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性护理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性护理诊断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1

1.1护理个案编写

护理个案为学生的整体护理实践提供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学生根据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所以个案编写一定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避免直接摘抄医疗病例。我们按“简要病史―医疗诊断―护理体检”的顺序编写,将体现病人健康问题的相应表现反映在护理体检内容中,学生可根据护理个案进行评估、诊断、计划等护理程序训练。结合外科护理教学,我们编写了多例个案。如颅脑损伤护理个案:,男性,35岁,4小时前从高处跌下,来院急诊。诊断为“颅底骨折,脑脊液外漏,脑挫裂伤待排”,收住入院。护理体检:患者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腹软,肢体被动活动无异常。BP130/70mmHg,P60次/分,R22次/分,T37.5℃。

1.2护理个案教学

教学之初个案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待学生熟练后则可作为课后自学练习。教学内容为评估、诊断、计划,其余部分待临床实习时学习、提高。

1.2.1护理评估

投影打出个案,教师结合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介绍评估时资料来源,护理体检内容,启发学生分析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指导学生按临床广泛应用的Margory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3],然后与正常健康形态比较,整理出有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可能就是护理诊断/问题的依据。如上述个案中可找出如下改变:(1)神志不清,GCS1评分7分;(2)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两肺有少量水泡音,R22次/分;(3)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4)BP130/70mmHg,P60次/分。学习护理评估时,教师应强调从整体护理思想出发,所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病人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1.2.2护理诊断/问题

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诊断/问题定义,避免与医疗诊断混淆。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4]。而医疗诊断则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个疾病或病理改变,以便确定治疗措施。

如上述个案中“病人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缺氧的反应,而不能据此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根据个案资料,学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如下护理诊断/问题:(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挫裂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意识丧失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作出护理诊断/问题后应进行检查:(1)陈述是否符合PES或PE公式[4];(2)护理措施对此是否有效。检查可使学生提高护理诊断的准确性。

1.2.3预期目标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的功能、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2)的目标是:“24小时后病人无痰鸣音,血气分析正常。”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主语是病人而不是护士;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目标应具有现实性、可行性。

1.2.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是指帮助病人达到预期目标的护士行为,是确立护理诊断/问题与目标后护士行为的具体指导方案。我们将护理措施归纳为评估、治疗、教育三方面,指导学生围绕护理诊断/问题、相关因素、预期目标采用一看、二做、三说的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3)的护理措施是:一看,观察生命体征、流出脑脊液量、颜色、性质q4h;二做,保持头高右侧卧位;清洁右耳道口q4h,禁止堵塞、冲洗耳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三说,解释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的意义。制定护理措施时应考虑到具体性、指导性,这样不仅有利于病人,也使其他护士护理同一病人时有据可循。

二、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前,我们对99级护理班106名学生作了护理程序知识的测试,能初步对护理个案按照护理程序模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的占40%,而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仅占9%,存在许多诸如护理诊断/问题与医疗诊断混淆、预期目标不清、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不分的问题。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结束时,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90%以上的学生能按护理程序模式思考,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占60%,学生普遍反应护理个案能强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

三、讨论

3.1个案练习能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护理迄今为止,我国的护理教育仍较重视医学知识、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专科护理的培养,而缺乏对人的整体性教育,使护士专业学生护理程序知识肤浅,因而,在其毕业后很难真正做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个案研究是对一个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护理个案可进行护理程序分解式的教学,在收集评估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提出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措施等步骤的运用中给以具体生动的指导。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如护理诊断/问题要领模糊或错误、护理目标和措施分不清、护理措施和相关因素背离等,进行剖析和讲解。通过个案练习,使学生逐步明确护士要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不是单纯掌握好护理技术操作就行了,接触和评估病人比纯粹的护理技术更重要。护士应考虑如何及时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这样才是真正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2个案练习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多,理解得不够深刻,学得不活,影响了思维发展和知识的迁移。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临床护理中及时地发现病人的问题,并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我们在外科护理个案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回顾讨论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暗示、引导、点拨的手段,使学生感悟护理个案分析中所需要的护理知识,举一反三,鼓励想像。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民办护理高职;健康评估;现状分析;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4-0106-03

《健康评估》是护士运用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个体、家庭、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进行判断的一门学科。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主要形式。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评估是护士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有组织的、系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出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护理诊断、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而提供依据。从护士同服务对象的首次接触直到完全康复的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贯穿着评估。这个过程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健康评估”课程来培养。其培养目标是:(1)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2)寻求促进健康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力因素。(3)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 (4)选择护理干预的方案。(5)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这门课程以Marjory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形态为框架,以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Holistic Nursing and Nursing Prosess)为出发点,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文化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健康评估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而不是培养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因此以往临床医学开设的《诊断学》决不能代替护理学专业的《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是2001年由教育部列为正式高等护理专业全国规划教材的课程。我国第一版高职高专的《健康评估》是由上海医科大学吕探云教授主编的。内容包括健康评估的方法、常见症状的评估、体格检查、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和护理病历的书写。由此可见:《健康评估》是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课的桥梁,又是所有临床护理课的启蒙和基础。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健康评估》的教学质量成为护理教育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也是二十年来护理专业为打破培养小医生模式而改革创新的关键。笔者近几年来从事民办高职的临床护理教学,通过对陕西、甘肃、河南、江苏等地的民办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了诸多关于《健康评估》教学中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令人深思,列举如下:

1 《健康评估》课程至今仍被《诊断学》所代替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设高等护理专业以来,在护理评估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面长期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诊断学》教材,直到2001年教育部将《健康评估》列为正式高等护理专业全国规划教材的课程后,各高等医学院校才相继改用。而大多数民办院校在2007年以前选用《诊断学》,2008年的现状是一部分院校学生发到手的是《健康评估》,可教师还是以《诊断学》教学,学生做笔记。这种培养小医生模式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此下去,培养的是学生对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而对所护理的对象处于什么样的健康状态,存在什么样的健康问题没有判断能力,并在病情的观察、检测方面涉及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生物医学模式和临床医学模式的印记,从原则上讲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逆转或倒退。

2 《健康评估》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滞后

《健康评估》时间安排迟滞于临床护理课,开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严重造成知识结构与教学秩序上的脱节与混乱。例如《内科护理学》讲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涉及心电图知识,由于学生还未学过心电图,因而无法理解和深入学习。牵扯到各系统疾病的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书写护理病历等都因事先未学习这方面知识出现断层,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意见很大,给临床课的教学造成严重的断层和障碍。

3 《健康评估》授课师资安排上的欠妥

授这门课的老师均由外聘的临床医生或年事已高的退休老教师来担任。他们从未培训过有关护理专业的新概念、新理论,对整体护理及护理程序的概念一窍不通,加之从未从事护理临床实践,既无理论,又无实践,违背了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应配备双师型教师的明确规定。护理教育改革近30年了,一般公民对护理职业的看法都不再是以往只会洗头、铺床、打针、发药的小护士,而有些人仍以传统眼光看待护士专业,凡涉及护理二字就“烦、头疼”避开不讲,还美其名曰:“不学伺候人的知识”,误导学生动摇专业思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4 《健康评估》实训操作课的空白

笔者通过对民办院校100名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关于《健康评估》操作实训课的情况,他们的回答是几乎没有进过实验室,全靠课堂理论讲授,从以下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健康评估》的教学严重脱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极差,与国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差甚远。民办高职护理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其护生人数占全国高职护生人数的20%。所以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改革时机,把《健康评估》这一主干课、龙头课的教学做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抓紧抓好,使民办高职护理教育与公办院校同在一个教学平台上。

针对上述四个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

1 教学改革,教材首位

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是以“三基五性”为原则,三基即指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而五性是指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国家统编教材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地域的协调性、统一性。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统编教材也会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应尽快统一使用国家卫生高职教育统编的《健康评估》教材,取消使用《诊断学》教材。各民办医学院校主管领导及教务处应严格把关,即使重新整编组合,也应围绕国家统编教材,落实“双纲”改革的制定,即理论教学大纲、

实践实训教学大纲的制定。

2 《健康评估》开课时间

应安排在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介入医学基础课与临床护理课之间,确保其桥梁作用,使教学环节紧扣有序,步步深入。

3 师资力量的安排与管理

教育是治国之本,而教师是治校之本。目前我国民办院校的师资来源有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分,各院校只是比例不同而已。应首先安排具有“双师证”(即护士医生资格证、教师证)的专职教师担任《健康评估》的教学,便于随时监督管理。若外聘教师应从“双证”、年龄、继续教育学分证、身体、试讲等方面全面考察后再录用。可采用分散章节教学法为好: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健康评估的方法;第五章: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第九章:护理诊断;第十章:护理病历的书写可以分散给担任《基础护理学》和《护理导论》的老师;第三章:常见症状的评估;第四章:体格检查;第八章:实验室检查分散给《临床护理学》的代课老师;第六章:心电图;第七章:影像检查,可聘请临床专科医师或技师担任。

4 加强实训课的管理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学方法;护理学

为了适应当代医学临床的需要,我国护理教育专业新增设了一门重要课程――健康评估。该课程作为护理学专业的桥梁课程,将基础课与临床护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它不同于基础课,通过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知识点。因此,探讨和研究健康评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技能培养,是实现护理教育目标、培养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明确教学目标

健康评估有别于诊断学,护理学专业所用的教材健康评估是阐述如何收集主观、客观资料的一门课程,目的是提出护理诊断,按护理程序去解决相关的健康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所用的教材《诊断学》是阐述如何发现人体异常症状或体征,通过相关检查发现患者相关资料的课程,目的是提出医疗诊断即患者所患何种疾病。虽然两门课程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侧重点不同。因此,作为从事健康评估教学工作的教师务必要明确健康评估的教学目标,充分理解各章学习目标。

二、突出教学重点

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已有的临床基础知识、护理基本理论及护理程序的基本概念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判断,进而概括护理诊断依据,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记录,为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奠定基础。在学习健康评估课程之前,学生的思维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尚未进入临床领域,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授课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从开始学习健康评估起就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归纳和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于检体诊断学部分,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在实验诊断学部分,侧重于讲授标本采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在器械检查部分,侧重于检查前准备及对基本影像资料的判断。

三、改进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多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病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入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创设逼真情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如何关爱病人、理解病人的痛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实验操作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健康评估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样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只有抓好健康评估实验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该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完成临床基础向临床护理转变。掌握评估的方法和原理,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和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因为脱离了教室的束缚,学生来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上对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验教学质量

要明确实验教学在整个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即从培养学生成为护理工作的适应者转变为促进护理工作发展的主体;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活动的主体,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前提,根据健康评估实验的目标要求,在实验内容和方法上要积极探讨。如在体征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的检查顺序及手法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规范化操作,放映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统一录制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光盘,通过视频等多途径教学,使学生对体格检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系统的观念。再由教师按照检查顺序进行示教,最后将同学每两人分为一组,相互实践教师示教的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电子标准化手段提高患者检体诊断水平。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重视综合能力测评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4

【关键词】妊娠;孕产妇;梅毒;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36―01

妊娠期梅毒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且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梅毒。产前检查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后,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处于多变、复杂的心理状态中,担心无法治愈并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心理护理能干预患者的心理,帮助患者有效应对不良情绪,促进疾病康复。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本院诊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精河县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7月启动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对孕产妇实施逢孕必检。至2012年10月底,在各个医疗机构的孕期保健门诊,建孕期母子保健卡2449份,孕产妇检测3203人,检测出阳性7例,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复验均为阳性。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7例。3例人工终止妊娠,正常分娩4例,活产数3名,死胎1名,诊断为先天梅毒儿1名。

1.2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1.2.1 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1]: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2.2 先天梅毒儿诊断标准[1]:①出生时RPR/TRUST滴度是其母最近滴度的4倍;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皮损、鼻分泌物查到梅毒螺旋体。

1.2.3 实验室诊断方法:初诊时常规行梅毒快速血清反应(RPR)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

1.3 妊娠梅毒治疗:对早期妊娠发现合并梅毒患者孕初3个月内,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双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3周为1疗程,孕末3个月再注射1疗程;中期妊娠发现合并梅毒患者自确诊之日起治疗1疗程,孕末3个月治疗1疗程;晚期妊娠或临产时发现梅毒患者立即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500mg,4次/d,口服,连续30d。胎儿娩出时常规TRUST滴度、TPPA检查。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因患有性病,会产生羞耻、不光彩、恐惧的感觉,引发心情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在询问病史、检查治疗时会不配合。另一方面患者易产生自卑心理,对治疗抱着高度的希望,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但又担心医护人员泄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明确、肯定的向患者解释,不论患者患有何种疾病都会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会做到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2 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梅毒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引产和刮宫术前术后、产后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首先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解释梅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常识,使其认识到只要坚决杜绝感染途径,坚持早期、及时、足量、正规的治疗,不但可以治愈,也可避免传给下一代[2]。利用宣传专栏、健康小册子、医护讲解等措施来指导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慌,使其能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产后健康教育主要对产妇进行合理饮食及人工喂养的指导,并及时给予回奶和护理。

2.3消毒与职业防护 护理人员接触临产患者和婴儿时要戴一次性手套, 接生时要带双层手套,操作后医务人员的手、皮肤要用0.5%碘伏涂擦1~3min或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废弃的一次性用物如一次性产包、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应装入医疗垃圾袋内集中焚烧处理;床头柜、地面等每天用0.1%含氯消毒液擦洗或拖地;被污染的衣服、被套、床单等物品换下后先消毒再清洗;患者出院后,使用过的物品需分类消毒处理,处理方法同上述。

2.4新生儿护理 受梅毒影响的新生儿在产后要给予更多、更及时的保健措施,减少梅毒感染的机会。新生儿应人工喂养,并做好消毒隔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在单独沐浴池内沐浴,所有的衣服、包被等均经消毒后方可使用。对RPR试验阳性的梅毒儿常规给予抗梅毒治疗,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块,同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5出院指导 母婴坚持按疗程用药,也同时接受检查及治疗,产妇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做好随访工作。

梅毒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理安慰、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教育等护理服务,并且将心理疏导实施于日常护理中,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3]。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全程细心的专业护理,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病孕产妇的早日康复。本文中的7例梅毒孕产妇,通过教育、劝解,使她们能采取合作的态度,心理上克服了恐惧、焦虑、羞耻感和过强的依赖感,能积极面对患病这一事实,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在后期的随访中发现,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继续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妇社处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5

第二军医大学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军队护理事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护理学人才,要求具有坚实而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够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评估;为急、重症病人、慢性病人及临终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支持;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伤护理的基本技能。上述两所大学是国内开展护理专业教学较好的两所大学,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认真分析上述培养目标,其具有如下特点:①对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远高于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要求,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仅是为学员掌握护理理论和技能的要求服务;②与专科护理的培养目标不同,四年制护理专业学员具有高层次的特点,对护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对于军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要适应现代军事卫勤准备需要。

我校《皮肤科护理学》

目前的教学内容我校《皮肤科护理学》课程由两所附属医院的皮肤病与性病学教研室完成,师资力量以临床医师为主,所用教材选用的是第七版《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结合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我校于2007年修订了《皮肤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在总论部分增加皮肤病与性病护理内容,并在每个疾病后增加了相应疾病的护理内容。尽管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较好地体现出四年制护理专业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皮肤科护理学的授课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皮肤科护理学教学内容仍存在不足,表现在:①上述改革仅仅是疾病内容+护理内容的简单组合,缺少对皮肤科护理思维的培养,与学员进入科室后的临床实践存在脱节;②教学内容仍存在偏多、偏深的现象,与临床专业的区分仍不够;③教学内容过多以皮肤科专科常见病为主体,缺少对皮肤科护理在整个护理知识、能力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国内临床护理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本科层次的护理高等教育。国内医学院校主动适应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对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改革[2-4]。遗憾的是,在具体到某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和成果上报道较少;有关《皮肤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也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护理带教的实践教学方面,缺少有关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国内其他临床护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见于《护理解剖学》和《妇产科护理学》。有关《护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文章认为,《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出与临床专业的区别和主次,很多内容对护理专业偏多、偏深、不实用。调整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应请解剖学教师与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带教教师一起进行座谈讨论,整合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有关《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可采用目标教学,以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案护理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完整病例为教学单元,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为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和实践特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与护理实践的影响,培养学生护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专业素质。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6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有显著的影响。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不同,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应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同时对家属的心理问题的护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个性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如下。

1诊断期的心理护理

诊断期的患者,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病情,寄希望于前面的诊断是错误的,一方面又担心最后诊断为恶性肿瘤[1-4]。此时,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恶性肿瘤的诊断,使其相信现代医疗诊断手段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经各方面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后,绝大数患者心理上都难以忍受,表现出悲伤、萎靡不振、厌食、精神打击极大,症状因此而加重,失去治疗和继续生活的勇气[5-8],此时应给患者心理上缓冲的机会,以防患者做出过激行为。并在生活中要多关注,安慰患者,稳定病人情绪,建立患者对疾病的希望和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9]。

2治疗期的心理护理

恶心肿瘤对病人的心理是一种恶性刺激,对治疗的认识不足和精神的压力会导致患者处于焦虑、恐惧的情绪中,不配合治疗,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其接受治疗[10-13]。

2.1消除恐惧心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其信任医护人员。在取得患者信任后可为其拟定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这样不仅能给患者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也有助于改善情绪。并告知其预后以及预期的疗效,耐心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消除"十癌九死"的错误观念。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及r向病人解释治疗可能会引起的反应,例如,化疗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帮助其缓解恐惧、紧张的情绪[14]。

2.2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了解患者所需,及时解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心理状态,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针对具体原因及时予以排解,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嘱家属做好配合工作,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照顾及情感支持。在与患者的交谈中,要给其渗透乐观的积极心理情绪,鼓励其与积极乐观的病友多接触,多交流,摆脱悲观情绪,积极接受治疗。

3好转期的心理护理

处于好转期的患者,其病情都相对稳定,此时患者都比较乐观。医护人员要对此期患者进行相关生活护理,有利疾病治愈的生活方式宣教,可以为其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如劳逸结合,不可过于劳累,作息时间要规律,少熬夜,尽量在晚上11点前休息,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可过食油腻,肥厚食物,要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入[15]。除此之外,要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不要背负过大的心理包袱,有问题要多与朋友家人交流沟通,也可以咨询医生。在好转期,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坚持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也对其进行鼓励,使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16]。

4 病情反复期的心理护理

处在病情反复期的患者,病情严重,多种并发症相继出现,身体状况严重下降,多数患者出现消极的情绪,心情暴躁,态度恶劣。这些患者由于生活的绝望,对治疗疗效的怀疑,表现出对家人,对医护人员的不友好,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不配合治疗。此时,家人和医护人员都要理解患者,多开导患者,用优质的服务,专业的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让其相信医生可以帮助其缓解现有的不良症状,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做到以温和态度对待患者,不因患者的恶劣态度就终止心理护理[17]。

5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有着复杂的心理变化,只有在患者家属的支持和鼓励下,患者才能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与病魔做抗争。因此,对于患者家属遇到的心理问题,也要对其进行疏导。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了解家属的心理状况,帮助其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属及时了解患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生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以提高治疗疗效。

6讨论

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使得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逐渐被大家重视。从诊断期到临终期,患者情绪反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治疗的进程和疗效。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的调查总结,探索针对其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案。在诊断期,要对患者讲解诊断方法,减缓其焦虑,怀疑心情,确诊后要对患者及家属开导,让其接受事实,积极治疗。同时,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使其积极影响患者情绪。

综上所述,要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这样才能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提高生存质量[18]。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心理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4,33(06):8-9.

[2]刘慧.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期患者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05(23):57-58.

[3]赵小明,秦晶,马筱慧,等.白血病患者心理干预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22(05):52-54.

[4]唐秀娇,秦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11(12):4-6.

[5]赵东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08):168-169.

[6]王春立,吴心怡.22例青春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受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5,03(12):41-44.

[7]叶串连.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0(21):371-372.

[8]张永芳,余梅英.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5(13):116-117.

[9]苏丽丽.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5(22):86-88.

[10]张琳敏,徐晓敏.信息与心理支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对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3(31):111-114.

[11]许凤.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32):298-299.

[12]朱丹,马龙.ICU机械通气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4,13(12):79-80.

[13]郭红英,康晓冬.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4,36(16):132-134.

[14]赖玉兰,郭代株,陈妙虹.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后院内感染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9(21):1574.

[15]李雪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05(28):150-153.

[16]靳占芳.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5,07(3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