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1
护理这一词汇在1980年由美国护理协会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1]。临床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恢复及预后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其护理的目的主要有三,分别是缓解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负面情绪,防止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情绪影响患者的临床恢复及治疗进展;及时指导患者确立新的角色及居住环境,端正态度并积极配合治疗;整体护理,除心理护理及心理指导外,监测患者身体状况及其他基本护理。如今,有关人士提出了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即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就儿童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探讨研究[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留院观察的患儿,其入选标准包括患儿年龄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留观室的护理方法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或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定时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安静及患儿病症基本护理等;实验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优质护理服务顾名思义,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加强参与本次研究进行护理护士的思想观念,即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所需,每位患者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积极为患者从各个方面着想。②加强参与本次研究进行护理护士的技术能力,对护士采取15d统一培训制度,即每15d进行1次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紧急情况的处理、医疗护理器械的操作规范、心理护理指导及医患关系处理等。③儿童留观室护士采取平均责任制,每位护士负责1个床位,采取8 h轮流倒班制度,由上级责任组长统一分配。④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对每名患者及家属均由首位进行接待的护士完成,包括入院办理、入院介绍及病情评估等,尽可能做到患者满意。⑤每名护士接待患者及家属均需要做到微笑服务,细致、仔细的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感觉温馨,从而对心情产生影响,有助于疾病恢复。⑥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及有关疾病知识的传授。⑦采用一患一表的形式每日记录患儿的护理操作、病情发展及具体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的常规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其护理服务效果。
1.3疗效判定 本次研判定患儿临床护理评价从医生对护理工作认可程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共组的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判定。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本次研究所记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
2结果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临床护士的护理满意程度,见表1,以上对护士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见表2。
根据上表中数据所示,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达到非常满意的有31例,约占62%,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认可程度达到非常认可的有29例,约占58%;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达到非常满意的有10例,约占20%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认可程度达到非常认可的有8例,约占16%。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得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常规护理治疗方法进行强化,责任制度分配精细[3],促进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水平[4],力求为患者提供效果明显、服务满意及低消低廉的护理。本次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贵霞,关晓辉.急诊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6):1685-1691.
[2]陈颜芳.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实践与探讨[J].护理研究,2008,7(7):104-107.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系列护理 ;大龄儿童 ;弱视治疗
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我国规定(1985)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列为弱视.据美国著名眼科专家Vov Noorden统计,学龄儿童患病率约为1.3%—3%。而弱视治疗的预后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根据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儿眼科总结,大年龄组(9—13岁)的治愈率仅为46%。我科从2009年开始由护理人员参与弱视儿童治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18岁患儿45例(70只眼),平均年龄(10.5±2.1)岁,其中男性24例(42只眼)女性21例(28只眼);临床类型:屈光不正型28例,屈光参差型16例其中合并斜视5例。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治疗的8—18岁患儿37例(55只眼),其中男性23例(35只眼)女性14例(20只眼),平均年龄(10.1±2.3)岁,临床类型:屈光不正型23例,屈光参差型14例其中合并斜视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弱视类型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所有患儿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外眼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测定,裂隙灯检查眼前段、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及注视性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等,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后,给予散瞳验光,所有患儿均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10分钟点一次,连续点6次,共计时间为1小时后验光,第二天复光后配镜。
1、2、2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配镜后采用遮盖疗法、维视顿弱视治疗仪加家庭精细目力训练。维视顿治疗仪包括视觉刺激训练:CAM+红光闪烁,视觉精细目力训练:苹果下落、迷宫、动物配对等,以及视功能训练:立体视、融合视等,每天30分钟,20天为一个疗程,患儿在医院治疗后回家在加以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包括:穿珠、描红等,每次20分钟。
1、2、3观察组在进行以上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跟进采取干预护理
1、2、3、1建立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患儿治疗项目、视力、遮盖时间、配镜度数、复诊时间和视力、家长电话、家庭住址等,对患儿进行提醒并督促指导治疗。
1、2、3、2加强健康教育 制定宣传册子、不定期找家长谈心提高家长及患儿对弱视的认识,让已经治愈后来院复查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每月一次的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让患儿及家长对弱视的含义、性质、程度、治疗方法、怎样早期发现弱视、弱视训练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以及弱视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等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3、3弱视治疗室延长下班时间,方便学龄儿童在放学后能来进行治疗。
1、2、3、4学龄儿童在学校害怕被同学耻笑,所以遮盖疗法依从性差,我们采用贴膜的方式进行遮盖,让患儿乐于接受。
1、2、3、5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 指导患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多吃粗面杂粮、如:玉米粥、小米、荞麦等。少粮细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限制糖类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
1、3 效果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矫正视力恢复到大于或等于0.9;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结果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56.6%和40.5%,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0.3%,X2=4.482 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3、讨论
3、1遮盖疗法仍然是弱视治疗的基础
对于8岁以后的学龄儿童最基础的治疗仍然是遮盖疗法,Hwang DJ 等对年龄大于8岁的学龄期患儿进行分析:发现只要患儿坚持遮盖疗法90%以上的患儿最终最佳矫正视力都有提高。而现实生活中患儿往往怕被同学嘲笑,而且遮盖后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就会出现不配合治疗,即使强迫遮盖也往往不能持续,我们采取贴膜的方式进行遮盖,使患儿戴镜后外观上美观了很多,易于接受,又配合加强健康教育,使患儿更加认识了弱视治疗的重要性,依从性提高了,治疗得以坚持下去,最终提高了治愈率和有效率。
3、2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是大龄儿童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由于弱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疾病,它发生在儿童视觉发育的过程中,所以不可能一日治愈。而且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患者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8岁),弱视的治疗效果就将减退,就需要患儿和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坚持。尤其是在治疗后期,视力增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平台期”而停滞不前,家长及患儿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而放弃治疗。我们就针这个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长及患儿这是弱视治疗的必经过程,只要坚持度过这一时期视力将会得到进一部提高,如果不坚持将会造成视力下降,那样还得重新治疗。甚至告知家长弱视即使治愈,也有可能复发,所以应该定期到医院复诊,确保远期疗效。
3、3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本组病例中我们采用加强健康教育,并且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弱视治疗的全过程,随时给予患儿及家长鼓励,让已经治愈后来院复查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增强了他们的治疗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弱视群体为儿童,就必须要求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教育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患儿,但是家长的配合及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7]
4、结论
弱视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我院在弱视治疗中加入一系列护理之后,提高了大龄儿童及家长的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95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护理质量
母婴同室是当代产科常见的护理方案,指足月儿或1500g以上的早产儿在产出后与产妇24h共处一个房间,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起居[1]。在住院期间母子共同生活,医疗和其他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h。据临床实践表明[2],新生儿在产出后,肢体上的抚触能使新生儿感到安全及愉悦,有助于刺激新生儿发育。除此之外,母婴同室能促进产妇尽快泌乳,减少阴道出血,促进产后恢复[3]。本研究对本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顺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4±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儿体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婴22例,女婴20例;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儿体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婴23,女婴23例。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病史;无任何重大躯体性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确认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的情况下,将产妇送往病房休息,同时将新生儿送往育婴室。在新生儿需要喂养时,将新生儿交与产妇予以母乳喂养。12h后进行第一次喂奶,随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组
新生儿产后30min内,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头部和身体血迹、羊水,剪短脐带后将新生儿置于产妇胸部,引导婴儿的嘴触碰,帮助婴儿吸吮母乳。护理人员应称赞产妇在分娩时的表现,并表扬新生儿的可爱,激发产妇初为人母的喜悦感。鼓励产妇通过亲吻、抚摸等肢体接触刺激新生儿的感官反应,增加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印象。经过分娩处理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身旁,让母子进行共处一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要点、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产妇进行更换尿布、喂养、脐部护理等日常护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醒产妇每2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并在喂养的同时给予语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激发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主动反应。
1.2.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并发症发生状况。②记录并比较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率。
1.2.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2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在分娩后产妇需具备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自身能尽快进入母性角色,以此满足其初为人母的愉悦与满足感。传统的产科护理方案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沐浴等护理工作都由护理人员完成,这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角色转换。母婴同室护理强调由母亲作为主导角色,而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母婴同室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将新生儿与产妇视为同组个体,激发了产妇的早期母爱,通过感官刺激与抚慰等方法帮助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发新生儿吮吸、拥抱等本能反应,从而达到刺激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出血为2.2%、产褥病2.2%,乳腺感染2.2%,对照组产后出血7.1%、产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母婴同室过程中护士鼓励产妇及早哺乳,新生儿的吮吸作用将刺激产妇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尽早排除[5],预防乳腺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产妇产后子宫受创,乳腺分泌物多,极易产生感染,而及早促进产妇泌乳则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排除,进而降低产后出血、乳腺感染、产褥病并发症的发生。
3.3从2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可知,研究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2.2%、皮炎2.2%、腹泻2.2%,对照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为7.1%、皮炎9.5%、腹泻7.1%,研究组的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安全及营养结构最为合理的食物,能增强新生儿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指导产妇开展肢体抚摸、亲吻等行为能使新生儿获取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频率与次数。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缺少有关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可引发潜在风险事件。因此,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地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护理知识体系,并促使产妇认识并发症的诱因以及新生儿照护中的预防举措、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6]。
4小结
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万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6~57.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7~78.
5徐海宁,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12):1973~1975.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优质护理;弱视;儿童;影响;依从性
弱视是视路未发育完善而引起的眼科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会对患儿的视觉功能、日常生活以及学习造成影响,及早采取有效治疗对恢复患儿视力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但是治疗弱视需要较长的过程,而患儿年幼,依从性不高,会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对弱视儿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作用,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接收的80例弱视儿童,均为单眼发病,随机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入组40例。实验组女22例,男18例;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5.69±0.58)岁;弱视原因:形觉剥夺2例,斜视12例,屈光参差6例,屈光不正20例;病情程度:重度9例,中度18例,轻度13例。对照组女21例,男19例;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5.63±0.47)岁;弱视原因:形觉剥夺2例,斜视15例,屈光参差8例,屈光不正15例;病情程度:重度10例,中度16例,轻度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视具体病因、病情接受相应的基础对症治疗,屈光参差与屈光不正佩戴矫正眼镜治疗,形觉剥夺视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斜视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精细作业、压抑治疗、遮盖治疗等措施。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主要有健康宣教、作息指导等内容。在对照组患儿护理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儿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强化健康宣教 患儿入院后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制作符合儿童年龄的漫画版健康图册,采取口头教育、观看教育视频与健康手册讲解等多种方式结合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年幼,应注意加强家长对弱视病因、危害、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介绍,比如应注意及时清洗矫正眼镜、眼罩,保持清洁,以免引起遮盖性弱视;指导家长训练患儿串珠、画图以及使用弱视治疗仪的正确方法。可向家长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争取家长的配合,叮嘱加强对患儿用眼卫生的监督管理,并定期待其到院检查复诊。
1.2.2心理指导 根据患儿的喜好、性格与心理特点布置病房,比如添加玩具,在墙上贴上喜洋洋、黑猫警长、多啦A梦等卡通人物图纸,播放儿歌等,营造有趣、轻松、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减轻患儿恐惧、不安等不良的情绪,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采取温柔的语气,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和安抚。同时主动同家长展开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了解患儿的治疗进展,对过度紧张、焦躁的患儿家长应耐心解释说明,稳定家长情绪,避免对患儿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家长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加强对患儿用眼的监督。
1.2.3饮食与运动指导 指导家长注意患儿饮食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肉质食品、海产品,补充蛋白质,多食小米、玉米面等粗粮,补充维生素。告知家长督促儿童每日进行适量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患儿大脑与四肢的协调能力,并注意指导患儿进行串珠子、穿针等活动,有效刺激患儿的视觉功能,改善视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①依从性:患儿能够坚持配合佩戴矫正眼镜、遮蔽治疗、眼部功能训练以及用眼卫生等为依从,否则为不依从。②治疗效果分为三个标准,患儿治疗后矫正最佳视力达对应年龄段的标准视力或视力水平提高3行及以上为治愈;经治疗,视力水平提高2行为显效;视力水平提高2行为有效;视力未有提高甚至下降则为无效;有效+显效+治愈=总有效[2]。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分别使用%与 记录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并分别使用χ2与t检验,P
2 结果
2.1患儿依从性 实验组患儿依从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实验组患儿依从性较优,P
2.2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1例无效、7例有效、20例显效、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效果:8例无效、12例有效、15例显效、5例治愈,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实验组疗效较优,P
3 讨论
在刚出生时,人体的视觉功能还处于十分弱的状态,在视觉经验不断受到外界事物刺激后,视路功能与形态才日渐完善,在这期间,视觉经验因某种原因(非眼部发生器质变病)而导致视力水平较正常水平低被称作弱视,多发生与儿童阶段[3]。弱视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视力功能及其发育,还会影响其今后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因此及时发现发现并进行治疗对患儿的健康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以及家长的配合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4]。对此,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坚持人文关怀、精心优质护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为其提供细心、优质的护理服务[5]。本文根据患儿年龄、心理、喜好、性格等特征,结合所示发病机制、具体病情等加强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的护理内容,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92.50%与70.00%,前者依从性较优,P
综上所述,弱视儿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芳,肖洁.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护理干预对依从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5):218-219.
[2]成秀玲.儿童弱视的综合治疗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172-173.
[3]王俏,黄少兰,李静.儿童弱视中西医结合诊疗及护理于预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6):62-65.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放射治疗;儿童颅内髓母细胞瘤;护理
作为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髓母细胞瘤占了儿童肿瘤的20%,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髓母细胞瘤的手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放疗的疗效较佳。但是放疗的不良反应较多,所以在放疗期间加强护理,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儿童颅内髓母细胞瘤放射治疗的护理效果,并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80例放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80例放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9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50例,女性患儿有40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7±1.6)岁。在9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有52例,女性患儿有38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6±1.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等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首先是心理护理。患儿的年纪较小,在接受治疗后难免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特别是在输液、注射、服药的过程中,患儿产生不合作及哭闹等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评估患者的爱好、兴趣、性格、适应能力、情绪特点,再结合患儿的不同年龄,给予患儿精神鼓励或者物质鼓励,例如奖励糖果、红花等,并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儿交流,这样才能获得患儿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多去病房巡视,并让患儿家属多陪患儿,让患儿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对于患儿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1]。其次是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尽量为患儿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并确保病房的通风性良好及温度湿度适宜,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再次是饮食护理。在放疗期间,患儿出现胃肠反应如腹胀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护理人员要鼓励患儿多吃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实行少吃多餐,让患儿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千万不能吃辛辣的食物。最后是出院指导。患儿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告诉患儿及患儿家属,并让患儿定期回到医院接受复查。出院之后,患儿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并加强营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
2结果
在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有13例,治疗有效的有36例,治疗显效的有41例,总有效率为85.6%。在观察组中,治疗无效的有3例,治疗有效的有26例,治疗显效的有61例,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在对照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有14例,较满意的有36例,非常满意的有4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84.4%。在观察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有3例,较满意的有27例,非常满意的有6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6.7%。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见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群体,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给患儿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单纯的手术治疗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放疗是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重要方法,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能将患儿的生存率提高。在放疗中,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患儿的心理护理。患儿的年纪还小,对治疗难免会产生抗拒心理,并试图通过不合作及哭闹来阻止输液和服药,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是要通过给患者看小人书、唱儿歌、讲故事等方式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使之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高静儒,邱小光,李娜,孙会军,胡志霞,李卫华,何海燕.脑部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的护理4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5(03):555-556
[2]刘跃平,高黎,李晔雄,徐国镇,李素艳,蔡伟明,肖建平.64例髓母细胞瘤放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4(04):366-367
[3]官明,陈礼刚,李定君,刘洛同,李昊,刘亮.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36例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5(04):957-958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视力;屈光筛查;学龄前儿童;知晓率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的特点,不能意识到他们本来应该能有更好的视力,也不会表述和抱怨视力问题,当他们意识到或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视力问题时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很难得到最好的矫治。随着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问题逐渐被医疗卫生保健部门重视。为了解安顺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现状,笔者对保健门诊322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进行调查,对完善儿童保健三级网络提供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
月期间到我院儿保门诊就诊的3200名1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其中1—2岁966例(占30.00%),2—3岁580例(占18.01%),3—4岁515例(占15.99%),4—5岁451例(占14.01%),5—6岁386例(占11.99%),6—7岁322例(占10.00%)。性别统计:男童1996例(占61.99%),女童1224例(占38.01%)。
1.2 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视力筛查仪,于光线较暗
的检查室内,选择儿童模式进行操作。被检查者坐正双眼注视红灯,检查者持仪器与被检查者双眼持平并逐一检测。测试时用儿童喜欢的语言,尽量让儿童平稳安静避免哭闹。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儿童视力保护知识的知晓情况。
1.3 视力发育评价标准 仪器检查范围:球镜(S)+6.00DS~-5.00
DS,柱镜(C)+3.00DC~-3.00DC,超出仪器检测范围时仪器显示±9.99,仪器测量不出不显示数据。仪器显示测量可信指数1~9,≥6表示可信度较好。筛查标准:S -0.25DS~+0.25DS为正视,S≥+0..50DS为远视,S≤-0.25DS为近视,C≥-0.50DC为散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导入整理及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在此次调查的3220名学龄前儿童中,共筛查出正视者23名占0.71%,近视13名占0.40%,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共2945名占91.46%,屈光异常以散光为主共1206名占37.45%。
2. 2 不同性别儿童视力发育情况 此次调查的3220名学龄前儿童中,男童1996名占61.99%,其中正视13名占0.65%,近视8名占0.40%,远视1820名占91.18%,散光724名占36.27%;女童1224名占38.01%,其中正视10名占0.82%,近视5名占0.40%,远视1125名占91.91%,散光482名占39.38%。不同性别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 8.910 ,P=0.457)。见表1。
2. 3 年龄对儿童视力发育的影响 此次调查结果回示:1岁至6岁儿童各年龄段正视发生人数及率分别为0(0%)、1(0.17%)、3(0.
58%)、6(1.30%)、8(2.07%)、10(3.11%),近视发生人数及率分别为0(0%)、0(0%)、1(0.17%)、3(0.58%)、4(0.12%)、5(1.55%),远视发生人数及率分别为952(98.54%)、552(95.23%)、464(90.11%)、 396(87.87%)、320(83.01%)、261(80.95%),散光发生人数及率分别为386(40.01%)、222(38.27%)、195(37.95%)、164(36.28%)、133(34.43%)、106(33.06%)。随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发生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6.758,P=0.041 )。见表—1。
2. 4 家长对儿童视力保护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发现:知道儿童洗脸器具应单独使用、开灯睡觉不利于眼睛发育的家长最多分别为95.6%(3078)、90.75%(2921);知道至少三种食物对眼发育有益、糖和脂肪类食物不利于眼发育的家长稍少分别为70.1%(2257)、68.5%(2206);知道近距离视物的范围为30—35厘米、看电视要大于电视机银屏对角线5—7倍的家长分别为65.4%(2106)、67.3%(2167);知道每6个月应检查一次眼视力、会教孩子做眼保健操的家长最少,分别为20.3%(654)、31.9%(1027)。见表—2。
2. 4 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分析发现:问卷知晓率60%以上组为1771份(占55.00%),问卷知晓率40%以下组(占45.00%)。其中正视例数分别为13(0.73%)、10(0.69%),远视例数分别为1594(90.00%)、 1351(93.21%),两者差别不大。近视例数分别为5(0.28%)、 8(0.55%),散光例数分别为501(28.29%)、705(48.65%),问卷知晓率40%以3 讨论
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眼作为人体的视觉器官,其结构与功能在这时期也是不断发育完善的。近年来儿童眼部和视力的异常较为多见,直接影响儿童的心身发育和健康成长,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进行眼病筛查,及时发现眼部疾患,进行适当的干预及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
3. 1 远视是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检测的3220名儿童中,远视是屈光状态的主要类型占 91.46%,随年龄增长远视逐渐减少。这与儿童的眼生理发育相符合[1],由于儿童的屈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成熟后,屈光逐渐正常。
3. 2 散光是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检测的3220名儿童中,散光为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占37.45%,陈小丽等[2]报道清远市清城区学龄前儿童散光占全部视力不良的77.16%。提示学龄前儿童散光普遍存在,随年龄增长,散光发生率相差不大。散光导致儿童视力低常,导致视觉疲劳、视觉干扰,重者出现视物变形、线条倾斜等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导致其它眼病的发生,因而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3. 3 儿童视力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 本次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视、近视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远视发生率逐渐降低,散光发生率变化不大,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相似[3]。这与眼球的发育是伴随屈光系统的演变,遵循远视—正视—近视—老视的变化过程相符合。一般儿童至6岁左右眼球结构和双眼视觉功能趋于完成,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儿童的视觉发育有很大的可塑性[4],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若等到学龄期视力下降后才被发现,已错过了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因此,动态监测儿童视力发育甚为重要。
3. 4 家长对儿童视力保护知晓情况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基本眼卫生还是知道的,儿童的洗漱器具都会单独使用,尽量不用脏手揉眼睛;夜间睡眠时不开夜灯,但9.3%的特别是1岁内宝宝的家长为夜间方便长期使用夜灯照明,影响宝宝的眼发育;由于中国传统饮食观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喜给儿童食用动物油,对喜食零食甜食的行为有求必应,加之对眼发育有益的食物知之甚少,在营养上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儿童的眼发育;大部分家长未掌握视力保护的具体方法,例如从小培养良好的坐姿及用眼姿势,一次连续看书画画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傍晚时避免近距离用眼,不要在震荡晃动状态学阅读,特别是对通讯电子产品尽量避免儿童长期接触等知识一知半解;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护知识了解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系统学习过眼保健的基本知识,没有系统接受过眼保健的健康教育,而且存在一些旧的理论和误区,因此绝大多数家长不会做眼保健操,不知道每6各月应定期做视力筛查,导致很大一部分儿童没有得到良好的视觉发育环境和帮助。
3. 5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学龄前儿童大多处在家庭生活模式中,家长对儿童视力保护知识及行为,直接影响到儿童视力发育的状况。安顺市儿童家长视力保护知晓率低,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保健部门,多给家长提供一些视力保健知识,能够接受眼保健的健康教育,改变理念和消除误区,重视儿童早期视力发育,教育儿童用眼卫生,使家长能正确帮助和指导儿童。家长更要从自身做起,摒弃不良用眼习惯,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视力发育环境,及早发现儿童视力异常的表现,定期做好视力筛查,避免错过干预及治疗眼疾患的关键期。
综上所述,7岁以下的儿童处在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只有在良好的视觉环境下视觉功能才能正常发育。而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些先天性眼病、屈光不正、弱视等不能够被早发现,往往会导致视力发育异常。而年龄越小视觉发育的可塑性就越强,就越容易预及治疗。因此,儿童早期视力筛查可作为早期发现儿童眼病和视觉问题的重要手段,值得在儿童保健三级网络中大力开展,让儿童一些常见眼病有机会得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周洪禄,高建鲁,杨晨皓,小儿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6-47。
[2]陈小丽,姚永平,杨晨皓,儿童视力与屈光特点及相关问题讨论(上)[J],中国眼耳鼻喉杂志,2006,6(6):341-343。