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智能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智能管理范文1
一、医院合同档案的特点
1.凭证性。由于合同的强制性和保护性以及具有的制裁功能,使其成为维护医院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医院与另一方按照法律建立的合同,可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在订立之后,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对合同中相关权利义务的转让、终止合同或者违约等,都必须以建立的合同档案作为唯一的和完全的依据。如违反合同档案中的相关规则,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权威性。医院合同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按照相应的章程和实施条例进行拟写、签订、变更和终止。比如,医院与外界签订合同,必须医院的负责人委托,以法人单位的名义。
3.广泛性。医院合同种类繁多,涉及部门广泛,按照业分工部门的不同包括药物、试剂、医疗器械、耗材等采购类合同,基建工程、物业管理、水暖电气供应等后勤管理类合同,还包括财政类合同、科研类合同、人事类合同及医疗协作、医疗纠纷处理等合同。不同类别的合同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都要以院办为综合管理部门,财政管理为职能管理部门,监督审查和采购为具体执行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医院合同管理体系。
4.时效性。时效是一个特定的术语,主要用于法律,是指时间在法律上所产生的效力。从时间的性质上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法律事实,在法律中具有一定的法律后果。我国的《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规定,合同建立后不同阶段产生的时效力,都具有一定的法律后果。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在合同的要约阶段,“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则要约失效。
二、目前医院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的管理设计到方方面面,十分复杂,包括资格信用调查、拟写、审查、记录等,同时还要注意双方是否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定期的对合同进行核实统计。迄今为止,仍有很多医院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因此在管理的方式方法方面非常欠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部门和合理的办事流程,导致部门之间分工不明,不能有效配合工作,影响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有部分医院未设立专门负责合同管理工作的部门,而是由业务职能部门一并包办,致使各类合同得不到规范统一的管理,缺乏系统性。且许多合同文本是由业务部门安排施工方或供货方拟定,合同条款往往对对方有利。
2.合同审核流程不规范。合同管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核流程,当合同拟写完成后,就会进入审核阶段,合同的审核会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照流程分别进行会签审核,最后由直接责任人审签。目前许多医院仍缺乏规范的合同审核会签制度,导致部分会签部门拖延时间、合同流转速度慢、合同审核质量低而无人监管,且部分合同的签订忽略了法律顾问重点把关的环节,导致未能识别合同中的潜在风险,使医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合同归档难度大。由于每一份合同都有相当的复杂性,各流程环节要衔接紧密流畅,但由于涉及的部门过多,导致合同从拟定到完成的过程中,被拆分在不同的部门中,以至于给最后的合同归档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一些医院未设立专门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合同最终分散到各个承办科室或个人手上,增大了合同查询的难度,且极易造成丢失,若发生合同纠纷医院需要维权诉讼时,往往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
4.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依旧以书面合同为主,继而将合同内容存档,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样做使医院的工作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合同中的信息,无法共享,难以做到快速查询和统计,且录入的信息往往只关注合同签订时约定的内容,对于之后合同的具体履行情况并无全程的记录,难以做到合同的追踪管理。此外,一份合同的信息在不同科室被重复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管理的效率。
三、关于医院合同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为了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就必须先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尊重各方面规定的前提下,制定高效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据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医院应制定适合医院自身的情况的《合同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应充分考虑合同管理的负责人、权限及部门,运行体制,管理体系等。此外,还应该明确合同管理体系中每个部门的职责,使合同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优化合同审核会签流程。由于医院合同种类多,涉及范围广,仅靠某一个部门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实显力薄。因此建立和完善合同会签制度,加强对合同会签各个环节的管理及监督,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参与会签的负责人应包括:使用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规划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分管院领导,另也要将医院法制部门及法律顾问纳入会签的固定流程,为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把关。参与会签的各负责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对合同草案的有效性、可行性、严谨性和合法性等提出意见,再汇总到项目主管部门,统一由该部门代表医院与合作方洽商。为保证会签的时效性和质量,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每个业务审核部门完成合同会签的时限为1~3个工作日,按照明确的审批顺序进行会签,并由合同职能管理部门指派专人完成会签相关工作,以避免合同流转脱节而导致合同搁置。并设立监督部门对会签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定期总结,积累经验,发现薄弱环节,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逐步改进方案和各种奖惩办法,达到有效提高会签质量的目的。此外,根据合同的类别,制定相对应的规范文本合同,将医院既定的条款纳入合同中,是加快合同会签的另一基础。
3.加强合同签订环节管理。合同由医院法定的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人签订。如果没有得到医院的授权,则没有资格代表医院与其他方签订合同,此外,医院签订合同所用的公章都是专用的,不可用其他的替代,而且公章更不能由私人使用,合同归该部门的印章负责人负责保管。
4.实施合同集中归档制度。合同归档管理要求对已订立的合同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和标志.并进行妥善保管,便于查阅和管理。除归口部门保存一份合同原件外,医院规划财务部应保存一份原件用于支出凭证,项目主管部门保存一份合同复印件便于合同履行。合同签订完成之后,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合同分别存储摆放,避免混淆或丢失而造成更大的问题。在规定合同的管理时间是,要综合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了解合同反映出的经济以及社会意义。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合作协议,可进入永久保存的名单。
合同智能管理范文2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自身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空中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都大大增加,再加上环境和时间的客观差异,这些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因为一点很小的外部因素使情绪受到影响,那么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管制指令的慌乱,对设备操作的漫不经心,造成失误。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增强,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从学校方面来说,相关学校要在自己的校园文化中加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帮助的内容,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应对各种紧急事故情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空中交通管制员实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紧急状态的培训,对于各种紧急情况形成实际的概念,并且应变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校园和管制单位的双向针对性联合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2、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专业知识的学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是与专业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或者不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都不能够胜任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在学校讲授过程中,要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不定期的检查,对于理论成绩不合格的要给予教育批评并进行重修;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职业技能操作比赛或者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际操作下巩固理论知识;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成以后,要及时的组织学生进管制单位或者实习基地实习,在这些实际操作的锻炼下,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3、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责任心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关乎到空中运输的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货物的安全,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才会注意到一些很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并及时耐心地与飞行员沟通交流和确认,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学校和企业都要加强管制员工作中的职业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讲座或者活动来宣传责任心在管制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在实例的教育和学习下来加深管制员对于责任心的培养意识。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日常工作,是通过地面的无线电台,与飞行员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这对于管制员职业知识和语言描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管制失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语言表达不清楚造成的。为了锻炼管制员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描述场景情形的能力,在平时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化语言能力的学习,并在相应的场景下锻炼用专业语言来描述的能力,尽量避免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过于口语化。
2、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很多空中交通管制失误都是在一瞬间的外部情况的变化下发生的,管制人员在瞬息万变的情形下要保持清晰的大脑并且在快速的反应下作出相应的处理。这就需要平时对于各种紧急情况处置程序的熟悉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熟练运用。管制员对数字、位置和时间的快速反应是职业的根本要求,对各种代码及其实际意思能够深刻掌握才能在紧急情况下鉴别和应对。
合同智能管理范文3
【关键词】智能管理;数据采集;无线通讯;经济效益
一、基本情况分析
多年来,传统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均大量依靠人工,如分合闸操作、电能数据的采集、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的检测等,都要通过数名供电员工现场进行,费时费力,缺乏实时性。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水平,供电企业有必要依托现代化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综合分析软件,来实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送电等一系列功能。
二、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
基于对配电网历史、现状和规划管理等功能的透彻分析,利用电力公司现有和将来的数据资源,通过合理整合现有配网管理各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城区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各级配电网分析、运行、评估、规划等的统一协调管理。
2.1系统功能结构系统主要分为3个层次
2.1.1基础信息系统层
该层中,GIS、MIS及一些运行管理系统如SCADA/EMS等,为电力公司现有信息系统。本项目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这些系统的潜力,界定各系统所能提供的有效数据范围,为配网综合数据平台的搭建和高级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2.1.2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层
该层主要包括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DA-DMS),它是底层信息系统与高层辅助决策系统之间的纽带。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搭建此数据平台,使其既可适应配电网存储海量数据的要求,又可保证配电运行数据的一致性。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如下考虑:
(1)建立底层信息系统的数据联系与共享标准通过配网分析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结合电力公司配电网现有的标准和规范以及配电网公用信息模型(CIM),将形成有关配网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机制方面的技术标准。(2)对底层实际运行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管理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主要通过接口从外部各类数据采集系统获得。数据实现分层管理,方便提取和分析,并更加全面地包含各级电网、各类电网设备信息。
2.1.3高级辅助决策系统层
该层主要包含对现状各级网络供电能力、存在问题的评估,对近期电网建设项目的辅助计划与决策,并基于此对现状、近期、中期和远景的配电网进行优化规划等,形成相互关联的功能模块,未来还可按需逐步扩展其他高层应用系统。高级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是基于底层信息系统数据特别是包含地理信息数据的GIS数据。
2.2系统关键技术
在建立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大技术难题:如何统一底层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层管理,以及通过何种高级分析系统使电力公司真正掌握电网实际运行情况。
2.2.1基于配电CIM的数据管理
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组织制定电力系统方面的公用信息模型标准以来,描述输电网结构的IEC61970目前已,而针对配电的IEC61968尚未完成。因此,系统先扩展配电CIM,再基于CIM对于元件接口的描述建立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而后提出基于 CIM的标准数据结构以进行数据交换载体,最后编写程序实现接口文件与内部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导入。
2.2.2基于评估和优化的高级分析系统
高级分析系统主要侧重于宏观指导电网,因此现阶段只实现配电网的评估和优化,未来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展。以往的配电网评估优化多是从定性的角度上进行,定量评估指标很少,本系统在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配网电源、配网设备及结构、配网运行、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打分,最后形成整个电网的综合评价,找出电网薄弱环节,给出解决方案。
系统在结构上分为2个子系统,即工程师子系统和管理机构子系统。基于此,完成评估和近期规划的典型流程为:(1)管理机构人员通过管理机构子系统下达评估和近期规划标准;(2)各供电公司工程师利用工程师子系统进行评估和近期规划,生成相应结果,具体包括:导入外部数据源各类基础数据,完成导入数据(生数据)的校验修复,校验修复后的数据,进行现状电网评估,计算各项指标,依据管理机构下达的评价标准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输出评估所需图表,评估结果上传(项目结束后完善);(3)数据系统将上传到服务器上的各类数据,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在网上出来,供授权用户浏览和下载。
三、经济效益分析
1、配网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电力设备实行远程监控,逐步摆脱了长期人工设备巡查、数据采集的落后局面,做到了数据采集实时、高效、准确、可靠,大大提高了配网管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实现配网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开创了一条新路。
2、随着电网运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电力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是实现自动计费、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全天候监视的必要措施。针对以前某些负控系统通讯能力差、功能不能满足现在的计费、供电可靠性统计等配网管理的要求,基于GPRS的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3、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投入运行,节省了管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预计年减少人工支出10万元,减少因偷电漏电而造成的损失达25万元,按照系统正常运行10年计算,投入产出比达1:4。
4、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建成,其重要的意义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于对中小用户的用电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防止了设备管理上的漏洞,减少了停电现象,提高了供电可靠率,有效的防止了有损供电企业形象的事情发生,提高了配网管理水平,减少了因人工抄表误差而带来的电量误差,保证了电量信息的准确可靠。该套系统每天抄取电量并进行分析,对用电异常情况进行提示,有效的防止偷漏电的情况发生,规范了配网用户的用电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四、结语
配网自动化终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是一个关键设备,它直接采集现场一二次设备的信号参数,它的稳定与否,关系到系统的信息来源准确度,因此全面、深入、仔细地研讨配电终端的有关技术参数等内容,进而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解剖,并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配网自动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合同智能管理范文4
关键词:居民智能用电;管理方法;管理系统
1 概述
智能用电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智能用电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能源使用效率、经济运行和有序用电,对电网建设、节能环保、电能质量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构建便捷的居民智能用电管理系统方案实现了面向电力用户的电能信息智能化采集与监控,结合储能设备的接入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管理,并与营销业务系统各业务模块紧密集成,为电力生产管理、营销业务应用以及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基础技术平台。
2 背景技术及意义
第一,为电力营销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持手段和依据。能够及时根据要求自动采集各电压等级用电现场电能量计量数据,包括电能示值、分时电量、日月冻结电量、需量等应营销收费服务所需电能量信息。能够监测现场用电计量情况,包括计量装置故障、计量回路异常、表计异常等,为用电监察远程自动化服务提供数据依据。
第二,为供电企业经济运行、经济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依据和支持。能够根据需要监测现场用电运行信息,包括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曲线等信息,为供电质量分析及负荷管理提供可靠技术支持。能够根据采集到的分时电能量进行所属电网全面的线损统计分析,并和理论线损进行对比分析,为降低管理线损提供依据。
第三,为强化需求侧管理、节约能源提供技术支持。能够提供客户远程现场服务,根据负荷平衡情况开展科学用电、有序用电、分时计费等,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响应自动化、电能的使用高效化、负荷曲线灵活化,并保证电能质量,最终在满足供电的基础上节约能源。
3 具体实施方式介绍
3.1 对居民用电情况进行智能化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需求,实现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采集数据完整、正确。对居民用电情况进行智能化采集包括居民用户用电数据采集,其中,居民用户用电数据采集包括:电量、电压、电流、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需量、频率、开关状态等;在居民入户处安装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根据交流采样和功率积分的结果,产生这些数据量,并转变成电力载波信号,将载波信号经过电力线传输到采集终端;采集终端收集到载波信号后,进行分析和存储,并将数据转变为RS485信号,通过RS485总线将信号传输到集中器;集中器同时对多个采集终端的信号进行收集、分析和存储,并根据主站服务器的指令,将数据转变为GPRS或CDMA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主站服务器。居民、物业管理、供电局人员等,经过授权后,可通过互联网查看上述数据。
对居民用电情况进行智能化采集还包括居民用电设备数据采集,居民用电设备数据采集包括:电量、电压、电流、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开关状态、档位、运行工况、谐波、频率等。
3.2 有序用电管理
系统可根据历史用电记录和当前情况,自动编制及自动优化有序用电方案;通过网络自动下达用电指标和用电方案;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全面支持有序用电;对有序用电的措施,系统进行自动通知和执行,对异常用电情况自动反馈;系统可对有序用电的效果自动进行统计评价,确保有序用电措施迅速执行到位,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主站服务器在数据库中记录各居民的用电性质、重要程度、用电高峰时段信息,主站服务器根据记录的用电性质、重要程度和用电高峰期时段生成有序用电方案,主站服务器将有序用电方案通过GPRS或CDMA无线网络下发到采集终端中,采集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有序用电方案对智能电能表进行执行,对部分地区、部分用户进行轮流停电、限制用电量,减少停电、限电对用户的影响;同时,主站服务器将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成手机短信格式,主站服务器通过短信平台将有序用电方案发送给相关的居民,以便用户提前做好停电、限电的准备。
3.3 在线电费核算
采集终端自动采集智能电能表电量,采集终端通过RS485接口将采集终端的电量数据传输到集中器中,集中器通过GPRS或CDMA无线网络上送到主站服务器中,主站服务器的智能化采集模块将每个用户的电量存储在数据库中;同时,主站服务器的电费核算模块利用webservice接口,访问用电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得到本地区的实时电价;主站服务器利用每个用户的用电量和单位电价,计算出该用户的电费,并存储到数据库中。数据库的电费数据接入互联网,用户可利用电脑或手机接入互联网,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后可实时查看自己的电费情况。
3.4 直接为居民用户供电的配电网进行线损分析
主站服务器根据电能量数据,计算每个配电网的线损。主站服务器将一个居民小区作为一个配电网,进行独立的线损分析。居民小区的入口处安装的总智能电能表的电量,作为配电网的总供电量;该小区内所有居民的智能电能表的电量之和,为售电量;供电量和售电量之差,是线路上损失的电量,即线损。采集终端自动采集总智能电能表和各居民用户智能电能表的电量,采集终端通过RS485接口将采集终端的电量数据传输到集中器中,集中器通过GPRS或CDMA无线网络上送到主站服务器中,主站服务器计算出总供电量和售电量的差值即为配电网的线损,根据小区的电力容量、抄表人员、设备使用年限、住户数量等不同特性,进行分类统计和排序,并对每个类别统计平均线损。如果某小区的线损和平均值比较差别较大,主站服务器即将它视作线损异常,主站服务器生成清单供工作人员查询,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线损异常现象,查找线损原因。
3.5 对储能元件的接入和充放电进行管理
储能元件又称储能装置,是能够将电能转换成其他能源,并在需要时重新将其他能源转换成电能的设置。常见的储能装置有电池、电容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精确控制储能装置的充电和放电,也可精确计量装置的充电量和放电量。
4 结束语
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对居民用电地区分散、管理薄弱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对各类储能设备接入、电动汽车充换电的管理功能较少的问题。对每个现场控制点,在通过互联网发送基础数据前,先对基础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将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组织,过滤掉冗余的基础数据信息,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避免网络阻塞,同时充分减少通讯费用,节约成本。适应国内所有的网、省、地市和县级电力公司。居民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运营成本极大的降低,使系统真正具有实用性,提高各级电力公司的管理自动化水平,促进供电、配电、用电各方的有序发展,提高电力公司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相银初.一种居民智能用电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P].广东:
CN102509162A,2012-06-20.
合同智能管理范文5
【关键字】城市商业综合体(以下简称综合体) 超高层 公共安全防范
一、 城市商业综合体特点
典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建筑类型多样,业态规划复杂,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商业、办公、公寓、酒店,其中商业中还包括零售、餐饮、卖场、KTV、影院等,而办公及公寓大多以超高层建筑为建设蓝本,酒店大多为国际知名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基于以上原因,一般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往往并定义为商业中心或者城市中心,人流量远远大于其他地方,且出入人员复杂,这就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因此该类型项目,对安防防范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 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规划
1. 安保平台规划
综合体安防系统的安全和管理非常复杂,不是单一手段或单一系统所能奏效的,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特点和相互间的关联全面考虑。本文综合考虑综合体的特点、需防范的区域和功能,巧妙灵活地设置不同的防范系统,基于人防、物防及安防特点,将人防、物防、技防三者相有机结合;建设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中枢,以入侵报警和门禁为核心,并结合车辆管理、保安巡更为辅助手段构成整体纵深防护体系的安防系统。结构图如下:
2. 纵深防护体系建立
2.1 本类项目安保系统应严格按照国标、地方及当地技防办的要求,配置包括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电梯控制、住户对讲、车辆管理系统等,并结合电子巡更和保安无线对讲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提供给项目一个综合性的保全。
2.2 纵深性
体现在防护区域的设置,分层次、分重点进行考虑。从区域入口处开始加强对人员及车辆的防护,通过公共区域的防护加强对进入室内的人员及车辆的管理,重点加强建筑群内部的通道、工作区及重要机房/用房的监视。
3. 人、车、物的综合性管理
3.1 人员管理
综合体内各业态内部工作人员多,且日常客流量大,针对进入大楼的人员管理对物业公司安保管理来说任务繁重。因此必须制定一套既能方便内部人员快速进出,又能良好管理外来客流,结合地下室以及地面层出入口的人流进出分析,以及结合不同业态的管理特点,利用监控、报警、门禁,电梯控制统、可视对讲及电子巡更系统等手段且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3.2 车辆管理
本类项目车辆管理主要包括地面、地下车库车辆出入管理、车位区域划分、车位引导、反向寻车、满位显示导、快速通道管理、图像对比等功能、车库内部设施建设等。
(1)出入口管理
本类项目地下车库基本都超过4个车库出入口,在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车辆管理道闸、防砸车装置、对讲设备、车位数量显示设备等,实现对进出车辆管理的管理。
根据地方管理特点,还可考虑出入口采用远距离读卡+车牌识别管理系统,并且与交通卡进行兼容。
(2)停车区域划分建议
考虑到本类项目地下停车场较大,且酒店、办公、SOHO 以及商业为共用地下停车场。从便于停车的角度出发,应根据各业态区域、交通流线等制定合理的停车位划分。
(3)车位引导
考虑到本类项目地下室较大,停车位多,且根据业态不同,使用性质不同,既有SOHO 公寓及办公的固定停车区,又有商业及酒店的临时停车区。而针对外来客人的车辆停放必须提供优质的停车引导功能,以方便访客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停放好车辆。
(4)刷卡寻车
智能刷卡寻车系统采用“刷卡定位模式”,利用停车场内分布于各个区域的刷卡定位终端,进行刷卡定位。定位精度更高,可靠性高。当车主返回停车场后找不到车辆所停放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在电梯间的液晶触摸屏或查询终端进行查询,系统即可显示车辆所在的位置区域,以及从查询地点到车辆所在区域的最近路线。
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以及考虑与出入口远距离读卡+车牌识别的管理方式形成无缝衔接,还可以采用视频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但成本会略为提高。
3.3 物流管理
大楼物流管理主要包括进入大楼物流管理和出大楼物流管理两大部分。管理内容主要通过上述提到的人员、车辆管理得以实现。针对办公及SOHO 公寓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建议增加设置专门邮件收发室,并且设计电子信报箱系统。
4. 安防系统电源备份设计
针对本类项目智能化安防系统前端区域设备的供电需要,如网络交换机、报警探测器、监控摄像机等,要求提供UPS 供电解决方案。电源在整个安防系统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为了系统的畅通及万无一失,要求配电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建议采用模块化UPS 不间断电源为高可靠UPS 系统,并采用模块N+1备份,可用性高达99.999%,故障点较少,功率冗余灵活,且易于后期扩展,安全度较高。
5. 消防安全设计
作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理所当然成为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重点。而火灾的严重性决定了人们脱离火情现场的成功率。烟气的刺激性和毒性是制约脱离火情现场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燃烧中产生的烟,毒,和腐蚀应该重点的关注。因此本文考虑以上理由以及大多数综合体项目的特点,并参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建议系统电缆采用低烟无卤及阻燃线材进行设计,保证大楼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作为包含超高层的综合体项目,应急疏散与引导尤其重要,针对本类项目在紧急状态下的人员疏散需要,建议应在疏散通道内设置广播音箱,并且疏散通道的广播分区应与相应避难层或地面层同一广播分区。在紧急情况状态下,通过疏散通道的广播可将相关人员引导至相应的避难层或地面层,实现人员的安全疏散。
6. 设备防雷击设计
安全防范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均为电子信息设备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永久性损坏。因此,根据GA/T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建议本类项目应在机房防雷接地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大楼弱电井垂直主干、前端弱电设备考虑一体化的综合防雷方案。
三、 结语
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不仅须建设以上智能化安防系统,还应在系统建立之后制定良好的应急预案。
为应对各类事件,建筑智能化系统在信息共享,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预警和预防机制方面能发挥显著效益;管理者通过安全防范系统(SAS)及时了解并记录现场情况,使用通讯自动化系统(CAS)能多方式联络楼内外支援,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能最快的为外部支援人员提供大楼内部结构等基础信息。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5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6]《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2004
[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GB50395-2007
合同智能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统计管理;决策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统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并没有加强对于统计管理的重视,以至于造成统计管理模式无法与我国的现有的经济体制进行融合,造成统计落后,影响企业的长期有效的发展。
一、统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发展现状
1.统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目前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其主要表现为:①其机构的建设不够规范,有一些国企甚至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设置综合的企业统计机构,没有起到为企业的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和意见的作用,使得企业的管理不力。②企业统计人员职能低下。其表现为有些统计的相关机构仅仅是职位的存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统计权利,并没有通过管理层以及二级管理的需求来进行统计工作人员的配备,造成统计机构的存在有名无实,无法顺利的展开统计工作。③统计人员的配备不够全面,一是对于人员的编制上人数不够充足,统计专业工作的配备低,使得企业的统计层次分配不够明显,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人员竞聘。再者就是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常常受到行政工作人员的干扰或者是其他业务的需求等。使其不能够专心进行统计工作的执行。
2.统计管理的法制建设没有开展
其主要表现在:①有很多的统计人员并没有按照口径核算,进行虚增产值,对于一些有违法违纪人员的行为知情不报。②有些企业为了赢得相关的企业荣誉而允许统计人员进行企业统计资料的随意删改。③企业对于业务的统计上没有相关的通用准则,随意性质较大。④对于统计的相关立法更加注重宏观上的监控,使得统计工作没有相关的强制性的约束力。⑤对于统计工作人员本身的身心保障缺乏管理,违法违纪的统计事件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
3.统计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滞后
以往的统计工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现有的经济状况进行被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反映,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相关分析和数据统计。再者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在传统工作中大都是进行会议研究,缺乏相关的统计指标的工作分析对比。再加上相关工程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人员对于统计信息的应用不够了解,不能够有效的利用统计资料进行企业的相关发展的定论。
4.统计服务不够及时
表现为①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办事能力差,造成统计信息搜索不够全面,不能够及时展开企业发展的全面分析,不能够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相关报告。②由于一些企业本身对于管理体制经常进行改革和变化,使得其内部的相关统计无法与核算口径达到一致,造成了无法达到管理需要的情况出现。
5.统计工作地位相对较低、基础薄弱
由于相关人员的配备比较少,造成客观上统计基础薄弱,造成企业管理内部的报表制度和统计管理、统计计算方法和统计指标口径不够全面和细致、兼职统计人员和专职统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不够明朗,统计工作业务不够扎实,因此给企业的统计库数据、资料汇编和统计公布的综合分析和建立带来难度。与此同时,加上对于统计工作“义务”服务意识的盛行,尤其是一些企业的业务考核中没有按照统计数据进行使得统计工作在企业内没有受到重视。
二、强化统计管理的相关策略
1.统计工作新的综合管理机制要点
首先应该对于统计工作的决策和管理能力进行加强,并将企业作为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有效策略之一加以重视,使得其统计工作能够融入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之中,使之成为服务于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信息。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于统计工作的服务和咨询,使得统计能够直接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进行挂钩,并能够实施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控制。这种统计模式还具有全厂性质的统计机构,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相关统计业务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相关系统工作的开展、综合数据库建立和企业各种经营事项进行分析的奠基条件。再者,它具备有专业的相关统计管理体系,使得各个部门的统计能够进行及时的反映,而且可以根据其本身的专业性质进行服务和咨询。再者就是能够将统计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基层单位,将服务工作和程序进行全方位的实现。
2.新的企业综合管理相关统计程序
通过对事物做细致的整体和调查来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的各项职能,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统计工作,并实施相关的管理控制。统计分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静态分析,一是能够方便对于可比与不可比的因素进行对比,另一方面有利于对误差的及时调整,以便更有效的落实相关的职业。统计报告一定要实行静态统计策略,能够更加正确的对经营成果有一个统计,从而进行及时的上报和档案的整理。通过对于新的过程的实施来实现对于统计报告和调查的良性循环,而且还将统计的决策和智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从而更加有效的展开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统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通过改善统计管理的内部政策,更新统计管理相关体系,加强统计管理观念,全面提高统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邹海峰,高舟,钱勤学.加强部门统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