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亚健康;角色期望;教师评价;自我定位;劳动价值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教师之友》调查发现:近年来,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下一代人,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大家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机制,不再让“园丁”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的下一代。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对周围同事的采访,谈谈自己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其他人士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所帮助。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
仅次于警察。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
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
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
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
人心,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自己、学校以及社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呢?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减少、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
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
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
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
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到,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能成为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之中的一员。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
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另外,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强身健体、保持充沛的精力,抵御身体上的疾病。
此外,与同事融洽相处、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1、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
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出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
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个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3、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聘请专家对教师进
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
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2
在一般人想象中,教师职业是一个既清闲又稳定的工作,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11年,哈尔滨市道外区进修学校师训部在进行全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都有1~2名教师由于患有精神疾病,而无法正常工作,这已经是病态,而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群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禀赋、能力,不同气质、性格,不同意志情感,不同思想行为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好奇性,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些使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因此,在一部分教师中很容易产生“教育难搞,学生难教”的紧张心情。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2.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也要求教师变革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
3.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不少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严重,有的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的现象。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新的竞聘制度带来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长期处于难以摆脱的、甚至时时被强化的心理压力之中。
4.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适应。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已进入全面改革: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不少教师由于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一时难以适应,因而心理的焦虑、困惑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成绩取报酬等,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此外,有位老师认为,近年来不断课改和更新教材,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不懂电脑、不懂外语的老师难以适应,就会积压心理疾患。
5.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可是,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导致恶劣情绪突破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而爆发。?另外,在教师这个职业里,女性已顶“大半边天”,在城市中的学校里女教师的比例已达60%,而农村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女教师一身兼任多个社会角色,是教师,还是母亲、妻子、女儿,女教师大多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的双重重担,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身心之累。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与改善
1.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
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此,许多心理学专家呼吁,应开设针对教师职业心理的培训课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在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就曾提出中学教师不但要接受心理培训,还要定期考试,持“心理健康证”上岗,“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011年以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学校相继为教师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聘请高校教授、心理咨询专家做顾问,或从在职教师中挑选具有专业学历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兼职心理医生,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接待心理咨询等,为老师排解心理压力。但许多受访教师认为,心理咨询效果有限。全国政协委员张皎认为,“单纯依靠心理咨询还不够,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2.减轻教师过重的压力
应试教育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冯增俊认为,重新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和继续教育内容。关键还是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们找回职业幸福感,关心教师生活,树立民主平等观念,注重感情投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都不失为好的着力点。置身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中,教师才会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
3.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首先,教师应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纯洁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等心理素质。教师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能够克服,对突发事件能够冷静、沉着地思考,客观公正地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衡量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教师纯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心理基础。教师的情绪能直接感染学生,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
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策;和谐校园
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软建设
(一)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曾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场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群体内部都存在着一种“心理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这个“场”中,教师是法定的、被学生及家长共同认可的教育者、监护人和行为的管理者,他占据着主动、支配的地位。这种特殊地位,使得教师很容易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对象。科学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心理有某种障碍的教师,他们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比率也较高。
2.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比家长更长时间的“有效接触”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每天达7~8小时,甚至10个小时,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余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
3.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极容易从教师方面受到暗示和影响
青少年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许多学生在家不听父母的话,时常与父母“顶嘴”,但却在老师面前表现出较多的顺从。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必然会污染整个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深受教师不良情绪之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创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和谐是什么?《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创建和谐社会”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落实国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
创建和谐校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落实和具体措施之一。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核心。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为主要内容,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高雅优美的文明校园、科学民主的学术校园、健康环保的生态校园、充满活力的开放校园。
如果说坚固的教学大楼,完备的各种设施是实现和谐校园的硬件,那么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就是实现和谐校园的软件。要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中积极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著作谈论很多,但是大多都是针对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而忽视了教师这个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主导者的心理健康。我们认为创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解决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分析
1.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但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的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太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映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地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而忽略了其他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5.教师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内部因素分析
1.教师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薄弱。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另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咨询在大家的意识中好像就是专为学生而设的,同时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缺乏认同,认为同行是冤家,缺乏信任。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更多都是认为学生出了问题,从而忽视了自身心理问题的解决。
3.个别老师把班主任工作跟心理健康教育对立起来。一些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甚了解,认为是对自己能力以及工作的挑战,心里有抵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还是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被仅仅看作一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班级建设的积极辅助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三、积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与奖励机制
学校要摒弃当前社会上对学校、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能力与业绩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与奖励机制。
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个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二)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关心和照顾
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除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分量。利用继续教育,多邀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讲座并对老师们进行相关测试调查和心理咨询。
2.学校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有利于教师及时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学校如果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多设置体育器材,健身设施。教师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有助于身心愉悦,不容易犯心理疾病。
学校多组织教师联谊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融洽教师人际关系,也是缓解平时工作压力的积极有效手段。
(三)增强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有效减少师生矛盾冲突事件的发生
1.在学校大型活动中,积极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比如运动会当中增加教师的比赛项目,在大型节日庆典中增加教师节目,展现教师风采。事实证明,这些都能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有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的良好榜样。身教甚于言传。
2.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加强工作交流,可以一起参加班主任例会,相互交流经验,增进了解,加强联系,形成互补,为创建温馨班级,和谐校园共同努力。班主任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从共性出发,一个关注个体的个性发展,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乐观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3.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引入学生会的作用,增强学生学校主人翁精神,同时同学们在管理学校中对教师的工作增进了解,增加理解。
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就会感觉到乐在教室了,教学工作就会乐此不疲了,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了。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精神压力都会大大地减轻,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萍.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6).
[2]莫志权.谈创设教师健康心态环境的领导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1).
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4
1.角色责任的扩展性
因为教学成果的展现具有延时性和无形性的特点,所以教师不太好判断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不容易预测自己什么时候顺利完成了任务。这种成就动机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导致教师育人身份的责任范筹大无边际,这是和满足教师的成就感相互矛盾的。
2.角色期望的冲突性
致使角色冲突的基本原因是角色的性质。对于教师这一角色期待,很大程度上是理想主义的,人们认为的合格教师、好教师、优秀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脱离了,同教师从根本上是普通人的观点产生矛盾。所以,教师是基本的自然人与社会人统一体,而被理想化了的教师形象却与其有所冲突,产生压力。
3.角色身份的多重性
多重角色不仅容易导致角色混乱,而且对教师的角色扮演和转换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于是,导致教师角色负荷超重,角色要求太多,这是教师能力所不能及的,还有在角色中,教师自身价值体系所默认的角色和社会要求扮演的角色没办法一模一样,有的还会相互矛盾,就导致了角色内冲突。因此,让教师认知失调,也是心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再者,社会公众认可的教师形象对教师本身的产生了无法取代的影响。他们的价值系统中也以此为目标,因此完美教师角色不易实现的特点和教师人性决定的实现程度形成了矛盾。
4.角色身份的易混性
社会各界现在还没有对教师的标准达成一致的看法,针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理想模式,人们看法各异,导致教师的角色扮演无法定位,对自己的确定角色期望不知道怎样获取,就像教育理论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可是教育现实看重的是升学率。另外,这么多的教师角色中,不少角色是不统一的,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一起提出相对立的或无法融合的角色行为要求,像是朋友角色和权威课堂掌控者角色。
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养的建议
1.教师应注重自身发展
尽管大部分教师学历和知识水平都不低,可是缺乏自我调节诀窍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师不在少数,使得心理问题出现甚至严重。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本身对周遭事物认知的不同,是导致心理压力最关键的因素。故而教师要重视自我修养,对心理调适技巧有所了解,如自我暗示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调息放松法等。
2.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教育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保证休息时间和场地更加充裕,营造平等民主、团结友爱的学校心理氛围;增加教师收入、提高福利待遇,教师的后勤服务要保障到位,为教师创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要定期进行针对教师的心理测验和调查,有目标有计划地举办心理咨询和辅导,增强教师心理免疫力和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关键除了继续强化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组建,更紧迫的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师心理健康与保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但注重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要提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生活水平,让更多人认同教师职业。
3.健全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
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警察等职业相对比来说,它的权利面和社会延伸面不是很宽,获利的能力和机会没有那么多。要把为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搭建起制度化的模式。同时,让教师职业发展为一个开放的职业系统,与社会各个系统共同发展,杜绝教师趋向功利的现象。
三、结语
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5
不是的,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管理者忽视了一个关键性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要关注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关心、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前提。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并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是要从思想上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只有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疏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而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优劣,事关孩子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是积极营造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浓厚氛围。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各种媒体,多途径、全方位向教师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科学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措施,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并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常抓不懈,切实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学校管理者要加强校园建设,为教师创建健康的工作环境。一是创造优美、舒适的物质环境。人的情绪是受环境影响的,一个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让教师抛弃之前的烦恼,而且还会让教师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想维护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就必须要在校园空间环境的文化品位上下工夫,无论是校园的外部建筑、还是内部设施布局都要以服务教学实际和审美标准为基点,要既能满足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放松心情、舒缓心灵。二是竭力打造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著名心理学专家丁瓒教授也曾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因此,学校学校管理者要想维护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就必须要精心设置和开阔校园沟通渠道,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及时与身边同事、学生以及家长进行对话、交流,有效消除各种芥蒂和对立情绪,只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再次,要及时唤醒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远离职业倦怠。在职场中,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问题,而教师行业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想维护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就必须想法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一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主动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二是要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要鼓励并定期组织开展教师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师的心态,调节教师的情绪。三是要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学校管理者要对学校每位教师的“长”“短”之处都了如指掌,并根据每位教师的特色创设相应的环境,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经营自己的长处,并收获自己的成功。专业成长是让教师保持职业激情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
最后,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还必须切实增强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校的每位教师都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学校除了要有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之外,还必须要及时地教给教师一些必要的心理调节方法和防护技术。一是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提高员工心理素质。或是定期聘请心理专家为教师开设相关心理学知识讲座,普及心理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员工心理保健意识。也可以适当选取学校部分优秀教师,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在平时工作中是如何成功应对和处理各种压力的,让教师在具体的案例中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合理调节负面情绪。二是学校要设置教师专属的心理调解室,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接受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以便及时对教师因心理压力而产生的不满、郁闷等情绪进行排解,从而减少教师由于长期心情抑郁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农村教师 以人为本 心理健康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建构,它所提倡的问题意识,综合运用,探究性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都体现了新课改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理念。教师是课改的直接实施者,他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投身教改,对课改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健全的情绪生活,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有助于发挥机体潜能,提高脑力、体力的耐受力。所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投身新课改,这也是新课改“与人为本”理念的重要部分。
然而,当前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农村,各种因素引起的教师心理问题愈趋突出。2004年4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连续报道了安徽宿洲教师佟丽华通过投票方式选出班上最差的5学生,让这几名学生停课长达7个月之久的案例。同年五月,又有曲周县教师刘利娜残忍地用小刀划破该班的41名学生。我们姑且不谈师德问题,单看他们的行动和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都不难发现:洋溢肇事者脸上的,除了茫然和无知,更多的则是心理的变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些教师的心理变态到戕害无辜学生的地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压力引发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教育领域的消费在不断攀升,整个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猛然提高,教育质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衡量教师优劣的社会标准发生了变化,这就给教师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农村教育相对滞后,可以坦率地说,确实存在一些低素质的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就靠着仅有的一点自信维系着教学。管理者的一方又居高临下地以人事改革的形式来施加压力,以达到提高质量的期望。这就使本来就处在惶恐、焦虑中的教师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导致行为的变态,引发违背常理的事件,走向改革的反面。
二、生存质量引发心理问题
在农村,教师职业虽然以“旱涝保收”让人羡慕,但许多地方仍然存在把不拖欠教师工资作为政绩吹嘘的现状。过等待工资的日子,常使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教师也是社会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让教师在“生存”与“崇高”之间做出决择,是强人所难的事。农村艰苦的环境,常让一些教师体弱多病,据我所知,带病坚持上课的教师竟占多数。我们且不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因为相当一部分教师是考虑到“请假,工资少了,生计如何支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一部分教师甚至把“灵魂工程”作为维持生计的救命稻草。教师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中,又怎样做到“乐教”?又怎样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三、竞争机制引发心理问题
我无意诋毁竞争的益处,因为是优胜劣汰让人类文明得以发展。胜汰的结果决定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好坏,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原因。学生为日后出路的择校,引发了硝烟弥漫的生源大战,生源的多与寡,决定了学校生存状态的好坏。办学期望值越高,风险和责任就越大。残酷的现实,将教师牢牢地束缚在教案、讲台、作业批改和试卷上,直至精疲力竭。变态的竞争机制,把教师的自由空间被挤压得很小,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考上重点校、重点班的学生数牵涉到职称的评定,利益的调整,金钱的分割,甚至是上岗还是下岗。学校对教师更多的关心是如何使用,却无暇顾及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一句空话。以每周5天,每天6课时,一周共计30课时计算,我们不难看出,准自由职业者的教师,除去整日上课,批改作业和备课的时间(寄宿学校还要兼早晚自习),哪还有时间去享受教育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与学生交流的乐趣。
四、评价制度引发心理问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随之而生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个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是人的基本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生病或衰弱,失去基本信心,趋向神经病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更趋向于后四种需要。目前的农村教师主要是通过组织评价和社会评价来实现后四种需要的。所以,评价制度的优劣也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农村,对教师的评价多数都是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评价者视被评教师为客体对象,用量化的、呆板的条款去衡量他们,较少的考虑过程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把教师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学效能上。考核,鉴定自上而下,考核人员难免以居高临下的心理,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被评教师,教师对考核的过程和结论发言的机会较少,很容易产生抵触、隔阂,造成教师自觉不自觉的抵制和厌恶。评价结论往往决定着教师的奖励和晋升,然而,农村学校却没有足够的职位让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评价只引起少数教师的共鸣,使教师产生“反正只有少数,只要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就行”的心理,从而引发竞争的负面效应,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纵观教育行业的案件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受害者都是无辜的学生。这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新课改提倡新型师生关系,影响师生关系的心理因素越小,师生间就更具亲和力,师生间的关系稳定性更强,才有平等、互动的可能。反之,心理障碍越尖锐,师生间的关系越紧张,稳定性越差,达到极限时,造成师生关系的坍塌,最终使处于弱势的学生成为受害者。
刘利娜、佟丽华种下苦果,只能由她们自己去品尝。我们更应当正视农村教师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一味的求全责备,更不能粗暴弹压。因为,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吹面不寒,润物无声,同样要求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让他们舒展才华,协调发展。农村教育,需要梦想者,更需要关注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实干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