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与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与设计

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1

工程建设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是一个需要系统和详细相结合的准备过程,是需要全面考虑和研究的工作,它要对人数、建设器材、会出现的问题、紧急情况、紧急措施都要做出考虑。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又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各方面做出评估,还要对整体工程的价钱做出预算,用工程造价来控制整体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用工程造价来吸引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概况

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承接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目标作出系统全面的计划,同时对工程的预算作出系统的计划,前期的工程造价对后期的工程建设有着规范和目标方向作用,对工程的整体发展和工程质量也有促进作用。1.建筑工程设计内容。前期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大脑,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不仅要对整体工程做出系统的计划,还要对工程造价做出预算,对整个工程有规范和控制作用。建筑工程设计是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对整体工程复杂的步骤和目标具体化的过程。2.工程造价的特点。前期的建筑工程建设在进行工程造价时,由于对整体工程只有一个大概的系统的评估,并没有经过实际的经验,因此,对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上没有办法很准确地做出计算。工程造价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可能。根据这种情况,建筑工程过程中各个部门和工人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以保证工程造价不要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

三、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做出对工程造价的估计,工程的预算只能根据工程的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系统的计划,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方面都会存在误差或者设计变更等,因此,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很大的问题。1.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并不能对造价做出绝对准确的评估,相对于工程本身的计划和实施花费的心思比较多,而对于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没办法保证。工程更注重在实施上的技术和专业的工作,往往忽视工程的造价,对工程的控制并不够完善。2.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设计往往呈现出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办法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预算往往出现小于实际支出的现象,工作人员无法对工程预算做出具体实际的衡量,工程预算不到位,这种做法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预估的,这种因素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工程的前期会根据建筑工程设计进行预算工作,前期的工程预算会和后期的实际工程的很多支出有出入,因此工程造价就会对此进行调整。工程造价由材料、时间、工人数量等因素决定,工程造价的预算对工程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

四、建筑工程设计中做好工程造价的策略

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整个时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从多方面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建筑工程设计要严格对工程造价评估。建筑工程设计在工程全程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前期的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对整体工程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工程有控制和规范作用,是整体工程的指标。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工作人员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做出相对准确和合理的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准确和科学不仅对工程的整体有很好的计划作用,还会对工程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促进作用,能够在保证工程很好完工的基础上达到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使他们更好、更积极地完成工作,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对于工程本身来说,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估能够不断地对工程作出分析和完善,也能够保证工程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2.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要切合实际。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整体施工的完善与否和是否能达到前期工程设计的效果。因此。在前期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建立一个很好的、合理有效的评估是工程的关键,也是如今工程建设中最关心、最关键的核心课题。对工程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评估预测在施工过程中,以至于整个工程完工的全部工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和全体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动用一切资源和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贡献力量。在前期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对方案的整理把握,加上工作人员之间交流分析,达到对工程造价的整体把握。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理和编排,对工程造价进行细致的审核,达到建筑工程设计的科学把握。

五、总结

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跨入21 世纪已有多个年头,我国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倡导节约型的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在建筑设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思维,切实搞好建筑工程设计。这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建筑工程设计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而且还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全面地把握工程设计产品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正确地运用并发展这方面的认识,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建筑设计与人的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1、充分利用地形

在进行建筑工程布局时,应通过对基地平面形状、倾斜方向、高低起伏等特征,以及相邻地区情况、地区方位等的调查,充分利用地形、发挥用地效能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适应基地形状,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可以采用将建筑错落排列、利用高差丰富空间效果、在建筑群的交通联系上进行精心设计等方法。在用地中较完整的地段,可以布置大型的较集中的建筑组群;在零星的边角地段,可以采用填空补缺的办法,布置小型的、分散的或点式建筑。比如厦门仙阁里小区的总体设计中很好地利用了坡地地形,并将当地原来一层做储藏间二层以上做住宅的习惯做法改为透底住宅,利用庭院高差的空间作为储藏间,结合庭院绿化布置,把庭院、休闲、储藏、挡土墙融为一体考虑,使得适用、经济及环境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小区内幼儿园的布置,以及基地内保留下来的两株大榕树和水面,都达到了较经济且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效果。小区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块建筑用地是相同的,那么就应该让我们的建筑设计人明白,我们不应该有任何一栋相同的建筑,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这是对建筑设计最普通、然而又是被很多建筑设计师所做不到的简单事。

2、合理规划布局

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往往与建筑功能密不可分。例如某某学校在新校区工程的设计中,学校对建筑项目及面积有很高的要求,节约土地成为总平面设计的主要宗旨。建筑群集中布置,将行政办公楼、阶梯教室、实验教宝、实习车间和报告厅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主楼,空出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并保留原有水系和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的场地组织与合理的功能安排,通常的结构形式与清晰的建筑语言等要素,既保证了建筑的舒适与坚固,也能够满足经济与观赏性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在对建筑设计的策划中,就应该明晰一个设计理念,那就是利用环境原有自然条件,让自己的建筑布局完全融合在自然中,让自然和节俭得到完美统一。

3、合理选择建筑朝向

建筑设计中几乎所有设计师,都有过因为朝向问题而让自己的设计支离破碎,特别是小区、住宅楼的建筑更是如此。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是,合理布置建筑朝向、间距、排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容积率,节约用地。一旦朝向和布局、土地使用率发生矛盾,那么应该是住宅建筑服从朝向,工业建筑服从用地,遵循这样的一般原则。例如中低价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为提高容积率,住区的总平面设计中常会采用较为经济的行列式布局,使住宅具备朝向好、通风畅、节约用地、整体性强等优点。设计中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出符合现代居住生活和管理模式需要的居住空间。

4、合理开发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的发展,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还具备准时快速、无噪音、节约能源、无污染等优点,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诸如废物处理厂、垃圾焚化炉等影响城市景观的设施,以及产生大量噪音的工厂移到地下,减少地面污染。在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时,必须根据经济实力和发展要求做出具体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后开展。一般来说,单建式的地下建筑造价较高,而附建式的地下建筑造价反而比地面楼房造价低1/4左右。地下粮库、冷冻库与同规模的地面建筑相比,可节省30%到60%的造价,贮存保管费也可以得到大量节省。

5、加强节能创新

科技创新使得人们可以仅需支付少量的费用,就能在拥有建筑物数十年之后,连续从中得到更高的健康舒适的条件。比如北京某国际寓所的设计中,通过精心巧妙的平面设计实现了合理的户型布局、统一的门窗模数、很小的建筑形体系数之间的统一,为建筑节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该寓所在比同体量相邻建筑的外墙面积减少近30%,外窗面积减少近40%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充足的采光日照要求。加上高标准的维护结构设计,使建筑能耗只是北京地区现在一般节能住宅的1/3。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建立建筑模型

这里的建筑模型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对象化的数字物体去描述和表现真实世界的建筑构件,参数建模是用一个关系数据库和一个行为模型和动态捕捉和表现所需的建筑信息。因为使用了参数化技术的建筑模型是具有其在真实世界的行为和属性的,而参数化模型可以智能化地识别出所有构件的特征和相互作用的规则,所以它会保持构件在真实世界的相互关系,并在管理建筑构件时保持最初设计意图的智能性,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的重复性。为了使建筑模型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和灵活性,满足人类智能参与的需要,一般多学科产品都会建立合适的产品设计对象树,设计对象树中每一个设计对象包含参数、约束、方法以及目标集合这四个部分。

2、划分模块

根据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所需要涉及到的每个学科特性以及相关要求,将原系统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首先对这些子系统进行独立求解,并行优化,再耦合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整体系统对所有的耦合变量加以协调,以满足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目标,这样就能得到整体的最优解。

3、多学科的耦合

理想状态下,为了得到具有较高整体性的最优解,各个学科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耦合关系的。应该讲系统的目标设定为每个学科具体目标的增函数。因此,为了实现学科之间的耦合,需要进行协同优化。可以采用将每个学科之间因为耦合因素的不相同概率降低作为一种目标,来促进自身的最优化。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学科等级的优化,在协调系统级中,利用松弛因子加以实现。组合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在结构的可行解空间以及能源的可行解空间之中找到一个共同解的空间,由于耦合参数具有冲突性,因此,在共同解空间中不能将最优解的出来,而只能获取优化解的空间。于是,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在空间的生命周期间耗费的运营成本和总的投资成本之间寻取一个平衡点。但是设计师只能利用MDO这一技术,找到更为直观、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及可视化的替代方案,以更好地利用软件平衡中各个变量,来选择更加合适的设计方案。

总结

建筑工程的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重视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经济性,其价值理念就是实行对建筑作品的优化,保障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涛,刘韶军。建筑工程设计与外部环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1~ 23.

[2] 陈维邦,城市探索—— 陈为邦城市论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8~20.

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3

(一)发包形式多种多样,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现象大量存在。

由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专业性都很强,很多具备建筑工程深基坑设计资质的单位不具备施工资质,或者具备施工资质却不具备设计资质;只有少数较大的企业同时具备设计和施工资质。这样导致了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发包往往是施工和设计分开平行发包,或者全部发包给总承包单位,再由总承包单位对其设计或者施工业务进行分包。这样在合同管理形式上就增加了协调的难度,设计和施工的衔接不够紧密,往往会导致设计不符合施工实际或者施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增加了协调和成本控制的难度,也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危险性较大。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由于存在坍塌、位移、地下水突涌等危险因素,而导致施工的风险极大地上升。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要求极高,而由于建筑行业的现状,很多作业人员流动性很大,且大多未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多是从劳务派遣单位通过派遣协议的形式委派,有些甚至连派遣协议也没有,仅仅是临时性用工。这种现象导致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有所缺失,仅仅依靠岗前的基本培训和安全交底往往难以满足作业需要,从而对其安全施工造成很大的威胁。

(三)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较大。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在市区施工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往往会对其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产生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很多措施对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维护和保护,以避免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出现周围建筑物的倾斜、不均匀沉降甚至坍塌。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边坡坍塌。

边坡坍塌是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最常见问题之一,引起边坡坍塌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原因,设计原因主要是设计时对支护形式选择不当、对地下水测算不准确、对地质状况勘察不准、对支护构建的型号和种类选择不当等;二是施工原因,主要体现在未按照图纸施工、偷工减料、在不利施工的天气下仍然赶工期施工、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等;三是外力原因,如突发暴雨、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外部杂物堆放距离和高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等。

(二)边坡水平位移过大。

出现边坡水平位移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地质结构稳定性不满足施工要求,如果发现边坡的水平位移突然增大、持续增大等现象,要紧急停止施工,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专家对边坡水平位移的原因作出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后方能复工。

(三)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周围建筑物进行保护,很容易导致周围建筑物受到影响和损坏。引起周围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分三个方面:一是开挖不当或者地下水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发周围建筑物的坍塌、倾斜等事故;二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土石方堆积对周围建筑物的桩体造成侧向剪力,从而引起对周围建筑物的损坏。三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对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的机械破坏。

三、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工程发包形式,将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重点监控。

建议对于深基坑形式比较复杂的工程,采用勘察设计单位和基坑施工单独招标,这样有利于建设单位对设计质量和施工过程的管控。并且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设计与施工资质同时具备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便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衔接和统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出现,有利于强化责任的落实。

(二)严格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质量的重要措施,没有严格的过程监管,不论怎么合理、先进的设计,都是空谈。施工过程的管理重点在于落实各方对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要求、质量规范和相关标准,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和监管下进行规范施工,不得出现偷工减料、违法分包、肢解转包等行为。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旁站监理、平行检验和质量验收过程中的责任,强化隐蔽工程验收,做到记录齐全、过程规范、质量可靠。

(三)要强化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安全文明施工包含安全和文明两个方面,安全施工是重点,同时要兼顾文明施工。一是要在施工期间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安全措施要遵循冗余性原则和综合治理原则,确保形成多道防线的安全施工防范体系。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维护和保护,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经济纠纷,要通知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管理单位,争取获得其对工程施工的支持和配合,尽量杜绝因为施工导致的市政管网、地下光缆、周围建筑等产生的破坏。三是切实推行文明施工,减少废水、废气、废渣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防止噪音污染对居民休息的影响。只有通过合理的、全面的措施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周围相关方的利益,追求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勘查设计、支护、监测、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勘查设计阶段

首先设计前应充分查明场地周围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埋设物和道路交通等相关情况,尤其是对地质勘查报告的信息采纳。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地质勘查报告,主要需要地质土体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准确描述,以及岩土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值,勘查资料准确性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造价有非常大的意义。当明确工程的基本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对基坑开挖后的土体扰动,周边的环境相互作用给予准确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提供依据。

其次,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较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与施工必须确保支护结构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它既要求围护结构在选型上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在设计上安全可靠、万无一失。也就是说设计必须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不得产生倾覆、滑移和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得产生隆起、管涌;支撑体系不得变形、滑动失稳;锚杆或土钉不得发生抗拔失效。支护结构构件受荷载作用后,不发生强度破坏。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影响邻近建筑物或重要管线的正常使用。止水设计应控制因渗漏引起水土流失而造成地面下沉。围护结构变形不应超过周围环境保护要求的控制值,围护结构当作竖向承重结构时(如为了结构抗浮而兼作抗拔桩),还需满足竖向承重结构的变形要求。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围护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

2)围护结构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计算;

3)确保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

4)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的选择和要求;

5)基坑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的安排及要求;

6)周边环境保护的措施与要求;

7)围护结构质量检测和开挖监控项目及报警要求。

基坑开挖施工阶段

基坑开挖过程包括无围护结构的放坡开挖和有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对于基坑开挖,施工单位应根据围护结构型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地面荷载等情况,有一个明确的基坑开挖方案,该方案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龄期(对砼支撑而言)、分层开挖的深度及开挖顺序、降排水措施、质量和安全措施,以及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开挖阶段应遵循以下几点:

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在软弱土层及变形要求较严格时,应采用“分层、分区、分段、快挖快撑,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方式开挖。在挖土和撑锚过程中,应有专人观测、检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技术措施。

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设置施工便道,一般应距基坑边缘不少于3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0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缘堆置弃土。发生在2009年6月27日的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的重大责任事故事件,经事故调查小组发现,与场地堆载土方高达10米,邻面基坑仍在开挖有直接的关系,血的惨痛教训,教育工程管理人员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切不可疏忽大意。

施工中机具设备停放的位置必须平稳,严格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撑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计算确定。施工机械、车辆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

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及坑壁留300~500㎜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同时,要设集水坑,及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若有坑底被水泡软或超挖现象,不得虚填,必须清除所有松软土体后,用原状土分层夯填或用低强度等级的素砼回填。

基坑开挖完成后,尽可能的缩短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应及时清底验槽,验槽后应及时浇筑垫层砼封闭基底,垫层要做到基坑底满封闭。

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严禁超挖等野蛮施工以及采取适宜的排水措施从而避免土体的扰动。如在施工中没有科学的施工方案,将导致基坑范围内的土体失稳,从而造成极大的土体侧压力,甚至超过设计荷载极限值,最终导致整个围护结构的失稳。

加强施工过程中基坑监测。

根据基坑工程事故的调查情况,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如果能够切实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发现事故预兆并采取适当措施,则可避免重大基坑事故的发生,减少基坑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监测工作对基坑工程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在基坑开挖过程及开挖到达设计深度以后,土体变形、土压力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均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中;因为基坑的最不安全状态可能出现在施工的任何一个阶段中,故监测工作应贯穿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其次,每个基坑工程都必须监测,但监测项目的选择既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也关系到费用的多少。任意增加监测项目是对工程费用的浪费,但盲目减少监测项目则可能因小失大,造成严重后果。由此,须明确基坑等级,那如何判别基坑的等级呢?主要从以下几点:

1.基坑等级确定主要看基坑破坏后对周边环境及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与临近建构筑物远近及其安全等级也有关 

2.基坑等级的划分基坑深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坑的安全,周边建筑环境和基坑塌陷造成的负面影响综合的来确定基坑等级。 

3.基坑的等级划分要考虑很多方面,不同地方的规范又不同的规定,我们要严格根据规范的规定在设计阶段,做好基坑设计工作,明确监测项目。

最后,基坑内或基坑附近有重要的地下水管或煤气管道等管道通过时,对它们的监测要尤其重视,地下水管的破损,其渗漏水可严重恶化基坑周围的土层性状,加剧基坑变形甚至造成支护结构的破坏;而煤气管道的破坏,则直接危及地面人员的安全。因此,对地下重要管道做好监测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深基坑作业,因土体受力情况难以判断,周边环境不确定的因素居多,安全隐患较大,突发性概率较大,所以一旦出现险情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坚持“警钟长鸣”,从思想上重视,从源头上抓好安全文明施工,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的编制施工应急预案,可从以下几点编制:

成立项目应急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首,专职安全员、专业工长为组员,制定相应岗位责任制。

项目场地内,必须准备紧急预案材料,如沙包,排水泵,应急机械设备,灭火器,药品等。 

3、出现安全事故后须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立即停止该部分施工,并维护好现场秩序。 

4、迅速将伤者撤离危险区域,并实施现场抢救,同时拨打120。

 5、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相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在事故原因未查清之前禁止冒然施工,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结束语:深基坑支护主要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深基坑支护专业性较强,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理论研究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就要求我们工程管理人员不断的加强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基坑支护措施,从而更好的对建筑工程进行现场管理,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配电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不断的增多。然而,在建筑工程配电施工中由于供电线路老化、损坏、雷击及配线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电气火灾事故机其他事故的发生不断上升,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建筑工程配电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施工方案和使用计划,对线路敷设,防雷接地等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规划,否则,将对建筑工程配电施工安全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一、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配电工程中,影响建筑工程配电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在设计阶段,所以,为了保证建筑配电工程的质量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对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进行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可靠性原则,这是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按照实际用电负荷等级,要求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应当在任何运行方式都能够提供连续的供电,以确保供电可靠性;

2.简洁性,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设计应当尽可能明显,简单,尽量不要存在多余的电气设备,并确保某些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应当便于操作且分合闸要直观,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避配电系统操作的事物,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供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各类建筑工程配电故障的处理也更加简单迅速;

3.安全性,在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应当确保在实施所有操作切换时,施工作业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并保证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配电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并且还要确保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在额定电流和电压的情况下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当能够及时对故障部位进行切除,确保建筑工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4.选择性,在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当从控制安全故障事故范围扩大的角度进行考虑,这就要求应当有选择地进行断路器配合,但是若是选择性大幅度提高有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而,选择性的设计建筑工程配电系统应当尽可能在较为重要的回路上考虑,这一原则在进行普通回路设计时一般可予以忽略。

二、建筑工程工程配电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敷设消防线路

存在问题:在对大量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与分析时后发现,其设计方案中,在进行消防管道线路敷设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的PVC管的塑料管材,并且PVC管道的分布位置直接穿过了室内空间的吊顶,这一施工方式和我国电气工程的设计规范有着极大的出入,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在相关的电气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的指出了,任何和消防设施有着直接联系的电气线路,例如灭火控制、通信、联网控制、广播等等,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都应当使用质量较好的金属管材来对线路进行包裹,避免建筑工程配电线路在发生火灾之后严重受损,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保护管材的厚度应达到3cm以上,如果建筑工程配电工程由于受条件限制,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管材能够在空气中,那么也需要是对其管道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管道被空气,太阳以及雨雪的腐蚀,促使线路能够正常、长久的运行。

解决措施:针对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敷设消防线路的问题,我们建筑工程配电工程设计人员应该足够重视起规范中的内容,不再设计走向为穿过吊顶的消防线路,因为这种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方法不仅会使消防线路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腐蚀而致使基本功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且在火灾发生时可能导致消防线路第一时间就被损毁,不能起到火灾时期的应急处理作用,将火灾给建筑物内人员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扩大化.实际建筑工程线路敷设设计过程中,只要是规范中提到的消防线路,我们都要采取暗敷的形式将线路全部布置在建筑板内或墙内,并用金属管材包裹保护,确保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能起到应急作用,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二)防雷系统

存在问题: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是建筑工程配电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之一,避雷带搭接地装置接长度不够,或采用单面焊,对焊、焊接的地方支架脱落、锈蚀、避雷带严重变形,转弯的地方和引下处为锐角,引下点的间距过大;防雷系统与屋面金属物没连上。这些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非常隐蔽,正常使用使不容易被发现,然而在雷雨天气时,由于不健全的防雷系统而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防雷系统上的质量通病要尽量避免,避免在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

解决措施:针对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防雷系统的问题,我们设计人员要充分考思到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防雷参数,对避雷带的搭接地装置接的长度,采用的焊接方法都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设计,对建筑物的高度、尺寸、面积、工程实地雷击平均数值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为电气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依据,指导由气设计防雷计算工作科学开展,保证建筑防雷系统设计合理、科学,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三)消防电气

存在问题: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中,消防电气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电气系统涉及到建筑工程火灾、报警、扑救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

解决措施: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中,消防电气设计在整个建筑物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涉及的火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分类、形式、规模、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着不断的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才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建筑工程配电工程是现代建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水平及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同理.建筑工程配电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4,02:355.

[2]杨成德,黄丽.超高层与特大型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设计[J].建筑电气,2011,04:36-43.

[3]郑猛.探讨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J].民营科技,2012,11:334.

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6

1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结构设计的延性特点

在实际的使用中,引发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因素有风力、地震和沉降。我们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高层建筑不会受变形而出现损坏甚至倒塌的情况,就要执行一些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延性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1.2结构设计的水平荷载问题

设计低矮的建筑时,我们通常考虑竖向的荷载因素,相对高层建筑而言竖向的荷载掌控虽然十分重要,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水平的荷载。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时候,无论是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都要进行仔细的考虑,才能增强建筑结构的水平荷载能力、安全性和稳定性。

1.3结构设计的侧移变形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所以在建筑业中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由于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非常大,而且还会因建筑的高度增加继续增大。一旦有外力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变形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从而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强度,保证良好的刚度和强度,避免发生侧移变形。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不足

由于有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存在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也缺乏监控建筑物抗震功能的设计。因此,一些不良的企业就会出现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按章程和规范来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为建筑的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从而对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因此进行建筑结构设计首先就要认真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工作,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要点认真考虑,才能真正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和安全性。

2.2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建筑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框架,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对居住人群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设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或者忽略施工规范的细节,使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需求设计,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存在的安全威胁。其次,设计人员忽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不重视建筑的质量。再次,由于利益的驱使,有些设计人员明知建筑结构的设计存在问题却示而不见,那么建筑工程的施工就会经常发生事故。

2.3结构设计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经常发生,具体表现在:第一,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整体的质量,采取偷工减料和过度节约的方式,以攫取高额的利润。例如,对钢筋的使用,我国相关的规定明确钢筋的配筋率,建筑工程一定要采用标准的钢筋配筋率。第二,规模小的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建筑工程项目资金成本的支出,选择了强度高、脆性大和韧性小的冷轧变形钢筋,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对策

3.1不断创新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式

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工程概念。方案的制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来控制设计对象。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的提高,表现在设计的成品在水准、经济和结构形式上要比现有的成品更具优势。结构设计工程师要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建筑结构技术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积极攻克现实中的各种难题,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目前住建部推出的“四新”技术是切实的从经济效益出发,有效的帮助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

3.2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加强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保证依章办事就应该充分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就要运用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建筑企业通过培训来增强应当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提高并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提高

现阶段建筑结构的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以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着中发展趋势,建筑结构人员通过拓展知识的广度和开拓视野的方式来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