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队建设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队建设概述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现状分析;高效团队

一、团队建设的理论概述

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管理的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负责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在一起工作以改进他们的操作或产品,计划和控制他们的工作并处理日常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公司更广范围内的问题。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发挥出色作用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权威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

二、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1.缺乏有效辅导。当前中国企业的团队建设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辅导,培训的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团队成长缓慢,整体绩效不高。

2.协同性较差。由于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学历、工作经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缺乏较高的协同工作能力。

3.凝聚力不够,人员流动性强,没有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工资指定随意性大,使得人员之间存在差别,进而影响人际关系。企业领导选择人才的独断也使得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4.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典型的可指导全体员工行为的核心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特点不鲜明,缺乏核心价值观。所以难以形成较高的文化凝聚力和战斗力。

5.团队内部分工不明,权责不清。导致团队成员都倾向于处理简单、程序性的事务,而对突发事件采取回避和相互推诿的态度,无法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有效决策。这主要是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造成的。

6.员工的素质差。如诚信可靠、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与团队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员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素质差异。

三、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对团队精神的误解

很多企业认为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牺牲小我,换取大我,否则就有违团队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在作祟。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力的有机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

2.情感重于纪律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与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使制度形同虚设。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团队才会战无不胜,否则就会是一群乌合之众。

3.逃避责任

团队成员逃避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不愿在指出别人不妥之处后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倾向于有意避免不愉快的谈话,尽管对同事的表现心怀不满或怨恨,他们会把责任层层推卸或压在团队领导身上,而置企业整体利益于不顾。

4.忽视员工基本素质状况的改善

团队参加者的素质状况是影响团队力量的关键因素,而许多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普遍停留于空洞说教的落后状态。在心态上,一些企业担心员工的素质提高后会离职离岗,因而不愿进行员工教育投入。这样在客观上造成企业一方面渴望高素质人才队伍,组建团队,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又根本找不到出路。

5.责任不明确

团队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工作单元,它需要组织的授权、帮助和支持,需要时间、财力和其他配套资源去完成团队的任务。然而在团队建设中,某些企业却常常不知道应该给予团队明确的任务和职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量化考核办法。

6.不重视良好的激励机制建设

团队生产条件下,产出能否完成团队目标最终要看团队及其成员所能获取的报酬,责任与收益应该密切挂钩。企业是一个“团队”或“协作群”,不仅是管理层,团队及其成员也应该成为受益者。现代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由所谓的“支薪制”向“分享制”过渡。在建立了团队组织模式的企业中,要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分享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团队的激励机制问题。

四、创建高效团队的具体方式

1.建立团队激励机制

有效激励要求正确的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团队成员合理的利益补偿。首先,团队采用的奖酬方式要把团队的绩效和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以团队绩效为前提基础。其次,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以物质激励为基础。再次,要把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结合起来,以工资、福利、奖金等这些从生产劳动和工作过程本身所获得的收益。

2.加强自主管理

团队工作方式灵活、快捷的特点能适应市场迅速的变化,因此,企业授予团队适当的资源和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确保团队高效运作的前提条件。由于团队内部成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工作的独立性很强,这样团队的领导者必须根据项目的要求、风险程度和性质授予团队成员相应的权利,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并开发自身的潜能。

3.强化学习型组织

合作态度的形成与强化,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首先,领导成员要率先垂范,加强业务与理论学习,使全体成员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建立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学习的机制,为大家创造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最后,分批分期组织参加各种业务与技能培训,通过不断提高个人技能来实现团队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4.提高团队情商

知识仅是任何企业两项最重要的资产中的第一项,更为重要的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引信资源所构成的“情绪资本”,他对团队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情绪的高低就会对创新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大多数以知识创新为己任的团队,通过提高团队情商来促进绩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5.切实加强团队精神建设

加强由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了使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企业应该塑造良好的团队气氛。其次,团队成员敢于承担责任,它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也是团队目标细化的前提,是团队团队成员进行协同工作的基本保证。最后,促使团队成员保持足够的谦虚。

总结:在新经济、新变化的市场发展模式要求企业组织必须采用团队的工作形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也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团队的组织模式可以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从而使企业决策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寻找更好的市场机会,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的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解决好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朝晖.浅谈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团队建设与管理[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李茂飞,钱美文.论沟通在团队中的作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5,(4)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2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 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 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 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2]孙华,余宏亮.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6-117.

[3]傅运春,唐红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10,(1):50-55.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3

关键词:现代制造;服务业态;卓越团队;打造

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作为产品外延的服务逐步得到重视,使生产中所需的服务资源在逐渐增长,服务增值部分不断扩大延伸,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用不断凸显。

一、 现代制造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

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服务一体化融合的外延增值部分,指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各种业务及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现代制造服务业最早是建立在为解决用户使用产品的后顾之忧、推进的售后星级服务之上,成为竞争对手间争夺用户的制胜法宝之一。“现代制造服务”的概念初于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路甬祥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提出:当今制造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从市场调研开始至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全过程,体现全方位为顾客和社会服务,应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

宏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反映出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设计(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和销售(当地性的竞争)两端。企业价值链上的差别,决定产品了各有千秋,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开始由生产主导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兼容型制造过渡,呈现服务业务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制造服务一体化占整个服务业比重也为70%。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是从事服务业,有1/5的制造企业的服务性收入超过总收入半数以上。体现包括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服务外包,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制造服务业务离岸化地转移到低廉成本、较好投资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直接集中于服务环节的3个特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业务发展起步较晚,服务类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少数先进企业可达20%~30%,多数企业则低于15%。伴随着制造业国际化转移和全球化布局,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超越这瓶颈约束,不仅需要着力在传统制造环节部分下足功夫,也要着眼于在服务上开动脑筋的拓展创新。纵观全球企业,有的服务业务已占据企业价值链的主导地位。通用汽车的服务业务利润已占到总利润60%的份额;耐克、阿迪达斯已成为无生产车间的运动品牌公司,主要业务仅围绕品牌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全部外包;通用电气公司上世纪80年代在全球24个国家共布局有上百家制造厂,其中传统制造产值占总产值85%以上,服务业务产值仅有12%。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通用电气以技术+管理+服务的运作战略,创造的产值已占公司总产值的70%,不但产品系列覆盖电冰箱、照明灯,飞机引擎等,而且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拓展到了信用卡服务、计算机程序设计、卫星发射等,有人曾估算,如果剥离通用资本服务公司,有可能会以327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财富500强的第20位。同样,全球知名的从事汽车工程服务咨询的里卡多公司,仅在汽车、物流、能源等领域为全球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和战略咨询,工程解决方案、产品创新等服务。

国内海尔集团的品牌价值、产品研发价值、客户管理价值等已占总产值较大的比例。上海电气、陕鼓集团、徐工集团等一批领军企业,也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收获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典案例表明,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制造产品仅为基础,关键在于追求制造服务价值。强大的制造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品牌,必须建立制造兼容服务,由制造拓展服务、从产品制造覆盖品牌打造和供应配套的强大服务链,这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是现代制造企业壮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一步。

二、 卓越管理团队建设是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的根基

目前,国家已确定现代制造服务业进入产业重点发展范围。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任务“推进六个方面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中提出: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要围绕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企业,将研发设计、整体方案提供、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延伸拓展,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服务其他企业,实现社会化的特定。

制造服务化发展空间广阔。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机器人、传感系统及产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越来越智能化,参与实物产品生产的人员不断减少,而围绕生产制造和加工装配开展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设备成套设计、工程总承包、下料及配送、备配件的供应、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租赁和再生改造、交钥匙工程、检测检修、生产力促进、各种类型服务平台构建、研发设计、商标专利、管理和法律咨询、培训、会计审计、会展、担保、ASP以及电子商务等的延伸,范围之广泛,拓展空间之大,需要强有力的基础作支撑,需要更多的管理精英人才、卓越的管理团队来实现,人才和卓越管理团队成为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的代言人和代言集体,是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根基。因此,在这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卓越管理团队的打造尤显重要。

团队是企业特色灵活的小集体,特别是卓越管理团队,是企业集中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突击解决重大关键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的摇篮和孵化器。30多年前,当丰田、沃尔沃、美国政府、日本政府等组织将团队引入管理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谈团队建设是稀奇事。今天,500强中如果哪个公司没有采用团队形式,则会成为天大的新闻热点。事实证明,当需要不同的技能时,团队工作比单个工作好,便于协调。

中国企业95%的问题来自于基层,而基层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基层班组或团队的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现代制造的服务化,延展出的广泛业务范畴,需要各具特色的卓越管理团队创造新的业绩。没有一支强大的班组和团队队伍,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世界500强企业80%以上极力倡导团队工作方式。

三、卓越管理团队人员素质要求和团队精神树立

卓越管理团队的打造,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团队,追求的是超值的效果。拥有精英的人才和卓越的团队,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系统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人员素质要求。敬业为魂,敬业精要求远高于对能力的要求;要忠诚,才能建立信任、建立亲密;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有团队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也成为团队间、组织间的竞争;主动自发地工作,不当木偶式员工,不断提升自己;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细节的表现力最强,精雕细刻;工作无借口,全力以赴,自己的事情千方百计做好,永不放弃,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自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职尽责,自己奋斗,突显个人责任感、主动性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与企业共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企业提好建议,既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也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

团队精神树立。具有清晰的共同目标与愿景,相互承担责任、角色、分工明确,和谐、相互依赖和高度信任,技能互补,遵守共同规范与采取既定方法,拥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从经验中富于效率学习,进行恰当创造性的领导方式;成员心理上相互认同、相互信任,技能上各有优势、相互补充,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负责、相互依存的特征。有大局意识、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共同责任、共同规范、服务精神、和谐沟通、忠诚意识、共享领导、共同愿景等。协同合作,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有强烈忠诚度和归属感。

四、卓越管理团队主要建设方法和重点

团队建设要培养成员对其团队工作的兴趣,让信息、沟通及反馈管道畅通无阻,信息共享,参与决策,提供独立、自主及有弹性的工作条件,增加学习、成长及负责的机会,加强员工职业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构建合理管理机制,尤其是绩效机制,建立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范用工合同,完善经济福利保障,领导者慎承诺,重兑现,为员工创造安全感,塑造忠诚导向型的团队文化,听取员工的见解,鼓励员工的创造力,增强领导才能,营造人人以身作则,乐于欣赏 巧于赞美的环境。

鼓励成员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针对现代制造服务的范围,结合企业实际要求,掌握相应的统计技术、质量测评技术,学会使用统计评价工具,实现团队内第一手资料的完整、情况分析资料实用价值高、技术研究有深度、联系客户有拓展。

五、结束语

总之,制造业态的服务化,不是制造服务的组合体,是服务拉动的制造增值,将促进制造纵深拓展,提升制造品牌效益,进而通过制造为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和技术支持,促进制造和服务的双增值。在此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卓越管理团队是企业经营的根基、竞争优势所在,企业发展强势所需。企业只有重视卓越管理团队打造,拥有一定数量的精英人才,才能在现代制造服务领域中挖掘更多的发展潜力,获取更多的制造业服务化的增值,才有望提升品牌效益,达到持续增值价值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屈贤明.《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4

关键词:人为因素;空管安全;作用;影响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快速的发展,航空运输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各个航空公司飞机的数量以及客货承运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民航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在安全问题上的隐患,这些隐患严重地阻碍了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实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认真的审视与总结,防微杜渐,完全确保民用航空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在对空管安全中人为因素涵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减少人为因素对空管的影响,旨在使得人为因素在空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的作用。

1 航空中的人为因素概述

     1.1 含义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航空中的人为因素是这样进行定义的,即所谓人为因素指的就是研究范围涉及航空系统中人的所有表现,利用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以及与人相关的科学知识,寻求人的最佳表现以达到预期的安全与效率。由上述关于人为因素的定义可以看出,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航空活动之中人的表现,人是航空系统之中最为活跃以及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主体;其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系统工程的相关方法与思想。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航空管理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1.2 特点

      1.2.1 多学科性

     首先,航空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与航空运行密切相关;其次,空管中的人为因素还与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心理学可以帮助理解人们对信息加以处理,并作出相应决策的一个过程,而生理学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工作的胜任能力,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的作用差不多,统计学则是主要表现在航空系统中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

      1.2.2 实践性

      由上述第一个特点可以看出,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具有多学科性,这就说明了空管中的人为因素的研究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有关知识,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在解决空管安全之中的实际性的问题,因此,空管安全中的人为因素的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很强,并非以学术为中心,而是面向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发展。

2 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根据上述关于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定义及其特点的阐述可以得知,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对于民航空中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

    2.1 人为因素可以促使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

    在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管制员与飞行员二者之间的配合与沟通问题一直以来被忽略,但是二者的沟通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管制员与飞行员各自的工作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双方普遍存在着优越感。在实际过程中,管制员处于指挥的位置,而飞行员则处于一个被指挥的角色,那么正是各自角色的对立,使得二者的交流与沟通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时还会使得二者之间存在对抗情绪的产生。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强二者之间的配合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和谐共处:(1)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二者之间保持密切配合与沟通的重要基础。对于任何一方,均要看到对方在飞行过程中以及确保飞行安全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以及长时间地遭遇到时间流控制以及恶劣的天气而造成航班延误的无奈,管制员要承受正确指挥的重大压力,这也是确保航行安全的重要方面。(2)提供服务。在确保安全飞行的条件下,管制员应该能够对飞行员的心理状况加以了解,例如应该主动地向部队申请空域,尽量提供直飞以及按照机组的意愿来对巡航高度以及指挥的方案加以安排和制定。这就是人为因素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与交流,确保空管安全运行,为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2.2 人为因素能够促使空管安全管理中的团队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控制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那么这就增加了空中飞行的工作的难度以及复杂性,空管安全工作已经不能由某一个或者少数的管制员来完成,而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共同的协作与努力,这样才会不断地提高空管安全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因此,这就需要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管理之中发挥作用,注重空管安全管理的团队建设,具体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管制员;(2)需要具有发现问题的管制员,这样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3)团队需要进行长期地交流与合作,对空管安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协商、共同解决。只有加强团队建设与协作,才能够使得内部人员团结一致,提高空管安全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确保空管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实施。因此,人为因素能够促使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团队建设。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较大,处于关键性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促使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而且还能够促使空管安全管理中的团队建设。然而,对于不利的空管安全中的人为因素,则应该注意减少人为因素对空管安全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可以弄清空管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加强航行飞机的智能化监测等措施,均可以减少不利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确保空管安全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1] 顾楠鑫. 空管中人与人关系浅析及其对策[J].科技风,2011(14).

[2] 王洁宁,杨海滨. 面向空管安全系统中人为因素的本体建模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27(4).

[3] JIM BURIN.实现公正文化路线图改善安全环境[G].天津: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2007.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5

(一)内涵。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展开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而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项目实施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而开展的一种项目专项管理的工作就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过程的活动中,会运用到知识、技能、工具与方法。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为支持和满足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有效实施的要求与期望。项目的管理活动也不是单一的,它既涉及了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管理,也涵盖了项目目标性和核心性的管理,其中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则是项目专项性和保障性的管理部分。

(二)特性。项目作为一种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社会活动而普遍存在着,我们人类社会现有的各项活动和和各种运营所依靠的设施与条件最初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所以说,项目管理的首要特性就是普通性。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满足和保证所开展的项目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目标发展方向,这是项目管理的目的性。项目管理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更与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同,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众所周知,项目管理活动不是单一存在的,也不是独立进行的,它是要根据项目所需要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配置,甚至是资源共享的一种集成性管理,这也的由项目管理的集成性特点决定的。项目管理的独特方式和项目活动的独特模式不仅使其具有独特性还具有创新性。项目管理的创新性不仅只包括项目管理本身,也包括项目管理的对象,即每个每个需要执行的具体项目。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具有以上五个特性,不论是哪种特性都是为实现、完成组织发展目标而存在的。

二、人力资源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误区

(一)重视项目财务管理。在我国很多的项目管理活动都非常重视财务部门的设立和完善,相比较之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就会被忽视甚至是忽略。究其原因就是项目管理往往会把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对项目人事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为六大模块: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但是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是觉得人力资源部门就的简单的工作性质,“发工资,发福利,发奖金。”而实际操作中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所涵盖的知识体系、管理体系、目标制定与达成和项目财务管理是同等重要。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了项目活动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项目人力资源团队的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项目人力资源沟通管理、项目人力资源危机管理以及其他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二)忽视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很多人比较重视个人责任,而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注重整个团队的建设。团队内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就导致项目的完成进度不一致,且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对于项目团队来讲,在明确个人则责任的同时也要清晰指出团队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分工,打造高效能团队。让目标管理者在完成自身项目活动时,也能积极参与团队内部的责任分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团队的价值,且有利于项目的整体顺畅实施与完成。为保证团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要采取必要的考核机制,例如,可以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以积分或则等级评价的方式对团队的建设进行考核。这样既有利于项目管理又有利于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

(三)组织架构不完善。项目管理活动中,组织架构不完善,就会导致一些重要部门的缺失,从而无法明确职责。这种组织架构的不完善对于项目管理的初期影响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和实施,这种由于组织架构不完善导致的职责不明、问题不清、工作流程无法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些都是降低工作效率的因素。因此,组织架构的完善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不需要经常变更,但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架构的完善能使工作流程简化和清晰化,而且提高了部门工作的绩效,让项目管理变得更加的精细化,财务成本核算也会更精准。

三、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项目管理在管理学中被分为:人力资源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9个知识领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它能够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根据绩效考核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项目管理的实施和完成是需要人员来配合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员的选拔、培训、配置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员工考核和奖励制度,这都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与项目管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于项目管理,却又作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都涉及人力资源管理,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辅助,二者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四、人力资源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强化团队建设。团队建设不能过于看重和强调个人的能力和表现,要以整体为单位,去发挥个人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团队要有团队的行为规范作为准则,如岗位职责,权利的界定,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的确立,这些都是保证团队正常运行的有效因素。对于一个高效率团队来说,好的团队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能够带领成员发挥个人优势,优化团队工作效率。

(二)加强管理效率。管理其实就是对人员的管理,任何组织和系统的管理都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必须加强对人员的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这就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注重人的思想和感情的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目标和思想方向,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那么从管理效果上分析,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是组织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取决于各部门各团队之间的发挥和配合。

(三)细化企业管理。细化企业管理就是要落实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尽职尽责,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细化管理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工程,这种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模式。细化企业管理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处理好质量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品牌奠定基础。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6

张哲伟

2015年10月10日,来自山西公司、冀北公司、陕西公司、河北公司和河南公司共161名国网新员工齐聚国网山西技陪中心大同分部,进行2015年国网新员工培训。大同基地主要进行营销业务的培训,学员分为营销技术班和营销服务班。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位于山西北部,处于晋、冀、蒙交界之地,是北魏国都,辽、金、元代陪都,是历朝历代的战略要地。由于纬度较高,进入11月后,已经能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大同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又处在风口,需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但是,如此寒冷的天气,却不能阻挡大家学习的热情。

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军训,教官对我们的细心教导、严格要求,通过一周的严格训练,我们走队列,打军体拳,高标准整理内务,通过严明的纪律要求,培养大家严格执行的意志品质,并且形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大家通过军训活动,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增进了学员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学习了主营业务概述、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教育、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其中团队建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成功团队要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的统一。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和奉献精神,是主动负责的意识,是与人和谐相处、充分沟通、交流意见的智慧。只有一个高效的拥有团队精神的队伍,才能够实现工作目标。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想着团队,想着多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团队的事务,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