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市场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出口市场调研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1

摘要:自中国成为WTO的一员,中国的奢侈品发展以及消费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奢侈品发展市场。本文针对我国奢侈品进出口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从进口方面、出口方面、国民总收入、政策因素(主要指关税方面)、本土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对奢侈品进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出口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严格规范进口市场,大力打击奢侈品走私,为国内奢侈品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我国本土奢侈品产业打造中国属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鼓励我国商人投资外国奢侈品品牌。以期我国奢侈品进出口贸易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奢侈品 奢侈品贸易 进出口 本土奢侈品 结构调整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中国成为WTO的一员至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中外经济的逐渐融合中,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在近几年迅速崛起。

贝恩咨询在最新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在2014年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再创新高,总额估达到380 0亿元人民币。三年持续保持全球销售量增长率第一。2015-2020年,中国将有可能一跃成为国际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因此分析研究奢侈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奢侈品市场的影响因素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中国奢侈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

1.总体状况

1998年中国的奢侈品销售额仅占全世界的1%,而到2014年,中国人贡献了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30%。这些数值的改变主要归功于入世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越来越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与国际接轨得更紧密。

我国入世以来,奢侈品贸易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出口量远远小于进口量,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缺少属于自己的本土奢侈品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已经长期以往形成了强大的国外品牌依赖性,特别是对一些知名度大、底蕴深厚的经典品牌,因而更不会对别的品牌轻易做出尝试和改变。

据调查,在中国消费市场较为常见的化妆品、腕表、箱包、服装、鞋履、珠宝配饰等类中,销售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全部都是国外品牌,它们在市场份额达到了一半。

2.进口方面

进口方式呈多样化,网络购买比传统方式更加活跃。目前我国奢侈品进口方式主要包括传统零售、网络购买、海外代购。境外旅游消费人气高涨,压制中国进口市场规模发展。进口的种类多样化、档次多样化、品牌多样化

3.出口方面

中国奢侈品出口品牌数量少,种类单一,以低档奢侈品为主。我国奢侈品出口仅包括酒、服装、茶叶三个种类,这与中国奢侈品进口市场种类多样化形成强大的对比。

三、我国奢侈品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1.国民总收入(GNI)

经济增长促进商品的进出口。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人们对“奢侈品”需求量大大增加。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研究发现,奢侈品消费与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有很大关系。

2.政策方面

(1)关税方面。从奢侈品的进口量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我国大陆奢侈品市场的规模。由于海外购物兴起,原本保持增长趋势的我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却在近年来受到抑制,甚至在2014年出现了负增长。近年来,中国人在海外的奢侈品购物消费占比不断攀升,目前达到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之多,而另一边中国大陆的奢侈品市场增速降低,这说明奢侈品海外购物的兴起影响了中国大陆市场的奢侈品消费,消费额大量向海外流失,对我国的奢侈品贸易自然是有不利影响,导致经济损失。

(2)非关税方面。政府政策的介入,会影响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前几年国家提出的促进城镇一体化等政策,也促使我国消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使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

(3)本土品牌竞争力。我国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奢侈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无法立足,甚至国内消费者都很少青睐我国自己的奢侈品品牌,直接影响到奢侈品的出口量。

四、我国奢侈品进出口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规范奢侈品进口市场,拉动境内消费;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关税免征额度降低中、低档奢侈品进口关税;严厉打击奢侈品走私;增加免税限额,扩大免税地区试点;鼓励我国商人打造本土奢侈品品牌,加强中国奢侈品的出口能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品牌;扩大自主奢侈品牌产品范围,突破传统产业限制;对本土奢侈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我国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品牌营销策略;鼓励中国商人投资国际奢侈品牌;鼓励中国商人收购国际奢侈品品牌;鼓励中国商人入股国际奢侈品品牌。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财富的日益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与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奢侈品贸易已然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2

[摘要] 在后危机时代,淮安市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挑战,进出口企业主体、出口市场过分集中、进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加工贸易附加值低等问题凸显。面对这些问题,淮安市可采取多元化进出口企业主体和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科技含量等措施,促进淮安市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淮安市;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752.6 [文献标识码] a

一、后危机时代淮安市对外贸易概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但由于对外贸易总量较小,发展潜力巨大,外资的大量引进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淮安市对外贸易恢复增长较快。现在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淮安市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难度增大。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淮安市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乏力,同比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进口总额从2011年1月的1.06亿美元降至2012年4月的0.54亿美元。

二、淮安市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主体过于集中

淮安市进出口企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淮安市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大,外贸进出口额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度很高。由表1可知,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额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几乎均超过60%,是淮安市外贸经济的主力军。

据淮安市海关统计,以2009年淮安市按进出口总值企业排名来看,排名第一的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进出口总值为3.41亿美元,相当于排名第二至第八名企业的进出口额之和,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3.58%。如图2所示,排名前两位的外商投资企业江苏韩泰与富士康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0%,进口比重高达42%。进出口企业主体的高度集中,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高度依赖,使得淮安市外贸进出口面临的风险增强。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欧美市场是淮安市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1.4亿美元,其中对欧盟的进出口总值为3.36亿美元,占比达15.7%。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2.8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达13%。近年来,淮安市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虽然得到了拓展,但这些新兴外贸市场尚不能代替传统外贸市场的主导地位。据淮安市商务局资料显示,2012年1—4月淮安市对欧盟、美国的出口比重仍然分别高达23.9%与24.5%。

(三)进出口商品种类单一

自韩泰轮胎与富士康投资淮安市后,机电类、天然橡胶类产品成为淮安市的主要进出口商品。2009年机电类产品进出口总值为3.2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5.1%,是淮安市的第一大进出口商品。天然橡胶类产品为第二大进出口产品,进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占比近15%。2012年前4月,在全市出口中排名前三位的依然是机电产品、新的充气橡胶轮胎、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为28.6%、 22%和1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只占3.4%,农产品的出口比重仅有0.9%。淮安市主要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利润较低,并且易受劳动力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

(四)加工贸易附加值偏低

淮安市加工贸易企业中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0%以上,是加工贸易的主力军。这些企业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大部分是加工厂,其研发设计、核心技术生产环节、市场均不在淮安市,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 在产业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附加价值偏低,在产业链条上无上游配套企业,无下游市场,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性不强。

三、淮安市对外贸易措施建议转型升级

(一)实现外贸企业主体多元化

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青睐,淮安市也不例外,外商投资企业也成为淮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后危机时代,外贸经营主体的高度集中必然使当地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增强。为此,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还要鼓励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中来。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很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出口额约占四成,在淮安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些中小外贸企业在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政策、资金、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都难以与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为此要给这些中小外贸企业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从政策、融资、国际市场开拓、信息共享、政府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促进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和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外贸整体经济效益。在后危机时代,淮安市传统的欧美出口市场需求疲软,对外贸易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故应在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的同时,以培育竞争新优势为出发点,大力开拓东盟、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加强与它们的经贸联系,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实行差别化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新兴市场整体发展潜力巨大,对扩大出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开拓这些新兴市场也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如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贸易规模不大,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等,这些都会制约对新兴市场出口的扩大。因此,应做好市场调研,针对市场需要,组织适销对路产品出口,在结算、融资、风险控制等政策上对新兴出口市场有所倾斜。。

(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状况,通常用各类商品的出口贸易额在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淮安市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外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服务贸易比重很小,真正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出口利润率的产品很少。淮安市三大千亿级产业之一—盐化工产业生产与出口的产品也多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大多为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出口贸易,很大一部分是“为他人作嫁衣”,产品竞争力弱。甚至一些加工贸易90%以上的利润都被外方占有,留给我们的只是微薄的利润、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与服务贸易,以促进淮安市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四)增强加工贸易科技含量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加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增加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两端发展,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高科技企业,优化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淮安市应以富士康集团为龙头,吸引配套企业落户淮安市,促使其将下游产业尽快向淮安市转移,真正使淮安市成为苏北it产业高地。此外,还应利用淮安市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工贸易管理政策,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引导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带动配套能力强的企业入区发展。

[参考文献]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3

运动品牌连锁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运动品牌连锁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运动品牌连锁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关于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市场调研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核心内容

调研企业通过自身营销及庞大互联网市场,掌握市场宏观微观经济,为国内外的企业单位、

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提供专业可靠的市场情报、商业信息、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

2、研究报告使用人群

我公司报告使用者范围较广,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人或团体。

3、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运动品牌连锁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4、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4

涟水全县外事外侨相关的企业既包括外资企业还包括进出口企业。全县外资企业44家,其资和港资企业居多,两者之和达31家。从外贸进出口业看,全县共有33家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但2012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仅3.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进出口额刚达到1000多万美元。从行业来看,外来投资主要在纺织服装、日用化工、五金电子等行业,总体存在外资来源单一,企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发展不先进等问题。

企业的外事工作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切入点,也是推动企业良好国际形象形成的立足点,做好企业外事工作,有利于企业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展企业产品的世界影响力,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商品输出能力。

外事外侨服务企业的优势

作为外事外侨机构,能够发挥信息优势,主动与外商外资联系,协助外资到涟水投资,同时帮助涟水当地有实力的企业走向国外拓展国际市场。具体到细节事务,可以指导企业接待外籍访问团的程序、主要礼节及出国访问应注意事项,可以组织企业的对外招标竞标、负责出国交流的联络安排,还可以积极协调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等。

当前,涟水县正在发展直升机产业,在技术引进和工人培训方面,外事外侨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外事外侨工作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全球一体化造成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可能分散于全球各地,外事外侨工作就为涉外的技术设备引进提供方便。企业或有关单位通过国际间信息交流引进技术设备,能更快地促进自身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的过程中,外事外侨部门能够协助企业做好国际信息考察、外籍来访接待或涉外谈判等工作,有助于提高引进的速度和效率。

外事外侨工作有助于企业拓宽海外发展空间。地方经济的发展除需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企业在扩展海外市场的同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风土人情考察和产品海外适应性调查等涉外活动。外事外侨可以走在前头,协调企业充分了解国外市场,为企业的国际合作项目提供信息联络协调工作,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帮助涟水当地企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外事外侨工作有助于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增强企业的效率,能够挖掘团体内每一个人的工作潜能,能够促进地方或单位的发展。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外事外侨需借用国际管理交流会议和出国考察等方式积极地收集先进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并要吸收化解运用到地方企业的管理中。当前针对涟水企业发展现状,一是重点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重点学习国外高级技工培训经验,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劳动力水平促进地方经验发展。

外事外侨服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重点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涟水县外向型经济仍较薄弱,当前工作重点是积极支持重点企业组成经贸团出访,鼓励机关部门为企业开展经贸活动提供帮助,重点支持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走出去,扩大国际贸易份额。积极为企业出访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们联系国外邀请单位,安排国外公务活动,充分利用外事外侨优势,帮助解决签证难等问题。加强与外向型企业的沟通联系,简化其审批程序,通过QQ、微信等及时将签证和手续等问题反馈给企业。

突出大企业的外事服务工作。积极为大企业落户做好服务工作。重视省市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大公司大企业的联系,促使他们到涟水考察。做好县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有重点、有目标、分类型地做好外事工作。积极为用工超万人的淮安源通制帽有限公司做好产品出口的服务,协助LED节能产品的淮安强凌照明有限公司引入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安排海外培训学习,协助涟水职业高中、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提高技术工人培训模式。做好培训机构与企业的沟通工作,通过上面培训机构协助企业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

重视参加高端交流会。外事外侨部门应抓住省市组织港澳台招商会、国际招商会等平台,充分利用原籍涟水的台商、高级公务人员较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士到涟水参观访问。借助郑梁梅学校、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豪华直升机制造基地建设等平台,积极向海外企业家宣传涟水劳动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政策,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涟水投资兴业。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5

1.世界贸易发展趋势

1.1科技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电子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目前,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之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不计欧盟内部贸易)和日本。该地区被称为全球商务活动的第四个中心。据预测,这10个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亚洲这10国的进口额将分别达到1.94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贸易中心。

1.6世界化工贸易格局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化工贸易是仅次于汽车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领域。1998年,世界化工进出口总额达到9990亿美元。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贸易三大霸主。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增速则在加快。这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将注意力转向诸如生命科学一类的新领域。

欧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1998年欧盟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5354.35亿美元(包括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口2401.96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8.57%;出口2952.39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9.7%。其中,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694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出口额。

就单一国家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化工贸易的第一大国。1998年美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238.91亿美元。其中,进口546.2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11.05%;出口692.7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80.71亿美元。其中,进口208.60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22%;出口272.1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5%。

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在世界化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我国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进口比重为4.2%左右。

2.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概况

2.1化工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0.55亿元,其中出口164.95亿元,进口335.6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94.46亿美元(出口144.24亿元,进口250.22亿元),相当于1980年化工进出口贸易额37.62亿美元的10.5倍。过去20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17%。在1995到

1999年的五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出口额达到144.2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40%。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8%,低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0.2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09%。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0%,远远快于全国进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5.85%的速度。

2.2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想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大小,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三大类产品。近年来,除化肥进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进口增长加快。

2.3化工进出口贸易主体已具雏形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有300多家化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批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的已超过3000万美元。上海轮胎橡胶公司、吉化公司、青岛双星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一批化工产品如硫化黑染料、钡盐、糖精钠、柠檬酸、苯甲酸钠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出了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了知名品牌。青岛双星集团的双星鞋、广东中成的保险粉、苏州精细化工的糖精钠、安徽蚌埠的柠檬酸、新安集团的草甘磷等,是我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新创名牌的杰出代表。化工自营进出口企业与专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三大主体。

3.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拨

3.1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达到:105.9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62.64%。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等行业的贸易逆差增长较快。同时,造成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还有其内在原因: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是生产成本缺乏竞争性;二是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3.2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品。其本身的价值比较低,加之生产分散,供应混乱,管理不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势。1999年我国出口了614万、无机化工产品,平均每吨价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国出口胶鞋24.8亿双,平均每双价格只有1.78美元。

目前,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性与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场的动荡性也在加剧。但是,我国毕竟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的极大过剩仍将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长期的劳动力优势。同时,以橡胶制品和胶鞋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科研开发力量得到加强,技术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化工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化工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其出口份额将逐步增大。面对新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

4.2

深化化工外贸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国颁布实行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1999年初,国家对大型国企的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从而形成了大型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4.3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约为5万多家,占世界企业总数的:1%,但其贸易额却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控制着国际生产和全球贸易。由此可见,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国销售的钛白粉就有5万t之巨,占我国进口量的一半;而我国4万t。钛白粉的出口却有上百家企业在经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部分产品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不仅在国内占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绩已非一般外贸公司可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就销售额而言,只是稍强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们却有成千个生产企业,难于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我们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是要利用好外贸窗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贸权的放宽并不等于外贸企业的过时。外贸企业在市场形象、外贸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4.4更新外贸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意识到做市场与做买卖的极大不同。做买卖只顾买入的成本和卖出的利润,投机性强,有利润就做,没有利润就可以放弃,不会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缺乏长远打算。但生产企业则不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企业的生产不可一日放弃。因此,必须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

首先,要重视市场调研。我们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生产、轻市场的思维习惯。一谈及企业的发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资建设生产装置,很少去考虑投资前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长期受益。市场同时也是一部机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

其次,要讲究市场策略。我们的不少企业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人穷志短”,不分市场对象是谁,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与自己竞争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犹如战场,只有深谋远虑,才能百战百胜。要在市场上取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场需求定价。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往往以低价为手段,中国货便宜已是世人公认的。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从国际市场上拿回我们应该得到的财富,反而有时会落得一个倾销的罪名。这种现象在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行业极为常见。不管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价要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忽视技术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完成技术开发的再生产,终将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我们谈到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时无不感到羡慕。但细细想来,其开发研究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就来自产品的销售利润。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应当成为我们化工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进入新的世纪,那种让生产者高枕无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时代一去不复返。以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似乎与新时代的步伐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头们纷纷兼并联合的热潮中,我们却在进行着一场化工生产的人民战争,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高速发展,无效劳动随处可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其实,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也不难。物以稀为贵。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是治理市场疲软的一剂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纺织行业砸锭的气魄,要有煤炭行业关闭小煤窑的决心,来整顿我们的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4.5培养外贸人才、建立营销队伍

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综观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的做法,一是营销队伍规模大。一般都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分布于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销售人员甚至超过生产人员。二是销售人员素质高。一般都是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从事销售工作。显而易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队伍,是我们的化工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要象重视化工生产一样,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要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从坐守家门到走出国门打市场。其次,要着手培养和选拔适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质以外,还须有三个突出的素质: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外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户的问题,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对外交流障碍是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外贸人员的外语能力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当地市场。三是较强的外贸能力,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外贸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外贸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手段。

4.6积极融入世贸组织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我国即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6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2•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3•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4•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结,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