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纽曼系统模式;围手术期;骨科手术;焦虑;疼痛;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

纽曼的系统模式其主要包括3个部分,压力源、机体防御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1]。手术对人产生的压力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生理、心理反应,反应过于强烈者可突破机体的易变防线、正常防线、抵抗防线等,损害机体结构及引起系统功能紊乱[1],从而影响手术的整个过程和治疗过程[2]。我们应用纽曼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年龄35~65岁。全部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男50例,女50例,其中膝关节表面置换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0例、股骨头置换14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44例。随机将100例骨科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诊断、治疗、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措施,术后回访。干预组应用纽曼系统模式为指导采用自编的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单准确评估压力源,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并确立问题,得出护理诊断,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三级预防维持基础结构和正常防御功能,帮助护理对象安全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①评估压力源:在纽曼系统模式中,人被定义为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的一种整体系统[5]。通过术前与患者的接触,对患者承受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确定护理诊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焦虑的原因: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少,担心手术预后及失败,担心费用高及家庭经济状况,对生活和工作能力表示担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②确定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焦虑程度减轻,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疼痛程度减轻;③制定护理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在纽曼系统中,一级预防是指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为强化机体的弹性防线,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是保护正常防御线增强弹性防御线,防止手术患者压力源侵入,采取减少或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措施包括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评估患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指导术前饮食及禁食情况,做术前一些相关的健康指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医生,手术过程和效果及注意事项。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的事例,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减少术前患者不利于手术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二级预防:重点是增强内部抵抗机制,减轻或消除压力反应,恢复机体稳定性。二级预防是整个系统的最内层,增强识别机制以及强化抵抗线是此阶段的重点,也就是对手术患者护理中早期发现问题和积极采取护理措施。①增强自身识别机制: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有不同的反应,预防患者由于紧张而导致不利于整个手术过程的因素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关键在于护士早期观察发现、早期干预,做到提前预警;②强化抵抗线:a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由访视护士迎接患者,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陌生的压力。移动患者上手术床时动作轻柔,保暖遮挡,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告知患者。协助摆放麻醉,巡回护士守护患者旁给予抚摸安慰消除患者的各种复杂心理,保持机体的稳定性。手术摆放时给予保护垫防止压伤,及电刀烫伤;b为患者手术切口消毒时要防止碘酒灼伤患者其他处的皮肤,保证消毒合格,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术中严格监督无菌操作,预防感染;c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器械的撞击声给予告知和解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及家属协助预防应激反应重复产生,使得个体系统达到再适应,并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①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家庭成员的态度给予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

1.3 评定方法 焦虑评定采用焦虑自评表(SAS)[3],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数字评分法[4]。满意度调查采用自编满意度表,焦虑评定为患者决定手术及术前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各1次,疼痛测定时间为术前访视后,患者手术后3 d。手术后第3天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近似正态,各组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计,组间采用以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例,%)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决定手术后进行的首次焦虑水平评定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下,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在手术室护士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均较对照组在手术护士访视后和术后3 d的焦虑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所占百分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本资料说明,经过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对疼痛的感觉轻于对照组。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构成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纽曼系统模式是将人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完整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并维持平衡,其主要是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纽曼系统模式要求护士准确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压力源及服务系统对压力源的反应,采取三级预防的干预。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原,而手术本身也是应激原,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急刺激。骨科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由于长期的疼痛,关节功能改变等因素,是各种应急反应尤为增强。因此,将纽曼系统模式运用到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纽曼系统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减轻术前及术后的焦虑水平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轻松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 .

[3]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护理;效果

骨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对于骨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在医学水平和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骨科手术不断运用到骨科患者的治疗当中,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痊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常常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的切口感染,使得患者的切口引发炎症和疼痛,为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1]。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在患者手术后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2]。我院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和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具有较大突破,对于了解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发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于2001 年 1 月―2009 年4月收治的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对于其中的16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病原学资料的研究,以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如患者年龄、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实施手术的时间长短、不同手术部位等。其中,所有切口感染患者经诊断标准确诊为切口感染。同时,以我院于2009 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通过对患者采取预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通过掌握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术后切口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当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或者患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主治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保证患者的清洁,保证患者的血液流通,同时,在引流管方面,应保证其固定。对于老年患者,应当保证患者的营养补充,确保其正常健康的饮食,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并为其切口的康复提供营养保障。另外,应当为患者提供预防性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患者切口感染。还需注意的是,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用品的清洁和医院环境的消毒清洁,以有效避免病毒和细菌侵入患者切口处,降低患者感染发生概率。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2来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分析

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以及手术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同时,Ⅲ类手术切口以及手术部位为腰髋部及以下部位的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3 切口感染率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并无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 2.5%(16/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因其为开放性伤口,很容易因各种因素造成患者伤口的感染[3]。作为骨科手术当中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不仅使得患者骨科临床治疗效果大大削弱,还会因治疗时间的延长和治理费用的增加而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4]。为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使得患者能够快速康复,避免切口感染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身体上的负担。

本次研究发现,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以及手术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Ⅲ类手术切口以及手术部位为腰髋部及以下部位的患者切口感染率也较高。因此,应当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预防护理。同时,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概率,为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巨大保障。因此,应当对骨科手术进行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使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巍.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1(04):32-33

[2]徐碧,张燕,赵洪青.骨科手术1010例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6):145-146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骨科: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99-01

现代的护理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每个科室都进行护理查房,这样可推进整体护理更好的开展,一切从病人出发的护理查房形式,使护理查房逐渐完善做的更好,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按计划组织护理查房:每周五组织一次科室的护理查房,由护士长主持,每月两个骨科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有意义,疑难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问,根据护理诊断及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听听大家对本病的护理见解,及时修改护理计划,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1.2 选择护理查房对象:由责任护士主持,选择骨科多发疾病汇报病例,参加的护士都要发言,提出对本病的不同看法,使大家对本种病认识了解的更多。

1.3 每周的学习都存档:科室每周的护理查房内容,都有完整的记录。

2 形式和内容

2.1 整体护理查房:把整体护理贯穿在护理全过程中,包括评估、问题、措施、评价、结果、健康教育进行查房,让护士按照护理程序护理患者,为患者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2 有针对性的查房:挑选骨科常见病例,对本病进行全方面的查房,既可复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又巩固了专科知识,可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对疾病有所了解。

2.3 有特殊护理病例的查房:有特殊的护理问题时,护士长根据病人当时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要点,参加护理查房的护士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对本病的看法和见解,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最好的护理方法,由护士长总结评价。

如我科年龄大卧床的患者,对其进行护理查房,让护士认识到长期卧床对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形成血栓的机会增加,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中的重要性,配合护士们的工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2.4 护理评价:护理查房结束,由护士长进行总结讲评,表扬护理查房中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以得到更好的改进。

3 讨论

3.1 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查房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查房模式,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为患者解决了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护士对骨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整体护理起到推动作用。

3.2 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在护理查房中增加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为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对护士更加信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4

骨科创伤指的是外界附加因素对人体造成的骨骼的损害。在交通事故、施工现场等地点,由于患者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骨科创伤往往会给其带来较大的伤害[1]。有研究表明:骨科创伤造成的患者死亡分三个高峰,在第二个高峰期(患者受伤),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科创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3)岁;对照组同为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生命体征监测、普通包扎、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首先,入院时护理。第一,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长等症状,从而判断患者休克指数;第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排除呼吸道阻塞,向患者供氧以改善其缺氧症状;第三,建立静脉通道,对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病人准备两条通道,必要时要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如果出现急性大出血休克现象,静脉穿刺常采用颈部穿刺方法;第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如止血带止血、压迫止血等方法;第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肤色等,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

其次,术前护理。做好术前检查工作,如心电图、血液检查;执行术中医疗人员配合工作,抢救结束要及时记录。

再次,术后护理。第一,生命体征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尿量情况。对静脉压进行观察,从而确定输液速度;第二,护理。麻醉手术后平卧,太高患者肢体,高于患者心脏,这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病人肿胀情况。腰椎骨折术平卧直线翻身,2h一次,保持整个身体呈直线;第三,疼痛护理。根据疼痛性质和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不适及疼痛。骨盆骨折病人应该帮助其托起臀部,减轻骶骨受压程度。更换身置时要保护好患者肢体,如果肢体在上部,要防止过度转动对创面的压迫引起的肢体疼痛。

此外,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当中,还可以对患者采取并发症护理,这对于患者同样意义重大[3]。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min,X±s)

2.2两组患者满意比较

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96.67%和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满意比较(n,%)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

预见性护理将整体护理作为工作内容,将熟练的抢救方法作为基础,以提高抢救质量作为只要目的。应用预见性将外观预测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标准,能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如骨科创伤严重患者就可以以最快速度开放输液通道,维持患者体液循环,从而赢得手术时间。另外,中度创伤患者也能够根据这种手段及早发现早期症状,从而可以瞬间判断、果断处置,从而为创伤抢救提供生命绿色通道[4]。

3.2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其将症状护理作为依据,积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流程实行有序护理,这缩短了抢救患者所需时间,还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让护理科室的管理趋向于正规化与标准化。通过预见性护理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建立起骨科科室的有效应急机制[5]。

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5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法护理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1年9月我科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组(给予药物及常规护理措施外加神阙穴行中药贴敷和耳穴压豆法)和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发生便秘的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组和常规组(给予药物及常规护理措施)。各组患者均已有3~5天便秘史,且未采取过任何医护措施者。结果:骨折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法后,其出现便秘者占为1.66%,而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便秘者达到了56.66%,差异显著, P均<0.05。已发生便秘的骨折患者经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法治疗后疗效显著者达93.33%,而常规治疗的显著率只有60% ,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法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很好的预防便秘的发生及对便秘的治疗也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法;便秘;骨折;护理

骨科患者,尤其是下肢,脊柱,骨盆骨折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加之止疼制剂的作用,便秘成为了其常伴行的临床症状之一,因其排便量的骤减,粪便的性状坚硬,排便过程困难,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和病情的康复过程,故对骨科患者便秘的护理成为了骨科护士护理患者所遇到的最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1]。2011年4月~2011年9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法与传统的便秘治疗方法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出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1年9月我科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发生便秘的60例骨折患者(大便性干燥,便时费力,每周不足三次),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组(试验)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均已有3~5天便秘史,且未采取过任何医护措施者。患者年龄40~80岁,各患者机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组(实验组):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常规护理措施及护理教育外,同时对腹部便秘部位在耳的行对应的穴位进行耳穴压豆法。

常规治疗组: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鼓励患者多喝水,多食粗纤维食物,病情允许情况下多活动。

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疗效评定标准:

借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将便秘治疗效果分为:效果明显:治疗后一天内排气排便;有一定效果:大便性趋于正常,接近病前时情况,在72小时内出现排气排便;没有效果:72小时候后,患者仍无排气排便,便秘症状未得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资料计量,采用χ2检验进行资料计数,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

骨科疼痛严重影响病患的身心健康,其原因有很多种,为病患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痛苦。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病人的处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会导致病患出现本不该出现的疼痛,给病患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1]。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分析研究其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其中男病患180例,女病患140例,年纪均在21.5~62.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8.5±10.5)岁。320例骨科疼痛的病患中,有210例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剩余110例是由较低暴力的损伤导致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平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存在(P>0.05),可以将其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本研究中,对所有的病患最先都给予外部不定或者牵引术,经过手术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对其进行开放式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或者采取人工关节的成形手术,手术以后,均采取康复训练。对于平行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则针对个体做出具体的评估后,针对个体进行一定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的做出骨科疼痛的有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病患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1.3 评价标准

对病患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

(1) VRS-5法:一级疼痛(1分):病患能够忍受,可以正常生活;二级疼痛(2分):对病患的睡眠有所影响,需使用一定量的止痛药;三级疼痛(3分):影响病患的休息,需麻醉止痛药;四级疼痛(4分):影响病患休息较重,病患无法忍受疼痛;五级疼痛(5分):严重影响病患的休息,且具有其他一些症状。

(2) 病患疼痛的缓解程度:有效:经治疗,病患手术后完全康复或者疼痛显著减轻,休息基本上不受影响,可以正常生活;无效:疼痛有所减轻,睡眠仍然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治疗后疼痛没有任何减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病患的手术前后的情况。疼痛的程度对比采用Wilcoxon检验方法,护理干预以后的疼痛的缓解情况对比则使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对比。

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对比

2.2 护理干预以后病患的疼痛的缓解情况对比。

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护理干预以后病患的疼痛的缓解情况对比

3 病患术后疼痛因素分析

3.1 和创伤有关的影响因素

首先,病患创伤以及手术是疼痛的主要发生原因,一般来说,病患的疼痛大多在创伤发生时以及手术后的几天内,然后疼痛便开始逐天减轻。其次,发生创伤后以及手术后,病患的不当也是导致疼痛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该种疼痛往往需要采取特殊的,才能降低病患的疼痛。再者,手术过程以及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对病患采取一定的如牵引、翻身以及外不固定等均会导致病患疼痛的发生。最后,一些医护人员由于对病症以及药物的认识程度不够,在手术以及护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等也会导致病患疼痛的发生[2]。

3.2 和创伤无关的影响因素

首先,病患的性别、年纪等会影响其对于自身疼痛的感知,一般来说,年纪越大,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越大,并且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更高。其次,病患的性格因素也会影响其对于疼痛的感知。心理因素往往是影响广泛的,是可以导致疼痛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3]。

4 护理干预对策

4.1 病患的心理干预

针对骨科疼痛病患,应结合具体的病患,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根据疼痛的影响因素,依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干预措施,调整病患的心理,使其积极的面对,不要过于焦虑。应努力做好与病患的沟通,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使用一些措施,如音乐等转移病患的注意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疼痛程度[4]。

4.2 依据病患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

依据病患的实际疼痛情况,对其作出评估,依据结果对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的病患,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应时刻预防病患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增强对病患的观测,加强医师对疼痛护理的培训。对严重的病患,应在对其移位前对其进行疏导,移位中应重点托起病患的受伤部位,降低其痛苦。

5 讨论

骨科疼痛会给病患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存在很大的危害,增加病患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引起病患机体系统的紊乱, 还会导致病患的神经系统紊乱[5]。由于疼痛会导致病患体内炎性介质的相对异常的释放,严重加重病患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起病患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异常,导致病患伤口的愈合缓慢[6]。

骨科病患的疼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有病患的性格、情绪等,而客观因素主要有病患的生活环境、药物影响等因素[7]。对骨科疼痛病患的干预护理中,应格外注意,分析其具体的原因,以及具体病患对于疼痛的感知程度及忍受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从最大程度上减轻病患的痛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