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1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为全校教职员工服务。所以一定要以师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师生员工的中心地位,突出“服务”功能。学校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中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安全管理实效。怎样最大限度的保护师生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育学习环境,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根本,也是安全工作的迫切要求,更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2、“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是学校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正确面对所处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搞假、大、空,要如实反映学校的安全现状,体现出本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如果脱离学校的发展实际与师生的思想实际,片面追求制度的完美或照搬其他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得不到师生的支持,起不到实际的作用,管理更难见成效。二是为实现其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措施等,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没有依据制定的制度是无本之木,无法可依既不能规范行为,管理工作,更具随意性和不连续性。
3、系统性原则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成一体系,在总的规划中分门别类,层层推进,使其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发挥整体效应,形成合力。如果各成一体,甚至有的相互冲突,会造成工作的混乱,严重影响安全工作的管理。
二、高校安全工作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1、职能清晰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明晰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分清职能,并从“责、权、利”三个方面来规范。学校要建立职能清晰的安全管理部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规范安全责任,要弄清楚学校领导,具体管理者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教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努力形成“学校主要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同时。要让每个师生明白享有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权利,只有更好承担了责任才会享有更好的权利,只要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就有保障。
2、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的平安与和谐只有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通过制定科学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组织,如:教职工义务消防队、群防群治组织、自保组织,学生安检部、校园110、校园119、大学生法律安全援助咨询中心等,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使这些组织能够有序的开展工作。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的安全机制,这样既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师生树立安全新理念,又能使安全工作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网络,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安全工作激励和奖惩机制
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2
随着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逐步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越明显,本文就天津市医院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工作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基本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医院;安全等级;管理体系建设
一、引言
根据上级部门三级甲等要求,为了促进和规范天津市医院信息化建设我院于2014年启动了围绕医院核心业务系统:门诊信息系统、住院信息系统、HIS信息系统,深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和统计管理系统,为后续各兄弟医院等级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基本建设和方法。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安全现状分析
大型综合性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众多,结构复杂,覆盖广泛,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医院信息系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信息系统任何风险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医院信息系统故障,会造成门诊大量排队,业务科室投诉,临床业务停顿,每次引发的问题都给医院管理人员造成巨大压力,社会舆论和声音受到严重影响,不同程度也给医院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医院信息系统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环境安全风险
医院的物理安全具备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及介质安全等物理支撑环境,保护网络设备、设施、介质和信息免受大自然,环境事故以及误操作导致的破坏和丢失。
(二)网络安全风险
医院的临床、财务系统和物流已经全部纳入IT系统,业务网中各业务应用是其信息系统的核心,同时也需要与外部发生业务联系。因此业务应用面临的任何风险,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三)管理层安全风险
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尤为重要,责任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有可能引起管理安全风险。
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作用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满足等级保护标准,同时也要满足政策的要求,还要贯彻执行,不断进步。一个健全的、正常运行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1)能够有效增强行政和技术上的安全管理,将解决网络设计缺陷,威胁网络安全的问题,制定出信息系统规范和安全标准。(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更加重视和执行对安全知识、法规、标准的宣传和培训,考核实现了信息安全的动态管理过程。(3)全方位的保护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在核心数据和信息受到袭击时,要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并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4)满足医疗行业和监督机构要求,保护国家或区域医疗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医疗秩序稳定。
四、安全保管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
我院从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及人员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安全等级保护建设。
(一)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
组建安全管理领导团队,由院领导和各科室骨干出任第一责任人,把具体的办公地点设定在信息所。
(二)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公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制定《网络安全息安全管理制度》,等9个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管理评定,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我院在实施安全等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采取分级、分类、分阶段的策略,根据我院各系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安全等级。
(三)系统运维管理
根据最高等级的保护要求,制定多种信息安全方法:一是机房定时巡查,二是增加视频监控,减少视频盲区,三是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对全院网络运维情况监控,减低网络故障。
(四)人员安全管理
我院坚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和管用、足够的措施来加强信息安全,大大降低系统故障。
五、安全等保的实施过程
实现等级保护,应该采取分级,分类,分阶段的策略坚持分级实施保护,加强安全,突出关注重点,要害部位,根据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不平衡,须根据信息资产的规模大小,依赖程度的深浅,按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等级保护的各项要求。(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第一阶段主要是做好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前期工作及安全管理人力资源配置。(2)信息安全工作团队结合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对HIS,LIS,RACS等核心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对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等重要特性进行调研和评价,结合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差距项汇总,分析差距项目涉及的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医院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3)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各方位保护措施,计划和建成符合三级等保系统基本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4)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牢固与整改工作,充分发挥安全体系的各项功能。(5)自查和调整。深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根源,查出不完善的过程记录文件并进行完善,调整不合理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六、结束语
至2014年初,在我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使信息安全通过了等级保护测评的三甲医院,为地区三甲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开启良好的开端,展现了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成果。
作者:杨静 单位: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政楼
参考文献:
[1]王升宝.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研究及应用[J].通信技术,2009
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3
关键词:道路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措施
一、引言
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我们通过掌握其特点,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等活动,定会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以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其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
三、道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行为随意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著名的事故研究学者海因里希曾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人们主观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安全事故
在道路施工现场,物体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设计上的缺陷、选用材料不当、开槽放坡计算错误、维护保养不足降低了使用的可靠性等等,若设法排除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材料、土方等物质过程中的隐患,就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四)、道路施工管理松散引发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管理,由于管理上的缺陷,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出现,在前面所述的两种造成道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中,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混乱或者安全管理不严格,每年来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数不胜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加上劳动力强大,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惫,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四、加强道路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的重要手段,既可以防止员工的随意性,又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符合以下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
《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只有主要负责人负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单位的各种资源,提升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保障制度得到充分落实。
(2)、系统性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应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覆盖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一次应急处置、每一次事故调查处理等等。
(3)、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保障严密、完整、有序。每项制度的编制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标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2、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各单位按照自身的习惯和传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四大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安全管理。
(1)、综合管理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例会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管理制度、安全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安全器具使用制度、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3)、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三同时”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通过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保障各项管理工作有理可查,有据可依,逐步形成完整规范的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形势。
(二)、加强道路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
(1)、新入厂安全教育
对于新入厂的员工要分别进行厂(公司)、车间(工程处)、班组(项目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厂(公司)级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惩罚、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等为主。车间(工程处)以在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急救方法、现场设施为主。班组(项目部)以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及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等。
(2)、调岗或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调整和从事新岗位后,由于岗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应重新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原则上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大、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培训时间及内容应更长更具体,从安全风险辨识、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操作技能等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完成后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3)、在岗期间安全教育
主要包括日常安全会议、定期安全考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地球日、环境保护日、安全生产月)等方面进行。
(三)、应急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报警,使企业及时、有小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建立预警机制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1)、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体系和范围,使应急不在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步骤:成立工作组、收集资料、应急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评审与。
(2)、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应急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在制定、执行程序等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同时通过调整演练难度,可以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应急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及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及通过讨论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下呈现演练;实战演练是以现场实战情景的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响应任务,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每一次应急演练要有计划、准备、并且严密实施,完成后要做评估总结,并持续改进。
(四)、组织保障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必须有组织上的保障,否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九无从谈起。所谓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人员保障。
《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所以道路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管理。
五、结束语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严格的执行施工企业所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加快道路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将政策性和技术性,并且安全施工始终贯穿于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的施工意识,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
[1]、张仕廉, 潘承仕. 施工安全管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杨建宏. 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浙江大学, 2006
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4
一、档案安全物质保障体系
物质保障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内容,物质保障系统包括档案制成材料子系统;档案馆内外部环境子系统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子系统,它们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具体包括:档案制成材料安全保障,我们要做好档案制成材料的安全保障工作,就必须从档案制成材料的选择和档案保管的外界环境两方面着手,既要选择耐久性好的档案制成材料,又要创造适宜档案保存的外界环境条件。应区别纸质档案、声像、光盘等类型等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档案馆内外部环境系统建设;档案安全资金及人力资源保障;档案安全资金保障;档案安全人力资源保障,如大力加强档案安全的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改善档案部门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探索新的档案安全管理体制,切实加大档案安全检查的幅度,加深档案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等。
二、档案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体系可分为传统载体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子系统和现代电子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子系统。前者着重在借鉴我国档案发展史上有效的档案安全保管技术与方法基础上,构建适于目前条件下传统载体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系统;后者主要针对电子文件的新变化、新特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构建电子档案的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如对纸质档案的安全保管与修复和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定国家层面的电子档案安全规划。档案部门应加强普遍的教育宣传,全社会都应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意识。同时,档案部门可以考虑采用通过数据仓库的建设方案、基础档案数据与对外服务档案数据的边界划分机制,内网与外网的分段策略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档案的利用保护。)通过技术升级,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实行电子档案等级保护,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加快构建档案利用信息安全网,推行基于访问控制的电子文件加密体;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我们要做好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工作,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
三、档案安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行政行为,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政策法规的指导,档案安全管理也必须有档案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作为行动指南,这些政策法规就是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石。统领全局、普遍适用的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像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导各地档案安全保障工作,否则将会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因此,应该修改完善档案法,充实关于档案安全的内容;完善档案行政法规,统一全国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如完善、配套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建设,加强档案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完善档案备份制度,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被认真贯彻落实。并切实把安全至上的理念物化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去。
四、档案安全应急机制保障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5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对策措施
1.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不同敏感度的信息,规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每个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将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形成一种习惯。制定系统安全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或行政处分,情节特别恶劣的可提起法律诉讼,对违规制度者进行举报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院内每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系统不安全现象和行为。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子系统使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登记制度、应答制度、考核制度等。做好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检查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及用户的监控记录等。
2.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应急预案
充分考虑各种系统故障,设计与各管理岗位相符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常规处理预案和紧急处理预案,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适时采用,以保证正常的服务和秩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将系统中断时间、故障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由分管院长、相应科室及计算机中心组成故障排除小组,当灾难发生时应用应急预案进行恢复。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查找问题,加以整改,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预案包括服务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系统安全风险应急措施、具体的协调部门及相应的工作、常用的应急电话等。应急预案须明显张贴,使应急操作人员方便地看到。
3.建立系统安全监控体系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对那些给信息系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的行为和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和数据操作员、职能科室、部门领导三个层次的数据质量监控层,对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考评和反馈制度。建立合理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信息系统安全领导小组,在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各个方面合理配置系统安全管理人员,选择适当学历和专业的人员担任并让其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论文参考网。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系统安全培训工作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合理配备技术人员,保证维护力量。同时,专业人员应对每个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熟练系统操作。目前员工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利用业务系统登录口令过于简单的漏洞,私自访问不安全网站,下载并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私自接入不安全设备等问题,这些都给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因此,要下大力气做好员工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员工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的各项规定,增强其系统安全意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对系统安全培训不太重视的,今后应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培训时间和频率的选择,适当增加培训投入,做好相关方面的改进以提高培训效果,加强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的实际情况每年编制合理的系统安全预算,避免投入的盲目性。加大对重要设备如服务器等的投入,提高其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档次低而引起的可靠性问题,避免设备的核心部件为伪劣品最终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检测机制
可采取与专业安全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策略实现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安全信息沟通与共享,积极利用其在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信息系统安全实际,建立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不断研究和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缺陷以及面临的风险与威胁,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补救方法,力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应制定安全检测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成专门的检测小组,在领导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系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信息保护、安全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认真测试与核查。
做好硬件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论文参考网。定期对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内部除尘,更换老化的零部件。定期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清理程序,优化硬盘设置,优化每个工作站子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5.加强系统重要信息和文档的管理
完整的系统文档是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基础,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应加强系统文档的管理。论文参考网。系统文档包括计算机资料、驱动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安装盘、应用软件安装说明书、程序使用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及详细说明、各计算机的IP地址、计算机名、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6.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根据各级操作员的操作范围,合理设置系统软件的权限,慎重考虑系统功能,如在财务收费报表中及时反映收费票据号码,退费、退药票据号码,以便核查,禁止票据重打功能。
根据备份原则,不能只有一个人能进行系统管理或数据库管理。严格限制超级用户数,系统超级用户只能由系统管理人员掌握,并定期更换口令。系统管理员严格按照“审批单”为各工作站子系统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严禁帐号及密码外借他人,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
7.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
硬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对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同时,对内部局域网中的医疗网络系统和办公网络系统进行物理分割,封闭医疗网络系统中所有对外的接口;保证存有重要数据的子系统只能使用内网而不能使用外网。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策略,预防硬盘损坏等风险,保证服务器长期可靠地运行。数据安全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避免损失的最佳途径。不同的数据备份方法如双机热备份、异地备份、磁带备份等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
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符合系统安全要求的操作系统并及时更新。客户端安装远程监控软件,帮助系统管理员实时监控和记录系统各个终端的运行情况,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同时,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和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范围和期限,及时发现并去掉一些设备共享或文件夹共享,尽可能地制止一切与信息管理无关的现象和行为,减少网络的安全隐患。购置网络版杀毒软件,在服务器及每个客户端都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库,周期性地对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检查,利用病毒防火墙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选择和使用更为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并严格规范使用制度及方式。采用适宜技术与设备保证链路安全。强化桌面系统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臣. 略论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管理, 2007, (05) .
[2]李华才.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 2002, (02) .
[3]袁永林. 军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解放军管理杂志, 2003, (01) .
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与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对于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以及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及保障。虽然近年来随着安全施工频发,安全管理工作较之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缺陷与问题。具体体现在:
1.1.1 部分管理制度缺失
比如权、责、利等方面的划分与规定上,大多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中都没有相关的内容来明确这一问题。
1.1.2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虽然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文件,但是安全责任则很难得到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1.2施工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基础差
施工安全意识是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施工领导施工安全意识不强,过于考虑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重速度和效益而轻安全管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投人不足,相关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是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缺乏一定的施工安全意识和知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大量存在,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3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由政府主导逐渐向企业投资体制转变,建筑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政府对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约束作用也逐渐减小。虽然国家一直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仍然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并没有实现标准行业化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漏洞较多,监管力度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众多。
1.4井工作疲劳与作业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较大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环境都比较复杂,施工强度也较大,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疲劳和作业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很大的。首先,建筑施工现场中,对施工人员来说,单调、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疲劳感,施工人员一旦出现工作疲劳,所形成的安全隐患是可想而知的。其次,为了提高建设进度和效益,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都比较紧凑,这就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建筑施工作业环境条件较差,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大量存在,对施工人员造成正常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形成的施工安全隐患也是很大的。
2、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2.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规范安全行为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首先,建筑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部门,指定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施工安全管理各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认真落实好每一项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其次,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文化宣传工作,让所有施工人员都熟悉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操作规程、规范标准等,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并在施工人员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逐渐形成自觉、习惯性的安全施工行为。
2.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因此,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关键。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定期的召开安全施工工作会议,尤其是在新工程开始的时候,通过动员的形式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管理意识。其次,建筑企业在选拨工程施工人员时,尽量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既要施工技术过硬,又要责任心强。此外,建筑企I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系数。
2.3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首先,在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的独立行为主体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更加应该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违规施工的建筑企业,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惩处。其次,建筑企业也要形成自己的监管队伍,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机制,认真做好施工安全监管工作,把安全隐患彻底清除。实行共管和责任分担原则,形成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体系,做到全面监管。
2.4改善环境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及施工工作的强度给施工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施工过程过,建筑企业应该尽量改善施工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降低安全隐患信息数。一方面,建筑企业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管施工人员的状态而持续工作,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施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天气、施工环境、工作强度等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人性化管理,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建筑企业应该在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变动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好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世怀.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2011,05:028.
[2]韦丹特,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