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1
1.儿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因素
l.l管理的因素:管理措施或监控力度不足,在环节过程中引发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不安全的后果。如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超负荷工作;未严格执行儿科护理规章制度,或工作态度不严谨,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等。
1.2护士的因素:①技术因素: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失败或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②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③用药剂量误差:JD科患者药物用量小,剂量计算难度大,有些护士因用药时疏忽药品剂量差异发生差错。④护理人员应激能力低下:家属要求一针见血,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引发失误。⑤意外事故健康教育不详细,无家属陪护导致患儿坠床、走失。小儿输液时四处走动,拉倒输液架等。⑥感染干预意识淡薄,将不同病种的患儿安排混住在同一病房,护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患儿医源性感染。
1.3环境设施的因素:①床栏设置有缺陷:部分病床床栏空隙太大,幼小婴儿有坠床的危险。②设备标志不明显,容易导致意外伤害。
1.4患者的因素:①患儿或家属依从性缺乏:患儿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造成治疗用药方案的持续性中断或检查手段未及时实施,从而影响诊疗效果。②患儿家属过度维权行为:患儿家长多对护理要求很高,容易出现违医行为和医患信任危机,不利于医患双方的利益。
1.5沟通不到位:①护患沟通无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缺乏,年幼儿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觉。②医护磨擦与分歧:儿科病患病情变化快,诊疗活动中缺乏计划性,造成医生护士沟通不到位;部分护士经验不足,容易对医生的诊疗行为及医疗新方案产生误解,影响医疗的安全j。
2.干预措施
2.1查找护理缺陷的原因,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将儿科护理缺陷事件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结合整改情况设立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一旦超越预警值,即及时分析查找原因予以整改。
2.2倡导“慎独”精神,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儿科诊疗护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级护理制度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一切护理操作必须按照常规制度实施。做到:“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
2.3加强业务培训、职业情感修养与安全意识建设。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满足患儿家长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护士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
2.4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变被动为主动,严格按照病种安排病房,发热未确诊患儿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化疗患儿予保护性隔离,加强空气消毒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医源叉感染。
2.5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危重患儿重点护理环节和安全措施管理,包括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危重患儿的安全管理、危重患儿转运交接等,加强重点护理环节的过程及终末质量的全程监控,确保护理安全。建立儿科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
2.6创建和谐工作氛围。护理长应注意观察护士的心理状态,消除或减轻不利于身心的心理压力源,培养乐观、耐心、友爱的品质,处理好医护患三者关系,创造一个好的、平静的、温馨的工作环境。
2.7对家长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书面、谈话、录像及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童特点、疾病特点、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方法,并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形成护患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与支持,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
2.8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合理优化,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如中夜班及节假日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时段,可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全院安排急救备班、节日护理人力调控预案等。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410
感染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承受各种职业暴露威胁因素带来的伤害,同时还要面对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带来的压力。维护感染科护士健康与安全是确保感染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护士长作为感染病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评估影响护理职业安全的威胁因素,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将潜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是确保感染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现探讨感染科护士长在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中的作用如下。
充分评估威胁职业安全的因素
职业防护知识的欠缺,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医院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是防止事故差错的重要法规,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作为新增的内容也列入其中,但这些知识与临床工作缺乏系统的衍接,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感染科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较少,导致感染科护士在参与临床工作和带教中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职业防护管理达不到严格规范。
职业安全意识淡薄,观念传统:职业防护的传统观念不同程度存在,护士在参与临床活动中重质量轻防护。部分护士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纠纷的环节缺乏敏感性,不重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增多,未及时树立普及性预防的观念: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中感染科护士受到职业损伤的风险最为严重。在美国,根据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及性预防(UP),主要是针对经血液传播所制定的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并在上岗前接受培训。我国对作为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也制定了完整的防护预案并且已经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但对于其他种类的危害因素却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甚至忽视了其危害性。
各种社会压力引发不安全的心理因素:①对感染科护理职业现状的不满:感染科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导致聘用护士重使用轻培养,服务质量和水平差异,影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护理人员对职业现状的不满主要表现在:患者及家属忽视护士在疾病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协助配合不协调;职称晋升困难;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机会少;待遇与付出不等;轮岗、转岗难度大;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会逐渐降低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甚至引发专业挫败感,对专业产生消极态度。②人际关系的协调:科室的护理团队由于个体的差异,在科室工作、个人利益、工作任务、人际关系等方面难免引发冲突。其中人际关系的冲突占主导地位,影响护理工作平衡的人际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即管理者之间、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护患之间。
抓住关键环节在科室的职业防护管理中应发挥护士长的作用
做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者和有力执行者:护理常规是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是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有调查显示,在形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中,未执行医疗护理制度常规位居首位。感染科护士长必须意识到,严格落实和执行科室的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的要求是确保职业安全的首要内容。
做防护意识的强化者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者:据调查显示,目前护理人员对面临的职业危险缺乏一定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包括感染科的护理人员也未建立或还未意识到要建立普及性预防(UP)的观念。护士长应根据科室护士不同程度的安全意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将卫生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安全注射、正确穿脱隔离衣、正确使用消毒剂、隔离消毒等内容,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在3次/日的例行查房中,针对易疏忽的环节做重点强调。
做学法守法的引导者:感染科护士长应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提高感染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她们学法、懂法、知法,依法施护,让科室护士充分认识到违规操作行为应承担的责任,懂得自己日常工作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发生责任问题或护患纠纷时能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
做新诊疗技术防护知识的补充者:科室开展包含有可能产生损伤的治疗操作新技术、新项目时,感染科护士长应及时做好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危险环节提前做好防护预案,组织科室的护理人员学习,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方可操作,做到心中有数,有序规范。
做人文环境创造者和心理因素疏导者:①注重科室护士的职业思想教育:感染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管理者,要严以律己,以非权利性的影响力规范护士行为。对护士进行职业思想教育,着重从增强护理人员职业责任感、对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对同事的关心等方面来影响护士,培养护士的责任心、爱心、进取心。②科学培养和使用护士,提高整体素质:护士长要挖掘不同层次护士的潜力,积极争取为护士提供进修和深造的机会,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鼓励护士参加在职学习,对成绩突出的护士给予奖励和宣传,安排适合的职位,使护士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加职业自信心。③创造优良的环境,倡导人文关怀: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感染科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应树立新型人性化的管理概念,要全面关心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重视一线护士的情绪和感受,对她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助解决。④合理安排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和双班工作制:感染科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的特点,改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和双班制,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独立操作的时间,避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⑤注重自我调节,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护士长应及时了解科室护士的思想动态,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护士参加相关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学习人际沟通、交流技巧。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控措施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场所,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的重要部门,有劳动强度大、节奏快、病种多、接触面广、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的素质、手术室管理制度的改进等相关防控措施,来减少相关的安全隐患,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的安全。
1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等法规相继出台,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疗纠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秉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认真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笔者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1.1制度隐患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此条例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的处理进行了规制。这一条例的颁布就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医疗机构必须遵照此条例及时的修改与条例不符的旧制度,这样才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2人员隐患
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护士都只是中专学历,大专学历也只是在职大专毕业,原始本科学历更是少之又少。有的护士认为年纪大了,就不用学更多的知识,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只能临时应付,对手术步骤按部就班,没有创新的思维,应急能力差,这样对患者的安全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3管理隐患
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4操作隐患
1.4.1接错病人:因接待病人的护士核对信息错误,或者病人手术前紧张以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清楚的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病人的情况;
1.4.2安置不当: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或者由于安置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
1.4.3手术部位错误: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未认真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术者凭印象为患者施行手术而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1.4.4用错药物、输错血: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
1.4.5神经功能受损、电灼伤、冻伤、压疮:如电凝器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或酒精消毒皮肤后未擦干即应用电刀可造成灼伤;
1.4.6异物遗留: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由于在手术前、中、后没有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以及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导致将器械附件,如手术剪、各类撑开器的螺钉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
7、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2 防控措施
针对以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笔者提出了以下防控措施: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4
一、开展法制教育是医护人员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社会要求的实践者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健康高度关注,必然带来对医疗行业过高的社会期望,也将更多的压力赋予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此大型医疗机构不仅要面临承担社会对医疗的需求,还要承担对青年医疗工作者素质培养的压力。医护人员要面临长时间的工作,严格的职业要求的压力,长期的压力必然导致医生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挑战。目前,很多医学院的法制教育(除法律及相关专业外)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未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许多都流于形式。虽然有些学校重视法制教育,但这样的教育住往缺乏实践操作意义,大部分学生仅仅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当有涉及医护人员的医疗纠纷发生时,许多人往往求助的是科主任,上级行政领导,而很少有人能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当这些现象用单纯的道德尺度难以加以衡量和制止时,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法律和规章,通过让他们懂得去学习制度的规律性去体现医疗的人性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评定与体验决定情绪,过度思虑与忧、悲、愁等消极情绪相通,它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常为:情绪低落、表情悲戚、自卑自责、忧郁不乐、对周围的人与事不感兴趣、行为退缩回避等。长期超负荷必然引起种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失衡,从而在医疗行为中引发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医护工作人员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其有一个宣泄内心压抑的机会,另一方面更要教育他们从法律上懂得尊重患者,懂得尊重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把负性情绪变成正性情绪,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中恢复平衡。
二、开展法制教育可以使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能依法行医,更好履行“治病救人”医疗宗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大多数时候学校和医院教育都在强调“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对法律和制度的深刻理解,有的对此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实际上,“能力”是一个人接受训练以从事一项所必需的所有品质的综合。临床医学既包括技术因素,如获取详尽的病史、进行鉴别诊断等;也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交流技能和人际关系。
通过临床教学培训,可以让临床医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实践循证医学的能力,不断地实现知识更新。通过法制教育,则可以预防并减少医护人员中的职业违法,同时也鄙视一些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与事。例如《执业医师法》从立法宗旨、医师的神圣职责、医师的义务、医师的考核和培训等多层次、多方位地提出法定要求,并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写入执业医师法总则,使“关爱人的生命,关爱生命的始终,关爱生命的身与心”从法律角度上升为一种职责。
三、开展法制教育应着重注意的方面
第一,医疗机构本身要努力营造成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医疗职业环境。如严格制订并执行本院的医疗规章制度,对出现不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当利益等的现象进行严肃的审察并处理。
第二,在法制教育中,聘请专业的律师、高年资的医师、护师及其他相关技术部门人员进行讲座,进行模拟的医疗事故预处理等。使我们的职工在工作中能时刻学法、守法,提高规范执业依法治医的自觉性。同时,也能懂得运用法律依法保障自身的权益。
第三,医疗机构内部建立一个针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咨询点,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关于医疗纠纷的知识,提供预防、处理、赔偿的知识,并能及时帮助和解决青年职工在工作中碰到的疑惑和难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医疗和临床教学中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是顺应国家“以法治国”、“依法行医”趋势的必然,是医院、科室乃至个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5
作为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或投诉,引起护理纠纷,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于医疗事故的判定以及对患者权益的保障等条例政策的出台,使得大部分护理人员不得不转变以往的护理工作观念,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尽量把护理工作中的失误降到最低,防止引起纠纷。
1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1.1护理工作者法律意识薄弱,不清楚患者享有的权利 时代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普通百姓越来越深刻的利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会被患者及其家属看作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在对患者治疗期间,很多护理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忽视了对自身的保护,比如:对护理记录、病情记录、医嘱用药情况输血、输液等可作为直接证据、原始证据及发生医疗纠纷时需要封存哪些资料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在开展新业务、施行新技术前未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没有对家属进行详尽的治疗说明;未告知与患者禁忌症相关的注意事项;没有正确认识到护理行为的法律效应,比如患者的护理记录是否真实、护理工作是否到位、患者是否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等等;不清楚患者就医享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安全权、疾病的认知权、治疗的选择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监督权、求偿权、患者有权复印病历等10项权利。
1.2服务观念滞后 在全方位护理工作持续发展、同时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有些护士习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概念理解还很肤浅,尚未完全接受新型护理模式带来的转变,日常工作较为懈怠和被动,工作态度不好,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贫乏,缺乏热情。特别是面对新特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或者重症患者的抢救时,工作不细致,可能会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3医护比例失调,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的2000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表明,我国医生数量约201758万人,护士仅126168万人。可以推断我国面临着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医护比列失调,而且护士的知识、学历偏低,大多是卫校毕业、中专学历,特别是基层医院。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新型医护模式的要求严重不符,结果出现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不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及时,护理等级过低、服务质量不满意等情况,患者与家属很难接受。
1.4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甚至违规操作,导致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在护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操作过程与常规制度,如制度松懈,未落到实处,往往是发生问题的根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只要能落实"三查七对"就可以避免50%的差错事故。
1.5医德医风差,服务态度不好 近几年各大医院中统计发现由于医德造成的护患纠纷占很大比例,不得不说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极少数的护理工作者,技术不精,责任感薄弱,同情心不强。这部分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缺少一颗热爱生命的心,或者在护理工作者出现的粗心和大意。很多护士由于常年面对患者,面对病痛,导致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这样就容易在护理工作中发生意外情况,付出生命的代价。
1.6医疗保险体质不健全及医疗费用问题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从看病公家报销到患者自己花钱,无疑会使患者过多的去关注治疗中的各项收费,并对一些治疗项目的收费提出质疑。同时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特药的使用,致使医药费用增长,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出现反差。加上患者对医疗费用比较敏感,如果医疗费的每日清单未及时送到或花费标注不清楚甚至错误,极易引起患者的误解,从而发生呼唤纠纷。
2对策
2.1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者务必明确"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的重要性。尤其是要了解,患者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加强,他们会要求在接受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必要的宣教工作,不断改进与患者沟通的方法,热情主动的与患者谈话,把自己当做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任何问题,都详细耐心的解答,遇事能换位思考。对于性格怪异的患者要理解他们的苦痛,以最佳状态面对所有的患者。
2.2加强责任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服务质量缺陷的表现为:交接班不清;查对医嘱不严或不严格按医嘱执行导致配错液、发错药、贴错标签等;不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技术操作不认真,误将医疗器械、异物留在体腔内;用药中违反药物过敏试验。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各种护理纠纷中,因药物使用管理引发的纠纷最为突出,其中责任心是影响服务质量诸多因素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对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落实"三查七对"。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学习,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知识和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日常工作中做到技术操作娴熟、准确、及时,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无微不至,从而赢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2.3强化风险意识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职业,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2.4增强法律观念,规范服务行为 护理工作者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熟悉各项护理常规知识,特别是与护理工作关系紧密的法律知识要认真学习。打破思维定势,尊重患者权利,严格执行安全护理规范。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日常工作中,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护理人员。
2.5强化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
2.5.1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全面、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
2.5.2医疗用品必须符合要求,所使用的医疗产品、一次性物品、血制品、药品等,都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药检局管理规定,有报批手续。产品来源、去向,使用等要有详细登记。
2.5.3保护好实物 因护理工作较为繁杂,有些重要的证据和细节可能会被忽略,应及时保存现场及物证,特别是对因输液、输血、注射、用药时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对现场实物包括残留液、输液瓶等进行封存并送检。
2.5.4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如:患者入院时应该告知患者病区环境及设施,有关的医护人员,有关本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告知等;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等;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求患者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对于神志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出院以后的相关疾病康复知识、正确的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等。
2.5.5规范护理文书,据实记录 护理文书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记录,是评价诊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有力证据。里面的每一项工作记录,都可能有1d成为证据被送上法庭。所以在书写时要仔细、及时、准确、详细。
2.6加强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增加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渠道,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及时沟通对减少医疗纠纷有很大帮助,如沟通不够、双方情况了解不清,难免产生误解,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不满。因而,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把语言沟通技巧及护士形象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2.7严格医院收费标准 按标准收费实行"患者一日一清单"制度,增加治疗护理费用的透明度,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避免费用纠纷发生。
2.8妥善处理纠纷,重视纠纷发生后的管理 ①出现医患纠纷后的第一时间,应该是联系患者与家属,做好沟通和交流,尽量把对患者的健康损伤降至最低,防止出现双方的对峙情况,把矛盾解决在起点;②沟通和交流要有方法,用语要谨慎,掌握分寸,对关键性问题,要给出正确的态度,获取患者家属和医院的理解支持;③当患者提出难以达到的要求时,不要剧烈反应,而是要尽量降低负面影响,让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上无法解决时可以考虑借助法律来解决问题。
而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纠纷一旦发生,①应该做的是进行调查研究,搞明白事情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和结果,寻求事实依据,避免在处理问题时受到他人的片面指责;②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开会讨论,了解护理人员在事件中的各种应对,这些行动十分符合相关的政策和规范,同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总结,在事件中获取经验;护士间交流事件发生的感想,分析哪些问题容易在护士和患者之间造成矛盾,并对此提出建议和意见。③要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在以后的工作安排中从实际出发并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帮助。
总之,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常娥,李家凤,宋娟.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发生原因与防范[J].河北护理杂志,2004,9⑷:47-48.
[2]卢祥容.发生呼唤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四川医学,2003,23⑸:544-546.
[3]潘卫英,冯秀卿.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⑵:187.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6
【关键词】护理风险;原因;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89-02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性的行业,而护理工作又是临床一线工作,不可避免的,护理风险事故时有发生。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使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丞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析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管理和防范策略以减少,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是医院利用较低的成本,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效方法。
1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按照事件发生是否由护士本身引起,将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直接原因是指护理风险由护士本身引起,间接原因是指风险事故由医院环境或其他部门引起。某院2006 年1 月~2007 年6 月各护理单元呈报的145 件护理风险事。件分析数据显示[1]由直接原因引起的护理风险事件占77.48%,间接原因引起的占22.52%。
1.1 直接原因引起的风险事件。
1.1.1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差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出现各种错误,包括医嘱处理错误或遗漏,执行治疗护理出错;刺激性药物输注时渗漏,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输液时液体内有絮状物或橡皮屑,特殊药物应用时剂量不准确;护士态度不端正,工作疏忽大意、敷衍了事,延误治疗或抢救时机;缺乏临床经验及正确判断能力 ,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好、操作生疏、相关知识缺乏宣教失误等;
1.1.2 给药错误:主要发生的原因是护士在执行医嘱和操作的时候没有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操作过程中存在有定势心理,缺乏与医生的沟通;药品混装,没有实行药品规范管理,使外包装,剂型相似的药品拿错用错;没有正确意识到本职业的高风险性,存在漠视和侥幸心理;护士职业素质不达标,没有较高的药品用法用量等常识;医嘱转抄、核对及执行等操作步骤较多,较杂乱。
1.1.3 病情观察缺陷: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不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过分依赖机器显示数据,临床经验不足,存在思维定势,缺乏对疾病变化的预见性,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出正确评估,处理不当;工作较繁杂,护理巡视次数不够。
1.1.4 沟通欠缺:整体护理得不到充分的实施,单纯的因执行医嘱而操作,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态度冷漠,言语不当,没有尽到相关的告知义务,使得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和健康教育不能顺利进行,病人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1.1.5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风险意识淡漠导致质量管理不佳,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胁[2]。目前管理中存在最普遍的问题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护士配备不足,与工作量不成正比。临床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疲惫状态,护士严格遵循常规制度工作的人力、精力得不到保障 ,少数护士由于过度疲劳,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工作状态不佳;基础护理落实率低,一些工作流程被简化 ,使得护理服务质量下降,病人的认同感下降。另外,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危重病人的增加,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其次,管理不科学,风险事件处理不当。管理者对风险事件,不去找原因以防范类似的事件发生,只是一味地重罚、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其结果一是造成人心惶惶,加重护士的压力,二是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免于受罚,护士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内部团结和发扬团队精神, 三是会导致护士为了避免出错,能少做就决不多做,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下降。
1.1.6 其他:由于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的信息来源不同,致医、护对病人的病情记录不相符,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相符,医护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不一,滥用口头医嘱过后补漏,病人病情变化时医护应答不及时[3];标本错误,随着医疗技术检验水平的提高,需要由护士采集的标本较以前多,就很有可能在核对,采集,分送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差错;投诉,主要是因为护士自身的态度和言语不当引起;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合同制护士大量增加,实习护士,新毕业生,进修护士流动加大,使得护理职业的多种规章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可能导致风险事件发生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4]。
1.2 间接原因引起的风险事件。
1.2.1 药物性因素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造成药源性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1.2.2 医院环境及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护理设施不安全是发生最多的风险事件,还有保安问题、皮肤损伤、摔伤以及环境污染和交通问题。如医疗护理仪器维护、检修是否及时,设备状态是否完好,一次性物品的质量、消毒液及消毒灭菌设施的安全度有无保障,供电、供氧情况及食品有无污染,洗手间的扶手、呼叫系统、通风状况及热水器的性能情况,病房地板干净和平滑与否、光线、噪音、病人使用的物品拿用是否方便。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室一个动态过程,所有人员的操作都存在风险,如果管理者疏忽大意,要求不严,管理不当,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不仅给患者带来损害,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
1.2.3 患者和社会因素:病人的病情严重、特殊、复杂或目前人类对该疾病的无能为力,当因病人或家属的相关知识有限,又对医护人员有过高的期望时,往往会误认为是医疗护理行为不当或医疗措施不得力而引起纠纷。病人心理不良,在出现健康问题后很容易出现认知与情感的心理危机,如没有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支持易产生纠纷,可视为病人自身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公众对医院的关注逐渐增加,新闻媒体热衷于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又由于某些媒体工作者医学知识欠缺,导致报道的片面性,诱发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激化医患矛盾。
2 护理风险事件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实际上是把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风险事件前的积极预防[5]
2.1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1 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识别[6]就是指我们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的文件,对现有的临床资料及未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的过程。护理风险识别考研通过三种方法进行。第一种,就以往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临床资料进行全过程分析,归纳总结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科室,高危时段及高危人群,据调查[7],高危科室分布于外科,内科,产科,急诊科。高危时段一般是交接班时,夜班时。高危人群是指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和护生,需对上述环节进行重点预防;第二种,就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流程分析,确定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第三种,调查及报告表,大多数医院的管理制度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通常与个人和科室的奖金绩效挂钩,就可能导致有的科室漏报隐瞒部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但就如法律的作用是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犯罪一样,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是预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要鼓励工作者积极填写调查及报告表,确保风险事故识别的全面性。
2.1.2 护理风险的评价 护理风险评价是对已发生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危险程度,发生可能性,发生概率,损失程度及危害程度的量度分析和描述[8]。风险评价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其中期望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某个特定风险损失概率风险损失概率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一般频率、幅度小的损失标准差小,频率低、幅度大的损失标准差大[8].通过护理风险评价,使管理者有效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医院效益。
2.1.3 护理风险的处理 是对护理风险事故进行了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意见和措施,对于潜在危险,可以进行风险预防,了解护理风险的现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和演习等;对于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就采用风险处置方法,李亚洁、张立颖等将风险处置方法分为风险滞留和风险转移,医疗机构将风险事件产生的损失和责任自我承担和消化,称为风险滞留;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或是整个医疗行业机构,称为风险转移。另外,还包括相关管理者所做的法律应付准备,妥善保管,按要求封存患者相关资料,因此,就要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不得杜撰,涂改和漏记。
2.2 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2.2.1 建立理想的风险管理环境 要养成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日常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指导,要克服冷漠,轻视,侥幸等应对风险事件的不良心理;建立护理风险事件预案,指导护士正确识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发生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10],提供护士的心理安全保障,减少高危风险的发生和风险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伤害和医院的损失,保障护士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2.2.2 设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部组织临床经验较丰富的科室护士长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到各临床科室对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护理环境进行检查,纠正和规范各环节的不足和差错;根据调查表和科室风险事件报告,精确地对具体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价,总结出高危事件,高危环节和高危人群,重点管理,并制定院内统一标准操作手册,由各科护士长带领学习,保证落实;管理小组要建立直线式信息反应系统,对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最大程度减轻事件对患者及当事人的影响[3]。
2.2.3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符合医院具体情况的相关规定制度,如《病区安全管理制度》,《病区药品管理制度》,《节假日护理安全制度》,《护理安全责任制制度》等[4]。目的在于:第一,为整个医院的护理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将细化,具体化的制度体现在各种护理工作中,约束护士的行为;第二,在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的处理环节上,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指导风险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4 加强教育由护理部或各科室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士对自身的认识,法律的认识和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和防范等,护士自身的认识是指护士通过对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分析是否适应现在的工作岗位,如粗心,情绪化等心理素 质是不适应护士的工作需求的,是需要改进的,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还需要有相关科室常见病的病理生理和药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法律的认识是指要在对我国普通法的了解基础上,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掌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由此对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哪些事件,哪些环节容易出现护理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预防。
2.2.5 规范护理行为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繁琐的工作,现在许多护士的工作趋于机械化,加之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规范的护理行为的发生难以避免,因此,要提倡整体护理,其优点在于:第一,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和心理状态等特征,准确记录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第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感和同情心,自觉规范护理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并根据考核是否合格,适当与个人的绩效奖金挂钩,勉励大家积极主动的熟练各项操作。
3 小结
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除上述内容外,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相关因素,因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侵入性和局限性,护理风险不可避免,但是并不意味着护理风险防不胜防,最重要的是,本着白衣天使的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全方位为病人着想,才能有效的将消极处理变为积极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秀华 胡 霞 .临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当代医学,2008,143(6):117
[2] 陈梅芳朱丹.全面认识临床护理风险原因以增强医疗安全[J].现代护理.2006,12(19):1781
[3] 付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46
[4] 刘会领.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和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2008,(12):9
[5] 苗青. 风险管理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05,(02):63
[6] 缪薇菁. 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7] 李晓惠 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2005,40(5):375
[8] 孙玫 杨翠芳.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02):28
[9]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李利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