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1

关键词:离岸金融;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一、引言

为了顺应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013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重点。服务贸易型离岸金融业务可以先行先试,符合条件的中外资银行可以在区内从事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金融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趋势,对金融市场的一种创新。它是向非居民投资者提供境外货币借贷与投资、国际贸易转账结算、外汇贵金属买卖、再保险服务、债券交易等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市场。离岸市场金融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不受业务开展国或货币发行国限制,高度自由。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比较充分,交易成本低,借贷利率市场化,资金进出自由顺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缩小了各国金融市场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源的低成本高速度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金融国际化、一体化和自由化。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离岸金融的意义

连平教授曾经指出,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就是离岸金融中心的做法。那么为何上海要搞自贸区建设要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

1、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推动资本的国际化流动和优化配置。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离岸金融市场,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提供了一条合法渠道,国际资本可以离岸金融市场为跳板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国际化发展的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迫切要求母国银行能够提供及时、便捷的境外金融服务,包括境外融资、贸易结算、集团财务管理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网络还十分有限,我国商业银行向这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既可以降低这些企业的成本,又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2、有利于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

中国的金融体制需要进行渐进式改革,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最终形成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流出入基本无限制的金融体系,使金融发挥高效的资源配置功能。在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离岸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国际金融准则的对接都可以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进行尝试和探索。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也是中国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表现。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一个缓冲期,中国银行业可以在缓冲器期内增加国际金融服务经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为最终开放金融市场奠定基础。

三、关于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创新的思考

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主要集中于放宽准入与公平竞争、资本和金融账户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监管的转型等方面。

上海自贸区的一个创新点是允许在自贸区内实行公平竞争,即所有金融机构在机构注册和业务上与国有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取消对国有银行的优惠政策。

对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可兑换,连平教授曾经说过,自贸区是和国际接轨的贸易、和国际接轨的投资,国际资金进来了,首先要没有限制,进来的美元、欧元,要能换成人民币及其他货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国际自由贸易区的通行做法,否则企业不会过来。我觉得这种说法更加通俗易懂。

与之相关联的就是汇率改革。这方面要和国际市场接轨,汇率就要实现自由化。其中,美元和人民币会受到两个市场的影响,即香港市场和中国内地外汇交易中心。因为美元对人民币有交易的地方一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另一个是香港地区,香港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有差价的,那么受哪个市场的影响多一些,这就要由市场供需决定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汇率市场化应尽可能快地改革到位,不要一点点放松管制,以避免给国际热钱更多时间,加大汇率升值压力和资产泡沫。

同时,外汇管理和外债管理都需要用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如果还用境内的外汇管理条例去管自贸区,肯定是做不成。外债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对区内的银行资金的管理,就不能从区外境内去吸收存款,其来源一是吸收区内的存款,二是从国际市场上借钱,比如说从美国市场去拆借资金都可以。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利率市场化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区内人民币利率水平无论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应该放开。这里和香港市场之间应该是没有严格管制的。也就是说,这里的利率价格应由供求关系、金融机构自由定价。

与汇率价格一样,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以后,人民币利率价格也将会形成自己的一个价格,不同于非常低廉的香港,也不会同于境内市场,其价格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还有在金融管理方面,在区内的金融管理,是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进行,比如说不一定搞存款准备金制度。区内银行也不需要区外境内的总行或上一级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它的流动性靠区内机构解决。缺的话从国际市场拆入,不能从境内市场拆入。其实从国际市场拆入资金成本很低,这样,也能保证在区内的贷款利率相对而言较低。这应该是一个变化的趋势。

实际上,自贸区的建设又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区域内经营的人民币其实就是离岸货币,现在人民币在香港和伦敦都是离岸货币,如果上海做起来的话,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它的功能就会有进一步的基础。比如说贸易支付结算功能,在自贸区里面会有很多中资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更多的人愿意用人民币;另外,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也会发展,我们国家现在鼓励用人民币对外投资,那么将来自贸区设立的企业,只要备案,就可以进行对外投资,那么大量的中资企业,将有很大的动力用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同时,人民币作为一种交易货币也会有所发展,因为在这里面金融是自由化,会有很多衍生产品出现,人民币作为一种交易货币其业务机会也会迅速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创新的举措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快中求稳,不能操之过急。上海自贸区在发展初期,金融改革政策估计会相对谨慎,各方面阻力也可能比较大。希望其能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正成为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开路先锋。(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第29期.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2

关键词:自贸区;知识产权;监管模式;行政职能

中国(上海)自贸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建设是在TPP和TTIP为代表的新一轮高质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在西方国家的号召下掀起的国际大背景下开始的,其中TTIP谈判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此次谈判立志于消除美欧两大市场在行政领域的贸易障碍,中国试图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游戏规则以期改变全球化贸易发展的规则。然而从这两大计划的本质和目的来看,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寄希望通过政治经济手段保护其在当今世界秩序中的既得利益。因为就在冷战之后,世界各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的壮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批新兴国家与西方发达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致使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时也是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改变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循环机制,新兴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都在不断的积累甚至隐隐有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世界工厂,贸易结构出现顺差,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等等,而相反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有发展势头渐渐变弱,贸易逆差加剧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TTP和TTIP计划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西方国家试图重建全球贸易规则,改变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利地位。在这两大计划中,排挤中国使中国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边缘化正是其目的之一。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虽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各种利益错综复杂,想要稳定有序的进行经济体制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而打破目前国内改革的尴尬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进行,通过进一步引入外资,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来推进国内经济改革。

一、自贸区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自贸区建设的意义

(一)吸引外资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贸区内所有的创新制度建设都是为了自贸区更好的发展,自贸区的发展则是关系着我国深入开放的第一步关键所在,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国外各类企业到华发展,为我国进一步打开国际贸易市场,学习外资企业的经验和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模式乃至经济体制的转变。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则是外资企业考虑入驻自贸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都知道,全世界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说是商业秘密保护在国际贸易经济竞争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外商尤其是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企业来讲,投资环境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他们投资最为看重的一环之一。自贸试验区因区域特殊不能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行有效监管,是否会导致外商品牌遭受侵权损失,这些问题成为国外投资商最担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投资犹豫不定的原因。引进外资对于自贸区的意义重大,如果不加大对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外商对于进入自贸区的信任度会摇摆不定。而如果只有国内企业出现的自贸区也就与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期使中国经济发展能够达到国际自由贸易的标准这一初衷背道而驰了。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等知识产权监管部门开创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会让更多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打消疑虑。

(二)学习借鉴经验

一方面,未来上海自贸区内知识产权的交易和服务需求会大大增加,国外知识产权机构入驻上海自贸区是发展趋势,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经营、诉讼、谈判等多方面的业务,这在为我们学习他们先进知识产权服务理念。在自贸区试验成功后,我们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要走向全球市场,与跟诸多的国际企业竞争。同时,大批的外资企业涌入也会带来大量的国际上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不同公约规定和贸易规则等,为了适应这些世界性的公约和规则,自贸区内也会在学习这些国际规则的同时相应的调整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积累自贸区内保护知识产权的经验。另一方面,渐渐成长的自贸区在以后的国际贸易交流过程中,也会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成熟的自由贸易区之间有经济贸易商的交流往来,因此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设监管,既是为未来保护上海自贸区在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利益,也为自贸区进入全球市场做准备。

(三)推广区内试验经验

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试验田,国家层面上要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①。上海自贸区建设成功之后,区内的先进经验会向全国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制度在自贸区内的适用发展对以后面向全国推广试验经验有极大的益处。

二、自贸区监管模式的创新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启发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改变,那么政府职能要转变。这也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一大目的,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是试点,就可以大胆的突破,尽最大限度的消除障碍。构建自贸区是深入改革的首个过程,在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成为热议的问题,有不少企业家建言自贸区应该降低行政监管的复杂度,制定更加国际化,法制化的行政监管模式。他们认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种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的监管模式使企业对规范的制度失去信心,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减少与监管部门打交道,选择在其他地区而不是境内上市或者开拓更大的市场。在上海自贸区最早提出的自贸区建设条例草案中也提到了要借鉴其他国家对自贸区免于常规海关监管的理念,建立高效的监管模式。

竞争性的市场和政府的行政监管对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政府监管机构独立性不足,与中国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政府起着形成市场的作用②。在竞争市场尚未形成,又缺乏完善的制衡机制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还将加强专业监管,搭建信用平台等专业平台。同时将在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竞争中立,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上进一步实践,推进政府管理的职能转变。

目前中国各界对自贸区有政府职能转变抱有各种期待,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自贸区只是一个经济贸易的开放创新的改革试验区,并不能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平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对大体制的改革,而一个自贸区的建立并不能改变目前中国经济体制发展中的所有障碍。各界也不要把过多的期望与目标寄托于自贸区,如此反而会阻碍自贸区设立最初的发展设想。改革发展是要循序渐进进行的,尤其是涉及政府行政职能转变这么大的体制改革,仅仅依靠在自贸区内的试验是不现实的。还需要进一步从上至下,深入改革,不管是从经济改革拉动行政职能转变亦或是从行政职能转变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要进行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还要走很长的路。(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注解: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3

今年七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通过,自贸区内将有免税店,国人购买外国商品更为便利,为购物而出国的必要性降低。更重要的是,自贸区将更深入地开展自由度更大的人民币兑换交易,为将来人民币更大自由度的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积累经验,探索投资和贸易模式的创新。

自贸区:引领新一轮开放

上海申请自贸区由来已久。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以及2010年9月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范围约28平方公里。同期,上海提出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隐晦地表述为“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2011年,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2013年1月1日,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功能上:保税区只能对区内货物进行仓储、中转、展示及做简单处理比如包装,但不包括加工制造,出口加工区才能从事加工制造,而自贸区涵盖了这两者的所有功能,此外,在自贸区内还可以享受购物的免关税优惠。

新加坡和香港的商场,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周末来自中国大陆地区购物的游客特别多,主要原因便是,这两个地方进口关税较低,来自大陆地区的购物客在这里购买欧美国家产品,可以享受到和产地差不多的价格。而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国内的买家去上海便可以享受到同等的便利。

自由贸易区,通常有两个概念,一是指国家内部某种类似自由港的经济特区,二是指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经济贸易关系。上海自贸区是以一国之内的自由贸易(园)区形式出现,对特定区域采取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贸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中国新一轮开放程度更大的贸易窗口有望渐渐打开。天津、厦门、南沙等地也在紧锣密鼓的积极筹备自贸区建设并申报国务院。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自由贸易:国家的不懈追求

推进自由贸易,是中国政府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主要享受招商引资以及鼓励出口的政策,并有相应的特区财政扶持。随后,这些政策逐步扩大覆盖到内陆。2001年12日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中国获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获得普惠制等特殊优惠待遇,也在众多领域逐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2005年11月18日,中国和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6年11月24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0月23日,中国和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1月19日,中国和秘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4月15日,中国和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7月6日,中国和瑞士签署中瑞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追求自由贸易的决心和信心,愈发坚决。

与世界接轨:从商品贸易到商业文化

设立自贸区,签署更多的自贸协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诚信为重的商业文化上与西方接轨。

雷洁是做网络代购的,他在西方国家的网站上购买商品,邮寄到国内后,再转卖给客户赚取差价。他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一些国外的卖家听到他是来自中国的客户之后,便不再言语,起初他还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卖家担心自己会买来商品后仿制。加拿大的印度裔笑星拉塞尔有这样一个段子:印度人和中国人经常逛奢侈品商店,印度人觉得没钱没关系,看看也开心;中国人逛商场,经常掏出相机猛拍,然后回去自己仿制出这件商品。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4

2013年9月27日印发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三条第二项对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做出了相应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

第一,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

第二,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二)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

第一,融资租赁项目税收优惠政策。总体方案规定,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

第二,原保税区延伸税收优惠政策。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办法》以及《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对保税(港)区内的进口货物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区内企业在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所涉及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税收以及退税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总体方案在这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则在保留了原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延伸。其税收政策延伸如下:一是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二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

另外,总体方案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规定,将要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并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二、当前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的作用分析

第一,促进上海自贸区投资发展。

在企业和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产生资产评估增值的涉税问题上,按照现行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如果是个人出资,则要求按照个人财产转让所得一次性计税;如果是企业出资,则一律要求企业视同销售所得或者视同财产转让所得一次性计税。

而总体方案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对于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和个人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给予了递延纳税的税收优惠,这一优惠政策充分考虑了纳税人在投资初期的资金紧张问题,相当于税务机关给予纳税人一笔无息贷款,为纳税人带来了货币时间价值,从而鼓励、促进纳税人在上海自贸区进行投资,从而推动了上海自贸区的投资发展。

第二,促进我国跨境融资租赁业发展。

总体方案的税收政策规定中,对金融服务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制定了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对于该行业的出口退税以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低税率的做出了相应规定。这一政策有利于减轻试验区内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负担,促进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能够推动我国上海自贸区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提高我国生产企业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空运服务业引进更先进的运输设备,提高我国空运服务水平。因此,该税收优惠政策既能促进我国跨境融资租赁业发展,又能推动跨境资源流动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第三,促进上海自贸区生产、出口企业发展。

对于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的生产企业以及生产型服务企业,其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生产企业从境外引进技术更先进的设备,从而提高自身生产力。并且,总体方案制定的税收政策对于从外国进口原材料,再制成产成品销往境外的出口导向性企业来说,进口和出口环节都是免税的,因此该政策对其优惠力度较大,极大促进了上海自贸区生产以及出口企业的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虽然上海自贸区现有的配套税收政策已经给自贸区的很多企业带来了优惠与利好,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融资租赁、投资以及贸易等领域的发展,但目前来讲其税收政策仍是不完善的。笔者认为,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应注意以下几点: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5

(一)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两大国家战略天津自贸区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把自贸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新高地、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开放经济的新动力、企业协同的新平台和“一带一路”的新支点。(二)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丝路”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区位优势独特,桥头堡作用明显。天津将发挥港口航运优势,打造“津新欧”、“津蒙俄”等运输通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利用自贸区建设契机,探索新的投资与贸易规则。发挥制造研发优势,推动天津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富余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发挥金融创新优势,做大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业态,提升金融区域服务功能。发挥海洋经济优势,在港口航运、海工装备、海水淡化、海洋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天津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自贸区平台,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物流、港口、产业、能源等领域合作,拓宽中俄、津俄交流合作之路。(三)四个优势,四个提升天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重点是发挥好四个优势,实现四个提升,即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提升先进制造业辐射带动能力;发挥港口优势,提升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功能;发挥金融创新优势,提升为区域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发挥政策环境优势,提升“先行先试”示范效应。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四)全国自贸区首个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实现了国税、地税事务一口受理、一窗统办,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往返跑、重复找、重复排队、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极大减轻企业办税的负担。通过国税、地税合作执法,降低征纳成本,凸显自贸区、双创特区简政放权、服务投资便利化的特性,顺应了企业和纳税人的新期待。同时,邮政管理部门首次作为法定驻区机构被写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鼓励开展直邮进口和保税进口业务,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相关政策,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涉税订单通关效率。(五)双创特区具有“体制、政策、服务”三大特色自贸试验区的体制特色。全面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建设国家贸易“单一窗口”、扩大服务业开放等一系列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着力推进跨境投融资、资本账户可兑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环境。自创区的政策特色。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率先构筑有利于创新和创业融合互动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资金奖励、房租补贴、融资担保、人才落户等方面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人才创新。“企业动嘴、政府跑腿”的服务特色。实行服务专员制度,通过政府公共服务加购买服务的方式,向企业提供设立代办、财税咨询、融资对接等各类专业化服务,最大可能地为创新创业者降低成本、提供便利。(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围绕减少行政权、弱化审批权、规范决策权、强化监督权、监督执法权,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度推进“十个一”改革,即:“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份单卡管通关、一套体系管廉政、一个号码管服务、一份表格管检查、一张绿卡管引才”。以牵绊发展的“痛点”“堵点”和“盲点”为突破口,找准“穴位”、瞄准要害打出“组合拳”,以“十个一”改革为核心,开启了一轮力度空前的自我革命,有力促进市场活力迸发。最终达到自由贸易区的核心特征:一是货物进出自由;二是投资自由;三是金融自由。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制度。

二、天津自贸区建设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天津自贸区建设可谓继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后又一重大改革举措,必将激发金融机构创新激情和活力,为中小商业银行迈入第二轮高速发展创造极佳发展机遇。(一)全球经济增长新板块“一带一路”涉及65国,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兆美元,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大批中国大陆的企业将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地,银行可加快布局。基础设施投资。“一带一路”战略为新兴市场或发展中经济体,迫切需要解决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难题;一大批跨境铁路、公路、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讯光缆和互联网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启动。沿线贸易投资催生融资需求。“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和经贸合作区的落地实施,将催生大量跨境投资、贸易结算、货币流通等需求。全球资金配置促“一带一路”区域内融资。“一带一路”区内资金难以满足其投资增长的需求,银行可以发挥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机构网点和经验的优势,通过区内、区外的连动,牵头为大专案筹资。同时,区域内银行业可利用服务客户的优势,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加强国内行与区内沿线国、区外国家的业务连动,客户走到哪里,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在新的SDR货币篮子中,成为新篮子中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本国企业和居民带来各种便利。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利率市场化、加快汇率改革步伐、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在国际金融市场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特别是“一带一路”、亚投行战略的提出,打破了现有的国际金融格局,争取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三)市场地域广大,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自贸区建设无疑为中小商业银行摆脱约束限制挺进国际市场创造了绝佳机会。新业务的拓展,必将改写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重新塑造商业银行机构设置架构、业务模式、盈利重心,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盈利的新的增长点,并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国际形象,推进天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四)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拓展自贸区建设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说是大大“松绑”,允许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分行或支行;而且,在区内增设或升格的银行分支机构不受年度新增网点计划限制,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简化了准入方式,为中小商业银行进入自贸区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便利条件。(五)业务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展中小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范围局限于存、贷、汇、中间业务,国际业务所占比重都不高,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又受到极为严格的审批。自贸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全供应链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跨境现金管理、订单融资、福费廷、外保内贷、商业票据、外汇资金等。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通过专业化的跨境融资和服务平台,延长客户价值链,创造银企双赢。(六)有利于加快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进程目前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基本上处于同质状态,经营模式同质、经营产品同质、甚至经营客户也基本雷同,业务创新受到很大限制。在自贸区内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允许先行先试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鼓励发展跨境融资业务、离岸银行业务、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等;鼓励总部经济集聚,改变在华跨国公司总部的行政色彩为实体性的资金营运机构。为中小商业银行创新业务领域和范围、创新经营模式和渠道、创新业务产品和客户群体等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七)有利于降低中小商业银行资金营运成本,实现业务规模扩张在自贸区内的国内中小商业银行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全能性银行,可以同时开展存贷款、发行债务凭证、离岸金融业务、跨境投资并购以及财富管理等。多种业务的综合经营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资金营运成本,实现客户信息共享和产品共同营销。中小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金不需要经过国内的结售汇环节就可直接运用,便于将持有的人民币资金直接进行境外投资等。低成本资金、资金转换的便捷性及投资经营的直通性更能够吸引客户、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业务扩张。(八)“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中坚力量和经济最大的增长点;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普惠金融正式升级为国家重点战略。“一网一融”更加融通民生、融通民心,服务领域更加宽泛。

三、天津自贸区建设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自贸区建设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美好愿景,也是严峻的挑战。(一)对自贸区内金融业务和管理缺乏经验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进入自贸区发展意味着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虽然一些商业银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在境内也办理了一些国际业务,但毕竟其业务规模非常小,在整个业务中占比非常小,如何面对全新的国际金融市场展业仍然是中小商业银行一个崭新的课题。(二)同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据目前看,进入自贸区的中资银行占优,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自贸区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子行、分行、专营机构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外资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业务;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不言而喻。(三)利率市场化下的经营策略、技术极为不适应利率市场化必经之路,中小商业银行资金价格管制下的资金运作经营,而对于如何对资产定价、对存款定价,如何进行现金流管理、开展财富管理则显得比较陌生。而利率市场化,直接触动了资金价格,触动了银行经营的神经。中小商业银行还不完全具备利率市场化下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四)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还是主要依靠存贷款。而垄断定价保障了银行能够获得稳定且比较大的存贷款利差所带来的丰厚收益,其盈利能力非常强,这是中央银行保护的结果,实现利率市场化,将不复存在,盈利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五)业务种类、流程与操作规程存在巨大差距支撑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铁、公、基”等大客户业务,都是一些稳定且长期的大额贷款。自贸区的金融业务应该主要是与贸易、物流相关,而中小商业银行对贸易金融、物流金融并不十分熟悉。对自贸区内的核心主要业务———离岸金融业务也没有太多的经验。虽然只有少数银行获得中央银行核准的离岸银行业务经营许可证,开展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都不大,积累的经验还不足以驾驭此项业务。为了防止热钱通过自贸区冲击境内市场,自贸区业务的相关创新金融业务实行了“分账管理”,可如何进行“分账管理”,是银行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营策略问题。

四、对自贸区建设带来变化的策略及措施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范文6

关键词:综合配套改革;发展战略;改革

在"十二五"时期,《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天津滨海新区要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新区的改革试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进展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第一年,也是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发展的关键年,在这一年里,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真全面地总结了第一个《三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的经验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同时也编制了第二个《三年计划》(2011-2013),并由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市政府还成立了天津市推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以滨海新区为重点的全市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以加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并取得重要的突破。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得到实质性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条例》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滨海新区制定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滨海新区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路线图,同时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大幅减少,简化了审批手续,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成效显著

金融改革创新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在这一年取得新进展,先后出台了《天津股权投资企业和天津股权投资机构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我市租赁业发展的意见》,并拟定了《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融资租赁和创新易市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稳步推进我市的国际航运交易所建设,完善航运中介服务体系,推进中新生态城开展意愿结汇试点。

涉外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得通过,并在东疆保税港区进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进行创新试点,同时制定了《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快了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土地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天津滨海新区土地管理改革专项方案》获得批复,完善了土地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建设项目用海规模控制指导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滨海新区盐田利用中部新城规划》。

(三)社会领域改革扎实开展

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有了新创举,全面启动"三改一化"试点,举办了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并形成《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共识》确定了"京津冀"三区域合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定期协调机制。两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职业教育方面,制定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理规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海河教育园区作为试点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其它地区综合配套改革最新发展经验

自2005年6月21日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也相继成为国家重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由于各自拥有着不同的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各政府当局所采取的配套改革策略、思路都有所不同,他们要依据自身特点、战略背景来选择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上海作为首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经验丰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首先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南汇区与浦东新区合并,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并建立有利于功能整合的大区域管理体制,完善了行政审批制度和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并创建了有上海特色的"区镇合一"、"二级市"管理模式。

深圳成立实验区较晚,但近两年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也有实质性进展,启动了"大部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试验改革区域也由原先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六区。

(二)经济领域发展各具特色

上海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金融城,金融市场得到不断完善,而且在航运、国际贸易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且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心脏,区位优势显著,以陆家嘴金融城为载体,不断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提升自身的金融服务和辐射功能,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并设立了金融法庭、金融仲裁院等金融专业管理机构,各种金融公司数量剧增。以国际航运综合发展实验区和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为主的对外贸易改革也有了重大创新,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际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

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又靠近香港、澳门,同时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而且拥有我国第二大金融证券交易市场,深圳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进两年的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深圳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和政策,不断完善投、融资环境,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建设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建设发展。

(三)社会领域改革特色凸显

浦东新区在社会领域改革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今年的改革计划中指出要探索能够适应浦东建设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以提升浦东经济社会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为目标,重点推动完善社区治理模式,教育公共治理结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机制,社会养老服务机制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等。

深圳的改革注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并探索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新模式,强调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了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机制。

三、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最新发展路径分析

作为我国经济未来第三增长极重要区域的天津滨海新区在第二个三年计划中的改革试验极为关键,天津滨海新区在众多领域都有着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相媲美的优势,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改革发展战略,同时借鉴其他配套改革实验区已有的相关经验,来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在新的一年中,行政体制改革要尽快构建滨海新区各方面的审批与综合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机关公务员相关制度改革。

然后,要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相对于其他两个试验区的金融优势,天津滨海新区要尽快推进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深化改革,推进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试点,设立世纪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承接国家祖母引导基金投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构建航运金融市场,探索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和医院结汇试点。推进东疆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发展民营经济,调整国有经济结构。

同时,要加快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推动建立环渤海五省区二市高层领导定期协调机制,注重京津冀的区域合作,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快社会管理、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体制创新,为天津及渤海湾其他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