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1

1对工业设计思维重新的探索

工业设计的兴起,要追溯到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艺术学院,它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建,在这里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历史大舞台。早在包豪斯时期的探索体系中,就已经涵盖了对设计师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使当时的产品设计能够打破常规,获取思路上的新格局,设计出符合工业化生产、满足以人为主体的社会需求性产品[1]。而如今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互联网趋势的强势来袭,先进设计思潮、设计理念的融入,智能化场景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逐渐发展为一个交叉型学科,设计不单单要考虑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超越自然环境、放眼未来、重新认识事物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开拓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与文化理念的设计方法。对于设计过程中创新能力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在探索其前瞻性与重要性的过程中,如何在特定时代环境背景中,将其充分大胆地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创新出具有发展前景和价值的设计案例,仍值得设计学科的各位同仁深思。

2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本质是一种用于创造新事物的手段,因此启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设计师的开创性、能动性思维是工业设计的灵魂。所以,培养工业设计师的重点,在于激发设计者思维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设计师高效地动用思维创造力,打破寻常法则,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全方位、多元化地进行创新实践。以上所提及的要点,既是工业设计过程的本质、也是设计方法的核心、造物的灵魂[2]。

3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掌握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后天培养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多数创造性设计思维都是需要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培养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方法在两大优势,其一是有利于设计者将设计思维和艺术表达进行结合并应用于设计实践,形成整体性、创新性、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其二是使得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激发和运用[3]。

3.1从造型上把握对产品的理解

在这两组的设计中,大家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设计师对于产品效果色调和形态的严谨把控,打破中规中矩的设计套路,用发散性思维将自然生物与产品进行解构再重组,保证实用功能的同时使外形特征与其相统一,实现设计之初的意图与最终使用者的体验相符,设计的价值和灵魂不仅是功能的实现,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也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应是在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时代背景与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将这些情感层面的理论切实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功能、形态和整体概念之中。海螺灯见图1,设计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将形体线条的螺旋上升伴随着灯光的由暗到亮的渐变,产品的点性透光与形体线条形成优美的韵律感,暖色的渐变透光考虑到不同的使用场景,无论在家庭和还是办公场所都会给人以温馨、自然、清新的感觉;整体浑然天成的美丽造型,像沙滩中的海螺描绘出了海滩柔美舒缓的曲线,使设计贴近自然、惬意十足。蛋椅见图2,它已经在国际中享有盛名,运用蛋形的有机形态,流畅的线条具有雕塑的美感,使产品充满了灵性与活力。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疲劳,从而起到减轻压力,缓解疲劳的效果;微微翘起的扶手与靠背犹如张开的双臂富有弹性释放出无限温情,形态的表达也正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功能的使用,产品功能的实现和外部造型应是和谐统一的,不能被分开单独考虑,“功能第一”和“造型第一”在现代设计看来都过于片面,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是设计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主要部分。此两款产品都体现了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创新思维独具匠心的运用。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设定的目的、运用创新的发散思维,从产品造型的角度对产品功能进行理解,将脑海中的造型要素:形态、材料、工艺、人机、颜色等加以整合运用,任何产品的的研发与制造都离不开所处环境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以作为工业设计师也必须充分了解材料特性、加工技术与社会背景,才能够真正做到让形式美、造型美成为产品的基因[4],并融入时代环境中,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特征。

3.2从功能上把握对产品的理解

从产品本身来讲,使用功能是产品设计的一大要素,视觉上的外形表达之外,使用者对于产品的评价大多是使用价值,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对于功能的考虑一直被认为是设计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设计理念的发展,功能和造型之间孰轻孰重已不再是争论的焦点,相反对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被多数人所认同,因此在对产品功能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应从整体上把握设计的初衷和要传达出的设计理念。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其功能和特点都比较明显。比如早期的自行车,两个车轮,以及连接车轮的车架结构,车身造型非常简单,但基本是可以满足当时条件下功能的需求。但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对于产品功能需求的增加,车的功能性对当造型的影响体现的淋淋尽致。和早期自行车相比,为了满足不同时期功能的需求,现运用到了现代技术材料和工艺制作,在造型中可以看到,折叠车设计为了满足节省空间和便携方便的功能,采用了独特的折叠方式,产品只有普通车的1/4体积,并且形式美也得到了体现,见图3。防盗自行车见图4,设计师巧妙地将可旋转的车座代替了普通车锁,达到功能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解决自行车丢失的问题[5]。从以上车的演变及其设计过程中可以发现,设计思维的发散,很大程度上是以功能的实现为出发点,这便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初期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市场调研,发现社会痛点,了解人们的消费心理倾向和社会价值观,进行精准的产品定位,巧妙地利用设计语言来实现应有的功能特征。这种思维的针对性也更强——能够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将问题综合在创造性的思维中,以此来影响产品定位和创新点的提出[6]。

3.3从产品语义中把握对产品的理解

所谓产品语义,即产品的语言含义,研究人造物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将其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即通过形体的美观与功能的良好体现出的深层次人为关怀或社会意识的产品[7]。产品语义包括造型语义(形状、尺寸、体量、比例及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色彩语义(产品颜色的搭配)以及材质语义(质地与肌理)。比如老年人由于生理的衰退,认知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步步衰退的趋势,所以对老年产品来说,用产品语义来指导产品设计就变的十分必要,使产品具有老年人熟悉的产品特征(形状、材料、色彩、位置),让老年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很快的了解与熟悉产品性能,更好的引导老年人的操作使用。中兴老年手机见图5,具有凸起式的鱼鳞键盘设计,超长的续航能力,超大字体的屏幕显示。火烈鸟拐杖见图6,流畅的线条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让手掌更好地去握住拐杖,让前臂更舒适地去依靠,有效分解整个身体的压力,手持部位更是采用皮革的材质,舒适的肌理感给人安心的心理暗示,这些都是产品语义对于设计的指导,产品语义对于提高老年人产品的友好性、精神内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对于产品设计来说,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件产品,只有被赋予一定底蕴与精神,才能够让人们铭记。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引导产品与人之间的联系,注重情感的升华,比如倡导可持续发展、关爱弱势群体、倡导积极生活方式等,赋予产品以意义,努力构建产品与情感的纽带。产品语义作为重要的设计理论基础,又开辟了多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随着设计思维的不断进步,产品语义也已经扩展到更多的设计领域,使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人,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

3.4通过国际性设计大赛把握产品设计理念

设计竞赛的吸引力来自于其自身带有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学术性、权威性、鼓励性。不得不提的是国际大赛,在国际大赛的平台上,全世界顶级的设计师、设计团队争相角逐,并且国际大赛往往具有超越时代局限的设计主题,所以参赛作品对未来的设计潮流和趋势有一定的远见。德国的"Reddot"、"iF"、美国的"IDEA"被称为国际三大设计奖。赛事尊重并鼓励设计师的独创性、多样性思考,同时为设计师打造了一个宽阔的思维环境,能很好地对设计师设计潜能进行激发[9]。设计竞赛的出发点往往是从现代的设计语境出发,意图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对将来的社会发展进行预想。设计竞赛中包含了大量的前卫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及寻找到既有设计能力又有思维修养的前端人才。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今天,设计竞赛规模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国际化,设计理念也随之迅速发展。设计师作为物质及精神社会的思考及实践者,更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10]。

4结语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2

    古语有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何意?园丁栽种,只要认真种植,精心呵护,树木就会日渐挺拔,日趋俊美;而育人之职,却因人本身的复杂而变的难以预测,而未成年的学生,又因其单纯和不稳定性而成为更为复杂的群体,由此育人的工作也就变得复杂难测了。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如何将复杂变简单,帮助并指导学生使之逐步走向成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然而怎样才能成才呢?生拉硬拽还是潜移默化,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要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法。

    班集体活动是一个班级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利用班集体活动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使之运用在其课业中,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创造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征之一。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在未来社会才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而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一定是一个在各方面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基于这些,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从活动入手,将活动与创造精神结合起来,在活动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为其创新精神的具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指导并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从而具备创新精神呢?

    创造性研究专家托兰斯于1965年指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原则:A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B、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C、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D、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的机会;E、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根据1973年新的研究成果,他又得出这样的结论:最成功的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识功能与情感功能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适当的结构和动机,并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同学相互接触交流的机会。

    根据他的这些理论,和自己的一些经验,在班集级体活动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其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应先从发展想象开始,特别是创造想象,这样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为此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的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获得感性经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至开拓他们视野。

    同时在这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指导学生从已知的信息中寻找答案,运用联想和想象法拓展思考范围,由此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例如,带班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一方面在活动中活用所学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将知识内化,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增加他的生活经验,为其发展想象力创造良好条件。

    二、在活动中拓宽思路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位班主任都要搞班级活动,但是否能搞好,是否受欢迎就是另一回事了。然而要想班级向心,形成自己的特点,体现自己的班级精神,从而促进学业,班主任还是要费些精力的,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社会的不断发展都要求我们不仅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科技人才,还要求我们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健全的栋梁之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拓宽或分解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我曾组织学生举办了一个小制作比赛,在短短的一周内学生们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就连班里平时不苟言笑的同学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看着这一件件精心制作的精美作品,我想了很多……其实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潜能,就看我们怎样发现,怎样挖掘了,怎样为他们创造时机了。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有一双慧眼,我们也会成为伯乐的。而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我们的注意而一展自己的风采。

    小制作比赛结束了,但他引起的思考远没有结束。就在学生们问我如何处理这些作品时,我的灵感突现,我不动声色的反问“你们说呢?”片刻安静之后教室里就议论纷纷了,有的说当奖品,有的说当礼物,也有的说留给老师做纪念品……这时,一位同学说捐给福利院,捐给希望工程吧,教室里的几十双眼睛投向了我,我点头表示赞同,这时又有人说,这些东西虽是我们的心意,但是并不实用。这时间学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我,“我们能否举办一个拍卖会,将作品卖给其他同学,一方面展示自己 ,另一方面组织全校同学参加,人多力量大吗!”听了我的一席话,他们又议论起来了,最终一致通过。这次班会不仅圆满结束,更受到全校同学的支持。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在议论中开拓了思路,这次活动使学生们懂得了解决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一个小范围,就象不应只考虑如何处理作品,而应想一想怎样使我们的作品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样。这为今后学习中进行更为广泛的探讨开辟了道路。

    三、在活动中鼓励提问与“随心所欲”,从而培养创造性个个性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的个性特征也有关。据教育界多年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孩子富于想象、依赖性小、爱自行学习、尝试困难工作、寻找个人独立性、好沉思、不盲从等。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还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机会,并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发全班创新精神的形成。记得我班在高二时创办了自己的《班级周报》,同学以自由结合的方式写了一期期的报纸,一轮结束后,我们举办了《周报》评比,其中班里的几个女同学办的一期报纸,因其背景简洁明快——简单的图形和浅绿的底色,内容贴近生活且丰富多彩,使人感觉清新自然而倍受大家好坪。这几个女同学正是班里的“小活跃”, 每一次活动她们都是与众不同,每一次开会她们都是问题多多,主意多多。她们的个性有时让人难以接受,但她们善于动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又值得大家学习。对待她们,我从来是以鼓励为主,肯定优点提出方向,在各类活动中让她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并创造条件,满足她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将其创造性在学习中逐步引导出来,使她们真正认识自己潜力。在这种看似“随心所欲”的发展中,学生们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就连最差的学生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的发现自我,不断成长着。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每个学生在我们的培养下都可以具备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何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愿望,如何指导学生把这些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和新问题的学习行为等等。因此,这就给我们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调动自己的创造才能。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3

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关键要有指导创新的方法,换言之,只有生动活泼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学得进,“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疑质疑等环节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氛围。

一、创设情境的方法有:

1、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始终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全面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性,激发学习内驱力,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如我在讲述《家鸽》一节时,就是以“大多数鸟类何以能展翅翱翔”这一问题情境作为教学主线,以各种灵活的探究方式实现了师――生合作,教――学合作。

2、竞争情境:老师利用学生好胜、争强心理以分组讨论、个人抢答等多种竞赛形式,鼓励争辩切磋,突出个性,弘扬自信。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死和发育》中,创设竞争情境,运用分组竞赛,代表发言,师生配合的形式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活动情境:重参与、重实践、重创造是这一情境的主题。例如:在观察和使用显微镜的操作实验中,我们变结果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首先创设了让学生自主活动,自由观察的情境,学生在对比了纸、头发、西红柿皮、指甲、甚至血液等材料后,自己获得“光学显微镜只能辨析薄而透明的实验材料”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兴趣:合理的情境创设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探求动机和浓郁的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利用谜语、歌谣、故事、俗语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我在《节肢动物》一课的导言设计时,自编了趣味谜语,例“神机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单等飞来将。”、“春天到,百花香,谁在丛中匆匆忙,飞到东,飞到西,酿得百花鲜蜜糖。”“身披铁甲,神武大将军,八足齐上阵,横行到几时。”等,分别引出了几种常见的节肢动物:蜘蛛、蜜蜂、蟹。学生兴趣盎然,在讲授《遗传变异》时,利用故事引入,俗语说明的方式拉近了生活与科学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另外,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或直观实验,通过听、触看等多种感官刺激,培养兴趣。也是很好的方法。还有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枯燥练习,而是通过妙趣横生的简单的练习游戏为学生的志趣注入了生命力。

三、设疑、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面源于疑”,质疑和释疑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时刻注意留给学生思索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中发展能力。例如在观察鸟卵的结构中,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

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淡化统一结论,以达到寻差求异,发挥创造的高目标、高层次。例:我在讲《家鸽》一课时,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题多解的实际应用问题,请同学讨论:人由于缺乏了某些适飞特征,所以不能象鸟类一样任游天空。然而聪明的人类却利用头脑把自己送上月球,那么除了飞机、火箭外,你还有哪些好办法,使人类能“自由飞翔”?学生即时就激情投入,畅所欲言,灵感倍出,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达到了激思创见的。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教育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2-02

一、目前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缺乏的主要原因

1.传统观念下高中教育体制束缚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扩大,高中教育资源还比较匮乏,大部分高中教育还保持一种相对保守的教育观念,且办学体制较为单一,导致高中教育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现代开放性办学理念和高中教育体制没有建立起来。高中招生制度、培养体系和办学管理体制依旧墨守成规,没有取得创新与进步。比如,现在大部分高中依旧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录取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却极大地扼杀了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使得学生放弃那些不利于升学的兴趣爱好。在培养和教学管理阶段,也往往以学习成绩为导向,束缚了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应试教育阻碍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在2009年的一项调查指出,中国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领先大部分国家,但创造力只排在参与调查的国家的第五位。在国内,许多专家一致认为,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应试教育的特征是考试测评、答案统一。高中学生在升学压力下,不得不循规蹈矩,反复训练考试题目,最终成为缺乏独立见解和创造性思维的“考试机器”。同时,学校为了升学率,反复强调重点抓高考;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大学,不断劝阻孩子放弃所有不利于考试成绩的兴趣爱好。诸如此类的种种行为都源自于应试教育,所以说应试教育是阻碍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

3.创造性教育环境的缺失

高中学校理应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然而几乎所有的高中都不得不面对高考制度带来的巨大压力。重视考试、重视成绩和重视升学率一直是绝大部分高中的工作中心。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也是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其评价机制极为简单,完全没有涉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面。而且,高中培养课程里鲜有涉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科目,这样来说,高中教育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

4.缺少创新型教师资源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在我国许多高中,教师的创新素质亟待提高。在传统高中教育中,教师常常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并不注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此外,一些高中教师在教学上保持高度的权威,这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猜测和大胆求异。所以说,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将极大地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高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建议

1.树立培养创造性的高中教育观念

在现在教育中,高中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观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创新性思维也是现在社会各领域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从教育管理部门到高中校长、教师乃至学生都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观念,首先高中学校管理层要积极改革办学制度,将高中教育的目标由原来的重视高考转变为高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并重;其次,教师在提升自身创新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其教学方式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学生应该拓展兴趣,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训练,并且运用创造性思维改善学科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课程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相互促进。

2.建立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制度

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能有效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现代高中应当建立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实施:

第一,成立创造性思维教育领导小组,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保障。以学校领导牵头,成员包括创新型专业人员,同时吸收自然、人文、艺术、体育等各类领域专业人才,积极领导学校推行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

第二,制定创造性思维培养细则,将创造性思维培养具体化、程序化。在创造性思维教学培养过程中能有章可循,使培养计划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三,建立合理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3.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环境

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领域相互协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环境。首先要完善选拔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引入创造性思维评价制度,为各类创造型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合理积极推行自主招生,不论是高中招生、还是大学招生,对于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各学校应该加强重视,适当降低学习成绩考核的门槛,吸纳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同时,社会企业也应当承担部分培养责任,因为创造性思维素质是现在企业所追求的,企业应当与学校合作,提供实践教学机会,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培养活动,如创新比赛,鼓励和促进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性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在科学的方法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高中学校应当加强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没有创新型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学生将来也就很难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就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创新素质的提升,同时发展科学的创新型教育方法,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一、引言

新课改之前,中国的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以升学率为目标,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式的记忆知识,很少甚至不会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新课标规定中国的教育今后不再是只考虑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是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世界新技术发展、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种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明显。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新的见解或发现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它不禁锢于人类原有的思想,而是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想。方向的求异性、结构的灵活性、进程的飞跃性、效果的整体性和表达的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与直觉、判断、推理、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表现,任何一项发明和革新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三、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象征着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形式的思维,它能够在学生思考问题时直接洞察问题的本质,具有直觉性;能够把思维观念沿着不同的路径扩散到各个方面,具有发散性;还能够不因循守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今还有许多教材侧重于对现成知识的演绎,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应对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予以重视。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在导入新课或介绍数学知识背景时,可通过数学公式或定理后面的故事或是著名数学家的成名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兴趣。第三,教师对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或别出心裁的解法,即使只有一点点新意,也应对其多加鼓励,肯定其敢于想象,有创造力的一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其利用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运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对熟悉的事物重新进行研究,从而找出与原来思维不同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各种不同解法的特点和优缺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从狭窄和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提高解题技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引入数学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主要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解题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联想多个可能的解题方向,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积极探索思考问题,并且学会合作和交流。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创造性活动始终离不开直觉。直觉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丰富的形象材料,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能调动个体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展现其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综合的、积累的产物,具有分析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内容,迅速洞察问题本质的直觉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使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从原思路的反方向出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柯西运用逆向思维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逆向思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保守性,进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教师在讲授数学定义时,应注重对定义可逆性的阐述;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逆用公式和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

五、结语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运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贽,陶桂洪,汪金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70-171

[2]孙桂芝.谈新课标下创造性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13,15(1):9-10

[3]蔡克.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1-32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

1、引言

现阶段,人才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新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穿凿能力。这也给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提出一条要求,体现是在初中数学课程上,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本文对有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脑力活动,是认识世界、掌握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以此可以看出,创新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孕育文明的源泉。学校教育最初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数学是初中教学的最为基础的课程,应试教育体系的现状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被忽略。新课改的提出,以及不断推进,在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也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分析

3.1 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方法,这种思维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很多时候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下面着重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首先,要改变以往种种思维障碍,教师应当对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好奇心。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和学生生活实际相接近的素材,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给予生动的讲诉,促使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研究;组建相关数学模型,提出相关节点上的数量关系,利用数学概念和符号对其相互关系进行表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感悟,不断启发创造性思维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情境进行设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际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促进学生求知欲提升的同时,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2 养成创造思维的好习惯

数学创造思维、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数学思想中对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换句话说就是逐渐提高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渗透,定期做总结,比如说数学配方法、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一方面能够真正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对分析、综合、归纳、类比以及概况等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不断深入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观念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策略性知识进行传授,一方面是数学具体知识的教授,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数学创造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养成良好的创造思维习惯。

3.3 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数学教学中较为深层次的内容,也即是不断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未知活动的摸索过程中,提出新思维、新理论,发现新的方法和新的策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我们略作分析:

首先,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指以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以找寻问题的答案。强调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进行思考,具体包括变式设置、变通、“变异”设想以及多方向思维能力。其中,变式设置和变通就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要拘泥于一条线索,从已有条件出发,多方向扩展;所谓“奇异”的设想能力,是指独特新颖的,不受到传统思维所局限的思维能力,要敢于突破常规。

其次,要用于提出质疑,要敢为人先,对权威和传统进行挑战,培养学生具备质疑的习惯,对于司空见惯的,或者是固定思维的事务,提出自己的怀疑,逐渐养成爱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哪怕是质疑错了,也不要灰心,教给学生们质疑的方法,有疑可质,逐渐引导学生,培养其质疑的质量。

最后,大胆猜想和重视实践,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方法。其中,大胆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历史上许多经典论证都是通过大胆猜想得出的,比如欧式第五公社可以证明的猜想过程,尽管被否定,但是却通过猜想得出“罗氏几何”。重视实践,既要源于实践,也要高于实践,最后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应用到各个专业技术领域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对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其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所在。本文对有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奇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年03期

[2] 王文. 例说数学教学中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08期

[3] 邱利娟. 论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0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