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 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电力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在格式、内容和程序上要求更加规范、科学和严谨。为了保障电力企业正常的经济活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需要做好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加强合同管理工作,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意义重大。然而,在现实的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由于经验缺乏,管理不善造成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不断增多。有些案件的性质严重,索赔数额巨大,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企业高层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探讨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采取相应的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措施,对避免类似的经济案件,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二、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

(一)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机构不够健全

当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内部没有设置专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机构。在进行合同管理工作时,所配置的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在遇到一些专业的合同问题时,无法采取相应的法律防范措施。因此,要做好电力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机构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合同管理队伍。

(二)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内部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效率低下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内部会签制度和工作流程效率低下,容易形成效率和规范的极大矛盾。每一份合同在最终签定前都要经过电力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签章,花费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好几个月,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水平。

(三)注重合同的静态管理而忽视了合同的动态管理

履行合同的过程是属于动态的过程,是通过合同的履行过程来体现的。不能根据对方当事人以往的资信来反映当前的合同履行资信。对方当事人以往履行合同的资信和能力高,只是反映其过去的信用状况,并不能代表其现在履行合同的资信高。因此,在实际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不能因为对方当事人以往的履行合同资信高而忽略了合同的从签约、交货到验收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电力企业的合同数量比较庞大,不仅有和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还有和庞大的用电户签订的合同,数量众多很难进行相应的合同动态管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合同的动态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成为合同管理工作的一大缺陷。

(四)合同签订履行监控制度不够完善

履行合同指的是当事人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而履行监控则是为了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所采取的控制和调整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和法律顾问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合同的正常执行,确保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际的合同履行监控中,一些应有的法律顾问制度没有得到充分执行。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直接影响到合同管理工作的合同履行监控的有效进行。因此,仅有好的法律顾问制度而得不到充分的执行也无法保证合同履行的正常,更无法保证企业的经济权益不受损害。所以说,建立完善的合同签订履行监控制度并确保其充分有效的执行,是做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缺陷形成的基本原因

从合同管理工作自身来说,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缺陷形成的原因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在主观和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内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通常,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内部只是作为日常事务来处理。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机构以及高水平的合同管理队伍使得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长期处在不规范的工作状态,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合同管理工作问题。

(二)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制度不够健全。当前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制度缺乏科学和成熟的建设纲领,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修正来进行完善。

(三)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专业力量严重不足。在电力企业内部,各个科室很少配备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从合同的起草到登记的各个环节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因此很难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出色完成,进而出现合同管理工作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由于长期忽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合同管理专业队伍造成的。

(四)电力企业系统“政企合一”的现行模式制约。当前,还有很多电力企业处于行政管理阶段,而合同管理只是行政管理的其中一部分而已。电力企业只有将合同管理当做核心枢纽来建设,并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四、加强电力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措施

(一)合同管理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部门和制度

为了保证合同履行的正常,避免因为合同违约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需要有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考虑到当前社会诚信度普遍偏低,在具体的合同管理工作分配上就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上,并严格执行,保证合同当事人正常履行合同,提高合同执行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对于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可通过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来实现。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2

关于原公私合营企业、合作商店原业主索要、强占营业用房问题,原供销合作总社和商业部曾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五日以(81)供基联字05/118号、(81)商层联字第5号发出《关于合作商店入股房产坚持不退还实物的函》。两年来,部分地区强占营业房屋的情况有所缓和,但是还有些地区的情况仍在发展。为此,我们共同研究,并向最高人民法院征求了意见,拟定了《关于索要、强占原公私合营企业、合作商店营业用房问题的处理意见》,已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研究执行。

关于索要强占原公私合营企业、合作商店营业用房问题的处理意见(摘录)(1983年2月20日)

一、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时,经过清产核资,将流动资金和营业用房、设备以及其他经营用具等固定资产转为公私合营企业的资产,国家已按年息五厘发给定息,定息发至一九六六年第三季度。公私合营企业的资产(包括原来核定投资的房屋)已属国家所有,不应退给本人,这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不能改变。至于一九八年从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间区别出来的劳动者的股金,按照中发〔1979〕84号文件的规定“以后再议”。无论以后股金如何处理,原则上也不退还已入股的营业用房等实物。原业主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强行侵占已属国家所有的房屋是违法行为,必须说服他们自动搬出。坚持不搬的,应依法处理。

二、原来家店不分的商店,一部分房屋虽然经过清产估价,但事实上并没有入股,也没有领取定息,至今仍由原业主住用的,其房屋所有权应归原业主所有。已经折价入股并领取了定息,房屋一直由原业主住用的,可以维持现状,但产权为国家所有,应适当收取租金。

三、原小商小贩参加合作商店时折价入股的营业用房、设备和其他经营用具,是集体所有的财产,其折价金额已转为私股股金。国务院一九六二年十月四日批转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国营商业、公私合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的小商小贩下放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意见的报告》进一步明确规定:“下放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小商小贩的原有股金,应当退还给本人,但一般不退还实物。”现在重申:在退还股金时,一律以当时核定股金(包括固定资产的折价金额)为准,只退现金,不退房产等实物。对于非法强占合作商店营业用房屋的案件,依照本意见第一条的原则处理。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3

【关键词】建筑项目;合同管理;审计监督;研究

项目合同是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文件,关系着合作双方的经济利益分配情况。在建筑项目合同管理方面,企业不能仅局限于正面上的管理措施,还要学会从侧面不同的角度开展合同管理[1]。“审计监督”则是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常用的管理方式,通过审计监督能不断加强建筑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量。

一、合同管理,问题日趋显现

合同作为约束双方施工活动的法律文件,可为建筑项目实施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是建筑合作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依据。因而,建筑单位常常将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建筑行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条款,不实际。建筑单位在编制合同条款时未能全面考虑,导致了合同内条款内容与实际工程存在偏差。根据企业的状况看,虽然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审核能处理好建筑项目活动的相关问题。但在合同条款的编制上常常会遇到内容不符的问题,这就给合同的执行带来不便。

2、分配,不科学。作为建筑项目工程的法律文件,合同时刻约束着建筑施工双方的行为。从建筑合同结构形式上看,企业在合同管理时未能科学划分工程任务。工程项目规模扩大、业务宽广、销售增长,其面临的合同项目更加复杂,若依旧处于这种分配模式显然行不通。

3、财务,不合理。合同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要高度重视,而管理人员对合同中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内容审核不清,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带来损失[2]。如:合同中对于工程收益的财务收支情况未明确规定,常会造成竣工后利益分配上发生纠纷。

4、效率,不理想。合同管理对于企业正常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小规模的建筑企业经营,对于大型企业或业务项目众多的企业则难以保持整个操作流程的畅通。由此,合同管理上的实效则造成了企业的工程施工进度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给工程作业带来了影响。

二、审计机构,优化账务形式

审计部门人员通过对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综合评估,有助于工程单位的科学经营。市场经济在不断更新调整的同时,企业账务形式正朝着“电脑帐”方向发展,审计人员需将传统的手工帐转为电脑帐,以提高审计效率。

1、改革形式。电脑帐是审计部门参与财务监督的新方式,也是衡量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若企业能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坚持电脑帐操作,逐渐摆脱传统手工帐,能够为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方便[3]。今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将会运用计算机核算代替人工核算,电算化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2、提升效率。只有减轻审计部门的工作量,才能保证工程单位监督效率的提升。电脑帐的运用为会计人员创造了更好的工作平台,使会计能在电脑上完成相应的操作处理账务。审计机构人员通过把手工帐信息转为在电脑上处理,能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对企业内部核算的效率。

3、引进技术。建筑行业从兴起到发展,本质上都是各方面技术的更新变化过程。建筑项目的审计监督也是如此,优化审计监督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能够为审计部门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电脑帐的推广能够让建筑企业重视审计工作,保证各项合同指标都能符合国家监督要求。

4、增强竞争。对建筑行业广泛开展审计监督,根本上还是为了让企业的经营秩序规范化,保证建筑单位能具备足够的实力参与竞争。国外经营理念的先进性,使得企业认识到电脑帐的优越性。审计机构人员的监督工作也需要遵循社会发展主流,提高建筑行业竞争力量。

三、注重核算,提升监督效率

审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审核监督,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为了更好地适应审计监督工作,审计部门应该不断调整内部核算方式,做好对企业财务内部工作的调整控制,重点搞好财务核算方式转变,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审计部门的监督效率。建筑单位需从以下方面调整财务:

1、审核标准。审计机构通过财务核算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对于审计机构制定审计、监督策略可提供参考信息。而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核算能否发挥应有的价值,根本上还是要坚持客观的核算标准。审计部门在调查建筑单位内部经济活动时,应该不断优化审核标准。

2、收支资金。资金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根本,也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审核监督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资金实施全面核算,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企业对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审计人员需要重视工程资金的分配使用。

3、监督效率。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是保证监督管理效率的基础,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算水平,让审计机构对工程各项资金收支情况都能及时掌握。审计单位重点工作需集中在固定资产的规划处理上,同时对整个经济收入状况有力监督,在人力安排、财力分配、物力调控等方面加强监督[4]。

4、财务服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者,审计机构应该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服务指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经营指导策略。作为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可从核算指标、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方面优化改进,以更加细致、全面的监督企业经济活动。

四、科学规划,稳定审计秩序

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对于工程单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建筑单位或者审计机构,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科学规划,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审查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在合同管理以及审计监督时,对于一些重点方面需要给予重视,具体包括:

1、规划明细。建筑单位在合同管理时常会忽略一些细小的财务方面,如:编制的财务报表上项目明显不清,包括:项目类别、产品数量、收支明细等,导致了合同内容的全面性不足。而审计环节中,审计人员要对这些潜在的项目明细严格审查,绝不漏掉一个经济活动。

2、规划报表。当所有的财务信息处理完后,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数据表格以更加直观的显示企业财务状况。在制作报表时企业常出现不同的缺陷,如:报表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等[5]。审计单位应审查合同中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全面,必须要涉及到建筑项目的各方面内容。

3、规划内容。对项目工程合同进行管理,主要还是对合同上的建筑施工内容进行管理。作为建筑单位,在编制合同内容时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工程项目,将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内容都规划在内。而审计部门拿到项目合同书后,也要对其中的内容详细审核,让审计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4

一、人才招聘

1、建立招聘渠道。目前所建立的主要招聘渠道有:网上招聘---58同城、深圳装饰网、A963、中国招聘热线(有效期为一个月)、若邻网、前程无忧(试用一周权限)。现场招聘---罗湖人才市场、深圳人才大市场、龙岗区人才市场公益性现场招聘、学校招聘

2、建立人才简历库,为人才储备和后期的人员招聘奠定基础

3、根据招聘需求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尽量缩小招聘周期,满足公司人员需求

二、优化公司的人事行政制度

1、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完成时间4月中旬左右

2、《年休假管理制度》-----完成时间3月份

3、规范办公秩序与员工行为的引导。开展此项工作,以日常抽检作为主体,当场发现,当场进行处罚,抽检次数每周至少两次。

4、目前各项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在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在后续的工作中,行政人事部将以“持续改善”为工作原则,来加大制度监督执行力度

三、完善薪酬福利体系

1、制订对外具有竟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结构。

2、建议对核心员工的薪酬考虑中长期薪酬方案

核心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要有效激 发关键员工的斗志,激励他们保持绩效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完成全年经营指标的关键所在。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我们可以确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并由此确定核心员工的绩效指标,根据工作年限和绩效达标情况给予薪金调整。另外可以增加工龄工资,提高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稳定性。他们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有时甚至决定企业生死存亡。这种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决定了对核心员工的薪酬管理要重点考虑中长期薪酬方案。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5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初始阶段的重点工作

项目初始阶段是指从合同签订生效后到正式开展设计这一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组织、计划,创造开展项目工作的条件。项目初始阶段的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组主要人员参加完成。项目初始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具有宏观控制作用,成功的筹划是项目成功的一半,它的工作范围、质量、深度和合理性对以后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项目经理在项目初始阶段必须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 项目经理在项目初始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熟悉合同文件

项目经理组织已明确的项目班子成员仔细核阅合同文件、协议、补充协议等各项有关合同文件,深入消化了解,据此来开展项目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合同谈判背景、中标条件及合同主要条款,研究、熟悉合同的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执行合同的策略、重点及注意事项。

2.确定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编码 根据合同项目的具体内容确定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编码,将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详细的工作单元,给每个单元规定各自的账目编码,这是进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的基础。

3.确定项目的组织分解结构和编码

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编码,进一步确定项目的组织分解结构和编码。使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公司的一个部、室的一个专业组织,不能遗漏,也不能把一项工作重复委派给一个以上的专业组。项目组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复杂程度、专业协作条件关系,决定采取集中或分散的组织形式。

4.组织业主(用户)开工会议

一般在合同生效后3-4周内,项目经理要组织召开业主(用户)开工会议。这是项目成立后与业主的第一次正式重要会议。在会上要进一步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和范围,工程公司的工作内容和基础条件,进一步确认合同项目采用的标准及相关事项,确定双方的联系渠道和协调事项,讨论项目计划的有关工作。

5.编制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总体构思和安排。项目计划中要明确项目目标、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工作程序和方法。项目经理首先编一个计划方案,提出对合同的研究意见,在技术和商务方面的可靠性和风险以及掌握项目进度、费用、质量和材料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并经公司有关部门审查同意。接着再编制详细实施计划,并在项目开工会议上。这是项目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6.组织项目开工会议

一般在合同生效后4―5周内,项目经理要组织召开项目组的开工会议。这是在项目组织机构已经建立、项目的任务已基本明确、项目计划已拟定并经批准后由项目经理主持召开的会议,它标志着项目实施工作的正式开始。会上由销售部代表介绍合同内容和情况,并由项目经理作项目开工报告,说明项目的任务、内容、目标、实施原则和规划,项目近期工作计划等,并进行工作动员。

7.组织编制项目设计数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由项目经理或设计经理组织编制项目设计数据,并经业主确认后成为工程设计的基础。项目设计数据主要包括:设计基础数据,技术要求,设计采用的标准、规程、规范,随即进行工艺设计。

8.开展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和采购工作的基础。工艺设计的进度是决定工程总进度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合同签订后,与其他初始工作同时进行,而且必须尽早进行。

9审核、批准控制估价审核确定项目初期控制估算或批准的控制估算。

10.发表、审核有关计划发表初步的项目进度计划,审核确定设计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开车计划、质量计划、财务计划等。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重点工作

项目实施阶段是指初始阶段结束到工程机械竣工之前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供应、建筑安装施工等。此阶段投入人力最多,延续时间最长,资金和物资消耗最大,要完成的工作量很大,要管理和控制的面很宽,是项目建设的主体阶段。项目经理在这阶段除了自己要重视和加强管理和控制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各级负责人组织项目组全体人员各尽其职且协调配合好完成合同项目任务。项目经理要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指导、检查、协调各项工作,处理解决重大问题,使项目建设协调顺利进行。

1.抓好五大管理

1.1合同管理工程承包合同是承发包双方用以明确工程承包的内容和范围、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准则的契约,是双方协商一致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是完成项目建设的依据,也是项目经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任何超越合同条款范围的内容,均要通过重新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后执行。所以项目经理必须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领导项目组人员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1.2. 合同管理包括总承包合同管理和分包合同管理。总承包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首先项目经理要组织学习合同文件,熟悉合同内容,以便全面掌握合同情况,认真地贯彻执行;其次根据总承包合同的内容,研究确定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对争端和违约的处理,首先双方要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时,提交合同规定的机构仲裁,要及时进行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分包合同要保证总包合同的完成,对分包合同的管理,项目经理首先要督促做好对分包合同的准备工作,然后组织研究与审定重大的分包合同,并做好争端和违约的处理,及时进行分包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 、

1.3项目协调程序管理项目协调程序是指在承发包合同的基础上,为完成建设任务,双方在工作上需要协商联系、审查确认的程序和内容。为了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经理经常要与业主及分包单位协调和配合,在正确处理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抓好项目协调程序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为创造良好的合作气氛打下基础。

1.4项目重大变更管理在工程建设周期中,业主方的变更及内部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既要为业主服务,让其满意,同时还要使合同的执行不受大的影响,以保证公司的经济利益。首先,要在合同或协调程序中明确规定处理各种变更的程序,使其有章可循,减少或避免矛盾和争议。同时,项目经理要控制尽量减少重大变更,对必须要变更的情况认真计算其对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等综合影响,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尽量避免打乱项目的正常工作秩序。另外,对于因业主方变更所需要的合理延长工期的费用补偿应及时核算出来,以书面报告业主代表请求批准。要使业主知道,变更是要花时间和费用的。

1.5计划管理项目的建设周期是项目合同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项目经理要努力实现,并消除误期赔偿风险。项目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五级,第一级是项目总进度计划;第二级是装置总进度计划、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第三级是组码进度计划;第四级是记账码进度计划;第五级是工作包计划。计划管理是重要管理目标之一,要注意计划的层层约束,下级计划一般应绝对保证上级计划的实现并略留有余地。要使各类计划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合理交叉形成完整的计划系统。

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产生,需要收集、传输和处理。项目的基础资料、设计数据、设计输入输出、文件图纸、各种记录统计都是信息。在项目管理中如果信息不准确,必然给项目实施效果带来损失,信息的准确、及时和统一,对于控制和决策是很重要的。所以信息管理是项目经理要抓好的五大管理之一。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各种信息输入到处理中心,计算机就系统地高速地输出处理过的信息,并作出各种报告供项目经理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和命令,从而使项目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

2.抓好四大控制

2.1进度控制项目经理在管理好项目计划的同时,要对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关键目标进行严格控制。为了保证总计划的按时完成,要合理调整资源配制,合理安排资金、工时、材料的投入。在进度控制上除了满足完成计划的目的外还应通过进度控制寻找综合效益。

2.2质量控制项目的质量是业主非常重视的合同目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度、费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不仅影响到业主的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决定着工程公司的信誉和发展。因此,项目经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手册,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督促项目部有关人员重视质量并严格把关,尤其要对分包施工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若工程某部分一旦返工或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问题,不仅对工期、资金产生影响和损失,而且在公司信誉、施工人员情绪诸多方面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2.3费用控制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既相互关联又渗透,项目中各种管理和控制的优劣最后都会全面综合地反映到费用上来,费用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各个环节。因此,费用控制是四大控制中的重要内容,项目经理必须安排相当的精力和时间重视费用控制,尽量获得合理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做好费用控制,首先要审定、发表项目估算基础资料,抓好各阶段费用估算和费用分解指标,同时在施工中要不断检查计划费用执行情况,不断检查分析BCWS、BCWP和ACWP三曲线间关系。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要尽量避免窝工、停工、返工,减少浪费,降低风险。

2.4材料控制项目材料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占项目建设费用的50%-60%.它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周期和质量,是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项目经理主要是审查批准控制程序和控制计划,检查督促材料控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审查确定项目剩余材料的处理方案,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适时地组织材料供应,按照实际需要准确地组织采购数量,加强对材 料的综合管理和监测,提高效率、减少损耗、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四大控制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其中某一项的变更必然影响其它各项,所以项目经理不能孤立地进行单项管理和控制,必须采用费用/进度综合控制,以追求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在费用/进度综合控制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建立和批准执行效果测量基准,然后审查费用/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实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必要的时候调整制定新的执行效果测量基准,进行有效控制。

三、项目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结束阶段是指工程机械竣工后到项目考核验收并完成各项收尾工作的阶段。它是全面检查、考核合同项目实施工作成果的重要阶段。项目经理除指导、组织做好工程交工、试车考核和业主验收外,还要做好项目总结和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为公司积累有益经验。

1.组织验收,办理移交工程施工达到工程竣工时,应及时办理工程移交,这标志着工程管理权及风险的转移。虽然试车及考核的领导、组织工作是以业主为主,但为了试车考核的顺利进行,并尽早办理合同项目的业主验收,项目经理应建立健全现场开车服务组织,监督检查并做好开车各阶段工作,最后组织办理合同项目的业主验收。

2.项目总结项目总结是项目结束阶段的重要工作,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组主要成员认真总结承包工作实绩,包括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注意事项,并在集体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完工报告,为公司积累经验、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3.文件、资料整理归档项目经理在项目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组织有关人员做好项目的全部重要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为以后的工程报价、项目管理及设计、采购、施工、开车业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范文6

关键词:ERP系统;采购;风险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135-02

一、ERP系统的基本概述

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管理平台。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ERP项目的实施,第一次将油田物资采购业务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改变了之前各单位物资系统互不联通,相互独立的局面,为油田物资采购业务的统筹管理和资源优化提供了及时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对于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集采购、仓储、中转、商品检测、配送、现场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物资供应单位,是西北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大型现代化物资供销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为物资供销,经营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化工材料、建材劳保、钻井工具、汽车配件、电器仪表、五金工具等物资3万余种,从国内33个省区和国外20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货,年吞吐量100多万吨,年采购金额50多亿元。

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现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资源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的信息平台,侧重点在于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对于具体业务操作时ERP系统的功能还存在一些不满足实际操作的情况,需要进行调整、扩充和完善。例如,ERP环境下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控制体系所涉及的一些功能就需要重新评估和设计。

二、ERP系统在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

作为油田采购的管理人员在合同管理中,承担着合同的经济、法律审查职责。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对物资采购仅仅是以采购订单的形式体现,主要功能也仅仅是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对于买卖双方具有权利、义务的合同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则明显不足。则ERP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物资采购合同的审核、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为:

1.物资采购需要买卖双方签订据有合同形式的法律文书,这就需要系统能提供一个录入和输出标准文本的平台。但由于ERP系统的核心是企业内部资源的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ERP系统中采购订单模块的重点在于采购物料的配置和管理。对采购合同文本所需各项条款,如质保期、运输条件、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并没有提供一个标准、统一的文本录入格式。

2.作为物资采购合同需要有一个标准的输出打印文本模式。ERP系统中采购订单模块对于合同打印仅仅提供采购订单明细打印,并不包含合同文本中约定的相关条款,无法打印出符合要求的标准合同文本。

3.ER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审核功能相对单一。ERP系统中对于采购订单的审核仅仅涵盖了对于整个订单的审核通过与否,没有细化到每条物料明细的审核和合同条款的审核。

4.ERP系统针对物资采购业务没有提供报表统计分析功能。物资供应总公司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总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随时的实时统计、分析,以反映总公司各项业务的实际运营情况给总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的依据。此项功能的缺失对总公司经营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容易产生统计数据滞后的情况。

5.ERP系统对于发出的合同文本是否经买卖双方签字盖章并返回缺少“合同文本盖章确认”功能。使合同管理部门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确保物资采购合同对外付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注:我单位管理规定只有供应商将打印出来的合同文本签字盖章,并返回我单位,经合同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我单位财务部门才能依据该合同对供应商付款)。

以上原因造成管理部门在合同审核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和化解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因此,如何能更好地适应ERP系统,如何在充分发挥ERP系统作用的基础上与总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切实做好和完善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使ERP系统更能符合管理的需要,就成为了管理部门需要切实考虑的课题。

三、对ERP系统订单式采购的调整、扩充和完善

针对ERP系统中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在油田ERP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弥补。

1.解决方案1:油田除物资供应总公司以外的其他单位,将采购的管理工作从ERP系统中独立出来,在中石油集团公司提供的另外一套专业用于合同管理的系统(中石油合同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即对于同一份业务,需要在ERP系统和中石油合同管理系统中各执行一遍。

2.解决方案2:新疆油田物资供应总公司是新疆油田物资采购业务的主体单位,每年签订物资采购合同1万多份,物料明细10万余项。如果采用新疆油田其他单位的做法,对于一份业务,分别在两套系统中各执行一遍,工作量巨大,并且由于工作交叉重复,效率低下,非常不现实,也达不到快速、高效、便捷的管理要求,可行性较低。同时由于中石油合同管理系统对于物资类的器材编码没有设定以及对于仓库管理中的收、发、存等工作也没有设定,无法满足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整体需要。因此物资供应总公司选择对ER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模块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且配套以相关的管理规定,从而在ERP系统中实现合同管理的职能和需要。

(1)对于ERP系统采购订单模块中原有的简单合同文本录入环境做了大量改进,按照国家标准买卖合同文本的要求将质保期、运输条件、付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合同条款增加到采购订单的合同文本录入中。同时完善物资采购合同的文本种类,增添了金属材料类、化工产品类、机电设备类等七种具有物资特点合同文本。使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类物资的特性选用适合的文本内容,从而防范了法律风险,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2)为解决ERP系统中采购订单模块无法打印出符合要求的合同文本的情况,在物资供应总公司的ERP系统中,单独开发了合同文本打印程序,该程序能够将采购订单中采购的物料和相关信息,以及录入的各种合同条款,按照标准的符合法律要求的文本格式打印出来。从而满足从系统中直接打印出采购合同的标准文本的要求(另外,该程序还对采购订单做了相关甄别和限制,仅仅是对满足各项要求的、有效的采购订单才能打印出对应合同文本,从而保证了打印的合同文本的真实可靠)。

(3)ERP系统中原有的采购订单审核功能相对单一,对于采购订单的审核仅仅涵盖了对于整个订单的审核通过与否,没有细化到每条物料价格明细的审核和合同条款的审核。例如审核某项采购订单时如果发现其中某项物料的价格存在错误,只能将整个订单退回,而无法标明是哪项物料价格存在问题,审批效率不高。对于这个问题,在物资供应总公司的ERP系统中,也单独开发了全新的采购订单的审批程序,新的审批程序将采购订单的审批细化到每条物料明细的审核和合同条款的审核,当审核人员在审核某项采购订单时发现其中某项物料的价格存在错误,在退回该采购订单的时候选择该项物料的审批状态为“审批不通过”,而该份订单的其余物料选择审批状态为“审批通过”;业务员修改该份采购订单时,仅仅只需要修改“审批不通过”物料的相关信息,对于“审批通过”的物料不需要也无法进行修改,极大地提高了采购订单审批的效率。

(4)对于ERP系统的报表统计功能,我们及时向ERP项目部提出需求,提供所需各类报表的模版及所需的查询条件,希望在ERP系统中建立一整套的业务报表体系,使业务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得到实时的各项业务统计报表。

以上是物资供应总公司为弥补ERP系统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ERP系统本身所做的一些改进和开发,从而使其满足了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EPR系统下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建议

ERP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而合同管理又是一项精细严密的工作。尽管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实现了集成化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实施企业的业务运作更加依赖于ERP系统,这种依赖和系统本身的特点也使企业原有的管理、控制体系发生改变,一些原有的有利于控制和监督的环节也消失了,这就形成了新的业务风险。为了确保ERP系统正常、安全、可靠地运行,确保数据的真实、及时、完整、合法性。除了需要一些对于ERP系统本身的调整和改进,还需要根据ERP系统实施后的实际业务环境建立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对业务操作人员提出责任和要求,才能保证在ERP的业务环境下切实做好和完善采购合同的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加强和完善了对ERP系统开发、应用、维护过程中相关人员行为的管理、约束和控制,采取一套预防性的内部管理制度。把健全和完善合同签订制度,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列入重点工作。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工作经验,重新修订和颁发了《合同管理办法》,更详尽地规定了各部门,各岗位应履行的职责、范围、程序,使合同签订和管理人员有章可循,使工作程序更加合理,提高合同签订的质量。

ERP系统只是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工具,其本身是比较“死板”的。要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还需要高素质的员工的积极协作才行。我们对物资采购人员,合同签订、管理人员实行定期业务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掌握和熟练系统的操作指令。确保ERP系统数据库录入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