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临床儿科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6-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也逐渐关注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1]。应患者的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护理观念转变。以前,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对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关注较少。而现在,患者开始关注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在真正情感关心患者,而不仅仅只是一纯粹商业关系。人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整体地、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从而使患者不仅能在生理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降低不适的程度。近年来,人们通过努力在人性化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则是通过小儿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来阐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就诊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执行,排除一些肺炎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1.3)岁。所有患者均在住院部接受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比较P>0.05,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进行静滴,每天1次,并连续静滴3天作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4天,再连续静滴3天为第2个疗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施行专科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按照观察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未给予专科康复等人性化护理。其余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照常进行,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
1.2.2 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实行专人专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洗手,同时确保给药时间间隔合理。对于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医生,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情保持舒畅。同时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治疗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采用Ridit分析,若P
2 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与仅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如表1所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如表2所示。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影响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治疗基础上外加人性化护理来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可以看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在儿科中护士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追求满意服务的良好理念,这也将大大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目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敏锐细致地觉察出不同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可以在每个病房内设立意见收集箱,将患者最真实的心声传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患者状态。总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儿科优质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朱红艳.儿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5):98-99
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7-01
在卫生部颁发的《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将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到了关键位置,该方案指出医院应改善临床护理服务、加强护士科学管理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的工作要求。其中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积极开展延伸服务等[1]。为积极响应卫生部要求,提升儿科护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我科针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发现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2±3.1)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4例,小儿营养不良7例。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即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4.6±3.3)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1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5例,小儿营养不良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则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3个条目,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加以调查(由患儿家长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如表1所示,观察组非常满意26例(61.90%),满意15例(35.71%),不满意1例(2.39%),患者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42.86%),满意15例(35.71%),不满意9例(21.43%),患者满意度为78.57%。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由科室内护士长统一组织,综合分析科室内的患儿数量、患儿患病情况、护士数量及护士综合素质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由专门的护士负责指定的患儿,即将具体患儿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护士长则主要负责监督护士的工作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护士对所辖病床的患儿均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护士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综合分析患儿生理、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护士除根据患儿病情,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应兼顾患儿的饮食起居习惯。按时跟进患儿的进食状况,指导家长制定营养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对因害怕疼痛或药物味苦,抵触接受治疗的患儿,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如可采取鼓励、暗示的方法,使患儿配合治疗。针对因病痛折磨,哭闹不停的患儿,护士可通过讲故事及播放适宜儿童的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创建温馨的家庭式病房也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为让患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护士可在病房内张贴儿童喜欢的画报和卡通图案等,床单也可选择粉色、蓝色等柔和的色调,以消除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2]。
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我科发现该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孟令香,陈子娇,刘国辉.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04Z):249-250
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3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胃镜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财务科,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 目的 讨论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行优质护理的胆管结石ERCP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1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实行常规护理的1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χ2=6.154,P=0.018),术后胰腺炎发生率(χ2=4.810,P=0.037),手术操作时间(t=-2.230,P=0.048),护理工作满意度(t=3.362,P=0.028),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能有效定位胆管结石,结合EST术,能有效排除患者胆管结石,解除胆道梗阻现象,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做好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
关键词 ] 胆管结石;ERCP;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84-02
近年来,随着消化道内镜在临床普遍开展及应用,ERCP技术在胆管结石中已经得到广泛和肯定的应用,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治成功率[1],但是目前临床中,很多患者对ERCP缺乏认识,常常导致术中出现不配合治疗、或配合不良的情况,一部分患者对治疗预后存在一定的担忧,加上由于胆管结石后非常不适症状严重,因此也影响到ERCP的治疗配合情况,因此导致了术后并发症的增加[2],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对ERCP术式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积极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我院采取的优质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入组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CT等影像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确诊,入组时间为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患者中男70例,女59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0.46±13.27)岁,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有发热,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为比较护理效果,选择2011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1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中男85例,女71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2.38±15.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般临床资料及胆管结石的大小及数量等资料,行括约肌切开EST,置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尽量简化手术操作步骤,针对所有患者不强调一次性完全解除梗阻病因。
对照组给予ERCP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安置、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术后记录相关手术资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引流情况。
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首先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建立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管理负责管理制度,责任护士包干负责,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包括治疗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患者心理康复护理等内容,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和零距离护理服务[3]。在行ERCP围手术期,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一直由同一个护士护理,消除了护理治疗中的陌生感,能够有效增进护患交流,融洽护患关系。优质护理理念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并关注患者的疑问及不良情绪,进行必要的疏导,制定个性化的护理举措,力求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操作中注意言行,对患者多给予鼓励性语言,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时进行必要的言语沟通与交流,如遇到意外情况需要保持冷静,避免对患者产生一切不良刺激。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ERCP治疗成功标准:胆管插管成功,胆道结石顺利取出,支架或引流管放置成功。术后胰腺炎诊断标准[4]:ERCP术后在24 h内血淀粉酶升高,并且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以上,同时伴有剧烈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等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科室自制,满分100分,效度为0.78。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AS 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χ2=6.154,P=0.018),术后胰腺炎发生率(χ2=4.810,P=0.037),手术操作时间(t=-2.230,P=0.048),护理工作满意度(t=3.362,P=0.028),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采用ERCP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并采用EST技术治疗胆管结石,属于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前准备简便、痛苦少,以及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廉的作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无需使用全身麻醉,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果操作和护理不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在胃镜室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并且在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及时准确的提供患者并且的动态信息。所以在ERCP围手术期,完善、优质的护理程序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具有重要因素[5]。
目前积极开展的优质护理理念,在保证护理手段对患者病情能产生积极良好影响基础上,是一种护理手段的整体提升理念,能够满足患者各方面的护理需求,重视护理对患者作为“整体人”的影响[6],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理念的最佳体现,优质护理对于患者舒适程度及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较多的干预,能够实现有效配合的实施,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同时保证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中的开展报道不常见,在本研究中,发现开展优质护理后,在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优质护理后,在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并且大大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
ERCP术能有效定位胆管结石,结合EST术,能有效排除患者胆管结石,解除胆道梗阻现象[7],同时能有效减轻黄疸以及全身中毒症状[8],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做好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 惠娜,罗冰,姚少维,等.58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5):554-555.
[2] 朱燕莉. ERCP和ENBD在胆胰疾病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8.
[3] 刘志兰,胡金定,袁少轩.优质护理理念对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73-474,531.
[4] 陈萍,李生,郭萍.全程护理干预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3,17(8):1435-1436.
[5] 高祝英,张婷,李玲. 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68-2170.
[6] 段筱妍.整体化护理与责任制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8-109.
[7] 范青青,柴晓红.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21-22.
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b)-130-02
婴幼儿常见疾病多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常见,常占就诊率的60%以上[1],且多在气候多变时发病,特别是抵抗力差的婴幼儿,有的一年7~8次甚至上10次发病,在临床治疗护理此类患儿时,通过与其家长或看护人沟通及社区访视中了解到多因大人缺乏婴幼儿方面的保健知识和这类疾病的预防知识,没有给婴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他们体质弱而常发此类疾病。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减少日常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危重患儿比例,减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 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我院附近的宝真社区110例0~3岁婴幼儿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改变家长错误的养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宝真社区110例婴幼儿为观察组,其中,0~1岁35例,1.1~2.0岁38例,2.1~3.0岁37例;以2006年6月~2007年6月该社区102例为对照组,其中,0~1岁38例,1.1~2.0岁37例,2.1~3.0岁27例,以每年发病4次(含4次)以上为阳性,观察两组在常见病的发病率、危重病例例数、平均一年医疗费用支出三方面的差异。
1.2 方法
首先得到宝真居委领导支持,从2006年6月1日开始对宝真社区102例0~3岁婴幼儿建立儿童档案,请家长配合,从建立档案开始,宝宝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常见疾病算发病(以到医院门诊或住院为准),以出现危急生命症状算危重病,并请家长保管好就诊时的各种费用收据或发票,每个月进行一次资料收集登记,截至2007年6月30日,统计出该年内每名患儿发病次数、出现危重疾病次数以及在一年内医疗费用支出。然后算出该社区102例在这一年内的发病率(以每年发病4次或4次以上或出现危重病为阳性)、危重病例的比例及一年内医疗费用支出。再从2007年6月新建好0~1岁儿童档案,保留上一年0~2岁儿童档案,并开始对该社区的110例0~3岁的婴幼儿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并及时收集登记好婴幼儿发病次数、重病次数及费用支出(标准同上),到2008年8~10月统计出这一年每名患儿发病次数、出现危重疾病次数及一年内医疗费用支出,并核算出该年110例婴幼儿的发病率、危重病例的比例及平均一年医疗费用支出。对两组的这三方面作比较。
2 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见病的发病率、危重患儿病例例数、平均一年医疗费用支出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三方面的比较
3 社区健康教育措施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把整个社区的婴幼儿分为两组,0~1岁为一组,1.1~3.0岁为一组。分组做好时间、内容的具体安排,定期做健康知识讲座,向婴幼儿家长或看护人教授婴幼儿安全保健知识及日常疾病预防知识[2]。
协助和指导家长制订婴幼儿膳食计划,监督家长和鼓励婴幼儿在多吃奶类及其制品的同时,把握好食品的种类和数量。
指导家长培养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根据年龄特点及季节特点安排一日的生活内容,如睡眠时间、饮食时间、活动时间(每日至少1~2 h的户外活动)[3]。另外,指导家长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如经常洗头、洗澡、换洗衣服等。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预防接种及定期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体格检查,1岁以内每年体检4次(生后3、6、9、12月),1.1~2.0岁2次(生后18、24个月),2.1~3.0岁1次(生后30个月)[4],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改变措施。
定期访视,每个月进行1次家访,对婴幼儿睡眠、饮食、衣着(特别适中)、卫生等习惯及家庭环境进行具体指导。并与其家庭保持电话联系,定时询问宝宝近期情况,家属也可随时来电话咨询。
通过指导,问卷式调查,评价,使每个患儿家庭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并根据婴幼儿家庭对其宝宝在这方面的保健知识及日常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4 讨论
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合理喂养、正确护理密不可分,很多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都与家长健康知识的缺乏有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是婴幼儿疾病的诱因。譬如:衣物的不及时添减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饮食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腹泻、肠炎、营养不良、贫血等;睡眠,家庭卫生环境等都与婴幼儿健康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因此,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笔者对该社区的婴幼儿家长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产生了良好效果,通过对患儿饮食、睡眠、卫生、衣着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了患儿的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少发病次数,降低危重患儿比例,节省了患儿家庭开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学不可少的一部分,护士职责要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少痛苦,集医疗、预防、护理于一身。但现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还缺乏政府的有效政策、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做好这项服务需要很大的人力、精力、财力,我院仅对一个社区婴幼儿进行了上门健康指导,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事实证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社区服务点履行好职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轮流到自己管辖的社区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4],且能有效地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
[2]桂月娥.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治疗中的作用[M].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0):65-66.
[3]石洪.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4]高同娟.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和能力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153.
[5]司凤梅,常杰.临床路径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73.
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婴幼儿;抚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97-01
婴幼儿抚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婴幼儿健康护理技术,逐渐被临床护理所重视。婴幼儿抚触是通过对婴幼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对婴幼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触,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的一项医疗新技术。
1 婴幼儿抚触研究的起源及现状
“抚触”一词源于英语“Touch”。1940年,Ribble在临床中发现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比较平稳,这是最早的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1958年Dr.Harlow在实验中发现饥饿小猕猴宁可要抚触而不要食物,震惊心理学界;1982年Dr Tiffang Field发现早产儿吸吮橡皮能促进成长;1986年继续对早产儿抚触发现能促进其生长发育,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抚触科研中心,Dr.Mecluer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抚摩指导协会;1995年,强生(中国)有限公司首次将“婴儿抚触”这一全新婴儿护理概念带到中国,并在全国各大专业医护机构进行临床实践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作为卫生部基础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的合作项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联合推荐。
2 婴幼儿抚触的要求与方法
2.1抚触对象: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婴幼儿或疾病婴幼儿。
2.2婴幼儿抚触疗法的要求
2.2.1环境要求:室温宜在25~28℃,湿度宜在50%~60%。冬天需有暖气或加电暖器,有条件的设在安静、舒适专用房间或抚触室。
2.2.2婴幼儿准备:抚触前对婴幼儿的准备非常重要,精心准备可使婴幼儿舒适、愉快。一般应选择婴幼儿较安静、舒适、不饿、清醒状态下;喂奶前30~60 min或喂奶后90 min。抚触时间安排在沐浴后、午睡、睡觉前,先从5 min开始,适应后每次15 min,每天2~3次。
2.2.3对操作者的要求: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婴幼儿进行交流。播放柔和音乐,让操作者和婴幼儿彼此放松,始终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取下戒指、手镯和手表等物件,同时修剪指甲以避免擦伤婴婴幼儿皮肤。抚触前用温水净手,并于掌心取无刺激的润肤油或橄榄油,可增加度。
2.2.4对婴幼儿父母的要求:对其父母进行培训,告知婴幼儿抚触的好处,传授婴幼儿抚触知识,教会操作方法,并在产妇出院后进行随访,检查指导手法是否规范。
2.3抚触方法
2.3.1国际标准法(COT):婴幼儿全身,按操作标准顺序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抚触,力量由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2.3.2国内改良简易法(MDST):对婴幼儿头部、腹部、手腕和踝部进行抚摸。
2.3.3国内改良简易加经络按摩法(MDSTAC):在MDST基础上加中医经络中脾经与肾经。
2.3.4改良抚触法:在传统抚触法基础上加脊背捏提推拿,腹部“ILU”型按摩及四肢揉捏、抖动手足指关节提捏等方法。
2.4抚触
目前的主流抚触主要包括先仰后俯、先俯后仰两种。林新容[1]对足月新生儿270例观察发现先俯后仰新生儿表现更安静舒适,更容易接受。
2.5抚触的注意事项
不能强迫婴幼儿保持固定姿势。脐痂未脱落时,腹部不要进行抚触,待脐痂脱落后再抚触。对婴幼儿禁止用力,出现啼哭、肌张力减低暂停抚触。对早产儿应无需吸氧时才能接受抚触。
3 婴幼儿抚触的临床应用
3.1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系统
张先如[2]等对Apgar评分在7分以上的正常新生儿200例研究表明,抚触组婴儿出生后第10d奶量摄入比对照组平均多40 ml,抚触组婴儿出生42d体重、身高及头围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可以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胰岛素,胃泌素分泌增加,使奶量摄入增加,从而促进体重增加。
3.2改善睡眠状况,情绪稳定,反应灵敏
赵雪梅[3]对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足后跟采血后疼痛哭闹的持续时间和睡眠时间研究表明,抚触能平定婴儿躁动情绪,减少哭闹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每天定时抚触能调节婴幼儿日夜周期性韵律。
3.3抚触增强亲子情感交流
抚触时应关注婴幼儿的心理感受,通过目光对视和细心的呵护,再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带给婴幼儿的不仅是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而且满足了婴幼儿肌肤渴望亲人、心理渴望亲人安慰的需求。抚触时保持心情轻松愉悦,用安慰或表扬性语言及亲切的目光与婴幼儿进行交流,将情感通过皮肤接触、声音和视觉、触觉、平衡觉综合传递给婴幼儿,并传递爱和关怀,增加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3.4抚触有助于疾病患儿恢复
3.4.1抚触能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米莉等[4]对170例有黄疸的新生儿研究表明,对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婴儿抚触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黄疸指数的下降,也能够避免蓝光停止后患儿黄疸指数反弹的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3.4.2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刘运霞等[5]对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研究表明,对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增加抚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3.4.3抚触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康复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明显。刘翠华[6]等对10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同时给予婴儿抚触,14d始抚触组的NBNA分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分别在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儿心法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试其DQ值比较,抚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减少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3.5 抚触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
抚触不但有益于婴幼儿健康的发育,同时也有益于产妇产后恢复。王博文[7]选择200例无内外科合并疾患,产前检查一切正常,单胎足月产,并排除产后出血的产妇,提早进行婴儿抚触的产妇比未进行婴儿抚触的产妇泌乳量明显增加,睡眠质量佳,产后恶露消失提早。
综上所述,婴幼儿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抚触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完善。尤其在婴幼儿疾病状态下,抚触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婴幼儿抚触操作简易,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晓妹,改良抚触法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2,07
[2] 张先如,王惠,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及临床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
[3] 赵雪梅,抚触对促进婴儿睡眠和稳定婴儿情绪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1,01
[4] 米莉,徐秋平,王平,婴儿抚触在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01
[5] 刘运霞,余慕雪,尹仲娇,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09,27
[6] 刘翠华,冯迎军,许邦礼,抚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
[7] 王博文,婴儿抚触对产妇自身恢复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8,22
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孕妇学校;产妇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33-02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for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breastfeeding
SUN Yunye
Preventive care Department,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for pregnant women, breastfee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One hundred twenty moth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February 2011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of 60 patients were give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he remaining 6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dmission routine care, compared the success rate of mothers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techniques to master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ed the correct posture, proper milking techniques and die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Breastfeeding; Health education; The school for the pregnant women; Pregnant women
近年来在我国由于母亲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母乳的喂养率开始下降,大量研究表明母乳对于婴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并且影响婴幼儿的死亡率[1],本院对有条件的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其对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入的120例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6.5±2.0)岁,均为足月生产的健康产妇,无其他产科疾病和哺乳禁忌证。胎儿均为单胎,分娩时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可以接受母乳。将她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为接受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组,其余6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而不进行其他健康教育干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儿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进入本院检查时在妇幼保健科建卡并参加本院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保健知识以及母乳喂养知识专题、科学育儿知识等。孕期保健主要对孕妇进行营养饮食、胎教、孕期检查注意事项和临产征兆的判断等的教育。母乳喂养专题主要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以及喂养的方式教育。具体的喂养知识方面需告知母乳喂养的正常,挤奶手法,按需哺乳。饮食方面选择“三高”食品即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量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促进乳汁的分泌。并针对孕妇对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评,不合格者继续进行教育。分娩期教育是进行分娩前准备、如何配合分娩和减少痛苦等相关知识的教导。产褥期与科学育儿课程教导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如何快速康复、调节心情和婴幼儿常见病症、婴幼儿接触与沐浴以及预防接种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方法主要采用讲座、派发资料、互动教育即通过道具等进行体验性学习并针对不同产妇的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护理,在入院检查后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在孕妇产后给予及时的婴幼儿接触以便及早按需进行母乳喂养,对照组除去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学习外其他护理与观察组一致。
1.3 效果评定
包括母乳喂养的技巧和喂养方式两个方面。喂养技巧主要对其喂养姿势、挤奶手法、饮食营养三方面进行评定,判断产妇是否掌握这些技巧与知识,评定以其合格率作为结果。喂养方式评定分为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两两比较的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 < 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喂养技巧掌握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7 d后观察组中喂养姿势正确、挤奶手法正确和饮食营养合理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产妇喂养方式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7 d后观察组的单纯母乳喂养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随着保健医学尤其是产科保健医学的发展,健康教育成为医院满足现代患者就诊需求的一项必要任务[2],本院为了提高孕产妇的生产安全以及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创办了孕妇学校。孕妇学校通过建立产妇档案,根据其不同的妊娠阶段不同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主要分为: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专题、科学育儿知识等[3]。期间的课程安排参考了葛圆等[4]专家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孕期心理调适、无痛分娩、饮食营养指导、婴幼儿健康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等多方面课程。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形式的多样性,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讲座教学、发放健康资料,组织观看孕产知识录像,并且进行互动训练,对孕妇和准爸爸进行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也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通过电话、妇幼人员上门随访等随时解答孕产妇问题,跟踪其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评估内容符合国内标准[5],对于测评不合格孕妇进行再次知识教育帮助她合理分娩。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世界范围大力推广母乳喂养作为最佳的婴幼儿喂养方式。母乳被认为是最适宜的婴幼儿食品,可以很好地满足其所需的全部营养,并且研究显示[6]母乳的营养成分会随着婴幼儿的生长而发生改变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尤其是在母亲的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可以很好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并且和奶瓶喂养比较可以减少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的感染,减少婴幼儿猝死率[7]。可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一些孕妇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故本院开展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势和母乳喂养的技巧,通过本院的研究显示,在进行了健康教育后的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明显好于对照组。这主要体现在喂养姿势、挤奶手法和饮食营养三个方面。同时在接受了母乳喂养知识的教学和营养上的支持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得到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进行合理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指导孕妇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从而间接促进婴幼儿健康。孕产妇产后恢复也相对较快较好,这可能和母乳喂养时加速了子宫的收缩,利于子宫尽早恢复,并且提高钙的有效吸收率,减少骨质疏松有关。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技巧掌握,不仅有利于婴幼儿健康发育,也有利于产妇恢复,值得继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许笑蕊.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41.
[2] 黄美凌,梁丽霞,冯建怀. 母婴同室住院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76-77.
[3] 何小华,蓝洪蕾. 孕妇学校在孕产期保健中作用的探讨[J]. 现代医院,2006,6(1):108-109.
[4] 葛圆,雪丽霜,覃桂荣,等. 孕妇学校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154-156.
[5] 陈灵红,段岸滨,毛雅萍.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09.
[6] 曹浩,叶文琴. 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母乳喂养现状与认知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34):3298-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