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主要要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以及先进的知识运用,形成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模式,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整个安全管理。因此,在安全通风管理中,严格贯彻煤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本地区的煤矿安全管理形成系统化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的管理措施,对于整个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系缺乏整体性

在整个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每一个管理体系都应该是紧紧相扣的,要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构建相互作用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形成全面的信息传输渠道,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同,在整个安全管理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煤矿安全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整体探究,也不利于在整个制度化的实行中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对于提升整个工程的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2 技术运用的不够科学

在当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尤其是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技术上的落后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尤其是顶板事故发生现象的出现,在受到煤矿基础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矿井巷道布置不合理,支护构建不到位的基础上,就会带来通风不畅,不利于通安全的有效管理,在一些瓦斯爆炸事故中,加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配检员配给不足,检查不及时等,就会造成井下爆炸现象,有的还出现有“三违”现象,这样在通风状况不良好的背景下,就会给整个煤矿通风安全的危险系数增加,尤其是在技术运用过程中,没有结合煤矿的整体实际情况,蛮目的采用相应的技术跟进,就会给整个企业的安全操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探讨改进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严格的通风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通风检查

通风安全大检查是实施行为监督、技术督促及实施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是对职工进行教育的过程,内容包括管理措施检查和技术检查。检查中要抓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和带有普遍性问题,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措施、查隐患,查出来就改,重大隐患要限期解决,检查结果要向主管部门报告

(1)定期化验井下空气成分。检查用风地点的进风空气成分是否符合新鲜风流标准,检查回风流空气中是否有火灾的指标气体等

(2)检查其上各分支分路是否有堵塞、支护断面变形,若有应及时处理;

(3)定期测定井下风量和风速;

(4)局部通风检查按部颁的质量标准及检查评比办法每月检查一次;

(5)定期检查通风构筑物质量和漏风量,看其安设位置是否合理。

2.2 实现通风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

质量标准化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两部分。质量标准化工作就是围绕通风安全管理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贯彻执行通风质量检查标准的活动,使所有的安全技术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活动要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文明化的要求。质量标准化的任务是贯彻执行通风质量检查评比标准。要从一道风门、一道密闭墙、一台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做起,从各个工序、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上进行质量管理。要求变事后检验为事前的预防和过程控制。加强质量计量工作是执行和提高管理质量的前提之一。对所有的通风安全仪器和设备,特别是瓦斯检查仪、监测探头和测尘仪等仪器仪表应定期检验、测试,使其性能良好,视值准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比和监督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保证。质量检查就是依据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采取一定得测试手段对施工过程、结果和管理目标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3 完善顶板的技术管理

在顶板管理上,一是必须督促企业配齐配足专职顶板管理员,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分片分段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企业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做到敲帮问顶、支护到位、成排成行,充填必须足实接顶。在通风瓦斯管理上,一是企业须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全面制订企业的瓦斯管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二是瓦斯监控系统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必须按规程进行;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特别是要抓好碛头掘进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突然集聚;四是企业必须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并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2.4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加强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工业部下属的各大矿务局及大型煤矿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在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协助下,研制了一批有价值的应用软件,取得了一定得经济效益,但就整体而言,目前的各局、矿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尚属初期阶段。计算机用于通风安全管理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及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瓦斯管理、防火和防尘管理等。二是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借助DSS或专家系统可实现对矿井灾害的救灾方案预演、优化和科学的决策。

3 结语

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还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加强系统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提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为整个煤矿井下通风系统提供坚实的帮助,并在配合整个安全通风技术的创新中,秉着有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技术革新模式,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余新海;跨越式发展中政府有效干预的制度分析――现象、理论回顾和新的审视[J].财经研究,2003(03).

[2]谢旭阳,杜红兵,周心权,杨漫红.基于INTERNET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03).

[3]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 (01).

[4]黎宏.论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J].法学评论,2000(04).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2

1控制论的基本认知

1.1控制论的内涵及发展

控制论是研究在系统内部总体对其下个监管部分的调控功能的科学理论[1]。控制论大部分被应用在安全管理方面,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指导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事故的安全负责人和领导者,深入了解需要控制的系统内部各项工作的工作情况和需要控制的具体对象。除此之外,还要对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相关设备和工作数据等基本资料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在已掌握的信息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安全控制小组,制定严格的安全事故负责制度和工作规范,对员工的工作定期进行绩效评价,最终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控制论从创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截止到20世纪50年代末,历史上将其称为经典控制论,在经典控制论的理论体系中主要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残留问题,即机器自动化问题。而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控制论,现代控制论的研究范畴要远远超过经典控制论,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机器控制,而是转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控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维持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控制论中的科技成分大大增加,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荣誉了运筹学、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等新的知识体系。

1.2控制论的原则

控制论主要有六大原则,分别为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和分级控制原则、反馈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和等同原则[2]。闭环控制原则指的是在控制论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内部明确控制对象和控制的最终目的,并在现有基础上对需控制的对象进行评价,同时保留评价结果直到控制完成后的最终绩效评价。分层控制原则指的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的应用要分层次进行,类似于阶梯状的演进方式在系统各机构内部进行递进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控制对象的需求和最终目的。分级控制原则指的则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控制要有侧重点,分清楚控制力度的轻重,不仅仅要注意整体的控制,还要注意每个部门的个体控制。反馈原则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数据和收集的信息必须及时地向上级反馈,且反馈的信息必须先经过系统内部的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后才能纳入整体的控制体系之中。动态控制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原则,通俗来说就是系统内部需要控制的部分在允许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其对自身的自动化控制。等同原则是控制论中最重要的也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不论是在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因素都必须大于系统中的被控制因素,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内部控制因素对被控制因素的控制。

2我国煤矿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业中,85%的开采方式都是以下井挖煤为主,且在能够开采的煤矿中,50%的煤矿是瓦斯含量相当高的高危矿井[3]。由于工作人员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的涌出量就会越来越大,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据社会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国家已发现的煤矿中携带自然爆炸危险的煤矿占总煤矿的51%,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业的发展进程。不过,相比于十年前,我国现阶段煤矿业开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安全管理上也提高了安全系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减少了20%左右,发展前景良好。

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其法律基础。在控制论的指导下,中央政府认识到了控制煤矿安全因素的重要性,颁布了《煤矿安全管理办法》,从法律上给予控制论的工作以支持[4]。不仅如此,中央政府还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先保证总体运行的有序性,再在总体之中找出存在问题的个体,有针对性的下到地区进行安全控制。在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的管理工作中,监督的力度必须要大大增强,对于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背《煤矿安全管理办法》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如果不知悔改,则必须要予以警告,严重者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或暂时关闭该煤矿,直到安全管理工作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工作。

3.2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国家在“安全第一”的总控制原则的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5]。健美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可以全面的掌握国家各个城市各地区的煤矿分布和开采情况,对于曾有过安全事故的二次煤矿进行严格控制,并掌握每个煤矿具体的开采数据和安全信息,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网,辅助安全监测网的工作。不仅如此,安全监测网还具有对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功能,借助互联网的远程遥控功能实现远距离的现场救助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3.3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

在全国性的安全监测网的基础上,为了更细致的管理煤矿安全,贯彻落实控制论的基本要求,国家还应该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6]。建立了基本的应急管理组织后,明确组织内部各工作人员的职能和负责对象,使得安全事故负责人落实到个人,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在事故突发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包含了国家、省、市的分级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了解各级别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对象,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合理的划分到各个省市的管理体系中,保证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

3.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不仅要从硬件上实现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控制,还要加大对“软件”的建设力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论的分层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对外部安全监管工作结束的情况下加强内部的管理与控制,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正是内部管理的最直接表现。因此,煤矿管理者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就必须把好质量关,聘请优质员工,保证其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如此,在工人上岗前还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煤矿工作的危险性和工作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控制论的指导下,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后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7]。

3.5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

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后,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才能起到应发挥的作用。在人们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管理系统都建立完善后,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够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了解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煤矿事故对每个矿工家庭可能带来的巨大打击,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规范工人的操作行为。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将煤矿安全知识提升到人类社会必备的知识体系之中,是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做高标准。

4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煤炭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参考与建议

1.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煤炭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以及产业发展路径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2013年,我国的总体产煤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产煤量的20%,但总体死亡率却达到了世界煤矿安全事故总人数的80%,这也显示出了我国煤矿工程安全管理形势的滞后性。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特别是中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较差,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漏洞,内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素质较低,这是造成煤矿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煤矿事故发生的较为频繁,造成后果十分严重,总体安全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煤矿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投资力度还需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必须要始终坚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两手抓,坚持煤矿安全与职工素质为主体,坚持改善煤矿安全施工环境,最大程度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2.1安全管理与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煤矿工程安全管理研究问题,首先要对安全管理的定义进行简要的概述,安全管理的基本定义是指管理者在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算、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是涉及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与提升企业的基本经济利益,从而促进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发展。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系统及全面的方式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组织与明确,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职能权限及任务组合的有机体系。从本质上而言,安全管理的目的要实现总体环境的和谐与统一,达到降低安全责任事故及维护工程安全的根本目的。

2.2事故管理的模糊与风险性

由于煤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涉及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不确定等因素,一些意外事故的风险性时刻存在着,由于缺乏对复杂环境的科学、系统的认知,在探知理论与事故的原因上不能简单地以事故发生、发展以及破坏的整体过程,难以从根本上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症结所在,从而导致在事故调查结果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事故所涉及的风险性问题对于解决煤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对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的研究,制定与完善了我国煤矿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降低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今后解决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3.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3.1安全信息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上文提到,正是由于煤矿安全状况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再加之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因此,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安毅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的完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信息与监控系统,首先要研制与开发出一整套安全数据系统,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起相对的伤亡事故数据库,对事故发生率进行可行性预测。同时,在安全监控系统方面,需要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应用其中,以便较好地建立起安全框架信息,从而及时监控安全信息隐患。此外,安全管理部分还需要提供准确无误的安全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框架,通过静态管理、动态管理以及过渡管理,逐步掌握与预测安全信息的汇总趋向。

3.2重大隐患问题的监控与管理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需要与工业实际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控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煤矿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以及监管的欠缺,往往不能达到对于一些重大事故隐患的及时监控与管理。因此,需要从经济与技术两个角度综合进行投入,加强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辨析与控制,加强对重大事故的控制与技术分析的研究,根据煤矿事故相应的特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头的控制与监管。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切实开展安全评估责任检测,防止因事故源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隐患。

4.煤炭安全管理的主要解决对策

4.1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

对于煤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各级政府、企业及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与技术规范,严格按照煤矿安全有关规定,坚持从安全与技术的角度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设。在具体制度举措上,需要加强安全检查工作的落实,将事故隐患责任明确到个人,将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挂钩,充分发挥群众对于安全隐患的监督作用,同时,对于一些关键岗位、特殊工种需要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流程,认真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重点工作狠抓落实。

4.2事故风险管理

一般而言,事故风险管理需要将原有的一般应用管理运用到另外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源或组织中,以便最大程度上合理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事故损失及后续不利的影响。只有在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指导下,才能最终将事故的风险发生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综合而言,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事故的原因、概率及模式,要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就需要将事故发生的概率模型进行结果预测。对于煤矿工程安全管理的事故风险管理可以运用结构相对可靠的评价性模型进行定量预测,以便对其参数变化进行总体决策。对于事故的本身而言,需要进行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事故安全风险控制的投入,这一过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及减少决策发生的风险性。

4.3安全管理的程序化与法律化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下,不断加强重大伤亡事故的分析、调查、评价以及分析等工作,有利于从市场的角度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制定安全管理程序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安全监察责任体制进行调整,要对安全监察机构进行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监察工作,有关职能部门需要从责任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煤矿的基层安全监察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私营煤矿企业,需要重点对其进行安全监察。此外,为了从事故的源头解决与排查事故隐患,需要对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进行坚决关闭,对一些长期不进行事故隐患排查的煤矿从法律上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坚决从源头上消灭事故隐患,切实保障企业与员工的基本利益。

5.小结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措施,始终坚持对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重视,从源头上抓起,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从法律与制度的角度规范煤矿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事关国家安全减灾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各级监察部门及有关煤矿企业必须要切实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安全体系,建立起高效的安全监察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文对于煤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其基本概述、形成的机制及解决措施提供了探索,对预防与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事故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22:18-22.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安全管理

1 引言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煤炭行业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过多地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命令、处罚等行政手段,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期看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相对而言,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严格监管的经验管理阶段,如何构建安全管理的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风险预控原理,构建了煤矿风险预控的基本流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同时也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是通过循序渐进不断修补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终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

2 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性工作,其辨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及评价

3.1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涵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关键,危险源辨识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将来通过管住管理要素就可以管住危险源。如何管住管理要素,把要素管到什么程度就能杜绝事故发生是通过制定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来完成的。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要素管到何种程度事故就不发生,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

(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煤矿环境管理和煤矿准入等方面。

3.2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主要是考核评估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是否到位, 是否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 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 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 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 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 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 预警是否及时, 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 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完善, 激励奖惩制度是否全面, 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 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健全, 煤矿文化是否体现本质安全思想, 煤矿文化管理是否到位,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监督是否到位。

(3)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否准确到位,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

(4)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素是否管理到位, 要素是否全面。

(5)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辅助环节是否跟上, 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是否完善,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是否完善, 煤矿环境是否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等。

3.3 煤矿安全管风险管理的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如下:

(1)煤矿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企业编制计划和任务时考虑存在风险;(3)各工作场所有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

(4)所有工作程序都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5)各类危险源识别全面;(6)各类危险源监测方法得当;(7)各类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8) 各类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全面;(9)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10)有紧急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1)有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2)有危险任务风险评估;(13)危险源处理有分类报告,分类科学;(14)危险源有事后分析报告;(15)危险源处理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及时;(16)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全员参与危险源预控管理;(17)其它风险防范全面。

4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安全管理评价是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 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 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查振高,李新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5

1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预防措施

1.1筑牢思想防线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化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在做好预防工作之前,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时刻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避免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定的事故,降低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

1.2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过程中,要注重对安全文化的引导。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在具体的管理中,就是要在事故出现或者有征兆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管理手段等,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因此,要求在行动上小心谨慎,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不能对安全隐患存在有侥幸心理,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1.3强化安全管理技术

技术运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佳路径。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预防措施,针对煤矿企业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包括在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安全法律知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运用,全面加大管理力度,在设备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做到预防,更好地服务煤矿安全生产。

2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教育培训

2.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突出在安全生产素质能力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安全管理素质。可以采取召开例会、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让管理者在实地学习、实地管理中增长见识与能力,并服务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

在提升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中,要形成多元化的综合技术管理模式,针对企业安全技术多方面的需要,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开展煤矿企业在工种、技术规范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要求,必须要持证上岗。对于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焊接等特殊工种,要形成系统化的考核管理,结合当前的技术要求,组织各种考察,全面提升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并结合召开安全现场会,进行相应的分析讲解,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

3.1带着显微镜督查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要建立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理念。因此,在督查的过程中,要带着显微镜进入到安全生产一线进行隐患的排查,并运用放大镜对出现的隐患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从煤矿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细微处着眼,时刻紧绷安全管理的神经。在督查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管理,对于牵涉到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注重规章制度与细节的融入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注重对细节的融入,始终关注细节,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在安全管理中的综合运行,从细节入手,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通过形成对每一个管理内容的细化,突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运用、安全隐患等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技术要素,侧重对煤矿工作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责任的细化,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4.1强化遵章指挥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每一个管理者要全面吃透规程措施,在熟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多方面的活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等方式,让管理者深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线,并在施工一线、开采一线进行指挥,形成现场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并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管理者进行责任意识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对管理者的问责力度,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的指挥作用。

4.2强化现场把关意识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现场管理意识。带班组长要把握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对于出现的各种违章现象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人。在现场进行安全提示,同时,利用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出现的违章行为,要采取及时的纠正与处罚方式,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状态。不能因为私人感情或者各种关系,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

4.3强化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自觉性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保障。只有建立制度运行与维护的自觉性,才能将安全生产管理的每一项内容落到实处。增强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5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6

1.1缺乏技术管理安全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主要突出在企业经济项目投入,没有对技术形成精细化管理,主要精力都运用在生产上,没有重视技术安全、技术设备等综合性的管理,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扩大生产,在技术上没有更多投入,不注重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教育管理,对于机电设备的综合性管理也缺少严密控制。技术设备采购、验收、维修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造成多方面存在漏洞,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

1.2技术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模式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有些煤矿企业不能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机床设备等多方面的控制力度不够,尤其是在一些进口机电设备的控制中,相应的检测、检修、维修等运用程序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造成工具、配件等设备不足,相应的、清洗等维修没有履行到位,也就得不到及时治理,在缺乏相应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导致技术管理综合运行上出现失误,不利于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

1.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中,需要懂技术、有责任的管理人员,既需要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在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安全知识与能力不够的条件下,缺少相应的短期培训与综合性培训,造成工作上的失察,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其中,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学习不到位、责任心缺失,会造成整个技术管理不足,带来安全生产方面的诸多隐患。

2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贯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运行过程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并贯穿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每一个步骤,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面。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复杂,环节较多,需要把技术管理运用到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通过融入技术管理,使其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使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安全故障。

2.2有效完善各项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及各个操作流程的核心力量,其中,在矿井的开拓与综合运用中,通过技术控制管理,可以实现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通过融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集中化、机械化、技术化的管理原则,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案优化、技术论证、方案对比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技术管理在制定开采方案及各种安全设计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3有效控制风险的最佳渠道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是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针对煤矿安全运行中存在的各个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这样,在技术控制过程中,形成对安全管理的综合控制,从而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尤其是在瓦斯控制、防治水等方面,构建良好的通风管理系统,突出在煤矿挖掘、巷道布置、支架管理、设备运行、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运用,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4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煤矿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就是瓦斯爆炸,所造成的结果很严重,不仅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通三防工作,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不仅会无法正常生产,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在进行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各层人员的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现协同作战。严格控制设计和隐患处理工作的质量;b)通风技术管理。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预防瓦斯和粉尘的主要条件,所以,在煤矿生产时,必须要保证通风管理的质量,确认通风设施完善,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制度,保证供风合理。另外,加强员工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进而保证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c)需要加大一通三防专项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相关设施置备,坚持安全的基本原则,从而保证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从根本上避免瓦斯爆炸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3.1强化员工的技能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煤矿安全有效生产,首先要围绕员工的技术素质与责任意识,突出员工自我素质的全面培训。在综合性的培训过程中,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等特点,结合员工自我素质及文化程度的不同,综合培训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技术人员在机电设备方面的操作技能、系统功能解读、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维修人员综合技术,不定期开展机电设备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培训,提升煤矿管理者及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出技术管理的综合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标准化工作,形成技术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出标准化建设与奋斗目标,在系统方面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抓好质量升级、技术达标、设备更新与维修管理,抓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奖惩制度,开展多方面的竞赛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制定机电设备在保管、维修、改造、修理、配件计划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综合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提升整个运行的效果。

3.3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重视技术管理,加强技术管理部门的智能作用,充实管理部门人员,同时,技术管理人员应多到现场考察,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多提工作建议。煤矿企业领导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授予职权,统一管理。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