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性格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性格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性格分析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策略;分析;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概述

(一)个性化教育含义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这样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获得发展,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天生就是存在差异性的。我国著名学者钱志良教授将人出现的先天差异原因归为三种,第一种是由遗传导致的差异;第二种是由于生命孕育导致的差异;第三种是产程导致的差异。而先天差异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兴趣的差异;四是性格和气质的差异。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且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差异为孩子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缩小差异的目的。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学生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学生坐在台下听讲。或者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课程当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扮演主导角色,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水平都不同,物理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同时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都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理解,物理教师在一旁发挥辅助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编写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小组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在开展物理小组学习之前,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长短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将其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后,每一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分别被安排不同的角色,并根据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变化,适当对角色进行调整,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彰显出来。初中学生在物理小组学习中,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个性能得到张扬。

(三)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物理水平采取的不同物理教学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对于物理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目标只要能够达到对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并能够运用其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就可以了。同时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让他们不再对物理学习充满恐惧感。而对于物理比较好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并且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的物理学习,同时还要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初中物理习题,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满足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实施个性化物理教学模式,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承认存在客观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制定出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物理教学方法。

作者:刘海涛 单位:梅河口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2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可视化分析 学习成效

我国英语教学在网络课程、移动学习、智能测评等方面近年来发展迅猛。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环境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探索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成绩,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

一、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全球化进程和频繁的国际交流推动着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同时也导致外语类教学消费的泡沫现象。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和英语增长和英语类考试泛滥的现状,导致了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规模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师资不足、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理论和实际脱离等一系列问题。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保障英语教育规模的同时,建设英语专业教材、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确保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大数据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体现在:开创教育理念的新思维新视角的同时,也给教育实践探索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数据记录学生学习的能力、效果、时间、水平、成绩、思维流程等,能够直接、具象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大数据系统,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分析,使得教师能更科学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也使得学生和家长能及时客观地了解个体发展情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着重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切面横向的评价,同时进行分析研究,查缺补漏,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实行定制化的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和教授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讲,以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变动数据为根据,横向细分考察点(听说读写译的子考察点)为依托,这样可以绘制出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模型,制作出来评分图,对比以前的评分图,可以实现对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并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前面所述一样可以绘制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价表,可以清晰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定学习记录档案,这不仅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引工具,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大数据分析法在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

1.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习群体中的分类应用。对一个学习群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考查点分别是基础综合水平、学生学习目标要求、英语学习薄弱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该四个考查点每个以满分100分计,基础综合水平时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做个全面客观的测试,可以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基础点进行测试,为考虑英语教学是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故每个基础点满分为20分,进行考察统计;学生学习目标要求是指根据学生当前状况,同时结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英语学习薄弱点主要通过综合水平的考查就可得出学生学习的评估结论;性格特点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该学生适合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上四个方面具体参考下面表格进行分类:

通过基础综合水平(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学习薄弱点、性格特点、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自己的学习水平,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这四个方面,将学生群体分成几类,清楚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地进行施教,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图表追踪,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大数据的评价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更加注重ρ生多方面的考核,对学生的了解更具有针对性,施教方法和教材的选用都能体现个性化,会更客观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群体从以上四个大方向的了解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前三个方面是从学生当前自身的了解,后一项是对其学习目标的确认,首先,在了解以上各方面的状态下,结合学生的基础综合水平高低将其目标分段实现,同时,结合其学习薄弱点,进行重点练习和学习,巩固以前基础,提升重点知识水平,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和练习方法,比如性格开朗具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更能在听说应用中提高知识水平,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读写和记忆知识方面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2.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中应用。

(1)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以单个学生为例,由评价老师组成评价小组,取平均值对学生进行横向切面的英语水平数据分析,评价表设计为:听(词0.2、句0.2、文0.2、逻辑关系0.3、习语0.1)说(发音0.5、断句0.3、语气语调0.2)、读(词汇0.3、句型0.3、语法0.4)写(词汇0.5、格式行文0.2、组织结构0.3)译(口译0.4、笔译0.4、速记0.2)。

通过以上表格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评分等级可以是上面模糊指标,也可以是精确的得分,通过建立科学准确的数学模型,可以轻而易举的展现出某一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上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目标要求拆开来用,针对某一或几个大类进行评价分析,最终可视化地得出学生英语水平表,之后针对学生的不足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和施教方案。按照英语水平数据分析评价模型表,就某一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考查得分用柱状图进行可视化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该学生的能力水平中等偏上,但是翻译水平很差,读写水平良好,听说能力一般,总体水平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翻译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经过分析,针对该学生教师首先着重从锻炼其翻译能力为重,制定专门能够提高翻译水平的施教方案和策略,同时注意对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下面再听力水平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哪些细分方面能力水低而导致该生的听力水平一般。以听力水平考查得分为例,

由上图可以轻松看出来该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一般,具体原因除在词汇方面表现良好以外,其他细分能力点的水平都很普通,在全文听力理解表现较差,对语句理解一般,全文逻辑关系掌握较差,英语习语的了解水平低,说明该生需要着重训练语句及全文的听力理解逻辑关系和英语习语的学习,结合英语听力能力的不足点,制定个性化学习和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同时从时间维度来看,可以隔一段时间对该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价,做出评分图,对比以前的评分图可以看出该学生的提升幅度和当前的能力水平,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和侧重点,优化调整施教方案。

四、结束语

“数据驱动社会,分析变革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时代所趋,更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所需。教育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降低学习成本,实现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鹏.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11-17.

[2]焦欣然.大数据时代下的因材施教[J].观察视角,2015,(6):72.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3

平面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美学、材料学、广告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大众传媒、电脑制作、印刷等等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在的平面设计教育,很难整合相互联系的所有相关内容。培养出的学生或许在某一方面学得不错,并能学以致用,但是单一的知识结构显然离社会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有差距。

课堂与社会互动不够

平面设计专业是社会实践性非常强,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学校很难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学校教学在面对平面设计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平面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本土培养的平面设计教师一直缺乏更加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本身就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又因为教学资源紧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授课任务繁重,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造成许多教师自身难以继续提高,又远离设计实践,再加上课程安排时间的限制,最终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标准的综合型平面设计专业学生。

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涵

(一)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

创造力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技能。平面设计的创新体现在设计思维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设计技巧的熟练性、工艺水平的先进性、展示效果的独特性等设计的方方面面。对于学习平面设计的本科生来说,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它能更直接地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初期,我们对西方平面设计教育是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缺乏对各种教育思想和经验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在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之前充分了解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再根据中国的特点批判地吸收,并且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和调整,建立有本国特色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平面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越是实践性强的科目越是不能忽视理论研究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会促进,相互提升的。不接触市场、不实践,难以从现实的层面了解设计;不重视理论建设,又难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设计对现实的意义和对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改革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研究。

(三)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实践教学改革强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协调。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讲授、作业、辅导等等,通过教师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具体的项目取代以前重复,零碎的作业,不同的科目老师根据不同科目的重点去辅导和评析,使学生能全面理解项目,又能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像《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涉及的相关课程包括《包装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设计》等,那么在课程的辅导和点评过程中让各科老师们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学一门课程的时候,他的收获是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而老师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思考。

(四)课堂积极走向社会

课堂贴近社会,一方面参加社会上的高层次比赛,以赛带练,做一些实战课题,充分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利用寒暑假到公司实习,邀请设计公司或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或者交流等。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老师们鼎力支持和辅导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平面设计比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紧密合作之下,同学们在全国各类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先后邀请了重量级的设计大师像靳埭强先生、吕敬人先生等来学校讲座,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一)实践课程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实践以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为主,主要把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一层次上,主要强调课堂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一般把技能训练分为:造型训练、操作技能和电脑技能三种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本科一、二年级。例如《企业形象设计》就有很多的先修课程是在一、二年纪必需完成的,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电脑制作》等,而且你在低年级掌握的相关课程情况和深入的程度将直接体现在后期企业形象设计作品的质量上。

第二层次——应用实践以创新实践和创意实践教学为主,主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这个时期需要学生开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熟悉各种设计和制作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这个阶段我们安排的更多的是一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有些课看似没有具体的结果,但是能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

第三层次——综合实践以社会实践的实训为主。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四主要是关注行业动态,进行就业体验和社会考察,带着实际项目参与到公司行为中去,完整地参与企业咨询、市场调研、文案撰写、项目设计等整个过程,为今后就业、创业提供综合实践能力。《企业形象设计》的毕业设计我们会积极联系企业的实战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创作。例如我们为王佐镇政府的“王佐旅游”项目设计了整套的视觉形象,学生们首先倾听了王佐政府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的讲话,然后亲临王佐镇作实地考察,最后回来进行创作。学生们感受很深,做得非常投入,多份作品受到对方的好评。这样的实际设计项目比起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的虚拟题目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作为职业设计师的专业性和职业自豪感。

(二)学科整合,加强交流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平面设计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打破平面设计作为设计专业一个短期阶段性课程的惯例,打破同一所学校中不同院系的界限,甚至学校间的界限,各院、各系都是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

(三)加强师资力量

首先作为平面设计教育者来说要认识更新,知识更新则是认识更新的具体工作。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则无从谈起。仅是“过去”的知识,也只能“生活在历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讯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是必要的,实践不但是学生同时也是老师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深化理论并运用于教学的途径。

另外,师资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师资队伍老中青良性分布固然是必要的;师资来源多样化自然是更可取的。师资尽数全职和传统做法的定编补缺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笔者认为:借鉴美国和德国经验,全职教师只需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行业专家聘为兼职教师,也可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高校的教授等。这样的师资组构更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例如邀请顶极的设计师来担任某一门课程的教授;定期举办讲座,让学生得以与社会上的专业精英交流沟通;老师们有组织的走出去交流访问,都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举措。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教师在高等教育中应当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定位,特别是在平面设计教育中,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志向爱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目前,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我们应探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如以《企业形象设计》项目为中心的方法,学生自组团队,模拟设计公司竞标的流程。教师把握好大的方向和步骤,并给予不同团队一些建议。在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为自己日后自学指明了方向。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4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被学校和社会所轻视的状态,这就导致体育教师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思想散漫,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表现随意,对一些学生的缺课、逃课行为也不予以批评教育,这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阻力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心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知道体育这门学科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能够以这种孜孜不倦的教学心理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有信心,最终确保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二、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5

目前的高职学生基本是95后的高中毕业生,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外语水平和语言学习的能力都在逐年提高。以往我们都认为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低、语言学习能力不强、对外语学习也没有兴趣等等。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轻视外语学习的现象也逐渐淡化。学生们反而认为学会外语对个人职业提升有很大帮助。外语学习的需求更加强烈。以我机电为主科的学院为例,通过在机械学院和电器学院两个工科类学院进行的问卷调查就能找到目前对外语学习的想法。,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信息化时代“产物”,对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在学习上的信息依赖也超乎我们的想象。在问卷的第二问题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要“提高词汇量”。这说明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有限的教材的词汇以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在高校期间的英语主要是词汇的提高和扩充。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方法把语法作为学习的重点显然是不实际的。但是如何有效提高不同专业学生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词汇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突出高职外语教学的独特性问题,我们把这一问题的解决放在“语料库”和“个性化学习”这个视角上。

二、高职外语的困境及利用语料库的新视角

1.高职外语教学的困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学习还是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蓝本,学生只要完成课本学习的内容,通过学期或全国外语能力(A、B级)考试,高职阶段的外语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完成高职外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A、B级考试,因此,教材内容多以基础语言学习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或媒体所选择的教学资料大多围绕所讲授的某个章节,某个片段,词汇和语料有限。而每个学校的专业多样且不同,一本英语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高职外语教学的另一个困境是课时有限,多数开设三个学期,还有的只有两个学期,周学时时数为4-4-2,有的是2-2-2,有的则是4-4或2-2。对外语没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在完成规定的课时后也就完成了高职阶段的外语学。但是信息化时代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挑战是我们关注的不仅在课堂还要在课下更要关注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外语需求。

2.利用语料库学习新视角

高职外语教学利用语料库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从多方面体现信息化时代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新视角。

(1)教学理念转变将语料库引入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TimJohns提出的“数据驱动学习”挑战了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传统外语教学,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其主要思想是指导学生从大量的真实的语言使用实例中观察、概括和归纳语言使用现象,自我发现语言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这是一种典型的“发现式的自主学习”方式,它使外语教学理念从关注“如何教”转变到了关注“如何学”,教学是为了“不教”而“教”。

(2)教学资源的转变。高职外语虽然历史不长但她也能与时俱进,经历了从传统的“书本到书本”到“书本加多媒体”,再到今天的“书本、网络多媒体和语料库相结合”的三个阶段的转变。作为新型的学习资源,语料库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为高职学生个性外语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学习模式揭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将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习惯运用语料库学习,掌握使用的方法,并通过语料库检索,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性”学习进而对掌握语法的规范性、词汇运用的特点等知识在自我学习中有了深刻了解和认知。满足个性化学习最明显的特征是弥补了高职外语有限的教材、课时等方面不利因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那些在书本课堂学不到的与专业相关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外语都可以通过语料库检索学习。

三、利用语料库是解决高职学生个性化外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语料库是按照一定的语言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语料库驱动下的外语网络个性化学习模式是指通过词汇或语法结构、语料库和语料库索引工具提供的语境共现、语料库的文本展现(部分有音频或同时有音、视频)、网络互动的有机结合为外语学习者提供自下而上(bottom—up)语言学习环境,改变单纯依靠教材进行外语教学的被动局面,解决了语言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多元化问题,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使外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1)个性化学习是信息化外语教学的核心

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巨大变化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形式等等都有新的变化。以前我们用过的很成熟的一套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在今天不一定合适了。而交互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式则代表了信息化时代的新的学习模式。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个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差异和实现教师有针对性指导的教学理念。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时代之所以是必要和可能的,一是信息时代所构建的学习社会化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按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形式,并且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体,客观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帮助不同。所以,在外语学习方面,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凸显出它的优势,学生可以用互联网、语料库等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个性化的学习。

(2)类别语言学的捷径

根据问卷调查明显看出学生对自身专业相关的外语学习要求很强。但高职外语有限的教材和课时无法完成学生后续的学习要求,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外语数据库来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我们有机械、电器、商贸、计算机等专业外语数据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词汇、阅读、基础专业知识翻译等资料等。而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则是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养成利用语料库的习惯并且会用善用,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高职外语语料库使用的特点与开发

早在语料库语言学刚刚兴起的20世纪60、70年代,该领域的开创者就开始把语料库在语言教学的应用作为语料库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为语料库对教学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应用,其中包括讲授有关语料库的知识,教授语料库探索的方法和利用语料库资源进行教学;二是间接应用,其中包括基于语料库编撰字典、语法参考书、教材,基于语料库和计算机来开发多媒体课件、语言学习软件和测试评估工具等。而高职外语语料库研究可检索到的最早时间是起于2009年,其研究的基础是在一般性语言语料库的基础上展开的。是从学习者(高职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的所谓“个性化语料库(IndividualCorpus)研究。是从学习者个体出发,按其发展目标和条件,在满足语料库构建的基本框架下,开发具有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语料库。其特点是规模小、针对性化强,操作灵活。是实用型语料库,而非研究型语料库。根据不同的专业建立相应的个性化语料库,如机械英语、电器英语、汽车英语、物联英语等与原始英语语料合成并进行自动切词,词性标注,句法结构分析标注,短文翻译等处理,形成具有不同处理层次,包括各种信息标注。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高职英语语料库的观察来把握语言事实,分析和研究高职英语语料库使用的规律,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

五、结束语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改 作文教学 个性化 表现 原因

一、新课标要求作文个性化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要求我们对学生个体及其在文章中的思想感的充分尊重,由千人一面的共性走向富有鲜活生命的个性,即作文个性化。个性化作文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方向。

语文新课标中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和教学建议体现了新课改中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可见,时代呼唤个性化作文教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呼唤个性化作文教学,大力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当前中学作文中缺乏个性化的表现

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说,“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当语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以灌输为方式,以应试为目的时,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创造性的人。笔者通过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作文个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命题随意,缺乏个性

教师凭自己的思路,拟出作文题目,让学生按照要求写作。这种主观命题的随意性,教师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有情可发,其实学生对所要写的东西不是很熟悉或非常生疏,远离其生活实际和心灵实际,结果泯灭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把写作看成是负担,根本无从谈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更有甚者,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进行密集而有目的的作文训练,如作文立意要紧跟命题形式,作文内容要正面、健康向上等等,在这样的统一训练中,学生只能抛弃自我,去适应这样的作文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泯灭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这也是考场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原因所在。

第二、作文指导重技巧,轻内容

现在的语文教师虽然也讲创新,但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却只在文法上下功夫,讲解作文离不开“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前后照应”、“红线串珠”之类,大讲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技巧。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对缺乏写作实践的学生来说,所谓的“技巧”、“秘诀”,如同屠龙之术,可望而不可及;学生作文时,“技巧”与“内容”脱节,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写出的文章有骨无肉,索然无味。这种技能训练虽然体现了题材系统化,但这种系统化是在设想学生生活时空中的各种不同的、有序的题材加以确定的,其训练目的要求同学生感性的、真实的生活相去甚远,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写作内容虚构,不真实。

第三、过分追求言辞华美

文字语言的表达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效果。有些教师过分偏爱文辞的表现,不是指导学生于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极力推崇词藻华丽,赞赏词句优美的文字,冷落质朴通俗的文章。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受到误导,写出来的文章只是无序的堆砌,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有的学生平时作文训练不用功,考试时背一些好词、好段以“备用”的不良作文心理―――搞万能开头 XX 例,万能结尾 XX 例,万能精彩段落 XX 段,背诵一些“放之四海皆行”的文字,在写作时不管什么样的文题都往里硬塞,这样的作文往往华而不实,给人以假、大、空之感。

第四、鼓励学生模仿套用

当然,模仿是创造的前奏,但思维粘滞于模仿,不在仿中求新,写不出“我”来,这样的文章毕竟是死文章。时下一些“作文快餐”、“作文导航”等参考书,把书上的、报上的、电视新闻中的资料汇集起来归纳成爱国篇、立志篇、节操篇、正气篇、修身篇、打假篇、追星透视篇、挫折教育篇、生态环境篇、见义勇为篇……然后要求学生高考时,写各类作文只能在这篇那篇中取材料、凑文章。有年高考,在四川考生中,生硬搬用初中课文《军人补鞋》的就有 100 来篇。像这样统一步调的训练,只能让学生丢掉“我”去适应,去入格而投奔“大众化”。这种认识的趋同必然导致文风的僵化平庸,即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如此作文,学生怎么能认识时代,融入时代,怎么能养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独特思维?这种统一步调、拼凑预制板的作文模式丢掉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使学生鲜活的个性凋零了,创新精神被泯灭了。

三、当前中学作文中缺乏个性化的原因

第一、历史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但其中有不少消极腐朽的东西,影响了民族性格的形成。最为典型的是“中庸”思想,它要求人们墨守成规,明哲保身,收敛个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恪守《四书五经》教义,并以程朱学派的理解为金科玉律,不许儒学生员有所发挥,其思维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方向和层次上,未能引出独特的发现和独创的见解。这种思想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身上仍时有体现。

第二、学科性质的片面认识

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可是,长期以来,忽视语文人文性、片面强调语文工具性的认识,导致语文教学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状况并没有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而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语文纯工具论的影响下,作文也被当作是工具,而非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正因为对人文性的漠视,以至于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模式化套路化的阶段,而没有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抑制了学生个性表达的发展,个性化作文无法找到孕育的土壤。因此,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明确地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作文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综合体现。

第三、写作主体个性的缺失

写作的关键是写作主体,中学作文个性缺失,主要还在于学生个性的缺乏上。学生个性的缺乏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被沉重的学习任务所扰,无暇进行阅读和课外练笔,更没有机会深入社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这就使学生失去了积累素材的途径,丧失了自我思考与体验的机会,迷失了真实的自我。有的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虽然他们也讲创新,可只在文法指导上下工夫,只讲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而忽略了韩愈所说的“养其根、加其膏”的工夫,也就是忽略了培养学生做一个“仁义之人”的工夫。这是教师不注意强化学生的人格意识造成的。

我们认识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找到了新课改形势下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缺失的表现,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秦训刚、晏俞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