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1

一、女性教师、教育地位、教育作用的概念界定

1.女性教师概念的界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所谓个体社会化,就是一个个体从自然人长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一个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

2.教师教育地位概念的界定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质上是教育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地传递、学习人类文化,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也就是教师。教育过程不同于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过程,它是教师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所以,离开了教师及其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人的因素,并且是一个基本要素。

3.教师教育作用概念的界定

教育的根本首先在于培养人,培养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天职,决定了教育的主导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通常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魅力。而在整个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说他是首席,不是以他的地位,而是以“好学”的气质,广博的知识,得体的外表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

二、女性教师现实教育地位的分析及反思

1.女性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地位现状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当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则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关系良性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的提高。作为女性教师在做到这些要求的同时,还要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以更好地胜任教师的角色。

2.提高女性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地位的反思

幼儿园教师一直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她称为“园丁”,培育着幼苗的成长;有人赞她是“绿叶”,扶衬和滋养着祖国花朵的灿烂盛开。如何提高女性教师在幼儿园中的教育地位呢?我认为:首先,政府重视学前教育是解决幼儿园教师问题的根本前提。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检查和监督,规范各幼儿园的用工行为,完善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最后,加强师资教育,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业务素质,逐步培养出适合幼儿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以达到重视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

三、女性教师发挥教育作用的思考

1.决定女性教师教育作用的相关因素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决定女性教师教育作用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基本功、业务能力和水平等诸多显性因素,但容易忽视一个隐性问题,那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2.女性教师的教育作用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仅将幼儿教师视为照料孩子的“保姆”,认为幼儿教师是任何人都能做的职业。其实女性幼儿教师职业的本身有其内在的魅力,有其内在的生命价值。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教育、保育的作用,还需要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第十条规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女性幼儿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发挥出女性教师特有的教育作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这里打好,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这里开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这里起步,良好的性格特质在这里酝酿。鉴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女性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要求女性幼儿教师要有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还要求女性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发挥支持、引导的作用,让女性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要做一个成功的幼教工作者,不能仅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心灵引导孩子心灵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带着爱心、童心和真诚去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充分认识女性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现状并发挥出女性教师的教育作用,可以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学习中获得身心发展和为以后的学生时代打好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09.

[2]沈倩.浅谈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中的作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172.

[3]季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幼儿教学研究,2009(8):42-43.

[4]邓益云.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平[EB/OL]..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2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地位 作用

一、引言

做好中小学学生教育工作并非易事,在学生考上中小学之后,因为他们身心的快速发展,从而逐步体现出自身的独立心理、批判心理、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向教师关闭心扉,不再向初中那样严格遵守教师的命令。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小学学生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结合这样的现状,我对中小学学生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思考。

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但是,在当今形势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乐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中小学教师必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步在师生之间形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友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应该做到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通过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来感化他们。中小学教师必须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内心深处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各方面的处境,给予科学合理的忠告和建议。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合适的时机,对学习上进的学生和个别的后进生都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关心、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导。

三、密切配合,联合各方面的力量

为了做好中小学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各种关系。

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慧眼识英才,用发现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潜力,从而合理地选拔班干部及先进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同等的爱。中小学教师也应该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心让他们去做好班级相关工作,可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在向家长和学校领导反映学生状况的过程中,必须避免“告状式”的汇报工作的现象,而应该敢于为学生承担“教育、关心不够”的责任,敢于保护学生,从而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四、以生为本,不断创新

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崭新的时代气息及创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中小学学生的教育工作绝对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学生就会故步自封。具体来说,中小学教师在组织辩论会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每次的活动都应该有所创新,让学生感到新鲜感,从而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在传统的班级活动中注入非常强烈的时代气息,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使班级工作取得更佳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中小学学生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小学教师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便提升工作效率。师生朝夕相处,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教育,不断推动学生学习进步及他们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巧妹.谈初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才智,2010(19).

[2]张晓燕.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

[3]周德生,赵民.打包教师制度: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J].思想理论教育,2007(18).

[4]王霞.大手牵小手共建温馨园[J].内蒙古教育,2009(22).

[5]张晓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班务管理工作[J].吉林教育,2010(19).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3

关键词:信仰教育;哲学教育;科学信仰观

不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进步,信仰都是重要的条件,对于信仰和哲学来说,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信仰的对象,它是实现信仰发展的关键。如果信仰没有了正确的哲学观,那么信仰就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现在的哲学教育里,很多人单纯把信仰教育当作意识形态教育,没有注意到在信仰教育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进一步发挥在哲学教育中的信仰的作用。

一、现代信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信仰观

1.对于信仰教育来说,它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哲学教育的拓展。信仰教育的内涵比较多,它指的是多个行为主体对多个阶段的社会人群在信仰范围内的指导,通常情况下,信仰教育的形式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信仰领域进行积极引导的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里面信仰教育的突出表现是学校开展的信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它体现的是社会中优秀的教育水平,同时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另外,信仰教育主要是学校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积极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良好的信仰的活动。

2.信仰教育可以科学地认识世界,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观。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整个世界,进一步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信仰,这就是哲学信仰教育的过程。对于宗教学的信仰教育来说,它是从合理的视角分析宗教现象,使人们对有科学认识的教育过程。对于具体科学的信仰教育来说,要从一定的领域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通过分析这三种基本教学活动可以得知,哲学信仰教育是最本质的信仰教育活动,对于信仰来说,它的服务对象和哲学的服务对象一致,教育和具体科学信仰教育仅仅是某一范围内的信仰教学活动,因为受到领域的限制,所以很难系统的分析信仰的发展史。对于现代信仰教育来说,其宗旨是开展合理的信仰教育工作,而非开展工作。除了这三种信仰教学活动,还有很多信仰教学活动。举例来看,培养宗教教徒,或者在宗教学校训练宗教人员等等。不过,对于宗教组织的信仰教育局限在对一定信仰形式的教育,为了维护而开展教育。但是对于学校的信仰教育来说,其目的是培养科学的、系统的信仰观。

二、科学信仰教育在现代哲学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

1.信仰教育与哲学教育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对于信仰教育来说,它和哲学教育是不同的,信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信仰,但是哲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对于信仰来说,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撑,使人们对具体现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哲学来说,其认知对象是整个世界,它和信仰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具体来看,哲学教育必须以信仰教育做支撑,它的任务之一是分析信仰是否科学合理。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来说,信仰是其重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进行哲学研究的根基。如果哲学没有深入分析信仰的科学性,那么哲学研究也就失去了其价值。而对于信仰来说,哲学为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信仰可以更好的发展。如果信仰失去了哲学,那么就会变成缺乏科学的迷信理论。

2.科学的信仰教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哲学发展过程。自哲学诞生以来,它就和有密切联系。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可以得知,因为人自身缺乏认知能力,所以导致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进一步衍生宗教观念。一旦人们对于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发挥在长期发展的作用,就很难科学的认识哲学发展历程,同时也难以认识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因为苏格拉底对神的信仰,所以他坚信人在死后的世界会更美好,人活的更幸福,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神的存在。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哲学的发展已经逐渐抛弃了,而是依然沉迷于中,通过来评价哲学。除此之外,他们企图利用哲学信仰的缺陷来证明的突出地位,这是对于哲学发展过程的错误理解,这样的过程并不是对于真理的探索,而是通过某些材料来维护。通过科学的信仰观,一方面可以肯定在哲学信仰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明确在科学的发展中,会逐渐被时代抛弃的观念。通过在批判中提高,哲学可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三、科学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实现途径

1.在哲学教育中加大对信仰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能把信仰与哲学机械对立。在哲学教育里,很多教师单纯的把哲学当作是哲学思维的培养,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另外,还有人认为信仰和哲学是两个对立的部分,认为对于信仰来说,它的本质并不是理性的,因此两者是相互独立的,这和哲学强调的理性思维相违背。对于信仰来说,它是理性和非理性两者的统一,它是在合理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世界。对于信仰来说,它的基础就是理性,它是从本质看世界,但是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人都不能完全理性的看待世界,仅仅是对世界局部的理性看待。这样一来,人们对于世界的整体认知自然会有推理成分蕴含其中。对于某一历史时期的权威人物来说,他们往往利用多种社会措施把他们所信仰的内容强加给社会上的成员,使他们盲目服从自己所服从的信仰,导致信仰的非理性色彩浓厚。正如上文提到的,信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机统一,要想充实信仰的理性基础,就要在社会发展中加大改善力度。在所有的改善措施中,最主要的就是哲学途径。它不仅可以吸收科学发展中的积极部分,还可以提供给信仰以理性。在现在的哲学教育里,必须加大对信仰教育的重视力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观。通过和时展中的信仰形式相结合,利用哲学来理性分析不同信仰形式的好处和坏处,进一步通过科学和个人有机结合,实现人的全面提高。

2.对于哲学信仰教育来说,要通过开放的、批判的、理性的、面向实践的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工作,不能单纯的灌输信仰教育知识。对于信仰教育来说,它是哲学教育的分支,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哲学方法来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观。对于哲学信仰教育来说,它的教育方法和寻求真理的方法一样,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这里所说的开放性就是没有把实现真理的方式绝对化,而真理也在多种信仰形式里有所体现。这里所讲的批判性就是指要分析各种信仰形式的缺点和优点,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影响,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信仰观。这里所讲的理性就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来对待信仰,不能以个人主观判断来对待信仰。除此之外,哲学的信仰教育要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时间来检验信仰形式,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践评判观念是否科学,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哲学信仰的水平。

四、结语

在哲学教育中,信仰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仰教育中,哲学教育又是其评判的标准,所以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文章通过分析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里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实现信仰教育的方式,为相关哲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尚思. 中国现代思想史简编( 第2 卷) [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273.

[2]谷生然. 社会信仰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3.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65, 69, 82.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4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本质上是一种跨界教育,是在整合不同领域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做的融会贯通工作。通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政治学》中提出,“教育应当是全面的,而且教育应当最能体现人的自由性,人们能够通过教育自由地吸收和接受所有知识”[1]。这一理念被后来的牛津大学著名教育家纽曼正式整理为“自由教育”思想。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西方教育数百年,尤其是在人文科学领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在文学教育领域要求,从事文学教学工作的人员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理论知识等相关素质。因为文学与这些学科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同时是通识教育的内在要求。

通识教育虽然最早起源于西方教育界,但这并不是西方的专利。我国教育史上关于通识教育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易经》。所谓“君子多识前言往行”,就是要求有深厚修养的人要通晓多种学问。博学多才、博览古今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通人”,所谓“通人”,也是指在多门学问中都有所涉猎的大师。这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境界。这种理念和思想与通识教育不谋而合,通识教育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够运用自己在多种学科中的知识,总结出对于知识学习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运用到传道授业当中。同时,这种教育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思维,思维层面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学习者可以用这门学科中的思维解决另一学科中遇到的难题。因此,这种通识教育对于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可能性

教育发展到现在,通识教育又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对教育对象的最高期望,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通识教育发挥相应的作用。就教育性质来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相对性,专业教育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学科或者技术领域开展的单纯教育,不考虑其他学科的因素,也不借鉴和引入其他学科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专业教育就是不科学的,因为专业教育有专业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如何强化专业教育的效果已被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析得比较透彻。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教育,力求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于某个学科的学习。例如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与通识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在通识教育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与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关的学科和方法,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知识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对英语国家社会背景的全面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语法词汇知识储备等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通识教育的思维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来看,英语课程中有很多其他相关学科的涉猎。例如英语阅读文章中有关西方人文、历史、医学、科技等方面的文章,这些内容给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增添了极大的乐趣。他们能在枯燥的英语知识学习中接触到一些新鲜的内容,了解到课堂上不为人知的一些人文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使学生们认识到这些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通识知识的学习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讲,以通识教育的思维开发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要将这一理论更加有效地应用到课程开发当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关于这种课程开发方式的理论障碍还没有完全打通,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对通识教育与英语学科的交叉性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和实践验证支持。

三、如何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确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通识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在相关领域的“通才”。就大学英语教学来讲,这就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英语语言领域应当树立“通人”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各方面英语能力共同发展的局面。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阅读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但是就其现状而言,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理想。学生在言语理解、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普遍存在能看得懂却听不懂,能听得懂却不会说,甚至存在看不懂的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语法知识深厚、词汇量丰富,但是对于一些英语文章却理解不了,分解来看,每一个单词都认识,每一个语法都知道,但就是这些自己知道的内容组合起来,出现了“你认识我,我不认识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最终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作者的意图把握不住,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做到对英语语言相关知识的“通识”。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国家间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使这些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既遇到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又受到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为此,大学英语课程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按照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增强学生的英语素质。

2.从通识教育立场出发深挖大学英语课程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应当起着传授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作用。简单地说,英语教学不再仅仅是一门语言教育学科,语言应当逐渐向辅工具过渡,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融入含金量更高的知识性内容。例如西方文学理论的最新进展、西方医学技术的新发现等具体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应当面对更加具体的知识,通过阅读理解增长见识,并将这些见识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识教育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2]。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大学英语课程中引入一些比较实用和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知识性内容,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急于知晓这些内容,就会不遗余力地加强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克服单词关、语法关会表现出更强的自觉性,产生的学习效果远比单纯的语言教育更为理想。因此,如何优化课程内容,如何进行教材设计,如何更新教材等必须得到妥善的解决,这就给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当严格筛选,必须选取那些学生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内容,只有内容有吸引力,才能确保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急迫感。

3.加强大学英语通识化教育课程建设。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课件 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高校教学环节中普遍被使用的手段。CAI课件是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的一个表现形态,那么CAI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对于教与学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一、CAI课件的优势

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完成一系列人为控制信息显示的技术。在CAI系统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大批将图、文、声、像以交互方式传递的多媒体CAI课件。这些课件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成效。

有资料显示,人类通过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左右,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丰富的感性材料,全方位的组织形式,使学习者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可见CAI课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听觉、视觉等多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及提高知识的有效记忆是CAI课件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优势

从教学的本质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定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过程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知识记忆、领会、掌握与使用的教学任务。在由教师、计算机与学生参与的教学体系中,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教与学的交互作用,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必须要准确。

更重要的是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CAI课件来反复多次的学习,这种交互式一对一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掌握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尽可能多地利用视觉的记忆优势

CAI课件能够集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于一体,可以将声(听觉)形(视觉)等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较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感官,注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情况,适时地加入学生的互动环节。由于视觉对于人的记忆的影响巨大(60%),因此多利用视觉的效果,如动画效果、文字变化、演示、颜色等手段,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CAI课件使用的误区

CAI课件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分地依赖于CAI课件,同样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1.把教学的过程等同于CAI课件的放映过程

教学过程的目的不在于教学过程本身,而在于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依赖于CAI课件,在尝到CAI课件教学的甜头后,更加地过分依赖,把教学过程简单地等同于CAI课件播放的过程,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放弃了板书等传统教学模式,将要教授的文字信息一律使用投影的方式,投放到屏幕上,告别又脏又累的“粉笔+黑板擦”式教学。

然而,本人认为板书在教学环节中是不可替代的,是必须坚持使用的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环节,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所谓的教学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的程度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的重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不可预测的,教师适时地利用板书进行补充,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是为什么CAI课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还必须依靠老师为主的根本原因。

2.学生的个体差异

CAI课件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观察大多数学生的反应与学习情况,不能利用CAI课件的播放功能自动播放,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和领会是不同的,必须要及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师的参与因素(并且是重要的)。

3.CAI课件的质量良莠不齐

优秀的CAI课件应该是集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于一体,使得听觉、视觉等多个感知器官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可是有些教师为了告别又脏又累的“粉笔+黑板擦”的教学模式,将板书更换成投影,简单地利用单一的文字投影方式制作CAI课件(我认为这不应该被叫做CAI课件),使得教学效果极其低下。

三、正确地利用CAI课件

如何科学地合理地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CAI课件的滥用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约CAI课件的滥用现象。

1.制定CAI课件的制作标准

CAI课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的文件,应该有其严格的标准,不能再让滥竽充数的课件来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了,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出台相应学科的CAI课件的基本制作标准。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范文6

一、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英语教学过程的各种活动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过去教师惟恐自己讲解得不深透,惟恐学生听得不明白,因而知识性灌输占去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很少。教师不自觉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渐减。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的“主讲”“主问”在新课程英语教学已被否定,而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也就是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和学的过程就在于教师借助教材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不能简单地直接灌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结构,从而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重在学法指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从而失去自信心,也折损了锐气。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即学习呈现自主、自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从英语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知识。从英语课堂教学的长期后果看,教师的权威绝对确立,学生的主体潜能遭到埋没。一堂成功的英语课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配合,以营造出和谐的、平等的语言学习的氛围。学生应主动地挖掘自身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一般性的浅显的问题可以不急于解答,而要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遇到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过程中逐步解疑,对于有争论的问题,要鼓励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的讨论作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发言,不论是错或对,教师首先予以鼓励,给予充分肯定,然后指出不当的地方,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

三、课堂、课后训练多样化,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多学、多练,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其中常见的是通过作业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维系参与学习的热情。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课后的训练方面,要精讲巧练,杜绝偏题怪题,防止学生淹没在试题的大海之中。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为形形的资料、讲义、试卷所累,倒不如对各类习题、试卷进行筛选,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优化组合,走出题海,着眼基本,掌握基础,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有意义和效果的练习中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切实减轻了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作业不应当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摘抄和解题训练,而作业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课堂、课后的作业应该有:A.演讲式,让学生处于某个人物的位置,去思考和解决某个问题,用自己学过的英语知识表达出来;B.辩论式,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分正反两方用英语进行辩论,老师在这过程中给予评价;C.报告式,报告式的话题讨论必须是在课前的任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发言,报告的好处在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和锻炼主体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地灌输”转为“主动地探究”。所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方面能力的好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参与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都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教无定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采纳。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需要,是赋予我们教学工作者的重任。我们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每堂课的每一环节之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