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1
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是让爸爸妈妈头痛欲裂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专注,做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如果孩子到了念书上学的年龄,你才发现他不能够专注,那可就太晚了!
培养专注力从2岁开始!
2岁之前的宝宝年纪甚小,对于周遭的事物大多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要等到他稍微懂事,心性比较稳定的时候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判断。
从孩子满2岁起,就应该多多训练他的专注能力。一般来说,专注力比较高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当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充足的自信心和高度的学习意愿,这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他更多的求知欲。相反,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倍功半,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人就会胆小、畏缩、缺乏自信,不敢或不愿去尝试新的事物,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专注力”,它可是深深影响着一个人人生成败与否的关键呢!
判断孩子的专心程度
玩具测试把孩子置于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空间,只给他一种玩具,观察他在玩玩具的反应。
测评给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如果他能够持续地一直玩,而且平时生活中对大多数的事情也能够专心,就代表着他拥有很优良的专注力。如果他不到3分钟就表现出厌倦、烦躁的情绪,就说明他的专注力不够。
注意:孩子本来就是喜新厌旧的,如果给太多种选择,会分散他的注意力,测试不出他的专心程度。
不专心孩子的情绪特征
情绪不稳,易发脾气,经常出现较大波动,做出一些类似敲打头部的动作;
缺乏耐性,即使在吃饭时也不肯安静地坐立;
缺乏集中的意志,容易健忘和心不在焉;
说话或听觉障碍,睡眠不良、行为笨拙;
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产生挫败感,一般问题也会引起压力。
孩子不专心的原因
■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机;
■周围干扰太多;■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把兴趣和专注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新奇有趣、富于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会唱歌的小鸭子、爬梯子的小木偶、转动的风铃都是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的玩具,爸爸妈妈不妨买一些会走动、会发出声响的玩具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对于0-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
扩大生活经验
孩子的天性是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新环境中去玩,比如,家周围的小区公园、城市中的主题公园、动物园之类的地方,带着他观察一些以前从来没见过的花草树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观和建筑物。在观察的时候,可以边问边答,这个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常识,还能借此扩大孩子对事物的注意范围,增强他的观察能力。
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着手
孩子会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全神贯注地投入最多的精力;而在做父母要求的、自己却毫无兴趣的事情时表现出心不在焉、无所谓的样子。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到他的情绪控制。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培养、刺激他们的良好的爱好,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
太过简单的道具和游戏会让孩子丧失兴趣。因此,要让孩子接触新的玩具、新的游戏,设法引起他的兴趣以及注意力。
二、明确活动目的,
在游戏中训练孩子自觉专注的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保持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孩子对活动的目的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注意力也就越集中。所以,平时爸爸妈妈可以有选择性地与孩子一同玩亲子游戏,并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例如:找回“不见的玩具”。
在桌子上摆放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教他分辨玩具的种类,说出玩具的名称和数清楚玩具的数量。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某一样玩具,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想、查看、寻找,如果他能很自然地回答出被拿走的玩具的名称,下一次,可以拿走几种来考察孩子的记忆。这样的训练方式,灵活、实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不断地、有计划地向孩子提出适当合理的要求,鼓励他按时完成所交待的任务,把每一件事情都好好地做完,不要半途而废。
专家认为,专注力是稳定集中的注意力和自制力的结合,这需要具备相当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专注力的方式很多,具体实施的方法也各有不同,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态度和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培养专注力的错误之举
错误1:孩子在画图,父母却在一旁指指点点,嫌这个形状画得太难看,那个颜色涂得太刺眼,比例应该如何……
Tips:还孩子自由的创作空间
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会对孩子正在进行的工作造成干扰;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孩子失去信心,注意力也就更不集中了。所以,当孩子在玩没有什么危险的游戏时,爸爸妈妈不应该过多地去干预。
错误2:孩子在搭积木、玩配对及其他要求专注的游戏,一旁却充满着电视机里的喧闹声。
Tips: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孩子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就需要父母的合作,创造出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就像上述的情况,应该立即关闭电视机,排除一切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干扰因素,为他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或游戏的环境,协助他专注力的发展。
错误3:有些父母特别性急,为了加快对孩子专注力的培训速度,一次性地提出很多要求和任务。
Tips:让孩子专注于一件事
过多的任务会使孩子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要注意这个,又要注意那个,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事都不能顺利地完成,反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
培养专注力的正确之举
举措1加强体质的锻炼
体质不好会对专注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和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这是专注力发展的生理基础。
举措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不规律的作息安排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固定的饮食起居和玩游戏的时间,让孩子愉快地专注地去学习和游戏。
举措3不作过多过分要求
爸爸妈妈派给孩子的任务一定要指示清晰、要求明确,恰当地符合他的能力。顺利完成之后,要当面赞扬他,一个微笑、一个亲吻、一个拥抱,都是很好的奖励方式。不足的地方,要耐心地示范,鼓励他再一次地去完成。
举措4不和他人进行比较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2
菲菲是个5岁的小女孩,非常活泼,喜欢运动,最近头发还剪短了,像个小男孩。老师反映菲菲上课爱说话,喜欢玩自己身上的小饰物,但每次老师提问她,她都说“我不会”;她平时也爱跟小朋友打打闹闹、说说笑笑的,但是让她跟小朋友合作一个手工或者表演,她也说“我不会”。妈妈反映她在家里总是挺闹腾的,一会儿玩玩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点都闲不住,可是一让她做个什么事,她就说“我不会”,让她简单地重复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吧,她也说“我不会”。妈妈纳闷:人家都说活泼爱玩的孩子聪明,在玩中学,可是我家孩子怎么什么东西都没学会?
常听家长说:“孩子在闹着玩。”仿佛“闹”是玩的标志,所以一般情况下大人也就宽容了孩子的闹腾。实际上,闹腾是游戏的外在标签,闹腾着玩未必说明孩子真正进入了游戏状态。因为“闹”是“躁”的表现,是孩子身心不专一导致的,而真正的游戏状态是既高度放松又深度专注,这样的孩子玩得很自由很放松,同时又很专一很投入,所以“玩中学”是指在既放松又专注的游戏状态中学,而不是在注意力分散和短暂的“闹着玩”中学。从菲菲的表现来看,她的活泼爱玩属于浅表层次的闹腾,专注的时间很短,又不善于进行注意力的分配,所以当老师讲课或者跟小朋友合作的时候,她不能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任务和学习上,却仍然停留在说小话、做小动作上,属于玩得多却学得不多。
众所周知,对于幼儿来说,要想孩子学得好,得先让他玩得好;要想玩得好,就得进入高度放松又深度专注的游戏状态。那么,孩子怎样玩才是玩得好、玩出游戏状态呢?――培养孩子完整的游戏精神。
完整的游戏精神具备3个要素
真正良好的游戏状态必须同时出现3种情况:愉快高兴、放松自由、自愿守则。这样孩子才拥有完整的游戏精神。
对于孩子而言,他很容易达到愉快高兴、放松自由的状态,但是容易缺失自愿守则这一因素,家长也觉得只要孩子玩得高兴自在就行了,不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否则就不自由了不快乐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没有规则就没有真正的游戏,而且这个规则是孩子自愿遵守,不是外在强加的,否则就没有透彻的愉快与自在。
游戏规则分为三大类:游戏操作规则、游戏交往规则和游戏探究规则。像棋类、球类游戏都有一定的操作规则,不自愿守则就无法游戏;游戏交往规则是指游戏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参与规则的制定并共同遵守,不能搞特殊化;游戏探究规则是孩子被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特性吸引并全神贯注地把玩,例如孩子摆弄积木或者观看蚂蚁;但是像菲菲上课玩自己身上的小饰物,虽然属于独自游戏,却没有真正良好的游戏状态和游戏精神,因为她对小饰物并没有探究意识,没有投入专注精神,只是下意识地、机械地玩弄。所以看着她在玩,实际上她没有玩出游戏状态,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自愿守则这一因素。
怎样培养孩子完整的游戏精神
第一步:不要在游戏的盛装下包裹太沉重的学习内容。
现在很多家长善于把学习内容包装为游戏形式,结果有时让孩子感觉这是家长想玩的游戏,不是自己想玩的游戏,从而失去了愉快高兴的游戏因素。
明明会游泳也喜欢游泳,于是妈妈承诺上完兴趣班带他到游泳馆玩。妈妈要求他必须游完500米以提高游泳技能,明明不高兴了:“你不是说带我来玩吗?”妈妈说:“游泳不就是玩吗?”他说:“游泳不是玩,我想自己玩,拿着皮球玩。”妈妈还是强迫儿子游了500米,结果明明认为妈妈骗了他,根本没有让他玩。这一对母子矛盾的焦点就是:到底什么是玩?实际上,谁感觉愉快高兴就是谁在玩,这是进入游戏状态的第一步。
第二步:给孩子创造安心安静的游戏环境,不打扰他自由自在的专注状态。
阿秋生活在奶奶家里,平时姑姑、叔叔、哥哥姐姐经常来家里,谁回去了都觉得该跟孩子玩玩,虽然阿秋正玩着,大人们还是爱问:“你玩什么呢?”“你这样玩好。”“别玩这个了,看我又给你买了一个新玩具。”就这样,大人都没有保护孩子自由和专注游戏的意识,阿秋自己长时间玩一个游戏的习惯就没有养成,虽然在多成员家庭锻炼了交往能力,但是专注游戏的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最后就像菲菲一样喜欢闹。其实孩子的游戏就像大人的工作一样需要安心,不能扰,所以家长不要以为自己参与孩子的游戏总是好心好意,当孩子处在自由自在的专注状态时,哪怕他玩得荒唐可笑,大人也最好远远地看着而不要惊扰他。
第三步:培养孩子自愿遵守游戏规则的精神,这是孩子玩出游戏状态的关键之处。
游戏对大人来说是虚拟的,对孩子来说是真实的,孩子学习游戏规则就是学习生活规则,大人却常常把游戏规则当成虚拟的游戏而忽略了,导致孩子缺失完整的游戏精神,在规则面前出尔反尔。
每天早晨连劝带哄地让彤彤上幼儿园,成了爸爸妈妈每天的第一项“工作事务”。有一天爸爸突发奇想:“儿子,咱们来一次‘石头、剪子、布’,我赢你就得上幼儿园,你赢就随你便。”玩游戏的办法彤彤自然高兴,但结果爸爸赢了,彤彤大哭起来,爸爸心软了:“好吧,别哭了,今天咱不去幼儿园了。”从此以后,劝哄儿子上幼儿园就变得更加艰难。过了暑假,彤彤要上大班了。开学第一天,妈妈把他送到班里准备走了,彤彤跟在后面追妈妈,老师赶紧用胳臂拦着他,他抱着老师的胳臂狠狠地咬了一口,老师禁不住“啊”地大叫,妈妈转身回来,看见老师的胳臂被咬出血了,连忙说“对不起”,并让老师看她胳臂上被儿子咬的大包小包“此起彼伏”。彤彤就是典型的玩得愉快自由却没有游戏规则的孩子,但是小伙伴常常跟他玩得不愉快,他也因此失去很多跟小伙伴游戏的机会。关键的原因就是家长没有培养孩子自愿遵守游戏规则的精神。
第四步:培养孩子完整的游戏精神需要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3
给“捣乱”游戏4个理由
1.培养创造力
“捣乱”游戏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想怎样表现就怎样表现,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非常有利。
2.满足好奇心
孩子喜欢探索新事物,可大人们总是害怕有危险,或怕孩子弄脏或弄坏东西而阻止他们去探索,所以孩子的好奇心很难得到满足。而“捣乱”游戏却能带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
3.有利于身体的均衡发育
在玩“捣乱”游戏时,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活动,小肌肉、大肌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均衡发育,而且对促进孩子的健康、增长智慧也都是很有益处的。
4.有利于缓减压力
孩子实际承受的压力要比我们想象得多,但他们并不能像成人一样主动寻求缓解压力的办法。玩“捣乱”游戏,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发脾气或无理取闹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1.乱涂乱画
刚刚得到彩笔或玩过手指画的宝宝,特别喜欢随处乱画,地面上、墙上、沙发上都会被画上几道。妈妈不妨将画布挂在墙上,或在卫生间开辟一小块和宝宝同高的瓷砖墙面让宝宝涂画。
效果:锻炼小肌肉群的发展,激发想象力。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2.扔下去
刚会坐的宝宝,开始可以自由地拿起正在用的东西了,这时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拿起来立刻扔到地上,各种“哗哗”“咚咚”的声音会让他不停地重复扔手上能拿到的任何东西。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提供软的玩偶、硬的积木、圆形的盖子等让宝宝扔。这不仅是他喜欢的活动,还可以通过扔不同材质的东西,帮宝宝了解落地的声音也很不相同。
效果:培养宝宝建立空间概念,小手同时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3. 倒出来,捡回去
把玩具装在小筐里,教宝宝拿着小筐往外倒玩具。在玩的过程中,宝宝需要不断调整角度,以便把玩具倒出来。把倒掉的东西重新放回桶里,接着再倒。这样反复玩,孩子们会感觉非常开心。
效果:不仅活动了小手,也锻炼了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4. 摁电话
很多宝宝都喜欢玩电话机,还会在父母正在通话时在电话边上摁来摁去地捣乱,此时可以专门给宝宝买一个玩具电话或者把家里用旧的电话给宝宝玩,让他平时也可以随意地去摁电话键。
效果:锻炼小肌肉群的发展,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5. 钻桌子
在桌子底下游戏,对宝宝而言别有一番趣味。这个游戏可利用家里最高的饭桌进行,也因为它桌面下的空间更大。游戏开始宝宝钻在桌子下面,妈妈站在桌子旁边,用手敲四条桌腿中任何一个桌腿上方的桌面,宝宝根据声音爬到相应的桌腿旁边,抓住桌腿。
效果:锻炼宝宝弯腰钻的动作、爬的灵活性以及肢体协调活动的能力。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6. 卷来卷去
很多妈妈说,宝宝特别爱玩卫生纸卷,他们通常喜欢把卷好的卫生纸卷,卷来卷去地散开,然后再试图重新卷好,当然大部分时候会卷得一团乱。此外,可以将旧布撕成条缠在手纸筒上,让他玩,效果也一样。
效果:锻炼宝宝的小肌肉群,增强专注力。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7. 面粉手印
妈妈可以先将面粉和好,取其中的一块和宝宝一起玩。可以先教他用手指在面团上戳出一个一个的小洞,再将面揉成团,将整只手放在上面盖手印,让宝宝将面团上的手印和自己的手比较一下。
效果:锻炼小肌肉群的发展,丰富宝宝的感知力。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8. 抓食物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总会在吃的时候把食物撒在自己的小饭桌上,而这时他往往会用手去摸、去捏、去抓这些食物。其实,这是宝宝想了解食物质感的一种方式,不必生气地加以制止哟。不妨就让他抓捏一会儿已经撒落的食物,满足小手抓握的需求。
效果:在摸、捏、抓的过程中,宝宝的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9. 牛奶泡泡
准备牛奶1袋,宽口杯子或大瓷碗1个,吸管1根。妈妈往杯子或瓷碗里倒入牛奶(约到碗的一半位置),然后放进一根吸管,让宝宝用吸管往牛奶里吹气。宝宝看到吹出了那么多泡泡,会玩个不停。
效果:增强宝宝的肺活量,提高手、眼、嘴的协调能力。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0. 打气球
平时吹起气球,宝宝总想用手拍打,那不如就此变换成一个不被叫停的小游戏吧。妈妈把吹好的气球用绳子系好,爸爸抓住绳子的一端,把气球高高举起来,让宝宝拿报纸卷成纸棒打气球。注意气球的高度要差不多是宝宝踮起脚能够到的地方。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4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结合学习品质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实践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习品|;教学活动;幼儿
2012年9月国家颁布并实施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指南》)。重视《指南》所倡导的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是落实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品质,有效开展高质量教学的关键。
一、广义的“学习品质”的提出及内涵
学习品质来源于英文单词“approach-to-learning”,国外学者卡根(Kagan)认为,其具体表现为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该词最早是由国内学者冯晓霞等人将“approach-to-learning”译为“学习品质”,指幼儿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
关于“学习品质”的界定以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的解释最具代表性。
二、《指南》中“学习品质”的内容及实践
《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指出,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通过众多文献资料归纳所得,我们认为儿童的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和主动性等。具体如下:
1.好奇心与兴趣
心理学上讲,好奇心和兴趣是个体学习知识的内在动机和动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像往常一样带孩子们到植物园给植物浇水。刚忙了一会儿,就听见媛媛大喊:“老师,有蜗牛!”“有蜗牛?”其他孩子听见媛媛的叫声,赶紧放下工具跑过去,围着一起观察。孩子们尖叫着,“这里有蜗牛!”“咦?我这里也有蜗牛!”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在叽叽喳喳地谈论蜗牛。当时,任课老师很郁闷,但是,看到孩子们那么兴致勃勃,又不忍心打断他们。于是,任课老师取消了原定的活动计划,而把话题引到了“蜗牛”上,也凑耳问道:“咦!你们这么兴奋,发现了什么?”“蜗牛!!蜗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蜗牛?你们在哪里发现的呢?”“泥土里!草地里!”就连平时腼腆的炜炜都激动地叫喊:“我看到真正的蜗牛了!”“蜗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生活呢?”说着,大家一起回到了活动室。老师让孩子们拿起自己的画笔把观察到的蜗牛表现出来。最后,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实在让人吃惊,不但大胆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而且周围的环境也是那么的丰富而真实。
2.坚持与专注
《指南》中五大领域目标及子领域具体内容的要求,如“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等等,在此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完成任务情况,观察幼儿的外显行为进行评价。
比如,自由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某一区域所待的时间,与某类材料互动的时间,可以从侧面反映该儿童对材料的专注度、感兴趣程度等等。
3.想象与创造力
想象与创造作为幼儿学习品质并不只是指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是教师需要考察幼儿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想象和创造进行新的学习。例如,当小朋友之间因为想要玩同一个玩具而发生冲突时,是否会尝试运用想象与创造寻求解决办法,是哭、闹还是请求老师的帮忙,抑或是两人进行商量后共同分享玩具。
4.反思与解释
对于3-6岁幼儿来说,能够把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记起来,并且清楚地描述出来,便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无法脱离它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而独立存在,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显然,幼儿的学习更是离不开对过去生活经验的再利用,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拓展幼儿过去经验进行“树人育人”。
5.主动性
主动性与独立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幼儿面对任务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则主动性强,反之,则弱,不过有时也需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比如幼儿喜欢的和不是非常喜欢但又必须去完成的任务,类似整理玩具之类的;二是,幼儿是否有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做计划,并且根据计划行动进行考察。根据幼儿的思路,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每位幼儿获得成功感,相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选择,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实践中的思考
1.“二化教学”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来看,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幼儿是很难理解的。此外,幼儿天性是热情的、天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若能从幼儿熟知的生活出发,就更容易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例如,节日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想象去准备节日活动以及需要招呼客人的晚餐。那么,幼儿可以通过回家跟家长讨论,获得过节需要准备的食材,无论是晚餐餐点还是制作过程都需要孩子们自行完成,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能锻炼孩子做计划的良好行为习惯。
2.“参与活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
国外学者认为“幼儿参与”不仅有心理层面的含义,也有行为层面的含义。
例如,科学区活动“认识测量工具――天平秤”中,一开始在科学区投放两个层次的材料以供幼儿自由探索,第一层是相同物品比较轻重,如两本书、两块积木等;第二层次是不同物品比较轻重,如大塑料瓶与小玻璃瓶、铁和泡沫等。进区之后,幼儿在操作第一层材料时几乎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第二层次材料时,大多数幼儿表现出这样一种定势:体积大的物品重,体积小的物品轻。有些幼儿到最后直接不用天平秤就在记录纸上开始记录哪个轻、哪个重。活动结束,随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分析,最后让幼儿自己得出比较科学的概念:大的物品不一定重,小的物品也不一定轻,这跟物品的材料有关。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以幼儿动手操作―遭遇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是以一个材料投放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的,认真去观察记录整个过程。
《指南》中的学习品质,将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游戏紧密结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思考、尝试,去发现这世间的美好,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agan,S.L.Young Children and Creativity:Lessons from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OL].http:\\www\\actives\fayan\6.doc,2003.
[2]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4).
[3]庄甜甜,郭力平.对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领域的分析研究[J].早期教育,2013(3).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5
对6~9个月的宝宝:
宝宝从6个月大时,开始意识到他和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他是完全依赖你的,因此当他感到你们之间的这种关联断开了之后,就会没有理由地万分恐慌。而6~9个月的婴儿并不明白“看不见并不等于不存在”的简单道理。比如说,如果你把女儿的洋娃娃藏进小毛毯里,她是不会找的,因为她认为洋娃娃已经没有了。所以你可以想象,当她发现你在她的视线范围内消失时的心理感受,哪怕你只是离开这里去了厨房。
我们的办法:
每天和孩子练习短暂的分开,这样当孩子以后面对稍长时间的分离时会更容易适应。
当你离开的时候,用舒缓的语气和他说话。虽然孩子未必明白你在说什么,但你舒缓的语气能让他安定下来。比如,你可以温柔地对孩子说:“妈妈离开房间一会儿,我很快就会回来看看你在干什么。妈妈一定会回来的。”
等孩子到了6个多月的时候,你也可以适时地锻炼他接受其他家人和看护人,让他慢慢适应与其他大人相处。如果你离开时他开始大哭,可以让他哭一会儿,而不用马上去抱,大多数孩子会哭10分钟左右。不过不要离他太远,让他始终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以便你可以随时过去安慰他。
对1~2岁的宝宝:
一两岁是孩子非常有趣的阶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独立去探索了,因此有时候他会“不小心”走到离你稍远的地方,但当他意识到你不在他周围了,就会惊慌失措,于是再回来找你。“前进、后退、再前进”成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标志,他渴望自己一个人四处闲逛,但是又非常希望你能在他触手能及的地方关注着他。
我们的办法:
如果你发现孩子这段时间总是把他的毛绒兔子带在身边千万不要惊讶,这个慰藉物能够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同时能够帮助他排解压力,并让分离变得简单。
当你在家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和他分开几分钟,这对他今后适应分离是有帮助的。需要提醒的是,你不要让分离变成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你轻松的态度对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很有帮助。
宝宝3岁了:
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但是即使这样,去幼儿园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能留在父母的身边。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他第一次长时间和父母亲分离,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比预期还要长的适应时间,你也不必惊慌,请多给他一些时间和耐心。
我们的办法:
在孩子的书包上贴上家人的照片,或者放一些与家有关的物品、他最喜欢的玩具。如果他觉得烦躁,这些物品会让他感觉舒服一些。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和孩子在家预演一下分离的场景。这个游戏能帮助孩子明白,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说再见,但是再见并不是永远不见。
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一定要认真履行你的承诺。如果你答应孩子准时去接他,那么就一定要准时,这会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因为他信任你。
Tips:说“再见”的5种错误方法
1.偷偷溜走。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行为会打击孩子对你的信任,并且会让今后的分离变得更困难。
2.长时间逗留。这会让孩子没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该进行的活动中去,而专注地进行一项活动才是最能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方法。
3.对着孩子愁眉苦脸。这会让孩子担心你是否要离开他去一个很不安全的地方。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范文6
1 游戏方法、规则及评价
1.1 游戏方法:
学生以教师为圆心站成双层圆形,前后2人对齐为一组,从参加者中选两人做领头人,一人或两人追,一人逃,逃者和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梭活动,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边,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被贴者后排的同学则为新的逃跑者。当两人追一人时,一追者抓住了逃者,此时,逃者和另一名追者变成了合作关系,同时追刚才那名身份转化的“追者”。
1.2 游戏规则
追者须让逃者先跑4米,否则不算抓住,逃者不能跑出双层圆圈外层10米范围。
1.3 游戏评价
所有同学注意力要集中,尤其是外圈的同学,观察在场上追者逃者位置,同时需要考虑逃跑路线,尤其是当两人追一人的时候,逃者可能瞬间转化为追者,要求学生思维转换快,合作、竞争关系瞬间转换,这与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相吻合。
2 贴人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肌肉的兴奋性,有助于接下来的课程开展。
2.1 准备活动是指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作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体育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育活动爱好者就是由于不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各种运动操作,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影响锻炼兴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感。因此,每个体育活动爱好者在每次锻炼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2 准备活动主要能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2.3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 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3 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会学生的我认为更多的是游戏结束后的德育渗透,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上课的体会。
3.1 课堂参与
学生积极参加上课的准备活动,属于课堂参与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学生的认知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和练习正常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有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只要体育教师能够创造条件满足他们这一愿望,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就会比较高,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也就有利于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由于主体参与教学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表现欲、发展欲的满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中专实行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挖掘中专学生的各种潜能,使中专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
3.2 规矩意识
上课有上课的纪律,做游戏有游戏的规则,锻炼有锻炼的方法,技术动作有动作的要点,不按这些要求来规范自己,很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甚至运动伤害,课堂纪律也无法保障。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途径和方法,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授课最高理想的实现依赖于好的课堂纪律管理,有效课堂纪律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一部分职业学院的孩子,对自己的约束不够严格,上课规矩意识差,对很多事情缺乏管束,通过该游戏的规则限定,告诉同学们该如何遵守规则,不仅仅是在上体育课时,还有在校的其他课程中,及今后走向实习就业岗位一样要如此,告诉同学们,企业有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医院有医院的规章制度,有些时候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的,要不然就会丢了工作,甚至酿成大错,给自己和别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3 竞争观念
竞争,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竞争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并对学生进行竞争素质的培养,应将竞争素质的提高。贯穿和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育竞争的机会是体育运动及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 有比赛就有竞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广泛采用比赛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练习是学习和巩固体育动作的基本手段,当学生完成一定练习时,鼓励并刺激学生的拼搏劲头。培养竞争环境至关重要,让学生融入该氛围中,快乐地竞争,相得益彰。要善于因势利导,深化体育竞争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自然地而不是牵强地将体育竞争发展为学习上的竞争、工作上的竞争、乃至社会上的竞争。如果仅就体育讲竞争,仅靠体育的娱乐性来激发竞争兴趣,那么,只能是体育竞赛而不能称作竞争素质的教育。
3.4 合作意识
体育合作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学习。体育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练习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练习活动中,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运动技术技能的目的 。贴人游戏中,两人追逐一人的时候,要求两名追者需要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对逃者的追捕,包括路线封锁等。
3.5 专注能力
专注能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专注能力不仅仅是决定课堂学习练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在今后学生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凡是能踏实下来、精力集中地做一件事情的人,都比较容易成功。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则是各个阶段的学生所共同具有的通病。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体育老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这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专注的能力,这对今后学习生活乃至职场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贴人游戏,就要求学生保持比较好的专注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跑者和追者的位置,共同参与游戏过程。
3.6 策略思路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方式方法,在这个游戏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规则,在规则下进行战略战术的考虑,而不是简简单单地瞎跑瞎玩瞎闹,追有追人的技巧,跑有跑到办法,那么多人围成一个圈,每两个人都是一个障碍物,追者要想办法防止障碍物给自己追逐动作造成影响,同时逃者要利用障碍物去躲避追捕,并在不断追逐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路线,当然这些根据每人都体力又有所差异。当两人追一人的时候,因为对手比较强大(人数多一倍),这个时候除非体力很好、策略很明确的同学,大部分同学应该是迅速找到要贴的位置才是良策。而当身份转换后,如何快速追捕以及快速逃脱都要求同学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通过一个准备活动中一个简单的游戏,既可以让同学们身体上得到锻炼,又能在练完后,教师总结中,给学生渗透这些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拓红 社会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05-01.
[2] 蒋明珠;. 高职院校学生赛前准备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 02期
[3] 陈会良; 体育运动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及影响[J] . 中国西部科技, 2006年 05期
[4] 李应; 浅谈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在剧烈运动中的作用[J] . 科技信息, 2009年 20期
[5] 吴月琴;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发展[J] .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7年 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