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1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地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34-0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地理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的这种目标和理念,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学习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则是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地理学科特点和高考新动向,注重从以下角度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过程实质上是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它包含三个不同水平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第二层次是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第三层次是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重视区域地理学习,重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区域地理的教学不要纠缠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地理特征,而是要重视将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作为问题的情景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归纳信息中所蕴含的地理特点、地理规律等,并利用已经学过的高中地理原理知识去分析这些特点或规律形成的原因。
2、 要加强课堂实战训练,提升学生地理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教学中必须将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课堂中必须通过课堂典型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主动养成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及时反思和总结,以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题干是做选择题的第一步;解答综合题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资料,不遗漏点滴信息;平时要改变“单纯做题、只对答案、不加分析”的做法,并注意跟据近年试题总结不同的答题模式,如空间定位—描述特征---分析人地关系---提出建议对策等;要让学生多看新题,获取解决新问题的体验,形成答题策略。
二、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图,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地理模型、教学挂图、 地图册、版图及填充图册等,简化课文的长篇叙述,以图代文,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常,教学中通过地图的分析练习,能让学生掌握好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把文字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的习惯,促进其在地理学习中读图、析图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非常注重立足地图,加强地图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熟练读图、填图、绘图和运用地图信息,从中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例如,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等这些都离不开地图。对于教学中遇到的所有地图,注意从引导识图、析图的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步引向深入。读图的程序:读图名、读图列、读坐标、读数值等。读图的方法从构图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分布、疏密、递变等看比重、看联系、看结构、看规律、看变化,无不要通过阅读地图来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自由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并且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核重点)建立正确的联系。例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呈现方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等,考核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规律。只要引导学生把握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并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联系起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另外,“认识”和“说明”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如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是什么”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掌握,而“为什么”则强调如何运用知识,所以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都离不开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普遍感觉到试题量太大,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究其原因,一是普遍基础不够扎实;二是答题速度较慢,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三是答题技巧不佳,让一些“死钉子”题耽误了自己许多时间……。最后只好匆匆答题了事,这是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教学效果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4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深入认识地理学科,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有重要帮助。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在每一节地理教学活动中来。由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笔者同样有心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出力,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目标之中
教学目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地理课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与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殊途同归,因此,教师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中来。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的指向,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定,离不开对教学大纲的参照、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要想在地理教学中真正落实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责无旁贷地需要精心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性的目标,在教学中都应该得到体现和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课中都需要平均用力,而是要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逐步达成。
例如,“关于人地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比较从现象中总结归纳一般规律,并运用抽象的地理知识对现象做出科学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关心环境,热爱环境。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该三维目标指向的就是高中生地理的人文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力争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由此可知,明确并实现教学目标是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二、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在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应该同时注重教与学这两方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长期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在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更突显,学生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导致教与学失调。新课程改革较好地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力图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调和,实现教学相长。其实,新课程标准给教与学作出了较好的诠释,教师的教旨在引导学生学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优化学生的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先搞清楚二者之关系,在教学中才会更加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相比,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而教师则应该着重于引导组织,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搭把手”“使点力”。
比如,笔者考虑到《大气的运动》这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枯燥,因此,首先是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接着,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出教学的重难点。毕竟只有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好,课堂教学才算成功。笔者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过教学反思,经过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热力环流的效应,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总体而言,实现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创新化教学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该注重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创新。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甚为重视,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考试对学生的考查越来越高。比如,高考地理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以纯粹的地理知识为主,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性能力,也就是在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考的压力导致教师“越俎代庖”,做了很多本该由学生自己做的工作,教师直接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又将其生硬地接收。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不少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较难形成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实际运用。而新课程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和启发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将理论实践化,推动高中地理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城市的兴起、城市化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与学生的生活极为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了解相关资料。笔者就将生活化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最终的教学效果比预期好,足以说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有利。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3
一、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认知阅读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从地理资料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在地理课堂上阅读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让学生进行自学时,教师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在他们对知识进行阅读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进行深入探究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地理综合能力。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喜欢上地理学科,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地理能力,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加强地理实践教学
在地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上,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枯燥的课堂学习和压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他们在遇到地理问题时不能有效调取地理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投入的精力和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学生把已有地理知识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认知,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把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程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现象都包含着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把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地理课堂中,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地理教学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通过播放南北地区明显差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知识探究中,并掌握更多南北自然差异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树立起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四、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地理教学中,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四、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地理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新中,教师和学生是参与学习的活动双方,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对学生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在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使下次的地理教学能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4
一、高中地理新型案例教学模式
(一)在与生活联系中进行案例教学
地理学科在其本质上来说,地理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所以针对地理学科的这种特殊属性,教师要引导地理教学案例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把学生们的思维引向生活,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在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前提下提升学生们的地理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城市化》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课教学内容和“城市发展”有关系,所以主要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们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去分析城市化对我们地理环境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在教师多媒体设备上给学生们播放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景观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教学视频,使学生们在认真欣赏的过程中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思考“我国农村的人口为什么要大批地涌向城市呢?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之后,城市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呢?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有哪些呢?”使学生们带着这几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学生们回答出一些要点,如“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给城市带来的主要现象有:住房、交通、就业、医疗等”。因为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都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所以理解会更清晰。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分析城市化进程当中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时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在地理情境中进行案例教学
地理情境的设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某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教师要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地理实验,从而使学生们理解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可以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用于生活当中,提升学生们的地理综合学习能力。
比如,在?v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地球公转与季节》的时候,因为本课的整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们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可以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说出黄道面与赤道面和地轴之间的特殊关系,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提升学生们的地理认知。在本课实践当中,由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教师提前拿来各种教学道具“透明地球仪模型、发光太阳模型、手电筒”等,在教室里面现场给学生们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使学生们在这个教学情境当中观察黄赤交角、地轴与赤道面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等,对地球公转的知识有一个宏观了解。了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分析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导致的季节变化特点,并从深层次上分析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们对本课的地理知识进行一个深层次地感知,培养学生们的地理实践水平。
(三)在合作探究中进行案例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现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模式,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地理问题或者地理案例,给学生们引出一些思考性的地理问题,指导小组内部成员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从而在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力量的基础上,合作解决相应的问题,在提升学生们地理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水平。
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区域地理,主旨是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一些图片和资料,理解水土流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归纳出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思考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把全部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混杂分成三个学习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分别引出不同的思考问题,如“你们所了解的黄土高原土质是什么样的?黄土高原地形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黄土高原的降雨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什么?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呢?其主要危害是什么?”教师引导每个小组的成员带着各自的问题联系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思考,并说出各自的见解,提升学生们的讨论参与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总结出了“气候、土壤、地形、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再加上人为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更加恶化。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紧急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去治理水土流失的状况,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状况。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区域环境问题分析的方向,提升学生们的环境认知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5
[关键词]地图;高中地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9001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地图来表达事物的联系,高中地理n程标准也重点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时刻与地图打交道,只有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巧用地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一、导入时巧用地图,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理事物的许多特点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对地图的比较、观察和分析得出,学生利用地图可以更好、更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地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准备好四幅挂图,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和东北的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和东北年降水量、气温分布图。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直观的地图调动起来,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经过对这四幅地图的观察比较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师生共同分析这些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缺点。由于教师展示挂图,学生能够直观感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对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理解会更加到位。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方面的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探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达成认知共识。
在地理课堂导入时,巧用地图,便于学生直观搜集资料,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提问时巧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思考题时,学生时常出现思维卡壳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突破角度。很多时候,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合适的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思考,问题自然顺利解决。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相关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区位能源开发的条件。师生一起梳理完教材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思考题:分析比较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如果只提供文字资料,学生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答题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也难以继续展开。这时,教师引入地图,分别给学生呈现内蒙古东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交通路线图、山西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和交通路线图。学生通过对这四幅地图的综合观察、分析之后,对这两个地区资源、交通、市场的状况进行比较,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进行必要补充,整堂课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这堂课教师对地图的使用恰到好处,学生利用地图,轻松地解决了思考题,培养了读图能力和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时巧用地图,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可利用地图,指导学生进行填图。填图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填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由自转和公转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知识点多,教学难度较大。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许多抽象概念,还要学会看图、画图。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不再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是采取让学生填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将地球自转空白图和地球公转空白图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地球自转空白图上面标出地轴,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在地球公转空白图上标出公转方向和周期、速度,近、远日点,春、秋分日,夏、冬至日,晨昏线以及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和五带。这样学生可以更准确、深刻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6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受到新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为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进行合理培养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相关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能够让学生更为灵活的学习和应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学习难点,进而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其次,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应用研究能力解决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能够充分调动自身多方面知识储备,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系统认识,并掌握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一定的更新,进而掌握更为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可见对学生地理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价值,充分发挥出地理研究能力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相关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措施
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来说,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对地理研究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地理研究能力主要包含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本文就结合具体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对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希望教师能够借助科学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选择合理的研究方向,为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1]。如教师在针对交通运输网络中的点和线相关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京九铁路地形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铁路区位选择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对青藏铁路的区位优势进行拓展分析,促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2.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加以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W生自身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强化,只有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分析和实践能力的重视,让学生在不断的分析和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元路径,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相应的保障。
如在对“生物和土壤”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对土壤的剖面进行直接观察,然后取回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实验,探究土壤中的有机肥力。这样借助实践探究性教学,学生的分析和实践能力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3.对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学生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借助科学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能力加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才能够最终形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2]。所以在当前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创新型教学思想,如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实验探索教学等,促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强化提供支持。如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相关地理知识的应用方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