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计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设计趋势

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1

1

色彩研究的方法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流行是一种社会心理,它是某个时期人们对某几种元素产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所谓流行色,就是一段时期内人们共同爱好和带有倾向性的色彩,可以说是一个时尚的名词。流行色是色彩在当下与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颜色,它的特点是流行快而周期短。由于流行色研究的时效性很强,使得流行色研究无法为新形成的色彩流行体系寻找到严格的理论解释和建立完备的逻辑框架。设计学界轻视流行色研究也就在所难免了,甚至不会将流行色研究纳入学术视野。学术界对流行和时尚的偏见,往往将严肃的“流行色”和设计潮流研究隔离在学术之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我们心怀尊敬的文化学者心里。因此,设计潮流研究作为最能解决当下应用问题的学术常常被理论界的权威们拒之门外。譬如:文化学者刘梦溪先生在《大师与传统》一书中就说:“流行与时尚,应该与学术大师无缘。”我理解这句话是相对于王国维、陈寅恪和傅斯年这些实至名归的学术大师而言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如刘梦溪这般的文化学者是看不起应用性学术研究的。我以为,流行色研究虽不能说会产生诸如陈寅恪这样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当然也不可能支撑起民族文化的精神脊梁。但是,流行色与时尚学作为关注现行人类生活品质的实用研究科学,应该得到学术界的尊敬与肯定。

三十年多前,当我刚刚接触流行色的时侯,就曾经聆听过我国流行色研究前辈蔡作义先生讲课。虽然,那时中国流行色研究体系处在初创时期,信息来源也仅仅是国际上少数几个纺织品博览会。丝绸和轻工行业的国家进出口公司,每年派出专业人员赴国外收集资料,形成流行色报告。但是,流行色这个概念,足以使我们相信来自西方的流行色彩是权威性的,现在想来当时多少有些盲从。从流行色理论研究的历史层面说,我们不应该忘记流行色研究最早是从纺织品流行色开始的,而且发端于上海,进而影响全国。我们要真诚地感谢《流行色》杂志的老主编周峰先生,是他主编的那本印刷质量不佳的《流行色》杂志给我们带来了最初的流行色学理分析。在色彩学研究领域,我们还不能忘记尹定邦、黄国松、魏国村、王蕴强等人的努力。虽然,近年来色彩研究由于大量海归专业人员加入,色彩研究无论从方法论,还是研究内容,以及学术体系的科学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迄今为止,黄国松等先生的色彩学著作,就成熟度和体系性而言,仍然是优秀的教科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时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刹那间了解时尚最前沿的流行信息,巴黎、纽约、东京、上海街头的时尚女性,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越来越趋同。虽然民族色彩的运用,由于民俗活动等根深蒂固的民族审美习惯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欧美流行设计主导下的色彩流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审美认同。人们追赶时尚,随时尚潮流变化而追求新的流行。因此,国内的流行色研究,已经不再是三十多年前去“法兰克福”等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转几圈,回来写个报告到各地宣讲那么简单。研究方法更趋科学与合理,同国际色彩组织的联系也更加广泛。特别是宋建明等一批从国外归来的色彩专家和年轻一代学者,洞察到国内色彩研究的缺失,将在国外学习到的色彩观念和色彩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并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中国流行色研究及应用设计的进步。

流行色研究方法可以说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从人类文化史和艺术流变史的角度,还有可以从人类行为动机的角度,更可以从人类文化心理和设计伦理的角度,对流行色趋势展开研究。同时,一种建立在技术实验室和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现代色彩研究,则以更为科学的方法而受到人们的亲睐。

2

流行色研究需要构建起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所限,所谓“流行色”研究往往从视觉表象入手比较多,许多研究报告和常以设计师个人的感性认识,参照一下欧美色彩流行趋势的图式,再寻找几本时尚报刊杂志,生搬硬套地所谓流行信息。有的则将自己企业产品简单组合一下说这是流行,有的则套上一个流行趋势名头而了事。

流行色是易变的。关于其科学性的一面,有许多专家著文评说。但是,凭我几十年来对流行色的关注,流行色似乎不外乎这三种机构和模式:一种是独立性的色彩科学研究机构和团体,他们往往从色彩流变史的角度,结合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从当前社会发展、文化事件中分析流行因素,并根据人的心理反映,缜密地规划未来的色彩流行;第二种是以某些企业集团为利益群体,以商业赢利为目的,委托某些色彩机构和社团组织,对未来色彩流行作出预测,并使这些企业在以后的商业活动中能够先声夺人,最终为企业的商业成功而服务;第三种是某企业为宣传自己的品牌,在商业推广中把握话语权和销售主动权,借助于某些设计名师和演艺明星以流行的名义推广自己品牌的色彩规划,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两种流行作为商业营销和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无可非议。但我把它们称之为“流行阴谋”和“时尚阴谋”,因为这样的行为不具有科学性。也许他们宣称流行紫色的时候,仓库里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紫色染料。他们主要把握的是一种趋众心理,用金钱和名人的强势宣传,编织一些美丽的梦幻故事,进而影响人的消费需求,其中怀揣的是“不可告人”的商业“阴谋”。关于这一话题,我和王新元多年前已有共识,并在不同的场合畅谈过感想,因此所谓“流行色”,它的语义有时是复杂的和含混的。

流行色趋势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关键源自于这一研究最初建立的框架。其中,流行色研究应该建立怎样的组织模块、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或许,三十年前由于经济、文化、设计、科研经费及社会整体影响力与认知力所限,研究体系极不完善。而今天

一批具有实战经验、学术训练和学术视野的色彩组织和专家已经搭建起研究平台,已经显现出以往不具备的学术优势,并排除一些机构的伪学术性,突出这项研究的公益性,增强了流行色研究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权威性。

关于色彩研究的公益性与实用性问题。有专家认为由于以往流行色趋势缺乏权威性,企业不认可,流行色无用论和乐观论始终存在。对此,学者、商家和设计师表现出不同态度。中国流行色协会作为行业先导,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它的服务宗旨决定了研究行为的公益性。色彩研究话语权的获得,并不靠等待而获得,只有付诸于实践才会有话语权。或许现在不成熟,但坚持十年必有结果。色彩学者往往立足于色彩研究的战略性思考,设计师和商家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战术问题。但我认为应该殊途同归。有鉴于此,设计师的唯市场论与学者的文化自觉论应该寻找到平衡点。中国流行色趋势的话语权问题实则是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问题。同时,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势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法国时尚风潮与美国商业流行之间的争斗,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优雅与高贵本质的认同反映了民族心理积淀。快餐文化使美国的商业流行充满着“暴发户”意识,而讲究高贵血统的人们又总是从心底里蔑视“暴发户”。色彩的修养就蕴含在其中了。

3

流行色研究需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对抗性和融合性问题。流行色趋势研究的话语权,不能理解为对抗,而应该是融合。色彩作为设计形式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色趋势研究实质上是设计话语权研究。工业革命以后,欧美文化占领了世界主流文化的前沿,时尚流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映了这一现实。然而,应该看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非主流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正成为一种设计现实,或许这种现象还不完备,有的甚至很残酷。譬如:局部战争促使区域文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生态灾难成为困扰全球的致命性问题。但是,应该看到一种可持续的全新的属于全世界的世界性设计文化正在形成中,而世界性设计文化中包涵了多民族的流行元素和人文理想。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和八十年代韩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时尚流行的线路。本世纪新兴工业国家的孟买、上海等地创意产业正成为新经济的引擎,影响着人们的设计观念。因此,强调民族性色彩设计不代表丧失世界性,而世界性设计流行中必然渗透着地域性的民族审美意识。这已经可以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乃至服装设计等国际性大师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色彩研究者应该拥有宽阔的胸怀和包容性,化对抗的弱势心理为融合的强势与自信心理,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一定不同。

我一直强调设计文化问题不能理解为一种对抗。色彩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追寻西方的研究体系。但是,台湾交通大学的黎汉林教授则独辟蹊径,以中国传统《易经》为思想出发点,用和谐理论建构起了独特的色彩理论框架,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色立球,并设计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色彩理论研究模型,颇具应用价值。他来我办公室介绍了他独特的研究成果,给了我很大启发。

以国内流行色研究的现状而言,如何把握南北地域性审美趣味的心理差异,以跨学科跨地区的大视野,整合研究资源,也是流行色研究需要关注的。要不然,有些所谓的流行色研究成果往往南辕北辙。中国流行色趋势的研究既要把握几个大都市的时尚脉搏,又要注意南北的地域性审美差异。流行倾向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地区综合实力、文化辐射的张力。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人的生活品质要求、色彩趣味倾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很难以一种要求来衡量。一方面是时尚流行的同一现象,另一方面又有互不包容。而且这种变化反映在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小之处。

流行色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研究,系统是否完备直接关系到话语权问题。一碗面条之所以美味,是多种要素的组合。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山曾经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就强调设计样式与色彩是一个整体,并称“建筑色彩设计”的提法是雕虫小技。设计色彩作为学院式的训练无可非议,但专门搞一个色彩设计的门类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然而在当今不重视色彩的情况下,却又有存在的合理性。至少我不反对这样的实践尝试。再譬如:服装款式和色彩互为关系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如果将色彩和款式分离开来设计将是滑稽可笑的。色彩研究还包括流行趋势中的其它因素。因此,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及合理的民意采集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4

色彩研究不仅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文化学意义上的流行色具有模糊性,如何化感性为理性,建构严谨的数理模型是流行色趋势研究科学性的关键之处。

色彩在艺术家眼里常常是非文本的和非逻辑的,对色彩凭的是感觉。一位画家如果用科学家的严谨和理性来画画是不可想象的,情感赋予色彩的那种诗意联想则荡然无存。当然,现代艺术中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除外。科学家眼里的色彩不仅仅包含着在多棱镜折射下,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还可以细分出在各种光源环境下的理学指标。至今我清晰地记得,三十年前老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蒙赛尔”和“奥斯特瓦尔特”色立体,并一遍又一遍刷颜色,动手制作色立体。

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2

摘要:色彩在旅游景区导视系统中是极具表现力的因素之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要注意规范性、共通性、可识别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等原则,同时要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区域特色,以彰显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个性。

关键词:导视系统;色彩设计;地域特色

“导视系统”来自英文sign,它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预示等多种含义。导视系统设计即signdesign中的sign是指在整体层面上的一种识别符号,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以及设计对象的整体性营造,会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而且会形成设计对象的整体性可识别意向。

中村吉朗在《造型》一书中提到:人们刚看到物体时,对色彩的注意力占80%,而对形体的注意力仅占20%,这种状态约持续20s;2min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min后,形体和色彩各占50%。这说明景观色彩往往能先声夺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是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具有营造氛围、创造意境的功能,直接反映出某一空间环境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气息。作为一种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语言,色彩无疑是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

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机能

色彩在导视系统中是极具表现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灵魂是直接、醒目,导视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色彩的运用是否合理来决定的。因为色彩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情绪波动,能与周围的环境色彩形成互补关系,还可以强化色彩对比,使导视系统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使人关注并接受相关信息。色彩也可以在一系列的导视中产生一定的视觉秩序,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这便是由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导致的一种可利用的因果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色调的调和;多种色彩为表达一个效果而互相产生作用,形成一种秩序:统一、和谐或调和。也可以把色彩的调和作用运用在导视系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或导视系统自身的色彩构成上,通过色彩调和将导视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融为一体,使同类色或近似色体现出统一的色调,形成一种素雅的美感。

二、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色彩设计的一般原则

1.规范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应由统一的规范色构成,使各标识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视觉效果,便于为游客提供清晰、明确的指示。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体现规范性原则的成功范例。其造型是由米老鼠肖像和几何形体结合而成,上半部由米老鼠的头部和两只大耳朵组成,下半部是一个方形结构,其上标有地点信息,色彩是由红紫两色构成。统一的造型、规范的色彩导识,高高地立在高速公路出口和园内路旁,闪动的色彩和迪斯尼肖像在树丛的衬托下形成一种既有很强导向功能又饶有趣味的景观导识标志,游客进入某一区域之前,此导识标志就开始反复出现。在这里,无论是哪国人,凭着规范的色彩和造型,都能识别导识标志上的“语言”,准确无误地找到他们的目的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在园内愉快地游玩。

2.与自然环境协调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源于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永远不能离开大自然这个背景,设计中要力求保持和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大海及岩石的自然色。

为瑞典某地的旅游指示牌,画面精美。让人惊奇的是:随着指示牌中摇柄的起落,其中心的风景画也让观者享受到用望远镜移动景色一样的奇妙感觉,与背景的静态图片形成巧妙的动静结合,导视颜色与自然色也达到了和谐统一。在我国云南石林景区内,很多路标指示都用红色油漆在路边的石头上直接标出,虽然很醒目,但与自然色不协调,破坏了景区原有的岩溶风貌。

3.共通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须为广大游客普遍接受,要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即导视系统的色彩要具有普遍适用性。受众的差异性导致其对色彩感受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这种差异性之中寻求一种最大化的共性认识。一般来说,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使用要具有弹性,不宜过于极端或过于强调个性化倾向。

如德国某旅游景区的指示牌设计(见图2),牌示中的白色、绿色单纯而明快;红、绿色的运用充分考虑到信息的高度通达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产生了优美恬静的视觉效果。此指示牌设计的表现手法使游客在感受到原野清新空气的同时,也体会到现代设计的魅力。

4.可识别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在考虑共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个性,形成专有色彩,使色彩先于图形、文字等要素而直接传达出内容。个性化的专有色彩,有助于形成色彩的可识别性,促成视觉记忆,使标识易读、易记。

色彩通常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物理色还是光产生的视觉效果,都能加强或减弱导视系统发挥其识别作用的功能。所以,色彩配置的合理性及其对主题的有效配合都是十分重要的。图3是莱茵兰—法耳茨州城堡、宫殿的旅游指示牌,该设计运用了对比手法,古典风格的建筑与现代指示牌设计结合在一起,视觉反差强烈,红色的、斑驳的建筑立面形成了肌理上的对比,可识别性高,极富视觉穿透力。

三、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地域特色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不但要考虑一些色彩的基本特性,还要了解该景区所处地域的文化传统、居民的色彩习惯、使用者的色彩喜好、色彩的美观度、景区导视系统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度等。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的色彩地理学是对色彩地域特色的最好诠释。在对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研究分析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以彰显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个性。

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3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设计;适老化;居住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86-01

一、适老化设计的要点

(一)安全

安全是人生存在的首要条件,设有安全性尤其重要,在社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有:①社区内部的交通道路应尽量避免人车争道,尽量能够人车分流;②户外公共设施尽量设置在社区步行距离内,并做好步行系统的安全设计;③各种设施应尽量满足对应的服务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提高安全性等级。④有公共空间中,通过调控空间领域性和开放性程度,可以在心理哈桑有效预防罪恶发生,加强可防卫性。

(二)舒适

社区的舒适性是指社区公共服务系统使用上、环境视觉上的感觉。从老年人的角度,要求舒适性的方面讲,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使用方便、精神优美祥和为原则。

(三)便捷

便捷性是每个社区规划当中重要考虑到的问题。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能也在下降。在合理的距离设计住宅空间,提高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创作便利的环境,以促进老年人独立生活。

(四)健康

社区健康性包括环境绿化的健康和居民的心理健康。环境健康型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卫生等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延长自理自立年龄是积极养老最必要的措施。安静而富有生机的环境,足够的日照,适合各种活动锻炼的设施和场地是非常重要的。

二、适老化社区的交通规划

在适老化社区的交通规划上,应注重人车分流,减少不必要的车辆在社区中穿行,以保障老年人和儿童的步行安全。在本方案设计中,参考C.A.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以城市干道包围社区,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在社区东面、北面、南面分别设置地下层入口,将原本地面的交通道路引至地下一层,同时在地下层设置超大停车场,满足社区停车需要。地面交通则以绿道为主,营造温馨、绿色的社区环境。社区内部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在步行时间10分钟以内的距离。减少车辆在社区中穿行,有效保障到居民的安全。同时,合理的社区尺度能够促进居民交往,形成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适老化社区的功能配置

(一)社区中心的功能配置

在满足基本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住区应当增设一些专业化服务设施或专业化设施。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应根据需要建设一个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接送、餐饮、健康检查、协助洗澡、帮助进行机能训练、组织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可以承担上门护理、日托服务、短期入住的需求。这种社区老年服务设施能满足近景老年各种服务的要求,以确保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小规模的建筑形式,能够给人带来家庭式的护理氛围,老年人既可以继续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社区中,而且还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交往活动,避免与社会隔离,也方便亲人看望与照顾。

(二)社区住宅的户型设计

适老化社区强调的是居民的年龄结构、各级阶层的交错组合,对比老年社区,其居民组合更加丰富。由年轻单身居民、核心家庭、二代或三代居家庭和空巢老人组成,在社区住宅户型中,依照不同家庭的需求设计出丰富多元的户型。

在本方案规划中,住宅类型主要分为护理型老年公寓、看护型老年公寓、自理型老年公寓、两代居(两代人同在一个单元里,但通过花园分割,又相互独立)、普通单元和青年单身公寓。

老年公寓的设计中,主要减少了墙体的间隔,将屋内门洞开放,使整个房间的动线形成一个回路,以便老年人或残疾人的轮椅通行,减少了夜行的危险性。护理型和看护型的老年公寓在功能上减少了厨房、洗衣房的空间,由社区中心提供膳食和洗护服务。

四、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的社区模式生活状态的调查,立足国内,以社区老年人为中心的城市开展规划和设计,得出社区应该多元化发展的结论。

(1)社区人口年龄结构多样,住宅分为青年公寓、普通住房、两代居住房、老年公寓和全日制养老院,保证社区具有多层次的居民结构。

(2)社区服务多样并分散于社区各街道间,将服务核打散,融入社区,伴随社区的扩大而扩展。

(3)社区中心配备多种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功能。如干净的超市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老年大学提供了丰富老年人休闲活动的方式;社区饭堂提供安全、便捷、健康的就餐环境等。

(4)适老化社区最强调一点是安全,因而本文提出在一个合适的社区范围内,建设地下交通。让主干道包围社区或从社区内部地下交通路网中穿行,减少机动车在社区中穿越,保障社区内的行人安全。地面道路则可全面建成绿道,美化社区环境。

本论文得到华农珠江学院科技基金资助。

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4

关键词:现代设计;设计发展;设计文化

1 设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在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中,从古代到现代,由低级到高级,由狭窄到宽阔,设计始终贯穿其中。这就是说人类在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还是精神财富的诞生,都离不开设计。可以说:人自生存以来,就生活在一个设计的世界里,这个设计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人造世界。

1.1 设计的概念

我们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提到“设计”这一词汇,如“珠宝设计”“服装设计”“形象设计”“店面设计”等。那什么是设计呢?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说上设计?设计是如何诞生发展的呢?其实,我们身边接触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设计,你的鼠标,你的电脑,你的书……哪里不都是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潮流服饰到家用电器,从地铁广告到菜单餐牌,无不充满设计的影子。设计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逐渐地优化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2 古代设计的萌芽

设计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凭借勤劳和智慧设计了无数产品,提高了生活质量,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远古时代,人类懂得使用工具,用象牙、石头做成刀或利器时,设计就已经悄悄地产生。人类通过不断对大自然的认识,对自身环境的认识,不断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变周围的环境,设计源于生活,在改变的过程中,设计的概念跟形式就不断随着人们的认识而发生变化。

1.3 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人民渴望和平,渴望民主。设计界的先驱们开始期望改变以往的设计服务对象,对劳苦大众提供设计服务,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的他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状况下开始着手设计的。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工业技术发展迅速。在技术层面上,提倡装饰的简单几何状,中性色彩,以及功能主义,并把经济问题植入设计之中,以求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从而把千年以来依附于手工制作和原始材料的传统打破了。然后开始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劳苦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以人为本,越来越受设计师的重视。

2 现代设计的发展现状

2.1 经济与科技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经济发展,设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不断渗入精神和文化的内涵,设计领域的发展逐渐融入世界潮流。就世界范围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产业革命已将世界推到一个崭新而复杂的设计时代,当今世界无疑比过去有更大进步。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当今世界也充满比过去更多的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威胁人类本身,这些问题人人都必须考虑和解决。

同时,当代社会设计呈现出一个更为前卫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摆脱了理性主义的束缚而走向多元化风格,表现为装饰意念的文脉化、多样化、大众化、个性化。其原因是:“人性化”思想重新得到评价,设计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开始关心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需要。

2.2 文化与学科的完善

现代设计的范畴十分广泛,它涉及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还包括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广告策划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以及摄影、影视制作等。现今设计的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致,又不断地派生出许多新的设计学科和门类,如城市家具设计、产品设计、首饰加工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增长,还会不断有新的设计行业继续涌出。我们当下处在信息社会,信息蜂拥而来,大众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社会审美情趣在不断提高,人类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出现了和谐协调、功能实用、经济实惠、美观大方、关怀人性、生态环保、创新变化七大基本原则。要求设计必须不断掀起大动作的创新。

3 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下,单调的设计风格已无法适应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人们用挑剔的眼光从新审视现代主义,进入了多种设计思想与表现方法并行的时代。

3.1 绿色生态设计

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设计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们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灾难性破坏。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在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已经成为一个必需的主题,设计作品作为感官上的表现形式,更能有力地体现环保的主题。设计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一观念,应当成为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人类意识到,我们的地球环境在恶化,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时,绿色设计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一个成功的绿色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问题高度认识的体现,也是设计师在开发、创作中创造性、知识和相关经验的精华所在。

3.2 人性化、情感化设计

当下社会,电脑、网络、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为设计与人的互动提供了完美的平台,用户可以更加直接地接触并感受设计。因此设计师不能仅仅只是沉醉在各种狂拽炫酷的视觉效果,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拉近人们与冰冷设备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互动。要想了解怎样能使人对产品产生情感互动就要先了解人们的情感。通过对人类情感的认知来考虑设计的产品对用户情感的影响,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是产品形态的情感化、操作的情感化、产品特质的情感化。情感化的设计就是将一些精神层面的表现形式融入设计中,让人们从设计中可以体验到现代社会已经缺失的那些情感,唤起人们深藏内心的和即将消逝的共鸣。

3.3 地域化、乡土化设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存条件。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为生存和发展创造越来越丰富的“人为事物”(包括“物”和“环境”),这些人为事物是人类的文明表现,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质,与习俗、规范、情感、人际及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人文环境”。

无论何种形式的设计,也不管怎样入流的设计,其设计师的思维、设计风格都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所设计的作品大多不会离开这些文化。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自己的设计相结合,在很多优秀设计作品中出现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将乡土的元素添加到设计中,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很有代表性的,毋庸置疑,这会成为设计发展的新思路。

设计与手工艺品的结合。机械产品向人性化、诗性化方向设计。设计随着小批量生产和产品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日益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全世界传播信息的最佳工具。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将提高设计中的科技含量。现代设计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和技术上慢慢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 泰勒.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 荆雷.设计艺术学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席跃良.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5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信息安全风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可穿戴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广泛受到人们所关注,从本质上来说,可穿戴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电子产品的认识与应用,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革新,对于我国信息化技术未来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与实际运用情况进行探究,就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我国今后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发展与运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1 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

1.1 概念

可穿戴设备具体指的是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信息化便携式设备,通过将用户的衣服与便携式信息化配件整合到一起,使用户能够通过穿戴的方式来实现便携式信息化设备的操控。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还能够在云端、数据与软件的交互作用下实现信息互联与智能化的控制操作,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感官与视觉体验。

1.2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1.2.1 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在2014年年初的全球最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和移动通讯及智能终端展会上,几乎行业内所有知名公司都展出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电子通讯行业外的知名公司也参与进来。近一年来的许多会议、论坛、和网站等都新增可穿戴设备板块进行此类产品的宣传和讨论。国内的各大科技公司也陆续推出可穿戴新品。据HIS于2013年10月30日的研究报告《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2013版)》显示,2012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的营业收入约为85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如果乐观预计的话,有望接近500亿美元。这些都表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2.2 可穿戴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眼镜、手表、手环是市场上较常见的可穿戴设备,但智能可穿戴设备今后的发展会更加多样化。可穿戴设备将嵌入到衣服、首饰、鞋子、背包等日常用品中,甚至有可能直接嵌入人体之中,而不再作为身体外的附属配件。作为个人装饰的一部分,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会越来越精巧、别致,个性化设计也会更多的融入到产品之中。

2 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风险对策

2.1 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分析

2.1.1 用户个人隐私容易泄露

可穿戴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与互联网相连接,在接入网络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内容的管理与控制,但在网络环境当中,用户的个人隐私又会存在泄露的风险。可穿戴设备可以记录使用者的健康指数、地理信息、行为习惯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遭受拦截,造成隐私泄露。

2.1.2 黑客远程攻击风险

可穿戴设备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网络环境当中,可穿戴设备受无线网络支持,很容易遭受网络黑客的远程攻击,致使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大打折扣。当可穿戴设备接入其他操作平台或接入工作局域网时,黑客可通过穿戴设备,对操作平台或网络进行攻击,盗取用户数据,修改平台指令、功能,操纵平台,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2.1.3 核心数据信息存在被窃取的风险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和隐蔽性,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可穿戴设备带工作场所,一旦可穿戴设备进入工作区域的局域网,工作区域的信息将面临威胁。使用者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盗取局域网的数据资料,导致工作区域核心数据被窃。

2.2 可穿戴设备安全防范的措施

基于可穿戴设备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设计人员理应加强对可穿戴设备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提升可穿戴设备使用质量的同时,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安全方案措施有效降低可穿戴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的几率。

2.2.1 重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但并未出台可穿戴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措施。建议国家重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问题,由国家出台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的管理措施,使不同的可穿戴设备能够依靠网络环境安全的安全保障措施来实现风险防范,从多个角度入手,完善政府各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定期对市场上流通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摸查与质量检验,并进一步从法律法规层面对设备可采集信息的范围、隐私保护措施等予以明确规定。

2.2.2 加强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对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技术关注较少,缺少配套的防护产品。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可穿戴设备的生产厂商应该积极与专业的信息安全厂商合作,加大对设备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增强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相关服务提供商应加强与设备相关的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防护工作,提高设备相关服务中的数据保护能力。可穿戴设备开发者应提高软件开发水平,避免安全漏洞,给用户带来信息安全隐患。

2.2.3 引导用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我们应当引导用户学会自我保护,增强信息安全意识。要使用可靠安全来源的应用程序,定期检查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应用程序是否非法读取数据,及时更新设备固件系统,避免将重要信息与可穿戴设备相连,从源头上杜绝数据的泄露。同时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要注意对核心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降低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最后,要使用值得信赖的安全的网络环境,避免将设备接入公共场所的开放网络。

结语

综上所述,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广泛受到了人们所关注与重视,从本质上来说,可穿戴设备有效改变了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认知与使用,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革新,对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在明确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提升可穿戴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的质量,已经逐渐成为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实验室设计趋势范文6

(一)主要成就

1.硬件环境明显改观。行政中心顺利搬迁,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新格式。20**年至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大到22.88平方公里,全区城镇化率由55.4%进步到67.2%。渝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取消**段年票车次票费。遂渝铁路建成通车,襄渝铁路二线、绕城高速公路、中环快速干道、**嘉陵江大桥、嘉悦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提速。嘉陵江航道实现昼夜通航。以“521”为重点的对外交通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十五”以来,新(改)建城市道路近30公里,城镇日供水能力达15万立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同兴生活垃圾处理厂。变电站总数达到21座,变电总容量185.834万千伏。先后建成三条气源长输管线,总长71.5公里。区内供气主干管长151.3公里,最大日供气能力达60万立方米。建成覆盖全区的现代通讯基础网络,实现社社通电话、村村通电视。

2.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坚持不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年以来共拒尽引进有污染的企业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先后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和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城区和童家溪镇建成“基本无煤区”。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满足ⅱ级以上的天数和比例逐年上升,20**年达到31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6.6%,api指数为7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主城九区中排名第一。深进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启动马鞍溪流域综合整治,璧北河、梁滩河流域整治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99.4%,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全面推进竹类景观建设,中国竹海生态城已见雏形。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9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7.8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3.体制机制有所创新。一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污水处理厂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建成了三峡库区第一个区县污水处理厂,并成为库区运行最为良好的污水处理厂。二是通过土地储备融资。通过与市高投司的合作,通过在龙凤桥街道和东阳街道储备土地融资,新建了**人民企盼已久的**嘉陵江大桥。通过与市城司、地产团体合作,在蔡家组团储备土地,启动了连接蔡家组团和北部新区的嘉悦大桥建设。特别是通过城司在**组团储备土地,顺利取消了渝武高速公路**段年票车次票费,切实改善了**对外交通环境,使**真正融进主城经济大循环。三是组建缙云资产团体,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授信贷款。四是通过bt方式融资。蔡家组团管委会、温泉***委会等通过bt方式张罗资金,启动了中环快速干道、温泉大道等道路建设。

(二)主要题目

1.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影响招商引资。与主城其他八区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未与主城核心区相连,对外交通和经济联系仅靠原国道212线。目前,原国道212线路面破损严重。渝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我区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渝武高速公路。我区与渝北空港没有快速干道相连,固然距机场间隔不远,但是由于路况较差,交通仍然受到影响。重点园区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在对外招商过程中,部分投资者乘兴而来、扫兴而回,放弃投资意向,使得我区多年来招商引资效果欠佳。

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农民生产生活。我区现有耕地面积23.9万亩,海拔高度在175-1312米之间,山地易旱,平坝易涝,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全区现有的水利排灌设施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兴建,年久老化,几乎是旱时不保、涝时不防。每年水田需水大约6000万方左右,在多数年份需依靠沿嘉陵江及主干支流几个泵站外调水1000万方左右。嘉陵江沿岸提水站基本上都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年久失修,渠道损坏严重;区内几座小(二)型水库均为上世纪50年代人工建设,现多数属病险水库,蓄水能力不强;塘堰大多数淤积严重,蓄水量少;泵站也是60年代至70年代兴建的抗旱站,设备老化损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全区119个行政村2225个社、上万个自然村,乡村便道建设通达率占60%,乡村公路通达率为85%,但乡村油路不到30%,很多行政村只有窄窄的机耕路,边远村社农副产品和农资运输困难。农村水利、交通建设滞后,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生活质量进步。

3.能源基础设施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自然气方面,我区目前三条长输管线最大日设计供气能力为60万立方米,但实际最大日供气能力只有40万立方米,与“一小时经济圈”建设要求达到90万立方米的供气需求相比,差距还相当大。供电方面,供电总量不足,主城区和部分场镇供电线路老化,线路故障经常发生,降低了供电可靠性,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用电高峰期,为了保证民用电,不得不对产业企业拉闸限电,制约了**经济的更快发展。

(三)主要原因

1.地理条件导致投资本钱高。我区被“两山一江”分割为四片:缙云山以西的区域,与壁山相接;缙云山和中梁山之间的**组团,向南与西永相连;缙云山和中梁山之间的蔡家组团,与北部新区隔江相看;嘉陵江以东的江东片区,与渝北相邻。全区幅员面积中,25度以上坡度占了一定比例。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增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本钱。因此,要实施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

2.规划编制滞后不适应发展要求。2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投进力度,先后完成了**组团、蔡家组团以及12个镇场镇区域的建设规划编制,较好地解决了规划滞后的不利状况。但是,我区没有编制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基础设施项目策划、建设时序安排相对滞后,不能充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对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平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投进力度不大制约建设进度。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市级以上无偿资金投进、以土地置换融资、开发银行授信贷款等三个渠道,贸易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使用则受限于大多数项目的非营利性质而融资难度大。进一步紧缩的信贷政策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筹集更加不利。在主城区同一的财政体制下,我区在按照规定向市里上交相关规费后,很少获得市级财政的公共投进。20**年,我区得到市级专项资金16076万元,仅占主城九区的6.2%,与主城九区的均匀水平相差12000多万元,其中基本建设资金1887万元,占主城九区的5.9%,与主城九区的均匀水平相差1600多万元;我区在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城建资金方面的体制政策与主城其他八区一样,但直辖以来,市的道路、桥梁等重点项目等几乎未布局**。aapp会议和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市里对主城各区市容市貌改善给予了资金补助,但由于我区不在主城核心区,所获几乎为零。

4.社会心理障碍影响扩大交流。一直以来,在主城区市民心目中,**是重庆的一个郊区,以为**是“边远**”、“偏僻**”。市级财政公共投进无暇顾及,社会资本也由于心理障碍难以流向**,致使近年来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较大程度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一)加快骨干交通网络建设

1.加快融进主城核心区的道路建设。一是加快绕城高速公路、中环快速干道、嘉陵江嘉悦大桥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三环线等重大项目提前实施,尽早规划**交通换乘关键。二是尽快启动省道110**段改扩建工程,消除**与沙坪坝的交通瓶颈。三是力争提前实施轨道6号线、7号线建设,早日实现“轨道进碚”,增强城市客运能力。

2.加快与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建设。积极争取尽早买通连接**的三条出境通道。一是争取在渝北区大树镇渝邻高速开口,与金刀峡至渝北大湾公路接通,建设一条二级以上大道,这将极大增强重庆主城与重庆北部地区和四川华蓥山地区的联系和辐射。二是拓宽改造**至机场的复兴大道,发挥空港的交通上风带动江东片区发展。三是建设连接**经西永大学城至渝遂高速的西北快速干道,将有利于**组团与西永组团的融合和互动发展,进一步畅通**到沙坪坝、渝北、北部新区等各区的道路交通能力。

3.加快建设区内循环道路建设。一是高度重视**组团与蔡家组团的融合。目前仅靠拥挤的渝武高速公路**段和狭窄的省道110很难使**组团与蔡家组团融为一体,必须尽快规划建设**到蔡家的快速交通,使**组团到蔡家组团10分钟即可到达。可以争取建设一条穿越中梁山的隧道公路,或者争取建设**至蔡家的嘉陵江滨江大道。二是规划建设**一东阳一天府一静观一复兴一蔡家一歇马一**的区内环线,促进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目前特别要加快碚金公路改造。三是加快区内城市主干道和区间道路建设,尽快完工**嘉陵江大桥,及早开工建设朝阳二桥和水土嘉陵江大桥。畅通区内各镇街的道路,切实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道路基础,形成对外快速通畅、对内循环的现代交通网络。

(二)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电网建设。启动110kv团山堡变电站和220kv江东变电站建设,做好同兴产业园区、蔡家组团以及复兴500kv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进进工程建设。加快城区和场镇老化线路改造,确保用电安全,进步供电可靠性。

2.加强自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建设重庆自然气720毫米外环线,从拟建的水土自然气外环线720毫米管线开口,建成水土至**高压管线,解决**供气紧张的状况,确保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气。

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信息服务功能,实现区域内无缝覆盖,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完成有线电视整体转换,进步我区信息化综合水平。

(三)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建设农转非安置房,及时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全力加快园区土地整治,优先布局道路、管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步园区土地“七通一平”成熟度,为重点项目及企业进驻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园区环保设施建设,集中建设生活污水和产业废水处理站,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各种产业污染治理,确保园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任务,加快农村公路、人行便道、农村饮水安全、五保家园、生态家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村庄风采整治等工程建设。改造场镇供水厂,以进步制水能力,扩大供水规模。新建一批农村供水工程,全面解决农民饮水不安全题目。实施防洪保安工程,重点抓好病险水库整治、提灌站改扩建、农村小型水库、山坪塘、浇灌渠系整修和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努力改造一批镇村级道路,确保“十一五”末完成农村公路改建958.9公里,新增通镇通畅工程26.8公里,实现通畅率100%。进步农村电力通讯质量,在完成农村“户户通电”的基础上,进步用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快农村通讯基站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通讯条件。

3.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碚南大道龙凤溪大桥建设,连通新城和龙凤桥。实施双柏立交建设,缓解渝武高速公路**出***通瓶颈。实施沥青罩面展设,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启动嘉陵江**东阳段防洪护岸工程建设,促进东阳片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加快**水厂城南加压调节池和东阳水厂建设,进步用水保障。加大投进,积极推进市政环卫设施升级换代。加快**供排水一体化移交工作,协调市水务团体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尾工工程,进步生活污水处理率。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推进绿化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深进开展城乡绿化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贯彻执行市政府“三山”管制规定,保护缙云山生态植被和珍稀植物。全面推进新城竹类景观绿化,进一步凸现中国竹海生态城特色。实施区内四个高速路出口绿化,推进缙云大道、温泉大道等鲜花大道改造,进步市街绿化品质。采取鲜花上街的方式,在城市主要路口设置鲜花摆放点,彩化城市景观。

2.加强重要河流整治。加快推进马鞍溪流域综合整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启动璧北河、梁滩河及黑水滩河流域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3.重视地质灾难整治。切实做好工程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推进天府、金刀峡、东阳等地区的地质灾难治理,提升地质安全程度。

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思路

(一)加强科学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的基本手段,是关系全局的基础工作,必须围绕“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立足区情,科学规划。综合交通方面,围绕构建接邻水、机场高速、西永大学城等的交通通道、与“三环十射”骨架网络的联系通道、区域内几大经济板块之间快捷联系通道,公路、铁路、水路、轻轨等各种交通类型之间的接点、换乘等方面谋划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未来城市规模为基础,着重研究城市道路、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垃圾收运等方面满足现代化城市需求的功能设置及区域布局,以此为基础策划提出一批符合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建设要求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二)创新体制机制

围绕张罗建设资金,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向银行筹借资金。充分整合国有资产,利用缙云资产团体、国资办、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等载体和平台,拓宽与各大银行的合作领域和范围,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二是向上级争取资金。认真研究、充分对接中心国债资金和预算内经常性建设资金投进方向,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努力向上争取建设资金。三是向社会吸纳资金。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举措,善于走市场化的路子,采用收购、吞并、合资、合作、bt、bot(tot)、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工程治理

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工程招投标制度和造价治理制度。建立项目治理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投资方、建设方的沟通联络,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题目,研究破解办法,落实有针对性的措施,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投资进度和工程质量。

(四)扩大***宣传

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作为对外宣传的主基调。立足**,面向全国,面向国内外,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的生态环境、科教人文、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区位交通等上风,进步**的着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一刻钟”形象,增强整体吸引力,消除社会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