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1

课题负责人:龙鹏举

课题主研者:牙丽娜杨凤娥陈光平黄蔚琳韦秋花罗彩莲牙祖毅班华跃

韦邺韦荣文黄雅珍韦丰年覃玉朗覃燕明韩丽娟

本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激励性评价方法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等。

(1)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

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就表现形式而言,包括及时评语、学科评语、作业评语、试卷评语、口(周)记评语等多种评语形式。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学习习惯形成俄各个时期,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应用该评价方法时,应注意:其一,语言,提倡谈心式的第二人称,要尊重、真诚,切忌辞藻华丽,无针对性。其二,内容要具体、明确,并能符合学生的独特个性和I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其二,结构应采用“肯定加鼓励”的模式。以肯定作为评语的切入点,以鼓励、引导为主旋律。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尊重他们的自尊为前提,在鼓励中可以为学生找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如:“你的这篇文章开头两段写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段写的更逼真!中间一段要是写得再简练一些会更好”。

(2)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

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的,按不同标准和等级进行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在同一个班级,如果用同一标准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会使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因达不到标准,不能得到好的发展性评判而失望,也会使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标准偏低,没能展示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满足。有的学生只处在第一层不自觉的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根本不听讲,尽作小动作),有的学生则处在第二层自觉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认真听讲,大胆设问,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考虑问题,寻求一题多解),对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分层设定标准。对学生学习习惯还处在较低阶段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让他们从点滴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完善第一层,接近第二层;对学习习惯处在较高层次的学生,应提高更高的要求。

另外,还可采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法,即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或评价对象个体的一个方面与若干个侧面进行比较,对评价对象发展的变化进行评判。分层激励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个体发展变化为参照点的评价类型,它不与其他对象横向比较,易于反映评价对象在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状态。

进行分层激励性评价时,切忌不要用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学生学习习惯进步快慢的标准,同时应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调配合;作为班主任应保持与各科教师及时沟通,最好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习惯档案,这样可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取得不断进步。班主任、各科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3)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师用什么标准评价学生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所以情感性激励评价方法对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评价方式,以肢体语言为最佳,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等。

应注意该评价方法产生良好作用的时机:一是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思维进入状态;二是实施时的环境氛围浓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被评价者得心灵受到震撼,评价才会越真诚、越实在、越动人、越有效。

我在我校初一年级听课时,一位语文老师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的例子。班上一名学生语文成绩属于中上等,但该同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爱说话,朗读水平差,连很短的语句也不能完整朗读。只要语文教师让他朗读课文,他就用各种方式抵触。根据这种情况,这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与他一起预习,最后达到熟练朗读这篇课文的程度。在班级正式上课时,下面坐着很多听课老师,课上不仅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还让他大声朗读整篇课文。整节课他的表现非常好,再加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您的朗读非常有感情!”,并走到他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该学生在下课后非常兴奋,首先走到老师跟前,小声说“我以后一定要在课前熟读课文”。后来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不仅课上大胆发言,而还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我们选择好时机,很好地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方面创设条件,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大力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的自觉性,在学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热潮。

尽快制定学生学习习惯操作规范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同时各学科教研组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学科特点,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继续开设早晚自习课,增设研究型课程,大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学校要象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制定习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子以落实;二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习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落实。教研组也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常抓不懈,要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搞好落实和检查。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2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要掌握一定有效的培养方法,以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解题以及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途径。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相关的培养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由此,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一些数学习惯,做了有关分析。在本文中,我将就培养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予以相应的举例,将之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学生有效学习初中数学知识。

首先,培养学生分析讨论的习惯,从讨论中学结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对学过知识的的分析论证。我认为师生间的讨论,以及学生直接互相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讨论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理解的误区,并及时予以纠正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我在课堂中倾向于采用提出某些代表性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我的问题进行回答,有任何问题与我进行讨论分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可以很好的看到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某些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可以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我同时也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讨论的方式,可以养成学生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优良方法。现在我将举一些课堂实例。

例:如图所示,己知四边形ABCD中,AB=DC、AC=DB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此题是有关“梯形’,知识内容的一道数学问题,此题的日的和意图是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掌握梯形问题辅助线添加的基木方法、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梯形知识性质,该问题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解答?”接着让学生进行探讨活动,学生在相互讨论活动中意识到,此题实际是考查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要证明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一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作一边的平行线,证明平行四边形;另一种就是通过证角相等,证明AD∥BC,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问题的证明。通过这种师生讨论的形式我们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四边形问题中的一些典型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的好习惯。

又如,在讲授三角型相似这一章时我在课堂上给同学留下一些课堂讨论问题。“问题一: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二: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三: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四: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五: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在学生刚刚接触三角形相似问题时会是学生的困惑。在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可以认真的思考问题,养成这一习惯对日后接受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初中阶段的数学,很多时候已经不是那么简明易懂。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课与练习,是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大纲要求的。对此,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学生在课前,可以有重点的预习内容,将自己预习时的困惑标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听课。这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使教学更加清新。而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学生是可以接受课堂新内容的。但是,如果脱离了课前的预习,我发现,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会变得生涩,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倾向于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以的习惯。

例如,在介绍与轴对称有关的相关知识前,我会提前留下相关课堂作业。让同学自行预习轴对称的有关性质,并通过阅读书本和网络等作为参考,自己动手画下几个轴对称图形。通过这种预习我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困惑,并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种教学,有利于我们在课上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同时能更好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在我留下几个课堂作业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养成自己在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针对课后复习,我则通常为学生留下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内容。只有学生自己肯动手做题,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课后练习不在多,而在典型。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挑选出典型例题。这样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在学生做题的同时从一道习题中了解并掌握这类题的典型做法,并能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都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日后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因而,我在课后经常为学生总结相关的典型例题。下题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简单而典型的应用例题。

例:甲、乙两车长度均为180米,若两列车相对行驶,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12秒;若同向行驶,从甲车头遇到乙车尾,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需60秒,车的速度不变,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解:二车的速度和是:[180*2]/12=30米/秒

设甲速度是X,则乙的速度是30-X

80*2=60[X-(30-X)] 有X=18

即甲车的速度是18米/秒,乙车的速度是12米/秒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3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因素 良好习惯 现状 学习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存在的问题,不是填鸭式教学,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去动手、探索、实践、获得知识过程。初中数学知识固有的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等影响,普遍表现出学习习惯较差,并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如何打好基础,谈一谈个人几年来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被动化。农村中学一般都是镇属初级中学,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课后作业马虎甚至不做。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反复更正评讲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求知欲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

3、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4.、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两极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

5、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课堂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课堂上数学学习的习惯主要是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似乎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针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如在进行《分式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设计如下问题:......。对于以上的问题,学生是熟悉的。而对于等问题,学生是新事物,即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解决等问题,我们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导学生向有意注意转化。

培养注意听讲从两个方面培养:

①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要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注意的稳定性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例如将注意集中在教师授课内容上的时间,小学生为15-20分钟,中学生为20-40分钟,现在的小学生实行的是"快乐教学",不要学习成绩,可是到了初中还是要中考,是和成绩挂钩的,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玩中学,注意听讲不是主流,所以,在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听讲时很重要的.

②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除了"严格要求"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外,比较积极主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天生具备的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一切结论都须要证明的科学,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学生写数学笔记: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时间记录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例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起到了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进行阶段性复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不是立竿见影和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个细节上抓起,每一点,每一滴上抓起,不能只抓一时,而是应该在学习的处处方面都要认真的注意每一个问题。而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滞后。

参考文献

[1]唐伟红,《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学习习惯;有效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很好的实现知识点的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知识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要求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能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探析。

一、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引起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有效把握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才能打好英语基础,为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英语学习搭桥铺路。想要使学生有效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由于进行英语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要看教师是否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师,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教学使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并掌握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初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预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对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点有重要意义。

(一)预习为学生自主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英语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不仅对学生有效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预习阶段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大好时机,预习阶段学生对教师还没有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勇敢的面对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二)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预习也为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知识教学奠定了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如果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难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就重点与难点知识能够提前熟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有效积累英语基础知识的好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英语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由于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对话等基础知识点较多,有些学生为了学好英语这门学科,就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虽然死记硬背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点,但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率及应用知识点方面却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知识点学习习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知识点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将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忆,也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下工夫,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

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好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自然十分重要,尤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作为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更是ε嘌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深刻的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做出长时间努力的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其中应该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习惯。

就目前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来看,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点的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在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却没有引起重视,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应用英语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英语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课间与其他学生对话过程中应用英语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用英语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复习英语的好习惯

古人就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复习环节引起重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温故而知新,初中阶段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时间还不长,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后复习。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5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养习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功能,是学习活动的负载者,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就不能保持其联系性和是持久性,学习就会半途而废。脱离学习实践,任何学习方法、学习愿望都是无意义的。养习教育使学生“持学”,是学习指导的保障,不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指导也是纸上谈兵。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观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重作业轻自学,抄作业应付老师;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做题轻读书、反思;重课上轻课下等。这些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

一、进行作业改革

数学教学工作,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导向教育同时还进行了作业改革,把学生课下需要学习的内容,以不同形式的作业布置给他们,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竞争性和实效性。将书面作业、反思作业、阅读作业、复习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设定学习目标,以明确的内容、规范的形式来约束学生的课下学习,强化作业的检查及反馈,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随着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就逐步淡化作业内容,而后淡化作业形式。后来即使不留书面作业学生也能独立学习,基本上改变了以往学习的被动状态。

二、建立学习小组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初期。学生经常出现“忘了学习或学习深度不够”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检查与验收,并给予量化评估,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激发其学习热情,通过群体学习的互动、互助、互控效应,规范其学习行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互相约束中学会了自我约束,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老师、别人的老师,密切了生生交流,拓广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习惯的养成应从小做起,坚持不懈,还要在有规律的学习中去培养。在学习指导中,我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开展“每日一刻钟”、“每日一题”的养习训练。

三、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四、培养小结的习惯

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让学生学会思考

在学法指导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二次根式与平方根的相同之处,学生就很轻松地利用逻辑思维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O和≥O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又如:类比分数学分式;对比乘法公式学因式分解;利用转化思想学习和尝试计算一些可以很大程度省步骤的习题,利用逻辑思维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过发现新旧知识间不同联系而选择不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较深刻地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

反思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思考,对所学起到再现、整理、深化和提精作用,是再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反思有很强的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去积累。如在课堂小结时,指导学生反思本节内容;在解题后要求学生反思所用到的知识点、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技巧及多解、多变等。我们采用“示范――练习――矫正”三步走方法指导学生反思:教师先做神情并貌的反思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反思练习,教师再矫正指导。培养反思能力也不要统的过死,随着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反思也会更全面、更深刻。

六、培养探讨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32-01

1 学习习惯概述

我国教育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总结了很多学习做事的良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习惯对人后期发展的意义,少年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益处。《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学习习惯属于行为习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聚焦于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影响学习习惯的内在规律,并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因素,从而培养合理的学习习惯。

2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数学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思维的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但是总体来说,教师素质和学生心理特性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1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导性质的职业,它是一种经过严格训练的不可替代的职业。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首先,数学修养。这指的是教师自身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的自发追求与领会。教师具有足够的数学修养,数学教学将变得易学和可接受,从而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教学水平。为了教人家,就要懂得怎样教。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观察、询问和分析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并结合学生兴趣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就能够对数学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教学态度和人格魅力。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引导和表率的作用。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自然亲和的人格魅力,必然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正面作用。

2.2学生心理特性

教育是一种启发智慧的活动,教育效果和学生心理特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一直以来,教育界普遍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关键期――3至5岁决定语言发展;3至7岁决定动作思维发展;12至15岁决定逻辑思维发展。初中生大多在13-16岁,而数学又是训练逻辑思维极佳的工具。所以,在这个关键期,必须通过合理的教育和训练,充分发掘学生的可塑性,及时纠正不佳的学习习惯,为其以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石。

3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学习习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数学课程的特点,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应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

3.1传统数学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刻意培养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客体。在注意力集中以后,还要保持其稳定性,要防止大脑过度疲劳,要适当进行调节,使学习的过程富有节奏性。

其次是运算准确度的提高。数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运算能力上。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算什么、怎么算,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运算的特征,区分不同公式,防止误用。

最后是分析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数学事实,比如定义和定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总结,并对数学事实做出解释。

3.2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创造性体现在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我国学生缺乏的一项重要品质,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时机。其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发思考,主动质疑。必要时,可以通过“错误解答”引导学生去质疑现有的解释。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换位思考,突破固定思维,争取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即“一题多解”。

3.3合作性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从教师直接流向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搭建知识建筑的过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摈弃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模式,转而主动形成自己知识结构的学习习惯。合作能够有效实现这样的效果。合作不仅是解决问题中的暂时合作,更是人际关系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不过,合作也并非适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数学的学习,有些时候独立思考和探究反而更加有益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色,培养学生养成合理的合作性学习习惯。

3.4应用数学的学习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数学教育的落脚点不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水平,而在于使学生具备使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数量和空间方面的数学思维,并正确合理的使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主动性,加强数学素养的养成,鼓励学生用数学来思考的习惯,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再用数学的方法去应对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有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