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1
【关键词】化工项目 安全评价 风险规避
1 安全评价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1.1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安全评价技术就迅速得到了相关政府机关的高度重视,之后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安全评价工作开展。1988年5月原劳动部就颁布《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时规定》,1996年10月颁布了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以及1998年3月颁发的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评价管理办法》,2002年6月2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分别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做出了相关法律要求,这为认真落实 “三同时”和“五同时”的客观要求奠定了法律基础。
1.2 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化工建设项目过程中常常使用或者储藏一定的危险物质,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中毒等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破坏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安全评价对化工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制定安全对策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有益指导;另一方面根据安全评价结论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损失,使得危险化学品在管理上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化工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评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是未能根据各个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安全评价。鉴于化工物料和原料具有不同的五里河化学性质,且来自不同的化工企业,使建设项目和系统内存在着不同的有害因素。其二是我国当前阶段下的安全评价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将安全评价理论和实际经验高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化工建设工程中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严重影响了化工建设项目的质量。因而完善安全评价技术尤为重要。
2 安全评价的主要过程及内容
安全评价又被称为危险评价和风险评价,它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事故概率分析、预测和评价四部分组成,下面逐一进行论述。
2.1 风险识别
化工建设项目中应用的物料和原料的安全系数必须严格把关。风险识别顾名思义是为了识别项目工程中是否存在着风险,涉及到了项目工程的安全问题。风险识别的主要识别对象是项目进展过程中用到的化工燃料、辅助材料、原材料、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期间排出的废气、废液、废水。风险识别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先研究物料和原料本身的特点,如毒性分类、危险分类、危险度、爆炸极限、自燃点、沸点、熔点等能反应材料性能的指标;再根据现有的设施和材料设计准确无误的工艺方案,像潜在的危险性、材料使用的数目和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参数,在设计工艺方案时都要心知肚明;最后还要注意防止连锁事故的发生,将安全评价贯穿在化工建设项目的起始。
2.2 源项分析
对化工建设项目中的贮运系统和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将最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引发的危害最大的事故筛选出来,进而分析出解决方案,将危害系数降到最低。
2.3 事故概率分析
化工建设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阶段,须对以往相似的化工项目及相同系列装配的项目进行数据资料的整合,分析出项目存在多大的风险并准确计算出危险出现的概率,以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化工建设项目顺利竣工。但是,通常情况下,概率计算出啦都不是太准确,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计算分析的数据,要尽可能的出自国内同类型工厂记载的和事故出现相关的数据。
2.4 预测及评价
安全评价的主要要求是确定社会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这其中包括社会能够接受的风险概率为多大以及在风险发生后社会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损失。如果一项工程在实施前期没有做全面的预测和安全评价,人们将不会知道该工程竣工后发生风险的机率,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存在危险性的突发事件,社会能不能经受的住风险的打击,那这样的化工工程无疑是纸上谈兵。因而风险预测和安全评价在化工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化工建筑中存在的风险损失主要体现在环境损失、人员伤亡、物质财产损失三个方面。
3 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结论
各个领域的风险评价如出一辙,得出的风险管理制度也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根据事故提出的应急措施以及一些预防手段。应急措施主要针对防火、防雷击、冷却系统等方面;预防措施则是侧重于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排气散热系统、防止可燃气泄露等。虽然化工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在安全评价方面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出现带有危害性的事故时,受污染的环境如何恢复?事发现场如何疏散群众?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列入风险管理和安全评价的范畴之内,根据实际情况跟以往积累的经验,将安全评价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真正地降低工程的风险指数。
4 建议
从事安全评价技术的工作人员应认清安全评价的本质,树立环境安全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化工类,不断地扩展有关化学材料的知识面,不断地积累化工建设方面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在考虑到突发事故的前提下,创建切实有效地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制定合理的管理决策和预防措施。化工建设项目的执行人员可以将在工程实施期间出现的突发事故及时的反馈给安全评价人员,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双方人员的及时沟通,能进一步提高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姚伯元,黄广民,窦智峰,等.海南椰壳与椰壳渣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原料脱灰工艺[J].化工学报,2006(06)
[2] 宋世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辽宁化工,2006(02)
[3] 化工企业建设节约用地若干规定[J].化工设计,1988(02)
[4] 余伟.炼油厂环境风险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06)
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2
关键词:化工行业;技术评估;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因化学工业本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其建设项目的潜在环境保护审批当中,一定要严格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标准,在为建设项目做决策时须慎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作为其环境影响审批前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责任无比的重大。它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社会各种技术资源与技术力量加以整合,然后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判定建设项目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做出准确合理的选择,最后提出公平、公开、公正的技术评估观点和要求。
然而在进行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技术评估时,需要与化工行业独特的特点相结合,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清洁生产等方面给予技术性审查,尤其是对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方面应当重点加以关注,这也是能够保证化工项目顺利正常建设的重点所在。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概述
所谓环境影响评估主要指的是在部分规划建设项目进行施工之后,进行分析、评估以及预测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在该前提下建议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预防、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和具有监测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总体来说,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后造成的影响进行技术分析,并找出合理的预防及治理措施。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我国是其中最早推行该制度的一个国家,它主要是采取科学方法与技术策略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在2003年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且对此评价法给予一定的法律保障。
三、化工建设项目的相关特点
化工建设项目的顺利生产,是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但是化工建设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1 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相对较大。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得知,全球的化学物品种类已超过600万之多,其中腐蚀性与剧毒可以达到70%以上。比如苯、甲醛及氨苯化合物等等,这些化学物品会出现畸形、导致癌症或基因发生突变的隐患。按目前的医学证明显示,环境因素导致的致癌机率已占到大部分,有毒的化学物质在其中已约占到80%。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虽然化工建设项目所起到的作用人人皆知,然而其带来的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也相当的严重。
2 生产工艺连续性相当强,技术缺乏稳定。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它是属于生产连续型行业,生产工艺通常相对比较复杂,流程性相当突出,所以其生产工艺的连续性非常明显,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化工的生产;倘若在生产过程中,只可进行间隔周期性停止,不然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或使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按照国内目前化工建设技术水准而言,大部分化工企业仍然是处在起跑探索阶段,其设备质量与工艺设计水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该种生产情况下,将会造成工艺和设备事故连续不断地出现,并且也会引起生态环境的隐患。
3 产品与原辅材料复杂无比,而且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方面相当多以及难度处理相对较大。在化工建设项目中,目前具有比较复杂的产品与原辅材料品种,当中大多数都普遍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化工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在其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会更加大。除此之外,化工建设项目在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过程中物质成分尤其复杂,在治理当中的难度非常之大。其所产生的有害有毒气体与工业污染物,已经成为导致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的重要因素。
四、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要点
根据化工生产行业本身独特的特点,笔者认为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宜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在现代化工建设项目当中,环境风险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环境风险的有效识别、合理分析、科学预测、先进管理、防范策略与应急方案等等。该诸多方面已基本上覆盖全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所以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的核心在于环境风险评价机制。
2 对化工建设项目进行定性。该技术评估要点只需要对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应当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工艺流程中所产生的反应,这也是化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所在;第二应做好分析物料平衡状态,对每个不同环节无聊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进行严密的监控,然后加以整合,从而进行综合的有效分析。
3 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及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其项目建设一定要使施工区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整体要求得以满足,不然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安全与环境隐患问题;还有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方面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选择,不然也会导致诸多方面的麻烦与负面影响。
4 污染的有效预防与治理策略。在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可避免的三废物质,怎样选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进行预防与治理明智之举。所以三废物质的预防策略在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5 国家产业政策。在化工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家产业政策对其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它包括限制淘汰性政策与鼓励发展性政策。前者主要是进行禁止与加速淘汰部分投资多、效率低与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后者则是针对部分高新技术化工产业来说的,它提倡那些降耗节能、超低污染的新兴企业可以长足得到发展。例如重点开发新分离技术、新催化技术、精细化工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先进气化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还有一些化工新材料、新型合成材料生产技术等等。所以化工建设项目有无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其中的一个要点。
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3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自主实训室建设模式;校企合作共建模式;顶岗实习托管模式。不论何种模式,都存在着投入不足、技术滞后、超负荷运转、托管移位等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有所作为,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卓有成效的策略。本文就这个问题以化工技术类项目化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背景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体现实践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一所院校办学实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学校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根据教高2006年【16号】文件,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倡“校企合作”,所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应研究企业的生产规律,借鉴企业生产过程,采用多种模式,结合教育教学规律,走出一条符合高职自身规律的硬件建设之路。
实践教学基地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源头,是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的重要载体。搞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人才,对争取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面向社会开展多样化服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师资条件的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造血”机制尚未形成;二是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尚未建立。
目前国内公办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基本上都是依靠政府,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被纳入到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成为评价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硬指标,[1]无论各级政府还是行业部门,都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投入,但是,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实训消耗材料量多价高,仅靠政府投资和学校自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争取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便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企业也缺乏热情,形成了投入大、经济效益低的格局,基地建设自我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
在职业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各国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政府立法、企业参与、行业监督、多方协同,推进办学模式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渠道,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各环节都能在校内或合作企业里完成,很少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在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采用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美国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如实行培训税,向培训青年工人的企业提供工资补助金,向提供工作岗位的公司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还创办了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负责协调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2]虽然我国近年来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但对于政府、社会、企业在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中应承担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却并未涉及,导致企业的职业培训责任的缺失,职业教育存在着投入不足、技术滞后、超负荷运转、托管移位等诸多问题,基本原因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直在“供血”,未形成“造血”机制。
因此职业院校在接受政府投资的同时,还需与企业进行“技术”沟通,苦练内功,形成“造血”机制,健康成长,扶助企业实现技术转型,而不是一味强调多元化投入。目前我国有效地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尚未建立。虽然围绕着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制定了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开展了相当数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内完成的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的有生产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但是,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和职业活动脱节,过程不典型,岗位不实际,课程实训基本上只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各专业、各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实训课程和项目间的融合对接几乎没有开展,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只能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实训,缺少理论升华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些院校毕业前集中两个学期或几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以弥补平时实践教学的不足,但是,由于合作企业的不积极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严重滞后,这种实习往往流于形式,监管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缺少生产型、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缺少项目化、开放式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内涵建设严重不足,另外还有政策扶持缺位,企业的人才技术储备制度不健全等。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要求
1.既要满足实践技能训练,也要满足理论学习需求。实践教学基地是职业技术教育技能训练的场所,在训练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效果,所以实践教学基地要满足理论学习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理实两张皮,工学得不到结合。[3]
2.既是实训场所,也是理论课堂。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既能实际操作,也能进行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能分散练习,也能集中答疑、点评;所以实训场所既有实训装置,也有黑板等教具,既能上手操作,也能画图设计,配备必要的桌椅和投影设备。
3.既是操作间,又是维修间。实践教学基地是操作练习的场所,练习和操作一定会有损耗,在实际的教学和工作中,设备、仪器的维修和保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那么,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也不应忽视这个问题,除了会操作,还要会维修保养,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深刻理解操作内涵,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探索。
4.既是课堂,也是资料室。技能训练需要理论支持,理论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课堂上所学知识仅是一小部分,大量的知识需要去资料室查阅,许多知识不需要记忆,懂得查阅运用即可,所以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应该配备必要的专业工具图书,可以查阅最新的科研技术动态。
5.既是生产型教学基地,也是网络开放平台。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方向,学生进行真实生产操作,能大大促进工学结合的力度;生产之余,利用开放的网络平台,进行理论学习,与指导教师沟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既能实际练习,也能仿真模拟练习。由于教育教学资源在短期内是稀缺的,实际练习的工位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练习,仿真练习是一个很有效的选择,两者的结合是很多职业院校正在运用的教学措施。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策略
1.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造血”机制的形成。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对高职教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还需呼吁出台《职业教育促进法》,来调整政府、企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行为和利益关系,依靠市场规则和法制保障,依靠高职院校过硬的教学质量和新技术输出,而不是依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看,政府通过法律规定或政策引导等方式促使学校与企业共担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义务,共享利益,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减免一定程度的税收来鼓励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鼓励院校筹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研发平台,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互惠互利互补为核心的运作机制。
2.推进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包括项目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材等。高职院校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立足在课程改革中突出职业活动能力,打破课程设置格局,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化课程,重新整合课程资源,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作用,形成有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融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为一体。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高职就业导向的办学定位,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项目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完善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3.建设开放式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开放式网络平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职业教育面临着实训设备和师资不足等问题,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缓解这方面的矛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网络辅助课程应该大力开发,鼓励形成精品课程和有特色的开放式网络教学体系,节省教学成本;把实践教学基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结合起来,仿真和实操密切关联,课堂和课后统一起来,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形成高职院校“造血”机制的关键,有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有了高职院校自我补偿的能力,反哺基地的硬件建设和技术开发,更好地为教学生产服务,推动实践教学基地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投入,永远要求补给。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要多渠道投入和政策倾斜,给实践基地注入新的市场活力。
5.鼓励新技术研发和孵化。技术研发和孵化是高职院校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同时关系到各个院校的长远发展利益,在人才密集的院校应该进行新技术研发。只要配置相关硬件设施和有效的政策引导,形成研发团队,优化师资结构,新技术研发和孵化可极大地推进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基地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探索有效的工学结合实训模式。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倡导工学结合,但这一模式的建立需要不断艰苦的探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无疑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突破点,有了这个抓手,通过扎实的专业内涵建设,以点带面,形成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式,与企业的技工培训和技术储备结合起来,才能继续深化改革,使高职教育教学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4
1.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金华九峰山位于金华市区与衢州市之间,九峰山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距金华市区28公里,与金西开发区的汤溪镇相依,面积10.38平方公里。九峰山,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因其叠嶂连冈,奇峰挺九,故名九峰。九峰山旅游度假村项目用地位于金华的西南方,九峰山脚下,里金坞村北端。用地现状为农田与自然水系,地势随山势起伏,地块中有一块凸起的小山包,周围小溪环抱。地块周围风景秀丽,是宜居的最佳选择。
项目征地红线面积:837.8 亩
项目净用地面积:397 亩
项目用地内应进行统一规划,可分期建设。
(2)温泉资源
项目用地内现状拥有经勘测温泉泉眼一处,水质类型:含偏硅酸氟热矿水;水质PH值:8.86;温度区间:45.1~45.3度;开采量:36.58万立方米/年;用途:温泉理疗。
(3)用地现状地形
金华九峰山旅游度假村基地地形复杂多样,现状红线区内以大量的未开发用地为主,且主要为山体,部分山体坡度变化较大,是一块拥有多种场地地形的综合型地块。基地地势中部较低,两侧较高。用地范围内黄海高程在83m-190m之间。
山:高低错落,远望形如芙蓉,近看状若蜂巢。
水:基地内水网环绕,生态资源良好。场地内大小水塘数量约4处,大多分布于谷底。面域适中,周围多分布梯田,景观条件独特而美丽。
田地,茶园:基地内农田分布区域多,景观好。为方便灌溉,多和水塘结合紧密,形成一幅田园水色的美景。
(4)设计指导思想和目标
金华九峰山旅游度假村总体概念方案设计应符合总体的宏观控制要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契合城市整体规划及文脉,强化地域特征,重塑古城繁华风貌,弘扬九峰文化精神。以水为魂,实现与水相伴环水而居的东方建筑空间理想。
处理好旅游区与酒店以及养老功能三者的关系,设计成果的各项指标既有控制性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规划管理及开发建设的管理,给设计和实施留有一定余地,切实发挥指导近期金华九峰山旅游度假村的详细总体方案设计和修建设计的作用。
创造一个特殊的地域氛围:具有场所感的滨水酒店,着重人的活动,体验与自然共息共存的美好感觉。格调素雅,与周边度假区的氛围、九峰山的人文历史气质相协调。
(5)综合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打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1、提升城市品质:坚持现代化设计、现代化管理,将成为金华市旅游度假设施的标志性工程,助力提升金华城市品质和旅游品质。
2、创新旅游度假模式:打造金华现代化旅游集散中心,使之成为大金华现代化旅游休闲市场发展的标志;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三产结构得到优化,旅游度假业将成为本区域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3、拉动相关产业,增添就业新途径:可解决就业,同时以现代旅游度假的发展拉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产业支撑型旅游度假集群。
4、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总平面设计说明
1.总体概念构思:
总体概念方案设计着眼于如何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念以及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创作,来链接本土文化与时代精神,是当下大家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九峰山旅游度假村在充分尊重原始地形的基础上,体现地域人文精神,在建筑上借鉴当地传统和文化造型元素,用现代手法和工艺体现当代生活精神,打造建筑的隐贵气质;同时注重空间层次的塑造,全面体现产品的人文气质和内涵。
2.用地布局原则
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尽可能地拓展建筑内部的景观环境空间,把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中,使之和谐共生,体现环境对于居住生活的意义。
平面总体方案设计注重形成建筑布局上的差异性,通过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创造丰富的社区空间。
竖向设计力求紧密结合地形,并通过建筑高度的有机组合创造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效果。
建筑单体设计力求形成丰富富有特点的外观造型,创造优美的建筑景观,并给客户提供丰富的选择。
景观设计力求紧密结合当地气候特征,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并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户外活动空间。
设置完备、合理、实用的公建设施,提供完善、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
3.功能结构与分区:
结合地形地貌和总体方案设计要求等现状因素,整体设计方案建设形成“一轴、两带、八片”的构架。
整个项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地形,设计者应遵循“顺应并凸显地形,将建筑融于其中”的原则,充分尊重原始地形,因地制宜,取法自然。设计充分保留地形优势和自然景观,在未来的总体方案设计中充分展现自然的美景。
在整个总体方案设计中建筑有序地隐匿在树林中,体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意境。旅游度假区建筑依地势而建,结合地形村落式展开布置,将旅游度假区按功能分为公建配套服务区、滨水酒店,温泉公寓,山居客房,养老公寓等多个区域。
各个功能组团部分于不同地块,总用地面积约397 亩,结合交通要道与出入口处设置服务广场,度假酒店处于旅游度假区的交通枢纽位置,配有商业,餐饮,娱乐,教育,文化,医疗,健身,银行,邮局,物业等设施,各个设施依照居住区配套指标设置,总面积约29万O。
其中:
净用地面积:397 亩
酒店用地面积:103 亩
养生庭院用地面积:207 亩
公寓用地面积:87 亩
4.建筑布局:
权衡发展和开发空间:沿水岸应为底层建筑,低密度、适宜的行人尺度可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提供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健身娱乐等多种可能性,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完善酒店的功能结构、提高土地利用价值。酒店总体方案设计建设酒店客房、娱乐、餐饮、温泉理疗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内容,其周边用地应补充酒店外延的一些板块,例如酒店式产权公寓,低层住宅等内容,充分发挥顶级度假酒店的影响力,提升周边用地的土地价值。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外延部分与酒店及国际会议中心和谐共生。60间独立客房与与酒店隔水相望,布局方式成团成簇又比较放松的度假氛围保持一致。
酒店式产权公寓及低层养老公寓部分强化湿地形态中‘岛’的概念,沟通河道,细化组团。建筑布局灵活,保持水岸边界的丰富度。格调素雅,与周边度假区的氛围、九峰山的人文历史气质相协调。
5.道路交通组织:
旅游度假区的根据原始地形,被设计划分为若干规模较小,尺度宜人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通过林荫道路串联起来,中间镶嵌公共景观带抑或公共绿化广场。
整体道路分为三个等级,确保其清晰、简洁、高效。道路断面及路边绿化空间、景观节点也在一开始就作为总体方案设计重点内容加以预留,确保居住空间的景观环境的品质。
对外道路
由进村的乡道和景区景观道构成“丁”字形框架主干路网结构。也将是未来主要的对外连接道路。
内部道路
内部道路由支路、组团二级道路构成。
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米。
组团内部道路:4米。
停车设施
旅游度假区的住宅区块以地面停车和为主;公建设施停车量大,除地面停车外其余的采用地下车库形式辅助,以满足需求。
6.道路竖向设计
1)已建成道路,原则上道路标高做小调整,设计道路与现状道路衔接。
2)结合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填土方量,设计道路最大纵坡8%。
3)满足生产、运输、排水和景观要求,与场地能够顺畅联接。
4)有利于市政管网设置,满足雨污水排放及防洪排涝的要求。
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5
[关键词]模具CAD/CAE/CAM 项目课程 开发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敬艳(1969-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42-02
一、项目课程的内涵和要求
项目课程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项目课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产品为目标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项目所承载的能力和知识不仅是专业能力和技术知识,还有关于企业运行和管理的能力和知识、关于经济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关于竞争合作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等与所有企业有关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项目课程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这样的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对学生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的能力,必须学习、思考、创新并举,必须手脑并用,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教师要求,必须在熟悉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对学校要求,必须打开校门,拓展国际视野,与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联合行动起来,必须将教学与生产、研发、社会与服务、技术应用密切结合起来。
二、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
专业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支撑元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专业课程体系不仅是所有课内教学的集合,而且包括了专业教学的全部内容的整体安排。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不但影响所有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而且要求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造,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根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一些成功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造院校的经验,在课程改造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方面原则来设计项目:
1.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综合职业能力是完成未来职业岗位任务的本领,是利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对课程进行整体的安排,课程体系要力争粗线条地“遍历”行业所有主要的活动内容和主要的学生就业岗位,用综合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是孤立、局部、单项的训练之和。
2.以各种需求为依据的原则。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明确该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而不是仅仅明确学科体系的逻辑关系。现代职业课程体系在强调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职业岗位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学科体系的需求。
3.以职业生涯为背景的原则。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高职生个体和经济社会职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项目课程的开发,不但要有利于减轻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实现准确定位;还要有利于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为择业提供理性支持,为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明确方向,为高职学生成功实施与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时空。
4.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原则。作为课程教学的项目,其背景是企业工作过程,其内容是专业技术工作,但在课程实施的时候,必须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工学结合在课程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使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训练能力,积累经验,学到系统的应用知识,体验实际工作中的协作与竞争。
5.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原则。新课程体系要以典型产品、典型工作过程或典型服务过程为主要基础。能力用项目任务训练,知识在项目中学习,不是先学知识,然后验证、操作、训练。新课程体系要以项目、任务为中心,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简单修改,而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尽可能改变学员身份,从学生变成员工。工作过程就是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岗位,在岗位体验中学,在做中学。
三、“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项目课程开发思路与实践
“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识图与制图”“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冷冲与塑料模具设计”等课程为基础,利用软件综合完成模具产品的设计、分析与加工。具体开发思路是开展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分析采用企业真实项目和原创项目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即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课程能力目标循序渐进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中去,完成企业元素向教学项目的转化。并以模具制造企业应用实际生产项目构建授课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具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中心,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面从三个关键环节具体阐述。
1.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组通过到长春一汽模具有限公司、吉韩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对从业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为模具加工制造企业生产一线的模具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各种模具制件的造型、加工、装配与调试、模具信息管理等典型工作。为此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岗位所必需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目标分为:(1)技能目标:具备与企业沟通并根据企业要求对模具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具备产品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能熟练软件操作,能独立完成模具零件设计、分析与制造;(2)知识目标:掌握CAD/CAM/CAE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CAD软件技术进行典型零件的模具产品的设计,利用CAE软件技术进行模具结构的相关工艺的动态分析及模拟仿真,掌握利用CAM软件技术进行模具型腔的自动加工编程;(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和细心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表述及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2.立足课程培养目标,构建行动学习项目。根据“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组教师和模具企业人员,从软件应用出发,按照模具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来培养学生熟悉利用软件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按照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将模具CAD设计、CAE分析、CAM制造有机结合起来,借鉴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按照工厂步骤,首先测量出产品尺寸,使用PRO/E软件绘出零件的三维图,然后使用MOLDFLOW对产品进行分析,再使用MOLDWIZARD软件进行产品设计,最后使用MASTERCAM自动编程并生成NC代码,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模具行腔零件。再现企业项目工作流程,使学习内容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有的放矢地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标准及任务书。以“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课程中项目2车灯支架为例设计其教学任务书及教学过程,其教学任务书如右表所示。
3.实施行动学习项目,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的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结果性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采取综合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着重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能达到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为此“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课程考核采用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作品设计与答辩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总评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作品设计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曲组成,各占不同比重,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项目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项目任务不仅是学习专业技术、训练专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训练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载体,同时还是训练做事能力、养成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载体。为此课程组在进行“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课程项目设计时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选择学生有兴趣的项目和结果,项目的工作内容尽可能完整;学生的成果要有展示、评比、考核;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激励学生、增强自信、避免被迫参加。另一方面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学生就业岗位工作项目,有利于因材施教,每个项目的方案制订按“难度梯度”给出多个方案。对学生选取哪个方案不做统一要求,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案,对完成的时间和最终结果也不做硬性要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制造、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五、结语
高职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内容改革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改革过程中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7).
[3]刘苹.“塑料成型模具设计”项目课程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13).
建设项目计划书范文6
【关键词】通用网络技术 信息化 案例库
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兴起,案例教学逐渐引起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各职业院校大力提倡案例教学,一些敢于探索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始引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或自编案例用于实践教学中。对于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同类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有部分课程已开始建设,但是总体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库资源少。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特别是能够适用于网络技术专业的项目案例少之又少。
(2)案例库建设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质量不高。目前大部分的案例库的建设不是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建设,而是围绕课程来建设,并且项目案例只能是就案例而讨论案例,既空洞乏味又难以和学生的工作或今后的实践联系起来,缺乏对工作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从原始材料的选样可以说就已经偏离了专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
(3)案例库资源的推广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案例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案例的获取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另一方面,如何组织这些案例资源成为关键要点。目前大部分网络专业建设案例库的初衷都只是为了满足本专业学生案例教学的需要,因此覆盖面有限。
1 项目案例库建设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不足,进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化项目案例库的建设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2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3 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
1.4 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库中案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项目运作流程及分工,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具体从事一项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完成项目具体任务,通过项目案例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更加切合实际,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2 项目案例库建设内容
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项目化要求建立通用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专题学习平台,平台建设按通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特点进行,围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企业项目的要求由浅入深,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结合校企业合作,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为学生网络技能认证(华三H3CNE、趋势科技TCSP、网页设计师等)提供保证。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2.1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案例
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Windows网络架构》、《Linux网络架构》、《网络设备与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等课程,每门课程的项目实训案例包含实训项目需求、实训原理、实训预备知识、实训操作过程演示视频、实训成果形式等,可以在教学和实训前供学生和教师参考之用。
2.2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考核综合案例
根据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核心课程中的过程考核设计综合案例,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任务分解、任务实施,最终形成实训成果,完成实训答辩等。
2.3 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技术专业真实项目案例
真实企业项目案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文档(可行性报告、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项目实施阶段总结)、项目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模块原理、项目成果演示视频等),真实项目案例库主要用于校内定岗实习项目化实训和学生第二课堂学习之用。
2.4 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
建成的实践教学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高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中心。
3 总结
以网络技术核心课程的案例库建设为例,案例库建设面向未来专业发展,面向职业特点,提高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学也有借鉴的价值。案例库的建设围绕网络专业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学习,更好、更方便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就业岗位的竞争力。建成的项目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纳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库。
作者简介
邹贤芳(1983-),男,江西省石城县人,中级职称,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