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妇产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妇产科论文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妇产科133例经B超诊断及手术和病理证实均为妇产科急症患者,年龄17.2~44.3岁,平均年龄(31±3.5)岁,病种包括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处女膜闭锁、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等,患者发病时间0.5h~24d,平均5d;98例患者出现不规则出血,时间从1h~0.5个月不等,所有来院患者均表现为下腹剧痛,110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和仪器设备型号
B超检查采用意大利百胜DU6,采用频率为4.0Hz、5.5~8.0Hz的阴道探头以及凸阵探头[2]。针对性地进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观察记录患者子宫形态、大小及附件区等盆腔器官的图像特点,同时探查患者腹腔、盆腔是否有积液。根据B超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的疾病,同时,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并完善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患者所患疾病,派专人将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绘制成表,计算B超检查的符合率。
2、结果
本试验中133例妇产科急症患者B超检查结果符合率统计结果见表1,除了处女膜闭锁外,均达到70%以上,相比开腹探查和病理活检,特别是对于异位妊娠来说,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等特点的B超优势明显。
3、讨论
B超主要应用超声的良好指向性与多普勒效应等原理,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由于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声阻抗的区别,反射和散射后接受到的信号特征性差异经处理后,为经验丰富的医师诊断提供参考。妇产科疾病中常发生各种急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由于其病种特点必须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育龄期多见[3],此类疾病发病急,种类较多且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采用B超手段进行检查,可以对患者盆腔脏器在无创的前提下进行较为详细的观察,提高疾病的定位效率,并及早判断其性质,为患者赢得治疗时机。本试验结果表明,妇产科急症主要病种为异位妊娠(71/133),2011年王晓薇[4]等医师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试验结果,进一步佐证了笔者的论断,同时,近年来异位妊娠的病例数在逐年递增,特点是输卵管妊娠,B超显示宫腔内无妊囊和胚芽,而在输卵管见到,并且图像随停经时间、内出血量和发生部位而各具特点。通过阴道B超结果更加准确,相比腹部B超[5],患者无需充盈膀胱,且不受肥胖、肠道等因素影响,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卵巢囊肿蒂扭转也是妇产科急症中较多见的病因(31/133),B超不能显示患侧卵巢,而子宫侧出现实、囊性或者混合性肿块,中间有一个个小小的光点,这些都说明了B超检查的优越性,不过切忌盲目应用[6],本组中4例误诊是黄体破裂,说明应更多地结合相关病史来确定,黄体破裂可因囊肿生长过快引起自发性破裂,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超声检查可在附件区探及肿块回声,边界不清,可为混合性回声或液性暗区,其内可见光点漂浮。
妇产科论文范文2
妊娠分娩对于大多数人群而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而没有得到医务人员的及时、有效处理就会出现医疗差错,围生期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做好相关医务工作,确保母婴平安是妇产科医师的职责所在。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除了医务人员的个人因素外,设备因素和技术因素也是出现医疗差错的重要原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对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工作中的重点。通过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发生率,控制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是医务工作者一项重要的责任。
2基层妇产科医师常见医疗差错原因分析
2.1医疗技术因素
(1)误诊误治。
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所限,医疗设备往往较为落后,医师的技能水平也存在瓶颈,临床诊断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屡见不鲜。部分医师在诊断时仅仅注重了患者的表面症和局部的检查结果,而忽视了疾病整体的发展过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过于依赖仪器检查结果或化验结果,或是对临床经验过于依赖,存在难以克服的主观臆断等不良习惯,这都是导致误诊误治的重要因素。
(2)医疗操作违规。
由于对医疗过程没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医师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往往不认真执行,从而造成不良的医疗结局。在妇产科工作中要求医师熟练掌握各类疾病的指征,对患者情况认真分析、全面考虑,迅速作出准确判断,防止出现差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技术操作失误。
妇产科手术患者较多,在医疗操作中多数为有创性操作,需要娴熟的手法和必要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工作中医务人员集中注意力,因为一旦松懈就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
2.2医疗设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就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一些基层医院的现有医疗设备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而限于医院经济条件,又往往无力更换和引进新设备。例如新生儿常见的脐带绕颈及胎盘因素等,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能够清晰发现,而黑白超声仪则对于脐带或胎盘的异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
2.3医务人员因素
基层医院妇产科医师往往存在学历较低、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导致产前评估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的相关因素考虑不周全,导致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应对,难以实施正确处理措施。此外,医师的不良职业道德导致工作中的疏忽失职也是常见因素,少部分医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与患者发生争执后带有不良情绪,疏忽大意未严格执行查对工作或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对于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导致差错的发生。
2.4组织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规范,妇产科工作重点不突出,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作繁重,医师心理压力大,科室内人员对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等因素都普遍存在,妇产科无专职的新生儿医师,当新生儿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管理层面而言,目前医疗差错主要是由于医疗保健系统内部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较差,仅仅依靠操作者个人的技术、经验来支撑是导致医疗差错频繁出现的必然因素。
3防范对策与建议
3.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要加强妇产科医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要求医师在工作中注意自身言行和职业素质,提倡文明行医,以温和、礼貌、关切的态度对待患者。要对患者的健康高度负责,在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病情,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3.2加强业务学习
基层医院技术限制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妇产科医师而言,应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不断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妇产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重视技能训练和新知识的学习。医院可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有计划的进行医师培训,使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到制度化、全面化、规范化,鼓励低学历医师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3.3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要求医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病历书写规范,定时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大检查力度,设立奖惩制度,与医师的经济收入挂钩,提高医师的积极性。加强科室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和儿科的相互协调工作,及时听取专业意见,作出准确判断和处理。
3.4消灭高危因素
对于危重症的患者应当密切观察,作为医疗事故防范的重点。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各个科室间的相互协作,不但要重视个人技术的发挥和临床经验的展现,同时也要全面的考虑患者病情,要思路清晰,记录准确,抢救及时,处理妥当,对于各种预后有着充分的预估,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在对疑难杂症和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坚持执行住院、主治、主任医师的三级查房制度,提高医疗质量。
3.5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医院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各个科室的安全风向标,要在整个医院范围内建立一个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安全学习环境,增强所有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尽量淡化处理个人差错,不但要求当事人学习到这个教训,同时要求其他相关人员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少使用惩罚手段,避免重压导致医师畏惧医疗差错而不上报,形成一个开放、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报告系统,为妇产科医师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创造妇产科的独特安全文化氛围,达到减少医疗差错发生的目的。
3.6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妇产科医师工作特殊,工作时间无规律,工作量大,医务人员往往面对的是母婴两条生命,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妇产科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就诊患者以孕产妇为多,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危及母婴两条生命,无形中给医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要重视医师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医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也是避免医疗差错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魏珊 单位:湖州市练市医院妇产科
4结语
妇产科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妇产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60例,年龄23~55岁,平均30.1岁,病程5~10d。具体病例情况如下:盆腔炎10例,宫颈炎13例,妊娠合并症9例子宫肌瘤12例,月经失调9例,其他7例。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0.8岁。具体病例情况如下:盆腔炎11例,宫颈炎12例,妊娠合并症10例子宫肌瘤11例,月经失调10例,其他6例。经过临床诊断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临床护理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该组患者实施对症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进行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在临床护理时,相关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在护理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生理指标制定特定的护理方案。并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进展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念,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规划,使患者处于亲情般的关怀与呵护,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心理障碍应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护理方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以患者为中心,尊者患者的合理需求,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均得到满足。
1.3评价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护理后,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7分为无焦虑,7~14分为潜在焦虑,总分>14分为焦虑。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的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HAMA比较
本次研究,我们队两组患者的HAMA和护理质量评价进行了评分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是对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人们对人性化护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医护人员的工作也应提高至一个新的层面,需以患者为中心,做好人性化护理。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和减轻患者的病痛。患者更倾向于得到人性化的、自然、和谐以及亲切的护理服务。与传统的常规护理工作不同,人性化护理强调人性化的关怀,以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为工作出发点。研究发现,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疾病不仅为女性患者带来了病痛,同时也带来了心理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因此,如果有效的治疗妇产科疾病是当今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人性化护理的发展,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理念。它是一种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跨越,更加注重满足患者对于尊严的满足。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预评估,结合患者的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明确的护理计划。人性化护理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还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亲和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4结语
妇产科论文范文4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授课前设计贴近临床情境的“剧本”,并设置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及简单的处理与护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1实践应用
妇产科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十分严格。在授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进行妇科检查、产科检查、正常接生等,但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如正常接生,教师就不可能将大批学生带入产房中观看正常分娩及接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分娩及接产技术的具体操作运用呢?情境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讲解了正常分娩期的临床经过及相关护理后,就可以安排一次情境教学,具体要求及操作规程如下。
1.1.1准备及引导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布置好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在授课中,教师创设情境: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以“见红”收入院,但由于恐惧分娩而紧张不已,其家属也很焦虑,害怕孕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从而不停地催促医护人员检查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要求尽快进产房或手术室。接诊的医护人员十分气愤,大声训斥该孕妇及其家属。
1.1.2情境教学实施阶段
说明具体情境后,选出4~5名学生自由分工,分别扮演接诊医生、护士或助产士、患者及患者家属。“护士”或“助产士”首先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健康史、推算其预产期、给“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及心理社会评估,还包括全身检查,重点测量其血压和体重,尤其注意下肢有无水肿;腹部检查:测量宫高、腹围,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测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肛查: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基本护理措施。“接诊医生”需要详细进行问诊和查体,做出临床诊断,对护理评估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患者”预产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断,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外测量结果是否正常“,患者”是否进入产程等。“患者家属”向“接诊医生”及“护士”或“助产士”提出一些疑问,进行健康知识咨询。然后展示矛盾发生的过程。
1.1.3讨论点评升华阶段
在角色扮演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如果自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何种情况是将孕妇送进产房的指征?何种情况是进行剖宫产的指征?讨论过后,选出4~5名学生,按照讨论结果重新表演,然后让“演员”说出自身感受,其余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继续安排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2cm,由于逐渐加强的宫缩痛而哭闹不止,产妇家属不知所措,产程进展缓慢;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给予安慰,让产妇放松。再次选出4~5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其自由发挥,余下学生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点评。还可以继续增加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5cm时出现胎心率异常、宫口开全但没有正确使用腹压等,仍找学生表演,然后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1.2应用特点
1.2.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检查、分析、护理、保健指导及医护患沟通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中常见疾病的表现,了解了临床中在遇到具体妇产科疾病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平时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现,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妇产科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投入医疗事业的信心。
1.2.2变被动为主动
情境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因产生浓厚兴趣而主动探索、求知更多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运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几乎都融入其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此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会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这样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自觉自愿地让医护人员检查操作。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即使是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主动认识和领悟到医护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
2结语
妇产科论文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各类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明确诊断。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4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7例,慢性盆腔炎6例,乳腺疾病4例,妊高症3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5例,初中以下5例。对照组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4.7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6例,慢性盆腔炎8例,乳腺疾病2例,妊高症4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6例,初中以下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护理,主要包括:
1.2.1重视护士仪表
护理人员应统一着装,礼仪规范,以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这可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仪表举止大方、端庄,衣着整齐,举止稳重,且果断有序,能过迅速对医嘱做出反应,从而增加患者信任感。
1.2.2提供人性化环境
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使患者可感受到在家的温暖;对于单间病房的布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患者的意愿;允许家人和亲属的陪同;护理人员加强对工作的自检力度,以保证病房环境达到人性化的服务要求。
1.2.3提高沟通技巧
在临床的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为频繁,因此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语言交流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医护人员的语气应和蔼,且应有耐心,可适当的运用启发、诱导、说服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多与患者进行一些轻松的话题交流,让患者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尽量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并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切忌不可表现出不耐烦和厌恶、怕麻烦、怕脏的情绪,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为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帮助,通过安慰、鼓励、同情等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帮助,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通过慈善、报销等多种途径对患者实施帮助,使患者感受到来温暖,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应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评分,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应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值设定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值来评价自己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系统软件SPSS16.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6±4.3)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1.4±9.2)分,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得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妇产科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3.2±7.6)岁;其中异位妊娠21例,剖宫产12例,子宫全切除术23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4例,宫颈癌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2.8±8.3)岁;其中异位妊娠22例,剖宫产16例,子宫全切除术2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5例,宫颈癌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种类、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护理,包括术前备皮、术后切口护理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腹部切口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向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状况以及手术措施和安全性,从而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疑惑。
1.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主治医生准备好手术器械,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手术仪器等引起的声音刺激,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年老、体弱患者适当调高室温和使用保暖设施,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同时,密切观察手术患者反应,对于手术过程中引起的牵拉反应给予心理安抚,从而使患者平稳度过整个手术过程。
1.2.3术后镇痛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和按压腹部切口法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2.4术后饮食指导
患者在术后6h内禁食,之后可以进食少许食物,并少食多餐。尽量减少容易产气且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但需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以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1.2.5术后换药
护理人员应每日关注患者的切口是否存在渗液渗血等情况,并及时换药。针对肥胖患者应注意保持切口干燥,防止脂肪液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52例,中12例,重10例;伤口甲级愈合68例,手术瘀痕5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38例,中25例,重11例;伤口甲级愈合43例,手术瘀痕11例,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