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1
(一)办学思路和办学硬件条件
石河子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总体办学思路是服务于新疆、兵团的经济建设,培养基础较扎实、具有良好的建筑师理论素养、建筑学专业技能强的本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校现有建筑学专业教室和画室若干间,图书馆馆藏中、外文书刊300余万册,年订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报纸180种,藏书总量300万册,各类数据库40余种。
(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模及承担课程
由于办学条件无法满足独立培养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要求,学校利用对口支援的优惠政策和支援院校的办学资源,采用1+3+1联合培养的模式。因此,在制订本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形成了两套不同培养模式的方案,即联合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独立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建筑学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学校只承担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一年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美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任务。
(三)师资队伍、科研平台
石河子大学建筑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客座教授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助教1人。本专业教师以石河子大学寒区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石河子大学寒区城镇建设与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形成了以寒区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为主要方向的科研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共承担16项科研项目。
二、学校建筑学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较差
不具备独立办学的条件目前,学校建筑学学生专业教室的教学设备、绘图桌椅等设施较为陈旧,教学环境欠佳。同时,没有建立相关的专业资料室、评图教室和实验室等办学所需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独立办学的硬件要求。
(二)师资队伍学历低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由于新疆和兵团地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难以引进建筑学高学历专业人才。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满足《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目前的师资能力还无法满足独立培养本科生的要求,同时现有教师队伍欠缺高学历、高职称人员。
(三)课程建设欠缺
没有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学校专业教师只承担建筑学专业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没有承担过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因此没有形成建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承担建筑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为近两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在课程教学方面经验较少,与高水平院校在本学科教学方面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其对于建设系统化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欠缺经验,对课程体系研究与教学内容研究不足,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四)科研水平较低
影响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建筑学专业科研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稳定的科研基地。专业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和获奖成果少,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信息和前沿研究课题的动态,对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三、学校建筑学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改善办学条件
满足独立培养本科人才的硬件要求学校通过多渠道争取经费,以改善建筑学专业的办学条件,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改善专业教室、画室的教学环境;建设本学科的专业资料室、图文信息中心;建设评图大厅,改善设计课教学条件;积极申购仪器设备,扩充其软硬件设备,提高科研教学设备档次,完善实验室功能,扩大实验室规模。目前学校已投入资金筹建建筑设计实验中心,具体包括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模型雕塑实验室、数字建筑实验室、建筑环境监测5个实验室,重点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注重设备仪器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强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践项目和系列竞赛的兴趣,扩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本科学习及参加建筑学科全国相关竞赛提供训练仪器设备及场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满足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需求学校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建筑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依托对口支援政策支持,学校聘请对口支援高校的专家学者到学院讲授专业课程。同时,学校加强与本地建筑设计院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最新技术和技能的兼职教师的队伍。此外,学校还大力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到对口支援高校进行培训、访学,或者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学校计划建立在职教师到设计院实践制度,在校企合作基础上,通过到企业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企业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途径,提高中青年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达到独立培养建筑学本科人才的要求学校根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依据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要求,通过与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本学科的办学思想,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建筑设计项目规划、设计、管理为主线的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综合基础”、“学科基础”、“职业基础”三个具有开发功能的平台,完善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开展课程体系研究与教学内容研究,并通过到对口支援高校进行培训、访学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学校还注重加强与高水平院校间的交流,探讨专业发展趋势,积极迅速跟踪学科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引进先进课程,为独立培养本科人才做准备。
(四)调动科研积极性
提升科研水平,为建筑学专业建设服务学校积极支持本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同时,学校努力挖掘和整合建筑学专业的科研力量,形成科研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整体科研水平;按学科研究方向构成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组织考核,带动青年教师提高科研水平;明确学科带头人及学科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的职责,建立学科方向实验室及工作室。学校还建立了相关的科研奖励政策,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四、总结
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2
1.转换教学模式国内许多建筑院系对建筑学基础课程的研究也一直比较重视,在教改中注重学生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经过多年尝试,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系统。其中以设计的过程、方法的训练和多种建筑表达方式的训练为教学主干,把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总是通过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到了高年级,在遇到不同类型和较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任务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本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在进行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增加建筑设计思维方法训练的教学环节,先从整体出发,把建筑设计的过程分解为多个单项,然后进行分项练习,培养学生在各个单项环节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进入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套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从“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更新课程内容通过之前的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设计思维与表达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对于建筑造型和空间设计的能力,但是对于把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能力还不足,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来完善,结合本校的建筑学专业特点,提出改善方法和具体措施,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对传统的建筑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其中增加了建筑设计分项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①建筑构思与立意的表达;②建筑场地设计与分析;③建筑功能组织与分析;④建筑造型设计与分析;⑤建筑技术设计与分析。这五个方面将通过各项设计作业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最后进行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来巩固前面五个部分的分项练习。
3.调整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模仿教学比较普遍,轻视了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作业与设计成果的最后表达,轻视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以及该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表现。因此,在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中将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讨论模式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方案的交流,把传统的被动型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达到教学实际效果的最佳化。
二、结语
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建筑学;教育;建筑结构;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金红(1974-),女,吉林双阳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李作龙(1969-),男,山东广饶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8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B2012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87-03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涉及到艺术和技术两个基本的学科领域,它还广泛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建筑学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在与建筑有关的纷繁复杂的因素中,找出影响建筑建造的主导因素。我国目前的建筑学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主要起源于欧美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建筑文化曾经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影响深远的中国,建筑学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却没有完整地传承下来,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非常特殊的。中国建筑学是在教育的先驱梁思成、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冯纪忠等人接受了西方的建筑学教育回国,才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现代中国教育的历史中。上述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先驱几乎无一例外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的建筑学教育,尽管由于地域及个人的差异而出现不同大学之间的理念区分,但是中国的现代建筑学教育基本上全面吸收了欧美建筑学理念,[1]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这种特殊的建筑学教育背景,中国的建筑学教育与中国本土的建筑发展脉络存在着很大的断层,虽然在目前的建筑学教育中诸如中国建筑史、中国传统建筑、传统聚落等的研究也会以相当重要的分量出现,但是中国建筑学教育大的体系却一直沿着西方建筑学教育的发展脉络而前行。而中国的建筑市场以及高等建筑学教育发展过于迅速,使得中国现代建筑学教育也没能系统地跟上西方建筑学教育的步伐,最终导致中国建筑学教育大多停留在西方建筑学教育对建筑形式和设计方法的层面上。目前中国建筑学教育的现状是过于追求形式,而对于像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其在建造过程中的逻辑和可能性等,成了当下整个建筑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教学方法的探讨,尝试找到一种艺术与技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齐头并进的建筑学教学方法。
一、“建筑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的内容与建筑设计相脱节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中对“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了解结构体系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结构体系与建筑形式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在设计过程中与结构专业进行合作的内容;掌握常用结构体系在各种作用力影响下的受力状况及主要结构构造要求;有能力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有能力对常用结构构件的尺寸进行估算,以满足方案设计的要求。[2]
这些要求都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结构知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知识的传授与建筑设计和实践严重脱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讲授“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师很少具有建筑学专业背景,无法将结构课程与建筑设计及建筑物实体结合起来,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需求和兴趣点也把握不够准确,建筑结构课程就显得僵化、呆板,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教师自身对于“建筑结构”课程的认识也多被定位为辅助的、配套的、边缘的地位,所以对于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的教学和研究也缺乏动力。
2.“学”的过程中,学生“重艺术、轻技术”的观念根深蒂固
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建筑学教育,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学生在学校里主要进行方案能力的培养,空间、构图、立面、色彩几乎是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全部内容。一个形式丰富的方案,一手漂亮的徒手画,一张完美的表现图,就是建筑学优秀毕业生的标签,顺理成章,形式成了建筑学教育的重头戏,重艺术、轻技术的观念在建筑学教育中可谓根深蒂固。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学专业似乎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只要自己设计出有文化、有思想的建筑方案,自然就会有学结构的专业人员主动配合实现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但凡能成为优秀建筑师的人,对结构的知识往往都是非常丰富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建筑结构知识,才在约翰逊制腊公司行政楼中创造出无梁楼盖的奇特景观,而同样是他设计的东京帝国饭店在经历大地震之后却依旧岿然不动。学生们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艺术高”的指导思想下学习建筑学,其结果导致学生刻意追求超凡脱俗的艺术才思的同时,却丧失了严谨求实的技术头脑。[3]
二、“建筑结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教”和“学”两个方向同时开展
1.引入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建筑结构教师,增加形象思维的内容
具有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建筑结构教师对于“建筑结构”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他们在掌握建筑结构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熟悉建筑设计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能够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课堂实践。
在“建筑结构”教学中,尽量引入形象思维和建筑艺术实体,例如在框架结构的讲授当中,引入中国古代木构的原理和形象。中国古代木构的代表构件斗拱,从受力原理上来讲,与框架结构基本相同。从斗拱的构建和逻辑来讲述框架结构的悬挑原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图1所示。由于建筑学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以及斗拱本身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印象,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引入该形象,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其次,从木构及斗拱的受力与框架结构的受力逻辑的对比也使得学生对于抽象的框架结构逻辑的学习,增加了形象思维的内容。
同样,在讲授拱结构的受力特点时,课堂上用万神庙和路易斯康的印度经管学院进行对比。万神庙(图2)的穹顶结构侧推力是用连续的墙体来抵抗的,同时,为了减轻墙体的自重,将墙体局部挖空,形成壁龛,所以建筑形象也是相对完整和封闭的。而同样是抵抗拱结构的侧推力,路易斯·康的印度经管学院(图3),无论是解决跨度的拱结构,还是砌筑在墙体中的拱结构,都利用起拉结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梁来抵抗拱结构的侧推力。由于抵抗拱的侧推力时,钢筋混凝土梁主要处于受拉状态,所以梁截面尺寸较小,建筑形象与万神庙也大相径庭。学生在进行建筑结构专业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建筑形象,使得建筑结构和建筑艺术之间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
2.增加建筑结构学习的连续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虽然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对于只有48学时或者64学时的“建筑结构”课程,一个学期的内容,如果不能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不能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建筑结构”的学习,留给学生的可能只是一次考试或者一个成绩。
为了增加建筑结构学习的连续性,将“建筑结构”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建筑结构的教师参与到每一个设计题目当中。让学生从结构理性的角度对自己创作的建筑方案进行结构合理性评估。在以往的教学中,结构专业的教师,参与到建筑设计课中并非没有先例,很多学校也都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据对学生调研的结果来看,以往结构教师临时性的参与,对于学生建筑结构知识的理解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结构教师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全程参与建筑设计的教学,所以这个作用就更是大打折扣。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引入建筑结构的相关内容,尝试用一种启发性的自我评价的学习方法。实际操作是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在学生做出结构思考的尝试并得出一定的结论之后,结构教师再具体介入,根据学生对自己方案结构的自我评价,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和干预。这种学习方法,使得学生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建筑结构的学习,也让学生对于自己方案的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甚至还能起到开阔思路,启发创作灵感的作用。自我评价的方法要求结构教师课前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针对不同的年级和设计内容,提出具体的建筑结构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分别是针对《专家工作室》和《大学生活动中心》两个方案的结构评价指标。
表1 《专家工作室》结构评价指标
拟选择结构形式 选择理由 主要结构构件 构件尺寸预估
首选
可选1
可选2
表2 《大学生活动中心》结构评价指标
拟选择结构形式 选择理由 主要结构构件 构件尺寸预估 楼层间结构对位关系契合度 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及建筑形象分析
首选
可选1
可选2
上述两个表格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建筑结构知识相对较少,表1的设定,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在建筑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建筑方案的结构可能性,并从老师那里学习建立最基本的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框架;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建筑结构知识和对建筑整体把握越来越强,表2中增加了两项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结构合理性,同时也应从建筑结构的制约和启示中开拓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完成结构评价指标这项任务,会主动去关注和学习相关的结构知识,这种情况下适时引入结构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明显提高。
三、“建筑结构”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
建筑学专业目前很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脱节、重复等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课程看似很成体系,但是实际操作过程却是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的衔接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普遍情况是知识结构不完整,尤其缺少严谨求实的技术头脑。[3]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现手段主要就是以“建筑设计”这门专业课为核心展开各门建筑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学习。[4]本文探讨将建“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尝试将建筑结构知识至始至终地在建筑设计课中得以应用,而且尽量做到知识结构与学生能力相结合,循序渐进,让学生感觉到相关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知识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教学改革从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入手,解决结构知识源头过于专业和单一的问题。从课程融合入手,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不间断应用来增加其对“建筑结构”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使“建筑结构”知识能够至始至终、循序渐进地应用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当然,不同的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会有其特殊性,但是,“建筑结构”教学中,这种实实在在的学科融合尝试给建筑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蔡永洁.大师·学徒·建筑师?——当今中国建筑学教育的一点思考[J].时代建筑,2005,(3):75.
[2]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S].2003.
[3]郝曙光.建筑师素质与建筑学教育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0,
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CDIOl理论;高校人才培养;建筑学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我国教育事业也在朝着蒸蒸日上的方向发展。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模式,比如CDIO教育理念。这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高校建筑学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开始顺应时代的发展,将CDIO教育理念应用进了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1CDIO理念下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现状改变的必然需求
目前,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方面都还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十分重视,但是轻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沟通技巧、管理理念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培养还缺乏关注度。导致大量的建筑学毕业生,他们在实习工作中,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工作模式,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CDIO理论,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进一步的改革与研究。①由于受到教学硬件设施以及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限制,导致很多高校培养的建筑学人才无法进入到高层次的社会岗位中,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其次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问题表现主要存在与理论课程设置过多,实践课程比如工程构思以及设计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少,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建筑学人才缺乏设计规划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关注,促进人才的多元化与综合性发展。②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学属于一门对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对应用能力的关注度。但是,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专业进行实践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临场发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较为落后,与社会企业对相关岗位人才的实践能力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③很多高校教师们在对CDIO理论方面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方面的了解还处于表面程度,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更是了解得不够清晰,这也是导致高校无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大关键问题点。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CDIO理论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而言将会是非常有利的。高校除了要关注对院校人才的培养之外,还要做好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工作,并且也可以让一些企业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的全面与完善,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需求
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将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课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教学、设计操作、实践应用。建筑学的教学方式大致是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设计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为不利,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会形成威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好处,可以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输与讲解、有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但是他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虽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掌握了建筑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却无法将其很好地应用与工程实践中,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地培养。而这种只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却无法对其进行应用的建筑学人才,无异于只会“纸上谈兵”的军师,而这也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我们提出了基于CDIO理论理念的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教育理论杜宇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义十分准确,也符合社会岗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CDIO理论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教学划分为理论基础教学、个人能力培养、协调沟通能力培养以及工程系统掌控能力培养等四个部分。这一教学理论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对建筑学的专业教学要求有准确的把控与全面的了解,能够根据CDIO理论教学原则,制定出一个高效、完善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个人及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社会对于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各大企业对建筑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素质水平等,都是决定建筑业能否获得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学是一门将设计艺术与工程艺术完美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专研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在CDIO理论的引导之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学人才的专业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对个人的发展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进行实践工作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在建筑项目的时间操作中,运用好建筑设计理念,将专业理论教学融入进实践操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建筑业对于现场实务操作能力较高的人才需求量也是十分大的,对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高校要想培育出更多的综合性建筑人才,需要将建筑学理论知识与建筑业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教学。再者社会对于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好,以及工作效率高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这类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好,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全面型的人才,才能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2基于CDI0理念下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2.1创新教学机制
在CDIO理论基础下,现代高校不仅要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同时关注对学生创新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建筑设计项目,将万众创新的理念融入进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实践项目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包括有场地的调研与分析,项目的设计与创作以及项目的验收与总结等,这种项目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讨论中,表达自己的实践观点。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教育条件,引进一些先进的软件或者硬件设施,搭建起网络教学平台,吸引广大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建筑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考,促进建筑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
CDIO理论,高校在构建建筑学教学实践模式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完善化打造,针对课程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传输与讲授比较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差。因此,高校建筑学教师要利用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参与话题讨论与交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讨论中,解决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将当地某区域的建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将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教学案例的探讨与交流,让小组成员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将其整合起来,形成多个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整理与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也可以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让各个小组成员一一进行设计方案的演示与阐述,鼓励各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评价讨论中。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CDIO理论背景之下,高校可以与当地的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与当地的优秀建筑企业签署协议,让学生参与到建筑单位的设计工作中,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回访,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项目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对于即将毕业实习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教师可以适当为其安排一些设计任务,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结束语
在CDIO理论的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建筑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使高校建筑学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艳艳,贾长洪,刘萌.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152-155.
[2]唐西娅,郑辉,刘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166-168+172.
[3]贾涵.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城市住宅,2019,26(09):205-206.
[4]董怡华,王英刚,王辉,等.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19,47(13):191-194.
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字】培养;中职学生;建筑学;兴趣
建筑工程专业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传统专业,同时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有着无限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学本专业的每一个学生必须学好专业基础课。比如:建筑力学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筑力学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道桥工程、水利工程、市等。
但是中职建筑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没有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学习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中职生由于建筑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建筑学的兴趣,对建筑产生了怕学、厌学的心理。我认为,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兴趣的问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实例等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中职建筑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认知建筑及贯穿始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初学建筑学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建筑的兴趣及感知能力。通过对实际场地的参观与具体观察,介绍建筑和城市的文化背景以及当代建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广泛接触古今中外优秀建筑作品及杰出建筑师,培养学生思考建筑、掌握建筑的基本特征,亲身感受、体验建筑的空间,并通过语言、图示表达出对建筑的感觉。培养学生对建筑最大的兴趣,也让他们认知到建筑离不开社会,建筑离不开自然界,建筑离不开地理、历史、宗教、民族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建筑学情境。
一、借用建筑学史料创设情境
中职建筑学课的开始阶段,绝大部分学生的精神处于游离状态,教师借助有趣的建筑学史料创设建筑学情境,能有效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教师可以利用高斯的案例史料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著名的建筑学家著,他们在建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通过利用著名建筑学家的真实故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消除思想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学习建筑学之前先学习了建筑制图与识图,由于建筑识图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深,比较枯燥,学生普遍认为难学,没意思。故在学习本门课之前就可能产生了抵触心理,为消除此种心理,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带领学生到工棚或工地去实地勘查学习,认识各种构件及内部构造布置情况,了解相关构造知识,使学生有个初步认识,激发起求知欲望。
三、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针对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把他们引入教师所创设的环境条件中去,使学生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进行探索和发现,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如在进行测量时,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纪录并统计试验结果。(1)试验准备。(2)试验过程:一名学生记录试验结果,一名学生数次数,一名学生监督。(3)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4)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主动探索,可以得到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的实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事件的概率。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变静态的被动学习为动态的探索活动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兴趣。
四、强调自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中建筑设计、构造原理及节点详图等内容是通过文字叙述和平面图纸表述的,对学生来说,空间想象力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本校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的体型组合、立面设计、构造作法等,在不能现场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图片、照片、建成图纸等将建筑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精选了各类典型工程实例来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建筑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图书馆、校园网、建筑工地等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五、教师课堂精讲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当然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但限于教学时数的要求不可能做到如此。教师应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基本原理、重点难点及强制性的标准规范要求作出讲授,而加强练习,扩大知识面和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部分放在课后进行。利用校园网和教师编制的《房屋建筑学》PPT课件和网络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度来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查阅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例题,可自行练习习题,也可再重新复习授课内容。
六、利用趣味问题创设情境
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是中职建筑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趣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进行空间图形知识的教学时,可通过如下的趣味问题来创设情境。图1是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把它沿某些棱剪开并摊平在桌面上,可得到图2的图形。如果把图2的纸片重新恢复成图1的纸盒,那么与G点重合的点是哪点?这是一道空间思维趣味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或空间想象等方法得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消除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是学生在建筑学的几盒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要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兴趣还要靠我们学生自己: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
第二,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第三,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第四,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学不是可以线性学习成功的。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
七、抓好课程设计环节. 培养中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前面所学的建筑制图和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应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应贯穿在一学期的教学之中。经多年课程设计的摸索.我们选择了多层住宅楼设计、中小学幼儿园设计、教学楼设计等学生较熟悉并对其设计原理清楚的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以设计者和使用者身份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设计资料,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和分析设计中的问题,独立工作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如在进行住宅楼设计时,教师在考虑学生方案设计可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绘制居室、厨房家具布置图,真正掌握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的尺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大设计的深度和难度,使其达到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准。依据构造原理选定合理的构造方案.是完成初步设计后又一关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构造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这样的课程设计留给学生的思考和设计空间加大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建筑学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教学过程。随着国内各个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涵盖内容和要求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既是房屋建筑学课讲授内容的综合体现,又是建筑与结构两大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的交点,教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即使到了毕业设计阶段也常常为不知如何设计而苦恼。这主要是由于在作为设计启蒙的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未能顺利地进入建筑设计之门;同时,作为教师,未能切实掌握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心态,未能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引导,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存在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1.1 不适应心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工程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已经习惯逻辑思维的工民建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不到课程设计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显著不同,他们把课程设计想象成为学习其他工程学科一样进行假设、演算、结论,以这种心理进入课程设计自然极度不适应。他们只看到“设计原理”、“功能分区”等简单的字眼,而未认清其深刻的内涵,这种心理势必妨碍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者的角色。
1.2 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情况下,设计学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设计是在学生接受了大密度专业授课、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在设计阶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却不然,学生在接触建筑设计时,往往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工程技术和社会知识结构,正是他们最大的不足,这就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学生只能从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授课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统的知识,以这种“虚”的状态进入“实”的设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1.3 先松后紧心理
由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不适应,而又力不从心,往往在开始阶段浑浑然而不知如何进入设计,等到了教师检查方案才发觉自己在设计前期用时太多,于是在设计后期,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却盲目地急于求成。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影响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
2 通过近几年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归纳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学生课后收集各类户型图,上课组织讨论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对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做建筑设计。在课程设计之前,做住宅设计的同学可到各个新建或在建小区收集小区户型图,课下学生对户型图进行比较分析,上课后组织学生对不同户型设计进行讨论。
2.2 增加题目类型,将实际的环境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学生选题范围可灵活多变,比如老师可以自己先设计一个总平面图,学生可以选取图中的建筑进行设计,当然总平面图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比如学校内部各类建筑。将课程设计与学校各种功能建筑结合,便于学生参观,学生做课程设计时也能考虑到平时接触频繁的这些建筑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计还可以与实际的工程结合起来,近两年学院正在准备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老师便将实训基地设计作为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可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2.3 建筑模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强,大学期间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并不深刻,模型的制作可以使图纸上的建筑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建筑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难以记住的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在我院举行的模型展中学生制作了大量在现实中就能看到的建筑模型,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这些模型在展出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在多地展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将一些创新的想法表现在图纸上。
2.4 手绘图与CAD相结合
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第阶段主要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第二阶段绘制建筑施工图。第一周课程设计可安排在制图室进行,让学生手绘平面图和立面图,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指出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及时修改。由于现在建筑图纸均为计算机出图,最终成果可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这样学生既能与老师较好的沟通,又能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总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把握学生的设计质量,要学生做到多看、多记、多画,不断的关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