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 骨质萎缩;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04-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赖于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2010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30例。 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岁(62~89岁)。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2例。外固定架固定15例,髓内针固定9例,关节置换5例,其他内固定1例。29例痊愈,1例迁延不愈。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骨折发生突然,适应患者角色慢,表现出烦躁、焦虑和攻击心理。语言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因素,语言美能使患者精神愉快。因此护士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巧妙地引导,使患者宣泄出他们不良的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手术成功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2基础病的护理: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础疾病是否控制得当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恢复进程。因此对骨折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护理。定时测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血糖等,根据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调整药量。

2.3专科护理:下肢骨牵引的病人仰卧抬高床尾15°~30°,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牵引线与患肢的长轴一致,保持针眼处清洁,可用75%乙醇滴入,每日1~2次,以防感染。在牵引期间鼓励病人进行活动,锻炼患肢,积极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手术病人术后应避免患肢出现外旋和内收,可用丁字鞋,抬高患肢,指导保持外展中立位,做到不盘腿,早期不下地。

2.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压疮:长期卧床,加之疼痛不愿意变换,患者容易发生压疮。要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衣服和被褥潮湿、污染后要随时更换。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于压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海绵。采用以上护理措施,本组无一例发生压疮。

2.4.2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肺功能减退,特别是长期吸烟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士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翻身时,用手轻轻叩打患者背部,促进其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或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2.4.3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慢,加上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护士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做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疼痛等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4.4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加上前列腺肥大、不习惯卧位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而继发泌尿系感染。因此,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多饮水,有尿及时排空,排尿时挤压下腹部使膀胱内残余尿量降至最低水平,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不习惯卧位排尿者可适当改变或让患者听流水声等促进排尿。老年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会卫生,每天用温开水冲洗会。

2.4.5便秘: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食欲不振,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出现排便困难不要勉强用力,可采用开塞露或排便灌肠的方法,以免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2.5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上长期卧床引起食欲不振。应鼓励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法,特别是晚餐不易过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限盐、限水。有糖尿病的患者请营养师制订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摄入。

3护理体会

老人股骨骨折后卧床时间长,而且患肢必须制动,易产生并发症。手术又可能对基础病加重,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细心,加强基础病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论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2.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2

【关键字】 骨科;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护理模式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包括关乎病人身体健康的基础护理,即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护理活动以外,逐渐转变为同时致力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将医疗护理与病人心理及社会密切联系,建立起新的护理模式。

外科骨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病人的恢复和减少身体残疾等后遗症的发生,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最佳身心状态,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1 优质护理理念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理念是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要综合考虑医疗效果与病人反应两个方面,是一种整体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为提高病人身心的舒适感,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病人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外科骨伤病人多为意外事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对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治疗中,医护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规范言行举止,给病人足够的尊重,用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详细向病人说清楚,疏导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沟通中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帮助病人建立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康复的效率。

2 注重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率、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

骨科病人大多需要卧床治疗,护理中主要保障卧床病人的舒适度,一般术后七至十天病人需平卧,可以用柔软物体垫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压迫。在输液时,应考虑病人肢体的活动度,对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护理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除了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技术之外,还要注重病人对护理的感受及评价,给予适当调整。骨折创伤处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情绪。医护人员应该观察病人的病情,综合考虑,评估其疼痛的水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通过疏解情绪使其心态放松,必要是需给予止痛药。因病人卧床无法运动,护理人员应当时常帮助病人按摩腰椎及肩胛部位,并指导病人在保证身体不受损的前提下活动健康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有利于促进康复进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是优质护理的基础,也是护理有成效的前提,基础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骨科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进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操作、专业护理、合理沟通,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 优化住院环境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要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体现人性关怀。要确保房间的每日清扫工作按时进行,为病人提供方便的饮水和饮食服务,尤其对于骨科活动不便的病人,要保证其生活所需物品。被服要勤于换洗,以免出现褥疮等症状,影响病人的康复及情绪健康。优质护理服务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治疗,有利于康复。

4 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也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治疗过程中增进与病人的交流,帮助病人了解其病情,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要加强劝解,鼓励和支持病人,使病人的负面情绪得到纠正,使情绪趋于稳定。

护理人员要做到语言得当、行为得体,增强服务意识,确保病人接受优质护理。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不同情况。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有利于消除与病人之间的距离,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这既是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护理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5 人性化护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优质护理的核心精神。确立“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提供优质优先服务”的宗旨,确保病人在医院就诊时的需求能获得最大的满足。门诊分诊护士在接待病人时,面带微笑,主动了解病人的要求和期望,用真诚的关心和蔼的态度服务于病人。查房时,主动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要以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为前提。提供的一切服务都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制订以人为本的服务质量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制订质量控制标准,详细说明对服务的要求,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求护士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尊重其生活方式、人生观、治疗意愿。其次要以病人的病情特点为着眼点,提供质量高、有效、经济的护理。针对不同的病人,充分考虑其体质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首先在于规范护理技术及行为,从基础上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然后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达到舒适的状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而且对于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形象,改善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蕾, 游川. 注重基础护理内涵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J] . 全科护理, 2010, 8( 3B) : 739-740.

[2] 黄淑容,黄关红,陈红杏.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2) : 1103 - 1104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3

关键词:骨科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087-02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护理模式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包括关乎病人身体健康的基础护理,即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护理活动以外,逐渐转变为同时致力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将医疗护理与病人心理及社会密切联系,建立起新的护理模式。

1优质护理理念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理念是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要综合考虑医疗效果与病人反应两个方面,是一种整体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为提高病人身心的舒适感,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病人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外科骨伤病人多为意外事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对择期手术病人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极为短,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顾虑重重,护士应给于及时的疏导和安慰,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对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治疗中,医护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规范言行举止,给病人足够的尊重,用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详细向病人说清楚,疏导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沟通中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帮助病人建立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康复的效率。

2注重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率、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护理的职业素质,护理文化建设。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

骨科病人大多需要卧床治疗,护理中主要保障卧床病人的舒适度,一般术后七至十天病人需平卧,可以用柔软物体垫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压迫。在输液时,应考虑病人肢体的活动度,对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护理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除了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技术之外,还要注重病人对护理的感受及评价,给予适当调整。骨折创伤处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情绪。医护人员应该观察病人的病情,综合考虑,评估其疼痛的水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通过疏解情绪使其心态放松,必要是需给予止痛药。因病人卧床无法运动,护理人员应当时常帮助病人按摩腰椎及肩胛部位,并指导病人在保证身体不受损的前提下活动健康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有利于促进康复进程。

3优化住院环境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要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体现人性关怀。要确保房间的每日清扫工作按时进行,为病人提供方便的饮水和饮食服务,尤其对于骨科活动不便的病人,要保证其生活所需物品。被服要勤于换洗,以免出现褥疮等症状,影响病人的康复及情绪健康。优质护理服务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治疗,有利于康复。4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也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治疗过程中增进与病人的交流,帮助病人了解其病情,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要加强劝解,鼓励和支持病人,使病人的负面情绪得到纠正,使情绪趋于稳定。

护理人员要做到语言得当、行为得体,增强服务意识,确保病人接受优质护理。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不同情况。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有利于消除与病人之间的距离,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这既是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护理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5人性化护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优质护理的核心精神。确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优先服务”的宗旨,确保病人在医院就诊时的需求能获得最大的满足。门诊分诊护士在接待病人时,面带微笑,主动了解病人的要求和期望,用真诚的关心和蔼的态度服务于病人。查房时,主动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要以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为前提。提供的一切服务都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制订以人为本的服务质量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制订质量控制标准,详细说明对服务的要求,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求护士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尊重其生活方式、人生观、治疗意愿。其次要以病人的病情特点为着眼点,提供质量高、有效、经济的护理。针对不同的病人,充分考虑其体质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蕾,游川.注重基础护理内涵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J].全科护理,2010,8(3B): 739~740.

[2] 黄淑容,黄关红,陈红杏.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3(12):1103~1104.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4

【关键词】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我院是一所以传统中医骨伤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主要收治宜保守治疗和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同时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骨折患者经过手术复位、夹板、石膏固定或牵引、外敷祖传的能消炎、消肿、化瘀、促进骨痂生成的中药膏剂、口服中药散剂、汤剂,并通过正确细致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肢体的功能锻炼,疗效显著。我院自2008年7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1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3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9岁(60――87岁),股骨骨折45例,股骨粗隆骨折31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尺桡骨骨折7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随着近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把人看做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1]。因此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护理骨折病人时,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骨折后行动障碍,一方面担心经济负担,怕拖累子女,另一方面到医院环境陌生,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会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病人睡眠欠佳,食欲差,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康复。护理人员接待病人要热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视病人如亲人,经常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支持、劝解、疏导,使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执行医嘱,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进行骨折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护理,定期测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血糖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3 预防并发症 病人骨折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大多为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容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很多患者不是死于骨折,而是死于并发症,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比骨折本身更重要[2]。

2.3.1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肺部感染是老年骨折护理工作的重点,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季要适当通风,注意肢体保暖,鼓励患者戒烟,指导患者做扩胸、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定期给病人翻身、拍背,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行雾化吸入,同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2.3.2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加之疼痛不愿变换,容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定时给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护床铺平整、干燥,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如有污染、潮湿及时更换,对于压疮的好发部位可加用软垫、海绵。

2.3.3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病人需长期卧床,不习惯床上排尿和疼痛等原因,易并发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正确排尿,增加饮水量,有尿要及时排容,不习惯卧位排尿者可适当改变或用物理方法如听流水声等促进排尿,女性患者应注意清洁、卫生。

2.3.4 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大多数老年骨折病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又因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血液粘稠性高,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和时间及早指导患者进行未受伤肢体的活动及患肢的功能锻炼,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消除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等不良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4 饮食护理 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缺少活动,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应鼓励病人多食含纤维的食物,食物应清谈、易消化、无刺激性,多食维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含高热量、高钙的食物,足够的营养及含钙高的食物可促进骨痂的生成,使病人早日康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少盐,晚餐不宜过饱,少量多餐,有糖尿病的患者制定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摄入。

2.5 功能锻炼 正确而积极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中期开始一定幅度的关节活动,晚期出去牵引或外固定后,可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3]。

3 护理体会

我院收住的骨折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上周密细致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正确的功能锻炼都能很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白断荣.基础护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12

[2] 翁桂珍,陈艳芳.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4.10(96):27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5

1次专科护理查房,指导社区护士正确运用

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并演示压疮预防的正确,示范对家属及陪护的健康宣教。对已转诊给社区的压疮未愈的出院病人和已经发生压疮的家庭病床病人,邀请富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演示换药方法、无菌敷料的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④建立医院—社区压疮联系网络:在医院与社区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医院压疮专科小组建立公共文件夹,及时将压疮治疗护理前沿知识、压疮典型案例与社区护士共享;社区护士对压疮护理的相关问题,也可通过QQ群、医院信息网络随时咨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第二步骤:提高病人、家属及照护者压疮预防意识及讲解相关知识。①查阅压疮相关文献,关注卧床老年病人年龄、居住环境、照护者与病人关系、照护者压疮知识了解情况、饮食类型等危险因素及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部位等特征,制定社区卧床老年人压疮预防的图文并茂的健康小册子,健康小册子内注明与医院、社区的联络方式。②结合压疮危害性、预防院前压疮发生的必要性及老年卧床病人院前压疮预防的相关措施,制定社区护士对压疮高危人群病人、家属及照护者的健康教育指引。③社区专科小组和压疮专科小组每月在各个社区内进行2次的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并发放压疮预防的健康小册子。④医院建立社区卧床老年压疮高危人群病人的三级管理机构及家庭—社区—医院防治网络,社区家庭为第一级管理机构,由照护者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第二级管理机构,由社区压疮联络护士负责;压疮专科小组为第三级管理机构,由压疮专科小组组长负责。家庭、社区、医院科室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紧密联系,随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快捷、动态掌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⑤建立卧床老年病人QQ群,及时掌握卧床老年病人的健康状况,随时解答病人家属的问题。第三步骤:社区护士对所管辖的社区卧床老年人,每个月至少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动态评估1次,按照健康教育指引对病人及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建立此类人群的压疮健康档案。第四步骤:对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评定为压疮高度危机和严重危机的病人,社区压疮联络护士、压疮专科小组成员每月上门访视1次,一对一指导,循环、循序渐进地讲解,确保高危病人、照护者、家属了解压疮带来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治压疮的护理知识,杜绝导致压疮发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病人或病人照护者、病人家属已了解压疮造成的危害,掌握压疮的护理知识并能落实到位,压疮专科小组成员则终止家庭访视,所在的社区护士每个月继续评估访视病人1次,病人出现病情变化随时访视。1.2.2调查工具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社区卧床老年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包括病人的感官知觉、活动度水平、移动度、营养情况以及皮肤对于潮湿、摩擦和剪切力的反应6项评定标准。总分6分~23分,15分~18分为轻度危机,13分~14分为中度危机,10分~12分为高度危机,≤9分为严重危机,积分越低压疮的风险越大。1.2.3资料收集在社区护士建立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健康档案前1周,研究者首先培训参与调查的社区护士,使他们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通过指导区别压疮和其他类型的皮肤损害及观看照片等形式区分各期压疮的标准,掌握病人皮肤的评估方法。所有资料的收集统一由培训过的社区护士完成。社区护士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评估卧床老年病人压疮风险,对老年卧床病人的皮肤进行评估后拍摄图片资料,将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及压疮数量、部位及分期记录在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健康档案资料内。1.2.4质量控制①我院每年均进行全体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社区护士利用老年人体检机会,将遗漏或新增的卧床老年人纳入干预对象,并建立健康档案,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②利用医院与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压疮专科小组定期对社区护士建立的高危压疮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进行督导,保证健康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同时,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每月至少下社区家庭督导社区护士对卧床老年病人压疮预防工作1次,保证压疮预防工作的正确有效开展。③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是医院压疮预防、治疗护理的核心组织,由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压疮专项管理专科进修护士、科室高级责任护士组成,肩负着全院压疮监管、随访、指导工作,为全院压疮病人及疑难伤口、造口病人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促进病人康复,有丰富的压疮评估、预防及治疗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能高质量地完成对社区护士的培训及对社区护士评估、预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质量监控。④数据录入SPSS13.0后、统计处理前,复核校对,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确保准确性。1.2.5评价指标了解健康管理前后我院管辖的7个社区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情况及院前压疮发生的部位、严重度。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机分别收集2012年9月13日(预防性健康管理实施前)和2014年3月7日(预防性健康管理实施后)社区护士建立的卧床老年人健康档案资料,比较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院前压疮发生情况。2.1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比较(见表1)2.2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严重程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院前压疮的预防性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的发生率

从国外文献可以看出,社区护理发展完善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院前压疮的预防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与家庭医生完成。而在我国,当前的社区护士仍存在着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知识老化、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社区需要的问题[2]。在本研究中,充分发挥护士在提高院前压疮防治护理效果的主导作用[3],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是指挥棒、是统筹安排者,他们负责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丰富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对压疮高度危机和严重危机的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性干预;而社区护士是重要的执行者,是减少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的重要力量。表1可得出,本课题通过医院压疮专科小组的监督指导及社区护士脚踏实地、高效地执行,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的发生明显降低(P<0.05)。

3.2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区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发生严重程度均以Ⅰ期和Ⅱ期压疮为主

表2显示,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院前压疮发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均以Ⅱ期压疮、Ⅰ期压疮为主,它们分别占34.0%(50例)、24.5%(36例)。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Ⅲ期、Ⅳ期院前压疮构成比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干预后,Ⅲ期、Ⅳ期院前压疮发生例数为0,这与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压疮专科小组和社区护士及时有效的干预,导致院前压疮未向严重程度发展有关;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在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院前压疮形成的严重程度均降低,且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社区护士、病人及陪护均对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辨别不清,对此两期的压疮严重程度重视不足,导致发生率高。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社区护士、病人及陪护均能够辨别并认识到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严重程度,而采取及时的干预治疗措施,从而使发生率降低。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有3例、不可分期压疮有2例。其中3例病人家属经济困难,不肯就医,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社区护士及医生上门为病人进行治疗;有2例病人及家属坚持认为不是压疮,不配合就医,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对病人进行定期的入户随访,采取积极的预防恶化的护理措施。

3.3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区卧床老年病人院前压疮的好发部位不同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6

1、骨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1.1患者不能及时适应病人角色骨科病人中外伤性骨折所占比例最高。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病痛的折磨,肢体活动障碍,对疾病预后的悲观猜测,以及陌生的人群和住院环境,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人角色缺失,角色冲突,角色减退或者角色异常。

1.2长期卧床导致心理状态的改变 由于病情的限制,部分骨科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盆骨折、脊髓损伤、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心理承受力减弱,出现自卑、抑郁、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易怒等症状。

1.3社会角色适应度减退骨折病人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事故,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没有预先安排的情况下发生改变。病人将面临家庭、工作、学习方面的社会角色缺失,因此病人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烦燥不安、易怒、脆弱、恐惧、抑郁等。

1.4对康复缺乏信心骨折患者术后大多数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石膏夹板解除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需要进行艰苦的功能训练才能使肢体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功能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不但要持之以恒,还要付出耐心和毅力。当看不到近期效果时,患者往往会对康复缺乏信心,表现出急躁、悲观甚至厌世等情绪,不利于治疗康复。

2、骨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2.1骨伤急救中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2.1.1高度的急救意识、熟练的急救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基础患者入院时,护士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和轻重缓急积极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如一个由车祸引起的多发性骨折患者,因大量失血、疼痛,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患者和家属处于极度恐惧与紧张焦虑之中,护士首先应该急患者之所急,迅速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如输液、输血、止血等。护士在急救中所表现出的敏锐地观察、果敢准确地判断以及娴熟的操作,这些都是无声的语言,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安慰和鼓励,利于迅速建立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为有效的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深切的理解是建立有效沟通的良好开端骨折病人对突然袭来的恶性事件无法预料,从而完全丧失了自我调控能力,出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等,此时病人希望得到尽快、有效的治疗和抢救,以便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有时病人以及家属对术前抽血化验、签字等工作准备不予理解,甚至会情绪失控并迁怒于医护人员,我们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对病人的遭遇以及目前的心理状况和期望给与深切的理解,努力营造一种积极救治的氛围,让病人尽快摆脱恐惧、焦虑的心理,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3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建立有效沟通的保证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直接反映了一个护士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并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在急诊患者面前,护士应衣着整洁、端庄,沉着冷静,做到稳、准、轻而快,有条不紊的救治使病人感到安全、有信任感,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反之护理人员生、冷、顶、不耐烦、手忙脚乱则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和失望感,这样不仅有损护理人员的形象,还会严重影响病人情绪和护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以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建立有效沟通的保证。

2.2与骨科住院治疗期病人的沟通技巧

2.2.1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重要基础。

2.2.2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沟通融入到护理行为的每个环节沟通是一种意识而非特定的行为,护理行为中应处处体现出沟通,护士可利用晨晚间护理、技术操作、巡视病房的时间,观察病人,及时了解病人,发现病人的身心变化,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赢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与病人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2.3提高与各种病人沟通的能力骨科病人尤其外伤入院的患者,入院初期面临强烈的心理应激,后期又面临着卧床、康复、生活单调乏味等问题,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骨科护士而言,掌握与不同病人、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特点患者的沟通技巧尤为重要。并且。护士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利,只有学会去适应不同的病人。骨科病人也与其他专业的病人一样,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行业,有着不同的性格、信仰、学识水平,对于疾病、健康、就医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知,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因此,对于不同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从专业的角度,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语气,使用让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的目的。在说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当然在护理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个别缺乏修养的患者,在不合理要求未达到时谩骂护理人员,甚至恶语伤人。因此,在不被理解或被误解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本着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和有益于他人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真诚地关心帮助患者,相信最终会得到患者的理解。

2.2.4善于化解沟通中的僵局,改变护患之间的不良局面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是行为的主体,是帮助系统的代表,是主动的一方。因此,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承担者。骨科病人卧床时间较长,肢体的功能障碍与病人对正常生活的渴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心理的变化和波动往往更加变幻莫测。护患之间频繁接触,难免会有误解和不理解,护士应当事先觉察,善于利用各种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去扭转沟通中的僵局,妥善处理,缓解不愉快的局面,避免冲突的发生。护患之间更应当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甚至适时沉默,沉默会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完全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气氛。

2.3与骨科康复患者的沟通技巧

2.3.1帮助患者做好功能锻炼前的心理准备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往往比治疗期要漫长、艰苦,患者对此一般没有心理准备,对拆线后的肢体有过高的期望,当失望时往往变得心灰意冷、顾虑重重。护理人员要在康复锻炼前给患者以客观的、真实的介绍,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下一步的治疗。

2.3.2积极鼓励,增加患者康复信心骨折康复训练需要患者付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患者往往看不到近期的效果,容易产生厌倦和失望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交流、鼓励,可以用具体的成功案例引导、教育病人,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至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