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1

一、社保基金投资面临的风险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面临的风险既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这种两种风险虽然形成原因不同,但是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渠道的单一无法保证在既定收益的前提下实现风险的最低。社保基金现有投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实业投资、股权投资等。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看起来很多,但是我国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是其实不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率收益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债券市场主要是购买国债,收益不但不高还有可能面临通胀风险;股票市场收益率虽高,但是有投资比例限制且不安全。因此社保基金投资渠道亟待拓展,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工具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方向。

2.投资组合失衡。投资组合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比例过高,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固然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但是社保基金投资是要求一定收益的。仅仅靠投资于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并不能满足投资的收益要求。二是股票投资比例较低,股票是投资风险比较高的一种金融工具,其风险主要表现在股票价格不稳定和股利收益不确定。三是境内外投资比例失衡,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比例较低,其占社保基金的比例不超过10%,且大部分境外投资局限于港股市场。四是委托投资比例过低,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委托投资比例较低。

3.投资监管缺位。安全收回本金是投资活动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监管体系缺少一个对社保基金整体监管的权力责任中心,极易出现监管漏洞,出现多头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从而会影响到社保基金整体运行的效率;而且社保基金监管的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相互之间监管信息的交流传递成本会较高,这也客观上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社保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1.拓展投资渠道。投资渠道拓展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可以降低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因此我国应尽快推进金融创新,在保证收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目前我国社保基金还没有投资,但是在将来可以进行投资的金融工具是股指期货和住房抵押贷款。目前我国的股市只能单向做多,还不能通过融资融券做空。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初始阶段采用这样一种制度可以避免一些风险,但是没有股指期货的资本市场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备的资本市场,缺乏股指期货必然对投资风险的防控产生漏洞,目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预计不久的将来就会推出股指期货。在住房抵押贷款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因此城镇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刚性增长,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房地产长期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状况也不会改变,这必将带动房地产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事实上社保基金投资于住地产房金融产品与直接投资房地产相比风险要小得多,因此在很多国家房地产金融产品一直都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2

关键词:PPP项目 合同管理 资金回购 规避风险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31-02

1995年,广西来宾B电厂BOT项目的获批是我国PPP模式的首次尝试,此后BT、BOT等投资模式在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等各领域得到广泛推广运用。根据发改委、财政部等系列文件要求,中央政府鼓励的PPP模式,与以往实施模式相比,PPP模式下项目往往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巨大、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如何在PPP模式中维护参与方资本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抗风险能力,特别是通过合同风险防控确保资金按时回购,合理科学分担风险,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PPP项目投资建设模式介绍

世界各国对PPP解释理解不尽相同,结合国内政策文件及应用现状,PPP可以分为外包类PPP项目、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类。参与方通常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方、融资方、承包商和分包商、原料供应商、专业运营商、保险公司及专业机构等。国内常见的PPP模式有四类:建设―运营―移交模式(BOT)、转让―运营―转让模式(TOT)、改建―运营―移交模式(ROT)、建设―拥有―运营(BOO)。

笔者以BOT模式举例解析PPP投资建设模式:BOT模式是指社会资本承担新建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职责,合同期满后将项目资产及相关权利等移交给政府的项目运作方式,社会资本通过政府或使用者付费实现投资运营回报。在BOT模式下,社会资本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至少要高于投资收益盈亏零界点,在投资期内,如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额外补偿或者补贴。BOT的合同期限一般为20~30年。

2 PPP模式合同风险分析

近年来,地方债务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绝大部分是地方政府自身或其平台公司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所形成的债务。PPP模式作为一种融资建设的方式,保障在建及新增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同时能有效管控地方债务规模,但给投资方社会资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投资风险,结合当前形势分析一般PPP项目具有以下合同风险。

2.1 审批风险

PPP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所有审批程序,涵盖众多流程: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建设工程报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等,涉及的报批审批部门有发改委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规划部门等。由于PPP项目本身特点使得审批程序更加复杂,立项周期也变得漫长,加之政府有关部门批复之后,项目的性质和投资规模再调整手续繁杂,势必给项目的正常运作带来阻力和障碍,进而产生审批风险。

2.2 决策失误风险

决策失误一般指的是政府决策失误。近些年来,PPP相关法规政策陆续出台,PPP模式被政府授予减轻地方政府压力的重要使命。此种背景下,必然会导致一些拍脑袋决策的PPP项目上马,为了上PPP项目而上PPP项目,社会资本亦会出现“跟风”现象,如加大投入或者起步涉足自身不熟悉的PPP投资市场。基于此,作为“领头羊”的政府决策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决策程序的不科学、缺乏PPP项目运作实战经验、前期调查研究不足等导致项目决策失误的风险加大。社会资本本身认识不足,受外部投资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决策失误也加大了这种风险。

2.3 收益分配风险和社会信用风险

PPP项目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加之合理定价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的盲目自信导致的判断不足等因素,使得相关协议中对归属于私人资本的收益未补充增加“可调整、可补偿”的原则性条款,或者追偿机制描述不清、权责划分不明晰等导致亏损严重或者暴利,产生收益分配风险。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必然导致双方(注: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很大一部分是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社会公信力层面的损失。

2.4 成本控制风险

PPP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和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且往往受到诸多不明确干扰因素的影响:项目初始设计阶段未考虑目标市场定位及利润实现方式,导致投入的原材料、生产费用、人工成本等高于同行业水平,或者在投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使得丧失最基本的市场竞争力,导致项目交(竣)工即成烂尾工程;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不足,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进程受阻,投资期限延长,计划外投资成本加大,使投资目标不能顺利达成,进而加大投资风险;另外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外来投资者必须选择当地材料供应商或建筑商等情况,都会间接增加成本控制风险。

2.5 质量控制风险

项目建设质量是PPP项目投资成功的前提,PPP项目质量要符合“顾客”的要求,否则种种可预期或者不可预期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者根本不符合“顾客”要求,影响到PPP项目建成后运营、移交及投资者的资金收回,常见的质量风险有“偷工减料”、返工、施工单位的资质能力、技术设备、施工管理水平把关不严等。

2.6 资金回购风险

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清,政企合作主要靠“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布局,部分PPP项目投资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作为PPP项目主导者,地方政府处于供方强势状态,“制式合同”观念强烈,但履行合同意识不强。没有年度预算或者年度预算支付不足使得PPP项目的长期补贴难以保证;政府换届更使得合同持续性无法保障,目前对拖延付款、不付款行为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当现实发生时,在后续补充协议的签订上,投资者常处于弱势位置,正是这种循环现象造成了资金回购风险。

2.7 不可抗力风险

采用PPP模式运作项目存在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包括重大的自然灾害,还包括战争等不能由PPP项目合同当事人预见等社会因素。不可抗力事先不能预测,如果不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规避与分担,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下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无限机遇,“走出去”必将会涉足投资建设“PPP”(此PPP可广义理解)项目,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处于亚非欧地缘政治敏感区和风险集中带,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多。这些存在的不可预见的“不可抗力风险”会给PPP项目运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3 合同风险防控措施

PPP项目投资方为确保项目合同履约等管理正常有序进行,保障项目顺利开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做好市场调查

PPP项目投资建设前,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可以共同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社会资本不要将本届政府的承诺作为市场的实际发展导向,政府部门也要独立地进行市场的调查工作,不要盲目做出决策,应做出科学合理分析,进而做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决策。

3.2 提高企业自身实力

在当前PPP模式下,建筑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相比传统建设工程项目,PPP项目对参与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P模式要求建筑企业进一步提高对全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具备多项能力:投融资、规划设计、成本管控、质量管控、信息管控、运营管控等。作为PPP项目参与的主体,社会资本应积极适应当前及未来政策调整及市场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身实力,这样才能在未来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应对解决各类风险,保障项目合同顺利执行。

3.3 筹划风险分担

严格来说,风险分担不能减少特定事件诸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发生概率,但是可以降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和风险管理成本,合理的风险分担有利于促进PPP项目建设,使项目各参与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更加积极、谨慎理性履行合同义务。在风险的分担方面,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政策风险等方面的风险,政府部门的控制力强于社会资本,应由政府部门提供担保。另外,经协商,社会资本可承担此风险合理范围内的损失,必要时在将来政策好转后,由政府加以追偿;对于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等,社会资本更有控制能力,而且与其投资盈利息息相关,应由社会资本承担。

不可抗力风险由于各参与方均不能预见,没有控制能力,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等风险。PPP项目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特定环境下交通管制、政策保护条款、材料价急剧变化额外补偿等来加以规避。一般情况,只能将此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4 科学匹配风险和收益

PPP项目风险和收益匹配应遵循对等原则:即按风险与回报相对等原则进行分配,承担风险一方对于间接制造风险方或者说控制风险一方应有更大的经济利益补偿。PPP项目政府方和社会资本在合作中的作用不同,在不同的阶段承担的权利义务不同,特定时期创造的价值不同。项目需按照风险与回报相符合的原则来合理分配。

3.5 完善政府契约配套政策

政府在整个市场中的地位,使得PPP项目在一定情况下不是靠市场、契约来约束。基于此,PPP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运行规范的全过程动态监管流程,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于阳光下,真正维护PPP项目各参与方利益。

当下,PPP项目各方应依托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遵从契约精神,一旦出现问题可依章依法办事。同时,应加强PPP项目准入环节监管和审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的、没有回购资金兜底的,应“一票否决”。PPP项目参与方可引入第三方进行PPP项目专项回购资金监管、甚至托管,确保PPP项目回购资金按合同约定支付。

4 结语

在PPP项目实行过程中包含的风险多种多样、纷繁复杂,该文主要研究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防控,其实要做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风险,必须对项目整体风险进行详细分析、综合科学评价,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者避免合同风险。随着PPP项目推广运用,其将成为我国市场发展的“新常态”,相信对其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实践也会趋于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晓敏.PPP项目策划与操作实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中国PPP产业大讲堂.PPP模式核心要素及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3

(1)向被投企业派出财务人员。根据出资比例或相关投资协议,向被投企业派出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财务总监,代表投资单位管理、监督被投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财务总监的考核权由投资单位负责。派出财务人员应就被投单位的重大财务事项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对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应予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及时汇报。

(2)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控。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资信能力;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母子企业管控体系及资金监管,提高信息反馈及时性。

(3)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依托,加强会计控制。将控股单位的会计核算纳入到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控股单位的财务信息。

(4)以预算控制为抓手,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预算反映了企业特定期间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和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通过预算管理,不仅能够起到规划作用还能够起到监控作用。通过预算分析,可以新的增长机会或明确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从而相应调整经营战略或修正预算,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2对参股企业的管理

对于参股权的财务管控,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是指完成实质性投资起到该项投资退出之日止的投资业务管理过程。

2.1根据在被投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及投资协议,采取不同的投后管理方式

(1)达到派出董事、监事及产权代表条件的,派出相应人员参与被投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2)达不到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项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被投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方式

2.2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投后管理体系

(1)项目投资完成后,投资业务部门需对投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检查,了解、掌握其运营情况。每季度向企业提交投资项目季度管理报告;每年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书面管理建议,作为对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投资业务部门应对投资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在发生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情形时,应及时向企业汇报,由企业研究采取相关措施。

(2)企业派出人员参与被投企业经营管理的,派出人员应按季度提交被投企业经营情况报告。当出现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应及时汇报。

(3)未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由项目团队定期、不定期现场走访被投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并按月索要被投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提供投后管理报告

(4)财务部门负责对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3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保障财务安全

以企业风险控制总监为中心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减少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地发展。

(1)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动态监控,做到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重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4

1. 对外投资管理概述

所谓对外投资,主要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股权、实物、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分散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间联合、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有关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 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对外投资实效性,必须做好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与有效控制。明确规定提出投资建议、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提高评价效果,由企业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 编制对外投资管理建议报告。另,如果对外投资项目存在其他投资方,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投资方的资信进行调查与了解。

企业应该通过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式、规模、可能遇到的风险、收益水平、最终目标等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探究与评估,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真实、全面、完整地表达评估人员意见。通过采取集体决策对外投资项目的方式,可更好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高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性。

3. 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

企业强化对外投资的财务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与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公司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完整登记记录,按每个投资项目分别建立备查簿,详尽记录相关资料,内容至少包括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公司性质、法定代表人、被投资单位的主要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时间、投资金额、占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的比例、分红情况等。

3.2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核算对外投资,期末对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3.3公司财务部门应负责按季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外派人员履职报告等资料,形成公司对外投资专题分析报告。

3.4公司监审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对外投资监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重点检查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以及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其二,对外投资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其三,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情况,重点检查对外投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其四,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各项资产是否按照投资方案投出、投资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对外投资权益证书和有关凭证的保管与记录情况;其五,对外投资的处置情况,重点检查投资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并符合授权批准程序,资产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时,资产的作价是否合理;其六,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重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3.5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监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6公司监审部门每年应当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交对外投资内部审计报告,说明公司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4. 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警惕性。从以往企业投资状况来看,往往面临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失败。

4.1客观分析投资环境

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只有客观分析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有效确保各项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因此,企业随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与规律,对投资决策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由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种种风险。

4.2投资方式多样化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式。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针对国家政策可能频繁变动的特征,以合资方式为主,避免投资项目由于政策变动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对于政治、经济等政策较为稳定的领域,以独资方式为主。

4.3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若想更好地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应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落实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4风险共担策略

与企业或者政府合资,可有效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对方,即实现风险转移目的。首先,投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寻找利益相当者,通过筹集资本的方法将风险分散到对方,如金融机构、企业或客户等,这样可将企业风险分解;其次,加强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5

关键词:投资项目;风险因素;风险管控

一、项目目标角度

(一)项目投资成本风险项目投资成本风险主要是指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某个部分或某几个部分的实际投资额与投资估算之间存在的偏差,一般来看,因经济通货膨胀、投资实施范围扩大或内容增加等导致实际投资额超过投资估算的情况较多,对于超过投资估算部分的投资成本存在认定与承担的风险。具体来看,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导致投资成本增加的风险情况如下:1.安置房土地获取方式变更。城市综合建设项目中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包含了安置房建设内容的情况下,建设安置房所需的土地性质决定了安置房的交易价值,安置房竣工验收并交付给被安置居民后,不同性质的安置房所体现的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距,一般来说,在同样的设计建造标准下,以划拨形式获取的土地上建设的安置房的交换价值显著低于以出让形式获取的土地上建设的安置房的交换价值。基于安置房的公益性特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安置房建设在立项之初,大多计划采取划拨方式获取安置房建设用地,若安置房土地获取方式由划拨变更为出让,需要项目实施主体缴纳土地出让金,以郑州城发项目为例,安置房土地获取方式变更,同样的设计建造标准下,土地获取方式由划拨变为出让,大约需要增加投资额21.78亿元,额外缴纳契税和印花税合计9000余万。此种情况下,将增加项目的投资额,产生项目开发建设资金压力,影响项目整体开发节奏。2.耕地占补指标价格上涨。耕地占补平衡通俗的理解是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通俗的理解是将若干拟改造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释放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在保证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目标。城市综合建设项目安置房建设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土地性质大多为耕地,且耕地面积较大,项目开发建设所在行政区域内没有同占用耕地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补充耕地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跨行政区域调剂耕地指标,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随着耕地复垦成本的增加,购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价格随之上升,郑州城发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价格由2013年的亩均价格不到5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25万/亩,极大地影响了土地征转进度、增加了项目投资建设成本导致投资建设成本增加。3.被征地农民社保费增加。征收集体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进行补偿,征地的补偿由以下几项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等。为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合法权益,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了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水平,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被征地农民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2019年郑州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最低标准已由7200元/亩提升至58200元/亩,相较于项目立项之初的几千元的标准,最新施行的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最低标准存在大幅度提升,原有项目可研测算确定的征地费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征地开发建设。4.投资成本分项变化。投资项目立项之初,投资成本分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予以列示,作为确定投资建设范围、投资开发项目、投资成本费用组成的依据,并作为政府发改部门立项批复的基础性资料。但是,投资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投资建设范围、投资建设的项目可能随着开发建设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例如,安置房标准提升、面积增加或者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导致需安置人口数量增加等情况。存在不能穷尽估算投资成本分项的风险。

(二)投资项目进度风险项目进度风险是指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投资进度和项目整体投资进度不能按照项目可研、发展计划等项目实施计划按期完成的风险。投资项目开发进度延迟或提前会影响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安排,造成各部分协调工作的困难和项目投资成本的增加等问题。造成安置房施工工期延长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因政府环境保护政策,每年固定时期禁止进行土方开挖等户外施工作业,造成安置房施工工期延长。第二,燃气、热力、水电等垄断性企业施工的大市政配套工程,其工程款需要提前支付,而我方选择的施工单位在未收到我方该部分相应的款项时,不同意将相关款项提前支付给大市政配套工程施工企业,基于我方资金支付需要依据合同作为支付凭证的管理规定,我方不得直接将大市政配套工程款直接支付给大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导致大市政配套工程工期延长至少6个月以上,影响整体的房屋建设进度。第三,房屋竣工验收以后,被安置村民对交房标准不认可,对房屋装修标准、配套设施等情况存在异议,未及时确认收房,导致我方无法及时完成安置房移交工作。造成土地出让进度延长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出让节奏的控制,我方根据政府授权完成项目范围内的土地一级整理工作后,相关土地具备“净地”条件,申报政府方将“净地”纳入土地出让计划,获取建设用地出让指标,按照土地招拍挂程序进入市场交易,从“净地”到入市的过程,并不受我方控制,政府方可能基于房地产市场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因素考虑,对我方申请挂牌出让的土地未按照原定计划上市交易,影响我方整体土地出让及投资回款进度。

(三)投资项目合规性风险投资项目安全风险是指保障投资项目顺利推进的各项合法合规性手续办理不及时、手续缺失而引起的项目不能按时推进、政府行政处罚等方面的风险。按照投资项目进度及时办理项目投资模式项下的合法合规性手续以及各子项目项下合法合规性手续。具体到郑州高新区城镇综合建设项目,郑州高新区城镇综合建设项目于2018年6月27日获取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出具的《关于中建(郑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郑州高新区城镇综合建设项目的批复》(郑开管文〔2018〕140号),针对高新区城镇综合建设项目整体进行立项。项目投资模式项下已取得政府出具的合规性手续。对未取得安置房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前提下,安置房先行施工建设的情况下,通过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对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先行开工的情况获得政府方认可,过程中部分手续的办理以路条形式满足项目阶段性实施要求,免予行政处罚的风险。

二、投资项目管理风险

项目公司、区域公司、总部三级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实际业务接受项目公司负责人与区域公司职能部门两方面领导,项目公司需上级决策事项必须经过项目公司负责人、区域公司对口职能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反复沟通协调,存在信息沟通不顺畅、沟通成本高、决策时间较长的风险。公司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制度违法风险。例如,规划设计类合作商需经过内部比选确定合作商,再进行外部公开招标,并要求其他合作商在公开招标时出具承诺书,配合我方通过内部比选确定的合作商中标,该管理制度的规定与公开招投标程序不符,存在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检查认定为违规的风险。从内部管理角度看,城镇综合建设项目体量普遍较大,业务线条较多,对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项目公司经常处于人员匹配不到位的情况,同时,新产品线、新业务模式的出现,对相关专业人员素质要求更高,增加了人员短缺的风险。此外,城镇综合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招标采购需求量大,同甲方(政府方)及乙方(设计、施工、监理等)财务资金往来密切,相关人员廉洁从业风险较大。从政府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换届、政府部门项目对接人员、业务审批主办人员或其他推进政府审批事项人员变动将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三、环境风险

(一)投资环境风险投资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窗口期政策调整、投资重心变动等给项目实施带来的风险。2018年以来,发改、财政等政府部门接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相关政策措施,规范PPP项目运作,对违规开展的PPP项目要求限期整改或者不再按照PPP模式实施。同时,棚户区改造项目等旧改项目大幅度减少,使用银行贷款开展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路径已被否认,基于控制隐形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要求,通过发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成为未来棚改项目实施的唯一途径。政策的调整导致中建方程现有项目商业模式无法继续实施或未来投资项目拓展空间进一步缩小的风险。

(二)政府风险政府风险主要指政府部门人员变动风险及政府行政管理风险。投资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中,政府方办事人员对项目合法合规性手续、成本审计、土地出让、安置房建设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而地方政府换届、政府部门项目对接人员、业务审批主办人员或其他推进政府审批事项人员变动将影响项目实施进度。此外,政府基于社会稳定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等行政性原因,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例如2019年9月8日至9月16日,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郑州举行,政府进行大规模城市治理,并进行施工管控,造成项目停工,施工进度存在延后1个月左右的风险。

四、投资风险防控工作建议

(一)建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要素库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拓展、实施、移交或退出全生命周期风险要素库,根据国家或地方法规政策,梳理完善投资项目各阶段的风险因素,提前识别风险,化解风险。1.在投资项目拓展阶段,按照投资项目商业模式的不同,形成《投资项目风险要素库》,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地方政策规定、商业模式、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及潜在履约能力、商务条件、资金筹措、合作方背景等。法务管理部门在该阶段全面参与项目论证,针对项目立项及可研围绕上述因素出具法律意见书,整体判断项目风险与收益对比情况,为项目落地提供决策依据。2.在投资项目履约阶段,结合单个项目具体情况,协同公司投资管理、运营管理、财务资金等部门,从股份公司批复、项目商业模式等角度,形成具体项目《风险要素表》,以此明确投资项目主要风险项,制定风险化解措施,设定风险化解时间表,各业务线条三级管理部门协同推进风险化解,实现投资项目风险化解动态监控。3.在投资项目移交或退出阶段,汇总梳理投资项目实施过程风险化解情况,提示各业务线条管理部门重视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化解风险项,通过协议条款设计,约定移交或退出后项目各方参与主体权利义务关系。保障我方按约定获得投资回报,并按计划实现投资项目移交或退出目标。

(二)强化全生命周期合约管理围绕项目主投资合同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阶段,强化各阶段合约管理风险防控意识,化解投资项目合约风险。1.合同谈判签约阶段,严格控制签约底线。从主投资合同谈判阶段开始,结合股份公司投资批复要求,从政府方履约主体资质、实施周期、回款周期、土地征拆主体及成本上限、运营风险、融资交割等方面设定我方签约底线,优化主投资合同条款设计,对突破我方签约底线的合同不予评审。2.合同履约阶段,动态监控风险化解情况。以项目主投资合同为依据,结合合同评审意见,列举主投资合同履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风险事项,明确风险事项化解的时间节点,落实总部、区域公司、项目公司三级风险管理责任,项目工作作为风险化解责任主体,总部加强对区域公司和项目公司风险化解工作的指导,区分重大、一般风险项目,对重大风险项目按月报送风险事项化解情况报告,对于一般风险项目通过季度法律风险报告的形式,定期监督风险化解情况,合力推进履约风险化解工作。3.合同结算阶段,做好风险化解经验总结。梳理合同谈判签约、履约过程中的风险化解的经验做法,做好归纳提升,发掘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风险防控成果手册,为后续投资项目风险化解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6

关键词:财务比率;企业风险;比亚迪

由于当今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以及中国要求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我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已不断攻占消费者市场。比亚迪公司的核心业务为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等。由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充沛的核心技术及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其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拓展开发的领跑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蓬勃发展的时期,恰当识别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的自身发展,更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即将承担的损失。

一、反映企业风险的财务比率

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中,通常只涉及基于几个直观的财务比率的企业风险分析。由于企业面对的市场和竞争环境逐渐复杂,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可以计算出来的风险或许并不是企业遭遇的真正风险,能够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风险通常来自公司治理、战略失败、惯性依赖等方面。所以,融入非财务因素的企业风险分析将成为财务报表领域越来越重要的内容。通常来说,通过企业财务报表来判断的企业风险,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反映经营风险的比率

1、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率是企业核心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影响核心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为毛利率以及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等各项费用率。2、核心利润获现率。核心利润获现率通常可以体现出企业经营活动获取盈利的含金量,较高的核心利润率对企业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如果核心利润率持续恶化,一般情况下也是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反映投资风险的比率

事实上,由于控制性投资的风险就是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比率就是反映控制性投资风险的比率,只不过要采用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而对于非控制性投资报酬率与投资收益获现率等指标,计算公式为:非控制性投资报酬率=非控制性投资收益平均非控制性投资×100%投资收益获现率=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100%

(三)反映财务风险的比率

一般认为,除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之外,资产负债率与利息保障倍数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实际上,资产负债率因忽视了债务的结构而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则更多衡量的是企业相对于债务利息的盈利能力,与是否能够偿还得起利息是两回事,因为利息一般要用现金去偿付。由于企业的债务中可能存在大量在目前信用条件下不需要偿付利息、并不真正存在偿付压力的商业性负债,因此更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应该是资产金融负债率而不是资产负债率,企业的金融性负债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因此,资产金融负债率计算公式为:资产金融负债率=金融性负债资产总额×100%

二、比亚迪公司风险分析

(一)经营风险

比亚迪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的数据与计算显示,随着比亚迪公司2020年的营业收入上涨,企业的毛利率、研发费用率有所上涨,而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这说明从整体上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比上年度更为激烈,以较低的销售规模和销售费用率实现这样的市场业绩,意味着企业对销售费用的管理是比较有效率的。(表1)企业研发费用率的上升,意味着企业在管理资源上的投入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市场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而研发费用尽管未发生在本期,但极有可能在未来释放出其研发价值。因此,不能简单根据某些费用率、费用额的增长就直接做出风险大小的判断,而应进一步考察相关费用支出的结构及相关效应。从企业核心利润率的上升和核心利润获现率的下降可以看出,比亚迪公司核心利润产生现金的流量较差,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应收账款收回速度较慢、变现能力弱等,同时也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靠筹资维持运转。核心利润获现率下降,一般情况下是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标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营风险的存在。

(二)投资风险

根据比亚迪公司的年度报告,可以计算得出:比亚迪2018年度投资收益获现率=74184000808695000×100%=9.17%比亚迪2019年度投资收益获现率=68401000422776000×100%=16.18%比亚迪2020年度投资收益获现率=245268000272810000×100%=89.90%由计算结果可知,比亚迪公司2018~2020年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分别为808,695,000元、422,776,000元、272,810,000元,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分别为74,184,000元、68,401,000元、245,268,000元。投资收益获现率虽大幅度提升,但远远小于1,这意味着投资收益实实在在的含金量不足,不能带来现金净流入量。因此,企业利润带来的现金流量只能依赖于自己的经营活动。

(三)财务风险

由比亚迪2020年年度报告中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可以得到相关负债比率,如表2所示。表2数据显示,比亚迪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68%左右。一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债务结构与汽车行业接近,平均为59.5%,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0%就比较高了,而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70%,说明比亚迪过度依赖债权投资,债权比例严重失衡,在高负债经营的模式下,债权结构不合理,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现金流不足时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并进一步导致融资成本加剧。(表2)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相关负债比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得到,在高额负债的情况下,虽然比亚迪公司的资产金融负债率有所减少,但是比亚迪的有息负债在2020年仍高达515亿元,资产金融负债率达到25.59%,相比于同行业的上汽集团及长安汽车,资产金融负债率较高,公司的财务费用不断攀升,偿债能力和资金链面临考验。(表3)

三、比亚迪公司风险成因分析

(一)经营风险成因分析

1、资产周转不灵。从公司规模来看,2018年后,比亚迪公司扩张得比较厉害,随着市场占有率及应收账款的不断增长,比亚迪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规模扩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去转动它,但是较高的应收账款、借款和较低的存货周转率也暴露出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比亚迪2015~2020年的短期借款一直在增长,体量已经是长期借款的近乎三四倍,而2020年比亚迪的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总计占总资产的15.5%。借款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周转不灵和盈利较低,比亚迪公司的主要收入不是来源于经营活动,而是筹资产生的现金流,从2016年至今,比亚迪现金流一直为负数,投资活动也是如此,并且缺口越来越大。此外,周转不灵的原因在于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大,2020年比亚迪应收账款达412.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0.5%,可见比亚迪存货周转能力较弱,其表现就是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较低。2、营业成本增加。首先,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因此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比亚迪营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包含钢材、塑料和其他金属材料(锂、钴等)在内的原材料是比亚迪公司生产所需要的核心原材料。自2020年年初开始,中国的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汽车制造业常用的冷轧钢铁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由此可见,汽车行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与日俱增。其次,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有所下降,比亚迪公司在短期内势必会面临一定的盈利压力。最后,比亚迪公司的研发支出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国逐渐重视新能源产业的环保问题,此行业的竞争者愈来愈多,比亚迪为了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势必要增大新产品的研发支出。由表1可以看出,比亚迪的研发费用从2019年的56.2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4.65亿元,研发费用率也从2019年的4.41%上升至4.77%。由于对新车型的开发,及进一步优化产品的外观、性能、质量等方面,比亚迪的营业成本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降低了毛利率,导致利润减少。

(二)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1、投资规模增长过快。2016~2020年,比亚迪公司的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应用于日常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大幅增加。2016~2020年固定资产由374.83亿元增加至545.85亿元。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通过收购、新设子公司和合营、联营企业的增加。2016~2020年比亚迪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22.45亿元增长至54.66亿元。投资规模过快增长会导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同时还导致资金消耗过多,若正常经营活动无法提供后续资金,则将加剧公司面临的投资风险。2、投资效率水平降低。通过近五年比亚迪公司和上汽集团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对比来分析比亚迪的投资效率水平。(表4)通过对比可知,比亚迪投资效率明显低于上汽集团,进一步分析可知,比亚迪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呈增长趋势,但是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并明显低于上汽集团。比亚迪公司销售净利率下降以及其显著低于上汽集团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的逐步增长和公司的费用化支出较多,主要体现在公司的三大主要业务都存在高成本的问题。总资产周转率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规模的迅猛增加和营运能力的逐步下降。通过对比亚迪公司投资规模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比亚迪公司采取了扩张型的投资战略,其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

(三)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融资规模受限。比亚迪作为民营企业,与其他国企与大型企业相比,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企业除了要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稳定性以外,对市场还要公开透明,并且有偿还融资成本的能力。所以使得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规模极其受限。公司自2011年在中国上市以来,仅进行过一次股权融资,公司的融资能力也受到其债务状况的制约有所降低。而且公司负债水平较高,短期内难以改善,使得融资规模也受到了制约。2、过度依赖政府补贴。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由比亚迪汽车获得政府补助金额可知,比亚迪汽车2016~2020年获得的政府补助由7.26亿元增长至20.76亿元。政府补助可以提升比亚迪的利润水平及盈利能力,并可以在利润大幅下降时避免企业发生亏损。但是,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可能导致企业本身经营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营运状态不佳的情况。

四、对策建议

(一)经营风险对策建议

1、提高资产周转率。比亚迪公司提高存货周转效率和企业存货变现能力的方式为加快产品的生产销售速度、缩减残次品或半成品、提高存货质量等。此外,比亚迪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而应收账款会虚增企业的现有资金,导致企业需要通过借款周转资金,结果使得比亚迪负债利息过高。因此,比亚迪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收款政策,并对客户进行评级,对于信用差的客户应当谨慎赊销,将应收账款控制到最低。同时,为了便于了解目前应收账款的状态,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应收账款跟进程度的制度。2、降低成本费用。要降低成本费用,比亚迪应当加强对人员安排和对材料使用的控制。首先,对于零部件材料采购,应当采取最优渠道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在材料可以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维持资金流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材料占用资金;其次,在升级自动化设备、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以避免产生浪费。

(二)投资风险对策建议

1、避免过度投资。在成长期间,比亚迪采取的投资战略主要为增长型投资战略,通过核心业务的发展,使得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来扩大比亚迪的生产销售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投资规模迅速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占据市场份额,但是投资步伐过快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易导致企业为了发展盲目投资。因此,比亚迪需要在此阶段调整投资步伐,避免过度投资,在合理投资基础上最大化企业的各项资源利用,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内部控制能力。2、提高投资效率。比亚迪公司采取的投资战略为扩张型投资战略,由比亚迪年度报告可知,其营业收入得到了增长,但是大额的成本费用化支出造成其获利能力的下降,因此比亚迪公司在追加投资时,更应该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首先,需要考虑投资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性,因此应分析项目的成本及获利程度;其次,比亚迪需要投资可以提高其核心技术的项目,或者通过升级产品技术水平增加研发投入,从而在后续的发展中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财务风险对策建议

1、制定合理的债务规模。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既可以理解为用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可以表示为用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比亚迪应该从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入手进行防控。首先,公司积极发展其他业务,通过其他业务创造的利润平衡企业债务状况。企业应合理规划资产,尽可能使资产保持原有的价值,保证资产质量处在高水平的状态下是提高偿债能力的基础,只有充分保证资产的质量情况才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借款,一方面要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随时监测控制财务风险。企业要具有危机意识,及时察觉到自身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资金的规划和风险的防控,为企业健康运行夯实基础。2、提高核心竞争力。虽然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过度依赖政府补贴会使企业自身经营能力下降,并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其原因在于:首先,虽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通过自主研发解决了核心电池的问题,但是与其他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府补贴已经逐渐减少,补贴政策已经出现退坡的现象。因此,加大研发支出和提高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比亚迪汽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可以为比亚迪公司进一步打开国内与国外市场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振萍,孙红霞,田雨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河北企业,2020(04).

[2]陆晓雅,穆林娟.政府补助对新能源车企的财务效应分析[J].商业会计,2019(18).

[3]吴丹.试析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以比亚迪为例[J].知识经济,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