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民族院校;实践体系;创新能力

0 引言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专业性质及办学定位,而专业办学定位又受学校整体办学定位的制约。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需要数易其稿,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以臻完善。

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院校,既是为鄂西地区输送人才、智力、技术的主要源泉,也是实现鄂西地区技术创新、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既区别于985、211和部属高校,又区别于其他地区具有行业背景的工科高校。

湖北民族学院始终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服务面向对象,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办于2007年,于2008年开始招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起步晚、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欠缺。为推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我们先后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襄樊文理学院等高校考察。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极力争取资金建设实验室、购置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2010年,因实验实训条件改善,我们又制定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9-2011执行方案,其后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分班制定了2012及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现已开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转型培养方案的制定。

几年来,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在对课程教学成果的追踪调查和初步评估后发现,经过几年来不懈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机电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各个环节在技能训练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清各个环节的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行业要求,结合企业调研和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形成规范的、以达成完整项目为原则的实践教学模块化教学体系。

1.1 培养机制与运行模式

以工程应用为主线,结合“智能检测与控制”和“现代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方向,构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和创新创业四个课程群,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五种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机制。

采用“2+1+1”模式,前两年为通识教育阶段,第三年为专业教育阶段,第四年为专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根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内涵和市场需求,结合我校师资队伍,我校设置“智能检测与控制”和“现代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计算机技术拓展性课程与机电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拓展性课程两个模块,实行按专业方向与不同技能模块分流培养,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使学生在专业培养上获得个性发展。

1.2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对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1-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为基础,集中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等为重点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验、实习和实训,是基于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表1)。

表1 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类别

实训属应用型实践教学,各种实训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3]。实训基地以校内为主,适当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实训项目的确定,既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又深受学校办学条件制约。由于资金不足,教学设备投入短时间难以满足要求,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积多的漫长过程。其间,不少实训要多次重复开设,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极其繁重。2013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得中央财政项目支持,实验实训条件大为改善,现已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

实习是阶段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4]。实习主要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实验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单开的实验课程以及理论课程带设的实验项目,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实验项目的确定,同样受培养目标及办学条件的双重制约。

2 保障机制建设

2.1 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物质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一个、校外实习基地近二十个,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校内实训中心除完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相关教学任务外,还承接电气工程、化学与环境等其它工科专业的工程训练任务;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可接纳 60-80 人的集中实习,已能满足教学需求。

2.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懂得管理方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要达到能为学生做既规范又熟练的演示操作的水平。解决的方法:一是,要对教师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及多下厂实习,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在实习基地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骨干工程师为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鼓励学生结合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由学院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3 成果与结论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面向全国近20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400余人。毕业生在广州、深圳、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市企业、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及高等院校从事有关的设计、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近几年就业率约90%,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相关就业单位的肯定。

湖北民族学院所处的武陵山区,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近五年,该专业立足恩施、面向全国,先后培养本专业毕业生500余人,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本专业教师与电力行业和企业合作紧密,先后完成各类项目20余项,项目金额达到100余万元。

同时,本专业公开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余篇。本专业学生在全国3D大赛及创新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2012年获得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8项,省三等奖1项;2013年获得省特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7项,省三等奖2项;2014年获得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1项;2015年获得省特等奖1项,省三等奖1项;2015年申报专利9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5项)。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保障措施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将继续在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该专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铎,王海晖,赵彤洲.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计算机教育,2012(18):12-16.

[2]周竞学,杨昌勇,李翕然.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体系建构与实践[J]. 中国行政管理,2012(6):118-121.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2

 

2012年,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省第一批高职本科试点院校。目前,学校已有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高职本科专业,在校生约1000人,占全校在校生的7%。现就三年来学校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一介绍,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参考。

 

一、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与内涵

 

(一)高职本科的内涵

 

为办好高职本科,学校多次组织同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对高职本科内涵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关于高职本科内涵方面,首先它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其职业性,依然需要动态地把握和紧密关注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其次,高职本科是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与普通本科一样,需要体现其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本科大多以知识为本位,以学科为体系,侧重于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础学和理论研究;而高职本科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工作为体系,侧重于技术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强调的是行业和岗位需求,以动态把握产业和行业发展最新技术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总体可分为狭义说和广义说两大类。狭义说是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出发来界定概念,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广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包括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他要素则是为了使课程体系正确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从而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到实处。即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教学过程诸要素的组合。本文阐述以广义说为基本,以避免与办学模式、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概念等同起来,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应包括五方面: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实施过程;管理与评价制度。

 

二、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高职本科也同样合用,只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所不同。所谓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这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归宿,更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的前提。

 

(一)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确定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对南汽、史密斯(中国)公司、乐金电子等离子等5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根据对市场和企业调研,我们认为基于某一岗位(群)操作型技能人才是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在生产、服务一线,能够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变成物质实物的技术技能人才或工程技术人才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

 

通过与同行专家与企业专家多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把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为:面向机械电子工程生产线、现代物流设备、通用机电设备、轻工机械设备制造与应用企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领域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综合知识;掌握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敬业爱岗,具有规范的工程素质,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善于协同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能在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维护维修、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二)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培养年限为四年。学校把各项能力要求分成四大类:一是职业技术领域共性专业能力十九项;二是专业方向能力三项;三是方法能力六项;四是社会能力五项。

 

毕业资格要求如下:学分方面,所修课程全部合格,修满189学分;计算机能力要求方面,江苏省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核标准;外语能力要求方面,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毕业资格)、英语四级(学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方面,机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三、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顶层设计与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学校对胜任机械电子工程岗位或能够完成某一工程技术任务进行具体能力分析,明确列出需培养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并根据相应任务的能力需求进行课程与知识点的设置,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而组织教学。

 

在顶层设计基础上,学校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了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技术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框架下,重点围绕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课程,构建起“基于核心课程与综合实训+针对岗位的专项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技术能力、思维方法与综合素质。课程体系见图1。

 

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技术平台课、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四大部分组成。课程总学分为189学分计3432学时,其中必修课程173学分3240学时,占91.5%,选修课程16学分256学时,占8.5%。在必修课中,公共与基础课48.5学分808学时,占总学时25.3%;技术平台课78学分1432学时,占总学时41.3%;专业课44学分936学时,占总学时23.3%。课程体系特别注重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开设比例:理实一体化课程33学分528学时,占总课时15.4%;集中实践课时56学分1344学时,占总学时39.1%。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落实能力培养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全部以学做合一的方式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综合实训在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中心完成;企业实践全部在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工作的方式完成。通过核心课程学习和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本职业领域综合职业能力。利用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的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产学结合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上“工学结合”的高职本科特色,具体见图2。

 

四、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组织

 

(一)招生情况

 

目前,学校的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均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30人为限,每年招收60人,招生放在本科第二批次,均一次性录满。

 

(二)教材选用情况

 

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材选用目前较为困难。市场上普通本科类和高职高专的教材十分丰富,但高职本科或应用型本科的教材却几乎没有。在基础课部分,主要选择普通本科类的教材为主,一般不用高职高专教材;在专业核心课方面主要采用行业企业的培训讲义,并根据教学建设安排。在授课过程中,要求专任教师总结经验,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校本教材。目前正在与企业和出版社三方联合开发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已有5本教材正在编写之中。

 

(三)教师配备情况

 

为保证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实施,配备28名专任教师、28名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13人,其中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维修钳工首席专家、鉴定考评专家,省机电设备维修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等,专任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28名兼职教师均为机电行业知名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主要由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实践两部分组成,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对象,形成一系列递进的综合实训项目,进行完整工作过程的设计训练。同时,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其中,与德国FESTO公司共建机械电子工程生产线故障诊断实训室、与瑞士ABB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与韩国现代重工株式会社共建工业机器人工程中心、与台湾AIM公司共建运动控制实训室等。

 

(五)课程教学实施情况

 

1.以引、帮、建、用为宗旨,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辅导体系

 

在课程教学上,建立了以引、帮、建、用为宗旨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辅导体系。“引”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指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寻找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困难。“建”指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用”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用于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帮”的目的是为了“建”,“建”的目的是为了“用”。

 

2.强化企业实习,实施工学结合

 

为强化企业实习,实施工学结合,在大三的上学期前设置5周企业实习,结合暑期企业实践,学生有三个月企业锻炼时间,这对于学生提升对岗位的认知,培养职业观念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四年级还必须在合作企业参加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全面推进毕业设计选题与企业实践岗位内容结合,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实用价值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衔接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应达到的专业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内容,课程教学及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机修钳工I实训后达到中级机修钳工水平并进行中级钳工鉴定,在第七学期参加机修钳工Ⅱ实训后达到高级机修钳工水平并进行高级钳工鉴定。

 

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在课程别安排了科技创新(课外)1.5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本专业成立了机械创新、机器人、自动机、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兴趣小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及特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并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校内外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赛中得到锻炼,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为走上岗位打下经验基础。

 

(六)学生管理情况

 

在学生管理方面,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施了导师制管理,除辅导员外,大一每班两名教授作为专业导师,大三每4名学生指定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职业导师,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与专业学习,并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践指导以及毕业设计指导。

 

五、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评价

 

尽管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但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一是班风、学风好,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二态度认真、主动积极,职业素养高,各项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好,不仅受到企业导师和兼职教师的好评,而且受到了企业的认可。目前,2012级、2013级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所有学生已经全部被奥联科技、中船重工、富士康等企业预先订制,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高职本科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它不是简单的“3+1”,也不是应用本科的“转型”,而是“全职业化”过程的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仅三年,在“职业”类型上传承高职院强调的技术技能和工程技术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层次”结构上强调要体现本科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扎实宽厚的基础。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卓越人才 实验班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4-03

一、“卓越计划”与卓越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国家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启动后,全国高校纷纷响应,目前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分批次加入到“卓越计划”中。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与特色,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清华大学确立了建设“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济大学开展了“卓越生源行动计划”、“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和“卓越实践行动计划”等卓越系列计划。天津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为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0年,学校提出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组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

二、卓越人才实验班

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和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9月实施了《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组建了“机械电子工程实验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班”、“工商管理实验班”四个卓越人才实验班。

学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实验班学生的统筹管理工作,各相关学院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各相关学院制定导师制方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进程规划,并对学生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指导。

实验班采取2+2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培养,进入三年级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学生选拨由最初的新生报道后申请报名、经初试和面试合格后录取拓展为在部分省份采用高考直招方式按大类录取一定比例选拔与新生入校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为激励学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验班实行滚动机制,根据平均学分绩点对学生进行预警、分流与增补。

为加强建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学校给予了政策上的多方面支持。学校集中优秀师资,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组建优秀的基础教学团队和专业导师团队、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因材施教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一套计划,学生依据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内容逐步完成学业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要求,确定“卓越”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构合理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卓越人才实验班追求卓越的基础。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学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校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三开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分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别在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习专业领域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不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卓越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

实验班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方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表一的对比可以发现,非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实验班无论是在知识学习的范围上还是在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其目标都区别于非实验班的学生,更强调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2.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9个方面的知识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独立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②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设计机电系统、部件的能力。③具有对机械及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具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的初步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⑥较好地掌握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⑦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⑧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⑨知识面宽广,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 ①基础课程围绕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开设,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旨在夯实学生基础,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部分课程是专门为实验班学生开设的,其他专业不开设,例如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导论》是实验班两个方向学生的必修课,这在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的。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数量较多,是为了给学生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条件。《工程伦理学》是实验班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选修课,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③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每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各种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理论课相得益彰,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1.基础教学团队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为卓越人才实验班优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授课,并组建了《高等数学》 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的教学团队,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两个教学团队为实验班专门开设了《数学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和《英语口语》等通识选修课,并引导实验班学生优先选择专设的这些课程。在日常授课时,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实验班学生在优秀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还积极参加全国或天津市的数学、英语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专业导师团队

为了加强实验班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基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求各相关学院组建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6-8名成员组成,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其主要职责有:指导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申报各类创新性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有研究潜质并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三)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建设

为推动实验班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各相关学院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重点、逐步地展开对专业核心课和双语课的建设。

目前已有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自动控制原理、电路(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技术原理、管理学等几十门核心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等多门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双语课程。

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精髓与重点,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相关学院发动优秀教师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选用权威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双语课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选用国外高质量原版教材开展教学。这对实验班学生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实验班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利于让学生养成翻阅外文文献资料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主要实施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梳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研究。总之,根据学校的定位与专业的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逐步地完善政策制度,将有利于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建设,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2]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5]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4

 

本专业是机械和电子的综合学科,因此,通过对新形势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应用型教育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其实践性课程和项目设置方面,要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形成适应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的多层次、多形态的完整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为了培养的系统性、全面性,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应根据每个学期的理论课程的安排,合理的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保证实践教学阶梯性和不间断性。根据课程的安排,除了相应课程的实验外,应设置专业课实训或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以对当前及先前所学课程的巩固。

 

本文是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实训的综合系统设计为构想进行改革探索,根据学生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实训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如下:

 

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和项目。因此在教学平台的设置中,实践教学内容应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达到培养目的,根据要求,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以小车为载体,从大一机械制图实训开始到大四的机电工程系统实训结束,均以该模块为平台,对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到实物制作能力,小车的驱动,控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和系统控制的设计能力,等所有的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完成后,第八学期为学生毕设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即大学四年中,使学生具有机械和电子及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和设计能力。改革思路为:

 

从大学的第一个实训制图实训,使学生具备手工绘图的能力。为后续的电脑绘图奠定基础。

 

第二个实训,机电产品认知实训:主要为电器元件的识别、焊接训练、无线话筒及简易循迹小车的实物装配,使学生对电子控制具有一定的认知性,为后续的电子控制奠定基础;还有图形的计算机辅助绘制;进行机械图纸的设计,即开始实训的系统设计的基础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车子底座

 

学生设计好车子所有零件图之后,到金工实习和电子技术实训:主要内容为:利用金工实训进行车体所有零件的加工制作,然后车体的装配。再此过程中,进行修正,对有问题的进行修正,此图是其中一个结构,其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自己喜欢的结构。车体只做好后,并在同一个学期的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中对小车进行驱动,实训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电子技术知识来对小车进行控制,使小车可以通过电机和基本的电子电路进行控制前后走动和左右拐弯。实现了四年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的机电结合。

 

在学生学习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后进行检测与控制实训,学生在该实训中,对小车进行改进,如可实现小车的壁障、巡迹等功能,实现对小车的智能控制,为后续车载装置奠定基础。

 

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完成后进行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学生可在该实训中,在车体上加装各种装置,如车载机械手、挖掘机及升降机或从事其他的题目如电梯控制系统等,继续在车体上完成的同学,实现了。车载系统的设计,完成了一个类似于项目的车载智能控制系统,经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知识都运用到了给载体上。很好的实现了机电结合。

 

最后一个机械类的实训机构设计实训:顺利实现车载装置后,完成小车实物的三维、仿真图,完成标准图形设计。

 

最后一个实训,机电系统的综合实训,学生具有了机电结合及系统设计的基础后,可根据情况完成一个综合系统;达到综合利用大学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

 

毕设:完成毕设任务。在四年的实训课程中,涵盖了机械实训和电子电路、单片机、PLC等内容的实训任务,培训学生的机械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测绘和设计能力。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科学严谨、自主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总之,合理处置理论教学与实跋教学的关系。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工程应用;装备制造;专业群

1、专业群定位

地方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多数在本世纪初由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紧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株潭的产业和行业需求建设特色品牌专业,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面向岳阳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机械装备制造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获得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知操作、精工艺、懂技术、会管理”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机械产品生产与加工、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制订、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及现场生产管理及从事实用产品研发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社会需求分析

2.1职业岗位分析

据对岳阳市及周边地区26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结合岳阳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分析,企业的岗位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同时,对我校近3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数控加工类岗位约占25%,普通加工类岗位占约17%,产品设计岗位占约10.8%,产品营销类约占12%。

从未来的岗位需求趋势看,数控加工、普通加工是首选就业岗位;具备机床维护能力、数控工艺与编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是未来预期岗位。根据以上分析,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职业综合能力,适合机械加工岗位群高精加工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2.2岗位能力分析

据对岳阳及周边地区十多家机械类中小型企业的调查,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艺规程编制、生产成本管理(工时定额与材料定额计算)和车间一线生产的组织调度和管理及部分产品研发,并具有较好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急需“知操作、精工艺、会管理、懂研发”高级技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3、专业群现状

该专业群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新增、本部已有)、汽车服务工程(新增、本部已有)等四个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龙头,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和焊接方向),汽车服务工程为支撑的专业群格局,并以龙头专业带动专业群各专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4、专业群建设内容

立足岳阳,面向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围绕企业机械加工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企业典型零部件制造过程为依据开发实训项目和工学结合课程,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双师”素质团队和“双师”结构团队为质量保障,以机械加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室,实施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完善实训实习过程的考核与管理制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1“三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其一,强力推进专业与企业深度对接。依托制造业“湖南创造”的优势,瞄准机械装备产业的岗位需求,与协议专业共建单位合作,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岗位任职要求。其二,强力推进学生与岗位深度对接,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其三,强力推进团队与项目的深度对接,组建学生学习团队、教师教学团队,实现课堂与生产现场相结合、实验实训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4.2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其一,构建基于机械加工过程的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群技能分析,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构建基于机械加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按机械加工工作过程分成六大模块:图纸分析过程、工艺分析过程、工艺方案制定过程、工装设计过程、生产组织、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处理过程。其二,核心课程建设利用二年建设时间,启动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重点建成《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基础实训》、《机械CAD/CAM综合实训》等5门核心课程。

4.3“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建设。

采用“引进、聘请、培养”等方式加速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最终建设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适当、成员稳定、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聘用5-8名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校内实训教学、校外贴岗实训和顶岗实习指导。

4.4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本专业“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识岗学习、贴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融实践教学、产品生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岳阳市、长株潭、武汉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遴选3-5家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

5结语

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的构建已初见成效。现拥有省级实践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个、省级校外优秀实习教学基地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出版教材3部;已成为“湖南省电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近五届毕业生年均就业率99.8%,签约率89.9%。其中被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招聘录用756人,约占55%。随着专业群建设的不断完善,我校机械类专业必将为祖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尤祖明,迟强,潘明财,等.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8-112

[2] 唐庆菊,于凤云,张文生.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51-163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二维工作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66-02

一、引言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而传统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专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面临着冲击。为此,国家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原来的机械类专业统一调整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一大专业。它实际上是将原来的机械类主要课程与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机电结合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因此,对制造行业中的机电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关系到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和竞争,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准。我校从06教学计划开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内容,技能训练就是新增的较重要的一项实践教学。目前关于技能实训的内容、方法等还没有成熟的、可借鉴的先例,因此本文进行了有意的尝试。对于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虽然液压原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单片机技术等若干课程都有附属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但是这些实验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相对独立的、验证性的实验,缺乏综合性和创新设计。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却没有跟上这个步伐,实践教育环节出现了明显的弱化和软化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缺乏基本的技能训练,培养的学生素质不高,实践能力较弱,社会适应性较差。

二、技能训练目的、内容和方法

1.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技能训练是在学生修完除毕业设计外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之后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不同,课程设计主要是对所学课程的加深理解和具体应用;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属于基础训练,目的在于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打基础;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主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基础。

2.技能训练内容.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分成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模具等四个教学方向,本文的实训内容是针对机械电子教学方向设定的。实训题目:平面运动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内容包括:(1)结构设计;(2)控制系统硬件设计;(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4)系统安装调试。

3.技能训练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主持下根据选定的题目,集体讨论确定整体方案;之后任务分工,每项任务的实施方案、方法和步骤,分别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只给出实训方向,技术指标等,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参加技能训练,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并写出实训报告。学生利用教研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装置、测试仪器等条件,结合训练题目,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协作。

三、技能训练时间安排与要求

1.技能训练时间安排。整个技能训练安排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大致的时间安排如下:(1)准备工作: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设计要求和工作条件,了解设计或控制对象,拟定设计计划(2天);(2)设计方案论证及相关的设计计算(2天);(3)绘制相关图纸(2天);(4)软件编程(0.5天);(5)系统安装与调试(2天);(6)编写设计说明书(1天);(7)答辩(0.5天)。

2.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应完成以下内容:(1)设计方案论证及相关的设计计算,二维工作台滚动丝杠螺母机构的结构分析、选择与设计计算;工作台步进电机的选择与硬件配置;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搭建硬件电路,进行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编程实现工作台的运动。(2)绘制相关图纸.平面运动工作台装配图、硬件连接图等。(3)软件编程.软件框图及编程。(4)系统安装与调试.硬件控制板制作、硬件系统连接、系统调试,并达到设计要求。(5)完成设计报告.按指导书中要求的撰写内容、顺序,完成设计报告。(6)考核.主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1)设计与计算能力;(2)实践动手与调试能力。

四、实训效果

通过四届共260名学生的实践,技能设计训练得到如下教学效果。

1.通过技能设计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结构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当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学生从方案确定、图纸设计、硬件制作,直到样机调试,全部要亲自动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综合设计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使得大学四年所学的课程得到融会贯通,对自己所学方向得到深刻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设计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面向社会发展、面向工程实践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着力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永海,隋秀凛,杜海艳,李建英,郭华.机器人方向综合设计训练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