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3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治愈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并结合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77岁,平均(62.5±3.6)岁。入院时临床表现:17例头痛,19例呕吐,23例昏迷,7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肢体偏瘫,21例失语。其中一侧瞳孔散大27例,两侧瞳孔散大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血肿部位包括:13例基底节区内囊出血,17例外囊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枕叶皮质下出血,3例额叶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5例小脑半球出血。血肿量为30~110 ml,平均血肿量为53 ml。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9~73岁,平均(59.7±4.1)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8~77岁,平均(63.8.7±3.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患者头部备皮后将眶耳(OM)线和矢状线标出,参照头部CT片确定血肿的最大层面,同时,将穿刺点在头皮上明确标出,其穿刺针的进针深度为该层面血肿正中心矢状线与头皮的垂直交点间的距离。根据进针深度选择相对应的一次性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并将限位器安装好,手枪式可变速充电电钻连接好,且按照常规进行消毒后,自穿刺点经头发向血肿中心点快速钻颅骨,直至有明显性突破方可停止。此时,将限位器取下,将针托部塑料卡环剪断,除去电钻和针芯,并插入圆钝头塑料针芯后将针缓慢刺入血肿中心,再次将圆钝头塑料针芯拔出并将塑料帽盖紧。引流短管连接在侧孔处,选用容量为5 ml的注射器将血肿缓慢吸出,抽吸完毕插入粉碎针,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之后,注入4 ml血肿液化剂(将2万单位的尿激酶与12 500单位的肝素加至生理盐水中),3~4 h的闭管后再进行闭式引流。此后可依据血肿引流量,每天给予2~3次的冲吸和液化剂注入,滞留引流3~5 d后拔针。
1.3 术后护理
1.3.1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若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统一,对光反射迟钝,且伴有意识障碍多为颅内高压、脑疝先兆,说明有再次出血可能,应马上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术前已有脑疝者,术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反射灵敏,则说明脑疝消失。
1.3.2 血压的观察 血压过高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80 mm Hg上下,同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但血压下降不能过快,以防发生继续出血。每30~60分钟监测1次,若出现呼吸不规则、脉搏减慢或血压升高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1.3.3 引流管护理 (1)确定引流管高度:脑室无积血者将引流管自然放置在床头低于血肿水平进行引流;侧脑室引流时,引流高度为侧脑室水平上10~15 cm。(2)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引流管堵塞需及时处理,烦躁不安患者应制动,必要时予以镇静处理。(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液初为深红色混有血凝块,逐渐变淡直至正常颜色。若引流液突然出血或颜色加深,及时报告医师处理。(4)记录引流量:一般24 h引流量约200~400 ml,引流量反映患者的颅内压,以此指导脱水剂用量和补液量。(5)引流管放置时间:置管时间一般为6~8 d,对采取高位引流的患者,携带引流管复查CT时,应暂时关闭引流管,以防颅内低压。拔管后可取头高卧位,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2]。
1.3.4 一般护理 每天采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两次,并及时清除口鼻、气管内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坠积性肺炎。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并进行局部按摩和温水擦洗以防止褥疮[3]。昏迷患者吸痰时,注意吸痰方式和时间,避免患者过度刺激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继续出血。(5)饮食护理:由于意识障碍导致24 h不能进食者,要给予高热量、高营养鼻饲饮食,鼻饲前先回抽胃液,如抽出胃液为暗红色,应暂停鼻饲。采用止血药物治疗,直至出血停止,继续给鼻饲饮食。
1.4 疗效标准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疗效标准划分为以下5个等级: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或增加18%以内;死亡[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治愈难,对患者的构成严重的威胁。微创穿刺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而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对病情发展进行严密细致地观察也是关系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4],本研究发现,对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其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术后进行精心护理,疗效显著,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施雪英,袁良津,蒋鸣坤,等.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14-315.
[2] 黄有能,黄甫沿.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疗效分析[J].微创医学,2007,2(6):572-573.
[3] 赵俊慧.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01.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2
高压氧是一氧化碳中毒、失血性贫血、氰化物中毒、空气栓塞症和减压病等主要治疗方法。
一、一般护理
1.患者的准备
(1)治疗前应使患者及陪护人员了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护理。
(2)首次治疗前或患有鼻咽部炎症的患者治疗前应用1%麻黄碱滴鼻。神志不清的患者必要时可行预防性鼓膜穿刺。
(3)饱餐、饥饿、酒后、严重疲劳或月经期患者应暂停治疗。
(4)所有进舱人员绝对禁止捎带火种(火柴、打火机、电器用具等)及易燃品(汽油、爆竹等)。禁止穿能产生静电的化纤品。禁止携带钢笔、手表等。
(5)一律使用开放式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颈保持通畅。
(6)加压和减压时舱内有温度变化,因此进舱人员应有必要的准备,老幼或体弱患者更应备好添加的被服。
2.治疗中护理
(1)严守操作规程。开始加压时要立即通知舱内患者做好张开咽鼓管动作,操舱员要采取缓慢、匀速加压的方法,升压过程中操舱员要通过对讲机询问舱内患者有无牙痛、头痛或副鼻窦区疼痛情况。
(2)稳压带面罩吸氧时,操舱员不仅要保持舱压稳定,而且供氧压力也要稳定,操舱员要指导患者均匀呼吸,每分钟16~20次。减压时同样缓慢匀速进行。减压时,患者随身所带导尿管、胆汁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等均应放开管夹,嘱患者勿屏气。减压时患者胃肠道膨胀,肠蠕动加快,容易排气或有便意,或轻微腹痛,操舱员应向患者说明,消除患者疑虑。
3.出舱后护理
(1)出舱后操舱员应询问患者有无耳闷、牙痛、皮肤痒、关节痛、鼻衄、牙龈出血等,如有发生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面罩用洗必太消毒,舱内用紫外线消毒,避免舱内交叉感染。
(3)检查各种仪表指针是否降至零位,氧气压力表、氧气二级减压表、压缩空气减压阀、电开关及其管道上的阀门是否关好。
(4)填写高压氧治疗有关记录。
4.治疗中注意事项
(1)加压时如出现耳部不适或疼痛,应辅导患者做捏鼻鼓气或吞咽动作,亦可少量饮水或嚼食糖果等。
(2)加压和减压时舱温可略升高或降低,必要时应注意增减衣服。
(3)在加压、减压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加压时血压略上升,心率和呼吸稍变慢,对此不必作特殊处理。
(4)减压时输液管道上的莫菲氏滴管内气体膨胀,应随时调整,以防气体进入静脉。
(5)减压时应密切注意伤口渗血情况。
(6)治疗中可能出现氧中毒,应予警惕。一旦出现氧中毒症状应随时停止治疗。有些药物如类固醇、阿斯匹林、抗坏血酸和血管扩张剂被认为是氧中毒的增效剂,在行高压氧治疗前应停用或减量。此外,高压氧可增强催眠剂、麻醉剂、镇静剂和洋地黄在体内的作用。因此,正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应用上述药物,必须格外慎重。
二、几种特殊疾病高压氧治疗护理
(一)高压氧治疗脑干损伤的护理
脑干损伤是颅脑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死亡率高。目前的治疗方法除了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颅内压,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支持治疗,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外,还有一种新方法即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高压氧治疗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量,高压氧还可增加动脉血流量,使脑干部位及网状激活系统氧分压相对增加,刺激上行网状系统的兴奋性,对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
2.治疗指征脑干损伤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特别是血压平稳,腰穿脑脊液无出血现象,无多发性肋骨骨折及严重的胸腹腔重要脏器损伤,无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气管切开患者内套管固定好无渗血,无感染性发热者。
3.治疗方法采用大型加压舱,以压缩空气加压20~30分钟,加至0.2MPa。呼吸平稳的患者戴面罩吸纯氧,注意面罩与面颊紧密接触,以防空气漏入。呼吸微弱或气管切开患者改用急救吸氧口罩。吸氧时间为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然后以30分钟缓慢匀速减压出舱。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护理
(1)入舱前护理:应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检查各引流管的固定通畅情况。
(2)加压中的护理:每分钟升压0.03MPa,避免加压过快引起患者不适,对有吞咽功能的患者向其口中滴入饮料,促使其做吞咽动作,以保持鼓膜内外压差平衡,顺利通过加压。患者取平卧位,头抬高15°,有呃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颅内压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不可屈髋90°,以免增加胸腹腔压力,促使颅内压升高而加重病情。
(3)稳压中的护理:对有癫痫史患者,入舱前给予抗癫痫药物预防性治疗。如在治疗中有癫痫发作,应立即将牙垫塞入患者上下齿间防止舌咬伤,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发作时间,抽搐的部位、意识、瞳孔的变化及发作后的情况,停止吸氧并注意鉴别是癫痫局限性发作还是氧中毒。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脑干损伤患者一般经过昏迷—苏醒—躁动—意识恢复的变化过程。对意识不清的躁动患者可用约束带适当限制,切忌强压四肢,以防骨折,躁动严重者入舱前肌注冬眠合剂。对于脑干损伤合并颅底骨折患者不宜过早行高压氧治疗,因在加压或减压阶段,颅内外压力梯度改变,致脑脊液逆流形成颅内逆行性感染或延缓愈合。
(4)减压中的护理:减压时要防止肺水肿、脑水肿的“反跳现象”,遇有病情变化时可延长减压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再缓慢减压出舱,必要时在减压中应用利尿剂和激素。
(二)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经抢救脱险在无高压氧禁忌证时,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及早行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高压氧是通过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分压,使血管内含氧量和脑组织中的储氧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善脑局部缺氧缺血状况,配合临床治疗,促使脑组织病变的修复及脑细胞功能的恢复。能缩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程,是减少后遗症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2.护理
(1)入舱前护理:进舱前半小时喂奶,换上100%棉制品衣服、包被、尿布等物品并保持清洁,患儿取左侧卧位,并做好固定。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它以其颅脑损伤严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变化快为特征,是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病情急、症状重、变化快的特点,死亡率可达21%-31%[1]。经过多个研究及临床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理质量可以直接决定病人的转归和预后,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笔者收集自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的3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15~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3例。致伤类型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28例。硬膜下血肿14例,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8例,脑内血肿5例,多发性血肿10例,合并颅骨骨折28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均有昏迷史,瞳孔改变31例,脑脊液漏19例,癫痫发作3例,心率快慢不一15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10例,6~8分28例。
1.3 治疗效果:根据格拉斯愈合评分(GCS)[2],出院时治愈21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6例(16.2%)。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意识变化是判断原发伤的程度和继发伤的发生、发展最重要的指征之一。要准确分清嗜睡、朦胧、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意识状态的观察过程中,可通过对话、呼唤、给予适当刺激、还可通过对患者的记忆力、计算能力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及精神状态,以便对病情做出正确估计。进行性意识程度下降是病情恶化的重要表现,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模外血肿的典型表现;若意识障碍同时出现呕吐和瞳孔的改变,则颅内血肿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若出现昏迷加深,常表示病情加重,多由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伴发脑疝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本组有9例患者出现颅高压及脑疝征象,因发现及时,给予脱水及开颅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2.2 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呼吸,如有变化说明脑干的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脑水肿。颅内血肿,可引起颅压增高、脑移位脑疝。头部外伤后,在颅 内血肿形成过程中可有“一高二慢”症状即血压增高、呼吸深慢、脉搏慢。此症状常在颅 内血肿所致脑疝的症状之前出现。一般在小脑幕切迹疝前出现呼吸深慢,枕骨大孔疝则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式停止。在脑疝的中晚期脉搏慢而有力,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但是,在临床观察中这三项指标的变化并非同时出现,往往只有一二项的突出变化。脑疝时体温变化一般不明显,上述情况应结合其它症状体征,全面进行分析。
2.3 观察肢体运动的障碍。在护理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过程中,注意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右则肢体不完全偏瘫,右侧肢体由不太灵活逐渐转为瘫痪,应考虑为左侧颅内血肿。而左侧肢体由不太灵活逐渐转为瘫痪,应考虑为右侧颅内血肿。总之,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应做到密切观察,仔细分析,为及时抢救病人生命而争取时间。
2.4 脑疝的观察。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瞳孔大小及形态变化,对光反射灵敏度改变均能及时反应颅内病变。脑疝是由于颅内压不对称增高而形成结构移位,常见的有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前者一般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偏瘫。而后者首先发生的是呼吸停止等脑干功能衰竭[3]。本组有13例并发脑疝,予以快滴20%甘露醇250ml的同时立即报告医生急诊手术,由于观察及时,赢得了手术时机,抢救了患者的生命。13例患者术后有12例恢复较好。
2.5 颅内高压症状的观察。急性颅内高压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及频繁的恶心,喷射样呕吐,对神志不清者的头痛表现为躁动不安。本组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此类症状。因此严密观察烦躁程度以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及色泽等有助于颅内高压症状的判定。
2.6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观察。严重的颅脑损伤病人处于脑水肿状态,神经内分泌失调,加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致使对激素敏感者内脏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及胃黏液屏障破坏,出现溃疡而出血。它是病情危重的征兆,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强调早期预防,选用西咪替丁0.4g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尽早给患者鼻饲,受伤后2~3天,恶心呕吐消失后,可插胃管鼻饲牛奶。牛奶能起到屏障作用,同时稀释了胃液,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也可防止胆汁反流,从而有效预防溃疡形成。如一旦出现呕血或柏油样稀便;血压下降低于12kPa或中心静脉压
3 临床护理
3.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颅脑损伤伴有失血性休克时,应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一旦休克症状纠正后,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循环负荷加大从而加重脑水肿或造成肺功能衰竭等。
颅脑损伤致颅内高压时,应及时给予高渗脱水药物应用,颅内高压患者易出现烦躁不安,喷射状呕吐等症状。应用甘露醇有显著效果,甘露醇一般要求30min内输入。但输入速度不宜过快,因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内血容量急剧增加,易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预防口腔感染。颅脑损伤病人在意识障碍的状态下易出现舌后坠、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不能及时将血液、痰液咳出,阻塞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并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程度随时调节氧流量。
患者呕吐后及时清除口腔内的胃内容物及血块,在病重期间,每日用朵贝氏液行口腔护理2~3次,对清醒患者进食前后协助漱口,同时注意口腔黏膜的变化[4]。37例中无一例口腔感染。
3.3 留置尿管,监测肾功能。颅脑损伤病人应给予留置尿管,以便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和量,从而了解肾功能及有效循环血量,如24h尿量
3.4 鼻饲营养。入院后禁食,经观察与治疗无手术指征的清醒病人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病人伤后3天无手术指征可予插胃管鼻饲,在鼻饲过程中所用物品应严格清洁消毒,以免病人因抵抗力低下引起肠道感染,且鼻饲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
3.5 预防褥疮。患者常因病重不易更换而易造成局部受压,汗液浸透,大小便污染,使皮肤血液循环不良形成褥疮。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h翻身1次,同时对背、臀部及骨突受压部位进行有效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时更换床单,随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大小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干净,睡气垫床,垫海绵垫。所有病例中均未出现皮肤感染及褥疮。
3.6 注意安全。躁动或昏迷病人要加床栏或适当约束四肢,防止坠床或治疗管道被拔出;昏迷病人使用冰、热水袋要防止冻伤、烫伤,有活动假牙应取下,以防假牙脱落,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479-480
[2] 王总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284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4
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5例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了高压氧治疗以及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开始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64例,发现损伤后的5d内实施治疗)、B组(31例,发现损伤后的6-10d内实施治疗)和C组(30例,发现损伤后的10d以后实施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愈率。
结果:A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2.19%,B组的临床治愈率为74.19%,C组的临床治愈率为53.33%,A组的治愈率与B、C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其疗效确切、可靠,而对于颅脑损伤的高压氧治疗,应该尽可能早的实施,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早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0-02
颅脑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的疾病,其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而且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在近些年因为各种事故(主要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导致其发病率呈现了一种逐渐升高的趋势。一般来说,颅脑损伤其主要病理变化体现在患者脑组织的挫伤、颅内血肿以及脑水肿。对于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这些治疗方法中,早期的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治疗效果是比较被业内认可的。而本次研究就是从这方面入手,对我院对收治的125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而其中实施早期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现将具体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对收治的125例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了高压氧治疗、护理。在这125例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4例,女性患者有6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1-7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5±1.5岁;患者受伤的原因大多数为车祸伤、摔伤以及打击伤。
1.2方法。根据患者从发现损伤到实施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从发现颅脑损伤到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在5d以内,病例数为64,其中男性31例,女性33例;在这组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属于原发性脑干损伤、有20例患者为颅内血肿、有21例患者是属于脑震荡型的颅脑损伤、有12例患者病症属于脑挫裂伤而剩余的11例患者为颅底骨折或者颅骨缺损。B组:患者从发现颅脑损伤到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在6-10d,病例数为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本组中患者颅脑损伤构成的类型主要包括12例的颅内血肿(患者)、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和脑挫裂伤各7例、颅底骨折和颅骨缺损患者共3例。C组:患者从发现颅脑损伤到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在10d以上,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其中包括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2例、脑水肿患者5例、颅内血肿患者5例、脑震荡患者5例、脑挫裂伤患者8例、颅骨缺损和颅底骨折患者共5例。
1.3治疗。A、B、C三组患者在入院后都进行了相应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方面治疗,脱水剂以及扩容药类药物的使用。而三组患者开始选择使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的时间是不同的:A组患者是在受伤后5d内开始接受的治疗,B组是在其受伤后5-10天(不包括受伤后的第五天)内接受的治疗,而C组则是在其受伤后10d以后才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而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高压氧治疗均采用的是多人空气加压舱[1]。
而采用高压氧治疗的具体操作为:将高压氧治疗的绝对压力设置为0.2MPa,进行1次/d的高压氧治疗,每次治疗的总时间最好控制在110min内为宜(包括升压过程中的20min、稳压过程中的70min以及减压过程的20min),将10d作为1个治疗的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对升压、稳压、减压的调节要均匀,对于首次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升压操作要稍微的放慢一些,最好是在压力升到0.05MPa的时候,进行3-5min的暂停升压操作,在患者适应了这样的压力以后再逐渐的将表压提升到0.1MPa左右[2]。
1.4高压氧治疗过程的护理。①在实施高压氧治疗前,需要护理人员协同医生做好患者高压氧治疗入舱前的安全检查和宣教工作,认真详细的记录好患者的各项体测数据和生命体征。②护理人员经过治疗前的指导、教育使得患者学会利用吞咽动作来把咽鼓管打开,从而有效的避免中耳气压伤问题的发生,能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③对于接受了气管切开或者痰多的患者,在入舱接受治疗前,应该对存在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做彻底的清除以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昏迷的患者在入舱时应该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且医护人员全程陪舱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3]。④要求患者避免穿纤维类的衣裤以防止静电作用的产生,同时严格要求患者不要把易燃类的物品带入到舱内;将舱内的温度预先的调节好以免因为温度的原因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⑤在整个高压氧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在患者出现氧中毒、呼吸困难等突发症状可以做出合适的应急处理工作。⑥在高压氧治疗以后,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节,注意营养的补充以及高营养、高蛋白食物的摄入[4]。
1.5疗效判定。在经过1-4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后,对治疗的效果的评测主要集中在治疗的治愈率上。治愈指的是患者主要病症体征均消失,完全可以参与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良好:患者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活动;一般:症状有所缓解,但恢复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没有任何改观甚至出现恶化。
1.6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的是SPSS11.0的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三组的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的t检验,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A、B、C三组患者在进行了1到4个疗程(10d-40d)的高压氧治疗以后,其治疗的效果为A组因高压氧的早期治疗其临床治愈率为最高,达到了92.19%;而B组和C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4.19%和53.33%;就治疗的治愈率方面,A组的治愈率与B、C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注:A组与B、C两组之间的治愈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出现颅脑损伤的时候,因为患者部分的脑组织受伤以及一些出血或者是瘀血等方面问题的影响,就会使得患者的血液循环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低血氧或者是脑细胞代谢的障碍。假如这种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患者的颅内压还会继续的上升,这就极易引起患者脑干功能的衰竭直至危及生命。
对于高压氧治疗而言,通过在高压环境下吸入纯氧令患者动脉含氧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10倍以上,随着血氧含量以及氧贮备的不断增加就会使得组织内毛细血管的血氧弥散半径进一步的扩大。所以,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可以比较迅速地改善患者脑组织因为损伤而呈现的缺氧状态,这时机体细胞内的多种酶的活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比较有效的解除患者脑细胞内、外的水肿问题。因为在高压氧的环境下,脑血管会呈现收缩的状态其容积就会相应的缩小随之颅内的压力就会降低,这样以来脑水肿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因为,在高压氧的环境下脑动脉细胞的血流量就会增加,使得脑干、脑组织的供血量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所以其对患者意识的恢复和受伤组织的修复都有一定的作用[5]。
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治疗的一组其治疗的治愈率要明显的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雯.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67-8868
[2]刘合莲.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3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0):29-30
[3]Bailey M,Amato S,Mouhlas C et al.A creative alternative for providing constant observation on an acute-brain-injury unit.[J].Rehabilitation nursing,2009,34(1):11-16;23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引流管;置管目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29-01
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等等。要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观察病情,善于将引流情况与患者整体病情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引流管护理安全而有效,现分析如下。
1 脑室引流管
1.1 主要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症状;(4)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感染等[1]。
1.2 护理:(1)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2)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2]。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3)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4)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5)无菌引流瓶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6)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7)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d。(8)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 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
2.1 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目的。(1)治疗颅内感染。应用腰椎蛛网膜下隙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感染的脑脊液持续引流至体外,可促使脑脊液分泌,起到对有炎性反应的脑脊液冲洗置换的作用,并且缓慢引流脑脊液能带走部分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等[3]。(2)可行颅内压监测,有效控制颅内压。(3)治疗脑脊液漏。蛛网膜下隙引流可以达到分流减压的目的,通过持续低流量的引流分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硬膜破口的修复,也有利于漏口和皮肤切口的修复。
2.2 护理。(1)引流管的固定。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患者翻身时容易引起引流管牵拉、受压、扭曲等。因此要经常观察置管情况和引流是否通畅,并注意随患者的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对引流管护理的宣教。(2)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200-300ml左右。注意保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3)脑脊液量和性质的观察。随时观察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若引流液中有絮状物或由清变浊,则提示颅内感染的发生,应及早予处理。(4)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5)及时拔管。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
3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3.1 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mm的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负压引流器。当引流量
3.2 硬膜下引流管。硬膜下血肿一但出现颅内压增高征状,即应行手术治疗。一般包括钻孔冲洗引流和开颅包膜切除及血肿清除。术后为促进脑组织膨起,尽快使硬膜下血肿腔闭合,取头低足高位2-3天,卧向患侧,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头部10-40cm。但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一般2-3天拔管[5]。
4 小结
4.1 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结构,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4.2 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来判断病情变化。
4.3 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颅内压。根据此原则来选择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器或引流袋;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
4.4 结合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诉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是术后伤口疼痛还是低颅压或高颅压性头痛。此外应结合患者是否有恶心、恶吐、意识变化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8
[2] 裘法祖.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4
[3] 李国平.289例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总结.华西医学.2000.15(1):53-54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高压氧;气管切开;护理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HBO)治疗广泛用于脑外科的疾病,从而减少了气管切开患者因缺氧、缺血性疾病,颅内出血及颅脑外伤等疾病所致的病死率。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对31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HBO治疗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 年1 月至2009 年4 月我科对脑外科31 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HBO 治疗,其中男22,女9 例,患者治疗多数为2~4 疗程,最少治疗1 疗程。
2 护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
2.1.1 进舱前细心检查 ①检查进舱人员的穿带,严禁携带易然易爆危险物品进舱,进舱前必须更衣,陪舱护士备好生理盐水1瓶(打开瓶盖)吸痰器,无菌手套,吸痰管;②细心检查患者的病情,进舱前痰液是否抽吸干净,尽量不带输液瓶进舱,如需输液调节好速度;③测T、P、R、BP和瞳孔的变化,如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2 治疗时护理
2.2.1 加压时的护理 首次治疗时,加压速度宜缓慢,并注意患者有无不适。有无呼吸困难痰堵发生,如有立即停止加压并报告医生,及时清理呼吸道。
2.2.2 稳压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有两个对外通道,同时又有胃管,应防止氧气流到舱内,应使用专用气管插管接头,将接头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与气管切开开口吻合,防止氧气流到舱内,如需吸痰,应将氧气关好,将吸痰开到0.2 kPa进行吸痰,吸痰完毕,必需先接好气管插管接头再开氧气。将氧流量表调好,使患者感到舒适,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3 减压时的护理 减压前应检查开放一切引流管(如胃管、导尿管) 减压时莫菲氏管内的空气会膨胀使平面降低,应适时调整,减压时舱内空气的温度会下降(约3℃~5℃)应注意盖被,防寒保暖,注意观察生命症变化。
2.3 治疗后的护理观察 每次治疗结束,减压出舱后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痰液量、颜色吸痰次数患者的各种反射灵敏感,如发现痰中带血丝,鼻部分泌物带血丝,应报告医生处理。
3 讨论
HBO治疗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进展,临床应用的理论日趋完善,国内外已愈来愈广泛地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患者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它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增加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含量和储氧量。提高血氧弥散和增加有效弥散距离;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同时它能改善脑电活动,促进觉醒、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对脊髓有保护作用,所以高压氧治疗对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对情绪激动、紧张患者,给予心里安慰转移注意力,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率减慢,降低焦虑情绪[1]。对自主呼吸微弱者,可实施人工简易呼吸器呼吸以减少呼吸时的能量消耗和耗氧量的增加。辅助呼吸时要与自主呼吸同步。对发生气道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予解痉药物,必要时降低氧压,以防肺组织撕裂。观察患者有无氧中毒(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延、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氧中毒先驱症状)[2]。另外,HBO是一种有效,整体治疗,对机体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恢复亦有帮助,所以气管切开患者舱内的护理极为重要,为抢救生命提供保证。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