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意见范文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教通【2013】53号)精神,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目标,以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结构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实现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体验者,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2、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
3、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要从以灌输式、填鸭式为特征的教师主体方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自学辅导式、小组合作式等为形式的学生主体方式。
4、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要努力改变学生课堂无所事事、课后学业负担沉重,潜能生过多,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等局面,使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习得与巩固、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情感的陶冶与愉悦。
三、基本原则
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提高、着眼学生的全程发展”的思想,遵循“老师少讲一点、学生多动一点、效益突出一点”的总要求,落实以下基本原则:
1、以学定教原则。要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为起点,以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和国家课程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2、以学论教原则。要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当堂教学效益高低来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3、面向全体原则。教师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使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4、效益优先原则。课堂上要当堂解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要主动、愉悦,不增加老师和学生课后过重的负担。
四、组织实施
1、组建机构,加强领导。县局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组织机构(另行文),全面负责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和民办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扎实抓好本单位的课堂教学改革。
2、确立点校,逐步推进。各乡镇中心学校要在本辖区内确定一所或几所试点校,各县属学校、民办学校要确定一个或几个试点年级和班级,先行引路,梯次推进,积累课改经验,逐步扩大课改规模。县局将在适当时机,评选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试点校和优秀试点校,组织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
3、骨干带动,分区负责。各试点单位要选定课改的具体负责人,明确工作责任。县局实行课改业务指导联片蹲点责任制,相关责任人负责督促、指导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县局基教股、教研室要加强对试点学校的跟踪指导,组织开展参观考察、送教下乡、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课堂教学意见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 合作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72-02
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结构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学习,突出了学习自主性;新课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新课程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现实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的侧重点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一、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以讲为主
虽然如今教育界越来越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效果欠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都会随之减弱,进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语文课为例,在解读诗歌时,模式固定僵化,偏重背诵,缺乏灵活性。语文教学并不是着眼于背诵了多少古诗词,而是对汉语言的感知以及体会,重心在思维方法而非具体知识。
以讲为主会导致教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主动学习和填鸭式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上更是差别显著。诚然,自主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既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快乐。
2.缺乏合作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分强调自主性会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又要注重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然而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大部分是老师来问,学生个人回答或学生集体回答。如果是个体学生来回答问题,那么其他同学就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如果是集体回答,看似全体学生都在参与回答,但实际效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学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课堂效果不甚理想。
3.教师能力不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年轻教师群体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教师在这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会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缺少板书,或者是板书潦草。年轻教师由于接触和运用多媒体比较多,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块,他们有很大的优势。可是这一大优势却弱化了年轻教师的书写,年轻教师板书水平越来越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建议
1.师生良性互动
课堂单方面不属于老师或学生,而是两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应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这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谁多谁少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重在辅助引导,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在教学中的角色,准确定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切莫以主导者的身份阻碍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有效的课堂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能有效提升其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中,每一堂课有的适合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合作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思考的出发点,知识水平都不尽相同,每一位学生在W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先通过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要求限定时间里整理出答案,并派出一位代表进行陈述。采用加分的方法对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定期总结反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有合作,就会有交互讨论。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常用方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相互启发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了恰当的分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性才能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才能体现出他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讲,语文教学更适合情景教学法。以角色扮演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难点。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采取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对具体的词汇、句型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之后,可以采用此方法。在准备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对会有很大提高,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4.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
作为专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包括性格、学习、交友、家庭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要坦诚、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激励的前提。最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对学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5.注重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D片,而且有大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从多角度、多感官去认知。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三、结语
学生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课堂不是老师的,也不完全属于学生。整个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问题是存在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性,我们不能回避,要直面应对,着力解决。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源头,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顺应形势,把握教育方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者,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要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参考文献:
[1]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田[J].新华文摘,2007(7):117-119.
[2]周海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1(20).
[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5.
课堂教学意见范文3
1.用教材教实际照本宣科
现行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对教师旧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由于第一次使用新课标教材,存在:一是忠于教材,坚持“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二是依赖教材,而不能进行精“加工”;三是囿于教材,而不能突破教材束缚。
教学建议:一是突出抓好备课,精心研究教材。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文本,教师要通过备课,吃透编写者的意图,吃透新教材的新变化,对教材进行精心“加工”,才能把自己的内在素质“外化”。对教材内容的加工要做到“五化”:教材内容的心理化(创设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景,激发联想与创意);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把要学习的内容变成问题“链接”,启迪学生思维);教材内容的操作化(把教材呈现的“死”的知识变为种种“可操作”的“活”知识);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建构教材结构体系,“瞻前顾后”);教材内容的最优化(提炼精髓,优选策略,高效学习)。二是突出抓好教研,促进共同提高。通过组织“三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扩大“三”课的影响,变个体优势为整体优势,实现脑力资源共享。三是加强知识储备,开发教材资源。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来源渠道广,要求教师及时“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悉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完善。
2.满堂问答看似主动参与
由于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偏差:一是低思维量的“假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二是采用简单的“问答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展开。三是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是形式参与、被动参与、部分局部的参与。
教学建议:首先把握主动参与的要领,科学判断参与的实质。判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教学,应该看参与的主动性,看参与的深广度,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参与。“满堂问”使学生站起来发言,这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教师满堂灌不好,满堂问也不好。其次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再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教师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真正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有保证。
3.小组讨论替代合作学习
走进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但是存在:一是讨论的内容选择不够恰当,导致讨论频率过高;二是讨论的任务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各行其是。三是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讨论的价值意义不大,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不了了之。
教学建议:一要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小组或团体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所属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能进行沟通并相互信任;以及能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二要熟练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①分组需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定好小组长,分配好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②频率需适宜: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讨论,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如可以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出现困难、意见不统一时进行。③讨论有价值:教师应围绕容易出现分歧、答案不唯一、方法不确定、个体难以完成等的内容确定讨论的问题,让学上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实现讨论的价值意义。④学生要三会:学会倾听,不随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发言,做总结性发言。⑤教师勤指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或需要教师讲析的问题等。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把握学生的学情。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有什么优缺,有什么兴趣爱好,处于什么精神状态,教师都要详细了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的新理念。爱学生,一切从尊重学生开始,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最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步发展,以培养全面合格的建设人才。
2、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做到这点,教师关键要做好对学生的激发、引导、组织和监督工作,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却可以完全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课堂教学意见范文4
关键词 中职 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 活起来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科为本位,忽视课程的实用性,找不到与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的切合点;重知识轻能力,教师对专业相应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了解甚少,教学缺乏职业特色;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缺少实验实践的机会;重共性轻差异,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教师满堂灌;重认知轻情感,学生厌学倾向明显;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费力讲,学生被动听,教师兀自表演,完成教案任务,学生充当观众、听众,从思维到手、脑、都处于闲置状态。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教学目标难以达到。要解决这些矛盾,受诸多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所有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研究学生,落实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学得灵活,让课堂充满活力。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1.转变教师观念,做学生良师益友。
传统的师道尊严,权威式的教育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下架子,来到学生身边,坐下来,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者、引路人,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目中有人,以人为本,全面彻底转变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欲望,都有丰富的潜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并认识到学生智能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以全纳教育理念,以赏识教育精神指导教学,谅解学生探究与尝试中的错误,多给学生创造机会,促其思考,引导其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求知过程,参与探究与发现,在动手、动脑中表现特长,彰显潜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敢于提问”阶段迈向“善于提问”阶段,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熟悉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
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具有丰富的学科素养,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心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度”;教师知识储备广,运用灵活,具有良好的应变机智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技能丰富、技巧熟练,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清楚、适宜,易于理解,便于实施;体现学生对知识、能力、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要求。教学设计符合学科特点,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先进、新颖、得当、有效,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有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具。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能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并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拓展、延伸。
3.教师教学中要尊重职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把握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引起其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其全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投入。
(2)个体性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其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形成专长,成为“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合理安排作业与练习、参观与调查、模拟与训练,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让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
(4)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利用财务观念,培养学生理财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会学” 。
4.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
(1)因材施教,彰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学生,布置不同学习任务,通过课件,实训资料、挂图,视频,案例,习题等刺激学生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创设探究争鸣气氛,给学生充分表现空间,达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动的目的。
课堂教学意见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探究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98-0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情境,加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注重新课导入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积极充实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容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分地强调语文学科的独立性,把语文学科独立于其他学科,进而形成封闭化、模式化、死板化的教学模式。其实,在初中所有学科中,语文学科的感彩最为显著,艺术因素尤为丰富。下面本人联系近几年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谈自己的几点理解与探究。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因为我们课堂教学艺术性以特定的情景为依托,这就需要我们构建课堂教学的良好情境。要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努力。
1.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学艺术性的氛围和感染力。我们要积极探究教科书中的审美因素,真正做到美文美教。应试教育模式的课文分析,常常把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兴趣,虽然我们在课堂讲解中作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孩子们的反应却是非常冷谈。记得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先用平时的教学方式串讲了一遍,结果孩子们一个个呆如木鸡似的。下课后我分析了教学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情节感人至深,这篇散文虽不像诗那样,但它依然有着鲜明的节奏与优美的语言,特别是它感人至深的情节,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把它朗诵好,我按照这一设计再次讲了一遍,给我最难忘的是当我用极富情感和感染力的语调朗读这篇课文时,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孩子们都有专心关注地听我朗读。我的朗诵,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了作品所描述的那种艺术情境之中,使孩子们真正品味到文学作品的美。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言行。课堂教学是一项示范性非常强的活动,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举手投足,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师德师风,才能够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间流露出我们的高雅与睿智,慈爱与严谨,使孩子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启迪,真正做到高效学习。
2.营造课堂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
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所以,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我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孩子们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偏重于感性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进课堂导入新课,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得出答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意见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60-01
2015年11月27日-29日,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在湖南株洲举行,本次大赛共有130余名选手参加,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中职语文教学精英。本人有幸代表广东省和汕头市参赛,最后荣获全国一等奖,同时代表所有一等奖选手在全国颁奖大会上进行现场说课展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语文研究会主任、中国职业教育教材主编,江苏淮安语文工作委员会何忠主任充分肯定了本人在此次"创新杯"上的表现,笔者的《室内设计说明书》一课更成为何忠主任在大会总结时引述的典型案例。参加这次比赛获益良多,藉此谈谈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课程意义,更好地加强学科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知识与文化的更替,这也对我们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我们的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参加"创新杯"比赛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顾名思义,"创新杯"就是要选题新颖,立意鲜明,因此本人选择了《室内设计说明书》作为参赛的课题,因为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指引中明确指出,在"职业模块"这个方面可以淡化"学科本位",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彰显职教特色。在比赛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份与专业相结合的作品。这是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有一些老师过分强调"结合",走入了误区,因为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用于结合,如何结合才不会显得牵强,结合之后更不能丢失本学科的课程意义,这才是关键。学科间的融合,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换言之,可以理解为融入学生专业特色,藉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本人《设计说明书》这一课中"妙用修辞"这个环节,我就利用学生对室内设计美图的关注和兴趣,达到了本课训练写作和修辞的目的。
教学大纲中对于语文的定义,它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我们在进行学科间融合的过程中,能把课做到实践大纲定义,体现语文课改精神,那么也就是更接近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注重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实践;二是要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既要语文课实用,又要语文课有审美,有情感传递。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生成,那么这就更趋向完美。
2.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是一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比于传统的教学,它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等特点,调动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关注、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摆脱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静止的状态,带来的是一个多彩的、流动的世界。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符合孩子认识世界的规律,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枯燥的变成趣味的,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更能接受,并能够突出要点,为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需要智慧,更需要注重"适度原则"。
列举一个比赛的事例:某旅游职业学校的李老师,她上的是《胡同文化》,负责说课的李老师容颜姣好,体态优雅,比赛当天的穿着和礼仪都像一个美丽的空姐,普通话标准,连笑容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他们的课件用的是flash制作,还邀请了电台主持人来制作《胡同文化》的视频录制,在短短三个课时中他们展现了非常高超的信息化设计,包括微型课堂,课堂网站交流,甚至开发了一个语文学习软件 APP。其他参赛的老师都被震惊了,如此大成本的投入,很多人都猜测他们会获得一等奖,但最后李老师只得了二等奖。过后评委点评:"这节课的信息化技术之强大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但课堂为了出彩,强加了很多与文本无关的内容,看上去很热闹,其实没有抓住核心,语文说到底还是要重在文本研究,信息化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这更需要老师结合课堂需求,适度运用,使其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更好地服务,但切忌喧宾夺主。
3.应该更重视古代诗文的教学
古代诗文的教学旨在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是民族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立身之本,必须融入课程和教材,进行系统传授。于黔勋老师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应有之义。他认为语文负载文化、传承文化,语文就是文化。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特质,在承载、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比其他课程更具直接性、具体性和可感性。那我们的课堂如何更好地讲授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呢?我们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有"古代"诗文的意识。古代诗文较之现代文章,文字更显简洁、凝练、典雅,含义更为丰富。举个例子,现在媒体经常把年轻英俊的男艺人称为"小鲜肉",本来美丽的文字都应该有想像的空间,那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小鲜肉"美在何处。而我们古人则是如何描写每人的呢?大家可以看《诗经》中的描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寥寥数字,一工笔摹写之美人跃然纸上。
再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用实词,无一闲字。六个名词即勾勒出一幅山村早行的写意山水:残月、茅舍、荒山 、晓鸡、霜桥清晰在目,羁旅愁思、尽在言外。
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更要培养他们有古代诗文"经典"的意识。朱自清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古代诗文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其中熔铸了我们古老民族的精魂,是民族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