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创意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籍的创意设计

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1

多元化是一种保留现有文化,吸取外来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态度。本文主要强调了中国设计师最需要的最迫切的就是,寻求一种能够以一个民族的思维、行为为模式的,探索民族信仰和价值趋向等问题为出路的大设计观,也就是设计上应该具备更多设计“话语权”的问题。旨在说明“话语权”的本质代表的是一种专业意见,是一种更宏观、更前瞻、更国际化的思考角度;本土化是多元化的补充,也是多元化下对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 艺术 创意设计 本土化 品牌

民族艺术和传统是包括现代设计在内的,是现代艺术的母本和源泉。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鲁迅语)。传统文化图形符号做为视觉文化而存在,在设计中通过符号化的载体,用形象化的图形语言展示一种文明,具有形象内涵和表征的文化意义。虽然世界之大由于语言的隔阂,文字的深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断层。但图形语言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代设计史上日本也曾经历过抄袭、模仿西方设计的阶段,但重要的是国家在设计上坚持的“和魂洋材”的设计原则,及一系列鼓励设计发展的措施,最终保证了设计的本土化发展。当下,经济文化上的多元化、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对于西方先进文化,我们应坚持批判与继承、借鉴与熔铸的态度,积极创造设计上的“平等对话”,最终超越现阶段设计,形成本土视觉语言文化特色。

艺术是一种技术,中国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特别重视技术掌握。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工艺)而是表现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①中国人常说“字同其人”、“书画同人品”等俗语,意思说从一个人的作品中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格。虽然有以点带面的意思,但也不无道理。比如,现实中根据米芾山水画意境设计的苏州拙政园,以及靳埭强根据《石涛画语录》思想,设计的具有东方水墨情怀的招贴设计等,就是生动的范例。从设计作品上同样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与修为。设计作品中所体现的意蕴,正是艺术家用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艺术家作品所流露出的这种个性和其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文化、成长的经历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设计是没有国界的,好的设计应不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好的东西大家都会认同的。国际化的今天,设计在交流与沟通中强调的是个性、独立性,如果设计师没有自己的风格、逐波随流,永远不会被设计界所认同的。韩美林先生曾谈到“福娃”的创意设计时说:“作为一名艺术家,心里要有自己民族的东西,离开了名族精神的土壤,就会失去文化,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我要设计一种形象(福娃的形象)表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达中国人民的热情,在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里,让福娃的每一个细胞都揉进‘中国’这两个字。②”可见,如果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就不会有精品出现,韩美林先生曾坦言,自己今天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与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和民间美术,无不有莫大的关系。

艺术强调民族性,只有扎根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上,吸取足够本土营养的同时,打开眼界借鉴他人长处,才有可能获得成就。陈汉民“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王广义先生的“大批判”形象、吕敬人先生的“敬人书籍设计”、 刘小康“城市发现”系列招贴、的英文汉化书法体设计“HAPPY”、李永拴、韩家英、蔡国强等一批人的设计理念,无不是根植本土化视觉下,并借鉴西方设计理念的设计产物,剪纸、火药、水墨、书法、风水术、巫术、中式家具等,带有东方文明和风俗习惯的艺术形式、物质成为他们享誉世界的形式语言要素。随着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世园会等在中国的举办,国际目光聚焦中国,加上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正不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当下设计的发展,仍需坚持不失本土、不失自我、兼化并蓄的视觉语言构建,仍需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世界现代设计发展道路上,比如设计发展较晚的日本,在二战后就以把发展设计作为国策之一(设计救国),并从各个方面培养扶持设计,包括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等,都首先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把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作为国家普及的重要任务,使得日本用三十多年时间,就达到了西方一百年多年才取得的设计水平。时至今日日本设计中的“能剧”、“和服”、“浮世绘画”等本土元素,成为国际设计风格中熟悉的视觉语言。韩国也借助1988年的奥运会提出了“设计立国”的策略,通过国家干涉等措施,用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许多领域直逼日本。

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本土化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西方设计理论中构成视觉语言的点、线、面符号,为何不可看作是中国文化特色中的汉字、砚台、筷子、宣传画、京剧脸谱、毛笔、兵马俑、青花瓷、月份牌画、传统年画、皮影等符号,用西方的设计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创造适合设计的视觉语言,产生新的视觉联想,不仅影响中外设计界,也可带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互渗,形成“西方理念、中国情怀”的本土设计视觉语言。

视觉是知觉活动的一种表现,本身具有一定思想性,设计主要通过符号化图形化的视觉语言,以引发受众的心理、生理等反应为目的,通过产生连锁的共鸣来传达信息。好比《孔子》中所讲的:“书不言尽,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中的“立象以尽意”。图形符号语言可承载现代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社会沟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概念外化、扩张性,简洁的图形符号语言涵盖了感觉、情感、意念等可见不可见的信息。世界各地的崖画证明了,人类在没有创造自己的语言文字前,用图形记录、交流信息的事实。可以说成功的图形符号是没有国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图形符号在现代国际信息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平面设计方面。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曾说:“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可以映射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社会文化。③”可见,这种图形符号语言的创造是受到人的需要,以及对地域条件的利用能力等的外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们创意的原动力。在创意中任何人的联想机制里,都会自然不自然的流露出对本土的“情怀”,就连国际著名的设计师也不能例外。

当下,设计产业间的竞争是现代国际比较突出的问题,商业的国际化发展,最大的获取设计的附加值,是各国发展设计的关键。鲜明的本土化形式可以增强文化的发展延续,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多样风格的形成。本土化的设计探索不仅涉及到平面设计,也深入其它领域发展之中。

国际主义的设计代表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审美的取向,致使艺术设计风格上的国际化产生了忽视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一味把西方审美价值视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 严重的不良后果④。高度的现代化、工业化发展使得设计形式趋于单一化,数码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使得视觉艺术逐渐流于形式,设计语言趋于贫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国际主义的垄断性,同时也促进多元化发展,为民族化本土化的设计提供了可能。多元化、本土化图形符号不是一种一元化、模式化、全盘西化。韩国、美国数码技术比较发达,基本上养成了数字化的审美感,数字化的插图、卡通吉祥物等在平面设计领域应用比较突出⑤。西方国家设计语言符号比较显性,习惯大喜大悲式的表现,中国等东方国家喜欢一种含蓄、委婉的美,这与其国家的文化有关,比如,西方以机械文明为时代特征,中国等东方国家则以传统手工艺文明著称。表现在设计上两种不同的视觉审美形态。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的精神》书中提出了设计的“五感”,即设计对人的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信息引导,倡导的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群体心理、生活习惯等的深入研究。商业、文化国际化的今天,新奇的构思、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恰当的、强烈的形式美感,是平面设计图形符号语言的生命力。张道一先生曾说“民间美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因此,民间美术正是本土化设计获得生命的本源,因为:民间美术形态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种文化的复合体,也是一种文化思维方式,也涉及到群体心理、思想、审美的变化发展。

(此文为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1A09)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24

②韩美林.解读奥运吉祥物[EB/OL].省略 2005.11.15

③叶佑天.在传统中探寻当代海报设计的本土设计[J/OL]. 省略/2007.2.2

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2

10多年前,当“多媒体技术”课程刚开始在高等院校开设时,是作为高年级专业课程安排的。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深入,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动漫和游戏的迅速崛起,带动了多媒体技术向数字艺术设计的方向发展,如今,“数字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并且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但是,广泛的调查表明,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执行高考文理分家,学生过早地专攻于高考考试内容,无论文科或是理科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缺陷。而“数字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学生艺术素养的严重缺乏,不利于其在本课程中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因此,主要针对IT及其相关专业精心设计的“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希望能成为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延伸,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起步。

1艺术欣赏基础

针对学生艺术知识水平严重匮乏的现状,在“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们以“附录”的形式安排了两次“艺术欣赏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中的理想”等方面。主要以欧洲艺术史为主线,尝试通过学习“艺术哲学”思想,丰富艺术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和实验,理解“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特征”等知识,领会艺术欣赏的基本哲学观点;透过对艺术品本质及其产生规律和艺术理想的认识,学习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掌握通过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艺术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艺术领域的专业网站来开展艺术欣赏的学习实践;了解主要艺术流派和著名艺术大师及其主要作品。

2教学内容设计

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把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落实在数字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和数字艺术设计主流开发工具的掌握上。

由于开设课程的历史不长,“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匮乏,即使有,也大都是理论性很强,而实践与应用性偏弱,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强调教学型、应用型的高等院校相关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数字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却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以实验与实践教学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笔者编著的《数字艺术设计概论》教材以一系列与网络学习密切相关的实验练习作为主线,来组织对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以求掌握该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为“数字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包含了数字艺术设计知识的各个方面,例如:

第1章:熟悉数字艺术设计。包括数字艺术设计的计算环境、数字艺术设计的应用与作品欣赏等方面。

第2章:基本要素、美学原则与文字图案设计。包括Photoshop基本操作、基本要素与文字效果设计、美学原则与图案风格设计等方面。

第3章: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包括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与Photoshop图层、滤镜效果,图形、图形学、图形艺术设计与数字模拟绘画,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与绘制矢量图形等方面。

第4章:网页艺术设计。包括网页艺术设计及其计算环境、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初步、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技巧等方面。

第5章: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包括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与Flash移动渐变动画、Flash Motion动画“字牌翻转”、Authorware与作品制作:台球、Authorware拼图游戏、Authorware大图片显示等方面。

第6章: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熟悉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工具软件。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主体是课堂理论教学,其他如实验、作业甚至于考试等环节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设计的。亦即:知识是老师教的,学生通过实验环节来“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学测评就主要依赖于书面理论考试。但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出现滑坡,导致淡化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因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事实上,在单纯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的知识就很有限。

一般认为,“应用型”、“教学型”院校的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且活动能力强等特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自觉性不高、单纯凭兴趣学习的观点重、刻苦精神差等。于是,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这些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实验成绩在教学测评所占的比例,以此来“杠杆”学生对实验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视,把教学改革的实践具体落实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上。

我们为本课程教学设计了一系列与网络学习密切相关的实验练习,来组织对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以求掌握该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共有19个实验、1个课程实验总结和1个课程实践。每个教学单元中都包含课程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实验内容的具体分布见表1。

第1章实验:包括数字艺术设计的计算环境、数字艺术设计的应用与作品欣赏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熟悉数字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了解网络环境中主流的数字艺术设计技术网站,掌握通过专业网站不断丰富数字艺术设计最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专业网站的辅助与支持来开展数字艺术设计应用实践;通过阅读和欣赏数字艺术作品,了解和熟悉数字艺术设计的应用范畴,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及其表现能力,初步接触和了解各类数字艺术设计的工具软件。

第2章实验:包括Photoshop基本操作、基本要素与文字效果设计、美学原则与图案风格设计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图像颜色的基本概念和颜色模式;了解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学习使用Adobe Photoshop CS2软件,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功能;熟悉数字艺术设计中有关文字要素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字效果的基本内容;尝试设计文字的一般和特殊效果,掌握组合文字的基本处理方法;熟悉和关注数字艺术设计的美学原则,了解数字艺术设计中图案与构成风格的图形创作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图案与构成风格的图形的基本制作方法。

第3章实验:包括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与Photoshop图层、滤镜效果,图形、图形学、图形艺术设计与数字模拟绘画,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与绘制矢量图形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内涵;掌握Photoshop的图层、通道、滤镜等技术概念和基本应用技巧;学习用数字艺术设计的方法来模拟传统绘画,从中体验传统绘画与电脑绘画的同和异;了解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熟悉矢量图形知识及其数字艺术设计的绘制方法;了解更多的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软件及其一般功能。

第4章实验:包括网页艺术设计及其计算环境、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初步、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技巧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回顾和熟悉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页设计”的基本内容;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了解网络环境中主流的网页制作技术网站,掌握通过专业网站不断丰富网页艺术设计与制作最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专业网站的辅助与支持来开展网页设计与制作应用实践;通过对一些成功网站进行的搜索、浏览与分析,了解网站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的成功经验;通过欣赏,熟悉网页色彩设计的表达与内涵;熟悉Web图像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要求;了解Macromedia Fireworks的一般概念和主要功能,熟悉Fireworks工作界面,通过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掌握Fireworks的基本操作;了解Fireworks的层、蒙版、滤镜、特效、样式、切片、按钮、导航栏、弹出菜单和GIF动画等概念。通过一些Fireworks的实例制作,熟悉和掌握Fireworks的设计技巧。

第5章实验:包括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与Flash移动渐变动画、Flash Motion动画“字牌翻转”、Authorware与作品制作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其工具软件;了解关于Flash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通过“两架飞机”的制作,掌握Flash移动渐变动画的设计操作;通过“字牌翻转”的动画制作,掌握Flas的设计操作;了解Authorware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熟悉Authorware的基本操作;通过制作Authorware作品《台球》,了解Authware程序的基本组成;通过“拼图游戏”的制作,熟悉Authware复合图标的知识与功能;了解外部函数接口和Xtras在Authorware程序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图形显示控制”和“音量控制”等的制作,学习Authorware程序设计。

第6章实验:通过学习和实验,熟悉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工具软件;通过欣赏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对三维图形设计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实践: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举办的艺术(美术)博览会,并根据要求撰写课程实践报告。

4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受教育者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评估,而考试是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手段,是测量应试者知识与能力、素质和潜力的量尺。考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量化资料,却不能替代教学评价。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和过程中,人们对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就是由考试来单一体现教学评价,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应试方法取代教学过程,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学”。正因为如此,考试受到的批评和责难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给教师以较大的自由度,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院校的专业课程,面向就业,面向社会,更需要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学风的积极建设。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开展考试制度、考试方式的改革,应该提倡和鼓励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理性地认识考试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理解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多元评价认为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展评价活动。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我们可以汲取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范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档案评价和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

实际上,各项测评指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而不应成为学习的负担。例如我们在“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中设计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 艺术欣赏实验成绩(2次)+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实验成绩(14次)+课文阅读与课外习题检查+课程实验总结+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其中:通过“艺术欣赏实验”促进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实验”实现课程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教材阅读与课外习题检查”促进学生对课本的预习、复习,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通过“课程实验总结”与“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帮助学生自觉复习与巩固本课程全部学习内容,加深对本课程教学目的的理解;通过缺勤扣分规范学生的自觉行为。

多元评价要求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注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和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考试的成绩 (甚至期末不考试) ,还包括了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习的发展状况。

5抓实验促理论,抓过程得结果

以精心设计的日常化的实验实践活动促进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评,抓过程得结果,可以有效地促进学风的改善。例如,我们为“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编写的以实验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教材1,全书通过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实践的实验练习,把数字艺术设计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从创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实践内容设计和教学测评设计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1) 抓动手实验实践促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抓教学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应用型院校和应用型专业课程的很好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改革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设计的基础。

(3) 合适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并安排了如下实验评分方法:每个实验以5分计,其中,阅读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彩笔标注,留下阅读记号)为1分,完成全部实验步骤为2分(完成了但质量不高或者仅部分完成则只给1分),认真撰写“实验总结”占2分(写了但质量不高则只给1分)。以此强调对教学内容的阅读和通过撰写“实验总结”来强化实验效果。每个实验成绩的合计为实验总成绩。

(4) 专业课程的教学测评一般都是抽样测评,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概念,我们有意识地把测评的总分限制在95分以内。

6后记

分析表明,学生在专业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实验)后说(理论)”和“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并积极实践教学测评的创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困难,符合特定的学生对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群的发展建设,我们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对象,精心设计了《艺术欣赏概论》课程及其教材,对此,我们将在后续再做介绍。

参考文献:

[1] 周苏,王文等.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 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西安,2005)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4-198.

[2] 周苏等.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A]. 第三届中美电子商务高级论坛论文集[C]. 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2006. 585-588.

[3] 周苏等.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 计算机教育,2006(10):27-29.

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造性 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

引言

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创新人才不是以取得学历或学历高低为标准的普通人才,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按照这种创新人才的标准,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说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艺术设计教育后,就可以将他学到的知识使用一辈子,而是在他一生中的各个时期还要不停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强调博学多才外,还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即强调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动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育成为一项长期的、终身的教育。

一、构建学生强健的创造人格

“所谓创造人格,也称为创造性人格,是指学生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相当于创造性大树上的果实。而支撑这棵创造性大树的树干。是学生的创造人格。一个缺乏自信心与好奇心,缺乏质疑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旺盛的进取精神,也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可能是具有很强创造性的人。

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卡特尔、麦金农、巴伦、海纳特等人曾分别对科学、艺术、文学等领域的杰出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进行过研究、归纳,发现他们无不具备相当高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他们蓬勃创造力的本原。当然,教师要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成为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当前最首要的工作,莫过于是帮助他们构建强健而独立的人格模型。具体体现在:1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努力促使学生成为对新事物热切向往,对相关信息高度敏感的人:2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基础,对人类文化成果有着深刻理解的人:3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善于与他人协作、对话、有着良好团队精神的人:4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能正确地对待自我、永不自满并善于克服自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自我限制与障碍的人:5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高度自信、踏实工作并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饱满旺盛工作情绪的人;6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充满求知欲望的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这些人格,我们的教学质量还会低吗?

二、营造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

良好宽松的环境,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高等学校的教学是研究型教学,教师既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坚信这种创造能力可以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得到开发,又要重视科学的方法论的运用。教师要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来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使每一堂课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一)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课堂氛围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绝大多数课题,并不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思维去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应当启发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去获得多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并从中比较和选择。为此,专业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度,并在课堂上大力提倡平等开放式的互问风气,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思维的激发状态。

(二)树立把知识作为不完整的东西介绍给学生的教学态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历来有一种自圆其说的习惯心理,教师也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把自己开设的课程作为很完整、很完善的东西来介绍,其实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不符合艺术设计教学的客观真实。无论是对科学规律的认识,还是对艺术规律的认识,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到达完美无缺的境地。居里夫人曾有一句名言:“实验结果离现有的理论越远。则离诺贝尔奖金可能越近”,值得我们引为借鉴。

(三)重视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美――本身是多元的,但艺术又是分流派的,教师个体总会倾向于某一流派,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这种倾向带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去。因此,我们要尽量使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和最小限度。专业教师要有足够的雅量允许、鼓励学生就各种艺术流派和风格展开探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都不要“一刀切”,以便让学生尽可能地放松心境,从而在宽容、和谐、富于挑战、信息畅通并能受到激励的环境中更自主地学习和研究。

三、开展系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

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思维惯性。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创造的一大障碍。为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其逐步养成不同常规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分成思维形式训练、思维方法训练和思维方向训练三个方面来进行:1在思维形式训练中,教师应着重进行直观思维与联想思维的训练:2在思维方法训练中,可以把猜测、想象、分析、综合都作为训练专题;3在思维方向训练中,可以采取线型思维的惯性模式――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的训练,可以作为思维训练的重点。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艺术思维训练的课题可以与专业密切相关,也可以不甚相关。例如:在艺术思维形式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偶然产生的印痕、肌理等来进行随机应变的设计创作,以提高他们直观思维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相似联想将某一广告的创意移植于另一广告,或者运用对比联想为这一广告另行设计一个迥然不同的创意。最后,通过一定量的实际训练,最终要使学生在艺术思维活动中养成“确定思维起点选择思维材料寻找思维方向采用思维形式产生思维结果”的良好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灵感思维产生的机制和基础(大量思维活动的量变积累与相对放松的思维状态),消除对灵感思维的神秘感和依赖心理。

四、开设介绍艺术创造原理和技法的课程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是创造学中最富实践和实用性的重要分支。艺术创造原理阐明了艺术创造活动的规律,创造技法则提供了可用于创造活动的操作程序。因此,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的专题,有利于学生掌握 科学的创造方法,从而提高创造效率。

教师可以结合艺术设计的实例,向学生介绍常用于艺术设计的创造原理,诸如:聚合、逆反、变性、移植、完满、群体创造……当然,常用的创造技法有:智力激励法、设问法、联想组合法、类比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系统提问法等,均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如能掌握这些原理和方法并创造性地用于设计创作,必能得到大的收获。

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本身的特点,就具有创造性和发散性。这些特性,就要求学生完成的设计作业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个人独到的见解。因为,设计课题的结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学生的艺术选题、制作专业程序以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提交的设计作业也就各有千秋。因此,成绩的评价也应不同于“标准答案”一样去“单一”地判断学生的优劣,而是应该以“发现”的眼光结合能力发展,建立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的体系。具体表现在:1课程单元学生总结。在展示好的艺术设计作业前,由学生本人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学习方法、作品创意和设计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口头描述,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问答。这样的艺术设计教学,这既能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认识、判断、表达问题的能力,又为下一步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2专业教师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本单元设计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评,以便及时肯定成绩,指出设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办法和研究方向。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设计作业,总结描述平时成绩和进步程度,给予综合评价。3作业展示与交流。教师可从整体观察中,总结施教过程中还有待加强改进的方面,好的可在教师中相互交流,学生亦可相互学习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师生交流、分析评价,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为提高设计艺术教学质量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社会,设计不再仅仅是一门技术或者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关系到艺术产品的设计,而且肩负着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因此,对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成了当今设计教育的主体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的综合化,使得人类的思维方式逐步走向综合化。由此,艺术设计教学也强调各种学科领域的“边界不清”和“整体性”,而这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未来的艺术设计发展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设计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精神与物质、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如果我们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将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技能的狭小范围中,是注定要失败的。为此,培养综合性的艺术设计人才,必将成为设计教育的关注点。

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4

一、 创意素描的表现元素

(一) 创意素描与传统素描

创意素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素描学习,不再是以写实表现为最终目的。传统写实表现素描是以锻炼绘画者的观察能力为主,要求正确观察结构,讲究严格的形体和结构空间。而创意素描则突出发散性的思维意识,强调个人的主观设计性,表现独立于真实主体之外的一种素描表现方式与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以及一些新的表现材质和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叠加处理,形成一种新的素描感官表现样式即创意素描。

(二) 创意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创意素描的定义是广义的,其中一点解释就是针对自我和艺术个性以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注重点的一切素描形式的总称。创意素描的发展演变史可以说是从印象主义起就开始了,二如今的创意素描更加变得精彩纷呈,奇思妙想。

艺术家们以自己不同的艺术观念,探索着素描的各种理念和绘画技巧。从印象派时期开始,现代艺术的诸多流派就冲破了传统意义上公认的所谓美学的标准,以先表现精神世界再表现物质世界为表现次序,以“准确的描绘不等于真实”作为新的绘画理念。创意素描的雏形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素描在世界上刮起了强而有力的旋风,他们主张表现人性,表现本能,表现灵魂。这些新的绘画主张冲击了传统的绘画理性和观念,使素描艺术彻底的完成了由再现到表现,由理性到非理性,由关注自然到关注精神和灵魂的革命。如知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是由印象派发展到抽象派的典型代表。毫无疑问,创意素描作为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既有训练基本功的意思又蕴含着独立的绘画语言,可以说是创意素描在基本功与创意之间更注重后者,他能有效的激活人的创造性思维,解放人的思想和视觉。创意素描的发展史揭开了人类艺术的新的篇章,回味其发展过程你会发现创意素描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人类思想和人类视觉的历史。

二、 创意素描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素描的创造性和思维构成

创意素描旨在帮助同学建立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几点认识。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主要包含发散性思维、想象性思维、联想性思维、设计灵感思维。

那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就是当一只铅笔或者橡皮擦放在你面前,你能说出它的无数种可能性的用途,如铅笔可以当成礼物送人,可以磨成粉后当做粉,削下的木屑可以用来创作装饰画或者当做燃料,抽调笔芯可以当做吸管等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而扩散性思维就是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需要考虑任何可能性而大胆的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与现实信息或者物体交流中发生激烈的碰撞效应,并产生好的创意。我们可以试着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逆向思考,分解和重组素描对象这几个方面去进行扩散性思维模式的训练。

想象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语言文字的表达或者条件的描绘,在头脑中进行再造出相应的新的视觉形象的过程。另外一种就是尚未有的新事物,根据自己的大脑形象化,进行事物创造想象的过程。

联想思维则是有五种元素,接近联想,比如一提到中国就想到长城,故宫。类似联想,比如看到胖乎乎的人就联想到憨厚。对比联想,比如看到一个胖子就很想去知道他瘦了是什么样子。意义联想,就是根据一个事物或者文字联想到其他的意思,如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就能联想到其伟大的意义。最后一种就是因果联想,即看到事情的起因,就会联想到它的结果。

(二) 创意素描的艺术设计意识

设计意识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素质,设计意识的培养紧靠基础学科课程和专业学科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通过创意素描的练习来进行思维模式的颠覆,进行思维模式的再重组,以此来进行设计创意的提高。

创意素描是一种那个改变学生的观察模式,思维方式的必要训练手段。通过平面、抽象,加入主观意识等方式进行训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意识,构图能力,画面空间感和想象力,是构造他们头脑创意的源泉。创意素描就是让学生进行命题式的练习,不给予任何事物模型进行写生,仅仅依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一些绘画基础,将脑里面的客观形象进行主观改造,经过嫁接组合,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性质,演化创造出不同的新颖创意形象。创意素描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设计意识,即如何通过思维想象去设计。所谓设计,就是设计出现实世界没有的,适合我们的,适合大自然的东西。

三、 创意素描对艺术设计的作用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活动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有实用功能。简而言之,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循环,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的必然产物。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他研究的内容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而且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门类,涵括了社会、经济、文化、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而创意素描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在当今的很多优秀知名艺术设计作品都是由大胆的创意素描演变而来,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当今的设计时代,这是一个创意的设计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设计时代。设计师们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将脑海中的的创意和创新通过创意素描或者创意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再通过修改与演变,最终通过实际作品展现在大家眼中。与其说创意素描是一种设计科目和设计基础,还不如说是一种设计手段,设计师通过创意素描进行设计初稿的绘制,展示他脑海的想法和意识思维。

四、 创意素描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创意素描在当今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中已经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科目,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创意表现能力为目的,让学生以新的分析和审视的眼光去扫描客观现象,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具有个性的素描形式,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也有助于中国现目前的设计教育稳步提升,慢慢的和国际接轨,培养出大量的设计人才,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为中国设计市场的繁荣发挥着积极作用。

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5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套的程序与方法,即教室上课,讲课—作业—辅导—完成。这样的基本模式就可能产生教室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对完成作业有着很强的应付心理,结果是作业都能交上,但是质量不高,不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求我们创新培养方式来适应时代和专业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的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创新的思维方面有时候年轻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能够带动课堂秩序。实际上启发与讨论就基本打破了多年来班级概念,打破讲台概念,这就要求我们以工作室来代替班级那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这种设计教学需要一种平等交互试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工作室教学体系下,采用两种教学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一是课堂教学课题制,在我们艺术设计类的各专业中,很多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设计,这就可以以课题的形式来进行要求和教学,大家在做每一个课题的时候,基本就能做到基础课程与最后设计课程的统一。其二就是深化了的启发与讨论教学,起一个名字叫“头脑风暴与白板教学”,这行可以形象的说明这种教学的基本模式,头脑风暴是很多设计公司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激发创新性思维,我们这样的课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同学们在一个课题的要求下集体“风暴”中产生新的设计想法不断的在预先设立的随时可以更改的白板上快速表达。记录通脑中的一瞬间灵感,然后再进行讨论将想法丰富成方案,这种交互式沟通下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种工作室引入课堂教学后所得到的很多新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课题”制,交互式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与白板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思维创造,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才能为将来走出校园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项目接触很少,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就不能达到目的,为了达到创意产业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的办法,将学校艺术设计资源进行精心的整合,提供项目载体。在多地的实践中都看到了一种模式,即建立创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与社会中的创意产业园对接,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校园之间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来提高完成人才培养的能力,做到院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无缝化对接将项目直接移植到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得到锻炼,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直接在项目中实现,可以说是双促进的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公司的模式进行虚拟的公司制结构,让项目教学带动思维转变,在培养市场型实践人才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运营意识,让领军人才在院校与市场之间良性循环中不断的涌现出来,这就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端创意产业人才,可以说这才是教育资源整合是关键。

书籍的创意设计范文6

社会资本理论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关系维、结构维、认知维。

1.1社会资本研究的结构维度研究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对获取外部资源的作用,然后其形式是从个人嵌入的社会关系结构以及与这些结构相联系的益处出发。结构维度指的是指个体之间联系的方式,分为网络联系、网络配置形式、专门组织。

1.2社会资本研究的关系维度研究的主要焦点在于如何通过协调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交换和得到知识以及如何进行双向学习。它是从一个给定的自我与一个给定的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来进行探究的。社会资本通过长期的交往与合作,可以形成相互间的规范、义务、期望、认同、信任和可依赖性,这些关系可能产生有益的和相互支撑性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它们能够产生一种有利于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撑的环境。

1.3社会资本研究的认知维度是从促使达到相同任务的具有的规范和方式方面研究社会资本,双方之间可通过共用的语言、编码和描述进行联系的通用理解、释义和涵义系统的资源。在一个组织内部,共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共同的愿望和价值观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2.社会资本为知识的交换与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1结构维度提供的必要条件。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假定即网络沟通可以有效供给资源的渠道,成为信息的一个有价值的来源,比如你所熟悉并交往的人将会影响你的知识获取。网络连系为知识的交换和协作提供了渠道,网络结构影响了知识的创新。

2.2关系维度提供的必要条件。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在组织间合作的不同方式中,建立信任关系有益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协作的效率,能够经过传递信任及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合作网络的良好声誉获取更多稀缺资源。一个网络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成员将调整行动,协调合作将凭借于信任的水平和联系的频率。网络中的信任程度越高,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越低,信任程度可以提升组织效率,获取更多的消息,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公司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