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1

提到故宫,你脑海中是否浮现出威武肃穆的宫禁森严?抑或600年沉浮的厚重历史?如果答案是肯定,那只能说明你out了。今天的故宫,早已经不是原来老气横秋的样子,今天的故宫,已经变成了一枚被赋予了软、萌、贱、暖等二次元属性的超级“网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故宫以及曾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变得“不正经”起来,皇帝耍贱,嫔妃卖萌,突破次元壁来“调戏”今天的90后、00后们。

2013年,开发的创意胶带“朕知道了”在大陆走红,衬托出北京故宫创意产品的乏味,也让很多人大呼其“不争气”。没想到,2014年,故宫淘宝挖出的雍正那一句“朕就是这样汉子”凭借霸气而接地气的语调迅速走红,北京故宫自此走上了“网红”不归路。

说起故宫的“网红”之路,便不得不说故宫淘宝。“故宫淘宝”是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官方销售网店,早在2010年便已上线,同时上线的还有同名微博。其销售的产品与故宫内外的“故宫商店”基本一致,价格也是统一定价,原意是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

然而,在上线前两三年中,故宫淘宝网店销量一直不令人满意。直到后来招进来一批被誉为“蛇精病”的创意人员之后,故宫淘宝一下子变得“不正经”起来,也受欢迎起来。

点开故宫淘宝店,各种文创产品五花八门,一改从前文博机构文创品的“高冷”姿态,变得异常有趣、亲和。其中既有故宫娃娃系列这样的长期“爆款”,也有应时应景推出的新作。打开一把折扇,上面印着“四爷”雍正的“朕亦甚想你”,相信没有人会不拍案叫绝。

如果你经常刷微博,一定知道故宫淘宝的微博简直“有毒”,不但依靠各种卖萌互动吸引粉丝无数,还带动起全国上下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集体卖萌风潮。

在2016年的首锰员υ煳锝谏希故宫淘宝推出设计了两年的全新重量级IP朱八八。这个长着一张鞋拔子脸的Q版人物原型,来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就选了朱八八这个自带萌贱属性的名字。同时推出的还有大明“卖萌我们是严肃的”系列周边,誓要将卖萌之路进行到底。

2016年,一家名为故宫博物馆文创旗舰店的天猫店正式上线。同属宫内正版,但因为分属不同部门,两家店铺看上去颇有些隔空打擂的嫌疑。其实对于围观群众和消费者来说,两家的产品各有所长,无非是多了一个选择空间而已。比如故宫博物馆文创旗舰店的主打“萌宠”是故宫猫――至今仍代代居住在故宫的活体吉祥物。

“猫守卫”的出现,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大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御猫”。事实上,这部纪录片的走红,也对故宫“网红”的酿成助力不少。

作为一部小成本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其中修钟表的王津师傅一夜之间成了年轻人眼中最有魅力的大叔。从这些故宫匠人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嗅到了宫墙之内的烟火气、人情味,故宫和宫中的文物都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日常拉近了距离。随后趁热打铁推出的电影版进一步扩大了这部纪录片的知名度,也让故宫的热度再一次拉升。

2017年,故宫又一家网店上线,不同的是,这家店也卖周边,不过是能吃的周边。这家名为“朕的心意”的故宫食品店目前只有15件商品,但大部分都是“吃货”嘴里的“爆款”。据悉,故宫研发监制的首批文创家具也已经面世。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2

 

北京,另一场《富春山居图》展也启动开来。在798艺术区,以《富春山居图》数位真迹复制画和其他艺术衍生商品为主题的展览正在进行。

 

“国画画的是时间,你可以看到黄公望在画自己一生的经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中年时对人生的平静思考,晚年时对过去的历史的回望。”白石茶馆的主人、artkey艺奇文创集团创始人郭羿承,在那幅经过台北故宫矫正、跟原作尺寸材质颜色基本一致的《富春山居图》的数位真迹复制画前驻足讲解。

 

有游客进入展区欣赏,嗟叹无法去台北观摩真迹,在这里饱饱眼福亦不错。

 

这副高仿真画,经过了台北故宫的授权。事实上,此次在北京798艺术区展出的“艺奇典藏故宫系列”品牌的数位真迹复制《富春山居图》,此前已在台北世贸中心“台北故宫文创商品成果展示会”上展出过。

 

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因为《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相关艺术教育衍生品也随之升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品商店里,以“山水合璧”为图案或元素的各种纪念品如茶杯、鼠标垫等,成为游客们愿意人手的纪念品。

 

“相较之下,大陆博物馆在艺术衍生品开发方面还有待加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刘悦迪说,“通过此次活动,两岸博物馆界将进入_个新的交流时代,内地博物馆可以向台湾博物馆学习衍生品开发的先进经验,打开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

 

台北故宫的艺术授权

 

这幅数位真迹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是artkey在2011年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共同推出的数位真迹复制画品牌“艺奇典藏故宫系列”的作品之一。

 

所谓数位真迹,即DGA(Digital Genuine Artwark),为国际上高质量原作复制再现画作之泛称。以高科技手段进行与原作相同材质及等比例的复制,用肉眼几乎看不出与原作的差异。DGA通过特殊处理,可保持画面长久逼真色彩,目前国际许多博物馆在无法取得原作的情况下,多以DGA作为馆藏作品典藏及展出。

 

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礼品中心,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数位真迹图。据郭羿承介绍,共三层的礼品中心,近700平方米,有近4000多种的艺术衍生品可供选择,“你可以想象得到的或想象不到的东西,譬如与故宫内的艺术品衔接得很好的开瓶器。”郭羿承说。

 

台北故宫正是用艺术授权的方式带动了艺术衍生品的繁华丰盛。

 

艺术授权,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的艺术品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譬如,齐白石的画作《雀跃樱桃》,经过授权,印在旅行箱上,便成了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事实上,在6年前,台北故宫对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走的无非是老路径:形式上是对艺术品的拷贝,做法上是自己进行生产及销售。

 

2006年,台北故宫想去做一些改变,“他们知道了世界博物馆都用艺术授权的方式来对艺术衍生品进行规划,然后在台北进行公开招标,我们招到了。”郭羿承说。

 

这样,自2001年就已经与台北故宫进行复制画合作的artkey,为台北故宫量身制定《台北故宫博物院授权指南》。

 

“就是告诉故宫怎么做艺术授权,包括如何授权、包装、做好产品等,这一套是我们本来就在做的事情,不过是把整个规划系统卖给台北故宫。”郭羿承说。

 

郭羿承,这位23岁就举办了个人画展的台湾人,在自己的画展中发现,个展中推出的衔接自己作品的一些产品很受欢迎。个展结束后,郭羿承便成立了公司专做艺术授权,接下来才发现,国际上已经形成这样一个产业。

 

第一次参加在美国的艺术授权展,授权展的概念是卖授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交易。郭羿承发现,“没有华人,我们一去就很受重视。租了小小的摊位在那边,现场在那里画国画,画了送给排队的人们,外国记者蜂拥而至,那次感觉觉得蛮好的,中国文化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大有可为。”

 

随后,郭羿承也带动台湾的品牌去参加授权展,包括一些动漫品牌、老夫子以及台北故宫等,带了近五年。

 

“现在,台北故宫发展得很好,不仅是我们帮它做授权手册,台北故宫也组织了一支团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样子做出来,年营业额大概上升到现在的约六七亿台币。”郭羿承说。

 

几年下来,台北故宫的文创经验越来越丰富,在2009年台北故宫的《国立故宫博物院98年年报》中,院长周功鑫在“院长的话”中说:“在文化创意引领知识经济的潮流中,本院积极筹建故宫文化创意园区,期望以故宫丰厚的文化资产以国际知名度为利基,成为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聚落,并透过文创系列活动,力邀具潜力的设计团队参与文创设计课程,让民众体验精致及深具故宫元素的现代设计产品;此外,藉由品牌授权的方式,提高厂商发挥创意,创造衍生商品,以行销全球,促进故宫文创园区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之重镇。”

 

大陆文化产业新灵感

 

在郭羿承看来,比起国际上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做的还是有差距。

 

“大都会博物馆在纽约开了约七八个专卖店,里面几万种物品,光儿童区就很大,基本上是百货公司的概念。纽约大都会光这个每年就有约2亿美金的收入。”

 

在国外,世界各大博物馆主要收入来源于艺术授权及其衍生品,一般占总收入的20-50%,中央美院的余丁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世界几大博物馆销售的产品90%是产品,只有10%是自己特别做的一些产品,销售收入能够占到总收入的30%。他们把艺术授权作为一个产业,商店是他们的销售终端。

 

但比起大陆的博物馆,台北故宫绝对是属于先行者。

 

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并不知如何进行艺术授权规划,还靠着门票度日,就连北京故宫现在的主要收入也是门票。“很多好作品都珍藏在各地博物馆,如果这些博物馆没有通过艺术授权开发,等于浪费资源,是很可惜的。”郭羿承介绍,目前国内虽有一些博物馆已开始涉足,但没有进行规划和规模运作。

 

郭羿承记得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时,“馆内买一个东西是20块,馆外就是2块钱,都是一样的东西,一个厂商。对博物馆来说,不但赚不到钱,名誉还受损。”

 

“中国的文化很多都在博物馆中,我们不做的话,很可能这个东西会慢慢丧失它的效益,甚至变成是别人在做中国文化的东西。”郭羿承说。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曾经说过:“中国缺的不是创意,而是创意商品。”创意商品从哪里来?艺术授权就是很好的途径。

 

而最好的艺术授权品牌在哪里?动漫拼不过日本,影视很难走进西方,这种情况下,郭羿承看来,我们的文创品牌就在博物馆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欧洲有长久的文艺复兴历史,在绘画、建筑、音乐上都能创造出卓越的典范,美国如果要在同一面向上与之抗衡,恐怕不会有现在的百老汇、好莱坞、迪斯尼以及打破传统美感价值的当代艺术。同样的,若亚洲国家现在要对美国所设立的文化标准迎头赶上,大张旗鼓地推动影视制作、发展动漫游戏,或是策划当代艺术展览,都只会是美国巨人文化的跟班。唯有从自己的文化着眼,才有机会开创真正有价值的产业。”

 

在黄公望晚年定居的富阳,郭羿承参加了当地的文化产业论坛,当他看到当地政府把“白鹭蹲”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名改成“黄公望风情小镇”时,一阵唏嘘。

 

在他看来,大陆已经有文化产业的意识,但未必是走了一条相对较好的路径。

 

早在2001年,郭弈承进入大陆,寻找齐白石的后人,争取到了齐白石画作的授权,又将齐白石的画授权到世界各国,让外国人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买单。可见,功夫、京剧之外的中国文化并非没有吸引力,而是用怎样的方式让它与国际去对话、对接。

 

在郭弈承看来,艺术授权不仅能让中国味的产品升级,未来更有可能带动中国城市品牌升级。“我提出一个概念叫城市美术馆,用文化去塑造城市,让城市成为一个美术馆。譬如,飞机上可以播放齐白石的作品,下了飞机乘坐城市交通工具时,会发现的士上有齐白石的绘画,进入酒店,日常用品中都会有齐白石作品的印记。整个城市空间就像一座美术馆。”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负有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化教育设施,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教育上,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从广义上说博物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博物馆的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博物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前途。但学校教育存在着弊端,如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博物馆是以馆藏的实物作为教育的媒介,以实物来反映社会,展示历史,阐释世界。随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系统的改革,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可能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配合学校,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物史料、设施环境、图书影像、研究人员等,其中众多的资源是学生课堂教育中需要而在学校教育中却无法拥有的,这些资源的使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课程教育目标,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使其记得更快,记忆时间更长。但这些资源需要经过有效的开发设计使用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1、针对不同年龄层制定参观方案

目前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但博物馆通常是以一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讲解模式进行导览和参观,参观路线和讲解词跟普通观众并无很大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博物馆需要配合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参观方案。例如小学生感知事物具有笼统、不精确的特点,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针对小学生的讲解应浅显易懂,主要介绍“是什么”,“做什么”,可以穿插一些提问和反问,吸引她们的兴趣。初中生在概括性上比小学生有所发展,注意力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能理解抽象的概念,能独立思考。对中学生的要求是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针对中学生的讲解侧重于介绍“为什么”,“怎么会”,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插曲、小故事增强讲解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博物馆要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可以有绘画、雕刻、手工类、发现研究类、激发想象类、游戏类、感官体验类、表演类、博物馆工作体验类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适合于不同科目的教学,突破传统博物馆教育以讲解为主的模式,尝试从各方面让学生参与。操作类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演类活动更能调动气氛,激发热情;体验类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教育活动要充分依托利用馆藏资源,主题的设定尽量与学校课程相结合,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与学校教学进度相适应,在活动细节上按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组织一场博物馆教学活动,需要把内容、费用、时间、安全等问题考虑齐全。

二、走进学校,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外省市的博物馆无法参观,一年内参观博物馆的次数不会过多,出行产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安全问题等等。博物馆不应该只是被动的等待“被参观”,也可以主动走进学校,提供“上门服务”,送展览、送活动、送讲座到学校。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展览,但大部分展览的受众主要以成人为主,真正为青少年群体举办的展览相对较少,很多展览也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博物馆可需要为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制展览,主动将展览送进学校,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配合展览内容,还可以开展现场讲解、主题讲座、互动活动、手工制作等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三、牵手学校,建立完备的长效机制

一个博物馆应该有完善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起完备的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长效机制,能够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博物^教育服务。部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离开学校,将课堂搬进博物馆,从平面书本跳至立体世界,对学生来说显然更有吸引力。

博物馆可以同时牵手多家中小学校,博物馆可以主动定期的去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学校也可以主动指派部分老师前往博物馆学习,使两者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合作更加紧密,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

“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看看它的博物馆;要了解一个国家,就去看看它的博物馆”,博物馆在社会进步中承担起更多的培养育人的责任。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业在发展中对社会教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加强,对于面向学生的教育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但我国博物馆参与国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博物馆的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还不够丰富,并且尚未建立起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受众和教育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和认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进一步加强和学校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06:9-16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4

关键词:科技博物馆 发展与现状 运行与管理 经验与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建设现状、运行管理等方面,通过中澳科技博物馆的实践介绍和比较研究,求知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从而探索我国科技馆建设与管理的正确方向。

1、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方面

1.1 科技博物馆发展的回顾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我国有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各种历史珍品,成为博物馆收藏的瑰宝,例如著名的故宫博物馆,正在对古建筑、院藏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等进行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起完整的“故宫学”体系,意在继续揭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

1.2 科技博物馆建设的现状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把科技馆建设列入了政府投入的议事日程,每个州都建有本州的科技中心(科技馆),目前全国共有14个科技中心,几乎覆盖了全国。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位于首都堪培拉,1988年建成开放,科技中心精湛的展品、合理的布局设计、优美的环境布置、更是加强了展出效果。墨尔本科学技术博物馆一层为主要展厅,其中有气象地理、运动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光与视觉等方面的展品;二层为3~8岁儿童展厅。悉尼动力博物馆位居原来的发电厂,配以一系列庞大的机械藏品、州的第一辆火车,悬在空中的飞机,探讨蒸汽革命如何改变了世界,还有一批观众参与的展品及一些中短期展览。

我国的科技馆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约30年的发展,全国已“达标”的科技馆数量持续增长,至2010年底,全国建成开放的“达标”科技馆总数达到86个。[1]例如上海科技馆共有生物万象、地壳探秘、智慧之光、彩虹儿童乐园、设计师摇篮、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等11个常设展区;广东科学中心设有儿童天地、实验与发现、数码世界、交通世界、绿色家园、飞天之梦、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8个常设主题展区。

2、科技博物馆的运行方面

下面以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与中国科技馆为例,展示双方主要功能的实践并进行比较。

2.1 展览教育

2.1.1 常设展览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位于首都堪培拉,科技中心的展览主题以展品共性来确定而不以学科来分类;展品以展示科学原理为主而以展示高新技术为辅,这些都符合世界潮流。展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推广到整个澳洲,代表了澳大利亚的水平。

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

2.1.2 临时展览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除了常设展览外,还设置BHP野生科学、恐龙、环境、有趣的科学和微观世界等临时展览。例如“公路地带展”运用20个有趣的展品来强调行人、骑车人、乘客以及驾驶者面临的道路危险,还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加强学习的体验。

中国科技馆已连续举办6届的“巴斯夫小小化学家”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精彩亮相;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中国科技馆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合推出“走进天文年”系列教育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新闻社、道达尔共同举办的“和谐能源之旅”近日将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序幕。

2.1.3 巡回展览

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流动科学展览,是由一个有15名科学表演人员组成,包括满满一辆半拖挂车的互动展品在内的科普马戏团。每年它把这些展品带给生活在澳大利亚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孩子及家庭。

中国的科技巡回展览则始于1983年,当时尚处于筹建中的中国科技馆以安大略科学中心的展览为基础,经过加工调整,组织力量到内蒙、青海、广西、湖南、新疆巡展,观众达30余万人次。中国科技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成绩斐然,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及香港巡回展出,累计观众达560多万人次。

2.2 培训教育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为教师准备了针对中心展览内容的教学材料,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发展研讨会,这些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设置为学生安排设计科技活动的能力和技巧。

中国科技馆也十分重视学生培训工作,与台湾一家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科教中心合作,共同创办大自然科学实验活动。其办学特色是:以科学实验为主线,采用活动教学方式,使用创新技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亲身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技博物馆的管理方面

3.1 政府投资

中国国家与地方科技馆的土建资金均由政府投资,展品经费也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例如中国科技馆在三期建设中财政拨款投入建设经费为12亿元,开馆后由政府提供运营与管理经费;上海科技馆财政拨款投入建设经费经费为19亿元,开馆头5年每年预算15000万元,其中7500万元来自政府拨款,其余来自业务收入。

3.2 重视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在澳大利亚,很多大学都开有科学传播专业,仅在昆士兰州,就有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吉姆库克大学、格里菲斯大学等开设有科学传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则设有科学传播专业博士学位,并编有专著系统地研究科学传播。

中国科协与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创建了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2002年开始招收科学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4、结语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中澳两国科技博物馆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差距,对于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的成功与经验,我们要加以借鉴。

4.1 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的主要特色

艺术与展示。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都很注重展览设计中艺术手法的采用与把握。墨尔本博物馆展出了出生于1927年的一代名马,在赛马中屡得大奖,成为经济萧条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支柱。标本制作的高超手艺令人震撼,再现了骏马飞扬的神采和矫健的雄姿;标本展台的形状为马蹄形,黑白相间的背景为骑手服的色彩,树龄1600年的红橡木地板象征着永恒。

生态与环保。保持生态平衡,提倡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识,在澳大利亚的科技博物馆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墨尔本博物馆的森林展区布满了远古蕨类植物和高大的乔木,水流循环,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草丛中生活着5种毒蛇,小鸟筑起了真正的鸟巢,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寄生虫。展区中有一些树木成了电线杆状,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3]

文化与精神。在澳大利亚的科技博物馆时刻都会感觉到一种博物馆文化,感受到一种博物馆精神。博物馆员工着装统一,佩证上岗,语言规范,彬彬有礼,训练有素,或接受咨询,或给予讲解。“请莫忘记,我们的职责是使你参观愉快,欢迎随时向我们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这是一家博物馆的欢迎辞,也是各家博物馆的真实写照。

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4.2 科技馆设施建设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科技馆14个,平均140万人就有一个科技馆,令人羡慕。在澳大利亚最令人信服的成功改建旧建筑的典范是悉尼动力博物馆,该馆利用原发电厂高低空旷的车间展示机械、交通、能源等展品,而一些废置的发电设备也成了现成的展品。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可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后关、停、并、转企业的厂房设施,进行改造,兴建科技馆。

4.3 科技馆的营运与管理

澳大利亚各馆积极举办临时展览,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中国恐龙展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大获成功,6个月观众达17.6万人次,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展览。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常设展览不收费,临时展览要收费,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今后科技馆免费后的榜样。

澳大利亚有时通过拍卖将标本、艺术品捐献给博物馆,而政府对中拍者的企业提供减免税收;博物馆压缩员工数量,广招志愿者,而志愿者多数为高素质的富家妇人,政府则对其丈夫的经营酌情减免税收。

墨尔本科学技术博物馆是由州文化部门拨款兴建并统一管理的科技馆。有30多个工作人员,而维修后勤人员与其他场馆调配使用。总人数不到400名,分管17个场馆(其中墨尔本市区有4个)。科技馆和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学校组织学生来馆做理化实验要预约,科技馆象征性地收费11澳元。

科技博物馆营运经费不足,也是国内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澳大利亚的同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4.4 科学传播人才建设

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科学传播学科体系建设,很多大学都开有科学传播专业,位于首都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则设有科学传播专业博士学位,已经为全国培养出不少的科学传播的人才。我国近年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北师大已开始招收此专业的硕士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速度与规模还远远不够,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建立起科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辛兵.教育传播学视野下提升科技馆教育质量的理论思考[C].2011(广西·南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1:2-12.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5

中国大地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与词家,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在教学导语设计中,我常常精选与课文有关的佳句或名篇,通过比兴,自然引出要学的课文。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的导语为:“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有《游子吟》诗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代吟诵慈母请、慈父情的名篇佳句可谓多矣!当代的也很多。最称得上情知意浓、催人泪下的,当为朱自清那父爱子、子爱父,父与子深情的《背影》,孟郊的《游子吟》已蜚声千载,传诵不衰,而背影还高出一筹。”此时,学生从感情上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结合时代潮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旅游观光是当今社会人人追求的消闲娱乐活动,亲临旅游胜地欣赏奇异的独特风光,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境界。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时尚的旅游生活经历。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观赏名胜古迹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有关名胜古迹的课文时,我总是把学生的精神引领到美丽的境地,然后才进入课文教学。例如,教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馆》一文,我设计的课前导语“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故宫博物院吗?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建成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周围城墙长约3公里,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建筑雄伟壮丽,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统计从2005年到现在的5年间,每年举办的展览都超过了20个。加上常设的展览,目前正在故宫博物院进行的展览达20多个。每年参观者超千万人次。请同学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那宏伟壮观的规模和层次井然的布局吧!”通过这样的渲染,学生们的阅读欲望油然而生,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提问式导语设计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和条理清晰的议论文、说明文,我设计导语则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解疑欲望,进而使使他们孜孜以求。如在教学《狼》一文时,导语“谈到狼人们无不切齿痛恨,什么原因呢?因为它贪婪凶残,因为它狡猾善变。谁写的文章描写狼的性情最成功呢?我看还属清代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老先生的吧,他笔下的狼是怎么样贪婪?是怎样阴险?让我们来一块读一读《聊斋志异》中的《狼》吧!”这样设计导语如投石击水,学习目的,重点都有新按时,学生的心理活动一下子集中到了学习内容上。

4使用教学仪器,结合课文插图设计导语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6

中国首家现代设计博物馆创始人,广泛涉猎书法、绘画、陶艺、不锈钢雕塑、白酒包装艺术等,其艺术作品先后被故宫博物馆、法国人头马博物馆等收藏,其设计的名酒包装艺术作品在中国酒类市场被广泛运用。

时尚与商业融合,工业和传统融合,保留手工的痕迹,保持手工味道,充满人文情怀,亲切而温和。这样的设计理念几乎浸润在许燎源的每一件作品中。

初夏的阳光,明净而温顺。穿过这间黑色系建筑的宽阔玻璃,落到精致隽永的陶瓷器具上,落到仿佛击打乐器场景的实木长背椅上,也落到一个个被解构的不锈钢汉字当中、以及一件件耳熟能详的名酒品牌却并不鲜见的华美包装上……

这里号称中国首家现代设计博物馆,藏品大多由馆主许燎源一个人设计。许燎源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并不熟悉,可是在全国的酒类包装业里,他是一个大腕级人物。他做的壶瓶杯盒,完全是一件件雕塑艺术品,有的在商业世界里创造过奇迹,有的作为国礼送给各国首相。许燎源正在一旁的工地上忙碌,营建另两个分别以当代艺术馆和未来生活馆命名的博物馆。

创作之源来自故土

“那时我们在一起喝小酒,穷得打鬼,近乎举债度日的时候,谁也想不到此人今天可以独擎酒业包装设计之大纛。”

这是20年前许燎源的真实写照。当时,他刚从景德镇艺术学院毕业,回到成都,满脑子的艺术梦想,却找不到地方搁,为生存计,他摆过地摊、教过书、卖过杂志……

回忆起那段原汁原味的生活,如抽几口粗粝硬朗的旱烟,呛人,但过瘾。许燎源说,“人本来就处在生活的磨砺之中,艺术创作就是发现其中最有价值的点,然后放大,通过艺术语言进行综合化、符号化的过程。”

1991年,许燎源结束了“游荡”状态,在成都方正街开了间陶艺小店,白天守店,晚上就赶到郊区“搞生产”,和泥、制坯、上釉、烧窑。辛苦且快乐。

许燎源的陶艺物品全是手工烧制,做工精巧,造型新颖,每一件皆可称为上品,然而当时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够,能够理解并接受原创、手工价值的人并不多,因此陶艺小店并未达到他理想的效果。

“饭都吃不起,咋能买如此贵的东西!”偶遇喜爱但无力承受的顾客,许燎源内心的苦涩无法言说,也有一丝希翼。不久,许燎源尝试做白酒包装,也碰到了同样的瓶颈,当设计无法跟企业家以及普通消费者对接,于设计者是一件痛苦且无力的事,有不甘寂寞者纷纷转入他行。“但凡历代出土文物,无不从设计开始,并表达创造者的生活理想,同时它也自然地完成了记录一个国家发展历程。”许燎源坚信设计者的春天会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到来。他坚信创造者的精神特质,真正打动心灵的美好之物,工业化生产无法完成。

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的创作根基,都源自于故土的浸润。

许燎源亦然,他的老家在四川仪陇,这里的书法、剪纸、大木偶戏名扬海内外,其父是仪陇县川剧团的首席道具师。许燎源说,小时,父亲做川剧道具的生意比他现在做设计还火爆。小时,许燎源的玩具都是父亲做的道具,《白蛇传》里许仙的手帕、武戏里的野鸡翎子、绣花鞋底、铜头棒槌……

这些在他看来很好玩的道具里,散发出某种神秘的气息,鬼力十足,仿佛蕴含着巨大的信息场,指引着他朝一个目标确定的方向前行,执著,坚定。尽管后来受到西方现代美术的影响,但朴素、深沉的中国民间艺术之美,一直是许燎源源源不断的艺术根源。

可作文物的美酒之器

许燎源不喜饮酒,但他热爱酒,迷恋酒。是酒,完成了许燎源孜孜以求的设计梦想。

古人酿酒,皆手工而成,历朝历代的饮酒器具更是千姿百态,每一件器皿,无不闪烁出智慧之光芒,陶瓷器具的优劣美丑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和精神气象。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酒类包装,无序而平庸。酒厂厂长们觉得,市场不缺,酒质不赖,干啥要花钱做设计?许燎源用通俗的语言给厂长们“洗脑”,讲酒的精神内核,讲酒的人文情怀,不同的包装设计体现出不同的气质、文化定位与营销策略。许燎源尝试用理念说服厂长们把酒向艺术品靠拢。

2001年,许燎源跟沱牌集团建立关系。许燎源为沱牌酒集团设计了“舍得酒”的整体方案,找到艺术与市场的结合点。这使得一直在低档酒类中徘徊的沱牌集团一下子脱胎换骨,迅速挺进高档白酒阵营。在2002年的西安糖酒春交会上,舍得酒一上市,便成为整个糖酒会的焦点,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大关,创造了一个奇迹……

许燎源的春天终于来临。随后,剑南春、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等所有名酒品牌慕名而来。如同酿酒的工匠,酒的包装亦需精耕细作,缓慢酝酿,为此,许燎源宁愿委婉地推掉一些单子。

“舍得”的包装材质选用黑陶或石炽材料,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黑质而白章,大气典雅,其形态像一个壮汉喝醉酒后的舞台步,但装置情形又予人异常的稳固之感。“老台门”

充满孕育感,状似一位妇人慢慢生育之感,灵感则来源于他乡下经历中对于葫芦的观察与记忆……饮酒成为品质生活的象征,美酒尚未打开,便能领略其异乎寻常的外观,即使酒醉人散,瓶罄而酒毕,还有不少人愿意将酒瓶带回家收藏……

时尚与商业融合,工业和传统工艺融合,保留手工的痕迹,保持手工味道,充满人文情怀,亲切而温和。这样的设计理念几乎浸润在许燎源的每一件作品中。比如在茅台不老酒的包装创作上,许燎源以实木内壁凹槽与瓶身相扣,体块由一铜杆贯通相连,通身流淌出手工质感,亲和但不土气。

在材质的选择上,许燎源崇尚环保简约主义,比如实木,他只会选择在瓶塞等极小板块使用,更多则用纤维板代替。大多选用硬纸作包装材料,因为硬纸是一种废纸再生材料。

“一个职业设计人员应站在人类环抱的角度,实现人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价值,在平衡、和谐的自然界自由的审美!”许燎源如是说,也如是做。他打算在“纸浆艺术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给酒类包装“瘦身”,让其设计感直接在器皿上体现,不再使用外包装。“离大地越近的东西,愈具有母性的亲和感。大巧若拙,大美若朴。”无疑,这是大师才有的情怀。

他经常这样想像:这些东西再过多少年被后人挖出来,会被当作文物放进博物馆。按这样的“新文物观”制作,他的作品不仅是盛酒的器皿,更是能够代表当代社会特征的未来文物。后人可以根据他的酒壶来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和审美趣味。

一粒种子一颗心

几年前,接到“酒鬼酒”设计单时,许燎源颇感压力,因为第一代酒鬼酒由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设计。许燎源专程前往湘西,从地域特点到人文性格,解读当地豪气、匪气与霸气的人文特质。他从中国文化中“鬼”的形象上下功夫,以中国传统中大象无形的哲学思想为基调,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案出炉。黄永玉先生看了这套设计后,也非常赞赏。

从最初的沱牌,到后来的五粮液、茅台、水井坊、剑南春宋河粮液等品牌,再到酒鬼,许燎源设计有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民族脉象,他认为“民族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遗产的核心价值”。

许燎源始终不忘做设计的初衷:让艺术融入生活。眼看设计的作品越来越多,库房里堆积不下,许燎源遂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想法。让它成为一个设计师与企业家联姻的平台,让企业家们认识到原创力量带给品牌的高附加值。

博物馆的建成,便能形成“创造者和欣赏者心灵愉悦的互动”,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面,人们可在展馆里真实地感受到美酒进入商业流通之前的设计之旅。

1500万元资金很快投入进去,2007年9月20日,许燎原现代设计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中国首家现代设计博物馆,黑色系的建筑也是一件由许燎源全程参与的艺术珍品。博物馆一楼馆藏着许燎源团队设计的所有酒类珍品,“其间内涵像醇酒一样,需要慢韵细品。”其中的不锈钢椅子造型和汉字雕版造型等,采用独家技术薄壁浸润铸造法,蕴藏着许燎原的独特艺术理解。

二楼馆藏家具、日用陶瓷、玻璃、金属制品等物品,陶瓷器具精致隽永,色泽或素雅或华丽,红痣青花,彷如灵动的韵律,从古典诗词中飘出;珍贵实木材质的桌椅书案,皆由纯手工制作,看似别具一格,却都是有着似曾相识的印记,在生活的某个场景中再现过,或舞蹈、或醉酒、或耕作……

许燎源认为,设计会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此时,他的另外两座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建成使用后,这里将成为一个现代设计博物馆聚合地、中国设计人的理想乌托邦。

在这个设计起步的时代,许燎源更像是一个拓荒者,正如他在其自创的高端白酒品牌“无一物”中所阐释的:“一粒种子一颗心,只要浇灌,就会盛开。”平和笃定,坚信未来。

对话

记者:大多数人都认为商品性和艺术性是矛盾的?

许燎源:实际上不矛盾,文化精神注入,美被带入到商业中,让商品更好地实现它的商业价值,提升附加值。商品外观很美,性价比又很高,就会获得商业的巨大成功。从手机到家具,从功能到形式,谁会拒绝一个美的商品?

记者:那你觉得一件商品的设计能表达你的艺术上的想法吗?

许燎源:我做艺术品,只做一件,我做酒类作品,是以几十万上百万的数量在复制,让美的东西深入到千家万户,把艺术品通过商品的介质传达出去。很多人说,我是把很多雕塑的想法做到设计里,设计产生的商品家家户户都买得起,摆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