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1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在工作中, “德高为师”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为人师表”是我的行动指南,并时刻以《师德规范》这面镜子来要求自己。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英语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英语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英语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高职英语 实施策略

引言

自我效能感具体是指个体在进行某种行动之前自行判断可否完成该项活动,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个人自我效能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一事情的意识、选择及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这便意味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于个人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可作为一项可行的途径。笔者特对其应用策略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现总结如下。

1.动机激发教学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积极主动性的缺乏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短板,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便应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动机,通过一定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用适当的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及成就感,从而促进其学习欲望的根本提升。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来谈,个体能否对自身所拥有的技能进行合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个体对于某个事件的自信程度[1]。由这一机制出发,便可得知,适当利用相应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根本体现。就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而谈,学生精力难以集中、缺乏大胆说英语的勇气仍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提升,可将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实施动机激发教学。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行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英语答题竞赛,竞赛以问题抢答的形式开展,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各小组成员以抢答的形式回答,答对可计一分,答错不予计分,竞赛结束后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方。如教师提出:“The earth is round or square?”学生可通过抢答报出答案“Round”。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个人责任感可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可对其踊跃发言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这一方法进行教学,许多原本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学生也纷纷积极参与到抢答行列中,为小组的计分摩拳擦掌,实现了自我效能感的充分提升。由此可见,以动机为导体,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均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2.目标导向教学

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目标的确定对于个体进行某一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如何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是其能否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不仅如此,不同个体所具备的个人目标往往各不相同,这便意味着个体之间的努力方向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对这种差异性进行有效把握的前提下,便可为向社会输送多元化人才奠定起坚实的基础[2]-[3]。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目标导向,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便可通过为其树立目标导向的方式来实现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对于热爱电脑游戏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对喜爱的游戏进行表达;对于热爱体育的学生,教师可询问学生假如加入NBA后,应怎样与自己的队友进行交流,并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起积极学习英语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虽属于一种相对模糊且抽象的概念,但在教师的合理利用之下,可有效将其转化成为具体的学习动力,在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由此达到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大幅度提高的教学目的。

3.有效归因教学

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另外,在对成绩的提升原因进行分析时,学生不仅可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同时可实现学习动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效能感理论显示,人们对于先前活动的归因总结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产生影响[4]。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外,还应对如何督促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做好归因工作与总结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师可规定每位学生在一章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均需要进行一次总结日志写作,写作的内容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而定,主要对所应用的学习方法、所产生的问题、所得到的提升进行定期总结,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满足学生获得提升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每位学生的归因总结做出相应的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反思,使学生经验的总结之下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不断的修订。通过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是对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的总结作用进行利用,通过对一段时间的成果及失误进行回顾,不仅可使学生在前进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同时可成为增强学习动力的一大因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结语

自我效能感是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教师应当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增长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颖,郭锦辉.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3):73-84.

[2]王幼琨.阅读能力、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评论,2015,(03):105-108.

[3]粟千,余玲.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5,(01):128-129.

[4]魏红伟,袁江.论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3):65.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四个结合

高职礼仪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礼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提炼出了高职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察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机电、汽车维修等专业,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光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程日臻完善。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按照不同章节的不同教育意义各司其职,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社会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求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在具体训练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专题讲授时有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等。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不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讲练式教学礼仪教育的理想方式是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各种姿势,对引导客人、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则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交际场景或情境,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诱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总体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模拟设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模拟内容与礼仪情境相符合,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实践中提高。在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全面把握。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境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了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讲课式教学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我们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问候、书信、各种场合的秩序等礼仪问题,提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备课,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课、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教师点评、指导,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效果良好。转贴于

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想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职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相互协作和个性发展,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是礼仪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又一集中体现。这种实践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风气和氛围,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支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了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应付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体现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我们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就在各专业课程中安排了30学时、2学分的礼仪课程,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系统了解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我们注重加强礼仪实训,各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礼仪实训内容,以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和自觉性。还在学生日常管理别提出礼仪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细致的“学生礼仪规范”,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宣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班级、个人考核挂钩,对不良行为及时通报批评、纠正,对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每年有一个月或一周作为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开展礼仪讲座,评选礼仪典型等,这些做法使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了学生的礼仪形象,形成了一个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岩松.论高职学生公关素质培养[J].公关世界,2006,(1).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高职语文教育也逐渐寻求在课程改革上与网络文化的交集和融合。当前网络文字传播盛行于世,网络文学中的一些新元素、新特点对于当前高职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挖掘和深化新课改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如今网络文字传播下的网络文学以新鲜的构思和情节吸引了大量学生的目光,在网络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认知网络文学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规避其中的危害,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育也带来了启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代青少年的独立探究意识非常强,其探究的方式也更加新颖和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些变化和需求都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语文教学作为塑造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因为碎片化时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高职语文教学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熟练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面对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合理地运用、有效地改进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唐迎欣编写的《网络文学及其批评研究》(2016年6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大量的网络文学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媒体化时代的文学批评精神进行了深入探究,反思文学批评媒体化的现象,全书见解独到。该书首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媒体批评展开探析,围绕媒体批评兴盛的原因、媒体批评的特征、媒体批评的意义、媒体批评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其次,总结和归纳了网络文学批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交互式活动特征、批评主体的复合性特征、批评文本的多样化特征、批评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总体的梳理和总结。诠释了审美心理研究中网络文学的审美感知、审美态度和审美意识三个层面,开阔了对网络文学中审美艺术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开放的审美艺术视角。全书还重点对网络文学中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微时代”的文学批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评述。针对网络小说,作者重点结合爱情作品这一主要代表案例,总结网络小说中的情爱叙事伦理和叙事形态,从坚强独立的女性情爱伦理叙事和高大英俊的男性情爱伦理叙事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概括。在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研究方面,作者重点对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文化与文学背景、基本内容、改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编意义展开鞭辟入里的分析。再次,对“微时代”背景下文学批评的内涵及特征、文学批评的特征和未来文学批评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可以说全书真正反映了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势态,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网络文学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启发。

该书从宏观分析和微观讲解两方面着手,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学世界中为读者找到了一个有迹可循的研究准绳,结合作者独到的分析和讲解,结合当前网络文学批评学术理论,将当下文学作品的产生、运作、创作、包装整个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这既有利于当下文学产业优化和发展,也为更多的网络文学从业和爱好者带来了思维的启迪和想象的空间。该书紧扣时代脉搏,也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和语文审美教育赋予新的色彩,对语文教育的视野开阔和整个教育事业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e极作用。

网络文字传播的发展除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外,网络文化在塑造情感教育、在充满传奇和玄幻的剧情之中也存在人生价值、职业信仰等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精神和内涵,网络文学的盛行也启示当前高职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塑造。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对知识进行有质量的筛选和把握,深刻理解高职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读懂作者写书背后的深度意义。要通过高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丰富个人知识体系,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学生承担着自己学习行为的进程,并对学习的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要采用合作和探究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有效调动其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就是他自身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将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效结合,更好地解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田会云/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 高职 环评专业 应用模式

国家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在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环评制度改革创新,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在新时代新的经济形式下,特别是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环保类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环境保护由原来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由简单的“保护环境”扩充到“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下同)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6年首次开设了环评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环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找到适用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环评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项目驱动―环评流程―项目结论”的应用模式。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教学即“Learning by doing”,其教学理念的精髓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实施过程中吸取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三种学习理论的各自优点,充分体现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后,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或过去没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当已有知识不足时,为了完成项目活动,学生会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主动、自主、探究、应用性的学习方式转变。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即重组、转换或改造。在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为学生完成项目服务,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习、领悟既成的理论和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使理论得以升华。在完成一个任务项目后,获得的成功、愉悦和满足感,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就做到了“授人以渔”。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人能够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不断进行创造和自我实现。在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后,学生选择的任务项目是实际存在的,具有仿真或真实的效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开放的状态,促成学生的协作学习,并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完成任务项目学习或实践后,将实现各自有价值的项目成果,促成其培养必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设计

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将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牵引,以具体项目的环评工作为主线,在保证充分教学自由度的前提下,各专业课程教师高度协作,对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障教学效果。

1.任务项目的选择

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之前,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环评教学项目库,库中的项目尽量涵盖各主要行业类别(例如化工石化医药、轻工纺织化纤、建材火电、交通运输、社会区域等),有分类目录,且都是评价技术成熟的项目,并随着有关法规政策、环评技术等的发展不断地、及时地得以更新。任务项目从项目库中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确定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再根据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环评工作环节,选择合适的任务项目。环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包括现场踏勘、工作实施方案(或环评大纲)的编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技术评审等,其涵盖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环评相关法律法规、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环评技术方法、环境监测等模块化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与治理》、《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等专业课程,涉及大气、水、噪声、生态、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在选择作为驱动目的任务项目时,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从库中查找适用的备选项目,接下来要分析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而使其知识技能能引申到一般项目上来,或者能对一些特例进行说明,然后在其中选择最合适的作为任务项目。因此,在做这一步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具有适用性、代表性或典型性的原则。例如,在教授“工程分析”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工程分析的方法分类”这一线索,重点在于“物料恒算法、类比法”的具体操作,接下来有针对性的从项目库中查找“工程分析是采用物料恒算法或类比法”的3~6个备选项目,分析每一个项目采用物料恒算法或者类比法完成工程分析过程,看其他项目采用物料恒算法或者类比法进行工程分析时是否可以“依葫芦画瓢”,或者是否能说明某些特殊情况,然后将确定1~2个可以“依葫芦画瓢”或者能说明某些特殊情况的备选项目为任务项目。

当然,在具体进行任务项目选择时,课程各个教学模块、各个教学单元可以选择对应的具体项目来驱动,也可以整门课程只选择一个代表性项目(受污染的因子涉及大气、水、声、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的大型工程项目)来驱动。

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课程为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容量分析、清洁生产评述、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等内容。这些内容深入介绍了环评的操作技巧,是开展环评实际工作的“行动指南”。依据一体化设计原则,考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在环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安排的课时占专业核心课程总课时的1/4,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评价采用40%的理论考试和60%的任务项目环评工作成果。

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学内容来看,其涵盖了环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环评工作全过程,可从交通运输类或化工石化医药类项目中选择一个代表性项目作为整门课程的驱动。各个教学单元也可以选择相应行业类别的典型项目作为驱动,说明一些特殊情况。

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就整门课程进行项目驱动,提出作为驱动的代表性项目,从技术层面上给出问题:该项目的环评做什么,怎么做?

然后按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评述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讲述技术方法的一般知识和要领及其在代表性项目中的应用技巧,并就代表性任务项目进行实践操作,以加深理解和掌握。同时,以相应行业类别的典型项目进行驱动,分析评价过程中技术方法应用的特殊情况。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都要进行讨论和总结:分析所讲环评技术方法应用的一般要领和特殊情况,涉及的工作内容在整个任务项目评价中起什么作用?能否从环境保护的某个方面说明任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当完成全部教学单元后,在总结各单元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最初提出问题的答案即代表性任务项目的环评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并进行一个概括性的讲授,得出任务项目可建与否的结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该代表性项目或者类似于该项目的具体任务项目作为实践操作的实训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完成整个环评工作过程,提交工作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应用模式,在高职环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项目驱动―环评流程―项目结论”应用模式(如图2所示)可以总结为这样一个过程,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师为重心,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向心,从项目出发,依托专业教学过程,经历环评工作流程,完成相关工作内容后,得到相应的工作成果,得出相关的评价结论,之后又回到项目上来,从环境保护的技术层面上回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问题,达到对环评专业知识技能的领悟和掌握,并通过实训操作过程检验和考评教学效果。简言之,该模式是从起点出发,经过一个循环又回到起点,但两个起点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具体项目的环评工作过程为主线,探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环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提出了“项目驱动―环评流程―项目结论”应用模式,对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该高职专业(方向)的专业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培养环评一线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其他环保类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2.

[3] 代英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155-156.

[4] 吕广革,敖静海.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J].职业时空,2009,(1):50-51.

教师评职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 教学模式 研究

一、“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理论依据

“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并通过有效的总结评价,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做评”中的“教学做”的教育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广泛的世界认同度。早从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学—思—习—行”相统一的过程,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吸取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从而把理论与学生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2006年,我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为在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是要为国家培养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做”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实施于教学实践,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来开设,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就业指导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设计缺乏全面系统的思维

尽管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随着时展和社会需要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一个普遍性、倾向性的现象: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将就业指导课教学置于一个教学系统中,忽略了就业指导课和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忽略了就业指导课的动态发展性特征,缺乏分阶段、有针对性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只是在形式上做简单组合,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教学内容、形式和考核存在功利化和模式化倾向

从教学内容来看,就业指导课主要是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过分强调当前的实用性与时效性,缺乏对学生个性塑造、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能力培养、潜能开发、职业素质培养等深层次问题的考虑;从教学方法来看,就业指导课仍以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单边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因此缺乏教育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从考核方式来看,多数高职学校一般只是进行单一的考核,没有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进行评价,没有形成一套集理论、技能、职业素养“三元化”的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

目前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缺乏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教师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基层领导、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其他专业教师担任,其专业背景大相径庭,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系统培训,难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

三、设立“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依托校企合作提出的真实案例,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阶段任务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考核过程化、教学形式情景化、理论实践一体化,使教、学、做、评四个环节层层相扣,交互进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做中教,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按照以项目带动的“教学做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结合各个专业定位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参照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招聘、员工管理、员工成长规划的案例,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有目的地将类似或相近的“知识点”(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科学地编排在同一个项目中进行教学。每一个项目一般按照提出项目问题、明确项目任务、确定项目实施环境、项目实施、检查评估、拓展提高六个环节来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现场、小组辩论、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学习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中学,在情境教学中揣摩和体验。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实践。学生作为学习实践的主体,学习的场地从传统的教室延伸到网络平台、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方式也从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做中学”,通过仿真的或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工作情境参与项目,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做中评,坚持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评定相结合。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评”这个环节上,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自查互检、相互交流,以此促进技能水平提高、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点评应当客观公正,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还应注意发掘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通过总结经验,改正不足,相互取长补短。

2、“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势

(1)整合课程,利用资源,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基于“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项目教学后,融合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综合教程,打破了原先学科体系的框架结构,将各门课程以项目全过程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为基础进行串行和整合,精心选择项目,并且借助利用现代教学条件以及各专业的校内外资源,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情境教学,项目驱动,突出强调五个观念。实施基于“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托个人、企业的真实案例以及各类技能大赛,精心创造各种教学情境,包括想象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模拟情境等,通过情境教学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活动。教学中始终灌输五个观念,即主动获取知识的观念(自学),主动运用知识的观念(解决问题),共享知识的观念(团队精神),主动发现知识的观念(创新),传播知识的观念(交流沟通)。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启发求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专业教学场地不断延伸,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能主动地伴随专业教学开展,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项目进度的安排,按照教学方法的主客观条件,灵活采取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些现场教学项目中,因为现场教学项目也是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开发的项目,与职业吻合度很高,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与专业项目教学合二为一。另外,还可以请企业高级职称人员作为该职业指导课程项目的指导教师,使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教学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4)考核方式综合化、过程化,凸显“能力本位”。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课程就要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以技能为主体、以态度和知识为两翼,建立开放式、分阶段、全程化的考核体系。根据学生自我掌握的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和实训效果,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水平,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定和企业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这种综合化、过程化的“一体两翼”的考核方式凸显了“能力本位”,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适应性,也更加提高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