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业报告范文1
作为安徽第一份城市周报,《今报》走过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一年。一份报纸要在城市立住脚,必须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独特性是《今报》的生命,创新求变把握市场的脉搏更是《今报》经营的必由之路。面对成熟的日报和都市报的挤压,《今报》在内容的独到与精致上下足了工夫;而在发行上的创新思路和举措,更是《今报》获得发展的一大基石……
值得称道的是,《今报》在创刊后短短8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盈利,这在新的报业竞争环境里,确实是一个奇迹。她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在创刊之际就果断实现行业广告制则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此作些探索。
广告招标
2007年8月,《今报》正处于紧张的创刊筹备期。新的报业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实现广告经营的突破,这一媒体的生命线在拷问着每一个今报人。而这其中,作为《今报》总编辑的宁向东先生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办一份既叫好又叫座的报纸,尽可能早的收回投资、甚至获得利益回报,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业绝非易事。正是此时,广告制进入了他和今报人的视线之中。
广告制,其原意是指广告主把自己的广告业务委托给广告公司去完成,广告公司站在客户的角度,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客户提供完成广告活动所需的一切服务。广告媒介通过公司承揽业务,公司处于中间桥梁地位,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媒介提供双向服务。
刚创办的《今报》需要更多的曝光频率、需要一个良好的广告平台去不断提高质量和竞争力、需要专业的经营团队出现在广告主的面前、需要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需要更多的资源进入……广告制的优点如此明显,今报人心动了,其后便以“今报速度”展开了行动。
在离创刊还有一个月的时候,2007年8月25日,《今报》在希尔顿酒店召开广告招标会。宁向东先生当时提出了句口号“让有胆量有智慧的广告公司共同见证今报的诞生和成长”。80多家广告公司莅会,房产、商业、金融、美容、食品饮品、家居、医疗、旅游、教育等十个行业纷纷被广告公司投标。在报纸还没有创刊,10个行业的广告却被出去,广告招标会取得圆满成功。这就好比产品还没制造出来,却被销售公司认购,不能不说是今报创造的又一个奇迹。引用央视CTR媒介总监姚林的评价:“这在中国媒体广告业未见先例”。
三赢市场
如果把行业广告制简单地理解为将行业标上价格进行贩卖,那就大错特错了。
广告公司与《今报》的合作是建立在对《今报》媒体特性和独特价值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
报纸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使报纸的功能由原来的信息性为主过渡到信息性、服务性、审美性、知识性相融合。信息性依然是都市类报纸的首要功能,而作为城市周报的《今报》,服务更显重要。都市类日报以新闻性为主,《今报》以资讯性见长。
资讯性,是《今报》区别于其他报纸的显著特点,也是经营重点。功能性,是《今报》优于其他报纸的重要部分。立足生活服务内容的《今报》,各种功能性版面既是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报纸经营的特色单元。功能性版面对于广告的吸附效果明显,时尚、房地产、汽车、化妆品、旅游、潮流消费等功能性版面成为《今报》广告增长最快的部分。这类功能性专版,与其他主流日报比较,在内容深度以及对于行业的亲和力,以及版面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受到了市场的认同。
按专业分工的原则,《今报》将广告业务委托给广告公司去做,从而集中人力、物力办好版面,提高媒体的质量和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与读者,而且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有这些广告公司和今报共同开发市场,有效地降低了一份新办报纸的风险,增强了今报的现实竞争力。
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今报》摸索出了与广告公司合作的新颖模式和思路:从市场定位和产品特性上,服务性是今报的鲜明特色和内容特质。这种服务性,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服务,更强调媒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现在报纸内容上,编辑中心与公司紧密沟通,共同策划各种专辑或特稿,力求达到读者、广告主和报社三赢的目标,这就从源头上使内容为读者和广告主“量体制作”,使服务性得到了深度体现。
实行行业广告制,并不意味着《今报》的经营完全外包。《今报》广告中心还要承担着与广告公司的业务对接和服务工作。要做两个工作,一个就是流程上对接服务,协调广告与版面;第二个是服务广告公司,主要是针对广告公司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服务。我们的客户不是具体的广告主,而是广告公司。
广告制的实行,使《今报》在创刊的第一年里规避了广告经营风险。因为其在招标确定广告公司时要求广告公司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广告任务,同时要交纳保证金。如果广告款逾期不到,广告中心就要向广告公司预警,扣掉其保证金作为滞纳金,这对规避《今报》的广告经营风险尤其是广告到款风险有着极大的好处。
探索思考
实行广告制一年来,可谓大浪淘沙,一些对《今报》特性有着更深理解、善于经营《今报》媒体价值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逆流而上,他们和《今报》一同成长,并对今报的未来发展前景抱有极大信心。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今报》所实行的广告制也将必然地做出适合报纸自身发展的调整。
环顾国内的同行,全国的城市周报的经营方式呈多元化,既有以广告制为主,又有以自主经营和广告制相结合的运行形式。
广告制推行较为完全的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的城市周报,如《申江服务导报》和《精品购物指南》等。这些城市的广告市场较为成熟,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较高,容易和报社达成报纸经营的战略共识。
但在具体运行中,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也在显露。比如双方在媒体的市场战略认识上以及对于报纸长期培养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处理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容易对于报纸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许多城市周报,包括《精品购物指南》等运行良好的报社,在广告运行中也逐渐采取几家公司分包的方式,选择若干家公司,分行业广告业务,并留下部分行业自主经营,这样,就使报社的经营自主性大大加强,有利于报纸的长期发展。
而在济南等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媒体整体经营运作能力和媒体战略投资意识的广告商很少,广告公司参与城市周报,往往是选择一两个行业,以包版或买断行业广告的形式,以获取短期利润为目的。因此,在这类城市,广告制的全面推行尚需时日。
从业报告范文2
[关键词]利润构成;营业利润;利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44-02
盈利能力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就会被看好,企业的发展后劲就更足,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会有保证,企业就能筹集到更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此带来公司股票市价上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探析利润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利润的构成分析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从利润表上可以看出,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部分组成,不同的利润来源及其各自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往往能反映出企业不同的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
(一)营业利润分析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利润,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因此,营业利润在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逐渐提高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原有的生产单一产品和从事单一行业经营的传统模式逐渐被多元化经营模式所取代。多元化经营模式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但在经营中也会面临许多风险:有些企业在经营中盲目跟风,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企业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主业和副业之分,有可能会造成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的尴尬局面,有的企业甚至会因此走向破产倒闭。因此,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一段时期内都应紧紧围绕着自己的主业来展开,由主业产生的利润应在利润总额中占较大比重,这样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业绩好,盈利水平高。
1.提高收入的可行性分析。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公式可以知道,企业要获得足够的利润,一方面要扩大收入,做到“开源”;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合理降低成本费用,做到“节流”。因此,要提高收入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的销量和提高产品的单价来实现,但市场本身就是一块蛋糕,每个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是相对固定的,因此,要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等,但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宣传费用的投入可能与销量的增加并不会成正比;另一个提高收入的途径是提高产品单价,提高单价最直接的影响是产品的市场销售数量下降,产品市场份额的降低,进而导致收入的降低。
2.降低成本费用的可行性分析。成本费用是企业为了获得利润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成本费用要做到控制合理。一个企业不能严格控制成本,降低各项费用,即便有再高的营业收入,也会被成本费用所侵蚀,形不成较高的营业利润。因此,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成本费用控制。形成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管理体制,对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销售成本进行多角度控制。但成本费用的降低不是无限的,对于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料、工、费如果无节制地降低,又会带来产品质量的下降,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产品的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在分析营业利润时,还应对营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的期间费用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降低期间费用的支出规模。
(二)利润总额分析
利润总额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两部分组成。对于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说,营业利润应该占利润总额的主要部分,而营业外收入对利润不会产生主要贡献,但也不能忽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如债务重组收益由原来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企业都可以由此获得巨额利润,提高每股利润;相反,企业固定资产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经营中因违约支付赔偿金和违约金作为营业外支出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除了在报表分析中关注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还要关注营业外收支净额,特别是收支净额为负数时,则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三)净利润分析
根据计算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盈利企业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这部分税款,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途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社会贡献的多少。从企业自身来说,它希望通过合理的途径减少税收支出,比如税收筹划来避税,但如何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同时又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问题。净利润是企业上缴所得税后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企业可以用它来偿还到期的债务,为职工发放福利或者是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剩余部分重新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剩余股利分配政策是较为理想的股利政策,因为它可以首先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有股利发放需求的这部分股东的权益得到保证,不失为企业的最佳选择。
二、利润的质量分析
利润质量(亦称收益质量)就是指利润的含金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净利润高表示企业盈利能力强,企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利润构成不仅存在结构问题,还存在着质量问题,对利润的质量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遵循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收益质量高的企业其会计政策应该是持续、稳健的。我国会计政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核算特点和差异性,因此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给企业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比如存货的发出就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类型等,它在满足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同时,也为企业调节会计利润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多企业通过频繁变更会计政策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依靠自己的分析,判断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合理,是否会对利润质量造成影响。
(二)企业的收入来源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从广义上来说,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利得)两部分。在进行收入来源分析时,应首先看企业的收入是主要来自于经常性业务收入还是一次性收入。健康的企业其收益应主要来自于日常发生的营业收入,而不应依赖于一次性收入。因为一次性收入缺乏连续性,比如企业利用资产重组、非货币性资产置换等获取的收益,这些收益不会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关注收入确认的真实性,有些上市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会虚增企业收入,一方面可以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能够发现;另一方面还要报表使用者有较强的会计知识,以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三)企业的现金流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是盈利,却没有现金支付能力,偿还不了到期的债务;而有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是亏损,却现金充足,不仅能经营运作,甚至还能对外投资。这是因为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企业现金的首要来源,与净利润相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够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在评价企业收益质量时,现金流量分析是非常有力的工具。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差异往往可以暴露出企业收益质量存在的问题。
(四)企业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后发表的意见,是投资人对企业收益质量能得到的惟一公正的评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四种类型。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则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持肯定态度,盈利质量较高;若审计报告中有异常的措辞,如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等情况出现,则表明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在报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报表收益质量令人怀疑。另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和报表审计人员,也说明财务报表的质量值得怀疑,收益质量令人担忧。在我国,每年的1月1日到4月30日,是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定时间,一般来说上市企业的年报披露越早,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越高。
吴继良:从财务报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参考文献]
[1]王秀丽.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2]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张新民.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从业报告范文3
[关键词]财务报告;偿债能力;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160-01
一、从资产负债表看财务的稳定性
偿债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来说,财务风险的影响会更大、更直接。因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时,债权人有权要求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并用破产财产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日常经营中要保持适度的举债数量,要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保证到期债务的偿还,减少破产倒闭的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发展。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越多,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越多,则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指标值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短期债权人利益的安全程度也越高。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高,又会导致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闲置,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一般认为,适当或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速动比率是1,则可以保证到期债务的顺利偿还。而对于长期债务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所有者权益比率越高,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正常经营就越有保障。相对于长期偿债能力而言,短期偿债能力往往对企业经营的威胁性更大、更直接,也更能体现企业资金筹集及运作能力,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从利润表看债务的保障性
众所周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是盈利,而盈利金额的大小及盈利质量的高低,不仅是评价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债务的保障性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贷款企业来说,无论借入的是短期资金还是长期资金将来都要按期还本付息,而本息的偿还需要企业在现在或将来占有足够的资金,盈利是企业最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的可持续性越强,则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因为相对于短期债务而言,长期债务需要企业在未来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本息,对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更高。
从利润表来看,企业偿债能力的衡量可以通过计算利息保障倍数这一指标来实现。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一般来说,利息保障倍数应当至少大于1,且比值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只要企业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就很小,如果企业在支付债务利息方面不存在困难,通常也就有能力再贷款用于归还到期的债务本金和利息。实际上,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盈利的质量越高,企业就会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债务的保障性就越强。
三、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支付能力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方式有很多,但最常见的也是债权人可接受的形式即现金偿债。因此,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小,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就越低。从企业债务结构来说,短期债务比长期债务对企业现金的支付能力依赖性更强,因为短期债务的特点是期限短、发生频率高、金额相对较小、偿还的及时性要求高;而长期债务的特点是期限长、发生频率低、金额较大、未来偿还能力要求高。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债务也会逐渐变成短期债务,一旦到期,就会产生巨额的资金需求,对贷款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一个考验,只有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能够满足这两种偿债需要时,企业才有可能持续经营。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企业的支付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到期债务偿付率与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来衡量。到期债务偿付率是企业当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本期到期债务总额之比,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每1元到期的债务有多少现金流量金额来保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偿还企业债务的真正来源,因此,到期债务偿付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负债总额之比。该指标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其全部负债的满足程度,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大小,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强。
从业报告范文4
据统计,维修行业近几年汽车保有量,维修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如下图:
目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技术素质还不够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众多维修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对厂房,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换代之后,很多国内汽车维修企业的人力资源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才比例低、工资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等等。因此,“人才难得,人才难留”这是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亟待的问题摆在了行业和企业管理者的面前。
为推动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行业全面的发展,我委托几个同行的管理者对目前永嘉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对12家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220名相关人员自然状况的调研,,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企业岗位设置和相关培训等基本状况。
一、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分析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全员比例为38.5%,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占51.5%;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文化水平层次的结构比例为4:5:1。维修从业人员的文化结构水平偏低的问题是个不争的事实。另外,通过调查也表明,无论是汽车维修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还是技术工人队伍都存在着人员知识老化,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缺失的共性问题。
二、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和结构状况。现代汽车结构的发展,维修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催生了一些新的智能型且复合特征的岗位。例如:机械维修和电器维修两个技术岗位复合而产生的机电一体化的岗位,已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个新型的岗位,主要对入场车辆故障情况进行检测和诊断,为确定维修作业项目和后续的生产安排提供依据;对修复竣工出厂的车辆进行检查,确认故障排除情况或鉴定维修质量。
三、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接受培训的情况。技术和管理人员总体的受训率达88.7 %左右,其中接受过专业学历教育者占17.8%;接受过任职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或岗位培训证)培训者占48.2%;接受过主题(例如汽车维修新技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及其他主题讲座等)培训者占24.7%;接受过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比例为9.35%。技术人员中接受过学历教育者占19.54%;接受过资格培训者占到54.91%。通过调查表明:75.3%的人员认为现行工种的分类和岗位设置标准已不适应现实维修生产的需要,相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对现行业培训的评价方面,有58.3的问卷认为培训收费过高且盈利为目的;37.6%的认为职业培训内容重复和不适用。高达80%以上的问卷对职业培训的师资和教学手段评价一般和表示不满意;46.5%和30.3%的认为培训市场混乱和人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一些机构培训无目标,教学无大纲,教材不统一,师资素质低,考试,考核走过场,滥发证书等);44.95%认为职业培训机构不足;26.52%认为生产压力大,抽不出时间学习;同时,在问卷调查中,从业人员大多希望做到生产与学习能够相辅相成,而且生产学习能够两不误。有76%的问卷把结合岗位边干边学作为首选方式。有近60%的认为,在有些情况下采取脱产学习也是必要的。有17.6%的人员认为提高学历的主要途径是以入校学习方式为好,认为函授进修方式的占21.2%.此外,有26.4%的认为自学也是提高自身学历方式。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培训情况。目前的培训资源总体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力量从量上能够满足要求;但从质上。无论从培训的方式和专业的分类模式都存在着与现在汽车维修企业不相适应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总体来说,当前汽车维修业仍处在人才缺乏,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分析从业的构成,接受过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不过;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除一些大的集团用高薪吸引了一些人员,其他小维修企业还是很少的。目前,二三类汽车维修业户的从业人员的主体大都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其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
总之,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行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汽车维修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多是受益于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以及行业自身就业的吸引力的提高。这些外部条件,将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的技能结构和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也为在行业中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础。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实现从业人员队伍的较高文化素质的构成,如何加快提高现有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快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加速新专家群体的形成,是关系到汽车维修行业和维修企业实现现代化,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并且求的有效地解决。
相信通过努力,今后几年,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队伍将能够以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为前提而发展壮大,并将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涌入到汽车维修行业中。这类群体队伍的不断壮大,将会更好的在行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客户提供更加规范和满意的服务。
关于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本)
亲爱的维修行业的同仁: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调查,为能让社会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能更好的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在此,我们将认真听取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以下调查问卷。
请您在符合情况的选项前打勾(√)或填入相应的内容即可。
1.请问您的最高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 ()职业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及以上
2.请问您的家庭背景?
()农村 ()城镇
3.请问您所在的企业有无对您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有 ()无
4.请问您有无接受过相关的维修技术的技术培训?
()专业学历教育 ()任职资格证书培训
()汽车维修技术主题式培训 ()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
5.请问您有无意向参加学历教育?
()有 ()无
6.请问您觉得什么方式是您最能接受的获得学历的途径?
()参加职业机构 ()脱产教育(函授)()自我学习
7.请问您不能参加职业培训的因素是什么?
()没时间 ()经济基础不足 ()根本没想过
8.目前的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收费高 ()师资素质低 ()滥发证书
从业报告范文5
第一部分:广告与营销战略之“三纲”——广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
(一)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广告以目标市场战略为纲
目标市场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集中企业的主要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使企业在这些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形成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产品优势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一个消费者能否成为某产品的消费者,受其年龄、家庭生命周期、收入、生活方式、追求的利益、教育程度、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正确加以筛选 ,才能事半功倍,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不把消费者加以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必然是:什么都想抓,最终什么也抓不到。
和目标市场战略相对应,广告成功的根本在于有的放矢。广告必须符合目标市场战略,广告的格调、语言、画面、音乐及营造的氛围都必须符合目标群体的文化和审美需求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广告投放的媒体和时间也应该符合目标群体的收视和阅读习惯。绝不能为了广告而广告,闭门造车,孤芳自赏。
很多人都攻击脑白金的广告恶俗,但其销量却让人大跌眼镜。实际上根据脑白金的目标市场战略,脑白金的广告根本不是拍给自命高雅的人看的。只要能打动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广告,就是好广告。
(二)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广告以营销组合战略为纲
营销组合战略,不是对营销的要素进行简单的组合,而应该是有机地整合传播。“营销即是传播,传播即是营销”的观念已被营销界广泛认同。 “整合传播”是研究如何向别人高效地传递信息,从而改变人的认识和行为,最终达成销售目标的理论。
整合传播重在“整合”,即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手段的选择和组合。整合传播,其关键在于决定向谁传播(传播目标的选择和组合),传播什么(传播信息的选择和组合),以及如何传播(传播渠道的选择和组合)。向谁传播属于目标市场战略的范畴,而传播什么及如何传播则是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政治权利、公共关系要素的整合。
广告作为整合传播的一种手段,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起到和消费者有效沟通的作用呢?主要是要做到两点:
从业报告范文6
一、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虽然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建阶段,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概念及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但其在国际上却经过漫长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日渐完善,并成熟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是由隶属于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委员会提出的。1992年9月,COSO委员会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改。这份报告堪称为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为关注内部控制的各方提供了一个普遍认可、内涵与外延统一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和评价方法。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内部控制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内部控制仅从会计、审计角度研究的狭隘性,扩展到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的治理,从一个更高、更系统的角度给出了内部控制一个框架体系。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3项目标和5大要素构成。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地确保:(1)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对适用法规的遵循。这三大目标满足不同的需要,以便有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同时也说明了内部控制是用来取得多种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内部控制目标的提出为企业提供了比较一致的标准,以便各企业能够评价其控制系统和决定如何加强控制。
内部控制的5大要素包括:(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2)风险评估(Risk Appraisal);(3)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y);(4)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5)监控(Monitoring)。
COSO报告所提出的3大目标和5大要素是紧密相联的,内部控制的要素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两者共同构成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这个框架是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与沟通为载体、监督与控制为保证的。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
COSO报告的理论对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起了非常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应以前瞻性和务实性原则为指导,把西方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框架才能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引导企业向更好、更高的管理方向努力和发展。
(一)确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体系首先必须确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应该能合理地确保:
1、实现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经营的效率是根据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而言的,经营的效果是根据实际产出与预期计划的产出比较而言的。企业要达到这一目标需涉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社会文化等“软环境”,涉及到企业经营过程的详细分析,同时也涉及到确定经营效果的考核和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例如一些表面上看来不是财务上的风险也要加以考虑,如防止涉及法律诉讼、避免公众形象受损或在公众中处于窘迫的境地,虽然起初的影响好像与财务无关,但这些风险最终可能会对财务产生影响。所以在内部控制中增加非财务目标,其目的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与企业遵循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市场行为的现代企业形成了以经营者为一方和以投资人、债权人、企业职工等为另一方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受托人是企业的代表,而委托人则表现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集团。企业的外部关系集团都有资源对企业投入,他们理所当然地关心企业的产出――除保值外还应增值。企业只有经营有利,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职工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报酬并期待企业继续发展。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对外信息的提供与使用也是分离的,企业外部关系集团并不能随时查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于是在企业财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便出现了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通常是由法律、条例等做出企业必须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规定。这些规定带有强制性,因为它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企业中委托人与受托人权责对等关系的内在需求:资源所有者赋予经营者自主使用和处置投入企业资源的权力;经营者则承担向委托人(外部集团)定期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因此,内部控制的目标还应包括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保证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要素是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要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构成要素。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强调“软控制”的作用,即精神层面的作用,如管理风格、管理理念、经营哲学等。它支撑着整个内部控制框架,是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因此,要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首先必须完善控制环境,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品德、确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与权责体系分派体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制定务实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2、全面评估企业的风险。一切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因素都是风险,每个企业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内外部风险都将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不分析风险而想实现有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评估风险就是分析和辨识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经济管理环境发生改变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特别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谨慎注意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后果,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国外常用的“SWOT”的风险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即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与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变化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优势
(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只有在生存环境调至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辨识风险之后。企业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对所涉及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以减少损失。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企业的指令得以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是企业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控制活动的制定过程是复杂细致的过程,包括科学适当的交易授权控制、流畅合理的业务程序控制、完整及时的业务记录控制、严密适用的财产安全控制等。
4、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控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要素。信息沟通与交流存在于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使员工得以搜集和交换为开展经营管理和进行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如果说组织结构是企业的骨骼系统。那么信息系统就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是企业保持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中介,企业内部分工、部门和权限划分、工作评价、关系协调等都要依靠信息沟通。可以说,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其经营状况和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其整体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企业要搜集可靠、及时、有用的信息,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渠道。
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控制度能够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控制,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则担当着这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