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刘雪梅(1970-),女,辽宁北票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法律法规和旅游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7-0056-03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不断地壮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能人才。目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以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出发点,构建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最近一段时间,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S Pavlin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H Schaap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并且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进行了实证研究。D Furbish对新西兰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且分析了职业标准的变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顾准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讨论了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化模式的课教学改革措施。于永华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且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且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李建英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王建永等人指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多渠道、立体化的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胡英芹认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校院校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社会合理的专业、建立实训基地、执行产学研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能够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徐速等人认为高职大学生的能力和大学生的就业以及高职院校的声誉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施福新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系统的剖析,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路径以及策略。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但是目前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进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社会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聘任员工的过程中主要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品质这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因此,这三个方面也就成为了高职学生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基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有人文知识、自然科学、艺术、英语等,通过基础知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进而能够有利于高职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形成自身的个性,建立完善的人格,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在以上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业技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等。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的职业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交叉融合、拓展创新的能力,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的外在表现。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知识描述的能力、职业规划的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核心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不仅应该关注上述能力的培养,而且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能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操作的平台,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进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工作环境,从而能够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通过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协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因此,高校不仅应该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而且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能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一个完善的平台,将职业技能的培养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2

十八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技能、知识密集型转变。在我国过去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的大背景下,对高等技能人才的需要求越来越紧迫。高等职业教育有开发市场所需技能人才职能,能填补市场的空白,也是高职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体现。

技能是指技术、能力,指撑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技能培养就是培育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而任何一门专业的技能,绝对不是单一的,都是一门组合的构成。可以根据岗位的需要,分为核心技能和非核心技能。在高职教育在国家重视下,投入较大,比如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础建设等硬件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同时也引进大量优秀师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核心技能,比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的实践,甚至有部分高职院校引进企业锻炼学生的核心技能。

然而,一些毕业生出现了就业功利化、不守诚信、诚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停的跳槽等现象。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增加了企业招聘成本,而且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使自身的职业规划成为一张废纸。这些行为都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社会对毕业生的职业精神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更要培训学生的职业精神。要把职业精神提高到职业技能同等重要位置,因为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融合才能使学生立足于企业和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等职业精神的突出,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发挥。反之,如果学生只能满足企业技能要求,缺乏责任意识,甚至不负责,工作中出现错误的理念,这样的观念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不诚信的行为。为此教育部在去年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因此系统的研究高等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高度相融合,不仅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两者之间关系的了解,推动两者协调发展。这种了解可以减少实践程面的曲折和反复。

(二)在职业精神教育相对滞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该问题有利于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进程,促使学生更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

二、文献综述

一部分学者主要沿着突出发展职业技能培养展开。张健(2007)以多种学科为视角,提出要狠抓主导核心技能培养,要确保技能培的训练充分。余波和覃业梅(2009)立足于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提出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中要注意职业技能的培养。王娟玲和李荣荣(2008)以道路桥梁专业为例,要培养实用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张玉伟和姚红玲(2013)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为视角,以高职多媒体专业为案例,可以用工作室的方式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在职业精神方面,一部分学者发现,高职学生中存在职业理想不够明确,职业认知不清晰,职业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王宇苓,2009)。刘彦斌(2006)认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职业精神是学生从事职业的根基。严楠(2009)认为激烈竞争的今天,高职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杨静(2015)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否则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

同时,也有一部分学者把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黄红英(2010)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强调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结合,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要把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一部分学者支持高职教育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教育彰显高职的特色。在面临就业市场不容乐观的今天,一部分学者强调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较少的学者把两者相结合,并且没有两者相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没有突出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更没有涉及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三、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大学生“扩招”以来,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数激增,这其中也包括高职大学生。随着这些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适应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学生新的知识,适应企业文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不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才走向就业市场的学生,只具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较快,如果不具备继续学生新知识的能力,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会面临失业风险。因此,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二)不具备实践能力。不具备实践能力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具备实践的准备,比如知识的储备。二是丧失实践的勇气,担心失败,不自信。

(三)不具备抗压能力。任何一个工作都会面临压力,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够合理处理压力,更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从而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失去上升的机会。

(四)不具备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的素养。一些学生在工作中,没有任何计划和目标,导致工作中盲目、盲从,不能够把工作做到位。另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尽管在工作中有计划和目标,但是由于自身的懒惰不能够坚持计划,最终导致一无所获。

(五)不遵守职场中的一些基本规定。在了保证工作秩序的进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定。比如守时等。如果违背这些规定,高职大学生将不能够适应职场,将会迅速被动的离开岗位。

(六)不具备其他的职业素养。

面对以上问题,高职大学生,特别是才参加工作的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除认真领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还要坚持学习,善于自学,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才助于自身的发展,从而服务社会。

二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勇于面对激烈的工作岗位,不能畏缩。如果出现退缩,会影响自信心,容易出现恶性循环。

三是面对工作中出现的较大的压力,很多学生不会处理,不能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压力,而是选择逃避,甚至极个别学生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去解决压力。面对压力,要善于处理压力,并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解决压力的方法,从而问题得到解决。如果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四是对待职场,一定有目标,要有职业规划。完成职业规划后,最重要的执行这个规划,不能半途而废。如果职业规划出现了偏差,要及时的修正,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可行的职业规划。

五是在职场中,遵守基本的职场规则,比如守时、礼仪和保密商业信息等,这贯穿职业生涯的始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违背这些基本规则,会对职业的发展有致命的影响。因此,遵守基本的职场规则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起点。

六是在完善职业素养过程中,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要善长自身专业知识,更要从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吸收相关精髓,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波,覃业梅.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0):35-37.

[2]王娟玲,李荣荣.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3):58-60.

[3]张玉伟,姚红玲.多媒体专业 “工作室” 模式下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12-14.

[4]王宇苓.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46-48.

[5]刘彦斌.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与建设高职校园文化[J].改革与战略,2006(6):183-184.

[6]严楠.论高职生职业精神及其培养的必要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4-5.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职业素质 培养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被自己认可和被他人认可,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也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的学生进校时的基础相对二本的学生要差一些,由于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相对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自由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择人观发生着变化,不再考虑“名牌高校”效应、户籍等因素,取而代之的则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范围内的因素。

1 对职业素质的认识

所谓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主要方面,职业技能包含了职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主要因素;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情况,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1]。

2 大学生职业素质问题的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1)知识面过于狭窄。目前的社会分工趋势不断加强,新兴职业不断出现,使职业的种类越来越细化,门类越来越多,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知识面也随之越来越窄。

(2)技能水平与企业的要求脱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没有 深化,技能水平一般化,与企业的要求脱节。

(3)工作经验的欠缺。大学教育阶段虽然安排了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等课时,但是存在实习时间太短,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大学生缺少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真正锻炼。

2.2 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1)职业观念不强

从《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于2005年共同设计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结果来看,调查的总人数9778人中,有52%从没有研究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时,有51.4%的人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观念不强,我们的学生在学校还只是重视考试的分数,与社会需求脱节[2]。

(2)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大学生求职过程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大学习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

(3)职业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据相关调查,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并不高,有些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不被社会认可,这是由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缺失造成的。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如:大学生受“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影响,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信誉的感觉,种种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绊脚石,影响了大学生早日成才与成功。

3 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之内因分析

独立学院学生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职业素质的缺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素质的提高主要还是依靠其自身的努力学习和训练,这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因。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两个方面。同时,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影响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

3.1 职业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获得就业上岗的机会,是通向职场的“通行证”,是求职的“硬件”条件。职业技能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拓展知识面。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两方面来拓展知识面。自主性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学习知识,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坚持计划顺利实施。创造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采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以适应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

(2)专业技能培养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技能训练,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如: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

(3)工作经验积累

要求大学生真正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实效性。实习和社会实践不仅能让他们开拓视野,同时也能够让充分了解社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真实需求,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践过程中,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2 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职业素养更多的体现了大学生的品质特点,属于大学生求职的“软件”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一个人进入职业生涯,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是要通过职业这一平台来实现的。在大学职业准备阶段,大学生确立什么样的职业观,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才能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健康幸福的做好铺垫呢?现实中,有些人一生荣耀,可问其是否幸福,有的人答案是否定的;有的人虽然没有显赫地位,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生活,生活得非常快乐,这与他们的职业观与职业理想密切相关。

职业理想有其目标价值,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的特点, 对人们能够产生吸引、激励作用。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种种变化,有些大学生对前途感到困惑、空虚。所以,在大学时代只有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价值观,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塑造健全的个体人格。

(2)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社会角色道德,既有各个职业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恪守“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敬业、遵守职业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准则[3]。

(3)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交往能力、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培养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独立学院学生都不同层度的有一些自卑心理,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不录用三本的学生,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当然,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是与个人的能力高低分不开的。

3.3 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在于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了解自我、设计自我的过程,而职业素质培养就是塑造自我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相当于是设计好寻找宝藏的地图,而职业素质培养就是按图寻找宝藏的过程,最终肯定能寻到宝藏。若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突破口在大学各阶段实施规划来提升职业素质,则定能达到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的[4]。

4 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之外因分析

职业素质的培养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培养环境和平台,这就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外因。其中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

(1)家庭方面,一个家庭从小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从小教育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精神,这些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如果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家庭对其要求不严,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不会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2)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首先应该积极调整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下功夫,独立学院的学生就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次,要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第三要积极为学生创建提高职业素质的条件和平台,如:加强实验室建设,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等。最后,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校园里树立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学风,引导学生刻苦勤奋求学、诚实守信做人。

(3)作为接纳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也应为他们的就业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来说,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社会上也存在许多不公平的地方,许多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为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此为导向,建立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机制。

5 结束语

重视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现实社会的要求之间不相适应产生矛盾的结果。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新兴职业也不断出现,职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高校都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扎实的职业技能和合格的职业素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前途,同时也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焦述清.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就业

在缺乏知识的时代,拥有知识会使人成功;在知识丰富的时代,具有较高素质会使人成功;在人的素质普遍提升的时代,拥有创造力会使人成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2%,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应该说到了只有具备较高素质才能成功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但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造成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职业素质在就业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素质等。此外,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当代大学生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主要表现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更需要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员工,而不仅仅是一名实践经验少、职业技能较弱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缺乏职业素质,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以说,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本保证,也是其就业之后谋求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能否被社会所认可,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专业知识的欠缺,而是职业素质的缺乏。大学生职业素质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为就业困难、离职率较高等现象。因此,大学生很有必要在校学习期间了解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日积月累,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就业需要,最终获得职场成功。

二、职业素质的特点

通常来说,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率就越高。职业素质是一个职业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也是求职者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可培养性。素质是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同样,职业素质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也不会自然形成,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断地培养才能获得,具有很强的可培养性。因此,我国的各大高校应该把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针对地对每个个体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才能实现使大学生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第二,长期性。职业素质和人的其他素质一样,无法一蹴而就地获得,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过程的长期性也是职业素质一个突出的特点。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职业人生,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大学生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第三,关联性。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能独立于其他素质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素质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关联性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高,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因此,要想让职业人能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就必须要加强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第四,专业性。职业素质是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性。职业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大学期间的培养能促使人的职业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其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比,也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由专业的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经理参与。只有与真实的企业相链接,才能够提高大学生在职场中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原因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国家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不足;二是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求职者天天求职,用人单位也天天招聘,但企业总是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忧愁,政府和家庭花了大量财力、物力培养大学生,可结果还是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种矛盾是新时期的特点。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岗位供需失衡以及结构性的矛盾外,跟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最看重的是大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而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观念不强、职业技能欠缺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导向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导向使家庭和教育机构形成了“一切为了考试”的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思想,也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导致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都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大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毕业生的技能掌握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实际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在职业技能方面,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认同程度低,认为他们身上存在工作经验欠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薄弱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所要共同面对的紧迫任务了。第二,受独生子女政策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相比以往,现在各个家庭具有更强的经济能力,从而使得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选择。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特定的家庭结构,这也使各个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成长表现为一种非理性的关注。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身为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承受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家庭和学校容易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封闭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教育导向,在高等教育之前就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封闭于书本;将学生的生活封闭于学校;将学生的社会交往封闭于家庭。受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表现为集体观念淡薄、奉献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较差、心理脆弱。大学生正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由不自主走向自主,如果这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积极主动改变现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毕业之后将很难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

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增强择业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局面。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社会、家庭及教育机构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各方面应该共同发挥作用,肩负起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任。

第一,发挥家庭教育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家庭教育在造就现代人才的启蒙教育中更有着突出而独特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尊老爱幼等品德培养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在功利性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卷面上的分数,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大学生基本素质欠缺,特别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以后仍习惯于围绕考试去掌握专业知识,使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缺乏了必要的根基。因此,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首先应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职业观念进行启蒙教育。

第二,加强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大学阶段更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加强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应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学生规则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学生锻炼机会;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及集体荣誉感等,力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开展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课教师或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相关的训练活动,如举行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第三,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在职业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这个途径来实现。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够在职场上进行检验;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习到职场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深入到企业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去体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涵。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也应该积极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实习、实训等环节都较为缺乏,造成许多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增加他们走向社会的机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学校与企业必须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企业与学校在学生社会实践的中的双赢。企业通过对大学生的培训能够获得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要求的大学毕业生,从而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学校也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质高低,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根本原因。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生将来职场成功的坚实基础。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应该成为一种就业模式新的探索。只有这样,从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徐双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100.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5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衡量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教育职业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注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双语师资建设中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双语教学能力,二是缺乏双语教师,已成为制约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

双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内教师,二是外籍教师。国内教师熟悉学生情况,但大多缺乏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对外语国家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了解不够。而外籍教师因为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局面还要靠培养和培训。

现在,从事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幼教专业,她们虽然具备丰富的幼教技能,擅长舞蹈、钢琴,但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表现在语音不规范,词汇量较少,日常用语缺乏,英语基础知识不足。有一小部分幼儿园双语教师毕业于大专院校英语专业,她们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但不懂幼儿心理学、教育学,不会和幼儿交流,不能带领幼儿开展各种活动,舞蹈、钢琴、声乐等技能缺乏,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为此,只有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上多下功夫,才能从根本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及途径

(一)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

学习语言一方面是交际的工具,它同时还是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从根本上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状况,使外语学习从语言学习性阅读的层面转人到语言应用性阅读的层面,即着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这不仅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是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目前,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将双语教学简单地等同为用外语上课,这势必会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双语学生的理论素质。

(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

职业技能培训不光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结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实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前双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可分为学生语音能力的训练、口语能力的训练、模拟教学能力的训练、制作教具能力的训练和英文儿歌能力的训练五部分。

1.学生语音能力的训练

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作为幼儿的英语启蒙老师,如果发音不标准,将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英语学习。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语音标准。学生的语音训练从英语语音基本知识入手,重点讲解发音要领,实际操练,通过模仿英文儿歌,英语小短文,新概念等方式,改善学生的语音面貌,并制定相应的语音验收标准,强化学生练习。在课堂上采取教师指导为主、学生相互纠正为辅的方式,通过讲解与练习不仅规范了她们的发音,还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

2.口语能力的训练

教师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情境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双语教学环境,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教学,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获得乐趣,使其能够真正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和提高。学生根据情景模拟真实的情景,如打电话、乘车、接待客人、问路等,学生很感兴趣,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口语训练的同时学会了如何组织幼儿英语游戏。

3.模拟教学能力的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经过语音、口语、板书、粉楷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或通过学校开设的模拟教学课程,结合幼儿园实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游戏进行模拟教学能力的专门训练。学生亲自操练,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模拟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4.制作教具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模拟教学,儿歌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儿歌或小故事的情景,需要制做课堂教学教具。教具的制作体现了学生职业训练的不同主题。教具可以是卡纸做的,还可以是毛线、酸奶盒,废弃的纸盒,主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创作,为其他职业能力训练提供了保障。

5.英语儿歌能力的训练

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和熟悉的形式,内容简单、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儿歌不仅可以获得语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教学生英文儿歌时,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听清每个单词的发音,以利于他们模仿,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儿歌的动作进行创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职业能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选择由易到难,适合小班、中班、大班的优秀儿歌,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的儿歌运用能力。

(三)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机会

一方面,职业技能训练要以基础教育实际需要为向导,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建立培养环节,保证学生在校接受职业技能训练的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就需要学校扩大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大见习、实习和研习的力度,将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的目标贯穿职业训练的始终。

校内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将英语话剧、短剧表演、英文歌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英语学习,使其体验英语学习乐趣的同时,树立自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和市级的大学生英语口语,协作和教学技能等比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校外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和顶岗支教,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此外,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经验丰富的幼儿英语教师来学校讲座,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

职业技能的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教师以求实的态度去实践、探索和完善,这样才能构建出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松林.幼师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和考核的实践与探索.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C].1999.10.

[3]黄芳.论学前双语新师资英语教育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4]刘芳.浅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职前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0,(2).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AHP法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18-02

近年来,实验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设施,不但要完成学生的实验教学,而且承担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更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合理地建立实验室人才培养机制是首要的问题。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即AHP法尝试对人才培养所做的决策进行科学评价。

1 数学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从实验室建设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数学实验室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为此,实验室建设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只有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有关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容易制定,关键是要对目标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例如,实验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教学需求,实验室的规划是否适应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

1.2 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等角度探索数学实验在专业课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关键问题是隐含的信息,例如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是凭空提出的,这是需要实践教学检验的,除了可以从考核当中找到相关信息,学生方面的反馈也是需要实际调研的。

分析数学实验室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安排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关键问题是能合理地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入到实验内容当中。师范生需具备深厚的教师职业技能,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几何画板的使用,应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等,因此数学实验室还可以提供可控制的教学环境,通过音视频记录装置和实验室式的教学练习,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选择性的教学模拟,使师范生的各种教学行为的训练变得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将开展数学实验与锻炼教师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也是符合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

1.3 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以数学实验室为依托的各类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比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因而,从数学实验室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得失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很有意义了。关键问题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师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的参与范围比较小,主要局限于数学本专业的学生,因此还需考虑如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使更多其他学院的学生参与到竞赛当中来。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中来,但由于教师每年主持的课题有限,因此如何能够使更多的对相关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相当有意义的。从近年来高师院校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历年的规模和质量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是近期有关研究的热点,但难点是由于有关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其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可能并不是很显著。

2 数学实验室的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有关文献,并从以上的分析出发,建立了如下AHP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整个指标体系是一个三层的层次结构,其中底层节点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具体指标,称为“方案层”(用C来开头表示);第二层为“准则层”(用B来开头表示),它将若干相关的指标组织为一个类,以反映人才培养在某个更大的范畴中的表现;顶层为“目标层”(用A来表示),它只有一个节点,表示最终人才模式的评价结果。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专家打分的形式,给出了各个指标层之间、指标层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评价标准,并构建了相应的判断矩阵,分别用A,B1、B2、B3表示。

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的和法求得矩阵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0.142 9,0.5714,0.285 7],对应的近似最大特征值为

,并根据一致性指标得到:

,且,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类似地可以得到方案层的各个矩阵的有关数据表。由结果可知,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前面计算的“方案层”指标的权重都是指指标在其所属的“指标类层”中的权重,为了通过细化的“子指标”来计算最终评价结果,需要将“方案层”在“准则层”中的权重转换为在“目标层”中的绝对权重。只要将判断矩阵B1、B2、B3所对应的向量w的各个分量值乘上“目标层”判断矩阵中对应的分量值即可。即,

B1:=(0.333 3,0.666 7)×0.142 9=(0.047 6,0.095 3);

B2:=(0.833 3,0.166 7)×0.571 4=(0.476 1,0.095 3);

B3:=(0.333 9,0.089 2,0.567 9)×0.285 7=(0.095 4,0.025 5,0.162 2)。

因此,方案层七个指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所占的重要程度为:(0.047 6,0.095 3,0.476 1,0.095 3,0.095 4,0.025 5,0.162 2),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此外,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为第个子指标的评价值,为第个子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绝对权重。值一般取1、2、3、4、5中的一个,依次可表示为“很差”“较差”“合格”“较好”和“很好”。应用上述方法,根据调研情况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3 结语

该课题的研究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作者所在数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同时考虑到数学相关专业师范类的特点,将AHP法与决策论的思想相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方法,尝试探索数学实验室培养高素质人才基本模式,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项研究给出了高师院校数学实验室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反映各个指标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元素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得到,也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的方式统计后得到。通过AHP法,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行分析,较好地刻画了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这将对决策者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通过对各个指标层的单层排序,并且利用各个指标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排序,能够给出当前决策的最终评价结果,这也对各项决策的最终效果提供较好的依据,同时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该课题的可持续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伟,胡玉娟.高校理化实验室火灾风险的AHP法评估[J].实验室科学,2011(2):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