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培养范文1

关键词 小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13-01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0道计算题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计算能力培养范文2

互化;运算定律;审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118―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粗心抄错题、不进行验算等原因导致出现错误,使得计算效率低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五、有序归类,选择合适的算法

遇到一道计算题后,要训练学生养成先观察题目特征,然后准确归类的能力,最后判断用什么样的算法进行计算。《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算法多样化。

六、认真审题,细心检验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至关重要。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出现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前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弄清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计算能力培养范文3

当前,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在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因而导致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能力评价等培养环节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由于高校普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定位较低,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停留在大学生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计算机基础课程上,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课程。虽然像大学生文化基础这样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很有好处,但却只能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原则,不能直接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不能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本专业知识的有力工具。二是教学方法的不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以“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基本采用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失败的。另外,由于计算机应用性课程设置较少,直接导致了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过于偏重理论与学生迫切渴望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现实需求间的矛盾。在教学中,有关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占据了大多数的学时,而对学生急需的应用软件的教学、上机实践等环节却难以给予保障。从而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与其本身专业应用挂钩,无法对其所学专业提供直接的帮助;三是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评价缺乏特色。在高校,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评价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但高校现有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评价还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水平的状态,没有构建起合理的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更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笔试便完成了评价,或完全依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缺乏一种具有专业特性的、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与信息时代对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客观需求间尖锐的矛盾,正成为阻碍我们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正视不足,勇于改革,更新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完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

2科学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的基本理论向课程的具体实践转化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的达成。为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必须在其课程设置上将目的性与科学性、规范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根据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新知识的要求,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模式,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课程,构造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结构。为确保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可以提出设置课程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知识需求,自由选择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动态地建造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结构,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出现既有统一要求、又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渗透和发展,不同专业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点各不相同,学生需要掌握的软件技术基础应当能够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能够起到基础性、引导性、开拓性作用。为此,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专业需求,选择‘,2十X”教学方案。“2”是指两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X”是若干门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可选择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每种方案都包括概念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学生可根据所在专业的需求,采用相应方案。我们采用的就是这种‘,2十X”的教学方案:第一层次开设作为必修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层次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像“C语言程序设计”、“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Office高级办公应用技术”等必修课程,结合国家和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教学;第三层次,开设“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这个层次的课程可以任选。几年来,我校各专业根据各自专业应用领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三层次的课程,让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以“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知识的授受而进行,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记,上机练习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训练,学生被动地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失败的,往往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主动求知和渴望创造的学习品质,提高其学习效能。本文就此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恒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实践应用,进行实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讲知识和示范操作是不可行的,教学不只是教知识而且要教思路、教方法,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实践应用上。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学习中能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由于知识是具有相通性和连贯性的,一些新知识完全可以从旧知识中推理获得。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只需要指出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充分启发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即可。

3.根据学生特点实行分级教学。近年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生源地区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素质高低不一,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没有用过计算机,而有些学生在初高中就已经接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甚至有些学生还学过程序设计,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事实。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不同及学生自身特点,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设置、练习及作业布置上要有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在有利于自身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使好学生发展得更好,一般学生也能力所能及,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

4.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学习的专业各有不同,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机的整合与取舍,面向学生毕业后的专业需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根据所学专业设计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让学生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网上教学平台。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网站,将CAI课件、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从而让学生了解教学动态,下载教学课件;也可建立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系统等,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测试;平时作业,可利用Email,QQ等工具或在论坛中进行在线答疑,在线交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交互,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网上教学平台不但可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自主学习,其优势是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网络的影响力,给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建立以校园网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与学的模式。我校校级以上重点建设课程都已经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强化课外实践的引导,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与学生活动组织,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交流、评比、竞赛等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如学校、省教育厅、国家等各级单位举办的程序设计比赛、电子商务比赛、挑战杯比赛等等,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和自主性,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4完善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反馈活动,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调整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只有搞好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才能优化培养过程,引导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完善评价体系必须在权威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上做文章,下工夫。强化权威性。即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标准必须权威,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真实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帮助教师、学生准确发现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供依据。评价的主体应由各省为主向以国家教育部为主转变,使评价的结果更具有统一性,避免各省评价结果互不承认的现象。注重层次性。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侧重点和层次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就要突出层次性,对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不同层次水平进行评价。例如,Matlab是数学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其他工学专业的辅助工具,在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专业所需的该软件应用能力时,数学专业的就必然要比其他工学专业应用的评价层次高,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为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坚持动态性,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其他相关软硬件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评价必须能够跟得上计算机发展的脚步,以应用为牵引,构建一种动态的评价体制,不断更新评价内容与标准,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能力培养范文4

【关键词】 幼儿;计算能力;培养;意义;方法

一、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同时也是幼儿进入学校学习的前提之一。幼儿的计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幼儿的智力水平。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着非常厚重的现实基础。

1.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记忆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而且要从幼儿阶段就格外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能力强化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形象的物体来加以强化,通过形象物体加以强化后,幼儿的记忆力会逐渐得到加强。当我们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运算时,他们就会翻出记忆,通过记忆来实现数字运算。

2.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助于增加家长的配合机率。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必然关心的话题。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家长实现他们的心愿。一旦幼儿的计算能力被重视起来,幼儿家长会积极的配合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计算能力培养的氛围中来。这样,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被激发,他们也乐于去耐心的辅导孩子,使孩子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

3.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助于实现与校园学习的衔接。幼儿计算能力得到培养和巩固,必然会为幼儿进入校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幼儿学习与校园学习的有效对接。这样,幼儿才能在校园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不断提升学习水平,进而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数字知识逐渐增多,激发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明确。当然,关键之处还在于科学有效的计算能力培养方法,具备了良好的培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幼儿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1.运用有形物体参与计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育更注重对数字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不能光靠嘴上功夫,在实践中可以依托幼儿熟悉可见的物体来参与计算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个幼儿拿2个笑脸,让另一个幼儿拿1个笑脸,然后向第三个幼儿发问,两个幼儿手里一共几个笑脸?如果幼儿回答正确,教师可以奖励幼儿1个笑脸。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必然被激发出来,从而更加热爱数字计算,并积极配合教师。最终,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的计算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巩固。

2.合理运用游戏,提升幼儿数字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来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加快速的适应数字计算,进而培养计算能力。当然,合理运用游戏,在提升幼儿的计算能力时,还要兼顾幼儿的安全,使安全问题得到重视,这样,游戏才能更加顺利的得以开展,满足提升幼儿计算能力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合理运用数字计算,在游戏中,教师充当“老鹰”的角色,幼儿扮演“小鸡”,当“小鸡”被捉住时,“老鹰”要给幼儿出三道口算题,如果幼儿能够顺利答对,就让幼儿重新归队。如果幼儿没有全部答对,就再出三道题目,多给他们一次机会。如此,幼儿答题的数目就会悄然增多,从而增加了幼儿的计算次数,对于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大有益处。

3.对作业进行客观评价,让幼儿知难而进。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现状,对他们的计算能力进行书面检测,即合理布置计算题作业。当然,在对作业进行批改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效的方法。这样,幼儿才能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感受计算的魅力,促使他们习惯独立思考,从而积极的独立的完成作业。比如,教师在对幼儿作业进行批改时,要积极做出批改,遇见答错的题目,教师尽量不要打差号,而是用问号,这样,幼儿就会带着疑问去重新思考做过的计算题,从而发现错误在哪,是马虎还是真的不会算。最终,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计算能力。当然,教师对于计算题全部答对的幼儿,可以在作业上画上一个大拇指,以此来鼓励幼儿。如此,那些做错题的幼儿就会积极努力,争取得到更多的一个大拇指,从而在争取得到一个大拇指的过程中完成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4.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为提高计算能力创造机会。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引和辅助。因此,在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当定期与幼儿家长进行真诚的沟通,督促家长在适合的时间适当的场合来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游乐场游玩,在游玩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幼儿发问,鸟笼里一共有几只鸟,河里一共有几只游船,小火车上一共有几个幼儿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计算能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数字问题随处可见,而且良好的计算能力对于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数字计算的独特魅力,进而热爱数学学习,为进入校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计算能力培养范文5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教学中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凑十法、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还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逐步达到教学要求。

2 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而在计算教学中,讲清算理是关键,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还可以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维持训练的持久性,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思维训练是核心 计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大纲》指出:“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计算能力培养范文6

1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2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3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3.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 , 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 =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4.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4.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 ,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