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指导意见

产业指导意见范文1

一、我省*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省是首先开发*药品和保健食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省份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已形成了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目前,全省*类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年销售规模近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十几亿元,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的拳头产品和中药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重要成果。

一是*率先实现人工栽培,形成“公司加基地”为主的种植模式。*系兰科石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主要生长于海拔1600米左右的山地半阴湿岩石上。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列为保护品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在国内率先进行组织培养及人工栽培研究;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率先成功实现人工栽培,并形成规模化种植。随后,浙江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研究单位及部分企业继续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使得*的人工栽培成活率和亩产量稳步提高,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为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保障。省农业厅牵头制订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无公害*》,2007年5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并实施,该标准对促进*的规范化种植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到2006年底,全省有36个单位(农户)在省内建立了46个*种植基地,占地面积7千余亩,种植面积5500余亩。一些公司还在云南思茅、德宏地区建立了*种植基地。

二是*相关产品得到开发,形成较大市场份额。1993年,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以*为主要原料的铁皮枫斗晶,之后省内其他保健食品企业也陆续开发了*胶囊、铁皮枫斗颗粒、铁皮枫斗胶囊、铁皮枫斗茶、铁皮枫斗浸膏和*软胶囊等数十种产品。涉足的生产企业迅速增加,以*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热销于市场。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中心数据显示,全国以*(枫斗)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30家,产品有40多种;而我省*生产企业达20家,产品有30种,其中已经投产的生产企业有15家共23个品种,初步形成一个具有浙江特色、保健医疗效果确切、新兴的*产业群。

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原料生产方面。一是由于*种植难以普及,*原料产量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缺口,部分企业只能以原料供应量来定生产量,*原料生产和供应尚不能满足保健食品和药品生产需要。二是由于各企业间的*原料及不同批次的原料存在品质差异,并且缺乏统一的种植和采购质量控制标准,使得以*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的质量管理难度加大。三是部分生产企业对*原料投料把关不严,有的甚至以次充好或用非*进行投料,导致一些有问题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形象。

(二)产品生产和质量方面。一是*类原料缺乏科学、可控性强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手段。目前,以外观性状鉴别*原料和以粗多糖为主要指标鉴别产品的做法,既难以辨别制成品中是否含有*成分,又难以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各级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缺乏*专属性的检验方法,给鱼龙混杂以可乘之机。二是*类产品的标识和声称与内在品质不一致。一些标识为*(枫斗)的产品并非*,而是其它种类的石斛产品,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三)监督管理方面。管理体制不顺,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管理乏力。以植物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其质量不仅取决于生产质量的控制,也取决于原料质量。但目前从种植源头到加工生产直至终端销售,分别由农业、经贸、工商、质检、食品药监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职责不明,责任不清,越位和缺位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省*产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原料的种植和生产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产品创新、质量可控、品牌效应明显,热销国内药品和保健食品高端市场,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争取到2010年,种植基地面积达8000亩以上;产品销售产值达7亿元;培育销售产值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4家。

(一)完善*种植业的管理

1、着力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充分发挥杭州、金华、台州等*主要产区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和配套的组培苗培育规模。

2、推进品种认定和基地GAP认证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开展*品种认定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食品药监部门申请GAP认证。省经贸委、科技厅、农业厅等部门,对*种植品种通过省级认定和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的生产企业,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3、强化种植基地管理。加强对新申报*类保健食品品种植基地的核查,严把产品注册审核关,对无基地来源的产品申报不予受理。企业在建及新建省内外*种植基地,应向省食品药监局备案(含建设地、规模、技术等内容)。建立种植基地的有关信息档案,加强日常监管。企业进行加工生产,不得使用未经备案确认的种植基地的原料。

(二)加强技术攻关和质量管理工作

1、推进*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一步提高种苗的大田成活率和亩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扩大种植面积提供技术保障。

2、加强*质量标准制定及检测技术攻关工作。支持企业联合科研单位从性状、显微、DNA分子以及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等方面开展质量标准难题攻关,研究制定一整套质量标准。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大对质量标准研究的支持力度。

3、加快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进一步开发*系列新产品,开发不同组方成份、不同剂型、不同价位的保健品,满足百姓用药和保健需要。应用先进适用的提取加工技术改造传统提取加工业,提高*提取加工水平和质量水平。

4、严格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建立严格的生产原料采购、生产记录、产品检验等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台帐。

5、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品牌。重点培育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武义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及品牌,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作用,带动周边企业和农户发展种植产业。

(三)严格对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管

1、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严格实施GMP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建立日常的动态管理制度。

2、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产品标识、广告的管理。对外省企业的产品,销售单位要主动索取具有法律效力的品种来源鉴定报告等证明文件。工商、卫生等部门做好*产品流通环节的日常监管工作。

产业指导意见范文2

一、设立财产集聚区开展专项资金

从2010年起,市财务每年布置不少于1000万元的财产集聚区开展搀扶资金,每年年关依据全市财产集聚区综合审核状况,对位居前列或位次前移较多的财产集聚区,接纳以奖代补的方法予以奖励。奖励资金首要用于财产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的建立。

二、完美财产集聚区财税分红体系体例

为鼓舞全市财产跨区域集聚开展,统筹各级财务既得好处,财产集聚区之间及其以外的企业依照市当局确定的财产集聚区划分类别及开展偏向互相调整进出后,执行审定基数、超收比例分红的治理方法。以企业搬家前三年交纳的税收及附加当地留成局部的均匀数为基数,基数局部属企业原从属财务,超基数局部由企业原从属财务与企业新迁入的财产集聚区财务按5:5比例分红。

三、加强财产集聚区投融资公司本钱实力

积极争夺省财务设立的搀扶重点财产集聚区开展专项指导资金,支撑重点财产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立。2009年,市财务整合各类专项资金800万元,支撑重点财产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立;

各县(市)都要响应布置财务专项资金,向财产集聚区投融资公司注入本钱金。不时扩展财产集聚区投融资公司本钱金注入起原,鼓舞将财产集聚区的根底设备存量资产划转、受权运营,以及财务积年投入所构成的地盘、路途、规范厂房等各类可用于典当的什物资产注入投融资公司。

四、支撑财产集聚区严重项目建立

市财务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林业生态建立资金、中小企业开展资金、科技研发专项资金、严重项目支撑资金等专项资金,一致前提下优先布置财产集聚区的项目。对财产集聚区建立具有较强公益性和示范带举措用的效劳业项目,布置效劳业开展指导资金赐与恰当补助。对财产集聚区成功引进的严重招商项目,依照市当局有关规则布置招商引资专项资金赐与奖励。财产集聚区内运用中长时间银行借款投资的公益性项目,由同级财务赐与必然的借款贴息。2009—2012年,对入驻财产集聚区的项目,除中心规则的收费项目外,其他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概免去。

五、推进财产集聚区自立立异系统建立

做好财产集聚区内的高新技能企业申报、认定任务。对属于国度重点支撑的高新技能范畴且契合高新技能企业认定规范的企业,经相关部分同意后,依法享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财产集聚区新设立的国度级和省级研发中间,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经费赞助等方面赐与优先支撑。对财产集聚区内的企业因为技能提高等缘由,固定资产需加快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许采用加快折旧的方法。具体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企业购入契合抵扣的固定资产,归入增值税抵扣局限,支撑企业扩展投资。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财产集聚区内企业开拓新技能、新产物、新工艺发作的研讨开拓费用,未构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时损益的,在现行规则据实扣除的根底上,依照研讨开拓费用的50%加计扣除;构成无形资产的,依照无形资产本钱的150%摊销。

六、加速财产集聚区公共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系统建立

积极争夺国度、省财务资金,优先布置财产集聚区内路途、环保、通讯、消防、渣滓处置和水电气等根底设备项目建立。财产集聚区内的企业从事国度重点搀扶的公共根底设备项目所得,契合税律例定前提的,经税务部分同意后,依法享用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支撑财产集聚区完美寓居、贸易、教育、医疗、绿化、产物检测、市场买卖等公共效劳设备,财务搀扶资金优先向置办和更新公共效劳设备的项目倾斜。

产业指导意见范文3

为加快推进我市三轮车、摩托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三轮车、摩托车特色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产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为目标,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发展平台,按照“产业聚集求发展、龙头带动创名牌、行业优势增效益”的要求,坚持鼓励发展和规范提高的原则,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整合步伐,强化整车装备和零部件产品生产管理,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我市三轮车、摩托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发展目标

到20**年底全市三轮车、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整合至7—8家,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辆以上,实际年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到20**年,全市整车年产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同时,三轮车、摩托车零配件加工企业有较大发展,三轮车、摩托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发展措施

(一)加快推进企业重组,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一是鼓励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与国内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合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争取早日实现准入。二是鼓励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合作、参股、入股等形式,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7—8个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三是通过贴牌生产、委托加工的形式,使未列入准入公告的企业实现合法生产。四是鼓励三轮、摩托企业做大做强。从20**年起,市政府对重点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奖励和税收优惠,凡年整车生产量首次达到10万、20万、30万、50万辆,且年纳税额在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并在三年内分别补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五是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拼装三轮车、摩托车及零部件行为。市工商、公安、质检、供电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三轮车、摩托车市场秩序的违法生产行为,规范三轮车、摩托车生产市场,为三轮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快三轮车、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打造三轮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经营原则,以建设标准厂房和装备先进生产线为重点,不断加大岳滩三轮车、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三轮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对入驻集聚区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优先安排贷款,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优先用于进入集聚区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从20**年起,凡在集聚区新上和扩建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项目,且按项目计划书如期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2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奖励该项目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3000万元(含2000万元)的,奖励该项目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5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奖励该项目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奖励该项目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且按计划如期投产的,根据情况给予重奖。

(三)围绕重点三轮车、摩托车企业招商,着力完善三轮车、摩托车产业链条。依托现有三轮车、摩托车重点生产企业,积极论证和谋划一批三轮车、摩托车后桥、仪表、油箱、减振、轮毂、发动机、轮胎等产业项目,制定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于招商引资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3000万元(含100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到50%以上的,奖励该项目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5000万元(含300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到40%以上的,奖励该项目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1亿元(含500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到30%以上的,奖励该项目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达到市委、市政府要求工期进度的,根据情况给予重奖。

(四)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凡获得**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三轮车、摩托车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引进拥有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的,适用上述奖励标准。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在国家级主要媒体做广告的,市财政补贴其广告费用的10%(总额不超过10万元)。新晨

(五)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新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建立国家级实验室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产品,且当年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

产业指导意见范文4

为深入推进我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更好地发挥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与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突出主要农作物和优势产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做到节本增效。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任务目标。

在街道和镇分别建设小麦和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各1处,辐射带动包括等9个小麦、玉米主产乡镇(街道)高产区10万亩。

小麦实施“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在每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攻关示范方。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指标600公斤。高产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100%。辐射带动1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95%以上。

玉米实施“十、百、千、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在每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千亩高产示范片。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900公斤/亩,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量指标800公斤/亩,千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指标700公斤/亩,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指标600公斤/亩。辐射带动1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高产示范区内耐密型高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8%以上,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使用率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均达到100%;10万亩辐射带动区内耐密型高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各有关乡镇(街道)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一是要严格执行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是要抓好对农民种粮的引导和指导,把国家和上级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是在种植业内部重点处理好粮、经争地的矛盾,通过大力推行间作套种等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一是要围绕增强我市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二是要进一步普及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成熟技术,不断提高全市新品种、新技术入户率。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加对农业技术培训经费的投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三)优化粮食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种粮效益。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粮食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一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加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扩大适应我市自然和生产条件的优质小麦、玉米品种,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区域布局,增加对优势产区的扶持,稳定优势产区粮食播种面积。正确引导农户在承包期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使耕地适当向种粮能手和种粮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种植。

三是积极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粮食转化和深加工,实现粮食生产多次增值。

四是积极引导农民增强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竞争观念,发展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通过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种粮收益。

五是认真抓好对粮食生产的服务工作,制定粮食发展指导计划,发放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引导农民积极种粮、科学种粮;坚持抓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供应,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为种粮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户优化结构,适应市场,真正实现粮食产品的优质优价、增产增收。

(四)抓好粮食高产示范样板,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市里重点抓好、万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片。各有关乡镇(街道)也要根据各自实际,以小麦、玉米为重点,至少抓好一片千亩以上高产示范样板田,并要根据农时季节,及时组织农民群众进行现场交流、观摩和培训,以充分发挥样板田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粮食生产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业指导意见范文5

为帮助高载能企业渡过难关,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我州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确保全州年度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经州人民政府研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请予遵照执行。

一、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目前的市场形势是全球性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对我们来说,既是困难和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各生产企业,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积极应对。

二、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扶持企业渡过难关。一是从售电环节上支持。供电部门同意预缴电费的方式,由原来的以1个月为期调整缩短为7天为期预交电费,以减轻生产企业资金压力。高载能企业当月结算出现资金困难的,可用企业生产产品作抵押,企业所在地政府担保;对基本电费缴纳,由原来的生产企业一年一次申报,改为按月申报,据实结算;功率因素据实核定。二是从技改资金上给予支持。州、县两级财政对10-12月份保持开工生产的高载能企业,给予特别的技改资金补贴措施,具体的补贴金额为:工业硅350元/吨、硅锰合金200元/吨、电解锰200元/吨、电解铝700元/吨、氧化铝200元/吨、磨料100元/吨、黄磷150元/吨、电解锌700元/吨。具体补贴办法为:按企业税收征徼单位划分,属州级企业由州级负担;属县市的,由县市自行负担。结算方式:按月结算兑现。三是从信贷上支持。金融部门要分别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支持企业流动资金借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县市要把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起来。要通过专项资金的建立,解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企业电费结算暂借、企业贷款担保平台注资等具体问题,帮助企业解困和发展。原则上要求各县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要达到300万元以上。四是继续加大煤、电、油、运的协调力度,继续做好矿权配置、生产原料配置和生产要素配置,向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倾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各生产企业要千方百计坚持生产。当前,各生产企业要有闯难关的信心和勇气,要把困难转化为机遇。要通过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实施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综合措施,实现减亏增效;要通过组建企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测算和成本控制分析,全力支持企业正常生产,并对坚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在今后行业准入、技改扶持和其它政策优惠上予以倾斜;对消极放弃竞争机会,以停产作为应对手段的州内企业,将不再列入扶持名单。

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鼓励辖区内工业企业坚持生产。既要从财政、信贷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又要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把关注企业生存、扶持企业渡过难关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降耗、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落实好培育、扶持、发展工业企业的针对性政策措施。

产业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建筑业 低碳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056-02

一、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后,经过“六五”至“十一五”30年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产值得到了惊人的增长。与1980年相比,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及“十一五”后期,建筑业总产值分别是1980年的2.35倍、20.19倍、43.56倍、120.42倍,264.4倍。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75864亿元。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1988年以来,除了在治理整顿时期和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5.5%左右,大部分省市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8%,部分地区超过了10%。建筑业在相当多地区成为本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税收贡献突出。2009年,由于4万亿元投资对建筑业的初次拉动作用最大,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7%,创历史新高。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建筑业的高投入与低增值性

建筑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 其生产也需要其他部门投入大量的资源。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建筑业在生产中投入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产品最多;其次,是投入金属产品制造业产品;第三,是对劳动者的需要。这三者是建筑业的主要直接消耗资源,这三个部门产品的投入量约占到中间投入总量的50%。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系统中众多的部门相关联。建筑业为全社会各个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消耗钢材、木材、水泥、玻璃、五金等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30000多种规格的产品,联系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比建筑业与其他行业部门的投入率和增加值率,能够反映建筑业的增值能力水平。根据近年来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投入产出数据,增加值率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2002年为0.639385,2005年为0.6153393。其次,是农业,同期分别为0.581917和0.5864551。相比之下,增加值率最低的是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同期仅为0.173766和0.826234。

建筑业属于增加值率较低的行业,同期仅为0.234396和0.2556999,而中间投入率则高达0.765604和0.7443001,是典型的高投入、低效益的行业。由于当前建筑业的增值能力不强,未来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本行业盈利能力将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建筑业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

三、建筑业能耗规模

1.建筑业新建规模及能耗。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住宅为例,“十一五”以来,我国年均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4226万立米,年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419万立米。据初步测算,我国住宅使用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27%;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建筑能耗占了全球总能耗的50%以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还有上升的趋势。

2.行业能耗预测。本文选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施工房屋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镇新建住宅面积、水电风电核电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共8个初始指标。

结合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理论对与建筑能耗有关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新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

选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并计算因子得分,建立公因子F为因变量、原始变量X为自变量的因子得分模型:

Fj=βj1X1+βj2X2+…βjpXp j=1,2…,m

最终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

本文将1980~2007年的建筑能耗及其影响因素指标共28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选取1989年,1998年及2007年的三年的数据作为模型的测试样本,其余25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Levenberg-Marquadt反传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其中目标误差goal=1e-010;最大循环次数epochs=1000;学习速率LP.lr=0.1;显示间隔次数=25。为得到输出结果,通过Y=Sim(net,p_test)进行仿真,网络输出结果为:T-test=(0.1704 0.3936 0.8429),建筑能耗的实际结果为:Y=(0.2256 0.3263 1.0000),可以看出最大的误差仅为0.1571,在合理的范围内。

利用该模型,对2009年统计年鉴中缺失的2008建筑能耗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各指标数据预测得到2008建筑能耗约为45571万吨标煤,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排放因子,按一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排放CO2量为2.66吨,排放NOx量为10.50kg,可知2008年预计由于建筑能耗而产生的CO2量为121218.86万吨,NOx排放量为478.49万吨。按照我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规模,预计“十二五”建筑业的行业能耗将达到年均61101.47万吨标煤。

四、“十二五”建筑业低碳经济的规模效益预测

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对低碳经济挑战”是“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基本战略之一。随着社会各界对建设项目建造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外部约束加大,产业素质提高成为今后行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建筑业必须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及材料。对此,建筑业企业必须制定建筑低碳经济应对战略,在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的指引下,尽早全面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政策,并引导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形成。

在此环境下,根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依据改革开放30年的建筑业统计数字预测,年均新建城镇住宅规模将达到年均8.8亿平方米,可带来年均节能效益:节约标准煤39715.96万吨,减少CO2排放量105644.4万吨。

五、结束语

建筑业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建筑业的高能耗致使整个行业的增值能力很低,我们应当看到建筑业向低碳转型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及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在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建筑业必须拿出切实可性的对策,以利于其未来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园,张森森,徐旭忠.推广建筑节能的经济大账,2006

2.康艳兵.强化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政策建议.能源政策研究,2006(4)

3.林涛,谢立辉,刘小平.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应对措施.建筑经济,2005(7)

4.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葛哲学,孙志强.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 R200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档案管理情况

下一篇从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