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1
[关键词] 髌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上以髌骨爪、克氏针内固定术为主,疗效肯定,已获得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认可。虽然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治疗髌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术后的康复护理。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关节粘连、骨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导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7.5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手续,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一般情况、管床医生及护士的详细信息和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减轻患者因为对手术时候的剧烈疼痛和不适感而产生的焦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手术前就手术过程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的具体流程,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意义以及手术前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以及巨大伤痛的恐慌和对手术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需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家属情绪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劝导家属与护理人员配合,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来,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康复护理: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反复强调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争取其积极配合,并且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出康复目标与计划。
术前多锻炼股四头肌,以及注意调整患者;手术后立即给予止痛,如静脉给予止痛剂氟比洛芬酯、氢溴酸高乌甲素等。手术当天安排专门护理人员每4 小时轻柔地给患者推挤按摩髌骨2~3次,目的是为了防止髌骨粘连,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手术后第1天:髌骨推挤按摩可由患者自己进行,每2小时1次。也可因人而异。术后第2天可采取半卧位,第3天可扶拐活动。如合并其他损伤则需卧床,患者应经常进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情况允许时扶双拐下地活动,1周后改为单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锻炼,不可松懈,防止体重增加,以免加重膝盖负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不适感觉;有效: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偶有疼痛不适感;无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疼痛不适感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 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患者在髌骨遭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会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对于身体突然的变故没办法及时调整心态,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进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由于对手术的目不了解,对手术疗效也没把握,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而焦虑的心理往往会使患者疗效较弱,康复质量低下,甚至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如何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课题。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时才会减轻心理负担,才会全方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3]。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在术中答疑解惑,在术后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及时调整家属心理状态,是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也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最为有利的方式。而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术前宣教及锻炼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髌骨推挤活动,可明显减轻关节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4]。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部位血循环及矿物质沉淀,对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着关键作用[5]。为确保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应坚持指导随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参考文 献 ]
[1] 吕氏缓.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2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巫山县 404700
【摘 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89 例,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准确的康复训练,有70 例患者已经基本上恢复,有2 例患者在手术后因股内收肌紧张,无法忍受疼痛感,放弃康复训练。结论:在患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老龄化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痛,但是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康复训练也十分的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缓解患者的疼痛。随机选取某医院2014 年1月-2014 年12 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9 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9 例,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52 例,年龄在35-90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3.5)岁。其中有53 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2 例病中股骨头缺血坏死,33 例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14 例病理性股骨头颈骨折。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护理
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负担重。所以,医护人员在接待患者的时候要热情,用微笑对到患者,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病房内的情况、医院的制度及医生和护士的情况,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感。在平时的沟通中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优点、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前进行相关的讨论,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计划,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1.2.2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的准备,在手术前练习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能力。让患者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慢慢抬高,保持15s,然后缓慢放下,每次练习3-5 分钟,为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方便手术后适应床上大小便。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无菌备皮和皮试,做好常规的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手术前4 小时禁止喝水,手术前12 小时禁食,手术前1 小时留置无菌尿管,避免手术后发生尿潴留。
1.2.3 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1)密切观察患者手术的情况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患者有异常的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没有苏醒前,只需要进行常规的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有出血和渗液的现象。如果患者有强烈的疼痛感,可以适当的应用止疼药物。
(2)手术后的护理
①术后要安置负压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折叠、受压,每隔一个小时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畅通,避免患者的切口处出现积血和血肿的情况,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如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②患者在手术后要仰卧,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将三角形枕固定在患者两腿之间,膝关节屈曲5°,防止患者髋关节发生脱位。
③在患者移动或者使用便盆的时候,要把患者的整个骨盆和患肢平抬托起,不要有屈髋的动作,防止髋关节脱位。
(3)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①在手术后的6-12 小时,患者可以开始练习下肢肌肉的舒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舒缩训练,同时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
②手术后2-3 天,拔掉引流管,可以抬高患者病床的前半部分,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还要进行足上钩和下踩的动作练习,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的三天内患者可以适当的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平躺在床上,绷紧大腿肌肉,伸直膝关节,将膝关节用力的向床的方向压,保持5-10s,放松5s 后继续,连续做十次。
③在手术后4-7 天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被动屈伸练习,把毛巾叠成圆卷,挡在患者的膝关节下方,让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保持这个状态30 分钟,每天做3 次。
④手术后的7-14 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髋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如何抬高腿部,每天两次,每次20-30 分钟。
⑤患者在出院后也要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患处的康复情况,及时的发现患处的问题并解决。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是24天,在手术后的21-25 天都可以拄拐行走,疼痛明显减轻。在住院期间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和关节脱位的情况。通过术后随访了解到,患者在术后都可以独立或扶手杖行走。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病,这种治疗方式比较安全,而且治愈率较高。髋关节置换术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比较特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使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在护理中有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玉霞.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133-134.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3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4.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97-02
从临床实践来看,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骨折类型,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老年人口比重的急剧上升,近几年来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当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方法,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此外,从过往的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得出,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进行术后康复能够将治疗效果最大化,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就将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对比的方式探讨其作用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32例患者包括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4±2.2)岁,所有入选研究的对象在受伤前均具备正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1];通过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分组对比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1)心理康复护理,从临床实践来看,老年患者由于各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再受到股骨颈骨折的影响,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再加上治疗后对于治疗效果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这也会给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就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简要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以让患者能够更好的认同,提高治疗依从性;再者可通过治疗成功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调整至常规平卧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人习惯将床头予以相应的调整,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调高的幅度不得>30°[2];另外,为了防止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3)早期功能训练,手术后完成后1 d可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相应的按摩,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的避免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3 d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张力训练,并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抬臀及被动关节活动等强度较低的被动康复锻炼;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及患者身体状态的好转,可适当的指Щ颊呓行患肢抬高的训练,并逐渐由平卧位训练调整至坐位训练;手术完成后2~3周,在患者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指导患者进行无负重站立训练,并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步将无负重站立调整为负重站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冒进,必须严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如果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则应根据医嘱指导其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其次,康复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必须严格遵循高钙、高蛋白的原则[3];最后在患者康复后,告知患者复查的具体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四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治疗效果划分如下:(1)差,四项综合评分85分。另采用Harris评分标准[4],对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评分结果提示为优12例、良3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为93.75%(15/16);对照组评分结果提示为优9例、良4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为81.25%(13/1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429,P=0.007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
随访结果提示,在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6个月及1年三个时间段观察组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资料的总结来看,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再加上该类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及其他慢性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的正常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就是当下临床上使用率最高的治疗术式,虽然临床效果显著,但据已有的科学资料来看,患者如果在手术过后长时间制动则有可能出现各类严重的并发症[5],进而影响其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则是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6],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的16例患者使用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即在手术完成后的不同时间段,予以相应的指导,从心理干预到运动康复指导及饮食干预,保证了护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关于在哪个时间段采取何种康复指导,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定,也就是说康复护理必须严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盲目冒进,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康复护理的效果,还能保障患者的安全。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及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患者有针对性的使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功能,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静.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00-103.
[2]王筱.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34-235.
[3]马文娅.如何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213-214.
[4]周亚.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5]甘春旭.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7):1462-1463.
[6]金静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6):175-176.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4
【关键词】股骨骨折;微量泵;护理
股骨骨折多主要是直接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等,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 伤后肢体剧痛,活动障碍,局部肿胀压痛,有异常活动,患肢短缩等一系列机体病理生理反应。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微量泵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镇痛、镇静。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们对82例股骨骨折手术后患者使用一次性微量泵恒速持续镇痛,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科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共行股骨骨折手术82例,其中女31例,男51例;年龄16~78岁。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连接一次性微量泵恒速持续镇痛。镇痛时间24~72 h。
1.2方法 选用奥贝携带式全自动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液器。根据医嘱用生理盐水稀释好药液,配置好药物浓度,调整泵入速度,根据术后所留套管针的部位,使用二三接头和三通管道以保证药液持续通畅的泵入。微量泵安放应准确、到位,防止滑落。
1.3观察指标 记录微量泵开始使用的时间,药物泵入浓度(一般盐酸哌替啶剂量术后第一天在3~5ml/h),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及置管方式与置管时间;观察药物作用效果,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调节使用剂量,预防血压下降、面色潮红、心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微量泵在股骨骨折术后镇痛优、良76例92.7%),差6例(7.3%)。
2.2在以4ml/h的速度泵入盐酸哌替啶药液时出现血压下降1例(1.2%),出现面色潮红、心慌、恶心、呕吐3例(3.7%),暂停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此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对盐酸哌替啶药液不能耐受有关,与微量泵输液并无直接关系。2例(2.4%)发生静脉炎,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三天后好转。静脉炎的发生与持续泵入的药物浓度、药物外渗、留置针留置时间长有关。所以留置针一般3~5天需更换输液部位。
3 微量泵的常见问题及护理讨论
3.1护士在操作中必须严格微量泵的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当泵上残留报警灯闪亮提示注射器内药液仅剩1~2ml应做好准备;当泵上装置错误灯闪亮提示注射器针栓与离合器放置不当,应重新正确安装;当泵上低电压报警灯亮提示内置电池已耗尽,应及时连接电源并充电。
3.2微量泵的保养 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微量泵的清洁,否则高年度的药液粘附在推进器或导轨摩擦处而影响微量泵速度的正确性,影响治疗效果。微量泵应用完后要用75%乙醇擦拭干净,保持完整性,置于干燥通风处备用。
3.3护士应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及主要任务。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的姿势,避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为保证用药安全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嘱咐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4镇痛期间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每小时测量1次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情况,并应随时巡视患者。血压过低时要查找原因,除考虑药物影响外,还应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液体量是否充足。
3.5镇痛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护士应向股骨骨折手术后患者耐心解释,应用微量泵后可有轻度疼痛不必紧张。如轻微的疼痛,针眼处少量的渗血,都是正常反应,不必紧张和恐惧配合操作。如患者疼痛明显可追加用药。储药器内药液输完以后,患者疼痛仍不能忍受,可再追加用药延长镇痛时间,使术后镇痛作用更加完善,有效满足患者的需要。但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反应迟钝、嗜睡、头晕、眼花、寒战、肌肉震颤、惊厥等并及时通知医生。
3.6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发生静脉炎时应局部停止泵入,重新穿刺。局部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或用50%硫酸镁湿敷;微量泵单独泵入药物速率一般低于10mmol/h则容易出现静脉回血针头易堵塞,我科护理体会是利用微量泵泵入同时接入常规液体缓慢续滴可显著降低静脉回血的发生率;恶心、呕吐除哌替啶作用哌替啶外,低血压也是恶心、呕吐的诱因,应随时观察患者,及时测量血压。血压过低时,寻找低血压的原因并通知医生,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严重时,注意保护切口,以防切口裂开;对应用镇痛泵患者做到勤查看、每隔30~60min变换一次。变换时,动作缓慢且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变换后,应检查泵管是否受压、脱落,保持床整、干燥,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4 小结
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善,股骨干骨折手术适应证有所放宽。这样术后镇痛摆在了医护问题中,术后镇痛方法多种多样,怎样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这些都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镇痛有多种方法及途径,如硬膜外阻滞用于术后镇痛等。我科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微量泵给药作为一种新的术后镇痛技术,应用于临床近4年的护理体会是微量泵术后镇疼效果良好,能将精确微量药物、持续输入体内,保证毒麻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减轻了药物副作用,减轻了病人痛苦,改善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疗效。通过应用微量泵,更新了护理人员知识,提高了专业护理技术水平,是股骨骨折必备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琪.浅析股骨骨折的术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2):169~172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5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多见于老年人,伤前可有全身疾病,骨折后由于解剖特点,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发生坏死率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人工髋关节假体,用以修复人体病损的髋关节,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的手术方法。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有不少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以缓解患髋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1]。现将我科23例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施行全髋置换术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56~78岁,平均64.7岁。
1.2 临床特点 受伤前无行走困难,上下楼自如,户外活动多14例;行走受限,上下楼困难,户外活动少9例;无生活不能自理者。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无合并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其中陈旧性骨折10例,新鲜骨折12例,病理骨折1例。
2 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康复出院,随访6~50个月,平均4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优15例,良6例,可2例,手术后17例患者患髋疼痛缓解,6例患者手术后3年出现患髋轻度疼痛,为活动后偶痛。
3 讨论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骨折后身心遭受严重创伤,而担心是否因此致残以及给家人增加麻烦和经济负担而忧虑,部分患者因怀疑生命问题的延续而恐惧,老年人历经多年的生活,已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或厌倦,无亲切感甚至因自己的生活习惯受到干扰而烦躁不安,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给患者强有力的心理支持,保持其心镜平和、情绪稳定,无后顾之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工作,鼓励他们都陪伴照顾患者,给患者家庭的温暖。老年人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护理人员应勤快、细致、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对他们态度应诚恳、温和,与患者交流时要言辞恳切,称呼恰当,说话的声音要大而不急;回答询问要慢,耐心倾听老人的主诉,不可表现出厌烦情绪,平时工作要多深入病房,关心患者疾苦,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
2.1.2 健康教育 ①讲解术前下肢牵引的方法和重要性及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备皮、备血、灌肠、药物试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②教会患者如何保持有效牵引、床上排便、深呼吸和有效咳嗽;③针对高危对象讲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发生机制及治疗效果。劝导吸烟患者戒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④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松动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发生;⑤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能够愉快地度过围术期。
2.1.3 手术日准备 肥皂水清洗手术野皮肤,更换手术衣裤,术前1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①护理: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下肢稍外展,穿丁字鞋防旋或两腿间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内旋动作。6~8 h后可低枕平卧,术后第2天可半靠坐起;②生命体征护理:密切观测生命体征直至稳定,必要时ICU监护24~48 h,观察电子镇痛泵的使用效果,老年患者对失血敏感,手术耐受性差可及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有发生全身情况恶化的危险,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③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切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切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定时挤压引流管,每2 h 1次,每班观察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记录,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引流液减少至
2.2.2 疼痛的护理 对患者的剧烈疼痛可以遵医嘱给予是到的镇痛剂,通过阅读、聊天、听音乐、听故事、数数、按摩、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放松使其逐渐摆脱疼痛的困扰,合理的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护理时应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对骨折早期患者给予冰敷,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血肿和出血,同时通过抑制细胞活动,是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急性期过后可采取热敷、辐射、灯照射negative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韧带松弛从而缓解疼痛。
2.2.3 功能锻炼的指导 麻醉清醒后鼓励并帮助患者作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伸屈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可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在卧床期间逐步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臂肌收缩功能锻炼,以加强外展肌及股四头肌肌力。3~14 d(平均7 d)无异常情况可扶拐或搀扶下床活动[2]。
2.2.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切口感染:是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感染必将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故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我科常规术前2~3 d应用抗生素、术日晨提前1 h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备皮时用肥皂水清洗术野皮肤,尽可能避免备皮对手术野皮肤的损伤。术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及引流管口皮肤清洁、干燥,同时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停用抗生素,本组患者无感染发生;②下肢深静脉栓塞: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之继发的肺栓塞更危及患者宝贵的生命。术前健康宣教,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主要的预防方法。本组1例患者烟龄四十余年,术后怕疼痛不愿意配合,手术后第7天出现患肢肿痛,皮肤青紫,皮温增高,浅静脉怒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后确诊,予抬高患肢并制动,注意保暖,使用下肢功能锻炼仪。做好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预防肺栓塞。1周后患者病情缓解,康复出院;③便秘:长期卧床由于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厌食,胃肠活动减少,加之不习惯在床上排便,易出现便秘,应及早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清晨一杯温开水或盐水能够更好地刺激胃肠反射而达到促进缓解便秘的作用,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干豆及粗粮类食物,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训练患者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热敷,增加腹肌肌力和胃肠蠕动以防便秘[3];④预防褥疮:患者由于长期仰卧,肩胛部、骶尾部、足跟定骨突部位容易发生褥疮,要防止局部过度受压。预防褥疮,要保护骨突部位采用海绵、软垫分垫臀部、肩胛部,下肢骨突部位。要保持床单的平整、干净,皮肤的清洁卫生,若发现污染及时更换、清洗。换床单是要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损失皮肤,使用便盆是不可硬塞、硬拉,保持便盆光滑、完好,并可垫上软纸或布垫,对受压部位不可用力擦拭,可应用活络油按摩,部位周围进行穴位推拿[4]。营养不良时导致褥疮的内因,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褥疮。
2.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增加营养摄入,如有带药,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强调避免患肢内收和盘腿动作,患肢不可过早负重,负重时间应视人工关节的稳定程度和植骨块的生长情况而定。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75-2277.
[2] 卢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55.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6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骨科手术患者;效果
大部分骨科手术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疼痛,这也是许多骨科病首发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骨科手术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骨头创伤,并伴随剧烈疼痛,因此患者都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直接影响到了骨科病的发展以及手术的有效性。如何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减轻疼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选择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18至68岁之间。其中,下肢骨折患者9例,上肢骨折患者11例,躯干骨盆骨折患者6例,躯干肋骨折患者4例,合作多处骨折患者2例。
1.2护理干预方法针对本组病例组的所有骨科手术患者,医护人员制定了疼痛护理干预方案:了解患者骨折病型及预后信息;教会患者主诉疼痛部位;维护良好的病房环境;强化疼痛的控制技巧;有效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合理的药物镇痛。
1.3护理干预效果评价针对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估,本文采用视觉模拟法。0级:0 分,无痛;Ⅰ级:3 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Ⅱ级:4至6 分,疼痛明显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Ⅲ级: 7至10 分,疼痛强烈,影响睡眠和休息。
2结果
本组32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一周的护理干预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干预前比较的话,干预后疼痛处于I级的骨科手术患者增多了,疼痛III级的骨科手术患者减少了,表现出了较好的疼痛护理效果。
3讨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最显著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疼痛:手术刺激而引发的疼痛;某一神经区域内放射性疼痛;并发炎症所导致的化脓疼痛等。医务人员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如何翻身、保护伤口等,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也有助于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
3.1疼痛的不良影响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反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影响面较大,描述如下:
(1)对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疼痛可以释放多种激素,引发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比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病变等都会使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引起负氮平衡,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疼痛会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使得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明显上升,心肌耗氧量也会有所增加,会导致患者全身的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有些心功能不佳的骨科手术患者甚至会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继而出现虚脱或休克等不良影响。(2)对胃肠、泌尿及呼吸系统方面的影响。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抑制胃肠道功能。而且疼痛会降低患者的平滑肌张力,导致腹胀、尿潴留等,长时间排尿不畅可引起尿路感染。此外,疼痛使骨骼肌张力增加,肺泡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导致患者产生低氧症,易造成肺不张以及肺炎等并发症。
3.2基本的护理干预首先,医务人员应该耐心对待入院的骨科手术患者,通过有效的双向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并讲解手术必要性及基本过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都必须遵循“准确、轻柔”的基本原则,避免因为迁动过度而刺激创伤部分,从而加重疼痛。并注意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妥善保护骨折部位的肢体。其次,患者术后在卧床休息时,应该尽量保持舒适的,并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的基本控制方法。同时,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不是存在较重的疼痛感,一旦发现应该给予相应的止痛方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保持骨科手术患者所在病区环境的整洁以及安静,可以嘱咐至亲家属陪伴左右,给予患者亲情方面的支持。可以构建氛围良好的病室环境,交流感受与经验,让乐观开朗的患者感染其他患者。
3.2药物及物理的护理干预医务人员应该正确及时应用镇痛药,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止痛剂,中度以上患者单独或联合给予适当的止痛药,但必须注意的是:采取预防性用药必须要控制剂量大小,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用镇痛药前需及时了解病人的疼痛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止痛药, 以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同的药物在使用方式上也不一样,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同等剂量的药物要保证疗效,不得出现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异常状况。同时,可以借助于物理方法进行止痛。比如:应用冷、热敷, 理疗法等,均能减轻疼痛。另外,理疗、推拿止痛在临床也广泛应用。
总之,骨科术后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准确、及时、可靠、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患者术后疼痛,保证机体迅速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