使员工自觉接受、认同并践行,并由内而外影响患者与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塑造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了真正的标兵示范作用。
注释:
{1}陆红,姚健,张敬平,等.新医改下卫生系统文化建设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71-72
{2}薛迪,张俊超,白飞,常继乐,等.我国医院文化建设及其相关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10-11
{3}吴小沪,朱雅卿,黄国英,等.加强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43
{4}熊全庚,贝兰,等.特色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84
{5}夏照明,等.以先进文化立人立院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71
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范文6
关键词:社区财力;集体资产;载体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基本现状
无锡市滨湖区经过数次较大的社区整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社区共存的格局。共有10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9个村居合一委员会,其中,纯社区21家,由原居委会整合而成;村改居社区66家,由行政村撤村后改建而成;混合社区23家,由行政村撤消后与老的社区合并而成。社区财力的收入结构有二种:一种是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社区;第二种是完全自给自足的社区,本文就重点讨论第二种社区。经调查,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集体资产的拆除,收入逐年减少;而随着社区职能的扩大,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1.发展信心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守摊思想严重,无论是经济实力强的还是经济实力相对弱的社区都存在畏难情绪。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没有发展载体。由于受规划控制,发展空间无法拓展,空有招商引资的热情;二是发展积极性不大。社区招商引企后,经济总量上去了,但社区所得实惠很少。
2.权责不相对称
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上级出政策,下级掏腰包,这是当前政务体制中的一大现象。如今的社区,既要承担区域范围内的事务,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各项创建活动支出及社会补贴的增长加重了社区的刚性支出。
3.收入渠道萎缩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建设用地的调控力度,用地指标极少,现有指标又要优先用于发展区级重点工程,难已顾及社区级所需发展用地,并且城市建设拆迁造成资源不断减少。总的趋势是,可用发展资源减少,社区可用财力增收艰难。
4.激励政策缺乏
政策引导和相关激励政策的补充,是促进社区财力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针对社区财力发展的考核约束机制还显得比较薄弱,仍停留在以经济总量为主的传统考核,现有考核体系已不适应社区财力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所暴露出的问题,从长远看,如这种趋势加大,将会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凸现。社区财力长效增长是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基本保障,前提在富民,核心在发展,重点在建设,主责是政府,力量在基层。然社区目前最大弊端就是缺乏自我发展意识,缺乏开源节流,切实为民办实事的进取措施,缺乏趋利避害、维护一方稳定的物质基础。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应该结合市政府总体要求,大力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长远意识,加强社区财力载体建设,确保社区资产保值增值 , 切实增强可用财力稳定增长的紧迫感、责任感。
1.更新发展理念
一是树立以建保拆的理念。科学预测未来几年的拆迁趋势,测算新建载体的规模层次、配套功能、产出水平,通过纵横向比较,提出载体拆建的配套数量、建造标准及确保面上平衡的对策措施,通过新建载体的高水平产出,来弥补原有载体拆迁带来的财力损失。
二是树立以拆促建的理念。针对社区资产载体大量被拆除的现状,引导全区各级在拆迁过程中,精心算好集体经营性资产涉拆面积与年度收益情况两本账,争取做到边拆边建、以拆促建。
2.营造资产载体
一是结合资产整合强一批。从长远利益考虑,对现有载体应立足于引企和出租,原则上不作一次性买卖。通过对占地多、产出低的陈旧单位进行收购或置换,由集体重新开发,使得在支持市政建设的同时增加社区财力。
二是结合现有积累建一批。运用社区积累开展资本经营,扩大高收益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建设大量的标准厂房和商业用房等用于出租,但严禁集体投资直接参与经营,严禁积累性资金向风险领域投资。
三是结合安置配套留一批。着眼长远发展,在每个安置房小区内,留好一定的三产服务空间,搞好一批商务配套,保证有 10% 以上的安置配套用房用于出租。
3.构建增长环境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第一是税收增量按比例返还,并适当提高税收返回比例;第二通过街道财政拨一点、财力强的社区助一点、社会力量融一点来促进发展;第三街道财政设立扶持专项资金激励发展,多管齐下,加快扶持财力薄弱社区发展。
二是加强考核导向。街道高度重视财力薄弱社区转化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奖惩到位,实现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是倡导共建机制。街道提供发展平台,采用联合投资的方式,统一规划建设载体,由社区负责招商、招租,收益在规定时期内归街道所有,待期限届满,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归社区。
4.提高资金效率
一是要完善财务管理机制。第一,加强预算管理。实施财务预决算制度,合理安排年度预算,严格按年初预算执行,不得随意突破。因不可预测因素需要追加或者追减预算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二,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资金往来票据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逐步实现社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