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兴趣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兴趣的培养

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孩子;读书;培养兴趣

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还有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这个问题。

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家长若能从孩子小时就培养起他(她)对读书的兴趣,这将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最大财富。家长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读书,做孩子的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

提高。

2.为孩子创造一个书的环境,让孩子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可以随时取阅。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3.经常给孩子买书,不仅要让孩子气拥有自己的书,还要让孩子有选择书的权利,鼓励他们挑选自己喜欢喜爱的书,同时家长给孩子买书也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使孩子感到读书是有趣的。

4.最好每天定时给孩子朗读。给孩子读书时要读得慢且富有表情,并注意随时停下来同孩子讨论你所读的故事,与孩子谈图画、故事情节和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5.当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后,可以让他试着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告诉他怎么读,注意不要总纠正孩子所犯的小错误,即不要做任何事来阻碍孩子顺畅地读书。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读书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6.让孩子对读书具有信心,使他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读书者。父母的鼓励和赞赏能增添孩子阅读的乐趣。

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培养 学习兴趣 主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与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关,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是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而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做”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写作业马虎、爱玩,可见他们对玩很感兴趣,要把他们从玩中拉到学习上来,强拉硬扯是不行的。教师应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浅谈培养兴趣的途径。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主动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会自主自愿地学习。

怎样科学地引导孩子养成习惯呢?按照教育专家的观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画一只小狗,明天画小狗在玩耍,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棵树,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地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特别好动,坐不住,这是不好的习惯。一位细心的母亲观察发现,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没做几分钟就离开书桌,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按照一般的逻辑,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掉这一不好的习惯,但这位母亲没有这么做,而是在第二天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在学习前解决完所有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稍微减少活动的次数,并不断暗示孩子:“你做得到”。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减少了中断学习的次数;过了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点,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完全克服学习过程中好动的问题,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二、科学引导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幼儿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好奇心比较强,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有的孩子把玩具都拆成零件,有的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家长很可能认为孩子淘气、捣乱、不懂事,并对孩子予以批评、不理睬的态度。这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苗的成长,挫伤孩子探索求知的热情。所以,家长要充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予以科学的引导。另外,家长在回答孩子提问时也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发现家长在敷衍他,以后不懂的问题就不会再提问了。

三、培养自信心是建立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与快乐,那么他们一定会喜欢上学习。如有的孩子喜欢舞蹈,可能他天生就喜欢身体随着音乐节奏舞动,也可能是教师经常表扬他。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核心就是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不断予以表扬。有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渐渐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甚至产生自卑感。孩子如果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们。总之,成人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有能力学好这些内容,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培养兴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四、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力支撑

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样,良好的外部坏境对孩子培养学习兴趣也起到决定性因素。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勤奋学习的好榜样,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试想,如果家长一边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一边自己又通宵达旦地打牌玩游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肯定不言而喻。而如果家长能在闲暇时刻读书品茗,并在家庭中多布置一些好书,让孩子随处可见,这样的学习氛围对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有积极主动的意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传。

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3

孩子在入学以后最重要的技巧是阅读,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都是孩子入学以后学习成绩优劣的先决条件。在孩子入学以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训练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可能使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美国有一个名叫德罗瑞斯达的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小学调查5103名一年级的新生,其中有49个人在入小学以前已经在家里学过阅读。德罗瑞斯达对这49个孩子作了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的状态。这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在智力上和个性上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阅读以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

与此相似,德罗瑞斯达在美国纽约市也做了这样的追踪调查。他把孩子分成两组,这两组孩子的智力相当,但是一组孩子在入学以前学过阅读,另一组孩子在入学前则没有学过阅读。这个调查追踪了3年,德罗瑞斯达同样发现提早学习阅读的那一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领先于没有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

(二)差异是由父母造成的

德罗瑞斯达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孩子在入学以后在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孩子本身心理素质的问题造成的,而是孩子的父母造成的。

在孩子还没有入小学以前,那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的父母亲常念书给孩子听,并在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能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东西,如可供孩子翻阅的小人书,可给孩子涂、画和写的纸和笔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而不是事后逼迫孩子去认字,不管是带孩子上街买东西,还是一起坐在家里看电视,只要出现适合孩子认读的文字,常会很自然地指点孩子去学习。

德罗瑞斯达在调查那些没有在入学以前教过孩子阅读的母亲时,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忙”,她们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为孩子再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说,她们带孩子上街购物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买东西上,而孩子只是她们在购物累赘,她们绝对不会对孩子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饼干盒上写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

(三)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入小学以前,孩子会认识多少个字这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

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4

(1)孩子小的时侯喜欢到处乱画,这时家长往往会批评他们,打击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

(2)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绘画,否定孩子绘制的作品,使孩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3)也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怕画不好,形成了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害怕。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欢乐之中,是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首先,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美术课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学生没兴趣学,只是为学而学。这样,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也不能提高创造能 力和审美能力。 

其次,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小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 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兴趣是引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

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孩子的绘画往往会稚嫩、纯真而富有情趣。孩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动作协调,因此在绘画方面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孩子们,更不能对他们的绘画做出好坏之分,各有特点。经过孩子的观察,出自其心灵,是他亲自实现、完成的,都是好的作品。

在绘画方面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不要指责,当孩子对绘画有了兴趣,是他们内心对事物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的,就是最完美的,不要整齐划一。

2.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当孩子对绘画的事物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应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游戏情景、表演情景、故事情景。

3. 用拟人化的语言激发兴趣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他们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绘画也是他们的游戏之一,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想像的特点,又有利于他们的直观理解和表现。

(一)用拟人化的语言导入,会让活动进入得更加自然、有趣。孩子的绘画应在自然的、快乐的情境中进行,不应强加要求,如“现在咱们开始画蝴蝶吧”。你的语言再生动、亲切,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调皮孩子的兴趣。同样的活动,给孩子讲关于“虫虫变蝴蝶”的故事,对孩子说:“虫虫特别想变成蝴蝶,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他变出美丽的翅膀吗?”他们会很高兴地用各种办法装饰、绘制蝴蝶。

(二)在引导孩子如何绘画时,更要用拟人化的指导语。语言生硬往往会让他信理解不了。在涂色时,直接告诉学生涂色要均匀、颜色要鲜明,他们肯定无法理解,会涂得乱七八糟。如果用拟人化的指导语,情况会不同。如:花手绢最讲卫生,他喜欢漂亮的颜色,小朋友们要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慢慢地帮他穿衣服。此时,无需更多的语言,孩子就会有序地开始涂色了。

3. 用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绘画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孩子们是通过具体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感受事物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为孩子提供直接经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也是孩子们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孩子们绘画的内容。

(一)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打电话、洗脸、追逐等都是孩子生活中有亲身体验并充有着无限乐趣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实际感受和认知来在绘画中表现。

(二)游戏活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过家家、爷爷和奶奶)、户外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泳、放风筝)等,在游戏中他们的表现不一样,对事情的理解也不同,但都是动态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去绘他们心中的图画,因此游戏更能让他们有绘画的欲望。

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5

一、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儿童的最初兴趣是不稳定的,有时甚至是心血来潮的,此时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抹杀儿童对此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儿童在体会“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巩固并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在我校的兴趣小组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叫杨叶飞,在班级中美术基础并不好,作画时一直是东一涂,西一抹的乱画,再和别的同学玩玩消磨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我给他布置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长方形如给进行装饰变成房屋,在此过程中他有好的地方便表扬,并鼓励他用不同的线条方法来创造别的房子,不一会儿,一幢幢造型独特的房屋在他笔下诞生了,此时他自己也很高兴马上拿来给我看。看到这张画,我针对他的成功之处给予了表扬,并引导他“如果这些房子都建在树上又会怎样一个情景呢?”他听后又在自己的画上作了修改,添了一棵茂盛的大树,并把房子勾在大树内,使整幅画面更加地有整体感,还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结果在当天所有作业的展示中,大家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从此这同学在作画时更加地细心认真了,而且进步也越来越显著。现在在班中美术也算是比较好的同学,同时在美术上取得成功喜悦所带给他的自信心也促使他在其他课业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在“变化”中巩固兴趣

这里的“变化”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具材料的变化,二是表现手法的变化。儿童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如果我们用同样工具不断练习相同的内容就会使他们感到厌倦,因此我在辅导中鼓励他们去尝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绘画兴趣和绘画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法如黑白画、版画、色彩、粘贴画等,有了这些基础,他们在表现创作时才能更大胆自由的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如我在布置《和平》这一主题画时,只引导他们进入和平这一主题的想象空间,任他们自由发挥、选择,结果同学们各展所长,于是多彩多姿的画面便展现在我的面前。擅长水粉便用水粉画来表现;习惯用水彩笔、油画棒,就用这些工具来表现;还有粘贴画做成的壁饰。在创作过程中,大家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来表现自己的作品。由于他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且熟练的工具材料,所以用起来很顺手,不会因对材料的陌生而无助,也因他们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以在互相交流时,不但没有使其产生雷同感,还激发了新的创造灵感,使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

三、在生活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观察的动力,会使儿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罗丹早就说过:“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老师在辅导教学中,儿童碰到的不是怎样画,而是怎样看怎样思考的问题。因此我鼓励学生用绘画日记的方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最新鲜、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表现出来。这不但是儿童创作搜集材料的一条途径,也是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对待。有的孩子能把去医院拔牙,爸爸打他屁股都画出来,并且画得非常生动、有趣;有的孩子则表现力差一些,此时老师应多多启发、鼓励。记得有位同学他每次都说没什么可画,于是我便让他欣赏别的同学的作品体会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经过作者的取舍、想象可以画出生动有趣的图画,并聊起了他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踢足球,此时我便提出让他试着把一景象画下来,有困难可以找老师。过后他果然送来了一幅表现踢足球场景的画,把一些他当时给我讲述的有趣现象画了上去,经过多次启发、引导,现在这位同学已能够主动留意身边的事情,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四、在环境中创造兴趣

孩子兴趣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浅谈 如何 孩子 音乐 兴趣

我认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因此要启发想象、感悟音乐,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的死亡。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二、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三、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