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电控制;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特色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安身立命”之本,维系着高职院校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其建立与完善尤具重要意义[2]。

一、课程建设目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主要有九个方面: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教学评价共建以及研发项目、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把校企合作的形式按合作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如短期见习、实习、专业方向按企业需求设定;二是中层次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如订单式等;三是深层次合作,如校地战略性合作,持续实现教学、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多种项目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关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信捷科技合作共建实验室工作从2008年启动以来,一直在合作的内容和深度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机电控制类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继电器-接触器系统,掌握机电控制装备(控制电机、电液(或气动)控制机构)及变频器;掌握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维护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能力,并对今后从事现代化生产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学生的项目规划能力,工业控制器的选型能力,I/O地址分配、扩展及硬件接线能力,PLC相关的编程能力,工业控制系统的扩展、维护、管理、使用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PLC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知识,学会编制简单梯形图,设计简单的工控系统,能从事工业控制的相关管理、维护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机电控制类课程建设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课程改革方向遵循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式改革模式;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基地建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实验室。

(一)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方面继续深入

课程建设的核心在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编写一本能充分锻炼学生机电控制领域的专业能力,又能融合机电领域新技术的教材,成为合作双方的重要任务。机电控制类课程,传统上由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技术、机电传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构成,课程内容架床叠屋,大多数课程教材理论性强,实践锻炼的机会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构成了较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系对机电控制类课程进行了改革,把机电液气传动、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实现课程融合,组成新课程:机电控制理论及实训。该课程间以理论,以实训为主,对学生使用单片机、PC机作为智能控制设备实现对常见的机电液气产品、系统的控制能力进行强化;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优选项目,锻炼学生基于PLC的工控产品或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及选型安装、软件开发调试、系统安装、运维能力。推进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实践成果,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合编项目化、立体式教材。该课程由我系教师和信捷公司合编教材和实训资料,经过两年的实践,获得了不少学生的好评。课堂教学以外,邀请专家举办一些PLC研讨会和设计竞赛,向老师、学生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最新开发工具的信息,并以鼓励和奖励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进一步做好与企业无缝对接,建立开放实验室

2008年初,信捷公司和我系签订协议,建设一个面向全系学生开放的工控实验室,逐步将该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工控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基地,为我校开展机电控制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其重点是建设创新实验基地:实验场地、器材实现资源共享,实验项目及内容共同拟定,实验过程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研发工程师共同指导,基本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验项目精心选择,突出培养学生工业控制的核心能力,反映基于FA的工业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实验载体包括:基本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网络组态、触摸屏等高级应用。实验室在完成正常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面向我系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以开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为主,吸引学生利用预约时间和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制作、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实验室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一些小科研项目的研究,同时学生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方案,经实验室审批后,可开展实验活动。实验室将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学生实验结束后应提交科技活动的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及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今年机电工程系和信捷公司合作开发了红绿灯控制与PID控温试验台和变频器多段速与高速计数试验台两台套,双方密切协同,终于按期完成了该工作项目,为本系下一轮工控教学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本课程学习应理论与技能紧密结合,采取多练习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等方法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形式:理论部分采用书面笔试,实训部分根据实训学习质量打分,重在技能掌握。本项目的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理论部分占60%(平时成绩占20%分,期中考试占20%分,期末考试占60%分);实训部分占40%(PLC部分占60%,单片机部分占40%)。

(四)课程改革后学时分配:

本课程实现课程改革后分成四个大项目。其中项目一为机电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电路、普通生产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变频器的使用、控制电机、电液控制机构、气动控制、控制放大器、机电控制装备的设计和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础知识、FX系列的基本指令系统、PLC步进顺控指令系统、PLC功能指令系统、PLC编程及仿真软件的使用、扩展模块使用技术,共98学时左右。项目二单元单片机基础,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与MCS-51单片机结构、开发工具介绍、MCS-51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中断系统与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MCS-51系统扩展技术、单片机产品设计,共44学时左右。项目三是单片机实训,包括仿真软件的使用与简单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定时实验、串口实验、系统扩展实验等,大致10个课时。项目四是PLC实训,包括信捷PLC编程软件的应用、基本指令练习、水塔水位控制、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机械手的步进控制、模拟量控制、变频器控制、高速输入、高速输出控制、文本显示屏、触摸屏、组网通信、组态软件应用,共计24个学时。总计176个课时,较改革前缩短约40学时。

(五)课程建设其他工作

推进工学结合,实现互兼互聘。充分发挥学校知识人才高地优势和企业设备充裕和技术研发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渠道,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实现多赢的目的。目前信捷公司已经有6人被我系作为外聘专家参与到机电控制类课程教学,我系年轻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该公司的项目研发中。以共建实验室、共同培训学生、共同编写实训教材为基础,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目前,我系对学生、部分教师进行工控专业知识及开发应用的培训;对参加过信捷培训的学员建立一个人才库,以便工控技术人才更能得到合理的应用;校企“双导师制”培养优秀毕业生:积极参与对外学术交流和校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内外的学术交流持续的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动态,促进教师队伍的科技与学术水平。机电专业的不少学生已成为学校和信捷公司合作进行顶岗实习指导的毕业生,其中大多数同学顶岗实习后直接进入该公司就业。

三、关于机电类课程建设的一点看法

从课程建设这个视角看,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很有前途,如果有配套资金支持,能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赢。[1]应该依托政府、行业、企业等,积极搭建多种复合平台。学院和系部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收集各项工学结合项目与企业信息,并进一步整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平台、培学相融的行业平台、研学相辅的项目平台、校企联动的社会平台等;[3]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为校企深度合作创造条件。课程改革实践推动教师参与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关注本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可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络员队伍,并制定各种方案促动,开展多项活动拉动,多方面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 .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7.3 .

[2]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中国培训,2006.12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气象国际培训 学员满意度 调查研究

一、引言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自1993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以来,已为134个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高级气象科技人才和气象部门高级官员,为我国气象领域援外培训和世界气象事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同时,也有助于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有助于我国积极推进“大外宣”战略。[1]

目前已有对国内气象教育培训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估的实证研究成果(王亚光,2006[2];方小美,2007[3]),但尚无对国际气象培训班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成果。本课题对2013年WMO 南京区域培训中心举办的共8期国际培训班的全体126名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反馈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对学员主观意见的汇总归纳,准确评估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气象国际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并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为提高我国气象领域援外培训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表的内容、发放、回收和统计

根据商务部援外培训处的要求,WMO南京区域中心对每一期国际培训班都进行了学员满意度问卷调查,所使用的调查表由商务部统一提供,用于商务部支持的各类国际培训项目的质量评估,有较好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该问卷调查表包括“培训类”、“管理类”和“综合类”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别有9个、8个和3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有五个评价等级供学员选择反馈。

除以上20个项目的等级评价外,调查表还有专门的栏目供学员对培训班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课题研究人员向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在2013年开办的共8期国际班培训班所有126名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这些调查表全部回收且都为有效问卷。这些调查表中的定量数据(即对“培训类”、“管理类”和“综合类”共20个项目的评分)全部输入SPSS软件,通过该软件中的 “描述统计”功能统计了国际培训班学员对这20个项目的评分,统计结果如下:

三、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

如表一所示,与“培训”有关的9个项目中,学员满意度最高的是“授课教师水平”,有94.4%的学员表示“满意”(34.1%)或“很满意”(60.3%);满意度最低的是“翻译水平”(主要指培训教材的英译质量),只有69.8%的学员表示“满意”(46.8%)或“很满意”(23%);有7个项目的学员满意度都在80%或90%以上,这表明国际培训班学员对这9个方面的总体认可度较高。

如表二所示,在与“管理”有关的8个项目中,国际培训班学员满意度最高的是“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共有96%的学员表示“满意”(23%)或“很满意”(73%),而满意度最低的是“项目时间长短”,只有76.2%的学员表示“满意”(36.5%)或“很满意”(39.7%),有6个项目的学员满意度在85%或90%以上,这表明学员对培训班的管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

从表三可以看出:有89.7%的学员认为他们参加的培训项目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一定帮助”(34.1%)或“有很大帮助”(55.6%);有94.7%的学员认为他们参加的培训项目对中国与他们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有一定促进作用”(28.6%)或“有很大促进作用”(65.1%);有92.9%的学员对他们所参加的培训项目的总体评价为“满意”(41.3%)或“很满意”(51.6%),这表明,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总体评价很高,培训项目取得了很大成效。

四、学员主观意见的汇总与归纳

在回收的所有126份问卷中,约有一半学员填写了主观意见,以下将最有代表性的意见按“教学”和“管理”这两个方面作如下归纳:

(一)与“教学”有关的反馈意见:1)大多数填写主观意见的学员都希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培训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2)有部分学员希望延长培训时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掌握中国先进的气象技术;3)有部分学员建议汉语课程和中国文化课程能安排在气象课程之前,而且这两类课程中有不少重复内容,希望能够适当精简;4)有不少学员反映,发给他们的部分教学材料还是用中文编写的,对不懂中文的学员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希望能译成英文;5)还有学员建议在培训中选取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学案例,而不只是局限于中国的教学案例。

(二)有关“管理”的主观反馈意见:1)有学员建议WMO培训中心能建立对已受训学员的后续跟踪管理,了解这些学员在各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他们今后的培训需要;2)学员希望他们所住宾馆(一所四星级涉外宾馆)在餐饮、卫生、服务人员外语水平等方面能更加完善。

五、讨论与建议

从对本次问卷调查反馈数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于培训班的满意度很高,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所具备的优势和特色,包括:1)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和环境等方面的众多优势学科,集中了多方资源;2)认真组织培训选题,突出气象领域热点问题,增强培训选题的针对性和时代性;3)认真实施培训项目,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4)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国际气象界知名学者和中国气象局一线专家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培训班师资;5)拥有与中央气象台同等水准的校气象台、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农业气象试验站、华东干旱联合科学实验基地和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等先进教学平台和其他一流的培训设施。

不过,学员在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意见也反映了气象国际培训班存在的需要改进之处,我们对此提出如下建议:1)在培训班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特别是利用好我校各种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使学员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2)加强WMO国际培训班的教材建设,组织编写针对培训班课程的英文教材,并引进部分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学材料由专业翻译人员全部译成英文;3)培训中心应建立对已受训学员的后续管理档案,跟踪了解这些学员在各自国家气象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今后对国际气象培训的需求;4)在WMO国际气象培训班的管理服务方面,要促使学员定点入住的宾馆在餐饮、卫生、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我们相信,如果根据以上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的气象国际培训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 范勇.英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接受效果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15 (3):92-99.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 岗前培训;问卷调查;效果分析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新职工岗前培训效果对医院人才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新职工进行岗前教育是加强医院人力资源和队伍建设的入口和开端[1], 作为一所百年老院, 本院一直坚持对新职工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岗前培训, 使他们对医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让他们从心理、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做好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 增进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与忠诚度。本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院, 向来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与教育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岗前培训的效果, 进行了一次效果调查, 以了解新职工对岗前培训的评价与建议, 更加完善岗前培训工作。

1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2013年9月31日医院职工礼堂。

2 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2013年度新职工对医院岗前培训的评鉴以及意见与建议, 更加完善今后的岗前培训工作。

3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信息

3. 1 调查对象 2013年度入院的223名新职工。

3. 2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 调查对象为医疗、护理、医技、行政人员。医疗职工绝大多数为硕士以上学历, 医技、护理、行政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占29%, 本科占30%, 专科占41%。

4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中发放问卷218份, 回收问卷218份, 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率为96.33%。

为了更加有效的收集岗前培训人员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 除在调查表中让新职工提供建议以外, 在岗前培训理论考试的最后一题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在此次培训中获得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或需要增加哪些培训内容。”两者结合, 来总结新职工的意见与建议。

5 调查内容

主要对参加岗前培训人员的基本信息、岗前培训效果、岗前培训授课质量以及对岗前培训的建议四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了解掌握培训人员对此次岗前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6 调查结果分析

6. 1 岗前培训效果

6. 1. 1 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 所有岗前培训参加人员均认为岗前培训内容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57.14%认为岗前培训“非常有帮助”, 42.86%认为“有帮助”;对岗前培训非常满意的为61.91%, 满意的为33.33%, 基本满意的占4.76%。对培训的内容安排、时间进度以及组织安排的评价, 统计数据见表1。在时间及进度安排上, 认为时间长短适中的占95.24%, 认为时间太长或者太短的各占2.38%。

6. 1. 2 拓展训练 本年度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中新增加了拓展训练这一环节。拓展训练主要是为了能让新进人员在更好的认识、熟悉彼此的同事, 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综合素质。对本次拓展训练环节, 医院新职工总体上比较满意, 认为进行该项活动非常有必要的占90.48%, 有必要的占7.14%, 认为无所谓的占2.38%。

拓展训练的内容上, 认为安排合理的占92.86%, 较好的占4.76%, 一般的占2.38%。本次拓展训练时间为2天1夜, 认为时间太长的占0.95%, 长短适中的占97.62%, 时间太短的占1.43%。

6. 2 授课质量评价

6. 2. 1 授课质量总体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岗前培训的师资配置总体评价、授课形式评价以及具体课程授课质量的评价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对本次岗前培训师资配置很满意的占57.14%, 比较满意的占42.86%。在授课的方式方法上, 47.62%很喜欢, 42.86%比较喜欢, 4.76%不喜欢, 4.76%无所谓。

6. 2. 2 具体课程评价 对具体课程的授课质量评价结果, 详见表2, 表3。

在重点课程的师资配置上, 所选用的授课教师大多数为医院的院领导、职能部门主任、管理专家。从统计数据上看, 医院内部专家所教授的课程均得到了参训员工的欢迎, 满意率均达到了98%以上。医患沟通课程为医院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讲授, 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 反应平平, “不满意”的比率达到了76.19%。

综合素质的课程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中, 增加了消防演练这一环节, 得到员工广泛欢迎, 均表示对这种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比较赞同。通过观看名医访谈录像, 大家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医学大家的风范与高尚的医德情操, “不满意”的仅为0.48%。

6. 3 对岗前培训的建议 通过对新职工的建议进行整理, 大家对岗前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①增加论文科研方面的介绍;②增加职称晋升方面的信息;③增加处理医患纠纷的技巧;④希望有更多的医院介绍, 包括规章制度、公益性活动等;⑤知名专家、学者讲座;⑥教师授课可增加更多的案例教学, 增加员工的参与度;⑦演讲比赛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些, 让更多员工展示自己;⑧增加讨论、互动时间。

7 讨论

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每年进院人员数量不但逐年递增, 而且人员性质也更加多元化。新职工岗前培训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 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至关重要[1], 开展得好对医院的人才建设和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做好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能够提高培训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回报收益率[2](参考上海地区)。

综上所述, 大家对此次岗前培训的评价很高, 对组织安排、内容设置、师资配置上比较满意, 尤其是对医院进行的拓展训练十分满意, 同时, 此次岗前培训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比如大家普遍对医患沟通课程不太满意, 可考虑邀请了解医院内部情况与流程,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训师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 陶红.新职工岗前教育和入岗培训的时间与体会.中国肿瘤杂志, 2005, 14(7):439-440.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观 生物教学论 情境 合作

中学生物教学论是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育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实践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生物教学的基础技能、教学策略,具有分析教材、组织教学和对生物学教育进行一般科研的能力。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

目前生物教学论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和相应生物学科知识不足等,这就造成了教学难度大,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本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本学科的教学难度。然而本学科的实践性也给教学带来一些好处,能更多地促进学生参与、学生设计和学生实施。建构主义教学观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l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而后在皮亚杰(Piaget)、杜威(John Deway)、维果茨基(Lev S. Vygotsky)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皮亚杰的儿童发育心理学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基本原理就是发现,概念的理解要求从发现中获得,在发现中重新建构。知识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是建立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上,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使原来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得以调整或改造,从而获得知识的增长。杜威的经验性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维果茨基则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发生联系,才能在原有的知识上获得对新知识、经验的转化。此外,布鲁纳(Bruner J.)的发现学习,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等,都对现代建构主义有重要的影响。

2 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是建立在其认识论及学习观上的,学习者必须通过主动的、互动的学习新知识,教师不再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传授学生,而是把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样同时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必须因教学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对应学生的学习,两者的知识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这与我国教育传统中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在被学生接受之前,它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不会因知识的正确性学生就会接受,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要在学生可能构建的范围之内。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协助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从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省和思考,并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等。

3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生物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有的知识经验。情境性学习理论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更具有认识意义上的优越性,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活动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价等。布朗(Brown J.S.)等人提出,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根据生物教学论课程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模拟课堂,由学生讲授中学生物课程,让学生变成教师,让学生感知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自己的模拟教学。在模拟过程中,学生才真正领悟教师的涵义,懂得在教学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模拟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错误,如概念知识错误、陈述方面的错误,甚至小到写错别字等,学生都会仔细注意。有的学生为了弄清楚一个概念花了几天的时间查资料,和同学、老师讨论;有的学生为改正自己习惯的错字,认真练习;有的请别的同学反反复复地纠正自己的普通话。

在教学中,学生也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好奇心等。如,有一同学在模拟教学开课时,带着菜板、菜刀、苹果及玻璃瓶来到课堂,其他同学一下子就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要上什么内容,等新课引入后才明白所学的内容是关于发酵的问题,这些物品是用来带领学生一起做果子酒的。再如,有一同学在课前分发关于本地的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单,让同学各自先分析,上课后又和同学一起分析。这样,同学们对空气质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些例子都能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的进程,也较好地反应了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分析、解答并得出结论,这正是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具体体现。

3.2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本文中采取的是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模拟教学的内容同全组同学交流、模拟教学,其他成员提出改进意见及评价等,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前和其他同学一起模拟教学,多次练习,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进行教学修改,最终在课堂上模拟教学,而教学完成后,其他同学再次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师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及评价。如,有的学生在板书设计方面分不清主次,其他同学就会建议其如何改进;有的同学在讲解中所选用事例不恰当,其他同学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在教学中要用相应的事例;有的同学概念陈述不清楚,其他同学就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甚至和老师讨论等。在这样的合作氛围中,上课的同学教学水平提高了,在下面模拟学生的同学也得到提高,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提供者,也是参与者、辅导者,给学生的不再是空泛的内容,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教学建议、评价。老师给予学生的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及批评,而更多的是鼓励和建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展示学生在自己知识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学习并根据同学及老师的建议建构自己的教学知识,懂得如何进行中学生物学教学。

4 教学总结和反思

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模拟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索,在自我知识建构及帮助其他同学知识建构中得到提高。所学习的不再是课本的僵硬知识,而是这些知识的运用,是经过自我加工、其他同学辅助加工的过程,从而使知识得以深化,并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其他相应技能得以提高。如,在查阅教学相关内容时,提高了知识检索的能力;在和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锻炼了自己和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等,在交流中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在交流中学会表扬、建议等。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首先是由于课时不够,学生的模拟教学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模拟教学前交流的一些好的想法及方法,运用在模拟教学中不能完全实施,或是实施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模拟教学的表现。其次是由于学生相应的知识储备不足,也导致模拟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更深层次的升华,有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教师讨论,但在模拟教学中却不能运用自如,显得僵硬、呆板,缺乏活力等。第三,这种模拟教学花费大量时间,从学生的准备、学生之间及和教师的讨论、同学间的模拟教学、学生之间听取建议进行修正、课堂上的模拟教学,无不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也使整个教学陷入一种时间消耗战之中。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生物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在自我的知识范围内,通过自我的努力、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建构了自我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认真、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学会了表扬与建议。所以这些方法的运用是可行的,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不断改进的。

参考文献:

[1]Piaget J.To understand is to invent [M]. New York:Grossman,1973.

[2]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监控体系;优化建议

一、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运行

西安邮电大学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教学过程,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实现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和执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照戴明环(PDCA)方法,遵循规范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控体系包括目标与标准、教学检查、信息采集、反馈与处理。监控信息采集与反馈由主管校长负责,教务处组织协调各个子系统,及时处理各项事务及信息。一是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二是反馈与处理[1]。

学校制定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系列质量标准,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执行过程与监督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2017-2018学年中开展网上评教,学生评教覆盖面为71.32%,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占99.92%。同行、督导评教覆盖面为57.14%,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占100%。领导评教覆盖面为49.5%,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及以上的占94.43%。

常规教学检查。学校坚持开展学期初、中、末三个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2]。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领导、校院两级督导组以理论和实践课堂为重点,大面积听课,监督、指导、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信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已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信息安全、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提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为使专业更上一个水平,学校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评估,诊断专业建设中存在问题,给出建设意见,指导专业下一步的内涵建设,从而打造学校的优势品牌专业。

二、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学校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选取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制定了《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考试质量标准》、《教材质量标准》等一系列质量标准。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详见右图。包括质量控制决策、执行、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形成的闭环,其中决策执行由教学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支持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激励四个子子系统构成,每个子子系统由多个模块组成。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涵盖了影响教学质量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的不足或失误都将会由反馈系统反馈并按系统运行机制得到及时的应对[3]。

学校制定了《西安邮电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形成了主体明确、上下贯通、有效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监控。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意见,对各专业建设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依据《西安邮电大学课程建设(开发)管理办法》等规定,对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各类立项建设课程进行过程检查与验收;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包括教学检查、教学督查、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实验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对各学院实验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各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4]。

评教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学生网上评教。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对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帮助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提高;二是教学督导组,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专项调研深化督导工作,每月向各学院反馈课堂教学督导情况;三是建立信息员反馈制度。评学主要由各学院负责实施,于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进行,对评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班级给予鼓励肯定,对评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级,学院有针对性地帮其改进。在教师评学中,教师对学生班级不仅给出评价分数,还给出许多意见及建议,做到明确问题,有的放矢。评管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以本科教学信息员的信息反馈为基础,学生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由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并作为年度考核参考依据之一。二是学校各管理部门主动面向全校师生征求评价意见。

督导组每年常规听课检查900多次,听课后与教师现场沟通并提出建议;每月将听课记录反馈各学院,每学年进行一次督导工作书面总结;在汇总各方面质量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教学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闭环,真正实现质量改进[5]。建立“走出西邮评西邮”质量评价机制,与同类高校联合考试,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聘请校外专家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与指导。

通过各项评估和日常监控活动的开展,促使各学院注重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考试违规的严肃处理,促进了考风、学风建设;通过对毕业设计环节的监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得到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保证,及格率达95%以上。

三、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改进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教学质量改进工作通常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落实,还需要其他职能部门配合。由于沟通协调等的问题,致使部分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效率较低。教学质量改进工作通常处于被动状态,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质量改进工作,仅局限于解决具体问题或表面问题,对产生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缺少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对教学质量改进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缺乏质量改进的有效管理措施,导致质量改进工作缺乏组织性、协调性和强制性。

(二)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征询及应用不够深入

学校与部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与信息反馈机制,但大多集中在通信行业,覆盖面不够,没有形成主动征询、调研社会评价和需求的机制。部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缺乏对收集利用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整体设计。不同职能部门或学院零散开展,缺乏系统性,信息后期整合、分析不够,调研成果并未充分反馈到教学工作中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不够学校虽已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延伸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调查研究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培养质量,但本科毕业生的在校培养质量与其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是线性关系,而存在部分信息衰减或转折现象;此外,就业创业途径多元化的状况,使得學校对非传统渠道就业创业的学生在毕业初期的发展信息获取困难。外部评价引入机制不健全。学校开展专业和课程评估,但这些评估都是在自评的基础上聘请校内专家完成的,没有引入外校及用人单位专家参与,分析和评价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校外反馈信息没有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专业质量标准还有待进一步与人才市场接轨。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与利用仍需加强

学校根据教育部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引进开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在管理与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校内已有的教学、科研、财务、学工、人事等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标准、管理权限设置方面的不同,使得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还不能实现集成共享,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二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功能单一,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程序繁琐,因数据信息校核功能较差,出错率较高;数据库不具备数据查询、分析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数据库应用功能。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对本科教学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刻,导致基础数据信息采集进度和效率不高,数据信息不准确,数据报表不够完整。由于学校各部门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调度,统一标准。各部门工作壁垒现象严重,信息数据传递不及时,管理权限划分不清,导致数据信息交换与传递不畅,数据尚不能有效共享。

四、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优化

(一)完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进一步树立和巩固学校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服务教学和质量改进的责任意识。完善质量改进机制,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教学质量改进工作的组织落实与监督考核,协调统筹各部门及时有效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建立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明确各部门在质量改进工作中的责任,实施目标责任制。

(二)深入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征询及应用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及反馈信息的共享。加强招生就业处、教务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促进中心、各学院之间的联动,对往届毕业生设立以在校培养质量追溯为导向的调查问卷体系和面对面访问体系。

(三)加强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与利用

学校设置本科教学数据库建设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各部门单位开展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在制定统一标准、合理划分管理权限、规范数据处理流程、制定数据信息交换与传递规则等方面加快工作进程,及早实现学校信息数据共享。积极拓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的应用功能。学校将加大外部力量的引入力度,协同校内教学管理人员,全力推进数据库的研究开发工作,为教育教学预测与决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四)以学生为导向的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为导向”,包括教学及其相关服务的态度,感受到爱心、耐心;教学的舒适性,希望愉快的学习氛围;文化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只有当教学质量问题成为中学的一种文化,成为所有成员共同信奉的管理思想,成为大家的内在追求时,才能让全体教职工成为这项管理工作坚强拥护者和自觉实践者。因此,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包括学生都需要将这种质量文化根植于平时的工作学习态度中,让质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质量的追求和实践[6]。

(五)重视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应用

学校教学质量自我监控及评价的目的是分析现状、反馈结果,有效的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及时的反馈评价结果增加了评价的实效性,管理者、执行者和实施者要树立科学意识,磨合并形成高效的管理组织,管理者把握教育契机,权责明晰,标准明确,实施到位,管理严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申文缙,周志刚.德国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5(6):109-116. 

[2]吴霞.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潘鸣威,冯光武.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关系[J].外语学刊,2018(01):92-96. 

[4]徐国兴.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5):10-17.

[5]陈惠英.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自我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思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07):14-16. 

[6]邓晓衡,刘铁雄,郑静益,沈海澜.基于AHP和排序比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9(05):86-89.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6

1.“专门小组+专业标准”,征集和遴选家长课程

重庆一中专门成立了由七位教师组成的家长课程工作小组,进行课程实施方案的专项探索。我们首先以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需求进行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家长课程设置的内容和开展形式提出建议。在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家长课程工作小组制定‘家长课程征集书”,面向所有学生家集课程资源。征集书除了详尽阐述开设家长课程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之外,还附上授课意向表,供各位家长申报课程。家长对此反应热烈,在第一次征集中,就有500多位家长发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内容涵盖学生素养培养的方方面面。

对收集上来的家长课程,工作小组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新颖、趣味、专业、实践”为标准进行筛选。新颖,即课程内容应区e于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学科知识,力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趣味,即内容活泼生动,能调动起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即授课家长应是所教授内容涉及领域的研究专家或从业人士,并且自身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素质:实践,即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基于以上标准,工作小组从500个课程设计中筛选出22个精品“家长课程”,作为第一期家长课程的首批示范课程,剩余的则留存备用。

2.“学生助教团+专业教师”,对课程进行审核与指导

为了让授课家长更好地了解重庆一中学生的学情以及校园软硬件设施,也便于家长在备课过程中及时与学校沟通,工作小组召集授课家长的子女,成立了“家长课程助教团”。助教团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一是向家长提供学校的教学情况,为其答疑解惑:二是成为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有效地联络双方:三是与家长一起备课,并结合自身观感,对家长授课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以使课程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比如:工作小组为“家长课程助教团”布置了“备一节课,听一节课,改一节课”的“三课”作业,即帮助家长备一节课,听家长上一节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帮助家长修改课件以更好地适应学情。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家长完成备课任务,也是一次亲密的亲子互动,更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锻炼。

除了通过学生从受众角度给予授课家长以必要的建议外,工作小组另为每一位授课家长配备了一名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会严格审核授课家长的教案和课件,并以教学专业人员的身份给家长提供专业的课程审核修改意见以及教师授课的技能技巧,随时帮助家长解决在课程修改以及授课技术上的难点和困惑。同时,各授课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也要参与到此过程中来,配合工作小组的专职教师处理好动员家长、联系家长等事宜,这也加强了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与联系。整个备课过程历时接近一个月,每位家长的课程方案基本上均修改了六次以上。

3.“网上选课+走班上课”,精准对接学生兴趣与家长课程

结合年级课程安排,家长课程的上课时间定在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每门家长课程需要两个课时。家长可根据各自情况自行选择其中一个时间段来校上课。家长课程工作小组收集家长的生活照片、职业、课程内容等基本信息,制成图文展板,供校内外海报宣传之用:同时形成简易版的课程名称和汇总表格,印发给全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其选课时的参考。在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家长课程了解之后,班主任和信息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选课的方式选择自己心仪的“家长课程”。由于教室容量的限制,每门家长课程的学生选课名额不能超过60个,满额后将无法再选。未选上课程的学生,在征求其个人意愿后,可调配至其他未满额的课程中。

选课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课程走班上课。工作小组为每个授课班级配备教学监管教师,对新形成的班级进行临时的组织和管理。同时,在家长上课时,家长的孩子作为学生助教随行,为家长做好教学前的电教设备调试以及教学用具的准备。此外,备课环节中负责审核与指导课程的专职教师,也将巡视和监测课堂教学情况,以保障课程的正常进行,并在课后提出反馈意见,参与家长课程评价,为下一次授课做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