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粮食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粮食分析报告

粮食分析报告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宁夏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机构涉及的工作范畴,说明该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健全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提出三点质量标准取向的改革建议,以期提高宁夏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是现代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所谓“质量”,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与柏拉图式的善良、真理和公平等完美的标准相似,是不可以评量的。至于质量的相对意义‘指的则是能切合目标、一贯地合乎规格,以及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高的服务或制成品表示它能够一贯地达到某个特定标准,而标准则是预先设定、并可作评量的规格。

本文所研究的是教育质量管理,教育的质量包含效能、效率和问责。在学校和学院中,质量控制可视为一个以回馈为基础的系统,即通过搜索意见来改正错误,而意见则可以来自教职员、学生乃至院校以外的顾客(例如家长和顾主)。教育质量的改善应该集中于“教”与“学”的活动,并需要构建一个框架让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质量是不能用一个量化、标准化的方式衡量的,只能通过教育产生的效能、效率和是否能够接受问责来表现。而作为学校自身教育质量管理和控制最重要的是通过受过该学校教育的学习者反馈的意见,以及在教学环节中教学者的体验来改善。同时,在教育环节中必须有一个机构实现教与学的正常进行,在这个机构中还必须重视预防,因为事后的弥补对于那些已经接受该校教育的学习者是于事无补的。

以宁夏大学教育质量管理为例,该校现为国家“211”重点建设项目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培养了很多人才,同时从该校毕业的学生也在全国各个地区担任不同的岗位职责。作为宁夏唯一的重点大学,宁夏大学在教育质量管理上有着十分充足的经验,同时也有教育质量管理机构,如图所示:

这样的机构从纵向、横向都可以对该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管理。这个管理体系是这样运行的:学习者的受教育质量由教学者负责并且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教学者向学习者负责的同时还必须向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学习者可以通过期末给教学者评分的手段直接向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反馈教学者的教学情况,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必须对学院副院长和学校教务处同时负责,最后通过学校校长接受社会问责,其中社会问责还可以来自在读的该校学习者。每个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机构各不相同,但是只有具备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机构才能有效地保证该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程序的顺利进行。

从这个教育质量管理机构来看,宁夏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的范畴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前期规划,即制定一套指引着政策制定的明确价值观,具有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并且配套一个实施规划的组织结构。这一部分工作是由宁夏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完成的,这里涉及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的落实,统一学校教职员工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者之间、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向下级部门委派任务和促进教职工个人发展赋予他们权利,并且能够制定一些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出现的教育质量问题。二是人力资源的投资控制教育质量,即做好对教学者及相关工作等内部人员的培训,安排定期进修,直接性地控制教育质量。这部分工作由该校教务处和主管教学的学院副院长完成,通过他们对客观教育质量的综合考虑对教师进行评审,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进修,同时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直接进行纠正,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三是教育质量保证,做好预防工作,由外部机构评审质量管理系统。这部分工作由该校的教学者负责完成,根据他们的教学经验,在未进行授课的时候预先提出可以提高学习者接受教育质量的教学教法,制定一些防止出现问题和错误的步骤,同时还要接受外部机构对其进行的专业问责,通过公开授课、开设精品课程等方式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评量。四是接受问责,以公众的需要去改善组织架构,界定教育质量,评定组织结构的效能。这部分工作由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解释,其中问责包括专业问责、社会公众问责和在该校受教育的学习者问责,除了负责解释问责外,还必须根据这些外部机构的问责总结出社会公众的需求,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工作计划,改革教育质量管理结构,使得该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从以上宁夏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机构所涉及的工作范畴说明该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健全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它的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范畴基本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该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是通过内部评审、外部机构评审及公众问责的方式提高它的教育质量,并改进其教育质量管理机构,即是一个以反馈信息为基础的体系。

但是,对于像宁夏大学这样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光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一整套科学的质量评估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准确、科学、具体、可行的质量标准取向,因为标准取向不同,质量体系和评估方式也就不同。因此,从宁夏大学现在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估方式来看,它必须让每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学校的教育质量应该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各个管理部门和教育者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只有这样,宁夏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才会保持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沿着共同的质量取向不断前进,最终形成一个循环的教育质量管理周期。

粮食分析报告范文2

农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缘,北起天山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东跨沙雅县,西至柯坪县,东西相距28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棉花产业是农一师阿拉尔市的主导产业,师市共有23个植棉团场(处)、乡,25家棉花加工企业。2010年,棉花种植面积132万亩,截至2010年度,已技改企业25家,共技技改生产线63条。

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以2010/2011年度(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农一师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客观、公正,检验数据真实反映农一师棉花的质量状况。

一、数据来源

2010年度,农一师棉花总产量26.41万吨,全师公证检验细绒棉10.0595万吨,占全师细绒棉总产量的38.43%。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公证检验量比例见图1。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棉花公证检验量统计见表1。

我们通过对全师公证检验的10.0595万吨细绒棉的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农一师棉花质量状况,棉花涉及农一师24个加工企业。

二、农一师棉花品质情况

(一)品级

棉花品级是棉花外观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是评价棉花质量的主要指标。根据棉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品级指标数值越小,品级越好。

表2为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公检棉花品级状况统计。棉花品级以3级为主,占49.98%。棉花品级好的加工企业结合送检量分析有:农一师五团玉尔滚民族分场轧花厂、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工副业开发公司和七团粮油加工厂,2级及以上棉花分别占85.33%、78.45%和64.65%且4级及以下棉花比率均低于5%。棉花品级差的加工企业是五团加工厂、十四团加工厂和十六团新开岭加工厂,4级及以下棉花分别占41.45%、35.05%和26.13%。

(二)长度

长度是反映棉花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棉花长度以1毫米为级距,从25毫米级至32毫米级分为8个长度级。棉花长度越长,可纺纱线等级越高。

表3为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公检棉花长度状况统计。棉花长度主要集中在28毫米和29毫米,分别占43.11%和41.83%。农一师一团沙井子民族农场棉花最长,30毫米及以上棉花占50.12%;农一师二团加工厂、农一师十团加工厂和农一师六团加工厂的棉花长度较好,29毫米及以上棉花分别达到96.73%、94.54%和78.92%。棉花长度差的加工企业是南口加工厂和农一师七团加工厂,27毫米及以下的棉花分别达到30.41%和30%。

(三)马克隆值

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程度的综合反映。马克隆值过高或过低的棉花对纺纱均有不利影响,马克隆值适中的棉花才能获得较全面的经济效果。马克隆值在3.7~4.2范围内的棉花马克隆值级定为A级,为马克隆值较好的棉花,马克隆值在3.5以下和5.0以上的定为C级,其余为B级。马克隆值达到A级和B级的棉花为马克隆指标正常的棉花。

表4是2010/2011年度农一师公检棉花马克隆值级状况统计。棉花马克隆值主要集中在A、B级,分别占8%、36%。棉花马克隆值较好的加工企业依次是农一师五团玉尔滚民族分场轧花厂、农一师六团加工厂和农一师十三团综合加工厂,A级棉花比率分别达到38.4%、25.76%和15.11%。棉花马克隆指标正常比率高的加工企业依次是农一师五团玉尔滚民族分场轧花厂、农一师六团加工厂和农一师十一团棉副产品加工厂,A级和B级棉花比率合计达到89.61%、72.72%和62.12%。棉花马克隆值较差的加工企业依次是阿拉尔加工厂、农一师十二团棉花加工厂和阿拉尔良繁场,C级棉花比率分别达到84.69%、83.09%和76.38%。

(四)断裂比强度

断裂比强度是反映棉纤维拉伸强力的指标,对棉纱质量有重要影响。棉花断裂比强度越高,可纺纱线等级越高。断裂比强度从很差到很强分为5档,各档断裂比强度范围(单位:cN/tex)见表5,其中断裂比强度为强、很强档的棉花为纤维强度较好的棉花,断裂比强度为差、很差档的棉花为纤维强度较差的棉花。

表5是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公检棉花断裂比强度状况统计。农一师二团加工厂棉花断裂比强度值最好,纤维强度较好的棉花占62.03%。大多数企业棉花断裂比强度集中在中等档,全师断裂比强度中等档棉花占71.04%。棉花纤维强度较差的加工企业依次是农一师七团加工厂、农一师十六团新开岭加工厂和农一师十三团综合加工厂,断裂比强度在差及很差档的棉花比率合计达到71.62%、43.12%和32.6%。

(五)综合质量状况

图2~图5是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与2009/2010年度农一师棉花公证检验各项指标比率对比图。

总体看,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以3级为主体,3级及以上棉花占87.11%,高等级棉花(1、2级)占总量的37.13%;长度集中在28毫米~29毫米,高长度级棉花(29毫米及以上)占50.479%;马克隆值级以B级和C级为主,马克隆值较好的棉花占42%;断裂比强度以中等档为主,断裂比强度中等及以上棉花占82.33%,断裂比强度强档及以上棉花占7.4%。

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与2009/2010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比较,高等级棉花比以往都有所增长,品级3级及以上棉花比率低于上年度;高长度级棉花比率和28毫米及以上棉花比率比上一年度要高;马克隆值A级、B级棉花比率均低于上年度;纤维强度中档和差档棉花比率高于上年度,纤维强度强档棉花比率低于上年度。

三、农一师棉花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数据来自中国棉花公证检验阿拉尔实验室,统计分析结果是公证检验数据的客观反映,本年度的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不能完整反映农一师棉花的质量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检验量。2010年度,农一师所有改制企业没有按改革要求全面实现包包送检,全师六成棉花没有参加公证检验。在中纤局、自治区纤检局及农一师领导的多方协调下,加工后期企业送检量有所增大,但多为机采棉及3级及以下等级籽棉加工的棉花。

(二)棉花的种植和采摘。近年来,棉花种植品种杂、品质差异较大,也影响棉花等级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之,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外来拾花工从事棉花采摘工作,使保证棉花品质的“四分”工作流于形式,分级分垛工作名存实亡。

(三)加工企业的管理。农一师加工企业生产线大多为机采棉配置的大机型设备,加工能力强,加工速度快,存在开快车忽视质量的现象,影响加工质量。

粮食分析报告范文3

油脂油料行情因利空因素围绕,月内依旧处于下行通道,豆油受大豆行情影响及消费不振,期现货行情皆显著下跌;棕榈油受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国内行情大跌;菜籽、菜油缺失政策扶持,行情随其他食用油下滑。

我国秋冬作物收种稳步推进,接近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底,全国秋粮已收获10.6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90.4%,进度同比快0.8个百分点;全国已播秋冬作物5.03亿亩,完成意向种植面积70.7%,进度同比快0.7个百分点。

食用油:利空因素主导市场期现价格探新低

10月份,美豆收获上市,单产和总产好于预期;主产国棕榈油库存处历史高位,马盘棕榈油期价见3年来新低;国内经济景气度低于预期,植物油终端消费不畅。利空因素主导国内外市场,促使国内期现货价继续下跌,小包装价格也纷纷下调。

基本面主导短期宏观面长期利多

10月份,基本面因素主导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行情。在内因偏空的前提下,国际市场外因也是空头主导。

一是国际原油期价震荡下跌,见近4个月来低点;二是欧盟公布了新的生物燃料法案,预示欧盟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行业增长将受限,甚至出现萎缩,植物油需求的增长少了一支重要动力。

不过,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近两个月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美联储推出QE3,这推高了市场对长期的通胀预期;二是欧盟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也增加了市场对长期潜在通胀的预期;三是中国的低通胀为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纷纷开动印钞机,使得市场对明年至后年的长期商品价格看涨,植物油价格也包括其中。

利空主导市场豆油继续下跌

10月份,利空因素主导市场,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继续下跌。其主要原因:一是美豆收获上市,单产好于预期,加之相对于1200美分/蒲式耳的大豆种植成本,今年美豆农种植收益处于历史高位,美豆卖盘压力大,促使10月份CBOT大豆期价继续下跌,并传递到国内豆油市场;二是从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来看,中小包装植物油销售处于10年来的最差水平,终端需求明显疲弱,市场信心不足,油厂不仅散油库存压力大,中小包装库存压力也大于去年同期。

1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市场仍将震荡走弱,现货表现将弱于期盘。

利空因素:一是机构预期美农业部很可能在11月份月度报告中再次小幅上调大豆产量,预示未来几个月美豆实际供给偏紧程度并不像此前预期的紧张;二是机构预计2013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合计增产2800万-3000万吨,美豆种植面积接近8000万英亩,刷新历史纪录,预计大豆产量约9400万吨,明年大豆供给很可能变得宽松,这将压制油脂油料的中期走势;三是全球棕榈油库存已经非常庞大,四季度仍呈进一步上升趋势;四是国内植物油库存远超历史同期,必将压制贸易商采购积极性。

利多因素:一是明年2月底以前,国际市场大豆主要依靠美豆供给,今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300万吨,比去年减少近300万吨,不排除后期资金炒作中国需求和供给紧张的可能;二是在经历大幅下跌后,市场认为国内豆油、棕榈油价格向下空间已有限,连盘植物油也有技术性反弹需求,也会传递到国内植物油现货市场;三是在过去的5年中,国内植物油市场有4年在元旦、春节“双节”前后出现上涨行情,届时贸易商很可能提前囤货,有助于库存向中间环节转移。失去政策支撑菜油价格回落

10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明显下跌。夏收菜籽临储政策结束后,在国内四级菜油与豆油价差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国内豆油和棕榈油现货价格双双大幅下跌,菜油价格不可避免地受其拖累。

秋收油菜籽集中上市,国家对秋收菜籽(油)的临时收购政策从9月开始到明年2月底结束。由于10月份国内菜油、菜粕均呈下跌态势,菜籽压榨处于亏损状态,秋菜籽收购价整体呈高开低走趋势。主流油厂继续维持观望态度,收购力度亦明显放缓。

11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将呈稳中趋弱态势,现货需求低迷。一是目前国内菜油和豆油的价差均处历史高位,菜油处于竞价劣势;二是国内植物油基本面整体偏空,终端需求疲弱,豆油和棕榈油仍有下跌空间,替代效应下,菜油价格也难幸免;三是目前港口四级菜油价格为10500元/吨,低于主产区菜油主流价格,毛菜油价格为10200元/吨,远期1月份毛菜油价格在10000元/吨左右,环比走弱;四是未来几个月油菜籽到货量将处于高位,国内菜油供给数量增加,价格易受压制。

库存增需求弱棕榈油见新低

10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下跌,连盘棕榈油1301合约跌到6500元/吨。主产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棕榈油库存同比大幅上升,马盘棕榈油期价急跌,见3年低点,棕榈油进口成本大幅下跌。

11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走低,重心下移。一是目前印尼棕榈油库存比正常水平高50%,马来西亚库存比正常高45%,主产国的高库存将压制马盘反弹空间;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棕榈油工业需求受到较大影响;三是美豆上市,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打压国内外植物油价格;四是后期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很可能继续增加。

进口增库存升后期供给充足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合棕榈油硬脂)86万吨,较8月份大增34.4%;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55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8.3%。加上进口大豆同比增加折豆油数量,今年1-9月我国植物油供给同比增加205万吨。

从实际情况看,今年我国植物油需求低于去年,目前国内植物油库存超历史同期,后期充给充足。调研表明,棕榈油多集中于港口,豆油集中于大豆压榨企业,菜油集中于中储,中间环节囤货较少。维持上月“四季度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的观点,大量库存必将压制贸易商采购积极性,最终压制植物油反弹空间,使得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见新低。

综合分析,11月份,在新的利多出现之前,利空因素仍将主导国内外市场。虽然不排除因期盘出现技术性反弹,带动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短期小幅回升,但也是下跌过程中的回升,市场整体继续探索新低。操作上建议以空头思维为主,可逢低短多,现货商观望,不要急于入市。

大豆:美豆或将宽幅震荡

10月份,在宏观面和基本面利空的联合冲击下,美豆期价继续下跌,中下旬在需求持稳和南美天气不佳的利多支撑下,期价触底回升,季节性低点可能已经形成。受收储政策出台和产量严重下滑支撑,内盘大豆期价表现较外盘抗跌。国产新豆收获结束,收购价格高开低走。

季节回调结束外盘触底回升

10月美豆收获完成,农户季节性抛售结束,尽管USDA超预期地大幅调高美豆单产和产量,但美豆期价仍然走出触底回升的走势。基本面上,美豆的季节性利空基本出尽,南美天气炒作即将粉墨登场。在明春南美大豆上市前,美豆供需依旧偏紧,需求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利多方面:一是在南美2011/2012年度大幅减产的前提下,南美新豆上市前,全球进口需求仍将转向美国,而美国新豆产量同比下降,美豆供需前景依然偏紧。中国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旺盛的出口需求将令美豆后期供给更加紧张。俗话说:

“牛市看供给,熊市看需求”。后市需求将成为美豆期价高位运行的首要支撑因素。二是南美天气开局不佳,局部干旱和洪涝并发,可能对南美大豆的高单产预期构成威胁。

利空方面,一是USDA11月报告可能继续上调美豆单产;二是随着后期南美天气的改善,南美丰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未来3个月,笔者维持后期美豆期价将呈现底部抬高、宽幅震荡走势的判断,但仍需防范宏观面利空带来的系统性大跌风险。建议待11月美豆期价回调至20日线附近分批逢低买进。

政策利好预期内盘表现抗跌

10月,连豆指数触底回升,表现较外盘明显抗跌。本月东北地区国产新豆收割基本结束,新豆高开上市,但购销量有限,受到同期美豆期价大幅回调的影响,价格高开低走,导致购销僵局,市场等待临储政策出台。

国产大豆价格受到以下因素的支撑:一是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市场供给锐减支撑国产大豆期价;二是今年国产大豆出口形势良好,今年1-9月出口量为22.4万吨,同比增长42.21%,已经超过2011年金年的出口数量;三是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大幅提升,人为抬高了国产大豆价格运行的底部,利好后期国产大豆价格走势。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连豆期价将持续表现抗跌,或将走出独立上涨行情。

养殖需求支撑粕价低位企稳

10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大幅下跌,连豆粕持仓量大幅增加,显示在期价大幅下挫后,资金分歧加大。

豆粕表现较豆油疲弱,油强粕弱格局明显,油粕比值有所反弹。豆粕期现货价格同步下跌,但现货价格较为抗跌。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为3920-3970元/吨,月环比下跌150-200元/吨。

从期价表现上来看,内盘期价跌幅明显表现较外盘要大,内弱外强的格局持续,10月下旬外盘企稳反弹,而国内豆粕期价仍然阴跌不止,主要原因:一是前期内盘粕价涨幅巨大,泡沫较多;二是国内以永安期货为主的多头资金严重弃盘,资金操纵的可能性较大。

豆粕价格下跌主要是受到成本下降、供给充足的影响。后期看,在外盘豆粕期价季节性低点确立的背景下,内盘豆粕价格将追随外盘弱势反弹,并受到国内养殖业高存栏和养殖收益回升的支撑。油粕价格下跌油厂深幅亏损

10月底,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5000-5050元/吨,月环比大幅上升,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700-4750元/吨,月环比大幅下降。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大幅回调,月底进口大豆压榨收益环比下降至-300元/吨以上,创出年内新低,油厂前期外盘点价大豆到港加工深幅亏损。后期油粕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出现一波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大豆进口大增豆粕出口强劲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大豆进口量达到496.57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0.23%,月环比增加12.4%;1~9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17.5%。9月份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7.89万吨,同比大幅上升453.14%;1-9月我国豆粕出口量同比激增150.59%。

综合分析,在北美基本面利空基本出尽、南美天气开局不利的背景下,后期南美天气和北美需求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美豆期价后期或将呈现底部抬高的宽幅震荡走势,未来3个月将运行在1500-185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区间,存在创新高的可能性,逢大幅回调可适当增加库存。

稻米:进口冲击已成常态

10月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整体弱势运行,籼稻价格略有回落,粳稻小幅下跌。新季中晚籼稻收购工作顺利进行,收购价格保持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以上,托市预案无法启动;东北新季粳稻收获进度同比推迟10天,目前接近尾声,收购价格高开后出现小幅下跌。

终端需求不旺籼稻弱势运行

国家粮食局10月10日公告宣布夏季粮油和早籼稻旺季收购结束。开秤价格在1.25元/斤以上,较去年同期上涨0.10元/斤,收购价格最高曾涨至1.40元/斤。随着收购接近尾声,储备收购任务完成,价格逐渐回落至1.30元/斤以下。由于籼稻米终端需求不旺,加工企业并未大量入市采购。

新季中籼稻大量上市,目前湖北普通稻价格在1.35元/斤左右,安徽1.30元/斤,四川1.42元/斤。

新季晚籼稻即将进入收获期,目前看作物种植情况良好,单产有望再度增加,但是种植面积略有减少。综合考虑未来籼稻产量继续增长将面临较大困难,如果市场供应环境发生改变,势必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晚籼稻上市价格高开后平走的可能性较大。大米终端消费需求不旺、进口米冲击以及供需较为宽松,是影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阴雨天气影响粳稻价格回落

预计东北3省粳稻产量将达到3350万吨,较2011年增加116万吨,增幅为3.6%。当前的不利因素就是阴雨天气带来的稻谷水分下降困难,后期储存面临考验。

阴雨天气对东北地区粳稻生产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是导致收获工作较去年推迟10天左右,直到10月底才使得收获进度完成超过90%;二是造成收获成本上升以及损耗加大;三是水分偏高且晾晒困难。

虽然近几个月东北粳稻因为可用加工粮源紧张而走出一波涨势,但新稻上市以来整体价格逐渐下降。目前圆粒粳稻到厂价在1.46元/斤左右,长粒粳稻到厂价在1.55元/斤左右,均较开秤时下跌近0.10元/斤。预计东北粳稻价格仍将以弱势运行为主,在市场整体弱势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在收购时采取提高收购标准或者压低收购价格的策略。

早稻供需未变期货跌势暂缓

10月郑商所早籼稻期货走出震荡下跌行情,但总跌幅仅为0.97%,跌势暂时有所缓解。1301合约开盘于2675元/吨,最高达2688元/吨,最低2629元/吨,月底收于2644元/吨,整体交易重心进一步下移,呈区间窄幅震荡走势。

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的中国稻谷供需平衡表分析,基本面仍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总体供需仍呈产大于需局面。早稻期货将主要跟随整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国内谷物市场的运行模式,预计短期内早稻期货仍将维持窄幅震荡的走势。

进口环比略减单月数量趋稳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87.5万吨,同比增加138.6万吨;其中9月份进口大米23.4万吨,环比下降0.6万吨,但同比仍增20.9万吨。目前进口大米数量已经稳定在20万吨/月的水平。进口地主要来源于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国,其中从越南进口的数量占比为72%。

综合分析,国内稻米现货市场仍可能弱势运行,其中籼稻价格相对较为稳定,而粳稻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早籼稻期货价格短期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大米终端消费依然没有起色,单月进口数量逐渐稳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已成常态化。

小麦:后市行情以稳为主

10月份,我国小麦现货行情高位坚挺,个别地区小幅提升;由于面粉消费稳定,企业开工率正常,出厂价格基本不变;国家在10月下旬调整临储小麦竞价交易细则个别条款,并增加投放量、扩大投放区域;玉米大量上市,价格显著低于小麦;秋冬种全面开展,整体进度略快于上年。

多空因素共存行情稳中有升

10月份,国内小麦主产区行情呈稳中趋升状态,供需关系偏紧是导致价格微升的主要原因。至月末,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小麦贸易商收购价为1.14-1.17元/斤,河南中东部、江苏中南部、安徽中部等地收购价为1.12-1.15元/斤,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为1.11-1.14元/斤,各地价格比上月末提升0.01-0.015元/斤。

综合来看,当前影响普麦市场的因素相对显著。一方面,经过今年国家规模性收购之后,几个小麦主产省的可流通粮源显著减少,使得市场在前期看涨预期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尽管进入面粉消费旺季,但从整体宏观面看,面粉销量不如往年,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正常,但中小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仅维持中等水平。由于小麦与新玉米价格的逆转,部分饲养企业开始重新将玉米作为主要饲料用粮。

临储细则调整交易量价齐升

10月下旬,国家对临储小麦交易细则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一是放宽了参与交易的加工企业的资格标准,并扩大了采购数量限制;二是加强了对临储小麦出库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对于出库纠纷的责任认定和处理办法。在现货价格高位坚挺、市场粮源供给有限的背景下,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依旧高涨,特别是在临储小麦交易细则调整之后,成交量更是屡创年内新高。

玉米低价上市暂难拖累小麦

10月份,华北黄淮新玉米上市数量不断增加,价格普遍低于小麦,部分地区玉米与小麦价差甚至达到180元/吨,这将导致饲料企业小麦采购量明显减少,进而导致麦价出现下滑。

笔者认为,饲料小麦的用量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所波动,但不至于让小麦行情显著回落。首先,依据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情况,饲用小麦大增但并未导致玉米饲料用量大幅减少,说明饲料原料的使用格局并未因玉米价格曾大幅走高而出现结构性改变;其次,小麦市场价格底部受政策支撑,难以出现明显下滑;第三,从饲料蛋白转换角度来看,同质量小麦的蛋白含量高于玉米,大中型饲养企业一般在小麦、玉米价差不大于140元/吨时,愿意使用小麦作为饲料原料。

进口大幅提升期货弱势整理

海关总署数据,9月份我国进口小麦52.4万吨,同比增长196.21%;其中产地为澳大利亚的29.2万吨,美国22.2万吨,哈萨克斯坦0.94万吨。今年1-9月我国进口小麦总计321.5万吨,同比增加233.59%。截至目前,我国暂没有小麦出口。

郑商所强麦主力1 305合约在上月深幅下挫之后止跌回稳,弱势整理,尽管月末最低达2527点,破9月份2531低点,但2530点的底部支撑已然显现。10月份强麦利空因素不断,预计后期进一步下探空间有限,震荡回升或是后期主要趋势。

秋播进入后期进度同比加快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9日,全国已播冬小麦2.81亿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82.7%,同比快1.9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华北地区麦播基本结束;黄淮、江淮地区已播1.8亿亩,完成计划88.4%;西北地区已播3770万亩,完成94.9%。

预计11月份国内小麦将平稳运行,产销区价格波动微小;12月份尽管需求不减,但市场供应或因企业还贷等因素而扩大,行情依旧以稳为主,部分地区或有0.01-0.02元/斤涨幅;临近春节会有0.01-0.03元/斤的涨幅。

玉米:行情仍将弱势徘徊

10月份,东北玉米受天气影响上市量偏少,华北黄淮玉米及时填补市场空缺。东北、华北及南方销区行情各异,整体看,东北因陈粮出库压力较大而导致行情低迷,华北因期初价格较低、农民惜售及销区采购量提升而逐步走高,销区需求趋弱导致行情稳定。

东北上市推迟行情弱势运行

10月份,东北玉米由于天气原因,收获周期拉长,当地玉米延续上月弱势,行情进一步走低。

分析行情低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贸易商手中及港口地区陈粮库存较大,去库存行为让行情持续下跌,而低迷的市场消费环境又使库存水平下降缓慢,导致市场价格进一步承压;另一方面,华北黄淮玉米增产增质,上市及时,导致销区市场被抢占,而东北玉米不断推迟上市时间,失去市场先机。

10月下旬以后,市场对临储传言日渐盛行,各方对临储收购价格大胆猜测,使得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入市收购,提振了市场预期。

华北量增质升价格稳步提升

10月份,华北玉米开始进入大面积收获上市。从产量和质量上看,今年华北玉米可谓“量增质升”,由于在整个收获期鲜有降水,使得新玉米收获后稍经晾晒就基本达到15%~17%的水分,而往年收获后的含水基本在20%以上。不仅新玉米水分底,霉变率也显著下降,据各地信息,今年华北黄淮新产玉米的霉变率普遍在3%以下,部分地区甚至只有1%左右。这是吸引销区饲养企业采购的关键因素。随着玉米上市量增加,前期混乱的价格渐渐形成主流趋势。新玉米在本月末的净粮收购价多在2100-2200元/吨,水分14%-15%,比月初涨50-80元/吨。

销区稳中趋弱港口行情下挫

10月份,销区行情整体稳中趋弱。

目前华北玉米到南方销区的价格普遍在2350~2400元/吨之间,水分多为15%-17%。月末,东北玉米在西南部分省份价格为2550~2600元/吨,较上月末下降80-100元/吨。由于东北玉米上市期偏晚,后期有进一步走低空间。

北方港口平舱价连续下降,从上月末的2480元/吨降至本月末的2350元/吨;南方港口由于到货数量多、出库进度慢,广东港东北玉米成交价已从上月2570元/吨降至2450元/吨。

进口环比减少国际小幅震荡

海关总署数据,9月份我国共进口玉米38.6万吨,较上月减少21.3万吨,其中进口美国玉米37.5万吨,占97%;1-9月累计进口玉米411.1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少量来自老挝及其他国家。9月份我国出口玉米0.6万吨,环比略增0.1万吨,主要出口至朝鲜,1~9月累计出口24.8万吨。较大数量的进口将压制国内玉米行情。

粮食分析报告范文4

我市食品主要集中在糕点、小麦粉、饮料、方便食品等产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大都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小作坊量大面广,其中大多数生产单位为季节性生产。受天气寒冷的影响,部分企业及食品加工小作坊在一季度生产不正常,一季度我局结合“肉制品专项检查、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及双节期间安全大检查”工作安排,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格产品出厂检验,有力地保证了食品质量,确保实现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二、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针对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现有状况,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以保证我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局党组为食品监督科新增一名专职食品监管人员,新增配备1台电脑。按照区域划分、责任到人、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全市分为2个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工作责任区,逐级签订责任状等,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两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二)组织召开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食品安全会议。重点对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培训,要求全市企业负责人要以对全市人民健康安全负责、对市政府负责和对自身负责的态度,切实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标签管理制度,生产加工出质量过硬的食品。通过培训,这些企业在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意识上均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严格,从而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稳定,而且由于企业进一步抓食品质量安全举措的加大和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趋于改善的状态。

(三)做好省定检工作。根据省第一季度定检计划,对我市炒货、饼干、方便食品、调味品等8个企业11个产品进行随机抽样,经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我市食品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四)做好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专项整治工作。出台《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高风险产品和主导食品行业为重点,开展添加物使用、备案、标注等检查,切实抓好国务院9部门安排部署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着力整顿生产加工企业违规使用添加剂行为,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47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93家,重点地区4个,重点产品3种。

(五)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召开视频会议后,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局党组对此项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制定《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实施方案》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实施方案》,根据上级要求,明确了“四查、四建、四落实”工作重点,采取措施、不留死角、责任到人、全面开展,确保将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落到实处。

(六)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提出的“服务企业年”活动,想方设法,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第一季度,我局帮助小作坊通过改造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3家,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查小组验收合格4家,提出生产许可证申请并且被市质监局受理1家,已改造到位申请资料递交市质监局等待受理1家,厂区正在改造2家。通过帮助小作坊改造办证,有效地促进了我市食品企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通过一季度的食品安全工作,全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存在以下问题:

1、规模企业少,小作坊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6家,10人以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96家占我市食品企业总数的88.4%。由于规模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导致企业做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

2、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部分产品无包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

3、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人员为农民、初中、高中学历组成,普遍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4、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以生产传统食品为主,企业缺乏优势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没有核心竞争力,食品加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

下一步,我局将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解决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畅通食品质量信息渠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着力提高经营者、消费者和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真实反映产品质量状况,使消费者及时掌握食品信息情报。二是加大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力度,努力探索和不断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按照分类监管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察工作,增加监督检查、巡查、回访食品生产企业次数,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建议

一是加强对各乡镇政府食品安全考核力度,督促各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工作予以重视。

二是联合工商、卫生、商务、公安等部门定期将各部门掌握的食品状况相互提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粮食分析报告范文5

颜色级实施以来棉花质量主要指标数据统计

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哈密实验室仪器化公证检验量逐年增加,其中2013棉花年度,辖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为6.06万吨;2014棉花年度,辖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为7.6万吨,较2013棉花年度增加25%;2015棉花年度辖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量为8.2万吨,较2014棉花年度增加8%。具体情况见图1。

1.颜色级。新标准将棉花颜色级分为4种类型、13个级别。其中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4种类型。依据棉花的明暗程度分为白棉5个级别、淡点污棉3个级别、淡黄染棉3个级别和黄染棉2个级别。由于哈密辖区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辖区棉花主要以白棉为主。具体情况见图2。

2.轧工质量。新标准根据皮棉的外观形态粗糙程度、所含疵点种类及数量的多少,将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档,分别用P1、P2、P3表示。哈密辖区2013棉花年度轧工质量情况为P1占29%、P2占71%、P3占0%。2014棉花年度为P1占17%、P2占83%、 P3占0%。2015棉花年度为P1占41%、P2占59%、 P3占0%。具体情况见图3。

3.长度值 。长度是反映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标准规定棉花长度以1毫米为级距,将长度级分为25毫米级、26毫米级、27毫米级、28毫米级、29毫米级、30毫米级、31毫米级和32毫米级8个长度级,将28毫米级定为长度标准级。具体情况见图4。

4.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是用于反映棉花成熟度的指标。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A、B、C级。其中马克隆值A级的棉花使用价值最大、C级使用价值较差、B级的使用价值居中。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马克隆值A级、B级所占比例连年下降,C级则连年上升。具体情况见图5。

5.断裂比强度。断裂比强度是反映棉纤维拉伸强度的指标。断裂比强度为3.2毫米隔距,HVI校准棉花标准(HVICC)校准水平。按照棉花断裂比强度值由高到低分为五档,即很强(S1)、强(S2)、中等(S3)、差(S4)、很差(S5)。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断裂比强度除S1档、S5档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外,其余各档均有较大波动,如图6所示。

颜色级实施以来棉花质量主要指标分析

1.颜色级指标分析。继2013年在全国实行了新的棉花标准后,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又在新疆试点。一系列利好消息促使棉农田间管理及时到位,棉农种棉、卖棉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棉花加工企业也加强了质量管理,严格了分级、分垛收购加工等要求,加之哈密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棉花生产中很少出现雨锈棉和烂桃棉等影响棉花颜色级的情况。因此,哈密区域内2015棉花年度白棉2级占到61%,比2014棉花年度白棉2级占53%高出8个百分点,比2013棉花年度白棉2级占45%高出16个百分点。颜色级实施以来,白棉1级、白棉2级和白棉3级总计占当年颜色级的99%、95%和99%,几乎没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

2.轧工质量指标分析。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轧工质量以P2为主,P1棉花所占比重三年间出现了回落又极速上升的情况,究其原因是2014年辖区棉花收购量急速上升,造成棉花加工厂加班加点加工,不及时检查和保养轧花设备以及减少皮清以提高轧工效率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棉叶、破籽、索丝等问题在轧花过程中不能及时排除对轧工质量的判定造成了很大影响。

3.长度指标分析。无论在纤维长度的分布上还是各长度级的占比情况上,均能反映出2015棉花年度长棉花的比重较2014棉花年度、2013棉花年度要少。主要原因是在权衡轧工质量与纤维长度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之后,各棉花加工厂逐渐采取了多道皮清的轧工办法以提高轧工质量,加之2015年哈密天气异常炎热和棉花采摘人手不足,造成棉花过成熟使得纤维长度偏短。

4.马克隆值指标分析。比较来看,2015棉花年度马克隆值A级、B级比重较2014棉花年度均有大幅下跌。2014棉花年度棉花马克隆值A级所占比例较2013棉花年度下降1个百分点,B级较2013棉花年度下降2个百分点,而C级上涨了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马克隆值状况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为棉农不重视选种和复壮以及采摘人员紧缺等原因造成。

5.断裂比强度指标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颜色级实施以来棉花断裂比强度以中档和中档以上为主,2014棉花年度、2015棉花年度断裂比强度指标整体好于2013棉花年度,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调动了棉农种植棉花、管理棉株、出售籽棉的积极性有关,在避免了田间管理不善和采取适量机采的同时棉花断裂比强度问题得以改善。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质量总体有所提升,区域内棉花质量较同一时期全疆棉花质量指标的平均水平略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棉花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根据近几年对辖区棉花种植、采摘、收购、检验等环节的监管和调研,造成哈密区域内棉花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棉农在选种时仅以产量和棉种单价为选择标准,造成区域内棉花种植品种繁多,没有占种植面积半数以上的主栽品种,因此棉花质量也随之波动较大。二是2014棉花年度后辖区内棉加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数量增加,其加工能力远超过辖区棉花产量,造成各棉加企业和合作社相互争抢资源,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势必会降低收购环节对棉花品质的要求,纵容了非“四分”棉花的准入。三是棉加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好轧花速度与轧花质量的关系,在只重视轧花速度的情况下大大削弱了棉花品质。

提高辖区棉花质量的建议

1.宜棉则棉,调整种植结构。结合哈密辖区实际,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按照宜棉则棉、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和发展优势产区的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品质和竞争力。

2.多部门联动保障棉种质量。影响棉花质量的内在因素集中在棉种的选择上,种植品种不集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在春种时节,一方面要引导棉农树立正确的选种意识;另一方面质监、工商、农业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棉种,保证棉农能买到高产、优质的棉种,推动哈密区域内主栽品种的形成和规模化种植。

3.推广棉花种植管理新技术。利用多种方式普及和传播棉花种植管理新技术,提供棉农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的平台,实现区域内棉花的科学培育和有效管理。推广科学种棉等新理念,提高种植效率,规避可能影响棉花质量的外在因素,保证棉花黄度及反射率的稳定性。

4.合理把握采摘时间和采摘方式。近年来,哈密辖区棉花加工企业逐年增多,加工产能大于生产产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收购的早中期经常抢收早中期好棉花,由此棉农们形成了一种共识:早交定好级卖个好价钱,晚交定差级卖不了好价钱。在收摘时尽可能把能够摘的棉花都摘回来早早交售,譬如半吐絮棉等,因此在早中期籽棉中也出现了僵瓣棉。而对于采摘能力有限的棉农,同一块地,同一天吐絮的棉桃是完全相同的,但越晚采摘的棉花颜色越深。以上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原棉品质和棉花感官颜色级的判定,因此决定如何采摘和何时采摘是棉农不可小视的问题。

5.严格轧花设备选用及管理,合理调整轧花工艺。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过程中未及时清除。轧花后皮棉中杂质、索丝及纤维紊乱程度都对感官检验颜色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棉加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轧花工艺,坚持“高等级、中水分、中速车,低等级、中水分、低速车”的原则进行加工。

6.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辖区内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管,督促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分类型、分等级收购和加工,特别是要严格督促农业合作社在收购环节落实好“一试五定”及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棉花收购、加工行为,实现区域内收购加工环节的井然有序和棉花质量的稳步提升。

7.推动质量诚信建设。积极推进棉花加工企业分类监管,通过与农合、税务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制约机制,促使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同时奖罚并举,对质量诚信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诚信企业启动制约机制限制其生产加工和扩大规模等活动。

粮食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保证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93-02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监测质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监测质量管理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其中,环境监测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整体监测活动的有效性。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需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在有限期间内制定最有效的监测方案;结合环境特征与监测需求分析其成本投入以经济效益,明确环境监测质量标准、要求;建立合理的分析测量系统等等。此外,还涉及到环境监测采用方法、样品处置、实验室管理、监测设备、试剂、质量监控流程、监测数据归纳、文件撰写等,工作任务量较大,且内容较为复杂,牵涉面广,因而必须认真对待,确保质量保证中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保证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加强了对实验室质量的控制,但在采样阶段工作较为薄弱,并且难以有效控制污染源监测的质量。

1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要求

新时期,为了实现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要求监测数据必须准确、完整,具备较强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及精密性,不仅能充分反映出真实的环境状况,还能有效预测其污染发展趋势。

(1)完整性。要求环境监测保证工作必须做好质量控制的整体规划,并按照计划,预期获取连续性的高质样品。

(2)准确性。要求样品的准确值符合规定标准。通常情况下,通过加标回收样、明码平行样等的测定,完成其监测分析工作,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10%质控样。

(3)可比性。根据国家所颁发的分析标准,采用多种测量方法,开展测定工作,对采样、监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作出详细的可比性分析。

(4)代表性。要求所取样品具备较强的代表性,能有效反映出所监测地区的环境质量。当前,环保要求企业废水排放口需按规定设置,并只能设置一个排放口,因而企业的排出口必须设置得合理、科学。取样人员在进行取样时,也需全面考察企业的排污状况,考虑到各个细节问题,确保取样的准确、有效。

(5)精密性。精密性主要体现在重复性、平行性以及再现性上,要求监测实验室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好标准样品。

2 计量认证的要求

在环境监测中,要求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监测人员需秉持公正、严明的工作态度,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主要目的,不受各种利益的影响,并确保监测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具备较强的法律效应,且监测数据可靠、准确。因此,环境监测计量认证的要求,通过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监测环境与设备必须符合监测标准。由于监测要求的不同,所设置的监测环境及监测计划也需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相关标准规定。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工作区域,必须严格遵照相应标准,进行监测环境设置与设施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监测工作。

(2)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要求采样必须科学、准确。监测室需结合检验目的及相关因素,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采取最佳采用方法,或制定合理的采用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提出申请,在获得许可后,由采样人员按照采样方法或方案正式开展采样工作。其中,对于初次使用的监测方法,需通过《新监测项目评审程序》,实施审评。当监测方法超出使用标准范围时,应与相关部门及客户进行商议,在获得一致认可的情况下,由技术负责人组组织确认,再投入使用。

(3)为保障监测结果的无偏差,环境监测所应用到的设备与相关仪器均需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规定期限组织核查工作。其中,对于软件、硬件设备、器具等影响因素,需加强管理,完善设备名称、编号、负责人员等相关信息,并采用“三色识别”方式,准确显示设备及仪器的校准、使用状态,同时附带校准日期、有效期、校准人员等信息。

(4)现场采样人员在进行采样之前,必须出示相应的资格证件,并且人员在两人以上。在采样过程中,严格遵照采样规定,进行样品采集、贴签、登记。而实验室也需做好衔接工作,详细记录下取样数据及操作流程,包括取样人员、取样方式、取样环境、取样地点等等。如有必要,还需将取样中涉及的统计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于后期查看。检测结果直接受检测样品的影响,因而,必须严格控制样品采集、接收、流转、贮存等各个实施环节的质量,以此来保障保检测样品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监控技术必须科学、有效,主要包括:规定期限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进行实验室能力测定;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反复验证检测结果;重复检测保留样品;对样品各特性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其他符合标准的技术核查方法。

3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保意识不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仍然有许多企业与个人因眼前利益的驱使,违背环境保护原则,大肆制造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难度却在不断加大。

(2)重结果、轻过程。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仍存在着结果重于过程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实验室样品数据汇总及结果分析,而忽视了前期的样品采集、运输、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在样品采集与处理工作中,缺乏有效质量控制手段,进而影响到后期的监测数据,降低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经验缺乏,方法单一。现阶段,国内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出了较多实用的经验,工作方式相比于最初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受多方因素限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工作经验仍较为缺乏,且工作方法单一,难以充分满足新时期的环境监测需求。

4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对策

4.1 提高监测人员对质量保证工作的认识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从实质上讲为管理工作,以提升监测分析质量、保证监测结果准确为管理控制目标,是环境监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许多监测人员还未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形式工作,致使质保工作的作用难以发挥。因此,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整体水平,首先必须转变监测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对质保工作的认知,清楚质保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身工作责任感,进而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以确保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

4.2 加强人员管理,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

既要转变监测人员的认知观念,也要加强人员管理。对人员的管理,不仅包括监测人员,还包括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质保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规范人员工作行为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其自觉将质量保证工作有效落实到实际监测工作中来,提高监测人员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提高监测人员责任感。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部分监测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虽然在监测上配备了较为精密的仪器与设备,但一些监测人员在监测中,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导致监测数据及结果发生偏差,进而造成监测质量的提升困难。因此,为了强化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其工作素养,可组织工作交流活动或思想讲座,提升人员的思想水平,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将员工学习纳入考核体系内,以此来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养。

(2)增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内,不同类型管理人员较多,既有质量监督员、质量负责人,也有技术负责人及相关内审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均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能力,并了解监测领域内所在岗位的管理需求,能高效完成各项管理事务。相关监测部门可结合不同职位的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以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并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状况进行考核,以确保管理人在日常工作中秉持公正、严明的工作态度,积极完成各项管理任务,进而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持。

4.3 正确采样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关键

进行样品的采集,是进行样品检测的前提,因而必须确保样品采集的代表性与准确性。通过上文分析所得,在当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监测人员过于强调监测的结果,而忽视了样品采集、处理等前期工作,对采样环节的质量控制较为松懈。为此,必须加强采样环节的质量监控。而通过实际调研及数据统计得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主要存在样品代表性差、可比性低的问题。在样品采集次数上,以瞬时采样为主,难以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排污状况;在采样位置设定上,未能综合考虑排污类别及周边影响因素,往往将样品采集点设置在排污口,并没有标识具置,导致样品的监测数据结果出现较大波动。为此,监测部门及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好采样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

4.3.1 建立采样人员岗位责任制

结合监测质量保证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业务技术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对现场采样人员的技能培训及专业讲座,以提升采样人员的整体水平。规定采样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人员具备采样资质。此外,根据现场采样特点,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体系,将采样中的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及个人,同时按照企业类型,委任资质较高、专业素养较强的采样人员担任所在区域监督监测组织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驱使现场采样人员认真做好对相应企业的基础调查工作,在对企业生产特征及排污状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集具备较强代表性的样品。

4.3.2 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

采样方案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样品采集过程的顺利与否及样品的完整性,也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确保采样实施方案科学、可行。在采样实施方案中,必须涵盖采样目的、采样设备、样品采集点等内容。同时,还需将采样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设备类型、容器容量及标签、样品内保护剂、现场记录、处理方法等归纳进实施方案内。必要时,将其他一些相关信息表现在内,如最低检出限、精密度限值、分析偏差限值等,以确保采样实施方案能兼顾到各个细节问题,帮助采样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做出最佳选择。

4.3.3 建立完整的采样原始记录

采样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既要规范样品交接行为,还需详细记录下采样信息,包括采样点、采样环境、采集方法、现场特征、样品特性、样品添加剂等内容,以便后期进行样品检验及监测数据分析时,能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最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而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有效、准确。

4.3.4 建立采样工作质量监督制度

为确保采样环节的工作质量,还可建立相应的采样工作质量监督机制,明确采样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并要求各科室配置质量监督员,以主要负责监督各项工作落实程度及完成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需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对采样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数据及时反馈给负责人,让其更高效地进行采样监管。同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也需加强对采样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定期组织对采样工作的抽查,掌握采样工作状况,并将检查分析结果记录下来,编写相关的质量保证工作报告。

4.4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重点在于控制其内部质量及能力验证。其中,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可采取平行样分析、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空白试验等方法,实现对其有效控制;在实验室比对及能力验证方面,可通过与高级别监测机构所组织实验室进行比对,或直接进行同一级别的实验室比对,并经计量认证专家进行专业的能力验证,以此来有效评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4.5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对不同仪器做出溯源、校准等相关信息核对及检验,以实现对仪器设备的实施监控。同时,根据不同设备的数据信息,制定相应的设备档案,将设备的名称、使用状况、维护、检测等资料涵盖进去。在环境监测中,需要根据监测要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监测环境,因而为保证其监测质量,还应加强对测试环境的控制,并结合检验需求,进行实验室精密仪器、设备的配置,以达到特殊规定要求。此外,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人员还需加强对实验室的卫生管理,保持实验室的洁净与整齐。

4.6 加强监测报告审核工作

在完成实验室样品检验后,还需对监测数据及监测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核,严格把控数据分析、复核、责任审、技术分析审核等各个环节,对于审核中发现的可疑数据及漏洞,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数据查证,切实解决其中存在的疑问。同时,确保监测报告的对外发放符合相关法律法法规,体现其规范性与保密性,并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文件,在没有经过委托单位批准的情况下,严格保密监测报告,进而为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公证性及可靠性提供保证。

5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人员要高效完成质保任务,必须转变领导及相关人员观念,通过领导及所有监测人员的共同配合,才能将质量保障工作真正贯彻到环境监测全过程中去。同时,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及结果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完整性、代表性,需加强对采样阶段的质量控制。此外,在质保工作中,监测人员还需强化自身的质量保证意识,并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主动参与相关质量保证业务培训活动,加强与其他监测站的质量保证技术交流,在环境监测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最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手段,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环境执法等提供科学、公正、公平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钱冠磊,王琳.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