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推荐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推荐意见范文1
一、 履历表
履历表即个人材料,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源地、专业、学历、政治面貌等。按照履历表的次序,还应填写参加社会工作情况、特长、求职意向、联系方式等。
要想求职成功,履历表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毕业生在有限的空栏里,应简洁明了、真实客观地填写相关内容,传达给招聘单位最需要的相关信息,为自己争取更进一步的机会打下基础。
二、 成绩单
成绩单须填写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有学习课程的成绩,要真实填写,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为准。
三、 奖惩情况
荣誉证书是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材料,毕业生应将自己大学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学金等次、荣誉称号以及参加重大竞赛活动获奖情况如实填写。如荣誉证书较多,可挑选一些荣誉等级较高的填写。
从学校角度出发,推荐意见中的据实描写都应反映出毕业生的综合表现,突出其个性特点,这有利于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校、院(系)两级负责人在核实了《推荐表》中毕业生所填写的内容属实后,分别签字、盖章,同意推荐。
五、 自荐信
自荐信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具备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哪些条件、自己对工作的态度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地自我介绍;(2)简述自己对该单位感兴趣的原因;(3)说明自己期望在该单位供职和自己具有的资格。写好自荐信应把握三个要点:1.以“情”感人;2.以“诚”动人;3.以“美”悦人。
六、 学校概况
招聘单位对新上本科院校或一些新上专业不十分了解,毕业生求职时将印有学校概况的《推荐表》投递给招聘单位,以便于用人单位掌握毕业生所在学校的有关情况。
七、 附件
就业推荐意见范文2
乙方: 同学(家长 )
为搞好学生推荐就业工作,使学生毕(结)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XX市XX电子科技职业学校招生就业科(简称甲方),与学生及家长(简称乙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到甲方求学,选择甲方所开设的 专业班学习,学制 年。甲方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严格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提供乙方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精心组织教学,使乙方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乙方必须在甲方规定时间内交清学杂费。若乙方严重违纪,被甲方予以开除学籍或自动退学处理者,乙方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三、乙方在校期间,应自觉接受甲方教育与管理,遵纪守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完成各科学业。经考试、考查成绩合格,甲方负责向乙方颁发毕(结)业证书,并组织乙方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费用乙方自理)。
四、乙方完成学业后,甲方负责推荐乙方到正规单位上班(费用乙方自理)。非乙方本身原因及不可抗力因素而未被甲方推荐工作的,甲方将退还乙方全部学费。乙方进单位后,因违纪或不服从管理而产生的责任由乙方负责,且甲方不予再安排乙方就业。
五、乙方在甲方管理期间,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可不予以推荐就业,且不退还乙方所交费用。
(1)不接受甲方教育,受开除学籍或留校察看处分,或治安管理处罚、刑事拘留者。
(2)所学课程有一科以上经补考仍不及格者。
(3)一学期内累计旷课20学时或一年内累计旷课30学时者。
(4)残疾或患有传染性疾病者。
(5)毕业推荐工作时未满16周岁,未办理推荐工作所需的证件者。
(6)不服从就业分配,擅自脱离甲方就业管理关系者。
(7)未通过学校组织的就业考试者。
(8)毕业时自愿要求不需学校推荐就业者。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乙方家长及学生本人签字后,交甲方盖章,负责人签字才正式生效,乙方完成学业就业后自动失效。
甲方:(盖章) 乙方:家长(签字)
负责人(签字) 学生(签字)
就业推荐意见范文3
一、强化组织领导,助推青年创业就业体制完善
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通过联席会、制定工作方案等,专题研究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二是成立创业青年导师团。开展经济形势教育、解读创业政策报告100余场次,为青年就业创业“解疑答惑”,覆盖青年2万人。三是成立潍坊市创业青年俱乐部。积极开展培训、研讨、交流、座谈等活动,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帮助青年增强创业意识、规划职业生涯。四是建立健全创业就业工作制度。完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等各项制度,探索见习基地、贷款担保等相关制度,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制度保障。
二、突出思想引导,助推青年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
一是开展青春创业大讲堂。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创业导师结对辅助等方式,帮助青年拓宽视野,转变就业观念,已举办120余场次,提供就业创业信息8000余条。二是成立青春启航工作站。在大中专院校成立青春启航工作站,邀请青年创业导师和历届创业大赛优秀选手讲授就业创业经历,近8万人受益。三是积极选树创业典型。在报纸、网络、媒体开辟专栏,选树宣传一批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如阳春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坤等。组织青年创业典型走进校园、社区、农村,举办事迹报告会、座谈交流会等活动60余场次,营造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能力培训,助推青年提升就业创业技能
一是实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开展“春风行动”和全市青年春季培训行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生产实践、远程教育等方式,培训进城青年农民工2万余名。二是实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展项目。成立潍坊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谊会,建立市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30余个,举办培训班260余期,发掘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00余名,更好地服务农村青年成长。三是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全市420处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项目400余个,对口培训农民工近18000人,帮助15600余名农民工找到工作。四是开展青工技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广泛开展各类青工技术练兵、比武等活动,举行全市青年柴油机维修大赛、全市百万青工大练兵等活动,承办第九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省100余名选手参赛,我市史康敏同志获得多媒体作品制作员比赛的第一名,并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的比赛,展现了我市青年职工的良好风貌。
四、解决资金难题,助推青年突破创业就业瓶颈制约
一是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加强城市青年小额贷款工作,推进农村青年小额贷款项目、“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 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团中央推广的“中英创业致富项目”,两年共为创业青年发放资金3.5亿元,培训农村青年5万人。三是做好青春创业贴息工作。积极争取团省委支持,推荐优秀创业青年申请青春创业贴息,两年共为13名创业青年争取贴息资金35.2万元。同时,完善青年创业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财政、人社等部门支持,为创业青年提供贷款贴息、租金补贴、税收优惠、工商注册等优质服务。四是整合并用好社会资金。开展优秀青年创业项目推介活动,争取与风投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扶持创业青年发展。
五、搭建服务平台,助推青年迈上就业创业快车道
一是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企事业单位和青联、青企协会员单位中建立420处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见习青年4万名,留用3.2万名。二是深化联通未来青年创业社建设。在4所高校建立青年创业社,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200余次,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切实帮助。三是积极开展百校千企送岗活动。面向社会多渠道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全面掌握毕业生特点并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组织企业走进校园进行送岗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送岗活动40余场,提供岗位8000余个,近千名学生通过活动就业或与用人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推荐意见范文4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再就业;建议
奥运冠军虽然光荣,但毕竟能够在奥运会上取得奖牌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金字塔型的梯队结构,还有一大批人终其青春辛苦训练,但无果而终。通过调查与分析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于解决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
1.1我国退役运动员去向研究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运动员退役,然而毕竟奥运冠军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运动员都是终其青春辛苦训练,但无果而终。因此,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去向应分为优秀运动员退役去向和普通运动员退役去向两种。
1.1.1 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去向
优秀运动员退役去向相对来说较为理想。钟秉枢(1998)对奥运选手退役后的去向研究显示:教练员(48.3%)、出国(156%)、文员(15.1%)、商业服务人员(12.6%)、干部(7.6%)、专业技术人员(0.8%);而优秀选手中上大学(42.3%)、专业技术人员(23.2%)、教练员(21.2%)、文员(9.3%)、商业服务人员(3.6%)、工人(0.5%)。结果显示:
1.1.1.1 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仍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的人占比例较多
优秀运动员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广,往往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会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工作。例如:教练员、健身指导员、中小学体育教师等等。
1.1.1.2 多数优秀运动员退役后选择继续读书深造
由于从小便进入运动队训练,青年时代都在训练中度过,学习时间甚少,以至于知识储备很低。因此,优秀运动员退役后选择继续读书深造,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1.1.3 部分优秀运动员退役选择进入事业单位
由于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较好,竞争压力小,并且福利较好,工作稳定,所以不少退役运动员选择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以使自己今后的生活得到相应的保障。同时由于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有利于提高该单位的声望,所以近几年有不少省市出台关于运动员进入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此类政策的出台,吸引了许多优秀退役运动员选择进入事业单位。
1.1.2 我国普通运动员退役去向
由于从小进入专业队训练,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同时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普通退役运动员过早的失去与同龄人竞争的能力。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社会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许多普通运动员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从事科学研究、文化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相对较少。
1.2 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分布状况
徐士韦等在《退役运动员安置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包括留在运动队执教、从事行政工作、从事娱乐影视业、从事体育产业、涉足商界、在企事业单位就职或者进入高校任教。刘仁盛、张国海在《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对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工作单位性质进行了分析,其中体育系统(21%)、学校任教(9%)、其他事业单位(15%)、企业(29%)、其他(26%),结果表明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从事了与体育无关的工作。
2.解决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建议
2.1 政府应继续重视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每年退役运动员的数量都在增加,况且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问题关系着运动员自身以及运动队的切身利益。因此如果国家加大安置工作的执行力度,将会更有利于我国运动队的建设,更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快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效率
截止2011年对已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时间情况统计来看,一年内运动员完成就业的仅占总人数的29%,一年以上完成就业的为71%。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加快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效率,以便使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尽快得到保障。
2.3 完善货币安置政策
由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自扩大,门槛越来越高,运动员安置难题日益突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退役优秀运动员货币化安置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安置办法。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学者指出货币补偿费内容除了文件要求的基本安置费、运龄补偿费、成绩奖励费外,还应该包括伤病补偿费和其他补偿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退役运动员货币安置政策一定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切实保障退役运动员的利益。
2.4 推行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
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已呈现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市场化并行的格局。国家体育总局在《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初步形成政府主导、规划科学、依托市场、管理规范、产权清晰、运转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很好地促进了体育运动特别是以金牌为标志的竞技体育的发展,职业化市场化也顺应了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的发展潮流。我国正处在体育体制的转型期,尽管问题较多,但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市场化并行的大方向并没有错,体育市场化、职业化将是今后的一种趋势,因此我国应继续推行体育市场化和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钟秉枢.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3):45 ~ 49
就业推荐意见范文5
一、就业服务创新
(一)优化服务,重心下移
公共就业服务应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就业服务队伍素质,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方式,将就业服务工作的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将就业服务送到社区、乡村和企业,全面做好就业管理、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等工作,服务好待就业群体和用工企业。打造就业服务工作新的亮点和特色,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资源的整合,使广大群众能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一条龙”、“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起机制灵活、统一规范、优质高效、群众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二)加强监管,纳入考核
按照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要求,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健全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同时,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也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当把促进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促进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工作,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上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加强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建立衡量绩效的管理机制,对于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估,以监督和增强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多方合作,联动推进
促进就业是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多方合作联动。单一的由国家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虽然覆盖面广,却不能满足市场的全部需要,尤其在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人们的就业需求和择业要求多元化,庞大的待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这就需要具有市场开发能力的民营职业中介机构的共同参与,以促进就业工作开展得更全面、更细致、更到位。民营中介机构有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机制灵活、市场开发能力强、服务和管理意识超前,能针对待就业人群和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对政府公益机构的有力补充。因而,民营职业中介机构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职业中介机构在就业服务中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充分就业。
二、人才培养创新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推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可以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劳动力就业。从长远和大局角度看,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对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一是城乡需要的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大批掌握新技术、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这三个方面涉及人数众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决好这个群体的教育培训,能有效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
(二)加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
广大待就业人员无法实现充分就业,除了缺乏技能,工作经验的短缺成了制约他们就业的瓶颈。实训实习是待就业者熟悉工作岗位、适应工作需要的重要环节,而打造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实习网络体系,就成了促进就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鉴于此,就业服务部门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和企业合作,提供适宜的见习岗位和实习基地,甚至自己打造实训基地,为待就业者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也为用人单位选人搭建平台。同时,通过这种推动就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推动人才定向培养体系的建设,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破解当前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三)推进终身学习和教育
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原来的一次终结性教育再也无法享用终身,劳动力只有终身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职业变动和劳动变换的需要,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通过终身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是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能日新月异。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就业环境,不被社会所淘汰。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掌握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接受职业指导,有利于选择职业,为就业做好准备。还可以使待就业者更新职业知识和技能,补充跨职业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职业能力,增强职业应变能力,顺利实现工作岗位的变动和职业角色的转换,协调个人自身发展与职业变化之间的关系,确保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就业渠道创新
(一)搭建有效的供需服务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覆盖到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就业信息库,可以起到拓宽就业渠道,减少求职人员的盲目流动,提高就业组织、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作用。通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信息渠道,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就业信息的需求。各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者的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将收到的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网络,进行充分和详细的整合,建立信息库,为供需双方提供翔实的信息,使双方通过信息平台就能够充分了解到对方,促进就业见习供需信息有机对接、合理匹配,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就业服务部门还可以通过信息库,及时掌握和了解各类待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就业品牌
形成就业品牌是实现规模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高效途径。往往在特定时间内,待就业者会在一定地域内和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技能上具有团体特色和优势,这样就具备了独特的宣传和竞争优势。这时,就业服务部门如果能利用社会资源,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扶植和组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能够加快形成就业品牌和产业优势,既能促进大范围人员的广泛就业,满足社会需求,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就业服务部门所实行的“岗位援助、政策援助、培训援助”等援助措施,也可以形成就业服务品牌,增加社会影响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解决就业问题。
(三)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推荐意见范文6
我国目前人均卫生费用仅为200多元,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只占到美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3%。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值为4.6%,而美国这个比例为16.2%,同期古巴的比值为11.8%,越南为7.2%,我国不仅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甚至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卫生组织)。
按照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与GDP占比不低于10%的经验数据,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健康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这个行业跟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属于民生行业,同时这个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占多数,整个行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离不开资本尤其是风险资本的支持。
一、2006~2015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情况
2006年~2015年这10年时间,中国在医疗健康行业披露的风险投资案例总共828个,投资总额802.46亿元人民币,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9691万元人民币。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风险投资的投资额仅为20.39亿元,到2015年增加到183.46亿元,增长了近8倍,投资增长非常迅速。这期间投资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4年增幅242%、2007年增幅226%、2010年增幅91%;投资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3年跌幅40%、2012年跌幅28%、2008年跌幅20%。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为35个,2015年为116个,2010年投资案例数量最多,达到133个。这期间投资数量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07年增幅114%、2010年增幅93%、2014年增幅42%;投资数量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1年跌幅34%、2012年跌幅14%、2013年跌幅12%。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额为5826万元,2015年这个数值达到峰值,为15816万元。单笔投资额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是2014年、2007年和2011年,增幅分别为141%、52%和34%。
二、2006~2015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退出情况
2006年~2015年,风险资本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通过IPO、并购以及其他形式退出的资金总额为509亿元,退出案例数为335个,平均退出金额为151943万元。
这10年退出金额最高的三个年份及金额分别为:2015年退出金额166.9亿元、2014年116.48亿元、2010年113.63亿元。退出案例数量最多的三个年份及数量分别为:2014年退出108个、2015年退出93个、2011年退出34个。
这10年单笔退出金额最高的三个年份及金额分别为:2010年单笔退出金额为40582万元、2009年单笔退出金额22160万元、2015年单笔退出金额17946万元。由于缺乏2009年之前的完整的投资退出数据,所以单笔投资金额增幅的数据以2009年为基础进行对比,增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2010年增幅83%、2015年增幅66%、2014年增幅26%。跌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2011年跌幅68%、2013年跌幅28%、2012年跌幅8%。
三、2015年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和退出情况
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披露的投资金额为183.44亿元,投资案例合计116个,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5816万元。行业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22%,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2015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半年,1~6月份投资金额为116.77亿元,占比为63.65%;投资案例合计65个,占比56.03%。1月、4月和6月是全年投资的三个高峰月,投资金额分别为51.32亿元、28.68亿元和27.29亿元;投资数量分别为15、11和11。
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退出金额166.9亿元,退出案例合计93个,单笔平均退出额为17946万元,同比增长66%。2015年Q2和Q4两个季度是全年退出的阶段,两个季度合计退出金额为123.18亿元,占比73.8%;合计退出案例为54个,占比58.06%。
四、总结
中国股票市场在2006年~2015年这10年间经历过两次牛市和熊市的变换,以上证综指为例,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下6124.04点的历史巅峰,而到了2008年10月28日跌破了1700点,最后到达1664.93点的谷底;2015年6月12日再次达到5178点的高点,但是之后一路下挫,2016年2月已经跌破27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