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1
中图分类号:R826.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79-01
胸外科护理作为科学性、服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以医学和科学理论为依据,按照护理规范和医生医嘱配合医生工作,也要为病人创造合理的环境和条件,时时关注患者了解患者需求,适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以减轻患者病痛,使医疗和护理工作协调进行。而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也不能使医疗和护理工作有效的协调。基于此下文对胸外科护理工作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影响胸外科护理的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意识淡薄
1.1.1 服务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人,其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因未将患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当病人或家属问及相关问题时,不能用较好的服务态度进行解答[1]。对于胸外科患者而言,受疼痛影响容易有情绪,加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可能激怒患者和家属,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2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认识不足,当遇到医疗纠纷时,不能为患者和家属做出合理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护理行为产生怀疑。
1.2 专业技能不强 胸外科是一个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的科室,护理人员如果专业技能不强,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严重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因对本科室的疾病知识或其他科病知识的不熟悉,对相应仪器操作的不熟练,使得工作中不能有效的配合医生,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预见或解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
1.3 沟通技巧欠缺 胸外科护理人员不同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接触的患者一般都是经过大手术的人。这些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相对不稳定,虽然他们对法律知识和医疗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受激动情绪的影响会认为现在的医疗水平比较发达,疾病治愈可能性也应该很大。一旦出现护理人员不主动与其进行交谈或者未将患者病情变化、检测结果和医疗费用等及时反馈给患者的现象,很可能会使护理人员和患者陷入紧张状态,严重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2]。
1.4 护理文书不规范 胸外科护理文书作为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全过程的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而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因忙或疏忽,不能按照护理规范及时书写护理文书,使护理记录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很可能成为患者及家属的有力证据,从而使医院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2 防范胸外科护理安全问题有效策略
2.1 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护理人员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点点滴滴形成的,护理人员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护理中耐心的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真心关爱每一位患者,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并对健康有较高的需求,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护理知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仪器操作能力[3]。因此,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对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培训,以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更好满足患者需求。
2.3 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目前的患者和家属的法律意识一般都较强,发生医疗纠纷时很多时候要求护理人员作出合理解释。为了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医院应该定期对胸外科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这样当患者和家属要求做合理解释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灵活作答,让患者和家属能更好的接受,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4 加强与患者沟通 胸外科患者多数做过手术,疼痛时候比较多,加之活动不便,常会感觉到寂寞无助。胸外科的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实际出发,将患者置于首要位置,面带微笑用柔和的语气和患者进行交流,以创设融洽的气氛,使患者自然而言的融入交流中,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和病痛。同时护士也应该关心和体贴患者,耐心的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及时排痰,减少患者不适。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和各种检测结果出来后,应该及时将其反馈给家属,使其理解并接受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那些患有癌症和病危濒临死亡的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感情和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减少其不良情绪。
2.5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护理文书不仅仅是护理人员护理全过程记录,同时也是病例资料的一部分。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患者有权利获取这些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法律依据进行参考[4]。基于此护理人员应该本着为医院和患者着想的态度,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从患者实际出发,依据护理规范用专业的语言及时、认真、完整的书写护理文书,以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有效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胸外科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人员。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不断的提高其综合素质、强化沟通能力和规范书写护理记录。随着医疗事业不断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关注度逐渐升高,对胸外科护理要求也会更高,护理中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胸外科护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彬,倪啸尘.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2):1065-1066.
[2]刘世利.胸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3):1873-1874.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防范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9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23-02
医疗水平及技术提高的当今社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而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递增趋势。作为医院特殊职能部门的手术室,具有手术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既承担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同时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阵地。因此掌握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深刻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了防范力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分为防范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防范组为加强防范措施后的患者资料,对照组是未形成系统性防范措施的患者资料。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各方面管理情况、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
1.2方法:
1.2.1自制分析统计表,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药物管理、护理服务水平、护理人员技能及专业知识、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做统计。
1.2.2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预见性问题:
1.2.2.1护理人员意识低。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强度高,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保持长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经过长时间面对生老病死后,容易麻木,因此对患者不够尽责,无法严格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导致患者及家属怨声不断,甚者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
1.2.2.2缺乏沟通和梳理心理问题能力。对于多数患者来说,面对手术难免会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但是对于面对太多手术的护理人员,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爱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生硬、简单,不仅无法消除他们的心理担忧,降低手术的依从性,而且让患者在模糊中更担心。有些护士虽然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但因缺乏沟通技巧,仍无法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比如患者习惯用询问来表达自己的担忧,而护士却阻止提问。
1.2.2.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首先是进入手术前未认真核对患者资料,由于患者经常会出现换床位的情况,但护士未及时了解,加上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使用了镇静剂,无法正确回答提问,导致接错病人,未针对性进行手术,严重的将威胁到患者生命。其次是设置不当。对于不同的病症,采用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手术入路,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关键,若摆放不正确,容易影响术野,降低麻醉效果,术后引发发生压疮、褥疮、疼痛、呼吸受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再次是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因患者的体质不一,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但因经验的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无法果断、正确的采取措施,甚者手忙脚乱,导致技术差错。
1.2.2.4术后护理不到位。术后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为关键,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护理人员单纯的认为进行完手术后患者就无大碍,忽视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常常导致患者感染、疼痛、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质量。
1.2.2.5缺乏健康教育。手术进行完至患者完全康复前,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多少会有所限制,但对于缺乏对疾病了解的患者却知之甚少,主要依靠护士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在实际中,不少护士认为日常护理是家属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按时给药就行,导致患者饮食错误、运动过量或不足而延误康复期。
1.2.3防范措施:
1.2.3.1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第一,是组织培训、学习,进行安全知识、法律宣讲及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操作技能,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定时对其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不断巩固和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自省、自立。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手术的各项要求制度,比如明确区分无菌区、有菌区,并且利用明显的标识指出,严格控制无菌区的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2]。经常在电视法制节目中会看到手术中将器具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案件,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严格执行清点及核查制度,对手术中使用的器具要仔细清点,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若物品不全,及时查找。对于接错病人的情况,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区、病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类型、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进行核对,以准备手术用物。第三,落实责任。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可以制定责任制,细分医疗事故中的责任归属,以免出现医疗纠纷后各自推诿。
1.2.3.2提高沟通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不断提出各类问题,若沟通得到,定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在面对患者的一系列疑问时,护士要细心、细致、细微的解答,特别是对于术前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不间断的鼓励,用爱融化患者的心理“坚冰”。
1.2.3.3自我感受,提供最佳。临床对的要求是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摆放的标准,而且要自我感受不同的感觉,可以通过“自我体验”[3]培训,让护士自己体验各种,从而在实际中提高最佳的。
2.结果
防范前后,两组对比内容有明显差异(p
两组各项内容对比表
注:p
3.讨论
3.1安全的重要性。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手术室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重者延误手术时间,延误患者康复,加重经济负担,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致残致死。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途径。
3.2掌握安全隐患,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存于何处,威胁有多大却无法明确,因此防范也无针对性,因此在制定防范措施前,首先必须客观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从各细节中总结,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本组研究资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制度方面。
3.3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查找到问题之后,关键就在于解决问题。在综合考虑医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防范前后康复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疏导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说明防范措施起到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2]陈永凤.手术室存在安全的隐患与对策[J].护理杂志,2007,24(11):64.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护理问题;处理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受损较为严重,免疫力呈严重下降趋势,往往会伴随出现慢性疾病。临床表明,呼吸科慢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的特点[1]。老年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影响着其临床治疗的治疗。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处理,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医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患者的病历资料作综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患者43例,其中男性25,女性18,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75.36±2.67)岁,并成为4~11年,平均时间为(9.32±0.82)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
1.2方法 笔者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对呼吸科日常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调查,填写完毕后,回收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心理护理问题、生活护理问题较为常见,分别占90.70%、79.07%,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不仅会伴随出现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直接对其的临床治疗治疗造成影响。针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消极情绪,还可能使其对临床治疗产生怀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面带微笑,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与周围患者进行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简单介绍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疑问,应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接受,增加其信任感。
3.2用药安全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常常根据其原发疾病取药物治疗,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然而,老年患者的身体受损较为严重,取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取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使其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中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合并症状,应及时取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3.3饮食护理干预 进行饮食干预前,应先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再制定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尽量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其出现影响不良的现象。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患者的呼吸道不适症状[3]。
3.4皮肤护理干预 ①嘱咐患者家属每天取温水帮助患者清洗身体,勤换被单和衣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②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应定时帮助其翻身,观察其皮肤情况,并适当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③每天定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了解其是否存在压疮的高危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处理。对于伴随压疮的患者,应及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行针对性治疗。
3.5 生活护理干预 ①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其下床活动,参加有氧运动。严格把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若运动期间存在呼吸不畅等症状,应辅助其休息。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并督促其改正。③加强对患者睡眠的护理。查房期间应尽量调低灯光,避免影响其夜间睡眠质量。同时,对于伴随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应遵医嘱取药物辅助其入睡。
综上所述,加强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的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祁金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常见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420-421.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浅静脉穿刺 护理问题 循证护理
浅静脉穿刺包括静脉采血、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为了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浅静脉穿刺中的不良问题,我科于2010年2月开始将循证护理引入浅静脉穿刺技术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月我科浅静脉穿刺缺陷41例,其中静脉采血溶血4例,凝血5例,吸血不畅4例,静脉输液液体渗漏7例,输液速度不当21例。
1.2 确定护理问题 在浅静脉穿刺中容易发生哪些缺陷,影响缺陷的因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和尽可能减少它的发生?
1.3 循证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临床经验、操作技能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相结合,制定循证护理措施。
2 循证护理
2.1 静脉采血中的循证问题及护理措施[1]
2.1.1 皮下淤血、溶血、凝血是静脉采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皮下淤血与下列因素有关。如按压不当,按压位置不准确,采血完毕只按压住皮肤进针处,而未按住血管进针处,按压时间过短,面积过小,按压力量不均匀,过轻或过重,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不断揉搓针眼处,影响局部凝血,血液渗漏造成皮下淤血;采血后肢体用力活动过早,使血管内血流压力突变,再次冲开已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淤血;采血点上方衣物过紧,压迫血管,血液回流阻力增加,从血管针眼处溢出,形成皮下淤血;穿刺过深或过浅或多管采血时机械牵拉均可使采血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血液流入皮下,造成皮下淤血;穿刺一次不成功再次穿刺也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真空管负压较大,在操作过程中血液迅速冲入试管,血液与试管壁猛烈碰撞;采集具有抗凝剂的试管时,摇匀动作过于猛烈是造成溶血的主要原因。产生凝血的主要原因有:采血时间过长,血液凝固。抗凝管内血超过规定量,抗凝剂不能与血液充分混合造成凝血。
2.1.2 护理措施 ①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采血肢体30min内禁止剧烈活动。②摇匀抗凝管试管时动作要轻,操作时采血针头连接采血管端应以30-45°角斜插采血管内,血液沿管壁缓慢流入管底,避免红细胞猛烈撞击试管壁造成溶血。③采血时先采集抗凝管,避免采血时间过长以避免凝血的发生。
2.2 静脉输液中的循证问题及护理措施
2.2.1 液体渗漏、输液速度不当是静脉输液中护理常见的问题。液体渗漏与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解剖部位等有关[2]。输液速度不当与护士药物知识缺乏、对相关疾病知识认识不够、患者自行调节滴数、输液巡视不到位、及输液调节器选择不合适有关。
2.2.2 护理措施 ①加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有计划的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提高静脉穿刺的技巧,如选择合适的血管,对长期住院的病人要进行血管保护,从远端至近端顺序依次进行,尽量避开关节。同时要掌握正常的输液速度、输液滴速与时间的计算,要有意识的收集药品说明书,经常学习、熟悉新药的规格、计量、性质和应用。②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对重点时间、重点部位加强巡视,仔细观察,要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如穿刺部位有无疼痛等不适,根据药物的性质及病人的感受及时调节滴速。③做好健康教育,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和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告诉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的调节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病人及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速,使患者自觉配合护理工作。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可简单的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只有遵循和利用科学证据,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此,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浅静脉穿刺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促进了护理人员阅读大量的专业资料,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突破了单一教科书和有限杂志的局限。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判,总结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循证护理,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了浅静脉穿刺中的皮下淤血、凝血、溶血、液体渗漏、输液速度不当等不良问题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对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护理文书 问题 对策
护理文书是指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由护士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各项护理活动等内容的文字资料,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事故和纠纷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各项护理文书记录应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书写内容应当与其他病历资料有机结合,相互统一,避免重复和矛盾。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护理文书均可以采用表格式。书写时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我院对2011年1月份和2月份的出院护理病历进行了质量检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我院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检查内容 选取2011年1月份和2月份病历,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检查内容包括楣栏、一般项目栏、页码、格式、医嘱的执行情况、护理措施、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病情转归的记录。
1.2评定方法 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和《山西省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1]的有关规定,对我院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进行终末质量检查总结。
2 护理文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温单 体温单为表格式,主要用于记录住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关情况,以护士填写为主。主要问题:①搞不清什么内容用黑笔填写,什么内容用红笔填写。②绘制失真或遗漏。如虚填体温、呼吸、脉搏;未记录血压、体重;发热病人体温未按时测量并记录③记录不规范。如字迹潦草、有涂改痕迹。
2.2医嘱单 医嘱单是护士执行治疗护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护士完成医嘱前后的查核依据[2]。主要问题:①护士执行医嘱不规范。规定口头医嘱是在抢救病人及急诊手术等紧急情况下执行,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滥用口头医嘱的现象。②处理和执行医嘱不及时。
2.3病重(病危)护理记录单 病重(病危)护理记录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客观的动态记录。检查中发现病重(病危)护理记录单没有客观记录病人24小时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和效果,体现不出专科特点,记录的完整性欠缺。
2.4手术清点记录单 记录内容不完整,有涂改的痕迹,手术名称未按实施的手术名称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未及时记录。
3 防范对策
3.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部应外聘相关专业人士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书写护理文书时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2加强护理文书的质控环节管理 医院实行护士长、科室、护理部质量控制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召开医疗质量控制会,进一步细化、量化了医疗质量的考核督导工作。
3.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医院派护理人员赴省级医院进修、培训,并在医院实行人人讲课、个个参与、中西并举、互相学习,既当老师又当学生,互学互敬,并驾齐驱,在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即使知识得到有效学习,也使大家心情舒畅,乐于接受,大大激发了热爱护理,献身护理事业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奉献精神。
3.4加强医护交流,达到医疗护理记录一致 医疗护理记录的不一致,主要是医护之间缺乏交流而造成的,护士发现时应及时找医生核对,避免医护记录不符。
3.5其他 人员比例搭配合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逐步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确保护理文书质量。
总之,提高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我院通过检查、分析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文书的质量明显提高了,这样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病人,更有利于医院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凌云霞,杨顺秋.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规范[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2:14.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6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公路工程质量与公路养护管理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为促进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秉公办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只有好的公路才能使交通更好的管理。这就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这一关键的环节。然而在起步不久的我国在公路施工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给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带来了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2.1质量意识不高
建设者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首要人物,一项高质量的工程,仿佛为企业树立的一块碑。公路工程质量代表着施工方的人员队伍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受着这样那样的因素的干扰,不是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这样的素质意识,影响着质量的保证,尤其是施工现场的一线人员,效益、材料、成本等因素,质量第一只作为一个口号而已。等到出现问题了,返工造成浪费了,才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但已经晚了。
2.2技术水平不高
建设单位的技术力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施工质量。由于近些年来,工程项目增多,导致工程技术人员短缺。一些重要的施工岗位给一些技术能力很弱的人员占领着,人浮于事、有的岗位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甚至总工的专业素质也不是很高,满足不了施工要求;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工资发放制度陈旧,没能很好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另外,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多起来,一线农民工也紧缺,这支队伍的素质更是不如人意。诸如此类因素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2.3责任心不强
做任何事情,人员的责任心都是成功的保证。尤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工作作风浮夸,施工技术不够高,深入一线和现场的时间不多,一切要求及纪律都是停留在口头,嫌脏嫌累的心理,致使不深入现场直接抓质量措施的落实。还有的时候,技术人员不对施工者进行技术交底,导致施工盲目。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方面欠缺,采购过程的消耗管理不力,质次的材料进入现场,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过大追究责任不严格,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又一个原因。各道工序图省事,能简单绝不繁琐,施工规范只作为文件存档。这样就导致了质量问题的发生,推广使用降低公路工程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4管理机制低效
有些工程的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中也是很重视质量问题的,但由于管理模式上有一些不科学的因素,不能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施工安全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成本全操作规程办事,管理机制上存在着因循守旧、凭经验、奖惩无力等,在具体施工中就出现了问题互相推诿,管理乏力,责任不清,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所有这些使得质量问题不断发生,造成了不必要形象上的、经济上的损失。严格地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细分到每道工序及原材料的性能,降低不必要的损失,避免消耗,在公路工程质量上采取计划定价方式,以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
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3.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有目的性对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判断和分析某个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现有的家属标准规定,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3.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而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采用科学性、合理性的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的优质性和安全性,从而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为公路施工与公路养护。
3.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对建设专业人员将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大纲、实施细则进行各项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了实现投资的预算项目,实现工程设计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设计质量,微观的项目设计人员管理,促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健康发展。但工程试验检测质量涉及不深,给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等方面带来很多安全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来研究建筑设计人员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建人员能有所帮助
3.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保证,需要依靠科学严密的管理, 依靠不断地总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经验,规范工程质量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自己工程质量管理的新科学体系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继锋.公路工程管理[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3)45-51.
[2]王红霞.公路养护与管理技术[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