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1
关键词:创新;团队优势;新格局
第一,发挥团队优势,科学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三个工作室汇聚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成军、中央企业岗位技术能手钱勇、油田公司级技术专家尹华在内的全厂各单位的创新精英近40人,他们分成六个团队(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下设四个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创新推进工作中,本着“三抓五定”的原则开展工作。即,三抓:一抓选题立项。积极拓展技术创新活动载体,抓好项目的选题立项;二抓具体措施。项目确立以后,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三抓创新推广。通过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总结推广项目的实际效益和应用推广工作。五定:定项目。将收集整理的管理难题分门别类进行确定;定人员。将项目具体负责人、参与人进行分工确认;定时间。将项目的实施起始时间进行确定;定措施。帮助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定奖励。做到创新活动全程受控,年度总结表彰。通过此操作法,科学有效地保证了技术创新工作扎实、持续、高效开展。
第二,发挥技术优势,有效破解生产技术难题。三个工作室以解决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头开展“问题”管理法的推广与实施,带着“问题”投入创新工作、认真查摆各种“问题”,分类分块地寻找解决办法,在消灭“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吴成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基层站队设立“问题”管理公示板,站队员工都可以把“问题”写到板上,成员定期收集和整理这些职工群众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记录到《“问题”管理法记录本》上,在创新例会上再次提出“问题”,供成员研究讨论,然后进行立项攻关。今年以来,仅该工作室就收集整理管理难题136项,现场解决85项,立项攻关25项,已经解决22项,还有3项年底完成。“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则推行“专家会诊制”的管理办法,定期邀请厂内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对项目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技术方案。将专家会诊意见作为创新项目下步工作指导意见,确定项目整改方案、时间、责任人,并严格按进度开展工作。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2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技协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实践证明,职工技协已成为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就我矿井下现场情况看,采场点多、面小,煤炭储备接续紧张,工作面受水威胁大,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呈下滑趋势。加之随着企业煤炭资源的不断开拓和我矿“打造管理过硬矿井、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的逐步实施,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工作缺乏统一组织,技术人才的结构、储备、水平,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发挥职工技协的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技协会员和职工参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好职工技协工作的认识,把搞好技协工作做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工会组织新作为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职工技协平台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创效。
二、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技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工作机制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样”这三个关键,着力构建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加强对技协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技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煤矿职工技术协会章程》、《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创新成果登记表》、《成果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章程规定的基础上,成立了技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技术攻关项目指标,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目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成立了6个专业24个攻关小组,实行了各专业、攻关小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制度,规定每旬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立项、攻关,及时消除制约工作开展的技术难题。制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分专业、分层次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综合技术评价,提出技术评价建议,以保证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标准。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全员技能素质。将职工技协建设成为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大课堂、大学校,制定了月度“名师讲堂”培训制度。特别是针对某些急需专业,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边学边干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以及举办“名师讲堂”做好培训工作,推动整个工种的水平提高。建立了职工素质工程季度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工人安全知识考试、师徒知识竞赛、“三支队伍”动态管控考试等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举办老技术工人带工种专题讲座4期。定期组织全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广大技术人才从岗位中来,到赛场上去,从考试中强理论,在赛场练绝活。通过技协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参加技协活动的职工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年煤矿公开招聘副区长的过程中,其中有两名技协协会成员脱颖而出,切实发挥出了技协的培养导向作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本着“有创新就有受益、有成果就有奖励”的基本激励原则,层层制定落实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了年终职工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应用推广,对技协活动中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煤矿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对获得一至三名的选手,分别奖励3200元、2500元、1800元外,对参加比赛人数超过60人的专业,对四至六名选手,分别奖励1200元、1000元、800元,对个人单项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积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职工通过技协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予以鉴定和认可,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技协活动的积极性。
三、务求实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创新创效
我们坚持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技协工作的重点,突出技协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突出安全生产重点,解决制约瓶颈。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突出安全生产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煤攻关小组研发的《露头煤破碎顶板开采技术》成果,有效的提高了开采上限,多回收煤炭2.43万吨,创效1944万元;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风机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要求,机修厂攻关小组研制的“模块组装式双风机架”经过使用,效果良好,适应了双风车上下整齐放置的要求,得到了集团公司专业领导及全省一通三防现场会上专家的好评。通风攻关小组引进的“南风井风机微机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增加了通风的安全性,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二是开展“五小改革”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应用先进操作法,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着力为职工施展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展示平台。在开展“五小改革”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转向走技术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造的路子,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五小改革”成果《中煤脱水工艺研究》解决了中煤含水大、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10万元。经过技协委员会严格的审评,有10余项职工自主研发的“五小成果”获得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创直接经济效益55万元。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3
工会组织通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等,以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交流、师徒结对等职工技能学习交流活动。还进一步整合了工会自身职工院校和社会职业教育资源,以高职、中职院校为龙头,吸纳品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科研院所组建职工教育阵地,积极开展农民工、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促进职工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不断扩大基层企业“职工书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每年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层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采取培训、比赛、晋级、提升“四位一体”的比赛模式,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练技能,争做高技能人才的热潮,助推了职工成长成才。此外,劳动竞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成为推动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培养技能人才、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2.开展"五小"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增收。围绕企业挖潜增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各级工会还积极动员职工,动脑筋、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和关键环节,开展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创新技术、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为企业降成本、增效益。3.开展班组工人先锋号、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提升职工创新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各项生产任务和经营管理都要通过班组去实现和落实,各级工会深入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科室、团队)创建活动,把班组打造成职工钻研技术的阵地,提升了班组创新能力。劳模、技术标兵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是技术创新领头羊。创建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分布在不同企业的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学习交流技术的“培训平台”、技术创新的“孵化平台”、技术成果的“转化平台”。创新工作室平台培育和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提升了职工自主创新能力。4.开展职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激发职工的创造潜能和热情。各地工会和人社、科技等部门积极开展选树“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评选“能工巧匠”、“创新能手”,以及职工合理化建议、创新成果评比表彰活动,并加大对优秀技术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一些省市和企业还相继制订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着重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技能人才倾斜。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技能、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普遍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推动了企业经济技术进步,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1.参与面不足,群众基础还不够广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是群众性的活动,职工的广泛参与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力的体现,是衡量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非公企业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缺乏认识,参与度不高。一些职工认为经济技术创新过于“高大尚”,是为技术尖子准备的,他们把经济技术创新看成“技术骨干、科技人员”的活动,而不是职工自己的活动。造成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在职工的影响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令人满意,企业、职工参与面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2.未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影响技术创新活动效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要激发职工的首创精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实际难题。但一些单位没有能抓住关系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把其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致使活动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不够好。3.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不规范,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上,存在不太规范的情况。如没有建立客观的、科学的、操作性好的成果评价标准;邀请的评委也并非都是行业技术专家,评价主观因素较多等。造成成果评价失真,权威性差。这种有失公正的评审结果难以服众,往往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三、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1.广泛引导和动员职工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自主创新的群众基础。通过宣传和引导,让职工群众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涌现出来的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要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广大职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投身到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热潮中,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创新谋发展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要继续深化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基地创建和完善工作,大力开展职工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评选、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才智、创造潜能、创业热情。2.关注非公企业,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覆盖面。非公企业面广、量大、职工人数多,非公企业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不容忽视。各级工会要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当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非公企业和职工队伍特点,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向非公企业延伸。要注意从非公企业一线职工中培养、选树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推出一批非公企业创新活动示范单位,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职工加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3.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造就创新型职工队伍。针对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技术工人少、技师和高级技师少、职工培训的机会少,以及职工培训经费列支难、职工脱产参加培训难等问题,各级工会要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技术工匠。充分利用多种工作载体和方法,如推广“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活动,让更多的职工掌握技能人才摸索总结出来的高超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比、学、赶、帮、超”互助互促、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让更多职工在学习实践中成才,培养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4.规范和完善创新成果评审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规范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审,聘请科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杜绝外行人评审,按照成果的创新程度、难度和复杂程度、对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避免看人情、走形式。形成反映真实水平、保护技术人才积极性,激发职工创新激情的合理评审机制。5.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切实保障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工会要从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措施着手,深入基层企业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做强做大基层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确保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在县级以上工会层面,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利用工会经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多方筹集企业、社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为职工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加强与人社、科技、院校、各类技术协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在企业工会层面,要积极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企业管理行为,争取企业行政支持和配合,实现职工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职工创新活动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健康持续有效地在企业开展下去。
作者:陆兆强 单位:南宁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如华,翁理忠.关于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4):63-67.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4
关键词:职工创新工作室;经济技术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改革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岗位技术能手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娴熟、善于改革创新的优秀团队,需要我们在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中认真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切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提升创造潜能。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与作用对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树立和培育创新理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主阵地。以劳动模范、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可以把创新精神根植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中,让智力资源充分涌流,通过大力倡导“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岗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让智慧的脑袋鼓起财富的口袋”的理念,打破创新工作的神秘感,克服职工对创新工作的畏惧感,形成“职工创新无大小、职工创新无先后、职工创新无、职工创新无止境”的创新理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的大课堂。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工作室“传、帮、带、培”的教育平台作用,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技术人员为带头人,传技授艺,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滚动发展,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技能水平。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促进技术交流,解决技术难题的助推器。创新工作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围绕创新项目和工作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交流、研讨、攻关,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的资源、信息、设施等条件,引导工作室主要成员,集思广益,积极研究、论证,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不断推广和应用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与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效融合。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创建工作规划不清,定位不明。在创建过程中容易以传统的管理思维抓推动,将工作室创建简单地做成建阵地、搞活动,没有长期抓、抓到底、出成效的思想J识和规划定位,致使工作室偶有活动但推动慢、人员保障弱、工作效率低、作用发挥轻及成果转化阻碍多等问题出现。
规范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是工作室主要成员的参与模式、工作时间没有规范要求;二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责任体系的建立没有明文规范;三是工作室运转过程中团队建设、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创新活动、技术交流、专利申请等方面没有制度支撑和保障;四是成果的应用转化、激励制度没有及时出台与实施。
过程管理弱化,成效不明显。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过程管理,建了阵地,出了制度,却不注意过程管理和考核,导致建设工作虎头蛇尾,不出创新成果,不做技术交流,不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成效甚微。
三、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全面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
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创新工作室领导体系,使创建工作有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二是建立团队工作管理体系,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通过策划组织开展师带徒比赛、优质培训课比赛、技能大师讲坛授课等活动,切实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建立创建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管理体系,评选优秀成果和优秀成员,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科学规划、逐步推进,确保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试点开展,逐步完善。活动初期,可以选择从基层单位级创新工作室建起,通过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建设工作。二是拟定课题,规范管理。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的难点、重点和企业发展的瓶颈,结合岗位操作、班组管理和重点科研生产任务,抓好攻关和创新项目课题的订立、审核与指导,明确攻关人员、工作程序和工作目标,增强攻关和创新项目课题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使创新成果针对性强、实施效果好。三是不断总结、深化发展。应与其它单位和行业间的工作室之间开展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内容,进一步推进建设工作。四是延伸领域,丰富内涵。应把创新工作室的目标不断向主攻目标之外的领域延伸,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不断贴近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五是加强指导,深化过程管理。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5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始建于1899年,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唯一一家既能研制和检修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又能研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企业。内燃机车市场占有率一直居于同行业第一位,电力机车研制能力居于领军者行列,“机车摇篮”美名享誉海内外。
这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机车制造企业,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是大连工人运动和全国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发祥地。
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思路 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各项工作
近几年,正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发展史上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引领作用?如何服务发展大局,维护职工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会工作者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各项工作。”许滨主席一语掷地,“必须密切联系职工、竭诚服务职工、推动工作创新。”
在创新发展和竭诚服务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在中国北车股份公司工会的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根据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创新和发展公司工会工作。
打铁先要自身硬。公司工会首先从加强自身建设抓起,促进工会干部转作风提素质。他们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他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点围绕服务公司深化改革、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早立项、勤调研,确保调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他们组织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培训,强化业务知识、法律素养、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各基层工会按照“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制度落实好、权益维护好、工作效果好”的五个建家内容,扎实推进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他们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职工、竭诚服务职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工作建设。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会面貌换然一新。
用心服务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会工作者最核心的要求,干成事则成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自觉行动。走进公司工会,看到的总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个人都在用心工作……
搭建职工发展平台 促进职工技能提升 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职工发挥自身创造性的舞台。为更好地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他们打造职工经济创新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技术比武、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这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大手笔。
――2012年,他们组织开展了公司第三批职工先进操作法评审工作,广泛开展立项攻关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年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攻关项目91项,有质量的合理化建议282项。毛正石等25名职工获大连市技术创新荣誉称号和创新成果奖。承办并组织职工参加辽宁省首届“技师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辽宁赛区选拔赛,公司代表队勇夺钳工比赛团体和个人冠军,并获大赛突出贡献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零字工程”竞赛活动,公司工会荣获2012年度大连市“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奖。公司荣获中国北车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5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创新优秀成果奖。
――2013年,他们抓住工作重点,继续深入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各级工会组织坚持把产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提高合理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产品质量开展立项攻关、抓好职工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等途径开展活动,为公司持续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开展了“质量零缺陷”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专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职工创新活动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共组织完成了184个攻关项目,实施了406个合理化建议。成立“毛正石、刁培松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在专项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催生了如“整铸气缸盖工艺攻关”等一批优秀项目。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零字工程”竞赛活动,公司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的2013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2014年,他们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抓住生产经营重点难点,着力开展“班组质量零缺陷”、“保增长、担指标、促发展”等主题创新活动,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更好对接生产,更好地服务经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为了鼓励职工勇于创新、大胆创新,公司工会在第四批职工先进操作法评选过程中加大激励政策,即被评为公司第四批职工先进操作法的优秀项目由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共同颁发项目获奖证书,并以此作为职工职业技术资格晋升和劳模等先进人物评选的重要依据和优先条件,同时在公司技术人才、专家的评选中优先予以推荐。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运行过程中,公司工会始终高度关注,科学管理,支持发展,促进其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影响力、辐射力。2014年7月,“毛正石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的《整铸汽缸盖工艺攻关》项目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福建省总工会承办的2014年第九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中荣获银奖。这是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推动职工积极参与区域性、行业性经济技术创新交流学习活动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2014年,对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来说,是经济技术创新的收获年。公司荣获大连市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铸锻分公司铸造车间高级技师毛正石、柴油机公司机械二车间高级技师万传广荣获大连市技术创新能手称号;柴油机公司总装车间高级技师凌元完成的《265柴油机线路防护罩设计》、城铁分公司高级技师黄中跃完成的《铝合金车体福克加工中心夹具》等22个项目被评为大连市群众性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这是一份份艰辛的付出,更是一份份可喜的收获!
在打造职工经济创新平台的同时,他们还着力打造主题劳动竞赛、保质量保安全和职工技能大赛等三个特色平台。开展的“班组质量零缺陷”劳动竞赛活动,使劳动竞赛向质量工作延伸、向班组单元融入、向生产一线职工贴近,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班组质量零缺陷”劳动竞赛活动得到公司党政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来公司调研考查的国务院领导的肯定。2014年9月9日,国务委员王勇到公司考查调研时还特别强调,“生产关键在质量,质量在班组”,对公司工会开展的“班组质量零缺陷”劳动竞赛给予赞许。
为了助推公司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和主营业务收入站稳定增长,公司工会建立并持续发挥工会组织“保质量、保安全”三项机制作用。在贯彻职工代表质量安全巡查机制上,公司工会坚持定期组织从事质量、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工代表成立督查组,开展质量安全巡视活动,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坚持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公司发展”等专项活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公司工会连续两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
公司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积极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阶梯,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成为职工提升技能、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激发出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在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电焊高级技师于静,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中国北车集团十大杰出女性等称号。于静就是在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代表人物,和于静一样在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还有很多职工。
大连机车辆有限公司工会以创新工会工作为主线,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搭建职工职业发展平台,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全面促进了职工技能提升,凝聚了职业的创造力量,在全面深化公司改革发展中体现了工会新作为。
尽心竭力服务职工 塑造职工之家品牌 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大连机车辆有限公司有在职职工9000余人,要满足职工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困难重重。然而,在服务职工的责任驱使下,工会工作者在服务职工的岗位上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用心服务,切实做好关爱职工服务职工工作。
为了让职工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公司工会领导达成共识:“从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开展送温暖工程的重要性,就能更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开展送温暖活动。坚持服务职工理念,坚持维护职工权益,就一定能将送温暖工程这件好事办得更实,把实事办得更好,使广大职工在温暖道路上走得更加有力。”
在中国北车股份公司工会的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他们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把为职工解困,为公司分忧作为工作目标,规范运作模式,加大投入力度,丰富帮扶内涵,使送温暖工程真正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民心工程。
为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他们构筑有效屏障,不断丰富内涵。坚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高度重视送温暖工程,始终把解决职工困难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公司的实际出发,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制度、困难职工生活补助制度、女职工温暖工程基金管理使用制度、职工健康疗养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等一系列送温暖工作制度,形成了严格的制度管理体系,确保职工送温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了拓展服务职工的领域和内容,他们强化“五个工程”体系建设,即:扎实开展“温暖送千家工程”、积极创设“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工程”、认真开展“困难职工救急济困工程”、真情开展“连心扶助结对子工程”、精心开展“金秋助学”联动工程。将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做为服务职工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在开展“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促进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扎实开展,在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中促进“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深入推进。为推动送温暖工程的大力实施和规范化运行,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始终保持这些制度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实际相符合,坚持从制度改进入手,推动送温暖活动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如在开展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工作中,公司工会注意调研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资金筹措制度、调整提高补贴标准、科学规范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微机管理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办法的运行机制。公司工会还特别注重活动的宣传功效,让“有病人帮我,无病我帮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在公司范围内广为传播,广为接纳。
为使工会服务困难职工工作做实做细,他们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行网络化、动态化管理。每年,公司工会都要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建立困难职工的“六清”档案(家庭成员清、收入情况清、致困原因清、身体状况清、个人专长清、帮扶措施清),按照标准界定特困、重困和一般困难职工,形成规范的困难职工档案,并且将所有在档的困难职工全部纳入全国工会联网的全国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系统。同时,通过加强动态管理,使困难职工全部纳入工会组织的服务和帮助之下。
在探索建立竭诚服务职工长效机制,打造送温暖工程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送温暖工程要创新,要发展,要贴近企业实际,满足职工需求,就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此,公司工会坚持理念创新驱动,在实施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工作过程中,提出了职工互助合作保障机制要向集体企业拓展的工作思路,即以分厂为单位,以集体制职工为对象,建立集体企业职工互助合作保障机制,以缓解集体企业职工就医压力,帮助他们分忧解困。这一举措得到公司党政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也赢得了广大集体企业职工的热烈欢迎。
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真心实意为职工热情服务,尽心竭力为职工排优解难。”这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全体工会干部的座佑铭。许滨主席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工会要带着对职工群众的爱去做好工作,只有把职工群众作为自己的亲人,满腔热枕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满足职工群众的需求,才无愧工会是职工之家的称呼。
正是凭着这股对职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对职工关心爱护的特殊感情,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送温暖活动成为暖人心、聚力量、促和谐的民心工程,也成为公司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的一个响亮品牌。工会组织让职工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从而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赞扬和社会各届的好评。
创新工作新思路 推进文化建设 建立职工文体活动自主管理机制
近年来,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努力发展富有时代特点、符合职工需求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坚持开展职工文化促进行动,精心策划开展传承机车文化、机车传统、机车精神的职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建设为了职工,文化发展依靠职工,文化成果惠及职工”的效果与作用。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文体协会成立于2009年12月17日,至今已走过近五个年头,由成立之初的九个单项文体协会,发展成现在14个单项文体协会。每个协会固定会员有百人左右,整个文体协会会员达几千人。文体协会是公司工会为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探索成立的文体活动由职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文体组织,打破了文体活动过去自上而下组织的老套路,改变成为现在自下而上由职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新做法。实现文体活动职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增强了工会组织的活力,满足了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受职工的欢迎。文体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各类活动800多次,职工参与次数达8000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
在探索建立职工文体活动自主管理机制实践中,公司工会为职工自主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支持,创造条件搭建四个平台:一是借势而为,有效发挥协会的特点功能。二是物力支持,给予职工文体活动以必要财力保障。三是开辟文体网站,展示协会风采,拓宽宣传平台。大连机车职工文体网站--“风景这边独好”日益成为公司工会、公司文体协会,及广大职工展示工作作为、工作成果、精神岁月的极好平台。14个协会都建立了标准化的工作页面,各协会及时在网站上举行活动的通知通告和开展活动情况的信息,公司工会也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将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工会活动到网站上,供各级工会组织和各协会进行交流学习。日前,文体网站的点击率逐年提高,已由最初的300余次提高到现在的3000余次,如今年公司工会组织文艺小分队下基层送演出视频,点击达到8000余次。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做到科学管理。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6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班组作为企业生产工作的最前线,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班组中开展群众性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满足职工对创新的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体现企业对职工需求的尊重,对职工价值的认可。班组的创新能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变电运维室很重视对班组科技创新的激励和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将科技创新与质量管理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提高班组质量的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 提高班组科技创新水平的措施
1.1 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班组科技创新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电运维室将班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和成果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例如,在《变电运维室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中对获得室本部、市公司和其他更高层次奖项的科技成果表彰、奖励,并在当月的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机会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班组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1.2 加强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
由室领导和管理组组成专家小组,对各班组在科技创新项目选题、课题开展的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和组织领导,引导班组选择符合现场实际工作需求,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成果或相关解决方案具有一定可推广性的课题,进而有效提高课题的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将专业技术人员与一线员工紧密结合,共同提升变电运维室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对已注册课题的日常管理和进度控制,定期检查班组课题项目的开展情况和活动记录,并考评班组课题的执行率和成果率。
1.3 开展班组培训培养创新人才
变电运维室每年邀请室内部专家开展一次班组科技创新培训,围绕电力行业的特点,以变电运维专业工作为导向,采用具体案例向班组员工讲解如何从日常工作中挖掘创新点,并将创新点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科技创新成果报告和会PPT撰写要点等内容。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讲解,可以加深班组员工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班组员工的创新意识,使班组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同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员工正确组织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避免走弯路,从而为班组培养创新人才。
1.4 组织召开成果会
变电运维室每年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成果会,成果以实物、PPT、WORD文档或其他文档的形式展示,由室领导和具有相关认证资质的专家评选,对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出的优秀成果推选到市公司进行展示。通过组织召开成果会,为员工提供展示个人专业技术水平、演讲能力和PPT制作能力的平台,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成才、成长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双赢。
1.5 注重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创新成果的价值只有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才能得以体现。空有大量的创新成果却不能服务于生产、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必将严重影响班组的创新热情,打击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为了避免创新成果变为“陈果”,变电运维室要建立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机制,每年从科技创新项目中选取优秀课题成果应用到班组生产实际和日常工作中,并设立“监督员”全程管控创新成果的应用情况,及时了解成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取得的成效,确保创新成果扎实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
1.6 汇总创新成果,实现相互学习和成果改进
变电运维室要定期将班组科技创新成果和所取得的荣誉汇编成册,成果材料要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方便班组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促进班组共同进步,提高班组的科技创新质量和能力。同时,要发挥班组的集体智慧,勇于发现尚有改进空间的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新的创新项目,循序渐进,将创新工作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提升班组质量管理水平。
2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变电运维室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以生产实际问题为选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在安全质量、工程质量和班组建设3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
2.1 安全质量
变电站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电厂与用户的关键枢纽,变电站的安全质量直接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运维室作为变电站的直接管理部门,良好的设备质量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必备条件。班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改进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以确保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和质量。例如,变电站穿墙套管底板存在发热严重的问题,班组通过对底板焊接材料、施工方法和工艺的研究发现,过热是由于底板材料电磁感性产生涡流所致。针对这个情况,相关部门开展了相应的科技创新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新型无磁钢作为穿墙套管底板材料,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
2.2 工作质量
变电运维室始终贯彻“以工作质量为中心,标准化作业保安全”的原则,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工作质量,有时要以牺牲工作效率为代价。科技创新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共存提供了可能。例如,对于设备巡视中发现的缺陷,为了确保缺陷定性准确,需将现场情况拍照后上报班组管理人员。这样做,耗时费力,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借助微信平台,发现缺陷随手拍照,通过网络发送给班组管理人员,快速直观,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