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91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中常见慢性过敏性疾病之一, 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反复等特点, 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5]。脱敏治疗为临床中常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 摩拉脱敏仪器为临床中新型治疗慢性荨麻疹机械辅助治疗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史较长, 在长期疾病折磨下易合并不良心理, 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患者长期规律治疗, 影响患者临床疗效[6-9]。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过程中配合心理干预, 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 7月本院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10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治指南》[2], 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经评估后患者均有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指征, 无治疗禁忌证。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摩拉脱敏仪器规律治疗, 治疗1次/周, 20~30 min/次, 连续治疗8周。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采用交谈、心理评估量表评估等方法评估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 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良情绪状况拟定心理干预措施, 围绕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减轻不良情绪等方面实施。②告知患者经积极治疗和预防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采用, 摩拉脱敏仪器治疗可能获得疗效和预后,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③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移情疗法、鼓励安慰等方法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焦虑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 [3];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 [4]。②疗效评定标准[10]:根据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及复况评定。显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1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较前显著改善, 停止治疗后复发;无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的8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儿童发病率显著下降,但近年来成人发病率上升[1]。成人麻疹患者就诊时多处于发疹期,斑丘疹特征及出疹顺序虽较典型,但出疹、退疹迟缓,病情相对小儿较重,可伴有肝脏损害、心肌炎、支气管炎。笔者根据各期临床特征,采用中医辨证施护7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麻疹的诊断标准[2],排除慢性肝炎,药物性、酒精性因素致肝损害,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近3个月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
1.2 一般资料
79例均为我院感染科2007-01—2007-06住院患者,出疹1~5日;男47例,女32例;年龄18~45岁,平均31.30岁;支气管炎12例,心肌炎3例,肝脏损害53例。
1.3 临床症状
散发起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均有发热和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结膜炎病征;斑丘疹典型,疹退后多有脱屑和褐素沉着;并发症以肝脏损害为主,γ-谷酰氨转肽酶(γ-GT)升高明显。
1.4 治疗方法
予抗病毒、抗炎及清热解毒、宣肺透疹中药对症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护。
1.5 疗程
12日为1个疗程。
2 结 果
79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12日,平均住院时间为5.3日。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8%。
3 护理措施
3.1 辨证施护
3.1.1 前驱期
证属毒邪犯表,肺卫不宣。治宜辛凉透表,清宣肺卫。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肉类、荤腥,以避免妨碍麻疹病毒外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勿使患者直接吹风;外用透疹药(生麻黄15 g,芫荽子15 g,西河柳15 g,紫浮萍15 g)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熏,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夏季病室宜阴凉,防止受暑热而闭厥,可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以助汗透疹,解毒生津;汤药宜热服。
3.1.2 发疹期
证属麻毒内传,肺胃热盛。治宜清热解毒,佐以透发。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禁止直接吹风,防止麻疹病毒闭肺。饮食宜清淡,如稀饭、面条、牛奶、豆浆、蒸蛋等,少量多餐。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多饮开水及热汤。忌荤腥、生冷、辛辣、油腻。皮疹未出齐者,可进食虾皮、芫荽、葡萄干等食物,以助皮疹顺利透出。体温持续在39 ℃以上,全身无汗者,可用温水或芫荽煎水擦拭全身,温湿毛巾敷头部,使其汗微出;疹出不畅时,可用淡豆豉、芫荽适量煎水代茶饮;重症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汤药宜温服[3]。
3.1.3 恢复期
证属气阴两虚。治宜养阴益气,清解余邪。适当增加营养的同时 更应注意调整肠胃消化功能。宜多食养阴食品如木耳、百合等,也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避免饮食过量,忌生冷、油腻等物。疹退皮肤瘙痒时,可用九里香煎水擦皮肤以止痒。汤药宜温服[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2 一般护理
3.2.1 情志护理
成人麻疹起病急,临床症状表现重,患者常出现焦虑、急躁情绪,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特点、诊疗原则及预后情况,减轻恐惧心理,告之麻疹自然病程后大多可获终身免疫,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
转贴于
3.2.2 消毒隔离
患者独居或同病种患者同住一室;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60 min,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内光线不宜过强;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 min。隔离期为住院至至出疹后5日,伴有呼吸道并发症时至出疹后10日。
3.2.3 基础护理
3.2.3.1 结膜充血、分泌物多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冼,每日3~4次,予抗生素眼药膏或眼药水外用;如视力模糊、畏光嘱目视绿色植物,戴墨镜,并予维生素A口服。
3.2.3.2 鼻腔分泌物要及时清除;鼻黏膜糜烂时,可涂以1%龙胆紫;口唇或嘴角干裂涂石蜡油或4%硼酸软膏;口腔溃烂用1%~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日4次。
3.2.3.3 衣被不宜过多过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但要防止受凉;宜有微汗而不宜多汗;疹退脱屑皮肤瘙痒时,要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瘙痒严重者可外搽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制剂止痒,清洁皮肤宜用性质温和的浴液。
3.3 并发症护理
3.3.1 支气管炎的护理
注意观察咳嗽的程度、性质及痰的色、质、量的变化,频咳、痰液黏稠时,除多饮水外,可按医嘱应用止咳、化痰药物;伴气急时,可予低流量吸氧。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有无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的危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4]。
3.3.2 肝功能损害的护理
注意休息;禁烟酒,饮食宜清淡流质或软食,忌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遵医嘱服药及应用护肝药物,禁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3.3.3 心肌炎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记录尿量;如心悸、胸闷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用药,予吸氧。
3.3.4 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呕吐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止呕;腹泻时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及量的变化,加强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温水洗净、抹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防止肛周皮肤糜烂;注意补充足量的水分。
4 体 会
通过针对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期辨证,做好正确的中医辨证施护和并发症的护理、情志护理、基础护理,并配合健康宣教,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12-312.
[2]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8.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麻疹 肺炎心衰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7年6月收治麻疹患者186例,麻疹并肺炎心衰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8个月4例,8个月~1岁8例,1~5岁14例,>5岁2例,心衰持续时间1~35天,死亡2例。
临床症状:本组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气急、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脉细速而弱、心音增快、皮疹不透或突然隐退、肝脏急剧增大、肺部出现湿音。
治疗方法:对本组28例患者均给予休息、镇静、鼻导管吸氧、强心、利尿、适当降温,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可分别给予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等药物治疗,患者心衰纠正,呼吸平稳,临床症状消失,除2例因顽固性心衰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肺炎心衰的观察及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小儿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要环节,重症麻疹因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影响心肌功能,及时抽血监测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发现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1~2L/分,也可根据患者年龄、氧饱和度适当调节氧流量。③科学控制出入水量,限制输液速度,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肺部感染和纠正心衰,必须严格限制补液量。④有效控制体温,减轻心衰。麻疹患者体温一般居高不下,最高可达40.5℃,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0~20次[1]。⑤严密观察用药后效果:麻疹肺炎心衰最常用强心、利尿、抗炎药物,应注意观察用药后心率有无减慢、尿量有无增减以及体温变化,对于应用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心率仍持续不降的患者可遵医嘱于4~6小时后重复给药1次[3]。另外,扩张血管,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也是防治心衰的必要措施。对于应用间羟胺、酚妥拉明、氨茶碱等药物后应注意观察呼吸变化、指端温度、皮肤温度以及精神状态等。⑥呼吸道管理:麻疹患者须采取呼吸道隔离,合并肺炎心衰者,抵抗力极低且易并发感染,最好独居一室,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0℃,湿度50%~60%,按时更换卧位,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3次/日,雾化液可根据病情一般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按时翻身并叩拍背部,叩拍时应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对于张口呼吸的患者口腔覆盖双层湿纱布,吸氧管、湿化瓶每日更换,口腔护理2次/日,有痰时及时吸出,防止窒息。⑦加强临床护理,防范其他并发症。麻疹并肺炎心衰往往是麻疹患者中极严重的并发症,除注意纠正心衰外,还要加强临床护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特别是眼部分泌物较多时易粘连,要注意及时清洗,避免出现眼部病变。
讨 论
肺炎心衰是麻疹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麻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院28例麻肺心衰患者的护理,发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吸氧,科学控制出入水量,严格限制滴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效控制体温,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视临床护理,大大提高了麻肺心衰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戚仁铎,主编.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健康素养; 调查
Survey on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ZHONG Xi-fang,LIU He-y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132-135
【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health literacy levels of the chronic urticaria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o provide effectiv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chronic urticaria.Method: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61 case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receiving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given general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and 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The health literacy levels of patients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 dimens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total score of health literacy of the chronic urticaria was (4.87±0.96)score,th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of health literacy were evident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ronic urticaria; Health literacy; Survey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Sian Hospital,Si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37
慢性n麻疹是指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病程超过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病因常不确定,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1]。发作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素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首次提出[2],2008年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参照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所下的定义,即“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作出正确的与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3-4]。并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首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5],研究指出健康素养是个体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获取相关健康信息和健康服务的能力,同时对相关信息和服务进行自我整合利用以提升个体生命健康[6-7]。慢性荨麻疹患者是所有疾病人群中的特殊部分,由于疾病的慢性反应和社会对疾病缺乏认知,人们对其关注性相对较低[8]。因此,为了促进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本研究以本院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健康素养,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医疗护理措施提供有效依据,现报道如下。
3.3 提升慢性荨麻疹患者健康素养的护理对策 提升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显示健康素养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健康素养高的患者能够主动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加重;而健康素养低的患者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延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9]。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及年龄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不同,这与其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有关。临床需通过开展针对性地健康宣教提升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可结合当今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结合本研究结果,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群、农村人群及低学历人群的健康宣教,将这类健康素养较低层次患者常见临床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完善网络健康宣教内容,将对提升荨麻疹患者的健康素养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开展健康宣教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及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运用知-信-行理念,通过提升患者自身的认知程度,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20],引导荨麻疹患者从饮食、作息、运动、心理及用药方面进行积极的调整,从而促进患者健康素养和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茜,邓永琼,李雨欣,等.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0):739-742.
[2]郭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3]孙浩林,傅华.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25-229.
[4]卫生部.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
[5]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R].上海:上海市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处,2007.
[6]李春玉,赵晓霜,Miyong Kim,等.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9-71.
[7]聂雪琼,李英华,李莉,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78-181.
[8]石家宴,吴海斌,石建萍,等.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行自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32-134.
[9]齐兴峰,谢飞来,朱育连,等.金胺0荧光染色在石蜡组织切片慢性荨麻疹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6):595-597.
[10]王楠.社区中老年人自我效能对健康素养和生存质量的影响[D].衡阳:南华大学,2012.
[11]潘新h,丁园,胡亚飞,等.2008-2015年上海市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10):697-702.
[12]赵晓霜,李春玉,李彩福,等.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63-65.
[13]刘素珍,方进博,胡秀英,等.本科生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1):3501-3503.
[14]徐静.安徽省农村地区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现状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15]姚宏文,石琦,李英华.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6,22(2):90-99.
[16]张培培,常春.中国三个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及相关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9):822-824.
[17]吴双胜,杨鹏,李海月,等.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4):607-611.
[18]姚祚星,朱小佳,杨青,等.自我效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增强 螺旋CT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71-02
CT增强检查就是通过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来提高组织之间的层次对比,从而增加分辨率,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是放射诊断常采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我院对做增强CT的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药物的观察与护理,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做增强螺旋CT检查的98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做增强螺旋CT检查的98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72岁。检查部位主要为胸部和腹部。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CT增强检查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担忧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病人在治疗检查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1],护理人员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向患者介绍CT增强扫描的方法,优点,安全性以及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解除病人的疑问和紧张心理。通过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可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负担,控制消极情绪,从而帮助病人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检查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2.2 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碘过敏试验常规所有病人在增强检查前,均应行碘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护理人员应熟悉造影剂性能,不良反应,并发症,并准备好急救器械和药物,如氧气,吸痰器,血压计,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使用碘海醇1ml静脉注射,观察20min后无不良反应,即患者自我感觉无全身发热、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为碘过敏试验阴性,阴性者为适合该种造影剂患者,可行团注法注射造影剂。
2.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CT增强检查的患者留置静脉针时,穿刺的血管选择应慎重,尽可能一次成功,因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射速度快,最高流量达3ml/s,所以应选择粗而直、不易穿破的静脉血管,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处等。为方便扫描一般选择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时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平行进入至少1cm。穿刺部位须稳妥固定,将头皮针软管固定在穿刺部位上方,连接管夹在患者指缝中,使之能随机床移动,以免高压注射时针头移位滑落血管外造成造影失败。
2.4 变态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轻度过敏的患者,有的出现面色潮红、打喷嚏,有的恶心头晕、全身发热,并有少量散在荨麻疹,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感。医护人员应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并继续做好解释工作。恶心症状很快消失,出现这些单一症状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有荨麻疹者可给予扑尔敏口服,一般荨麻疹在30min左右就会消失;中度过敏患者,患者除恶心呕吐外,有的还会出现心慌、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支气管痉挛、发音困难、呛咳等,出现上述的反应立即终止注入造影剂,同时注意观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对症治疗,给予抗过敏如口服扑尔敏,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g及地塞米松5~10mg。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经过治疗,症状一般在1h左右就能消失,观察2h,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方可。
2.5 健康指导
询问腹部扫描的患者2天前是否食用带渣、产气多的食物,膀胱扫描的患者是否憋尿等。CT扫描前不可做胃镜检查,如果已做胃镜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可推迟4h或次日扫描。钡透患者则应3~7天后做腹部CT检查(待钡剂排泄完),以减少钡剂产生的伪影。腹部扫描前禁食12h(急诊除外)。肝、胆、脾、肾在扫描前须口服2%~5%泛影葡胺液500ml,使胃及十二指肠充药,10~15min后开始扫描。盆腔、结肠、直肠在扫描前口服2%~5%泛影葡胺液600~800ml,30~60min后进行扫描,或用1%~2%泛影葡胺液2000ml灌肠后扫描。
2.6 讨论
随着CT仪器的改进和完善,CT检查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广泛使用含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提高病变组织同邻近结构间的密度差,以显示平扫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或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和强化形式,不仅提高了病变的检测率,且可对病变组织类型作出判断[2,3]。为了取得满意的CT增强扫描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工作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CT室护士,对每一例增强检查的患者,均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高危因素,以便选择应用造影剂及预防用药;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和交代好需患者配合的事项,提高增强检查的预期效果;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非离子型造影剂[4],严格掌握造影剂的量,注射速度,并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注射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立即停止并抢救。
参考文献
[1]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289
[2]陈其奎,何兴祥,朱兆华.消化疾病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134.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CT增强扫描;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中使用造影剂增强扫描,能使病变组织与邻近组织间的密度增加,以利于发现病灶,更清晰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及性质,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对病变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增强过程中,往往因为准备的不充分,或选用剂量过大推注速度过快而致不良反应时有发生。预防和护理CT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目前增强扫描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CT室护士除要有熟练的血管穿刺技术外,还要有发现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先兆和急救知识的能力,及时处理。笔者将相关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2012年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0例,年龄6岁-90岁。少数病人使用造影剂后出现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不良反应。
1.2应用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Light.Speedv CT扫描;美国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18-20g密闭式留置针行穿刺。用药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300mg或370mg,根据检查者体重确定造影剂剂量(一般1.5-2.0ml/kg),选择所需的注射流速及注射量(注射速度为3.5-4.0 ml/秒,注射量为60-100 ml/次)。
2护理
2.1宣教;精神因素是发生特异性反应的重要原因,患者情绪的紧张和焦虑可诱发和加重造影剂不良反应。因此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做好宣教及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士在检查前应耐心向患者介绍增强扫描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紧张疑虑的情绪。给患者以安全感,营造温馨、愉快的检查气氛,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肝肾功病史等,严格掌握禁忌证及药物使用范围。
2.2检查中的配合;由于对比剂具有浓度高,渗透性强等特点,注射时压力高,速度快,因此,选择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静脉注射前应告知患者推注造影剂后会出现的感觉,如发热、恶心,皮肤发痒等感觉。为防止变态反应可将对比剂加温至37℃,以提高患者对对比剂的耐受性。
2.3不良反应类型预防和护理
2.3.1不良反应的类型:与其他用于体内的药物相似,碘对比剂进入体内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其机制为在优维显变态作用下,使处于致敏状态机体的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胺还可使一些器官的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从而使微循环淤血,血管容量增加,晚期可出现DIC严重的酸中毒和缺氧,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CT增强扫描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CT室护理工作的重点。过敏反应分级标准为:(1)轻度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注射部位开始至会一过性热感等。(2)中度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呕吐、荨麻疹、流泪、喷嚏等。(3)重度反应: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2.3.2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造影剂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注药后10 min内,以发热、恶心、呕吐和皮疹为先兆症状。仅表现周身发热、喉头发热患者属生理性反应,嘱患者不要紧张,深呼吸,不必做任何药物处理,休息片刻症状会自行缓解。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根据反应的轻重不同给予相应处理。由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尚无理想预防方法,下面一些措施可以减少、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禁忌证和高危因素,以便选择造影剂及预防用药。高危人群包括:肾功能不良;糖尿病;心脏病;其他过敏性疾病;碘过敏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1岁以下小儿和60岁以上老人;多发性骨髓瘤和失水状态。(2)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嘱交代清楚,获得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增强检查,以取得配合和免去不必要的麻烦。CT室应备有急救药物和器械。包括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3)对患者做好耐心地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4)检查当日不禁水,检查前鼓励病人多饮水可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5)尽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6)增强扫描前将造影剂加热至体温,可增加其耐受性。(7)严格遵医嘱控制造影剂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按每千克体重给药1~2 ml计算。掌握合适的注射速度,以达到强化水平。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做对症处理。(8)保持静脉通路,注射完毕后,应将静脉针保留20~30 min,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拔出。(9)注意观察和预防造影剂的迟发反应。护理人员要熟记急诊室电话,一旦发生意外,必须争分夺秒,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造影剂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地观察和预防是减轻和减少碘过敏反应的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是治疗碘过敏反应的必要手段,是保证CT增强扫描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近两年来,通过对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和护理,使增强注射患者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减少。虽然这样,在护理工作中还是要提高警惕,保持眼亮、耳聪、脑子清醒,严格执行护理治疗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剂量,严密观察、记录,不断学习了解护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使患者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对个别有轻度反应的患者要加强观察,对症处理,可留室观察15~20min再离开,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兆祥.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表现.发生机理及预防处理.中国实用医药,2007,27(9):105~107
[2]刘玉清.非离子型和离子型造影剂的合理应用问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