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1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催生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成为当前许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呈现出逐渐加大的态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1]。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将很好的解决工作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可以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很好的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档案利用与开发上。通过对档案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事业单位主营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三)节省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量资源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质量较低,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空间限制。纸质版的传统档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化收集与处理,会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档案资料查询与调取等方面,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应用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收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阅档案的方式,有效整合工作资源[3]。
(二)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资源,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开展电子信息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4]。
(三)及时填补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随时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漏洞,因为档案中涉及许多隐私性的个人资料[5]。所以,为了消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填补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档案中的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盗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抵御档案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档案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措施给予重点关注,不能一味的追求管理的效率,而忽视档案的安全,应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因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冰.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86.
[2]敏.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化[J].中国信息化,2013(10):20-20.
[3]谷红艳.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z2):90-90.
[4]李咏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3):163.
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2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
计算机出现的短短半个世纪就将人类从电子时代带入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同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档案管理者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将档案从实体档案的利用转化为数字化形式的信息档案。通过利用计算机设备将档案存储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之中,人们可以实现档案的全数字化、信息化操作,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已经从传统的全手工式操作转变成了“计算机(档案的交互查询与显示终端)――网络(档案的传输通道)――数据库(档案的存储位置)”的更为先进的信息时代模式。尤其是在档案管理面向全社会开放以后,来自全球的档案需求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档案管理机构的服务器进行交互、查询。如果没有档案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以全手工的方式应对如此巨大的查询量是无法想象的。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使信息安全面临风险
档案管理机构在开通了互联网接入的同时就已经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复杂网络之中了,全球化的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局域网,在这个巨大的局域网中每一个IP地址都可以对另外的任何一个IP地址发起访问,这样的好处是档案的查询、分享与异地远程处理变得十分容易,人们不再需要亲自来到档案管理机构就可以在家里、单位,甚至在路上都可以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但不仅限于电脑的任何智能化终端设备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查询。档案管理机构为社会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中,既然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访问,那么黑客也可以。只不过这些黑客的访问手段属于一种非常化的访问,他们不满足于对档案的查询与浏览,他们还要通过技术手段获得对整个档案的控制权,这就使得档案管理构机中的所有档案立刻置身于极大的危险之中。黑客只须一条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者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甚至数年的工作毁于一旦,或者是被恶意篡改。在黑客们获取了系统的控制权之后,他们可以利用掌握的权限轻而易举地将整个档案管理机构内部的网络摧毁使之瘫痪。某些秘密档案还会面临被公之于众的风险。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中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打造既安全又开放的面向互联网的档案信息化工程是可行的,具体的实现就是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置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之下。具体就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第一,规范案信息者、传递者与接受者的行为。
信息在整个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为:者->传递者->接受者。我们从整个信息传播的模式中可以看到只要我们规范了者、传递者与接受者的行为,那么,档案信息的基本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
首先,规范档案信息者的行为。
档案信息的绝大多数是由档案管理机构自主发起,因此,为了规范者的行为就要在源头上对档案管理机构内部进行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所有需要的档案必须符合上级要求、符合密级原则、符合人民的需要、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档案管理工作亦应扭转过去的类似于保密局的工作,改变那种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方针政策为开放的理念。对于涉及到具体的单位、个人等的档案则需要在征得该单位或个人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以免损害单位或个人的隐私权。
其次,规范档案信息传递者的行为。
档案信息传递者即在档的具体过程中负责传递工作的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的责任心、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是保证档案在此环节传递的可靠性的关键。因此,任何档案传递机构都应从合格的人选中挑选那些诚实、可靠、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较高的人员担任传递者。
最后,还要规范档案信息接受者的行为。
每一份档案在的源头上都必须附加上尊重知识产权、禁止未经授权的肆意修改与非常传播等警示语,以起到对于接受者的规范、教育、知情等方面的宣传义务,既可使得接受者在得到档案以后能够在合法的范围内加以有效利用,又使得接受者了解到非法使用对自身的危害性。这样就可以使得绝大多数档案受众能够在法律的规范下使用档案中的内容。
第二,使用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严把信息安全关。
有了规范可就以规范那些知法、守法、懂法的文明用户,但是,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互联网上总有那么一小撮别有用心者,他们不仅肆无忌惮,而且胆大妄为,因此,任何存在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单位都必须在技术上进行信息安全的风险防控。对于档案管理单位内部的不对外披露的未解密档案必须进行加密处理,严格防止信息的泄露,具体的加密手段可以视单位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而定,但是,无论采用任何一种加密方法,做为管理者必须铭记的一点就是,加密的密钥绝不能是是固定的字符,因为任何固定的字符只要随意一复制、一粘贴,就可以在一秒钟之内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乃至无数人,这样就失去了加密的意义了,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单位内部都在使用动态加密且不可见密钥法。这种加密的密钥只能使用特殊的设备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一般的用户即使得到了密钥与文件也无法将文件打开,这样就极大地确保了档案信息的最大化安全。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数字签名法、认证技术法、智能卡加密法、防火墙法等加密方法。加密方法没有止境,永远在加密与破解的斗争中发展着,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最好的加密就是动态密钥与动态特殊环境加密法。
三、结语
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3
(模板)
按照通知要求开展了2019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现将我局各部门自我评估情况及重点内部风险防控计划报告如下:
二、内控内生化情况
(一)内生化措施的实施情况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
设置的内部控制
措施种类
实现的
环节数量
实施效果
职责分工控制
10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
4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授权审批控制
6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流程控制
5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公开运行控制
4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痕迹记录控制
1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其他控制措施
1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
注:“实现的环节数量”以实现的具体业务环节分别计算,如行政处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纳税人定期定额核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的,计数2次。
(二)本年度内生化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
风险防控
措施种类
实现的
环节数量
实施效果
无
事前预警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中阻断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后筛查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
(三)内控内生化成果展示情况
功 能
具备展示条件的
应用软件(个)
已实现展示的应用软件(个)
展示效果
在应用软件展示
好
一般
不理想
向内控平台推送
R好
一般
不理想
注:本表中“应用软件”指本级开发的应用软件
(四)内控内生化建议的响应情况
问题及建议来源
反映数
处置数
完善数
下级单位反映的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问题及建议
内控管理部门提出的本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建议
注:“处置数”包含对所提出内生化问题及建议的回复、采纳等情况,“完善数”指针对提出的内控内生化问题或建议,已在年度内对相关软件中进行完善,解决相关问题或设置内控内生化环节。
三、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
(一)本地区存在的内部重大风险
在内部风险防控工作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工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达到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的目的。2019年,未发现有内部重大执法风险
(二)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包括防控的手段、效果和经验等)
1.明确职责。从税收风险的角度来来明确职责,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而是人机结合,充分利用内控平台,实现过程控制;三是强化岗位衔接,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2.环节流畅。区局建立了“数据采集-预警指标-案头分析评估-核实情况-风险点消除-结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管理流程。
3.制衡有效。围绕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4.监督到位。一是在监督对象方面,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重点监督“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风险;监督科所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置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监督一般岗位风险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法制科日常考核和内控领导小组考核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层层防范,监督到位。
实施内控管理以来,通过前期的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效果:
1.考核差错率逐渐降低。针对内控平台设定的考核项目,我局通过风险提醒和责任追究,逐步实现了“依法执法、规范操作、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2019年我局没有产生由于执法人员本身原因造成的执法过错。
2.档案管理逐渐规范。税务档案是执法痕迹记录。我们以风险防范为先导,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保证征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注重开发利用,强化征管档案的增值利用,通过档案规范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有效地减少执法风险。
(三)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及难点
1.内控工作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内控工作已成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的作用。但有关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针对内控工作的法律法规。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还缺乏理论指导,没有一个法律理论体系。
2.税务系统部分干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以及效果与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了一种考核和负担,没有上升到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来重视;有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过于繁琐,增加了日常工作负担。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会带来很多问题。
四、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首先,形成的内控机制文本多数停留在纸上,装订在本上,没有很好地融入日常管理中去,仍存在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其成为一个循环推进、不断改善的机制,这样才是有效的监控机制,实际上形成内控体系后,却没有强调制度本身的持续完善,这就在客观上把内控体系建设留在了纸面上,无法真正去落实、去产生有效防控。
(二)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包括内控内生化)
首先是信息化监控在业务管理环节的运用不到位。理论上,内控体系应该涵盖税收业务管理的每个事项和环节,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化监控来说,还没有做到。其次是在行政管理环节,信息化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除了少量内部税务管理事项已纳入信息化管理之外,大部分的行政管理事项本身都没有纳入信息化管理。
(三)内控监督方面
目前内控机制建设本身有待完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考核工作的定性与定量的依据不够明确,有些过错环节无法核实确定,容易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过错责任追究方式不够明确,无法追责到位。还有,在目前的考核体系和单项的问责规定中,确实存在干部多做多错的情况,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正面引导作用。
五、内部控制的改进计划
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考核监督,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基层税务部门作为参与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通过实施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可以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运行方式,清权明责,在便于社会监督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由于行政执法权力界限不明、缺乏监督而产生的税收权力运行不规范、执法责任不清或者责任追究不严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奠定基础。
(二)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内控体制机制建设
内部监督是内控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有效监督能够发现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高内控机制运行质量。一是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及工作考核机制,当人员调动、职能变化以及外部政策等发生变化时,从制度设计、手段适宜性、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修复漏洞,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评价―反馈―评价的有机循环内控机制,确保整个防控系统“活”起来。二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等各项考核整合起来,通过指数化管理、风险报告制度等工作措施,建立系统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内控机制考核体系。严格奖惩机制,将内部考核监督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成果利用与转化,促进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的不断提升和健全;强化税务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有效维护内部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信息支撑,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依法运行
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更多的执法管理事项纳入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完善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排查税收执法中可能引发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实现自动预警,及时示警,实时推送风险提醒,增强科技防控能力,推动税务机关内部治理现代化。对还没有纳入系统运行和一些由各自单独系统运行的事项纳入内控机制平台统一运行,尽量减少机外运作。这样既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内部管理透明度,又解决了廉政监控缺乏数据源、廉政风险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在全系统实行全员全程绩效考核,实现税收执法“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纠错”的工作机制,使各种执法偏差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六、2020年内部风险防控计划
(一)优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的重要地位
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是建立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在2020年的内控工作中,我局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在推行和深化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教育,提高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建立健全;加强内部控制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融合的步伐,为税务系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4
今天能在此发言,本人非常荣幸,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岗位职责,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浅谈党风廉政建设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风险点有
1.随意乱用公章;
表现形式:公章管理不当被盗用盗印,造成不良后果;不严格按制度审核用印,造成失误;主观随意用印,造成失误。
2.利用采购办公用品之机乱开发票;
表现形式:巧立名目,虚开发票。
3.随意采购,乱发办公用品;
表现形式:指定进货渠道,暗中收受回扣。
4.来文来电处理不及时、失误或不到位;
表现形式:来电办理不及时,失误或不到位导致工作延误或工作失误;收发文不及时,办理失误或不规范,导致工作延误、失误。
5.公车私用,虚报公车维修项目和费用;
表现形式:私自调用公车办理私事,虚报维修费用,收受回扣。
二、防控措施
1.首先要筑牢思想上的一条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我认为要始终保持公仆意识,从根本上构建预防腐败的防火墙,用规章制度约束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如:在随意乱用公章风险点,建立健全了印章、档案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了没有相关的责任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字同意,不加盖公章,不开具证明,不予调阅档案,所有盖章文件、证明存档留底,作为备查资料;在公车私用,虚报公车维修项目和费用风险点:落实车辆管理规定,非我镇专职驾驶员其他人员一律不许驾驶公务用车,严格执行车辆使用审批报告制度和驾驶员出车情况报告制度,实行车辆定点维修和事前报告审批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2.要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
个人所有的言行必须严格在纪律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领导干部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是廉洁自律的底线。因此必须要坚守这条底线,不滥权、不贪财、不败德。如:利用采购办公用品之机乱开发票和随意采购,乱发办公用品风险点,我严格执行和遵守集中采购相关规定和询价制度,严格报销程序和审批手续,在采购办公用品时货比三家,选取质量一样的情况下,购买价格最低的办公用品,采购前,填写采购审批单,经领导签字同意后再进行购买,并制作了办公用品发放清单定了表,做到采购物品明,去向清。时刻牢记身份和责任,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都不越法律的底线。
3.竭尽全力求实效
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客户档案建立过程
1 统一纸质档案归档模式
按照一户一档的方式建立电子档案;业务资料在产生后48个小时内完成电子化处理,在一个星期内移交档案室存档。打破传统模式下,业务全流程完毕后才对各环节纸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的做法。后续环节通过在线查阅实现资料共享,既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与广度,也显著压缩原始档案在外流转时间,有效控制档案产生环节潜在的质量风险。
2 实现档案处理“三个自动”
一是档案任务自动生成。通过接口程序,使档案处理任务与营销业务流程联动。在营销系统业务环节完成后,档案管理系统会自动产生相应的档案录入任务,给业务经办人员建立相应的档案处理任务流,以及每个任务需要添加的纸质档案列表。
二是档案任务自动提醒。岗位人员一旦登陆档案管理系统,就会收到当前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信息提醒,确保业务工作完成后及时处理、归档档案资料。提示信息分六大类:
(1)待添加信息(业务工作已完成,需要将纸质档案电子化);
(2)待发送信息(电子资料已形成,需要发给班组档案收集人员审核);
(3)待移交信息(班组审核已完毕,需要移交档案室收存);
(4)待移交卷宗(档案室已整理形成卷宗,需要上架保存);
(5)合同预警信息(签订的纸质合同即将到期);
(6)业扩时限预警信息(在办业务即将超过环节允许时限)。
三是档案处理自动催办。档案流程跟随营销系统业务流程同步流转。在营销业务系统相应环节完毕后48小时内,须将该节点中产生的纸质档案可视化并发送至档案收集员。否则,系统将自动进行催办,直至业务人员完成此项工作为止。
3 实现业务过程延伸管控
一是跟踪档案质量。通过限定必备档案的完整性来管控档案节点的流转,进而实现对业扩流程的管控。同时,建立质量审核“三道关”,进一步保证档案质量的可控在控。
二是跟踪流程时限。通过实时跟踪在办业务进程,判断当前业务是否处于时限考核环节,将流程状态划分为正常、预警和超期三种状态,对进入预警或超期催办的流程,自动提醒、催促岗位人员注意。
二、智能客户档案建立制度保障
1 建立完善客户档案管理的责任体系
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和人员在客户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界面和工作方式,是建设智能客户档案管理模式、推进档案管理精益化的基础和前提。
结合市级供电公司实际,管理部门有营销部和办公室;专业车间主要指市(县)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班组包括营业班、大客户经理班、用电检查班、装表接电班等;档案管理人员是客户服务中心专(兼)职技术人员。其职责分别为:
(1)管理部门
营销部是业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客户档案工作;负责根据省公司相关管理要求,制定客户档案管理细则;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地(县)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档案管理工作。
办公室作为档案管理归口部门,负责指导客户档案管理工作。
(2)专业车间
客户服务中心是业务实施单位,负责根据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收集、整理、归档所辖客户报装、变更用电、用电检查及其他档案资料;建立、维护、管理客户档案室,并对所辖客户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3)工作班组
业务实施班组是档案产生、收集的责任主体,负责在业扩报装、用电检查与安全服务、日常营业管理等日常营销业务中,建立、收集客户档案。
(4)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室与归档资料的日常管理主体,负责对客户档案进行归档和日常管理,负责档案室的日常管理。
2组织制订客户档案管理规定
结合实际,组织制订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具体指导客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相关工作。
3 梳理细化客户档案内容清单
对照客户档案范围,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档案梳理形成典型资料清单,指导具体业务工作开展。
4 完善档案室硬件设施
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建设标准化档案室,配置密集架。统一使用牛皮纸档案盒存放纸质档案,盒面粘贴档案管理系统打印的条码标签。
三、智能客户档案管理运用实施
1作为普通供电民事主体和公共服务提供商,无论是供用双方签章确认的契约协议,还是企业内部层层审批的文档记录,都是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武器。由于档案资料从产生开始就已纳入严格管控的范畴,遗失、破损、替换的几率显著除低,完整性、原始性、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潜在的服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都得到了有效的防控,由此减少的损失非常可观。
2新增业务环节之间不再传递纸质资料,真正实现“无纸化、高效率”。历史档案的查询更加开放、便捷,为后续业务办理、矛盾纠纷处理等供电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避免了因信息短缺或查询困难造成的被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为更好地应用原始资料、挖掘档案价值提供了条件,促进基础业务逐步摆脱“低层次反复”状态,推动实现新的突破。
3通过细化客户档案管理的各项措施,尤其是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客户档案管理办法的制订,堵住了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了营销管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档案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在办业务的透明性,降低了业务管控与质量监督的技术门槛,使业扩绩效考核实现精益化,有力推进了业务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开展。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范文6
一、 廉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人员素质风险四种类型。
(一)思想道德风险
指银行业从业人员个人因主观原因和外部环境的不良诱惑而可能产生思想道德问题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二)制度机制风险
指金融机构因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够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工作流程出现漏洞,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对人、财、物管理等重要事项未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致使权力没有按要求规范公开运行。
(三)岗位职责风险
指银行业从业人员个人因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对职责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致使银行所属人员或本人发生违纪违法问题;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失职渎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等。
(四)人员素质风险
指银行业从业人员个人因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家庭因素影响不正确行使权力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文化素质差异,处理问题的能力、观念、质量和效率不同。
二、廉政风险的主要聚集区
(一)领导干部岗位
主要存在着权力是否过于集中,行使权力是否超越权限;党内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是否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各项党内监督制度是否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案件防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制度机制是否存在漏洞;对分管工作是否履职尽责,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造成权力滥用的风险。
(二)信贷岗位
主要存在着客户营销准入、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审查、审议审批、贷款发放、贷款资金支付、贷款核销等各个环节制度是否执行到位;贷前调查是否真实、贷后监管是否走过场;前、后台相互制约机制是否落实;职能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是否按流程办理;是否存在履行职责不到位或应行使监督权力而不作为可能导致职权失控的风险。
(三)财会岗位
主要存在着会计流程是否执行到位,是否做到不兼容岗位相分离;坐班主任履行职责是否到位;以及会计记账、复核、授权相互制衡的内控制度是否执行到位;是否落实同业存放、网银合作业务监督制度;结算业务是否按要求规范操作;财务报账制度执行是否严格;重要资源分配、大额财务费用支出是否履行审议、审批程序;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使用、处置等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履行职责不到位,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职权失控的风险。
(四)人力资源岗位
组织管理上是否存在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干部管理上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上便利违反规定为本人或者他人谋求利益;机构人员管理上是否存在违反操作程序及组织人事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况;薪酬管理、保险统筹、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上是否存在未严格执行国家和总行政策法规制度规定;是否存在履行职责不到位,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职权失控的风险。
三、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途径
(一)做好廉政风险信息的采集工作
1. 通过受理、举报、投诉,开展专项检查、廉政监察、政风行风评议、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反映、案件查处、责任审计、巡视巡查、干部考核、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活动,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客户回访、员工座谈、与当地检察院、法院、公安、纪委建立工作联络机制等方式,多渠道收集廉政风险信息。
2. 坚持把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导管理层、客户信贷、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三重一大”等重点部位和环节作为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的重点,充分运用电子监察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3. 科学确定风险等级。对查找出的各类廉政风险点,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发生频率、权力行使的重要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对潜在廉政风险大,发生问题危害重的,划为A级风险点;对潜在廉政风险较大,发生问题危害较重的,划为B级风险点;对潜在廉政风险较小,发生问题危害较轻的,划为C级风险点。逐一登记,归类汇总,形成《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权力项目的增减,对廉政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险等级。
(二)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库
各级行纪检监察部门在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廉政档案和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库。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期整理、归类分析,特别要重视对举报问题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剖析案件,全面了解掌握廉政风险信息。建立台账,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分类管理,逐步建立系统内的廉政风险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的动态监控和分析研判,全面查找风险点,通过揭示高风险的领域、岗位和环节,进一步明确风险防控重点。
(三)建立日常风险预警处置机制
1. 前期预防。前期预防是针对风险点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通过绘制风险防范流程图,制作岗位风险警示牌,制定岗位风险防范措施,立足于预防风险和保护干部,注重事前防范。根据权力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C级廉政风险,采取保廉承诺、警示教育、人文关怀、风险提示、廉政谈话、函证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单位和个人的自律和防范意识。对B、A等级廉政风险,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建立和实行重要部门重点岗位干部选用交流、公开承诺、岗位责任、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考核评议、廉政档案等制度。通过采取前期预防措施,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性,达到关口前移和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
2. 中期监控。在前期预防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监测(包括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举报、网络举报、行政投诉、电子监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风行风热线、定期自查和专项检查、抽查等手段,构建风险监控网络,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严重化。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对前期预警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及时督察,并将督察情况及时向同级党委、纪委通报。
3. 后期处置。针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视情节轻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实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等措施,及时纠正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违纪违法行为。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预警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对廉政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书面告知实施预警的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中期预警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督察,并将督察情况及时向同级党委、纪委和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通报。对违纪违法行为,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党纪、政纪追究,需要法律追究的及时移送司法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