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例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病例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病例报告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1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2-0132-02

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有6例腹部手术后发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确诊为脑梗死,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有6例腹部手术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8―78岁,平均5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5例,平时不规则口服降压药,血压维持在135~180/80~110mmHg。糖尿病史3例,血糖维持在6.9~15mmol/L;房颤史l例;高脂血症3例。

1.2手术方式: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例,胃溃疡大部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2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例,胃癌根治术1例。

1.3术中术后情况:手术中血压控制在110~165/60~100mmHg,手术持续时间2―5小时,补液2000~3500ml,手术后禁食,使用止血药防止出血。

1.4临床表现:手术后1小时至5天出现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进行性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以致偏瘫,有1例房颤病人突发意识模糊、偏瘫,同向凝视障碍。

1.5辅助检查:发病后1天至2天,查头颅Cr或头颅MR/发现脑部有梗死灶,位于右基底区l例,左基底节区1例,左侧额叶1例,颞叶2例,左额叶,颞叶,顶叶大面积脑梗死1例。

2 讨论

2.1手术后并发脑梗死原因:①本组患者为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这些患者一般多有脑动脉硬化,局部脑血管狭窄,长期的高血压状态维持着脑灌注。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只要较平时降低30%以上,自动调节的能力就发生影响,脑血流就减少,手术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无法保证足够的脑灌注压,造成脑组织灌注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1]。②术中出血,禁食,补液量相对不足使机体处于低血容量,更使脑组织灌注压降低。③患者术后为防止出血,使用一定剂量的止血药物,如注射用血凝酶,凝血酶等,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原形成,激活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使形成血栓危险增加。本组病例中有5例出现脑梗死并发症后查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值升高。④高血糖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功能紊乱,组织缺血缺氧、血小板功能异常,促使血栓素A2及许多损伤物质如转化因子的产生增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使机体处于高凝状[2,3]。⑤本组病人中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血小板的反应性、血浆纤维蛋白质、因子Ⅶ和因子Ⅷ等促凝活性水平也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一旦手术使组织损伤,组织因子进入血循环,容易激活血管内凝血系统,使血液凝固,并在硬化的动脉内壁形成血栓,致使脑梗死的形成。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2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脊柱结核;截骨术;病例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疾病的发展,后凸畸形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呼吸、消化功能,给患者的心理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后期矫形手术成了改善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1年5月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并脊柱结核的患者进行了驼背矫形Cobb’s角从术前75°恢复到 0°,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反复双下肢及腰背部疼痛伴进行性驼背畸形11年”于2011年5月12日入院。患者14岁时无诱因感双下肢及腰背部疼痛,逐渐加重。发病3年后脊柱逐渐后凸畸形,现头部弯曲致大腿部,不能平视,不能平卧。脊柱屈曲畸形,胸腹部受压致使患者进食受限,呼吸轻度困难。严重的畸形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入院后专科查体:慢性病容,消瘦,营养不良。脊柱严重屈曲畸形,颈、胸、腰椎均屈曲强直。X线片示整个脊柱呈竹节样改变伴驼背畸形,T10 /11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并T10 /11椎间隙狭窄,多系胸椎结核。CT和MRI均提示:胸腰段椎体以L1为中心后凸畸形,T10 /11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T10 /11椎间隙平面后方椎板压迫脊髓。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明显增高,弥散功能轻度下降。血沉19.0mm/L,C反应蛋白29.0mg/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13Ru/mL。结合病史、体征和辅检,诊断:①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②T10 /11椎体结核。在全麻下行后路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椎板截骨、畸形矫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方法:纤支镜经鼻插管。俯卧位,根据患者畸形程度垫高胸部、膝部。膝下预置气囊,使腹部悬空,宽胶布、挡板妥善固定。在T9―L4之间作一后正中直切口,骨膜下剥离各椎体显露双侧关节突,横突。先在T9―T12,L1,L3,L4两侧植入椎弓根螺钉,安放右侧钛棒锁紧,稳定脊柱。在T10 /11间切除T10椎体的棘突和椎板解除椎板对脊髓的压迫。安放左侧钛棒,稳定脊柱,在T12、L1椎板间作部分椎板截骨并潜行扩大上下椎体椎板的内板,使椎板呈斜坡状,以免截骨面闭合后卡压硬膜囊。膝下气囊充气使截骨间隙逐渐闭合,第一步矫形完成。切除L2椎体的棘突、横突、椎板并潜行扩大上下椎体椎板的内板,使椎板呈斜坡状,以免截骨面闭合后卡压硬膜囊。沿L2椎弓根骨膜下剥离椎体的两侧后,用田氏脊柱骨刀截除椎体内的松质骨,左右贯穿使切除椎体内部呈前窄后宽的楔形间隙,其中椎体前缘约保留椎体的1/4。松开L2以上的棒,由台下专门负责抱肩的两人,站在患者肩两侧,慢慢向上托肩部,缓慢闭合截骨面,锁紧钛棒。将截骨上下相邻的椎板及小关节周围打毛,并将截骨的骨片植于表面。做唤醒实验,下肢活动好术中出血量为2000mL,术中自体血回输1100mL,输红细胞悬液1200mL,血浆300mL。术后卧床6周,后带胸腰骶支具保护下活动。半年后复查决定是否解除支具。

2 讨论

单纯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常见,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脊柱结核并且结核病灶从后方压迫脊髓的病例罕见。如果不先行脊髓受压处椎板减压而直接行矫形手术,术中出现脊髓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难度较大。先解除压迫后性截骨矫形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自1945年Smith-Peterson等〔1〕首次报道腰椎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驼背以来,手术方法不断的改进。1949年Wilson等〔2〕提出多脊柱楔形截骨,由开始的单节段椎板V型截骨,发展为多节段椎板V型截骨,使驼背矫正率大大提高。Thomasen〔3〕在Scudese等提出的“脊柱非延长性截骨矫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的方法。本例患者先在T10 /11间切除T10椎体的棘突和椎板解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的压迫。再行T12、L1部分椎板截骨联合经L2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脊柱结核所致的后凸多为局限性成角后凸,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多为弧形后凸与圆背后凸。 脊柱结核在化疗的基础上以彻底清除病灶、矫正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为治疗原则。本例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顶椎部分不在结核病变椎体,而在L2椎体。如果在T10 /11椎体及附件行结核病灶清除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将达不到预期的矫形效果。该患者驼背矫形Cobb’s角从术前75°恢复到 0°,效果满意,无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Smith-Petersen MN,Larson CB,Aufranc OE.Osteotomy of the spine for correction of flexion deform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45,27:1-11.

[2] Kalra KP,Dhar SB,shetty G,et al.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nmy for rigid post-tuberculous kyphosis 〔J〕.J Bone Joint Sur Br,2006,88(7):925-927.

[3] 徐皓,陈宗雄,姚晓东,等.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026-1028.

[4] 邱勇,朱泽章,吕锦瑜,等.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两种截骨矫形术式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719-722.

[5] 田慧中,李佛保,主编.脊柱畸形与截骨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1,8:639-735.

[6] 张光铂,吴启秋,关骅.脊柱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7] 甄平,刘兴炎,王宏东.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5):1146-1148.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3

【关键词】 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手术

本文通过回顾本院2006年6月—2011年12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探讨分析这种术式的临床价值和手术时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外科收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患者42例,年龄29~70岁(平均41.5岁)。其中既往有胆石病反复发作史36例,6例为急性发作。全组均以上腹痛为主诉,体温在37.9~38.5℃者33例,38.5℃以上者9例。体征为不同程度的中上腹、右上腹痛,反跳痛伴肌紧张,6例巩膜轻度黄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清淀粉酶180~3500U/L,平均1320U/L,尿淀粉酶600~10320U/L,平均2283U/L;6例腹穿抽到液体,腹水淀粉酶呈不同程度升高。B超及CT均证实胆囊内结石、胆囊炎、胰腺炎。

1.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患者均无禁忌证。术前急诊常规准备,禁食,胃肠减压,置尿管。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操作方法为“四孔法”,即脐孔置镜,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及腋前线分别戳孔安放器械。具体步骤如下。

1.2.1切除胆囊分离胆囊壁部位的粘连时,因多次发炎的胆囊常有大网膜、结肠或十二指肠粘连,须紧贴胆囊分离,如粘连过紧密,应警惕内瘘的可能。术中要尽量显露清楚以减少胆囊和肝脏损伤的机会。处理胆囊管应注意以下几种特殊情况:(1)胆囊管周围有变异动脉;(2)胆囊管分离较困难;(3)胆囊管太短,不足1cm不能上夹;(4)胆囊管内有结石嵌顿;(5)胆囊管与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的关系难以确认;(6)胆囊颈部、胆囊管与胆总管粘连紧密无法分开。遇到这些情况,必须明确辨认彼此的解剖关系,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

1.2.2胰腺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打开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开窗,部分胰腺包膜切开,部分胰床松解,吸净脓性渗出物及糜烂组织并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及小网膜囊,自winslow孔置入引流管一根至小网膜囊内,胃结肠韧带开窗部位置引流管一根至胰床下缘,视情况(如胰腺水肿、出血坏死明显)置引流管一根于盆底。

转贴于

2结果

本组42例患者中,急诊手术治疗8例,待炎症控制后限期手术24例,急性胰腺炎治愈12周后择期胆囊切除术10例。治愈39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急发胰腺假性囊肿2例。

3讨论

胆结石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指征是相当重要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原则上是保守治疗,若病情恶化发生坏死感染则应及时手术[1]。对于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的总体治疗原则是主张胰腺炎个体化治疗方案[2]。对非梗阻的胆石性胰腺炎应选择非手术治疗。有报道80%以上的胆石性胰腺炎经肠道排出结石,多发性小结石常引起胰腺炎反复发作[3]。有学者认为对胆石性胰腺炎的胆道疾患选择三种手术时机,即:(1)早期急诊手术;(2)限期手术(第4~6周);(3)择期手术(胰腺炎痊愈后3~6个月)[4]。本组大部分患者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缓解,于出院前做单纯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胰腺炎治愈后再入院切除胆囊,以防胰腺炎反复发作,疗效肯定。笔者认为,胆石性胰腺炎应在病情缓解后4周内手术取出结石。在胰腺炎痊愈后休整一段时期再择期对胆道疾患实施手术,这种选择有利于手术成功及患者安全。笔者认为非手术治疗24~36h后,如腹痛无缓解,有腹膜炎表现,高热;B超或CT显示腹腔内有较多积液,胰明显水肿或增大,此时应当机立断,积极主动施行腹腔镜手术。当前,对于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早期行胆道减压引流,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并引流渗液的方法仍占相当地位[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且病情严重者,在入院24h内行EST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胆石性胰腺炎在发病后48h内行ERCP加EST取石术可降低胆红素、淀粉酶和脂肪酶,防止症状复发[4]。本组病例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既能解除原发病变结石性胆囊炎,同时经胰周及腹腔冲洗、引流胰床,有利于胰腺炎症减轻和恢复,做到了两者兼顾。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于腹腔乃至全身干扰较轻,如单纯切除胆囊、灌洗腹腔并多管引流,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不大,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根据情况还可以做网膜囊切开、胰包膜松解、胰周后腹膜松解等操作。也便于明确诊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对胆石性胰腺炎的处理采用ERCP+EST及随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开放手术更安全有效,可减少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艾可为,黄新茹,李越华.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34例治疗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2(4):65-66.

2龚兵,周国军,许兆龙,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治疗.中国内镜杂志,2008,9(7):24-25.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4

【关键词】

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

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临床少见,多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5~32 d,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且易误诊误治,其误诊率达76.2%[1]。我院从1998~2012年共收治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12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8~76岁,平均54岁。本次发病前均无胆囊炎病史。

1.2 本组病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3~34 d,平均14 d。原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及以后伴发的胆囊炎情况见表1。

1.3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均有发热及右上腹疼痛症状,其中伴恶心呕吐4例,轻度黄疸3例,Murphy征(+)6例,可扪及肿大的胆囊4例,局限性腹膜炎9例。所有病例均经B型超声检查证实,显示:胆囊壁增厚,积液,体积增大,胆囊内无结石强回声。

1.4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有10例行再次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肿大,8例坏疽。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无异常。2例行药物治疗。在本组病例中除有2例手术患者因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痊愈。

2 讨论

2.1 发病情况 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但腹部以外的手术及严重创伤后也可发生。①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Jonsson报告年龄大于50岁患者占75%,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2],在本组病例中50岁以上患者占71.4%,与文献报告基本相符。由于本病病因复杂,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且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或手术创伤所掩盖,临床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甚至患者死亡。Robert报告[3]本病的死亡率为21%,本组死亡2例,占16.6%。②本病可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几天,也可延至几个月发病[4],本组病例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3~34 d,大部分发生在创伤及术后6~21 d(8例),提示创伤及术后15 d左右为胆囊炎的好发期,本组发病情况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

2.2 发病原因 ①该病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很难用单一的病因解释,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由于手术或创伤、感染、休克、大量输血等情况,使体内Ⅻ因子激活,胆囊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胆囊浆肌层水肿、缺血甚至坏疽。如果在纠正休克时加用收缩血管药物,更可加重这一过程。②老年患者大多有动脉硬化,机体代偿能力低下,组织血液灌流不足。一旦出现严重创伤、休克或大手术,极易发生胆囊壁局灶性缺血坏死,这也是老年患者高发的原因之一。

2.3 诊断

2.3.1 本病与一般常见的急性胆囊炎症状相似,但由于发生在创伤及手术后,临床医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创伤或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上,而忽略了本病的存在,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

2.3.2 我们根据文献报导及本组病例资料分析,认为以下几点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①创伤及手术后15 d左右,突然出现发热及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关的检查。②在出现典型的胆囊炎症状时,应避免与创伤或手术后的并发症相混淆,应对新的症状与体征认真检查与分析。③在右上腹有压痛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Muephy(+)。④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和积液。

2.4 治疗 多数学者认为,在创伤或手术后一旦出现本病并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5],但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这类患者已经经受过一次创伤或手术的打击,且在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全身情况差,所以应视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如果胆囊炎症状重或胆囊坏疽,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情况,患者情况许可时,应及时手术治疗。如果胆囊炎症况轻而患者一般情况很差时,可先行保守治疗,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增加机体抵抗力,待患者情况好转后延期手术治疗,以免在短时间内多次手术,给患者造成不能耐受的损伤,增加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杨维良. 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84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12(3):925927.

[2] Jonsson PE Postoperative 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nn Surg, 1997,171:152.

[3] 李令堂,黎介寿. 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86,6:7879.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5

【关键词】牙 阻生牙 老年 囊肿

中图分类号:R78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49-01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集2000~2011年收治门诊患者共99例,其中男55例,女44例。最大年龄为86岁,平均年龄68.4岁。以60~70岁为多,共79例,占本组病例的79.8%。

1.2 阻生的牙位 以下颌88 阻生为多,共46例58枚牙齿,占本组病例的46.6%;其次是88共26例34枚牙;前倾阻生13例;其他14例中有11、 44低位阻生及多生齿埋伏等。

1.3 并发症 共有83例并发有其他病变,占83.8%,主要为各种囊肿,共51例,占并发症病例的61.4%,其中含牙囊肿25例、根端囊肿16例、角化囊肿10例。其次为骨髓炎共25例,占30.1%。其他并发症7例,占8.5%。

1.4 并发症 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本组共有36例,占本组病例的36.3%,其次为老慢支共9例,占9.1%、糖尿病7例,占7.0%,其中有些患者常常兼有二个并发症,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

1.5 治疗情况 99例均施行拔牙术治疗,其中拔牙+骨髓炎搔刮术25例;拔牙+囊肿刮除术48例;单纯拔牙23例。结果:70例伤口Ⅰ期愈合,无不良反应,2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6例并发瘘管、7例伤口感染延期愈合、5例伤口出血,经处理后止血、11例损伤下齿槽神经,致使下唇麻木。

2 讨论

2.1 老年人主要脏器不仅老化、功能减退,而且在不少病例尚有并存症,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本组病例中即有高血压、冠心病36例、老慢支9例。据文献报告: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性手术发生危险病例并非少见,常常出现血压下降、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室纤颤或心跳骤停,如处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对老年人施行拔牙术有一定风险术中经常遇到特殊情况,有学者报告牙科手术死亡率为0.43%,因此拔牙手术并非绝对安全。而阻生牙的拔除及其并发症的处理远比普通拔牙困难复杂,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更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对于对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必须施行复杂的牙科手术患者,除常规注意控制感染、必要的预防用药及抢救措施外,还要在术前作各项必要检查,对脏器功能作出客观评价,并要努力解除老年患者的恐惧心理,术中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如心电监护、内科医师的协作等。本组全部患者均在严格的术前准备后施行手术、故全部安全顺利通过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2.2 异位阻生牙无并发症时,可无临床症状,偶可在义齿基托的组织面相应的龈区有红肿、疼痛,甚至发生溃疡并可在溃疡处见到微露之牙尖。此外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症状常由并发症临床表现所决定,如并发有骨髓炎,临床表现为罹患区域反复发作的软组织肿胀、经久不愈的瘘管等:如为囊肿,则表现为骨性隆起,在无继发感染时局部肿痛可不明显,在较大的囊肿触压时可有乒乓感,有时还可出现唇麻木等症状。X线片在异位阻生牙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X线片可以了解到异位阻生牙的位置、数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周围病变区域的大小、范围等。为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手术指出了方向。

2.3 目前唯一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拔除病灶牙,但这种手术拔牙有时是比较困难的。老年人除了有如前所述的许多全身因素外,还有重要的局部因素,即硬而脆的颌骨组织常常给手术者带来麻烦。术者为兼顾患者老化的机体状况,特别是对骨埋伏牙阻生齿不得不小心谨慎,耐心细致地将覆盖牙齿外面骨组织一点点去除,从而使牙齿从包埋的骨组织中摘出,所以手术时间远多于普通拔牙。本组病例一般需要25~35分钟左右,最多的长达2小时20分钟,如同时还要处理并发症,可能更为复杂一些,如骨髓炎,除了拔牙外,还应彻底的搔刮病变得骨组织。在麻醉选择上,应尽量选用毒性小、效果好,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药物。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6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爱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典型的病例报告通过对病性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的形象的内容,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

临床医生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不能对其按已有的知识归类,这种病例有可能就是一个罕见病例。当然,要确定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还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文献数据库检索,以了解他人有无报道。罕见病例可能是一种特铁的组织病变或生、生化紊乱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见病例时,应尽可能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检测和实验研究,力求对疾病的机理进行深入的阐明。

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少见病并发在同一患者,或某种综合征与某种少见症状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说明其间存在某种相关性,甚至一种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种疾病所引起。这类病例报告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证据,或病理学证据,以支持并存病的机制与因果关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规经验之外的临床表现或转归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疗机理的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疾病的这些反常表现或特殊转归可以是由药物或其它干预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独特表现。这类病例报告要有足够的临床检查和各种检验的证据,以说明反常表现和特殊转归的确凿性。

病例报告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前言、病例介绍、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病例报告的题目要求直接写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数,紧扣论文内容,使读者读了以后,对论文报道内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病例报告的前言可有可无,有也应尽可能简短,几句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